61阅读

青春版牡丹亭-谁把青春抛的远——再探牡丹亭

发布时间:2017-12-21 所属栏目:牡丹亭

一 : 谁把青春抛的远——再探牡丹亭

繁琐哀戚的词句,唱的恰是人生短缺的勇气和梦想,以致台下的看客多是用下半身思考出爱与生的所在,这可能就是腔和调的某种功利所在。

—— 闲来夜航船 的 琐记

或许是因为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艳羡;或许是因为对白先勇深情的一鞠躬致谢;或许是因为对深锁春庭中的姹紫嫣红泪;或许是因为惊梦里百转千回的游园探寻···

觉得自己是真的爱上这悠远且幽怨的旋律,爱上这无比春色后的绚丽版人生。在四百年前的货色时代中,为何有如此纤细的心思,又为何有如此沉重的思量???音乐的魔力在于把魂都陷入进去,仿佛能从那朱唇皓齿间读出自己前世来生。一曲断肠散,点滴总无计。

“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闭眼静听丝竹昆腔,愈发地佩服起汤显祖来,愈发地相信“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愈发地钦服那断壁残垣里的青春梦,是盛开到每一个路人的魂里心中,不再凋谢。

和泪而笑,硬生生地把死化为生。却不知,从此处后可怜了多少贪慕的多情种——多情种亦是多情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大凡Aesthetic总是要从现实到几近残酷的人生里看出浓丽华艳,就像《牡丹亭》中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极致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一样。读懂《牡丹亭》的路人,也大都喜欢在日子的分秒里捕捉稍纵即逝地感觉,可以是妙不可言,也可是哀怨纠结。游离在现实外的梦想,又有几折可以得以如愿成真呢?这样算来,即便是死亡的代价也说不得贵。

曾闻,色胆《西厢》,艳欲《牡丹》,淫巧《金瓶》,伤情《红楼》。想来此等言语缘自立于已逝久远的传统道德,但在戏曲行为里,纯粹的理性与纯粹的感性,均是不复存在的。粗旷的情节安排和精致的细节营造所构成的张力,却是实实在在地颠倒了众生。在情感世界里是没有时间的,四百年前的青春与四百年后的青春比,不过是添了些五颜六色的闲愁闷骚罢了。

今晚和着牡丹亭的声音,是渡过了凌晨的寒意。改天是很想买到沈丰英、俞玖林的版本,谁叫青春总是无敌。

深情之美岂是一个脉脉能形容,非阴柔如春水清澈连绵不绝,唯美的人生又怎能总是隐在胭脂水粉里?摄人魂魄的乃是对那一双眸子里的一往情深,无论几许,好过辜负错过的三生遗憾。毕竟,不是所有的情感都要追求一种必然的结果,有些情怀是悄然入怀,又从眼梢略过,不沾染一丁点韶光。

沉醉的,只是一个借口,可以毫无保留地投入,毫无遗憾地热爱,最起码不至于辜负了自己的心和他人的青春。

《牡丹亭》挟带着四百年的青春,从庄重的岁月深处飘来。

仿佛只有耐住寂寞,按住浮躁,慢慢地,慢慢地面对它,才有可能迈进这样一座承载着太多的欢乐和泪水的亭中,不是在江南而是在梦中······望着妖媚的颜色,读着诡异的故事,窥着暧昧的玩味,忽然在晴空里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如霹雳般地入耳,泪来。

