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财经胡舒立-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天下(转载)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新闻评论

一 : 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天下(转载)

水火: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天下

  “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內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的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時,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時,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軍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時,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藉口或保留,請上帝帮我。”(上为完整的美国入籍者必须宣誓的誓词)。

  -----请再读一遍谢国忠的入籍美国的誓词!

  胡舒立年谱考

  胡愈之先生,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文化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署署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1986年仙世。老先生一生以笔为枪、御侮救国,现在应该正在天堂凭栏观月、举酒赏花吧。但假如老先生心有旁骛,偶尔关心一下红尘滚滚的凡间,知道正风行天下的其女胡舒立的作为,老先生会朗声大笑呢,还是痛哭失声?

  今年55岁的胡舒立,“嘴上常叼着烟卷”,“快人快语,声音大得食堂里只有她1个人的声音”。

  我们先从胡主编的第一段经历研究起来: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工人日报》当记者;1985年,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她,到美国进行为期五个月的访问;1987年的 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

  众所周知,美国的“民间机构”星如棋布,但是大多数背后都有特定倾向的财阀支持。而“世界新闻研究所”以新闻为“民间”内容,其来头一定不凡,可是查遍互联网,也无法清楚谁是这个善心的大财主。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政治!汉字无法查出这个“民间机构”的来头,用英文才知道一点原委:这个组织的英文全称叫worldpressinstitute,简称WPI,至今已经有48年历史,到2008年一共邀请过9四个国家共500人到美国“访问”,中国至今好像除胡主编外,只有1个叫吴昌华的女士1993年“受邀访问”过,而吴女士现任有汇丰银行等40多家国际“民间组织”发起的“非政府机构”----世界气候集团----中国区的总裁。

  按照这个“民间机构”公布的受邀标准,申请者必须提交五方面材料来证明自己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1、五年以上全职的新闻工作经历;2、流利的英语;3、几篇发表的文章;4、三封推荐函;5、3个以上的工作范本。

  这是奇怪的,明明是新闻研究所,却要受邀者“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是培养新闻记者呢?还是培养政治领袖?第二点奇怪的是,其时胡舒立才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三年,不符合“五年以上全职”的条件啊,难道美国人也清楚,在中国“诗书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儿女,日后一定会领袖群伦,将中国金融“搅得周天寒彻”吗?

  无论如何,美国的绅士们“不拘一格降人才”,迫不及待地向才工作了三年的胡小姐发出热忱的邀请了。五个月时间,美国报业也见闻了,但是胡舒立直到1987年8月才回国。其间的一年多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不得而知。胡主编难道想让未来给你写传记、作年谱的史家犯难么?当然,象钱学森先生冲破重重阻碍一样,胡舒立女士“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这是很值得歌颂的,犹如谢国忠先生从摩根离开后,据谢先生自己说,“有100多家机构”费煞心机地延揽,肯定令人肃然起敬。至于是洛杉矶哪一家报纸呢?如同谢国忠先生是哪100多家机构呢?这是我等小民无须多嘴的。

  现在我们来研究胡主编的第二段经历:1992年胡舒立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华盛顿接受外国记者中心(C0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研读发展经济学;1995年,她获得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这是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记者;2004年美国世界HR实验室评价她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

  “访问”过美国,并且美国报业都见闻过的人,到“第一家民营报纸”做国际部主任,当然绰绰有余啊。但是美国绅士们的慧眼自然是独到的,胡女士任职《中华工商时报》不到一年,1993年,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C0FJ)的专业培训通知就飘洋过海,到达北京。经过华盛顿的“专业培训”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又送来了奖学金,研读发展经济学,学习什么CPI啊、PPI啊等中国老百姓尚不懂的玩意,似乎日后财经杂志的创刊、“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的生涯规划,此时已经被定格了。

  前后两年,短训似乎时间稍长,读学位又可能稍紧,但是有什么关系呢?黄浦军校半年一期,照样将帅如云;抗大学习两年不到,也能统领千军,此时中美WTO的谈判已经开始进行了6、7年,时间真的不等人啊!1995年COFJ赶紧颁发给胡舒立“杰出新闻记者奖”。这个奖项有些蹊跷,因为此时伟大的《财经》还没有创刊,基金啊、银广厦啊,还都没有黑幕,胡女士离开故国新闻岗位已经2年多了,正在自由的美利坚校园里悬梁刺股,难道美国人是追溯十几年前胡女士在《工人日报》才工作时的华北油田的什么文章?

  但是洋人一向是高深的,他们都认定胡女士“杰出”了,黄皮肤的我们焉敢不赶紧点头称杰出?所以,1998年胡女士创办《财经》杂志。既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有发展经济学专长,还有“国际声望”,自任总编,真是水到渠成、名至实归啊!此后,胡女士声誉日隆,2001年,美国人看到亚洲一共才五十粒星星,其中之一就是咱们的胡舒立女士呢!到2004年,伟大的美国人更是将她抬进HR实验室,称量掂估,不得了,中国财经记者万万千,胡舒立女士最值钱!

