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唐中宗李显是怎么死的-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04 所属栏目:李儒

一 :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

《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卓将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jué)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

。www.61k.com)

在《三国演义》中是董卓的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李儒简介

中文名称 李儒

别名 李文优

国籍 中国(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司隶冯翊郃阳

职业郎 中令、博士

李儒,三国人物,正史中无此人(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有此人),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

李儒与董卓

李儒是三国第一谋士,第一个出现的谋士。

他是董卓的女婿,死心蹋地地为董卓服务,开创了董卓时代。

当时董卓奉诏前来。李儒劝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所谓大事可图,可见他们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在李儒的劝说下,董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董卓准备收降吕布,征询李儒的意见。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董卓对李儒的话是言听计从,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赠与吕布。

结果,吕布成为董卓成功的最主要干将。

董卓执政后,李儒给董卓的第一个建议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并荐蔡邕。董卓命征之,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曹操欲刺杀董卓,董卓以其事告之。李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董卓然其说,马上查明事实的真-相。

李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于是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要不是碰上陈宫,曹操的命就没了。

后来,曹操召集十八路诸候征讨董卓,势不可当。李儒又出一计:“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乃保无虞。”为了发展董卓的实力,李儒又出了一个主意,“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结果董卓安然退到长安,实力没有消耗。而十八路诸侯则不战而退。

董卓从洛阳撤退到荥阳后,李儒献计说,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董卓从其计,令吕布引精兵歇后。吕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曹操先背叛董卓,吕布说得也没错。不过吕布背叛的次数更多。)”

此次战争结果,曹操肩膊中箭,被两个军士擒住,幸亏被曹洪所救。曹操来时,聚三万人马,此次回去,只有残兵五百余人。

第七回“袁绍盘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袁绍与公孙瓒对阵。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

李儒对卓曰:“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盘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斋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

这件事极大地提高了董卓的威信和影响力。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李儒看出了董卓和吕布的矛盾,以及其中的连环计。他于是是劝董卓和好吕布。他说,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

董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要说董卓还是有一定气度的。

不过,董卓又被貂蝉的眼泪改变了主意。

李儒听说后,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过去,董卓对李儒是言听计从,而现在董卓得势,已经听不进李儒的劝告,离死也就不远了。

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劳,收吕布,败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财富,拒诸侯。李儒人聪明,懂兵法,还有战略眼光和心胸,儒具备一流谋士的条件,可惜其主不行。否则很有前途。

李儒初次出场:进京勤王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这就和刘备提出要“光复汉室”是异曲同工。当时得知董卓要进京,朝中是怎么说的?

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

何进挂了以后,鲍信找到士族代表袁绍和朝中大臣代表王允又说董卓要反,结果此二人都是:“且容商议。”李儒这一名正言顺要进京勤王的声明,就在这个时候成了关键。人家是响应号召以勤王的名义来的,而且又握有重兵,只要没有谋反的事实,谁也动不了他。

二次出场: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有人可能要说李儒这一手没有曹操救天子于危难,恩威并施来的高明。但这里有一个不同点,董卓这个时候是西凉军阀,他只能在京城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后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迎天子。

三国那个时候是很看中出身的,董卓作为一西凉军阀,在朝廷里的人看来就是暴发户,实力确实够强,但没有号召力。袁绍“四世公卿”一出,压都压死他。那他要把持朝政就只能采取铁血手段,这一个计策是没有错的。等到曹操挟天子的时候,曹操已经在许都有了势力,而且国都覆灭,许都又是中原地区,迁都顺理成章。董卓要是用曹操那一套,难道迁都到西凉去,搞笑的吧。

看看董卓要把持朝政时众人的反应。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此人就是丁原,那时候丁原跟袁绍王允他们比起来也就是个小角色,连他都敢这么搞,可想而知董卓当时面临的环境(不要说是因为吕布给他撑腰啊,在朝堂上只听说手下靠老大撑腰的,没听说老大靠手下撑腰)。要不是依照李儒的铁血政策杀之,谁还会听董卓的。