这带着血色的快乐总是要比嬉笑让人无法忘怀。

泪流下的凄凉,又是为了哪一个佳人呢?是良辰还是美景?难不成,还真是久不见莲花便觉牡丹美吗······

难道,难道。

——闲来夜航船 草记于6日与7日的隐私部位

二 :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更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暴满。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简单介绍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青春版《牡丹亭》是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的文化工程,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迄今,青春版《牡丹亭》多次在世界各地引起轰动,最多一次单场观众超7000人。2006年起,它开始在海内外著名高校巡回演出,今年5月至6月又赴英国和希腊巡演,目前已演出145场,观众逾22万人次,九成以上的演出是满座,打破了昆曲演出的历史纪录。
青春版《牡丹亭》改编自晚明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爱情名作《牡丹亭》,在改编中,它着力寻找着传统写意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将原著的55折浓缩为27折,分为“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三本,使得情节铺设更为顺畅,人物性格更为鲜明。其舞台美术设计把握了戏曲的美学精神,意象化的舞台物质形象显得简练、大气。作曲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主要唱段旋律中提炼元素,设计人物的主题曲旋律,并运用演变主题曲贯穿全剧,处处填补表演,点缀人物心境,既保留了原来古典旋律美的风格,又极富新意,使整体音乐清新淡雅。除了苏州昆剧院的20多位演员之外,青春版《牡丹亭》还动用了20位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者及12位杂技演员,并制作了200余件美轮美奂的戏服。整出戏融唱、念、做、打、舞蹈、杂技和诗文为一身,昆剧之美乃至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被精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青春版《牡丹亭》男女主角由现年三十岁的俞玖林和沈丰英担当,而整个剧组的平均年龄也在28岁左右,用主创者的话来说:力图“用青春的演员打动年轻的观众”。青春版《牡丹亭》用唯美而极富青春气息的表演,重新唤醒了昆剧艺术的生命,也唤醒了中国的年轻人们对传统戏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恋。
“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由文学大师白先勇倾力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地巡演多场后,现在终于在剧迷的翘首期盼中来到了深圳,该剧将以连续3天共九个小时的演出为“全球通”演出季的戏剧部分划上1个绝美的句号。据了解,青春版《牡丹亭》将于2006年1月6日至8日连续三天在深圳会堂上演,1个剧分成3天演,这对深圳舞台而言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牡丹亭》与《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一起位列中国古典戏曲4大名著,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所作,该剧所描摹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美好爱情,四百年来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如传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此书断肠而死,杭州女演员商小玲因演此剧伤心而亡等。明朝万历以后一百余年内,许多传奇作家都摹拟此剧的构思和文字风格,某些戏曲史论著称之为“玉茗堂派”。

《牡丹亭》原作共55折,青春版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九个小时,3天演完,剧情完整,脉络清晰流畅。改编后的《牡丹亭》充分体现了原作者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主义特色。

[www.61k.com]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主创团队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领衔主演 俞玖林 沈丰英
原著:明·汤显祖
总制作人:白先勇
总监制:徐国强周向群
监制:高福民
制作人:蔡少华
总策划:叶 朗
艺术顾问: 汪世瑜 张继青
总导演: 汪世瑜
总协调:郑幸燕
策划总监:向 勇
票务监理:肖怀德
演出监理:唐金楠

制作群
制作人/白先勇、蔡少华
剧本整编/白先勇、华玮、张淑香、辛意云
昆曲艺术总监/汪世瑜、张继青
总导演:汪世瑜
音乐总监:周友良
导演助理:马佩玲
分场导演/翁国生
美术总监/王童
音乐设计/周友良
服装设计/王童、曾詠霓
总协调/郑幸燕
协调/吕福海
唱腔指导/周秦、姚继焜、毛伟志
原创舞台设计/林克华、任永新
原创灯光设计/林克华
舞台设计/王孟超
灯光设计/黄祖延
舞蹈设计/吴素君、马佩玲
书法艺术/董阳孜
绘画/奚淞
摄影/许培鸿
舞台监督:李强
剧务:方建国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主要看点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1、剧本:在各种戏剧因素中,剧本是基础,是统摄全局精神、赋予其思想活力的核心所在。编者在汤显祖原著上,是整理而不是改编,完全继承原词,经过精心梳理,创作了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青春版《牡丹亭》完整地体现汤显祖原著“至情”的精神。
2、演员: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不论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这源于白先勇先生独具一格的创意,他希望用年轻演员的演出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
3、音乐:青春版《牡丹亭》音乐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到了戏曲音乐之中,全剧采用西方歌剧主题音乐形式,丰富了戏曲本身和音乐的表现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席五彩斑斓的视听盛宴。
4、唱腔:传统昆曲唱腔过于沉长、节奏缓慢,观众难以接受。白先勇先生组织了两岸音乐人在唱腔和旋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将西方歌剧和东方戏曲相结合,在《牡丹亭》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很好地渲染了舞台气氛。