  中国有许多事,你不想就算了,一想就犯糊涂,越想越让人撞墙、失眠、扇耳光!譬如胡女士这短短的简历,你会发现,胡女士是中国人,用中文写作,在中国的媒体工作,报道中国人的事情,也是给中国人看的,但是美国人却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访问”、“培训”、“进修”,孜孜不倦、握发吐脯;在她还没有“杰出”的时候,就提前预支给她“杰出新闻记者奖”;在《财经》初出茅庐的第三年,写了几篇在中国还算轰动的文章,美国人就从亚洲30亿人中,将她拔擢出来,让她和全亚洲当年最优秀的政治领袖、财主老板、科技精英平起平坐,成为唯一的一颗记者星星,简直有骨肉之情、再造之恩啊!这令人不禁想起高行健先生的诺贝尔文学奖和达赖喇嘛诺贝尔和平奖,总是那么令中国人感到突凹和迷茫。至于美国人的那个什么“HR实验室”,则似乎欠缺一点对中国人的解释,就是胡女士的这个“最有价值”,有过什么价值了?最有什么价值?对谁最有价值?

  我想原文摘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先生5月6日发表在《嘹望》周刊的《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游说活跃如何制约成关键》其中的一段来结束对胡舒立女士简历的分析:

  美国现任国务卿在任国家安全顾问时,就特别强调,在军事对抗、政治角力、经济竞争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对目标国知识精英的影响。境外利益集团利用在华获得的丰厚利润,自己培育并拥有分析师,或高薪聘请优秀华人学者担当顾问或独立董事,通过境内外媒体精心包装、刻意打造,提供各类活动舞台,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精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以期影响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二 : 财经胡舒立财新传媒

罗昌平关注

【外面没一个朋友,家里全是敌人】外交停留在采购层面,军队停留在家丁层面,经济停留在廉价层面,社会停留在原始层面,信仰停留在金钱层面,文化停留在献媚层面,思想停留在愚民层面,科技停留在山寨层面,未来停留在做梦层面,内政停留在镇压层面,国际停留在撒钱层面。外面没一个朋友,家里全是敌人。

财经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财政金融经济

2.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

3.专业

4.财经数据库——INFOBANK

1.财政金融经济

编辑本义项

2.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

编辑本义项

《财经》杂志和财经是同义词,已合并。

财经

《财经》2013年第10期

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1]

《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 1998 年 4 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在2008年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财经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影响力,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

《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

1998年4月18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创办了《证券市场周刊Money》杂志,并聘任胡舒立担任主编。杂志后更名为《证券市场周刊月末财经版》、陆续刊发多组报道和评论,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电信业重组、中国加入WTO等重大话题。2000年10月杂志正式以《财经》刊名出版发行。《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2002年1月,《财经》改为半月刊。随着“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问世,《财经》开始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新探索。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了《基金黑幕》一文,矛头直指中国几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揭露了许多腐败的现象,比如在桑拿浴间里头接庄等等。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十家基金公司在《中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了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人打来电话,意思是基金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小心呵护它、爱护它。批评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批评一家公司可以,但怎么可以针对一个行业。面对着重重压力,《财经》发表了《批评权、知情权和新基金使命》一文予以反驳,严正指出: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体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财经》继《基金黑幕》以后,又发表了《银广夏》的报道,揭露了宁夏一个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实:他们不但改财务报表,生产线是假的,连海关报关单也是假的。《财经》懂得“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为了这篇报道,厦门的记者整整跟踪了一年多,才掌握了充分的事实,然后经过了严格谨慎的调查研究,才写出了这篇力作。《财经》的文章斩断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财路,胡舒立却说:“我们要保护的是更多人的财路。”

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财经》又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去主编职务。新任主编由何力担任,在何力及新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财经》继续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方针,保持原有犀利风格的同时,注重可读性和服务性,发行量继续稳定增长。2010年3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财经》杂志,其封面文章《再问央视大火》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及民众的广泛关注。杂志全国范围脱销,后紧急加印5万册。这在《财经》12年的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财经》的平台背景

《财经》隶属于财讯传媒集团( SEEC Media Group Ltd. )。财讯传媒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运营商,是香港上市公司(联交所股票代码: HK0205 )。集团多年来成功经营平面及互动媒体,旗下拥有《新旅行》、《财经》、《证券市场周刊》、《新地产》、《成功营销》、《美好家园》、《中国汽车画报》、《证券市场红周刊》、《体育画报》、《电脑时空》、《红秀》、《他生活》、《信息方略》、《动感驾驭》、《timeout消费导刊》北京、上海中英文版、《视觉》等二十余种刊物,以及财经网、支点网等网络媒体。

参考资料

1.《财经》杂志介绍.财安网.2013-02-21[引用日期2013-02-21].

开放分类:

期刊

胡舒立

百科名片

胡舒立

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胡舒立女士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胡舒立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3年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职务:财新传媒总编辑

单位:财新传媒

目录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成就荣誉

热点事件

展开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成就荣誉

热点事件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82年,胡舒立毕业进入《工人日报》国内部担任记者。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是在1985年,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

1985年,胡舒立被派往厦门做驻站记者。

1985年,应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的邀请,在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让胡舒立对自己从业的思考又一次发生了转变。

1987年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后写成《美国报业见闻》一书并在1991年出版。

1992年,胡舒立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

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选择研读发展经济学。

1995年,她获得外国记者中心(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

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

2009年11月,从《财经》杂志辞职。

2009年12月18日,开始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2009年12月30日,《新世纪周刊》总编辑,并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聘为兼职高级研究员。