所以李儒这个早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完美的。只不过董卓此人实在无脑,瞎搞,才搞得天下之兵尽伐之。

三次出场:袁绍不可杀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这句话什么意思,朝廷江山还没坐稳,不能在这个时候杀袁绍。事后侍中周毖说了一句话:“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可见袁绍杀不得。

四次出场:擢用名流,以收人望

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

这没错吧。只不过蔡邕确实名副其实,就是不给你董卓面子。要是换了曹操,你不给我面子我还是供着你,就像对徐庶、关羽那样。董卓要是这样的话,估计情况会好很多。只不过董卓是个SB,拿刀架着蔡邕来上班,那有用个P,这可怪不得李儒。

五次出场:杀帝夺权

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

此时的董卓已经把持朝政,你皇帝做傀儡就好好做,你要来一句“何人仗忠义”那不是找死吗?都在叫人来杀董卓了,难道董卓还能容你?这个做法和曹操后来的做法是一样的。

六次出场:识破曹操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看曹操后来的反应。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皆被李儒言中。反董计划彻底告吹。

七次出场:示弱退兵

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后来怎么样,联盟军连追都不追,人心涣散了。

八次出场:设计曹操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结果呢,曹操果然带兵追来,被吕布等人杀得大败。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九次出场:识破连环计

吕布怒恨而归,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见卓曰:“太师欲取天下,何故以小过见责温侯?倘彼心变,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来朝唤入,赐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无事。”卓依言。

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

要是李儒早点知道有这个情况,估计就劝董卓把貂蝉让给吕布了,董卓根本就不会娶貂蝉。以后也不会有吕布谋反一事了。纵观董卓行事,但凡李儒的建议他还是都听进去了的。好歹也是称霸一方的人,判断意见的正确与否的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李儒是他女婿,连吕布都比不上的亲信。

十次出场:料定败亡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

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眼见董卓受貂蝉迷惑,不再听信忠言,李儒就已经料定了吕布谋反的结果。可比贾诩。

十一次出场:败局已定,自了余生

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这个时候其实李儒已经知道董卓的败局了。要不怎么偏偏他这个最亲信的人没出现在这种场合。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这里我个人感觉是李儒为了不连累家将而自己自首的。要知道董卓一系的势力是根深蒂固的。看看吕布夺权以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的反应,董卓势力几大将领没有一个买吕布的账,都不投降吕布。难道平日里在董卓、李儒身边的这些人不是他们的亲信?会这么容易就把李儒绑了,那个时代可是最恨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能进到李儒日常生活中的人绝大多数肯定都不会是这样的人。即使有一两个,也没有把李儒绑出去的能力。

总结:算无遗漏,如遇良主,大业必成

纵观李儒一生,算无遗漏。若不是董卓性情中人,早已成就大业。但无奈是以董卓姻亲身份出道,注定无法另择良主,只能对董卓从一而终

悲兮,哀兮!

人物简介

李儒,三国人物,生卒 144 — ?,籍贯 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据《后汉书·何皇后纪》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记载,初平元年李儒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后汉书:“关东兵起,共讨董卓。董卓置弘农王刘辩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献上毒药,刘辩不肯饮,董卓等强逼之。于是,刘辨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做别后,饮药而死。”)。据《後汉纪•后汉孝献皇帝纪》记载,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击败吕布,王允自杀,重新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控制东汉政权。李傕以贾诩为左冯翊,并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因为李儒曾毒死弘农王(汉少帝),汉献帝下诏加罪于李儒,后受到李傕的保护而得以幸免(後汉纪: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

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二 : 唐中宗李显简介:唐中宗李显是个怎样的皇帝?李显是怎么死的?

