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慈禧太后秘史-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

发布时间:2018-02-18 所属栏目:慈禧太后秘史电影

一 : 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

慈禧秘史: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一提到慈禧太后,人们往往将其定义为“祸国殃民、嗜权如命、狠毒凶残、工于心计、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一代误国妖后。为此,在国人对她恶评如潮。可以说慈禧众多国人心中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卖国者、狠毒而冰冷的专制愚昧者,遗臭万年。但毕竟我们也只能从记载中略有了解,试想如果慈禧真的这么愚笨,那她又是如何玩转中国四十八年,几乎达到了半个世纪?

慈禧太后作为帝制期间为数不多持久当政的女性,史学家们从未放弃对于这个人物的研究。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较为公平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关于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有的人认为她是败光国家的罪魁祸首;有的人认为她是罪恶的化身,是屈辱的代名词;还有的人认为她淫乱后宫,宠幸过无数男性,给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伦理上的冲击,是一个典型的另类人物。那么,慈禧太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究竟拥有多少个男宠呢?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曾经控制过整个国家的女性之一。从她15岁开始被选入宫中成为秀女之时起,便注定她的命运与大清王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进入宫中后,慈禧太后凭借着美貌的容颜和聪明的才智,很顺利便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幸,被封为懿贵嫔。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祺祥之变”,很快便控制了朝政,将年幼的同治皇帝推向了皇帝的宝座,而自己则成为幕后真正的控制者,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垂帘听政”。在拥有了权力之后,慈禧太后先前那种被压制的个人欲望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释放出来,于是,一个又一个男人被她所宠幸,演绎了继武则天之后又一幕女人宠幸男人的活剧。

关于慈禧太后的后宫性生活,稗官野史中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说法,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慈禧太后放荡不羁、淫乱后宫来展开。

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_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秘史——人乳养颜

慈禧养生之道:喝人乳一喝竟喝了50年

明谢肇浙在《五杂组》中也记载说:“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靠喝曾孙妇的乳汁活到240岁,未免太离谱,难以令人置信。不过,清代的慈禧太后靠人乳养颜、养生,这可是确凿的事实。据说,这老太婆儿时喝的母乳不算,从26岁开始,直到75岁去世,近50年间从未间断过(www.61k.com)喝人乳,每天有3名奶妈专门为她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她坚信能够保持青春长驻的最佳妙方就是人乳,这从她70多岁了还一直保持美丽的容颜上可以得到证实。

除慈禧太后外,清宫中其它后妃也饮人乳成风。为此,清宫规定,每个季节,精选奶妈40人,在内廷之中辟专室养护,称为“坐秀奶口”;再选80人住在宫中,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称为“点卯奶口”,即“候补奶妈”。当“坐秀奶口”出现意外不能供奶时,这些“点卯奶口”可以补缺。这些奶妈每个季节更换一批。

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_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秘史——恭亲王恋情

有人认为,慈禧太后在刚入宫做秀女之时便已经开始和恭亲王发生恋情了,并经常趁其他宫女不注意时外出与恭亲王偷情狂欢。正因为如此,有的人甚至对同治皇帝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同治皇帝并非是咸丰皇帝的亲生子,而是慈禧太后与奕?私通的结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两人之间毫无关系的话,那么在咸丰皇帝死后恭亲王不可能帮助慈禧太后铲除异己,更不可能坐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而不管。

如果说慈禧太后以前与恭亲王的恋情还只是偷偷摸摸的话,那么在她政权稳固之后,更是开始明目张胆地在男人身上发泄自己的私欲。第一个被她抓中的是荣禄,也就是她的初恋情人。根据野史记载,慈禧在进宫之前,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美人,当地的恶少早已对她垂涎三尺,于是有一次趁慈禧太后独自一人外出之际,便企图将其强奸,恰好荣禄路过此地,便赶跑了这群恶少,使慈禧太后免遭这群恶棍的侮辱。从此以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即便慈禧太后进宫之后,两人还经常私通淫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更是将他们的关系公然暴露于公众的眼球之下,这从慈禧太后听政之后荣禄的平步青云之中便可以看出来。