2009年12月,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10年5月,胡舒立获评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

2010年12月,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10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11年1月,胡舒立获评中国传媒年会“2001-2010中国传媒贡献人物”。

2011年4月,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获评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时代》周刊称,胡舒立13年前创办《财经》,一年多前再创财新传媒,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杰出新闻报道的典范”。

2011年4月,《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

2011年,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

2012年,荣获由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2013年,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1]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出生世家

胡舒立,祖籍上虞丰惠,她的大外公便是著名乡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开拓者;她的外公胡仲持,也是一位著名乡贤、新闻出版界的老前辈。胡舒立的母亲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工人日报》编辑。可以这么说,胡舒立的血液里,流淌着新闻工作者特有的遗传基因。

知青生活

胡舒立少女时代曾在山西农村插过队,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使这位既是农民又是战士的少女过早地开始独立,在她身上丝毫没有传统知识分子常有的迂腐和清高,有的是“社会平等意识”和对社会生活底蕴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大学学习

1978年高考,她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正逢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特别从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中挑选出

(5张)

一批优秀生,而胡舒立正是其中一位。这样一来,她阴差阳错地从中文调入新闻,成了她一次别无选择的选择。

她的新闻勇气一下子为世人注目。后来通过她的努力,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触中不乏商界名人,开始有人正式或开玩笑邀她下海,甚至提出职位安排。但胡舒立没有动心。她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我还是干新闻吧!”

工作经历

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工人日报》当记者;1985年,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她,到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

“世界新闻研究所”全称叫World Press Institute,简称WPI,至今已经有48年历史,到2008年一共邀请过94个国家共500人到美国“访问”,中国至今除胡舒立外,还有一个叫吴昌华的女士1993年“受邀访问”过,吴昌华现任由汇丰银行等40多家国际“民间组织”发起的“非政府机构”世界气候机关中国区的总裁。

按照这个“民间机构”的受邀标准,申请者必须提交五方面材料来证明自己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1.五年以上全职新闻工作经历;2.流利的英语;3.几篇发表的文章;4.三封推荐函;5.三个以上的工作范本。

胡舒立1992年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编辑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华盛顿接受外国记者中心(CO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期一年的学习,研读发展经济学;1995年他获得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国世界HR实验室评价她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

2009年11月9日,《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正式向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联办)提交辞呈。

2009年底,财新传媒成立,胡舒立出任总编辑。

2009年12月18日胡舒立正式出任中山大学传播学院院长一职。

2009年12月胡舒立已经被“海改院”聘为《新世纪周刊》总编辑,同时被聘为“海改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本段成就荣誉



胡舒立女士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2003年,她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2001年,她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当年的五十名“亚洲之星”之一。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将她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她还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奖。

胡舒立女士于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并担任主编的11年,将《财经》杂志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财经类媒体,2004年推出的“年会:预测与战略”成为每年岁末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坛,2008年推出的财经网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成功典范。2001年,胡舒立女士曾在香港凤凰卫视担任财经新闻节目总监。1992年到1998年期间,她就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新闻部主任和首席记者。胡舒立女士的新闻事业开始于1982年,其时她在《工人日报》担任国际新闻编辑和记者,直至1992年。

1994年,她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新闻学院奈特奖学金,攻读发展经济学。1985年,她受美国世界新闻研究所的邀请前往美国访问。胡舒立女士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新闻学士学位,并在美国福坦莫大学与北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的项目中获得EMBA学位。

2009年 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世界百名顶尖思想家”之一

2007年 获得由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闻责任与正义奖”

2006年 被《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

2006年 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3年 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

2001年 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

2009年12月,创办财新传媒,旗下包括财新网、《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比较》等产品,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期刊、网站、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正式公布的“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中,与曹德旺、张海迪、王菲、范伟、韩寒等一同入选“心灵富豪风云榜”十大人物。

2010年12月1日入选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列第82位,入选理由:扩大中国的谈论空间)

2011年北京时间4月21日晚,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11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女士获选。《时代》周刊评语称:“胡舒立于2009年创办财新传媒,现已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杰出新闻报道的典范”。

编辑本段热点事件

揭露“基金黑幕”

她多次刊发黑幕报道,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胡舒立也因此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比较著名的报道有:“基金黑幕”报道、“银广厦事件”报道等。此前美国的《商务周刊》评50位“亚洲之星”中,中国女性占6人,其中一位就是胡舒立。

1987年,胡舒立获得美国事件新闻研究所(WPI)奖学金,赴美国做了历时4个月的采访,她的足迹踏遍了美国25个州,40多个城市。

1992年,胡舒立离开了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她告别了党报,选择了一个能对经济发言的小舞台,成为“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1998年4月,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自己担任了杂志主编。《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

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胡舒立又在《财经》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胡舒立的评论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任何道理都不可能凌驾于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之上,而在三“公”之中,“公开”居于首位在10月份的中国财经界,众说纷纭、而且持续至今仍为舆论重大热点的事件,竟是本刊10月号的封面文章《基金黑幕》。这是笔者事前不曾逆料的。由于各种议论中屡屡议及《财经》该不该刊登这样的报道,事涉公众有没有权利知道已经被某项研究证明的事实,就有一些看法需要谈一谈。

这牵涉到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亦即在金融市场上媒体的批评权和公众的知情权究竟应当被置于何种地位。

胡舒立

一种相当普遍的、似乎也算“善意”的看法认为,报道披露的事实在业内当然存在,“黑幕”比起真实情况还不算很黑,但中国的市场现实只能如此,《财经》硬将之揭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基金毕竟是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有诸多进步意义,其纵使有缺点也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至多不过是“三七开”,为什么发表这样的报道使之“信誉扫地”呢?