唐中宗李显简介:唐中宗李显是个怎样的皇帝?李显是怎么死的?_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中宗李显,又名哲,唐朝第四代皇帝。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所生四子之第三子。他曾两度称帝,却懦弱无能;他一生都活在女人的操控之中,甚至戴绿帽子,当乌龟,也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www.61k.com]。最终,还是死在2个他最亲的女人手中。

武则天所生四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唐高宗即位后,立十岁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李忠被废,后来处死。随后,李弘、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但都因得不到武则天的欢心而被废杀。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从小平庸懦弱胸无大志,在武则天面前战战兢兢常遭责骂,排行老三的李显,在排序的无奈中被立为太子。李显的元配妃子赵氏,因受他人牵连,被武则天幽禁而亡。故而有心机的妃子韦氏,被立为太子妃。

李显听从了韦氏的建议,不仅对父皇母后百依百顺,就是对武氏家族也毕恭毕敬。武则天虽对儿子的懦弱不满意,但因他不揽权、不越位,倒也让人放心。因此李显当太子三年,果然平安无事。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立韦氏为皇后。

李显当了皇帝后,昏聩立现,以为自己就是权力无限的至尊天子,完全忘了身后还有1个铁血老娘。即位不久,便将韦氏的爸爸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到豫州剌史,过不了几天,又要拔擢为侍中;还要给自己乳母的儿子授五品官,宰相裴炎不同意这种无功受禄的做法。乍当皇帝的李显,感到皇权受到了挑战,恼羞成怒,大声喝斥道:“我便将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何况1个侍中?”裴炎不敢辩驳,便将情况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大惊,没想到往日平庸懦弱的儿子,居然为了韦氏生出这么大的胆子。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当皇帝还不到2个月的唐中宗李显,在乾元殿被皇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这时,庐陵王李显还不识趣,问:“我有何罪?”武则天说:“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还敢说没罪?”李显被废后,先后被幽禁于均州(今湖北均县),房州(今湖北房县)共十四年。这期间,李显身边只有韦妃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人间苦难。

有了自己的经历和两位兄长的下场,李显的恐惧感倍增。每闻武则天派来使者,便以为是来杀他的,吓得浑身哆嗦,嚎啕大哭,甚至要自杀。韦氏总是百般安慰他:“祸福无常,未必一定是赐死,何必这般慌张呢?”同时小心翼翼招待来使,屡屡都能应付过关。李显对韦氏感激不尽,他发誓说:“今后若能重见天日,我一定让你为所欲为,决不防御禁止。”韦氏听后十分高兴。这也为李显日后心甘情愿戴绿帽子当乌龟埋下了伏笔。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又立自己的小儿子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不再给皇帝权力,将李旦居于别殿,政事皆其决于武则天。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李旦退位为皇嗣,武则天革唐为周,改元天授,自称神圣皇帝。武则天称帝后,李、武两姓储位之争十分激烈,几乎到了喋血宫门的白热化程度。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狄仁杰、王方庆等人的劝说下,年事已高的武则天,召李显回洛阳,九月,重立李显为太子。虽然李显不是当皇帝的料,但这一选择却符合士庶民心,同时也结束了李、武两姓长达八年的储位争夺。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武则天病情恶化,宰相张柬之等5大臣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诈发动宫庭政变,诛杀了武则天身边的两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随后,李显再次登基,恢复大唐国号及唐时旧制,并平反昭雪被武则天杀害的李唐宗室,恢复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

为了兑现在房州受难时对韦氏的承诺,复位后的李显,立即册封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反对,追封韦立贞为洛王。并让韦氏每临朝,垂幔坐殿上参与朝政,一如武则天在唐高宗之世。韦氏还千方百计扩大韦氏家族势力,使得韦氏一族势力迅速膨胀。

嗣后,李显还接收了武则天身边最受信任、风流妩媚的女官上官婉儿,并将她封为婕妤,不久,又进为昭容;让她仍然专掌宫中文书,撰制诰命,授予很大的权力。上官婉儿为了拉拢韦皇后,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便将自己的老相好,高大威猛的武三思,推荐给了韦皇后。因李显身体不佳,正欲火中烧的韦皇后,得到武三思后,如获至宝。由是,韦皇后与上官婉儿联手,在中宗李显面前大肆吹捧武三思如何能干,昏庸无能的唐中宗也因此对武三思十分信任。李显除了经常私访武三思府外,还允许武三思随便出入宫禁。李显即使看见韦皇后与武三思坐在御床上掷双陆,赌输赢,也不但不恼,居然还站在一旁,为二人点筹码,叫好助兴;一如房州所誓,任韦氏所欲,决不禁止,心甘情愿地戴绿帽子,当乌龟。