以上关于慈禧太后的这些风流韵事绝大多数出自于一些野史的记载,因此其可靠性究竟几何还难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实际上,即便真有其事,正史中记载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这些正史在流传之前,一般都会经过统治阶级事先的核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慈禧太后有这种风流韵事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一个从二十六岁便开始守寡的年轻貌美的女性,要说没有一点出轨的迹象,是难以令人相信的。

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_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秘史——琴师狷介而死

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慈禧闲来无事想学琴,听到张春圃的名声,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七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张春圃在宣召时就与太监约好,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才可以弹好,太监一口许诺,所以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试弹都不合节拍。接着听到慈禧说:“可将我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他弹。”太监奉命取来给张春圃。张春圃一落指,觉得声音十分清越,连声称赞:“好琴好琴。”张春圃弹了一首,稍作休息。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携一个十岁左右的幼童过来,衣服极华美。幼童见了琴就用手指玩。张春圃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动不得。”幼童瞪目看着他。旁边一个妇女即责备张春圃:“你知他是谁,老佛爷事事都依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张春圃不再说话。 这天张春圃出宫后,后来慈禧又宣召,他宁死也不敢去了。张春圃为人狷介有志节,因为贫穷在厂肆为佣,而其琴法驰名于公卿间。慈禧那天曾命太监传语说: “你好好用心供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自见那个幼童后,绝迹不入宫。同辈问他,张春圃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

肃王听说张春圃的名声,召他至府邸弹琴,给他月俸三十金,早来晚归习以为常。张春圃觉得束缚不自由,欲摆脱却没有好办法。一天黄昏下雨,肃王说:“你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罢。”张春圃不肯,肃王再三挽留,张春圃说:“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还以为我嫖娼呢。”肃王大怒,将他驱逐出去,再也没有召他进府。张春圃欣欣然以为得计。

有一个世家小姐曾请张春圃教琴,张春圃午后来,弹完一曲就走,连一口水都不沾唇。后来张春圃因狷介而贫困死。

其实晚清容纳了许多特立独行的奇人,张春圃并不因为不奉慈禧诏或惹怒肃王而招来杀身之祸,搁到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慈禧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1928年6月,外号孙大麻子的河南军阀孙殿英以剿匪为名,深夜时直奔清东陵。工兵爆破墓室,炸开慈禧太后明楼下洞门里的金刚墙,打通了进入地宫的通道,撞开石门后进入墓室。

二 :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www.61k.com]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慈禧闲来无事想学琴,听到张春圃的名声,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慈禧也有七情六欲

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七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张春圃在宣召时就与太监约好,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才可以弹好,太监一口许诺,所以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试弹都不合节拍。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影视作品中的慈禧

接着听到慈禧说:“可将我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他弹。”太监奉命取来给张春圃。张春圃一落指,觉得声音十分清越,连声称赞:“好琴好琴。”张春圃弹了一首,稍作休息。

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携一个十岁左右的幼童过来,衣服极华美。幼童见了琴就用手指玩。 张春圃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动不得。”幼童瞪目看着他。旁边一个妇女即责备张春圃:“你知他是谁,老佛爷事事都依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张春圃不再说话。

[责任编辑:李然]

这天张春圃出宫后,后来慈禧又宣召,他宁死也不敢去了。张春圃为人狷介有志节,因为贫穷在厂肆为佣,而其琴法驰名于公卿间。慈禧那天曾命太监传语说:

“你好好用心供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自见那个幼童后,绝迹不入宫。同辈问他,张春圃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 肃王听说张春圃的名声,召他至府邸弹琴,给他月俸三十金,早来晚归习以为常。张春圃觉得束缚不自由,欲摆脱却没有好办法。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年轻时的慈禧

一天黄昏下雨,肃王说:“你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罢。”张春圃不肯,肃王再三挽留,张春圃说:“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还以为我嫖娼呢。”肃王大怒,将他驱逐出去,再也没有召他进府。张春圃欣欣然以为得计。

有一个世家小姐曾请张春圃教琴,张春圃午后来,弹完一曲就走,连一口水都不沾唇。后来张春圃因狷介而贫困死。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慈禧

其实晚清容纳了许多特立独行的奇人,张春圃并不因为不奉慈禧诏或惹怒肃王而招来杀身之祸,搁到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然怡情于翰墨,学画花卉,又学写书法,常写福寿等字赐嬖幸大臣。