5、.服装:青春版整体色调是淡雅的,具有浓郁的中国山水画风格,正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图画卷中惊艳八分钟那样!全部演出服装系手工苏绣,尤其是杜丽娘、柳梦梅着装传统苏绣工艺将成为最大看点。
6.、舞蹈:青春版《牡丹亭》有众多花神,用服装设计舞蹈。设计者将传统的花神拿花舞蹈改成用12个月不同的花来表现,用戏曲语言来舞蹈动作,让舞台的整个气氛随花神的独具特色表演流动起来。
7、.舞美设计:为使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白先勇集合了两岸三地的专家出谋划策,利用“空舞台”的设置,最大限度拓展了载歌载舞的虚拟空间,舞台地板打破了传统地毯,利用灰色调地胶作舞台,还将现代书法家的优美书法运用其中,舞台景片上书写了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散文。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作品风格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以情为主线,全剧共27折,分为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依次分别为“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第一部“梦中情”的剧情梗概是:南宋时,太守杜宝家教森严,独生女杜丽娘娴静娇美,春日与侍女春香在后花园游玩,有感于百花齐放,因感成梦,梦中与俊逸书生幽欢于牡丹亭上,醒后怅然若失,伤感而死。第二部“人鬼情”的剧情梗概为:那边厢,果有书生柳梦梅偶拾丽娘写真,心生爱慕之情,感动丽娘魂魄,二人穿透阴阳幽媾成婚。柳生为爱开坟,丽娘因情还魂。第三部“人间情”剧情梗概是:丽娘、梦梅新婚燕尔,乍又分离。梦梅为丽娘寻找杜父历尽艰辛,岂料反遭杜父误为盗墓人硬拷毒打,幸得梦梅高中状元。金銮殿上圣恩加被合家团圆。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经过白先勇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重新策划和演绎,以及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运用,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全新的认识。《牡丹亭》既保持了昆曲的传统风格,同时又赋予现代、青春的面貌。苏州昆剧院饰演杜丽娘的演员沈丰英,是优秀青年五旦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她扮相秀丽,表演细腻,在《牡丹亭》、《题曲》、《活捉》中塑造了各种性格的古代女性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饰演柳梦梅的俞玖林,是优秀青年巾生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擅长演柳梦梅、潘必正、张君瑞等古代书生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2007年,沈丰英和俞玖林均荣获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奖。同年,他们作为中国昆曲代表随温家宝总理访日演出。他们还赴法国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唯一代表昆曲的演出。2007年,他们入选“感动苏州”十佳人物。

从2003年2月创排开始,通过5年多的磨炼,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人才培养、艺术传承、剧目打造三者有机结合,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已有近20万人次的观众。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还打破了传统戏曲不受年轻人热爱的惯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香港、上海、北京、苏州、澳门等地演出时,一半以上的观众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幕后制作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第一出:偶遇
“青春版《牡丹亭》,缘于苏州昆剧院与白先生的一场偶遇。”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尹建明说。
2002年,苏州昆剧院到香港演出。其中有一群1998年从苏州艺术学院“小兰花”昆曲班毕业的年轻演员,舞台功力不足,但其青春靓丽的扮相,仍倾倒1大批观众。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表示,白先勇将在香港做关于中国戏曲的讲座,希望年轻演员在台上演一些折子戏来配合。消息传到苏昆院长蔡少华耳里,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难得机遇。白先勇于是看到了他们年轻的优势,苏昆也了解到白先勇的心事———排一出呈现55折全貌的青春版《牡丹亭》。
2003年春节后,白先勇应邀到了苏州。苏昆集合“小兰花”30名青年演员,专为白先勇排了3场戏。“好好雕琢,或可成就大器。”白先勇把他的梦想托给了苏昆。
第二出:打磨
白先勇与两岸三地昆曲研究专家一起,用五个月,将55折原本删编成27折上、中、下三本。著名表演艺术家、江苏昆剧院的张继青和浙江昆剧团的汪世瑜被请到苏州,任艺术总监。并聘汪世瑜为总导演,担纲排戏重任。他们从“小兰花”中选出三个“杜丽娘”、两个“柳梦梅”、两个“春香”,从2003年4月始,组成传承昆曲培训班集中培训。“那四个月可真是‘魔鬼训练’。”汪世瑜说。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除了学戏,还要上艺术鉴赏课、形体课,排得满满当当。
汪世瑜将之喻为“拔苗助长”:“10年工夫才能学会的东西,浓缩成一年,灌到这些孩子脑子里,让其落地生根。”张继青和汪世瑜分别给“杜丽娘”、“柳梦梅”说戏,两天教,两天练,三个多月,用传统的口传心授,将整部戏粗粗排了一遍。白先勇则从港台请来昆曲专家,给学生们讲文学历史,分析人物和剧情,还把主演带到与《牡丹亭》剧中杜府花园近似的苏州沧浪亭现场排演。
与此同时,从浙江请来的芭蕾舞老师给学生们上形体课,拉韧带、展身形,女生疼得哭,男生痛得叫,但所有人都咬牙坚持着。“谁不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呢?”后来被选定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说。