有了韦皇后、上官婉儿的支持和唐中宗的庇护,武三思及武氏家族又重新恢复了权势。这对于搞“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夺权的张柬之等大臣,是1个极大的威胁。他们劝说李显诛除诸武,李显不但不听,反而将这些忠告透露了出去,武三思及其党羽恨之入骨。

韦皇后与武三思相互勾结,共进谗言,以封王为由,虢夺了张柬之等5大臣的实权,并调出京城。后来,又在贬官赴任的过程中分别杀害之。

朝堂内外,武三思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沆瀣一气,将昏聩的李显玩弄于股掌之中。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处士韦月将向皇帝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李显见章大怒,下令立斩韦月将。因不合时令,大臣反对立斩,李显无奈,遂将韦月将毒打一顿后,流放岭南,一俟秋分,即行斩首。

太子李重俊(非韦后子)因不满武三思、韦皇后、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且无法忍受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对他的侮辱,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以武三思勾结上官婉儿谋反为名,与李多诈等矫诏包围武三思府,并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后又直奔宫禁,遇阻后,兵卒溃散,李多诈、李重俊被杀。

李显并未从太子之死中吸取教训,反而任由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串通一气,结党营私。自此卖官鬻爵,大行其道。各家公主,大兴土木,掠夺百姓田地,搞得民间怨声载道。而李显却视而不见,仍然让宫女在宫中拔河取乐,四处游玩。

武三思被杀后,韦皇后并不甘心寂寞,又分别以治病为名,与通医术的散骑常侍马秦客私通;以调膳为名,与善烹调的光禄少卿杨均淫乱;以骑马为名,与善骑术的国子祭酒叶静能勾勾搭搭。后宫淫秽,丑声在外。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五月,许州参军燕钦融上书中宗:“韦后淫乱,后宫丑闻已传遍民间;韦后干预朝政,造成诸多弊病,韦氏家族日益强大,必然危害国家社稷。”李显特召燕钦融进京,当面诘问。燕钦融在朝堂上大胆直言,神色不变。韦氏党徒竟蜂拥而上,当廷将燕钦融摔死。“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见《资治通鉴.唐纪》)

虽然李显对韦氏的秽事不禁,但韦氏仍担心李显最终会查究她淫乱之事,同时她又急于想做成“武则天第二”的美梦;而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当上女皇帝后,自己能当皇太女。于是,母女俩便与马秦客共谋,在李显最喜欢吃的肉饼中下了毒。景龙四年六月,一生都受制于女人,甘愿戴绿帽子的五十五岁的唐中宗李显,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最亲的2个女人手中。可悲乎?!

三 : 李道宗的女儿是谁 李道宗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李道宗简介:李道宗,字承范,唐高祖李渊之侄,唐朝初年重要军事将领。父亲李韶,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的女儿(即文成公主),先嫁冉实,后嫁给吐蕃松赞干布为王后。

618年,李渊建唐,李道宗被封为略阳郡公,次年底随李世民出征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献坚守之计,使宋金刚军最终因为绝粮而溃,李道宗其后更奉命说降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立下大功。

李道宗之后追随李世民又参与了对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屡立战功,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随同李世民征讨刘黑闼,期间一度被刘军包围,幸得尉迟敬德救出。战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进封郡王。

武德五年底,李道宗坚守灵州,击败东突厥和梁师都的联军,捷报传来,唐高祖大喜,将李道宗比作曹魏初年的猛将任城王曹彰,故晋封其为任城王。后李道宗长期经略灵州,攻占五原等地,辟地千里。