但自己的字写得不太好,就想找个代笔的妇人,于是降旨各省督抚留心寻觅。四川有官眷缪氏,其夫在蜀地做官死在任上。缪氏工花鸟,会弹琴,小楷字写得楚楚清秀,于是被送入京里。 慈禧召见面试后大喜,让她随在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月俸二百金,又为她的儿子捐内阁中书职位。缪氏有时也做应酬笔墨卖于厂肆,其书画颇有风韵。自是之后,凡大臣家有慈禧所赏的花卉扇轴等物,都出自缪氏的手笔。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六十大寿的前几天,她忽然问缪氏:“满洲妇女的婚妆,你也见过了;我却没见过你们汉女结婚时穿的是什么?”缪氏说:“是凤冠霞帔。”

慈禧说:“庆祝那天,你要穿凤冠霞帔做我的陪宾。”第二天缪氏买了凤冠霞帔穿上,慈禧大笑不可抑止,说像戏剧中的某人。到了慈禧大寿那天,众满族妇女入宫,看见缪氏的服装无不大笑失声。 慈禧当天十分高兴,而缪氏被束缚在凤冠霞帔里整整站了一天,苦不堪言。估计她下辈子再也不想穿什么倒霉的凤冠霞帔了。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影视作品中的慈禧

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光绪八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

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当夜慈安猝死。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慈禧太后有男宠

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 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 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

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责任编辑:李然]

慈禧太后秘史 后宫秘史: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影视作品中的慈禧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最高为五品,最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

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

[责任编辑:李然]

三 : 揭秘历史真的是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吗?

慈安 揭秘历史真的是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吗?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www.61k.com]随着这位比慈禧还小两岁的仁爱忠厚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骤然变成慈禧一人独裁。因此,对于她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起来。

光绪七年(1881)初,慈禧忽然患重病,久治不愈,卧床不起。于是,遍召天下名医入京诊治。朝政也只好由慈安一人打点。据史载,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未见身体有何大的异常之处,只是“两颊微赤”(《述庵秘录》)。然而,次日早,“东太后(慈安)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翁同龢日记》)。晚间即暴病身亡。病情如此之重、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一时间,人们对于一向身体比较健康的慈安的死,大为不解。时任军机大臣的左宗棠,听说慈安突然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清稗类钞》)于是,朝野上下种种猜测不胫而走。人们以所掌握少之又少的“线索”,对慈安的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推测,更有甚者,人们任想象的野马自由驰骋,不断地结构着关于她不幸去世的篇章,使得她的死变得疑云密布。我们梳理了关于她死因的资料,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类说法:

第一类: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第二类:慈禧逼死或毒死说。

1慈禧逼死

《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这一类描述,多见于野史笔记,虽然十分生动,犹如作者亲眼所见,但可信性稍差。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定义野史笔记为:“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明末清初的学风》)首先,野史笔记不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形成的记载,不具有权威性。其次,在野的文人学士及贫士寒儒随笔记录的主要内容也多半是当时见闻,或阅读古今图书、经手文物,随笔撰写带有虚构性的人物故事,这就使得野史笔记具有一定的内容复杂性和记录方式的自由与随意性。因此,它的可信性要因事因人而分析。对野史笔记中的反复转载和传抄的慈安的死因,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著名学者金梁曾言:“近人依托宫闱,流言无实,尤莫甚于恽氏笔录所载孝贞暴崩事。即云显庙手敕焚毁,敕语何从而知?食盒外进,又谁确见?”(《清后外传》)

正如金梁所言,既然是秘密的遗诏,在只有当事人慈禧和慈安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烧毁,那谁又能知道呢?慈禧用毒药害死慈安,谁又能确认那食物就一定是慈禧安排?