还有一种看法与上述有相似之处,但更尖锐更决绝,是坚定地认为基金业成就昭然、不容否定亦不容“误导”的。由此推理,《财经》的报道自然就是恶意之至了。

这样的说法乍听来相当铿锵,因为其立论的基础都是在谈基金于中国证券业健康成长之大局。但认真推想,却又发现并不很通顺。比如,基金业的出现和发展固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证券市场本身的存在和发展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有什么理由认为,媒体之于市场的批评权、公众之于市场的知情权就是相对次要的事情呢?而且,就算已揭示的黑幕还不算很黑,或按另一种极端的说法,基金业成就昭然,为什么媒体就不能让公众得知一份研究报告所披露的、或许让人不愉快的重大事实呢?--重复一遍,这份报告出自专业人员之手,其内容是对22家新基金在上海交易所大宗交易行为半年跟踪研究的定量分析。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大道理可以管住小道理。这可能就是《财经》有关基金的报道刊出后,一些反对的看法大言炎炎,拼命想讲出一些大道理的原因。由于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公开性的实现即使在成熟市场环境中也相当困难。因此,公开性这一最基本的原则,本是不可动摇的。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公开性的保证,其重要地位必然地优于市场上某一利益集团自赋或他赋的“历史使命”。如果一定要援引国际惯例或“公理”,这才是无可置疑的公理。

今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周年,《财经》已经陆续刊登了一批第一代证券人回首当年的文章。从这些第一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创业艰辛,也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个新生市场上种种缺陷很难以避免。然而,十年的里程并不算短暂,在急速转型的中国尤其如此。如果说十年来的市场成长本来就伴随着媒体监督的强化过程,那么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2013年的今天,就更没有理由对于媒体的批评权提出任何质疑。

胡舒立

读10月中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接受三大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实录,注意到周主席站在监管层的角度,也在进行各种比较。周主席认为监管层对于融资者和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更为重要;对于大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小投资者更为重要。基于此,周主席再次强调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无论如何,管理层这种鲜明的看法对于媒体行使自身的批评权、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是一种很大的支持。可以想知,《财经》的《基金黑幕》其实只是走出了必要的一步。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市场的成长与成熟,中国的证券记者们在新闻监督方面定会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财经》大事记

1998

《财经》创刊

胡舒立

2000

10月号刊出封面文章“基金黑幕”,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

2001

《财经》刊出“股市忧思录”、“庄家吕梁”、“谁在操纵亿安科技”、“银广夏陷阱”等重点报道。

2002

《财经》“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引起轰动。

2003

《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周正毅兴衰”、“卢万里案真相”、“马招德卖官链”等文章,标志着《财经》将触角伸向反腐领域。

2004

以“矿难探源”为起点,《财经》杂志在每年的最后一期推出“年度特别话题”。

2005

从对“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等深度报道开始,《财经》全面关注中国的环境与科技问题。

2006

8月,封面文章“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刊出,在国内媒体中率先全面揭开了上海社保大规模投资背后交织的权力寻租“灰幕”。

2007

“谁的鲁能”、“内部人关国亮”等封面文章,表达了《财经》对“灰色地带”的关注,并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调查处理。

2009

11月9日,《财经》杂志创立人胡舒立辞职,副总编辑戴小京辞职,担任总经理,同时任命杨浪为副总编辑。此前,《财经》杂志的采编团队60多人已离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null(5张)



词条图片(5张)



2013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2013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前10名

前10名?肖布哈纳·布哈提塔( 印度·HT媒体)?赵式明( 中国香港·华光海运控股)

?周凯旋( 中国香港·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陈怡桦( 中国台湾地区·趋势科技)

?张茵( 中国·玖龙纸业)?谢姚依雯( 马来西亚·丰隆银行)

?朱李月华( 中国香港·金利丰金融集团)?蔡琼莹( 新加坡·Beeworks公司)

?蔡淑君( 新加坡·新加坡电信)?庄淑芬( 中国·奥美集团)



2013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11-50名

参考资料

1.2013福布斯 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福布斯中文网.2013-02-28[引用日期2013-02-28].