第三出:初试
2003年8月,第一轮培训结束,“小兰花”们汇报演出,表现力和唱念功力都有很大提高。汪世瑜们又开始新一轮“以戏带功”的训练。解放以来,《牡丹亭》常演的只10折左右,许多戏需要汪世瑜和张继青与其他老昆曲表演艺术家一起重新整合,有些身段、调度、场面,则要重新构思。编剧和导演也都费了不少心思。2003年11月,青春版《牡丹亭》终于成型,进入彩排。白先勇特地从台北赶到苏州观看,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下。“80分吧,我想,我终于可以圆梦了。”他说。主要角色也终于圈定,沈丰英和俞玖林分别饰演“杜丽娘”和“柳梦梅”,“春香”则由沈国芳扮演。

“沈丰英演杜丽娘,眼里的深情含而不露,颇有大家闺秀风范;俞玖林演柳梦梅,飘洒俊逸而不浮夸,有书卷气;沈国芳演春香,则清纯活泼,本色自然。”尹建民说。其实,沈丰英们在香港配合演讲时,白先勇对角色分配已心中有数:“杜丽娘、柳梦梅,1个‘如花美眷’,1个俊秀儒雅,正值花样年华,扮相优美是首要前提。”在《牡丹亭上三生路———制作“青春版”来龙去脉》一文中,白先勇说:“昆曲的演出不应老化;昆曲的前途,在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藉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这正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
第四出:新创
青春版《牡丹亭》由两岸三地艺术家心血凝成。编剧小组多为研究汤显祖与《牡丹亭》的专家:华玮为“中研院”文哲所副所长,张淑香为台大中文研究所教授,辛意云为台北艺术大学教授。而由白先勇出面邀请的总导演、艺术总监汪世瑜,则是昆曲界“巾生魁首”、浙江昆剧团前团长;另1个艺术总监张继青来自江苏省昆剧院,是昆曲界“旦角祭酒”。白先勇说:“他们破例跨团,全力传授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具有重大传承意义。”
负责服装设计的美术总监王童来自台湾,灯光及舞台设计是台湾云门舞集首席灯光设计林克毕。“跨地区、跨团合作,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才能打造出1个精品。”汪世瑜说。昨天,汪世瑜在铁路上海站候车厅接受了记者采访,前一天,他刚随青春版《牡丹亭》剧组结束北京演出回到苏州,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沙,与湘昆剧团洽谈借演员一事。“演出任务排得太紧,苏州昆剧院人手不够了。”“我理解‘青春版’中的‘青春’二字,并不单指演员年轻、漂亮,而另有丰富含义。”汪世瑜说,“这个剧的舞台应该是青春的,有时代感的,符合现代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舞台上淡雅的水墨画、精致的苏绣戏服,也超越了传统戏曲“一桌两椅”的模式。
“我们还采取了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尹建民说,他们藉着白先勇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开拓市场,每到一地,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展开昆曲专场演讲等,大造声势。
第五出:圆梦
“青春版”的观众也应该是年轻的。“上世纪初到现在,大概有数10种版本的《牡丹亭》。”汪世瑜说,“艺术大师梅兰芳与俞平伯的《牡丹亭》影响了几代人;浙昆早年‘吃饭版’《牡丹亭》———《还魂记》,1个戏养活了1个团;张继青经典版《牡丹亭》是传统唱念做表的代表;美籍华人陈士铮版的《牡丹亭》则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将传统文化形式充分展现……”版本多多,但观众未有多大变化。“年轻人与传统戏曲文化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而青春版《牡丹亭》就意图解决这个问题。”
在浙江大学演出之际,800多名学生排队争抢200张套票。后来,学校打开所有公共场所的电视机现场直播,才满足了学生要求。在苏大演出后,学生们追着两名主演索要签名,并在网上热烈讨论。在北京,相当多的观众是年轻人。文化部研究院负责人王文章看了演出后说:“年轻人对昆曲感兴趣,就是昆曲的希望。”在汪世瑜看来,这已不是1个剧的成功。“青春版《牡丹亭》的热演成了某种文化现象。1个具体剧目的成功,对昆曲传承的推动力,远远大于它被列为人类口头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评价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青春版特色就1个字:“美”
如果说,除了剧本的“情”之外,青春版《牡丹亭》最大的特色,那就是“美”。“视觉上要美,视觉才不会倦怠。”美,是白先勇的第一要求。