要解开这一疑团,关键与前提是我们必须确认慈禧与慈安是否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验之两人三十年相处的历程,似乎没有太大恩怨。

慈禧与慈安的关系,以咸丰帝去世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咸丰二年至咸丰十一年。在这一阶段里由于两人宫中位阶差异太大,似乎无法构成恩怨。

青玉“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

慈安,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自从咸丰二年,慈安与慈禧先后入宫,在确定皇后时,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然而,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阶位不仅森严,且难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别更是不可抹杀。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宝文

第二个阶段,从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至光绪七年慈安去世。在这一阶段里虽然两宫垂帘,但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似乎也不构成对彼此的威胁。

两宫垂帘以后,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载:

“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历朝历代后宫生活中所罕见的。

然而,两个判断是非标准存在差异的掌权者,要说他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不愉快,甚至演化成扞格,那也是不可能的。有两件事情令慈禧耿耿于怀。

一件是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隶南皮县人。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自残入宫做太监。他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为此,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还是打压奕、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都有安德海参与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里。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

就这么一个干政擅权、不可一世、有慈禧这样坚硬后台的人,还是被杀了。杀他的人是山东巡抚丁宝桢。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安德海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但安德海不仅出京,而且还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所过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她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于是,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清宫遗闻·安德海》)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却又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他不仅没有顾及慈禧的颜面,毅然决然地缉拿了安德海,并就地正法,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著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光绪二年(1876),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而且在这个令人眼热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光绪十一年(1885),丁宝桢逝于成都,当时慈安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里。由于丁宝桢一生清廉为公,性情刚猛,在官场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后有很多实权人物追着告他的状,慈禧都不予理睬,将丁宝桢追赠为太子太保、上美谥“文诚”,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其建忠良祠。对此,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朝政的大局面前,慈禧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待丁宝桢尚且如此,她又有何理由杀慈安呢? 另一件是慈安与同治帝违背慈禧选后意旨,一致坚持选慈禧并不看好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分歧,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的旨意;她也会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恣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一个“嘉顺皇后”的封号,这将意味着她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深居宫中。慈禧立嗣光绪帝,进一步将皇后阿鲁特氏置于难堪的境地,一旦光绪帝确立了皇后,自己将以何身份在这冷寂的宫中安身?本已处境十分艰难的皇后未来的宫中生活不堪设想,她的位置将变得异常尴尬。“刻薄寡恩”的慈禧更使这位皇后深感生活无望,这一切都让她感到不寒而栗,又不敢有所申言抗辩,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据说,阿鲁特氏曾以一纸片请命于父亲,父亲批了一个“死”字,于是,殉节之志遂决。

因此,在同治帝死后不到百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皇后阿鲁特氏,也就是“嘉顺皇后”殉死于储秀宫。

伴随着嘉顺皇后的死,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二次垂帘后,慈禧风光无限,一切朝政得心应手,她没有任何理由依然为此怀恨慈安,动起杀心。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因为面对慈安凡事退让、不与人争的个性,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慈禧完全没有必要逼死或毒死慈安。

【趣味测试:这个女人会怎么样?答对的智商120以上】

慈安 揭秘历史真的是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吗?

在死亡面前,为了求生,即便突破底线,无情无义,也不一定能够生存。

这个女人会死吗?答案绝对不简单,答对的智商120以上

你看出来了吗?实在看不出来的话—

打开微信,关注微信号:znlxy58(←长按复制),回复“求生”可知道测试答案

四 :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全文阅读 作者:向斯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全文阅读 作者:向斯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全文阅读页面。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作者:向斯