贞观三年(629年)冬,李道宗任大同道行军总管,受李靖指挥出击东突厥颉利可汗。次年二月,颉利在阴山之战中溃败于李靖,投奔灵州西北的突厥沙钵罗部首领苏尼失,计划逃亡吐谷浑。李道宗率军进逼沙钵罗部,三月十五,李道宗的副手张宝相包围苏尼失,迫其投降,擒获颉利,战后,李道宗因功赐实封六百户,拜为刑部尚书。

四 : 唐宪宗的死竟是一场杀夫阴谋?唐宪宗怎么死的?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后世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裴廷裕的《东观奏记》有详细记载。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

这段记录很是蹊跷。

首先,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做下了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史官要“讳而不书”呢?

旧唐书中,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可是,在旧唐书中,还是有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

《皇甫鎛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此处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想象来得丰富。

五 : 显宗李昀是怎么死的 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

显宗李昀是怎么死的

景宗李昀是肃宗的庶出长子,当初因为他的生母张禧嫔被赐死很多大臣都希望可以改换世子,然而肃宗却坚持让心底善良的李昀即位,可是李昀登上王位仅仅四年的时间就去世了。[www.61k.com]对于景宗李昀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论,那么景宗李昀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景宗大王 李昀 显宗李昀是怎么死的 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

景宗李昀图片

这个问题一直有众多的猜疑,关于死亡原因历史上有相关的记载,据说曾经有人指控过下一任君主英祖为了王位而谋杀了李昀,根据这个人的说法英祖当初派人在厨房中将带有毒性的酱螃蟹送到了景宗身边,致使吃过螃蟹后景宗李昀死去。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有人曾经看到了景宗不停的呕吐,十分像是中了毒的模样,所以才对景宗李昀是怎么死的产生了怀疑。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英祖还没有成为国王,而且有人对他持反对的意见,所以有人说景宗李昀的死是由于英祖不听医师的劝阻将参茶给了景宗,以至于造成食物相克导致了景宗李昀的死亡。但是关于这种说法却被英祖全部否认。

现在看来英祖谋杀这个说法也并不十分可信。景宗李昀的身体一直都是十分孱弱的,而那个时候已经油尽灯枯,英祖完全没有谋杀的必要了。景宗又没有任何的孩子,英祖即位是必然的,而且一些史册也记载过两个人的兄弟之情浓厚。所以现在看来景宗李昀怎么死的完全和英祖没有关系,或许真的是因病重无法治愈而去世。

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

景宗李昀是肃宗第一个儿子,肃宗以上是三代单传,而李昀的出生无疑是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因此李昀从小也是颇受宠爱的。李昀从小就表现得十分善良仁慈,当初他的母亲张禧嫔因为曾经诅咒过王后而被赐死,这件事对李昀的打击非常的大,也曾经有大臣请求改立世子,但是肃宗还是坚持让李昀登上王位。

景宗大王 李昀 显宗李昀是怎么死的 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

景宗李昀画像

景宗大王 李昀 显宗李昀是怎么死的 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

然而李昀仅仅在位四年就去世了,而且一生都没有任何的子嗣。(www.61k.com)关于这件事人们也曾经有过许多的猜测,那么景宗李昀为何无子嗣呢?

景宗李昀去世之前没有生下任何的孩子这件事让许多人都表示过疑惑,历史上的记载是因为李昀从小身体就十分的孱弱的原因,他的一生共有两位王妃,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嫔妃,所以后宫一向都是十分清净的,而他的这两任王妃也都没人能生下孩子来。于是便有人猜测正是因为李昀从小的身体就有些不好,与男女之事上也不会花费太多的经历,所以景宗李昀没有任何的子嗣。

李昀出生的时候曾经让肃宗十分的开心,可是却没有想到他身体素有痼疾,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整个痼疾具体是什么病症,但是根据一些线索也可以推测出定是不能治愈的。当初他的亲生母亲张禧嫔被赐死也对李昀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让他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加虚弱,据说他正是受了母亲去世的打击所以才一病不起最后去世了。总之他是没有任何子嗣留在世间的。

本文标题:唐中宗李显是怎么死的-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133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