演员美、服装美、布景美、舞蹈美——为了《牡丹亭》,白先勇邀请了一流的创作班底,十八个主创人员都是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精英,其中的王童、林克华、吴素君都是在台湾的各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但凡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人说起此剧,最简洁的评价往往就是1个字“美”。

著名电影导演王童应邀为青春版《牡丹亭》担任服装和美术设计,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著名编舞家吴素君精心编舞,尤以三段花神的舞蹈最为精彩,展现了昆曲典雅细致的美。在三段舞蹈中,大花神手中飘扬的长幡是1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出现在“惊梦”、“离魂”、“回生”三出戏中的幡分别有:绿(表现纯洁的男女之爱)、白(表现离去)、红(表现归来的喜悦),形象地传达了剧中的情景和气氛。

台湾著名的舞台设计大师林克华则担当青春版《牡丹亭》的布景设计。与以往的《牡丹亭》相对“传统”的布景相比,青春版更增添了现代剧场设计的元素,并运用了灯光、音响等特技手法。如在“离魂”一出中,林克华让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的时候,音乐起来,黑幕之上,一束追光,效果动人心魄,有不少观众看到这里时,为情境所染,竟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

全剧演员平均年龄25岁
《牡丹亭》讲述的是青春和爱情的故事,表演的方式也应该是青春烂漫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员的平均年龄才25岁。当初为了挑选青春版《牡丹亭》的男女主演,白先勇遍访了中国内地的大小昆班,相当不易。

白先勇一向要求完美,他喜欢亲自出马为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挑选演员,如《游园梦》中的卢燕、“金大班”姚炜、“玉卿嫂”杨惠珊都是他相中的。白先勇对柳梦梅扮演者的要求是,要有天生的书生气质,风流儒雅,个子不能高也不能矮。找了几个月,白先勇最后在苏州昆剧院发现了理想中的“柳梦梅”——俞玖林。在找到“柳梦梅”的同时,白先勇也幸运地找到了“杜丽娘”。沈丰英是俞玖林在戏校的同学,戏校学戏4年,进昆剧院4年。白先勇发现沈丰英性格沉稳,眼睛无形中却有眼角生情的味道,但并不过。杜丽娘的外表羞怯,内心叛逆,沈丰英的气质正好相符。

确定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之后,白先勇亲自出面邀请“巾生魁首”、浙江昆剧院的汪世瑜和“旦角祭酒”、江苏昆剧院的张继青到苏州亲自传艺给俞、沈二人,花了一年时间把二人琢磨成材,还安排俞、沈二人举行了“三跪九叩”的拜师仪式。

说起选中男女主角的经历,白先勇颇为得意:“他们很合适《牡丹亭》,也很般配。他们2个一看就知道很聪明,先天条件好,有气质,有形貌,要下功夫,要有名师指导,按我的计划,璞玉一定成材。”白先勇甚至说,假如没有找到合适的男女主演,他会放弃排《牡丹亭》,而会改做别的戏。看起来,还真是上天成就了白先勇在舞台上重现昆曲《牡丹亭》的机会。