女皇养颜美容之谜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1.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左起:德龄、四格格(庆亲王的四女儿)、慈禧、元大奶奶(慈禧内侄媳)、容龄。</center>
女皇就是实际掌握皇帝权力、临朝称制、手握生杀大权的女人,通常是由自己的儿子即皇帝位而侵夺皇权的太后充任这一角色。
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女皇的有三人:汉高祖皇后吕雉、唐高宗皇后武则天、清文宗皇后慈禧。但是,正式称帝的只有武则天一人。
高墙围起的皇宫,一直笼罩在令人敬畏和恐惧的迷雾之中,世人难以窥其一斑。
人们只是去奢侈地想象,皇宫中一定如天堂一般的生活: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宫殿深处在进行着血腥的宫廷政变;在月白风清之夜,香艳的宫中女人们,在清凉如水的天阶夜色中漫游,过着令人目眩的放浪生活。
宫中的女人们,一直像谜一样,神秘莫测,让人猜想:
那些生活在富丽堂皇的宫室中的宫娥彩女们,她们每天都在忙碌什么?
那些皇帝心仪的花枝招展的后宫嫔妃们,她们每天都是如何渡过光阴?
那些皇家礼仪所特别尊崇的金枝玉叶的皇后们,她们是怎样饮食起居?她们每天过着什么样的奢侈生活?她们是如何梳妆打扮?如何养颜美容?
特别是那些令多少将军、大臣胆颤心惊的女皇们,她们真的是以女人之躯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她们真的像真正的女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是如何让自己青春永驻?让自己迷人的姿色和夺人的气质像天上的彩虹一样让她治下的臣民心悦诚服?
皇帝们一直是中国政治舞台的核心,他们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些若隐若现的身影。他们的后妃们呢?人们在历史上难觅其芳踪,而几位女皇,则更是如雪泥鸿爪,留下的是一团又一团的谜雾,让人猜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一任女皇吕雉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2.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颐和园排云门前。左起:光绪皇后、俊寿、德龄、慈禧、崔玉贵、四格格、元大奶奶、德龄的侄女、德龄的母亲、容龄。</center>
<b>  1) 从农妇到皇后</b>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元配正妻,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
刘邦在世的时候,宠爱戚夫人。恃宠的戚夫人,夺宠又欲夺嫡,极力想让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吕雉惶惶不可终日,费尽心机地保住了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直到62岁的刘邦在长安长乐宫去世,这一年,她已经46岁了,她的儿子刘盈即皇帝位,为汉惠帝,时年16岁。
吕雉以太后身份,手握生杀大权,第一个收拾的就是自己恨之入骨的戚夫人:她先以毒酒杀死戚夫人的13岁的儿子赵王如意,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脚,挖出双眼,熏聋耳朵,灌药使她变哑,最后活生生地扔到厕所之中,称为人彘。
性情懦弱的皇帝刘盈,看见了人彘,吓得面无人色,气愤地说:这不是人所干的事!儿臣身为太后的儿子,再也没有脸面治理天下!皇帝一病不起,大约一年有余。然后,皇帝真的不理朝政,终日纵情酒色,几年后病死未央宫,年仅22岁。
从此以后,戚夫人咬牙切齿的面容和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以及儿子刘盈那张哀怨的脸和那双忧伤的眼睛,一直纠缠在吕后的梦中,让她心神不宁,挥之不去。
她把天下视为自己的天下,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大大的朕字,写到了天上,将自己的私欲宣泄得淋漓尽致。她为了权力,杀人无数;她也为了权力,大封诸吕。
<b>  2) 养颜三宝</b>
吕后的一生,身体硬朗,牙齿极好,这是由于她一直喜好劳动,起居有常,生活俭朴所致。但是,由于她报复心强,有极强的权力欲,又过于敏感,精神不宁,苦于睡眠,所以,她的养颜之道就大打折扣了。