开放分类:

新闻记者社会人物名人中国编辑人物新闻人物热点人物财经人物女强人

我来完善“胡舒立”相关词条:

许小年财经

财新传媒

百科名片

财新传媒logo

财新传媒系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期刊、网站、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读者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目录

产品与服务

采编团队

公信力委员会

荣誉

地理位置

展开

产品与服务

采编团队

公信力委员会

荣誉

地理位置

展开

编辑本段产品与服务

财新网

财新网是财经新闻资讯必读网站,有机整合资讯、观点、多媒体、互动等信息时代形态丰富的资讯产品,以客观、专业的视角,7天24小时输出高品质的原创内容,为中国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学界等社会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高品质财经新闻、资讯、评论,以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财新《新世纪》



财新《新世纪》是领先的财经新闻周刊,以自由思想、批判精神和专业素养,向中国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和学界精英传递市场经济理念与财经新闻资讯;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动态分析为核心,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记录、推动、引领中国市场经济的宏伟进程。

财新《中国改革》



财新《中国改革》是高端政经评论月刊,1986年创刊,由邓小平题写刊名。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核心期刊,在海内外政、产、学界享有盛誉。每月初出版,全国发行。紧贴时事,评述影响中国改革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高屋建瓴,建构转型社会的公民认识框架;服务高端,为进步中国的设计者、决策者建言。

《比较》



《比较》是由吴敬琏主编,是当今中国权威的经济学连续出版物。该辑刊秉承“以比较传递理念、思想和智识”的宗旨,广采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最新理论和思想,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双月出刊,每年双数月份出版。

财新会议

财新会议以峰会、论坛、圆桌等多种形式,为海内外政产学界精英,提供高端的思想互动交流平台,传递各领域意见领袖的前沿观点。 其中,“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是财新系列会议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论坛,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和金融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年度盛会。财新峰会海外场已在华盛顿、纽约、圣彼得堡、悉尼、达沃斯等地举行。

财新视频/电视

财新视频植根财新网,以独立观察者和权威评论员身份,捕捉财经新闻镜头,解读政策趋势,梳理事件脉络,透视市场变局,已成功与多家电视台合作,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

思享家

思享家是财新传媒旗下的网络社交平台,汇聚富有真知灼见的专业人士,提供丰富强大的互联网社交体验,满足用户对阅读、交流、商务、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网友们在此深度交流财经、时事、文化观点。思享家是理性思想者的精神家园,喧嚣互联网的宁静港湾。

财新+

随时随地轻松获得原创财经新闻和专业资讯客户端,产品包括iPhone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Wap站、Kindle等电子书及财新《新世纪》iPad版。

财新英文



《财新中国经济与金融》(Caixin-China Economics & Finance),内容涵括金融、产业、政经、环境、文化等领域,以财新传媒精选资讯、新闻解读与时事分析,以及针对新闻事件及人物的专题报道,为具全球视野的读者呈现独立、精准、生动的中国经济图景。面向在华外籍企业高管、外籍投资人群和全球读者。通过财新网订阅中心、ZINIO、KINDLE及悦读网平台提供在线电子订阅和定向赠阅,并在香港和新加坡地区零售。

财新英文还通过英文网站、iPhone手机英文客户端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新闻、资讯播客及新闻电邮等一系列英文产品。

财新国际奖学金

秉承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财新传媒自成立伊始即推出新闻奖学金项目。财新国际奖学金以推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为己任,提供深度调查报道、金融报道、环境报道以及法制报道等专业领域的研讨与培训,已成功举办了“媒体转型领导者”、“解读金融及金融报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西部记者全媒体”、“她视角·新闻人工作坊”、“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等项目。

财新图书



针对快速成长的中国阅读市场的需求而策划出版的系列图书,以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实现新闻媒体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己任,专注财经及社会、人文等领域,聚焦能够折射历史、影响当今、昭示未来的重点事件、焦点人物,已出版《舒立观察》、《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中国2012》、《天下有贼》等多部财经图书以及《燃灯者》、《乡关何处》、《半生为人》、《旧山河》、《价值的理由》、《问道者》等人文类图书。

定制出版

依托一流的采编团队、严格的新闻操作流程和深谙市场规则和客户需求的营销专家,财新传媒为高端客户的品牌推广提供定制出版业务,在内容上共享财新传媒高质量的资讯源,以成熟的栏目设置及视觉布局,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已为建设银行、交银施罗德、华宝信托、华泰证券、平安信托等一批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出版服务。

财新培训

整合财新传媒在国内外政、经 、产、学界之高端专家资源,财新培训致力于为金融界与产业界的中高层管理者及专业人士提供涵盖政策热点和前沿解读、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国际重大事件解析、行业资本运营以及企业定制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服务。

编辑本段采编团队

财新传媒采编团队是《财经》杂志的创始团队,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媒体团队之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和专业素养享誉业界。他们既是谙熟中国经济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深具全球化视野的经济观察家。

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舒立女士是《财经》杂志创办人,并担任主编11年。她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

2011年 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

2011年 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2010年、2009年 两度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07年 获得由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闻责任与正义奖”

2006年 被《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

2006年 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3年 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

2001年 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

编辑本段公信力委员会

为保证新闻独立性,财新传媒设立了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由拥有崇高声望的政商学界人士组成,独立于财新传媒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总编辑任免及编辑方针的设定拥有决定权。

公信力委员会主席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公信力委员会委员

保育钧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肖梦《比较》杂志执行主编

青木昌彦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

编辑本段荣誉

采编团队

2012年 主编王烁获选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2011年 财新传媒荣获斯坦福大学授予的'2011年度美国肖伦斯特新闻奖“

2011年 总编辑胡舒立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2011年 主编王烁获评“2010中国期刊业十大新锐主编”

2011年 记者谷永强、倪伟峰荣获伦敦外国记者协会颁发的2011媒体奖“年度金融/ 经济报道”二等奖

2011年摄影记者牛光获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一般新闻单幅二等奖

2010年/2009年 总编辑胡舒立两度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10年 记者梁冬梅、邓海获得“亚洲开发新闻奖”主题二等奖