青春版牡丹亭_《牡丹亭》[青春版] -相关评论

《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简介,《牡丹亭》[青春版]-主创团队_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青春版]

青春版《牡丹亭》对于昆曲这“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当我看到许多文科或者理科的学生们涌向舞台,像对待流行电影明星和流行歌手一样崇拜青春版《牡丹亭》和它的演出人员时,演出如果过分热烈,那么倒不见得就是好事。在“热”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非昆曲的因素在起作用呢?自然,这个版本唱词优美,画面精致,服装雅致,色彩清丽,布景宜人,确实洋溢了“姹紫嫣红”的青春气息。但是这次昆曲演出成功主要还是青春气息(演员年轻俊美)、白先勇先生和让人激动的爱情母题。

白先生是《牡丹亭》策划人和制作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导演,但是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白先勇先生。所有的宣传和命名中都这样写到:“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青春、牡丹亭是3个关键词。白先勇先生是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高校有广大的受众,白先勇先生写过《游园惊梦》,是大家熟悉的。这个因素是吸引大家来观赏《牡丹亭》的1个很重要的原因。《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又是著名的经典爱情,而“青春”、“爱情”这些激动人心的口号,既是形式策略也是宣传策略,大大推动了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得成功。

在青春版《牡丹亭》在南京宣传和演出期间,恰逢东南大学举行“中国文化节”及“昆曲传播月”系列活动,江苏省昆剧院在东南大学演出精华版《牡丹亭》,票价价位比青春版《牡丹亭》的低很多,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等主演,比青春版《牡丹亭》两位年轻的演员演出更本色,在演出后举行的“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称赞石小梅演艺“炉火纯青”,他们认为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出“很成功”,“是一次‘破天翻’的演出”。但是年轻的同学们更被“青春”和白先勇所吸引了,出现争相购买甚至买不到票观看青春版《牡丹亭》的局面,相比之下,江苏省昆剧院在东南大学演出的精华版《牡丹亭》没有那样热烈。然而这一现象也正也说明了昆曲依然处于1种流行和时尚的位置,但是在短期时尚的背后,我们还要保持冷静的心态。

一方面,传统和现代并不是分裂对峙的,如果调动各种有利积极因素,时尚、年轻、流行和古典、经典是可以很好的结合的,经典文艺面对时代变迁要主动参与,调整视角,青春版《牡丹亭》就是1个成功的例子。

另一方面,流行和时尚是1个较好的入口,但是并不意味着古典艺术的春天就立刻来临,白先勇说青春版《牡丹亭》“这部戏曲调动现代手段,但不会丝毫干扰古代意涵。”然而,在结合传统和现代中如何让昆曲保持“原汁原味”的高雅趣味也是创新中的难题。无论如何,通过这次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激发许多年轻人对昆曲的兴趣,但是真正的推广还是1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可能还要在相应的院系开设昆曲课,办昆曲爱好者协会,培养一群有真正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昆曲的“票友”,这样才能让昆曲真的走向繁荣。

否则,一些理科生在看青春版《牡丹亭》时,不看华美细腻的唱词,而都选择观看简化了的,失去古典韵味的英文翻译,那么青春版《牡丹亭》带给他们仅仅是进行一次视觉享受,仅获得“视觉快感”,而没有深入到“视觉美感”的体验,他们也未必真的能领略那旖旎多姿的昆曲的菁华。仅仅一次热闹不能意味昆曲热真的来临,它的很多经验值得其它昆曲社团借鉴。充分利用这次青春版《牡丹亭》流行的机会,借鉴它的成功经验,激发年轻学子的古典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古典艺术修养,这样昆曲才会真的从一阳来复走向新的春天。

三 : 牡丹城春韵

油菜静黄花,

桃艳美人佳。

风吹柳绿岸,

洛河碧无瑕。

牡丹羞哒哒,

扬枝半掩颊。(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花开动洛城。

国色世人夸!

本文标题:青春版牡丹亭-谁把青春抛的远——再探牡丹亭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0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