吕雉在权力的争夺中,性格刚强,手段残忍。但她在感情上却老当益壮,一直拥有自己称心的男人。当年刘邦宠爱戚夫人时,受到冷落的吕后,就与自己心爱的辟阳侯私通。她与辟阳侯的特殊关系,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知道。辟阳侯正是因为与吕后有私,他虽然只是副相,但由于他与吕后特殊关系,使得他成为朝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淮南厉王的母亲因一起谋反案受到牵连,生命垂危,她的弟弟特地去找辟阳侯,要他在吕后面前为姐姐求情,请求皇帝的宽恕。厉王的母亲是因为被刘邦宠幸才生下厉王,吕后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这个时候,吕后怎么可能替她开恩?辟阳侯只说了一下,也不尽力争取免罪,结果,厉王的母亲被杀。
吕后有好几个情人,但她一直与辟阳侯关系最好。她俩的私通,她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也知道,怯弱的刘盈忍无可忍,决意将辟阳侯除掉。吕后惭愧,不好意思替辟阳侯求情。辟阳侯只好求助于平原君,平原君求助于惠帝的男宠,才留下一命。文帝在位时,厉王用铁锥砸死辟阳侯,历数其罪状,其一就是当年能救其母而不尽力! 
适量劳动、起居有常和称心男宠,是吕后养颜美容之三宝。
晚年之时,吕后一天天面容憔悴,再好的营养和保健,也不能挽回她那没有片刻安宁的健康和生活。最后,她死于长安未央宫,终年62岁。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任女皇武则天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3.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慈禧太后。</center>
<b>  1)从太宗妃子到高宗皇后</b>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山西文水县)人,14岁的时候以美貌召入唐太宗后宫,立为较低级的才人,因其狐媚美丽,赐号武媚。她的独特性格,并不太吸引武勇过人的唐太宗,却令唐太宗的儿子李治着迷。
52岁的唐太宗去世以后,他的后宫嫔妃统统进入皇室寺院感业寺为尼。
李治即皇帝位,为唐高宗。不久,22岁的李治将26岁的父亲的妃子武媚纳入自己的宫中,宠爱有加,册为昭仪。从此以后,武媚青云直上:先后为李治生下了四子一女;32岁时,入主皇后宝座,苦心经营数十年;65岁之时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在中国帝王后妃之林中,是长寿者之一,活了82岁。
<b>  2)养颜三宝</b>
她喜欢用少女的口水润发,古稀之年,她的头发依旧黑亮润滑,富于光泽。
她讲究美食,注重饮品,她在花甲之年以后,皮肤依然白晰红润,很有弹性。
她是一位感情细腻、情感丰富的女人,她写的《如意娘》一诗,把女人肝肠寸断、愁肠百结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没有人能相信这是出自一位铁血心肠的女皇之手: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内心丰富的武则天,身为女皇,她不可能随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她将自己的这份孤独、浪漫,转向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士。她与才子们交往,收获了权力,收获了爱情,充分享受了作为女人来说很幸福的一生,她的眼睛因才子们而明亮,她的头发充满了性感的光泽,她的身体散发着令文士们痴情的芬芳,因此她每天都是那样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她一生喜爱才子俊男,在她年轻之时帮助她起家的北门学士,就是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卫敬业等。这批智囊团的文学之士,特许从皇宫北门出入宫禁,不经南衙,世称北门学士。
自称女皇之后,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纵情享乐。有一天,朝会结束,她命群臣:赋诗一首,谁的最先、最好,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一挥而就,武则天非常高兴,立即赏赐宫内精制的锦袍。但还没等东方虬谢恩,才子宋之问的诗就呈上了。女皇看了,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并送给大臣传阅。宋之问写道:
三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君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众大臣见女皇高兴,纷纷称赞。武则天命人夺过锦袍,赏赐给宋之问。
大臣们都知道,宋之问是女皇的男宠,女皇对他的才气和相貌,都是赞赏有加。但他始终不明白的是,女皇为什么时冷时热,若即若离?苦恼不已的宋之问特地写情诗一首,送给心仪的女皇:
明河可洁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还将织女支机石,更访成都卖卜人。
女皇最早宠爱的男人,是伟岸淫毒的狂人冯小宝——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之夫薛绍,以父亲之礼事奉他,朝野王公大臣更是人人对他毕恭毕敬。后来,武则天宠爱御医沈南等,冯小宝大怒,火烧明堂。武则天命健妇捆绑他,命壮士将他扑杀。
大臣们都知道女皇好美色,纷纷献俊儿邀宠。
负责御膳的尚食奉御官柳模,特地将自己的美貌儿子柳良宾推荐给女皇,说他皮肤白,美须眉,相貌英伟。许多大臣更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自我推荐。
晚年的女皇,对于美色之喜好依然不减,80高龄的女人,宠爱着20多岁的美貌青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日夜不离左右地侍候。她特地为他们设立控鹤府,授予他们位居三品的府监高官之职。大臣们对他们兄弟又嫉妒又痛恨,但表面上个个都恭恭敬敬,称赞他们的美貌面似莲花。
女皇的这一风流艳闻,诗人特地写诗讥讽:
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
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漾绿波。
年事已高的女皇,真正成了令人惊叹的妖精:不仅毫无衰老之状,居然容颜不老,皮肤白净,头发乌黑,还长出了新牙!
如果不是神龙政变,82岁的女皇武则天,还会依旧风流、美丽地生活下去。 
少女津液、美食美酒和文士俊男,是武则天养颜美容之三宝。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任女皇西太后
<b>  1)从才人到太后</b>
西太后就是清文宗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15岁之时,以美貌选入咸丰皇帝的后宫。以好色纵欲著称的咸丰皇帝,当时痴迷于四位绝色佳人,称为四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小名兰儿的慈禧,以她悠扬动人的江南小曲将风流的咸丰皇帝吸引到桐荫深处,从此以后,皇帝再也离不开这位声音柔美、性格迷人的刚柔兼济的美人。
西太后的一生,是奇特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她入宫之时,年仅15岁,6年后的21岁之时生下影响她一生、决定她命运的儿子载淳。26岁时,她的丈夫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行宫,终年31岁。危难之时,她以过人的胆魄和出众的智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祺祥政变,一举将老谋深算的顾命八大臣收拾干净,扶儿子载淳登上皇位,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从此以后,她完全控制着中国至高无上的皇权,长达48年之久:先后有3位皇帝生活在她的阴影之下,政治昏暗,国库衰竭,中国社会日益走向黑暗的深渊。
<b>  2) 养颜三宝</b>
身居皇帝之上的西太后,却过着奢侈、浪漫的生活:
她十分注重居室环境,对于卧室要求一尘不染;
她每天早起早睡,早起之后有五道特别的养颜美容奉献;
她喜欢喝新鲜可口的人乳,还喜欢吃各种各样的宫廷乳制品;
她对于女性头发发型有相当的兴趣,要求每天有花样翻新的头发发型;
她对于食物的色、香、味,有着特殊的感觉和品味,食不厌精,饮不厌美;
她的日常生活起居有条不紊,每天起床、洗漱、进膳,都非常准时,不容许出错;
她每天早上烧香,下朝后静坐,饭后散步,对于洗澡、泡指甲、泡脚都有着一套特殊的程序和要求;
她喜欢在睡觉之前听各种笑话、俗语、淫词,在宫廷节令佳日和她高兴的日子,喜欢听各种喜曲淫戏等等。
健妇鲜乳、美食美饮和淫嬉淫戏,是慈禧太后养颜美容之三宝。
书包网 www.61k.com