财新《新世纪》

2012年 财新《新世纪》三篇报道《镉米杀机》、《垄断下的蛋》、《中国掮客CIF》入选南方周末“2011年度关注传媒”评选

2012/2011年 财新《新世纪》for iPad两度获选第二届苹果全球应用商店中文杂志用户评选“优秀期刊奖:年度最受欢迎十佳电子杂志”

2011年 财新《新世纪》特别报道《空中大堵塞》入选民航资源网年度“特别报道奖”

2010年 财新《新世纪》获第六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最受百姓欢迎杂志奖”

财新网

2010年 财新网被《新周刊》2010网络生活价值榜评为“年度最有价值网站(传统媒体)”

财新图书

2011年 财新图书《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

2011年 财新丛书《再危机:泡沫破裂时我会通知你》获“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财新传媒

2011年 财新传媒被2010传媒发展年会评为“年度社会服务媒体”

2011年 财新传媒获得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颁发的“最佳媒体合作伙伴奖”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 2013 Baidu- Data ?NavInfo&CenNavi&道道通

财新传媒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张)



开放分类:

企业知名企业社会财经金融新闻出版物杂志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30您已评价,谢谢!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三 : 胡舒立新团队携新世纪周刊与财新网正式亮相

1月11日消息,原《财经》杂志总编辑胡舒立携其新团队和新刊物正式亮相。今日,财新传媒旗下第一本杂志《新世纪》周刊“改刊纪念号”正式推出,同时全原创的财经新闻资讯网站财新网Caing.com也正式上线。

财经传媒官方称,财新传媒于2009年12月注册成立,员工原《财经》团队组成。原《财经》主编、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女士任财新传媒总编辑,原《财经》副总编辑杨大明任财新传媒副总编,原《财经》执行主编王烁任财新传媒主编。原《财经》总经理吴传晖任财新传媒总经理。

胡舒立任《新世纪》周刊的总编辑,其他高管由财新传媒的高管垂直担任,从新编辑部成立开始正式改为每周一期,全国发行。

财经传媒给《新世纪》周刊定位是综合类新闻周刊:“以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动态分析为核心,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报道和深度专业的评论,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视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为己任。”

在本期《新世纪》周刊的编者致辞中,胡舒立、杨大明、王烁暨《新世纪》周刊编辑部全体员工称, “一周一次,我们将在这里和读者谋面,希望不负期待,不辱使命,‘再上层楼’” 。

与此同时亮相还有财新传媒旗下网站财新网。根据财经传媒的定位,财新网Caing.com是财经新闻资讯一读网站。财新网Caing.com域名意为“财经新闻进行时”,除了刊载《新世纪》周刊的全部内容之外,每日更新几十条原创稿件。财新网Caing.com的总编辑由王烁担任。

《新世纪》周刊将与财新传媒旗下网站财新网Caing.com进行平台互动、内容共享。(文/谷慧)

《新世纪》周刊采编及高管简介:

胡舒立简历:

胡舒立女士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新传媒出版人、总编辑,《新世纪》周刊总编辑。

胡舒立女士于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并担任主编11年。

吴传晖简历:

吴传晖女士现任财新传媒总经理,《新世纪》周刊总经理。

吴女士曾任《财经》总经理,负责全面营运及管理《财经》的经营业务。

杨大明简历:

杨大明先生现任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新世纪》周刊副总编辑。

他于1998年3月参与《财经》杂志创刊,任联合主编

王烁简历:

王烁先生现任财新传媒主编、《新世纪》周刊主编、财新网总编辑。

王烁曾担任《财经》执行主编、《财经》编委会核心成员,是《财经》杂志的创始人之一。王烁参与《财经》杂志编辑和管理的重大决策,主管《财经》各方面的报道,主导了《财经》历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道,如《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

四 : 胡舒立在财经网发表告别博客 称未来充满机会

11月16日消息,胡舒立昨日更新博客,向《财经》读者们告别。胡舒立在博客里称,未来图景虽然并不很清楚,但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没有理由放弃。

胡舒立在博客中表示,其11月9日正式辞去《财经》主编一职,并获接受。

目前,《财经》杂志新的编辑部五人座次已排定,分别是:总编辑王波明、常务副总编杨浪、副总编辑赵力、主编何力、执行主编何刚。

以下是胡舒立在财经网上刊登的最后一篇博文:

我走了,再见

好久不在这个博客上写作了。这是最后一篇,明天我的博客就关闭了。

我已经于11月9日正式辞去《财经》主编一职,并获接受。在《财经》这个平台上,我为读者服务十一年,曾经有许多遗憾,许多欣慰和兴奋,自认无愧于心。但想做的事本来还有许多许多。愿望不会消失,会化为我和我们的努力,继续下去。

将来怎么办?我当然有初步的设想和安排,但图景并不很清楚,还要再走再想再谋。好在我们坚信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机会意谓着希望,也意谓着压力。没有理由放弃,就是因为机会总在那里。

我走了,再见。

五 : 胡舒立与马化腾的交易焦点:财新计划三年内IPO

 

胡舒立(图左)与马化腾(图右)的交易焦点

胡舒立(图左)与马化腾(图右)的交易焦点

 

  理财周报记者 冀欣/文

  如果撰写近15年的中国媒体故事,胡舒立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1998年1月1日,《财经》创刊号(当时刊名为《Money》)刊登关于琼民源伪造业绩的报道,让这本杂志一炮而红。胡舒立后来说,当期大卖5万册。

  随后,银广夏、基金黑幕,以及后来的非典、鲁能,一次又一次让这个身高一米五八,语速极快的女人处在风口浪尖,也一次又一次刷新她的知名度。

  “她常常每天打上百个电话,”一位国外学者在描述他见到的胡舒立时说:“她是一个人体U盘,你写入信息,然后她继续去找其他人。”

  美国《商业周刊》给胡舒立冠以“中国最危险女人”的头衔,同样来自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则将她选为“亚洲商界女性十强”之一。

  最近,因为与腾讯的一笔交易,59岁的胡舒立再次成为中国传媒界的焦点。

  这个因对资本市场了解和报道而闻名的媒体人,正在努力寻求成为这个市场的一部分。

  引入腾讯

  马化腾想从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实不是内容,而是品牌、影响力和高端人群,这些正是腾讯缺乏的资源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职,200余人的《财经》团队有140多人离开,其中多数追随胡舒立加入财新传媒。

  2012年7月19日,财新传媒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透露,“财新完成了最新一轮新股融资,腾讯加入成为股东之一,浙报控股亦保持原有持股比例不变。”

  迄今为止,双方都拒绝透露腾讯具体投资金额。根据2011年浙报集团对财新传媒19.77%的股份挂牌价5647.6万元推算,财新传媒当时估值已达2.86亿元。

  有多位消息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称,此番腾讯是通过增发形式入股,财新传媒原大股东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比例增资,仍保持原有40%股份不变。财新团队和原持股PE的股权则被稀释。

  理财周报记者获得的财新传媒股权结构最新名单显示,多家新股东在最近一年内进入财新,理财周报记者获悉,2011年,财新传媒曾经向部分基金寻求第三轮融资合作,当时提到,计划在3年中登陆创业板或者港股。

  关于这个IPO计划,财新传媒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听说”。而胡舒立则在电话中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自己并不分管资本运营,不了解情况。

  为了与财新合作,腾讯提供了足够优惠的条件。

  2011年9月,浙报控股计划减持所持部分财新传媒有限公司股权。据浙江产权交易所公告,浙报控股拟转让其所持的19.77%财新传媒股权,挂牌价5647.6万元。

  理财周报记者获悉,当时腾讯几乎一度已经确定入股,但由于浙报传媒反悔,不愿意稀释股份,这场交易最终无疾而终,财新传媒无人摘牌。

  一年之后,在腾讯与财新方面多方协商下,终于通过增资方式入股。有消息人士称,腾讯入股时已许下承诺,若其他几家股东不希望自身股份被摊薄,却又无充足现金参与增发,腾讯可暂时予以垫付。

  双方消息源称,腾讯不参与财新传媒的日常运营,财新未来仍会坚守独立专业的采编方针,但不排除新媒体等渠道的战略合作。

  财新传媒相关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腾讯确已入股财新,但对于具体的交易细节以及目前的股权结构不便透露。

  事实上,财新和腾讯的牵手此前已有端倪,早在正式入股前很久时间,财新旗下的新世纪周刊就把网络独家转载权授予了腾讯。

  而胡舒立与马化腾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来往十分密切,马化腾还亲自邀请胡舒立去腾讯讲课,而除此之外,财新团队的其他人也轮流到腾讯做采编等方面培训,每半月一次,已持续了接近半年时间。

  至于合作的缘由,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认为,腾讯真正的目的显然不是纯财务投资,腾讯不缺这点投资回报。他想从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实不是内容,而是品牌、影响力和高端人群,这些正是腾讯缺乏的资源。腾讯此举会弥补腾讯媒体话语权不强势的短板。财新的用户群比较高端精英,很多是社会意见领袖;而腾讯的活跃用户虽然数量高达6亿,但是总体偏低龄化和低端。

  至于财新传媒,胡舒立在创立伊始便不断重申“全媒体”概念,互联网业务是财新“重要的战略方向”。

  在业务互补与资金需求上,双方一拍即合。

  3年内IPO?

  目前浙报并未将财新合并进上市公司报表,但是也不肯稀释自己40%的股权比例,IPO计划可能遇到障碍

  马化腾的出手,除了双方在未来的合作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外,最直接的作用,便是为一直以来手头并不宽裕的财新传媒带来了大笔“输血”资金。

  2011年浙报转让财新传媒股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的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财新传媒流动资产3711.14万元,货币资金1226.06万元,应收账款2485.0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3147.36万元,营业利润为亏损3315.09万元,净利润为亏损1426.7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挂牌开出的条件就包括很重要的一条,即接盘者需向财新提供1亿元额度的五年期低息借款,并不得要求提前还款。

  一位消息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2011年,财新曾经投入数千万资金与亚视合作,双方约定,从2012年初起,财新传媒将参与亚视台和本港台多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经营。

  但在财新传媒为此增设了超过百人的专业团队后,亚视合作态度出现反复,这一项目受阻,直接促成了财新传媒加快融资步伐。

  在弥补当下现金流之外,胡舒立似乎还有更大野心。

  一位投行中介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2011年中,财新传媒曾与部分机构投资者接触,希望进行第三轮融资,筹集1200万美元,用于投资新杂志刊物以及多媒体产品开发,包括APP和Kindle相关产品。

  当时来自财新的消息称,财新计划用3年完成IPO计划,首选创业板。如果A股对于纸媒上市的政策趋于严厉,则考虑直接上港股。

  但是一位接近财新传媒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浙报并未将财新合并进上市公司报表,但是也不肯稀释自己40%的股权比例,IPO计划可能遇到障碍。

  此前,坊间一直有传言称,财新传媒将被注入上市公司浙报传媒。浙报传媒董秘曾表示,浙报控股在对财新传媒达到控股并且财新盈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

  此外,浙报传媒在年报中也对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说明,重申未来不会进一步增持财新传媒的股份以达到控股地位,不会寻求对财新传媒董事会的控制,也不会参与财新传媒的公司管理和经营,一旦持有财新传媒的股份达到控股比例,会将所持有的财新传媒全部股权以适当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大陆最富纸媒团队?

  包括胡舒立在内的财新团队持股比例或接近30%,财新团队股权账面价值可能超过8000万元

  2011年浙报转让股权公告还显示,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浙报传媒出资4000万元持股40%,天津知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天津域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天津汇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三家公司分别持有财新传媒20%、20%和19%的股份,剩余1%股份由自然人葛倩持有。

  其中,天津三家企业注册资本分别为2605万,2605万,2475万,均成立于2010年5月20日,法人均为北京财敦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委派代表为新世纪周刊副主编吴鹏。而北京财敦敏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

  换言之,三家天津系公司实为一致行动人,为财新传媒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三家公司其实都是财新传媒股份的代持工具,其所代持股份部分归财新团队高管所有,部分为PE的小额投资,这些股份都是由法人代持,避免了股权分散所带来的弊端,也不会影响控制权。

  至今,外界并不清楚投资财新的PE名单。理财周报了解到的消息是,方风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拥有少量股权。

  理财周报记者获得的另一份截至2011年的财新传媒股权资料上,出现了北大文化和君远投资两家公司,各自持有10%股份。

  包括胡舒立在内的财新团队持股比例或接近30%。以此估值,财新团队股权账面价值可能超过8000万元。

  胡舒立团队曾建立过公司,在3年前她从联办出走时,当时有报道称,她和秘书高海燕在员工公司中持股合计接近20%。

  有消息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称,本轮腾讯增资,财新传媒原有PE大多没有选择跟进,股权稀释大半,而员工持股团队被稀释比例较小。

  “全媒体”财新模式

  “通过此次腾讯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财新将影响力做大之后,以股权换取投资的成功案例”

  目前,财新传媒经营部由吴传晖任总经理,她也是财新传媒执行总裁兼总经理、《新世纪》周刊总经理,吴传晖也曾是从财经团队出走的成员之一,曾负责全面营运及管理《财经》的经营业务。

  吴在传媒行业有超过十年的经验,被业界评价为胡舒立的最佳搭档,她先于胡舒立离开《财经》杂志。

  而胡舒立本人显然更乐于负责和言谈财新的媒体业务部分内容。

  2009年12月,刚刚从哥本哈根回国的胡舒立,原《财经》杂志副总编杨大明,和部分原《财经》杂志北京、上海的记者,经济学家吴敬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和《比较》执行主编肖梦等人在一个小型的办公室中参加了揭幕仪式,财新传媒就此出世。

  对于财新的规划,胡舒立始终重申“全媒体”概念。资料显示,财新传媒目前拥有杂志(包括《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月刊、《比较》)、网站(财新网)、视频(财新视频),图书(已出版《舒立观察》、《中国2012》等),会议(峰会、论坛、圆桌),以及“思享家”高端网络社交平台,同时还有财新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布局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财新的与众不同还表现在版权保护的力度上,之前一直强调“直接到达用户”的能力,比较少与门户等新媒体运营平台进行合作,对于侵犯其版权的行为从来都是“睚眦必报”,每年定期发布的数期侵权公告,人民网(微博)、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在内的不少主流门户网站都曾被点名,甚至连对财新传媒最大股东浙报传媒旗下《钱江晚报》,胡舒立此前的老东家财讯传媒下属的和讯网均未能网开一面。

  为了保护“新闻为公”的原则不受权力与商业利益的侵蚀,财新传媒特别建立了民间监督机构——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编辑方针和总编辑的任免拥有决策权。首届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委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育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比较》杂志执行主编肖梦担任。吴敬琏任公信力委员会主席。

  特立独行的财新传媒在试水一种特殊的运营模式。

  据接近财新传媒内部人士透露,财新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会议合作,杂志及图书发行等,版权合作费用很少,而且已实现管理层与员工持股,独立上市的意图明显。

  “通过此次腾讯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财新将影响力做大之后,以股权换取投资的成功案例,这区别于其他媒体,但不失为一种新的报业发展模式。”某媒体业内人士如是说。

  胡舒立曾这样说过,《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2009年11月15日,胡舒立在离开《财经》前的最后一篇博文《我走了,再见》的博文中这样写道:“好在我们坚信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机会意味着希望,也意味着压力。没有理由放弃,就是因为机会总在那里。”

  现在,她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机会吗?

本文标题:财经胡舒立-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天下(转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3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