美色决定命运
<b>  1)养颜长寿</b>
《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三位女皇,吕后是62岁,武则天是82岁,西太后是74岁,都是庄子所认为的长寿之人。作为女人,尽管希望自己长寿,但她们更注重容颜不老,青春永驻。
汉武帝说:服药、节食,可以少病。
活了86岁高龄的梁武帝说:致寿之道,就是绝房室。
才子皇帝宋徽宗说:精全则神旺,精耗则神衰。
宋高宗赵构,年寿82岁。明代养生学家龙遵叙说:高宗之寿,由禀厚而寡欲尔!意思是:禀赋好,寡欲。
<b>  2) 女皇寿命之谜:</b>
精全则神旺
三位女皇,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也算得上是中寿、长寿之人,她们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凭着自己的智慧,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她们懂得享受生活,知道养颜美容,但她们的寿命却不一样:
吕后和武则天,都生活在王朝鼎定之后的全盛时期,吕后一生俭朴,起居有常,但她精神大耗,不能把文臣武将完全收服在自己的脚下,60岁以后,开始心力憔悴,只活了62岁;
武则天则在享受生活、注重仪容美貌的同时,完全控制了朝政,将精明能干的文臣武将,捏在自己的手中,她因此有的是时间和心情养颜美容,每天精神饱满,在美丽的容颜中生活,活了82岁。
相比之下,西太后生活在王朝的末期,她的胡作非为,使大厦将倾,大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就是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她依旧修养精神,注重自己生活起居的环境,讲究饮食,充分享乐,在这艰难险阻的政治旋涡之中,竟然青春长驻,容光焕发地活了74岁。真是令人惊叹。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是位洞察秋毫的文人,他就曾注意到放松的心情和精神的欢娱,与美容、长寿的关系: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大藏经》也曾谈到过心理与精神方面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储秀宫发迹(1)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4.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慈禧与德龄、容龄及其母。</center>
<b>  1)地气养生</b>
中国最早的养生著作《黄帝内经》说:人之生存,赖于天之大气。只有顺乎自然,才会人天相应。只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会养生长寿。
古人们很相信地气养生,讲究气通则顺,顺则阳气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通则顺,顺则阳气固。
北京是八朝古都,坐落在华北平原北部,右拥太行山,左环沧海,北扼居庸关,南襟河、济,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的重要古城。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是位于北京中央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地气不仅养人,也很滋养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和生长在这里的植物。
最典型的莫过于紫禁城西部的英华殿种植的菩提树,当年,明神宗的母亲李氏一心信佛,特地从南海移植了两株菩提树到英华殿,以此表示自己对佛陀的崇拜和尊敬。菩提树是热带植物,谁都知道在寒冷的北方,它很难成活。没想到的是,这两株菩提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长得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整个院落。
这两株菩提树,每年6月盛开黄色的花朵,花与籽并发,依附在叶背上,非常美观。最奇特的是,其菩提籽上有美丽的金线,人称金线菩提子,人人视为珍品。
李太后去世后,神宗皇帝万分悲伤,每次看见院子中的茂盛的菩提树,就倍感亲切和伤感。宫中人都说李氏是九莲菩萨转世,所以菩提树能够在这宫里存活。实际上,是这宫里的地气很好,能够滋养万物。
<b>  2)宫室庭院</b>
中国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周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用版筑法建造的高大巍峨的宫殿。这种版筑法建造的庭院式建筑,坚实牢固,保温防暑。特别是日渐完善的宫殿建筑,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坐北朝南,夏天迎来凉爽的南风,冬天吸收充足的阳光,冬暧夏凉,既可以充分地吸收有益于人体的大自然之地气,又可以避免潮湿之气对人体的伤害。
中国历朝宫殿,基本上都是各个朝代庭院式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各个时代建筑艺术的最完美体现。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北京皇宫紫禁城,经历了八个朝代的营建、修缮、改造,占地72万平方米,大片红墙碧瓦的宫殿,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成为世界历史上和现存最完整、最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最典型的庭院式建筑。
庭院式建筑的特色是:门庭、院落,有堂有室,有户有阶,有厢有墙:
高墙围起的宫殿,四周有门;
宫殿内的每一个院落,相对独立,有自己的院门;
院门内是朱漆彩绘的影壁,影壁后是第一进院子,两边是厢房,正中是堂屋,用于接待客人;
从两边边门进入第二进院子,两边是厢房,正中是主室,是主人睡觉、休息、起居的地方。
古人所说的登堂入室,就是指从第一进院子进入第二院子,就进入内室和核心地方了。
第二进院子有门,门较小,称为闺;正室称为堂,堂前有阶,堂后有户,由户通室,室就是卧室。庭院有树,树下有草,花草争妍,满院飘香。
小名兰儿的西太后,一生都喜爱香味,特别是幽雅的兰香。
太后生活起居的宫室,绝对不会有任何异味,哪怕淡淡的气味也不允许,而是洋溢着清香,人们称之为御香。
香药一直是中国宫廷和世室之家的日用品,特别是女性,喜欢香味,也喜爱用香药。
西晋时,富室王恺、石崇斗富,石崇以椒涂屋,王恺则以赤石脂涂屋。
通往西域之路打通之后,大量香药、香料从西域传进了中原大地,女人们最喜爱的主要就是檀香、沉香、郁香、熏陆香、诃梨勒、香附子等等。
南北朝之时的梁武帝萧衍,就喜欢香味,曾这样写道: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唐代长于写宫廷生活的诗人王建,在他的组诗《宫词一百首》中,这样写道: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沉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这首诗写于喜好游乐的唐宪宗末年,作者当时是宫廷之中的太府丞,这是他的写实诗作。诗中的生动描述,给人们展示了当时宫廷之中,广泛使用香药的情形。
在中国历代的皇宫之中,香药一直是宫中后妃们需要的紧俏品,她们将香药广泛用于人体、起居、宫室之中,这就是女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怀香、袖香、暗香、含香、熏香、染香了。这些特殊的香气,主要是用于消毒灭菌,改善空气,美容美体。渐渐地,这些香气,成为人们所敬仰的宫廷的气息,称之为御香。
西太后一生都很喜欢清香的气味,不能容忍在居室之中有一丝一毫的异味在空中飘浮。
<b>  3)幽静的储秀宫</b>
紫禁城北部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坐落着十二座均衡对应的宫殿,称为东、西六宫。
这东、西六宫两处宫区,在历代皇宫之中,被称之为“掖庭”,是专供嫔妃们居住和生活之处。紫禁城的东、西六宫,是明清两代嫔妃们的住所。其每一个宫院,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储秀宫发迹(2)
走进乾清门西侧的内右门,眼前是一道幽静的长巷,这就是古代称之为“永巷”的地方。紫禁城中,这样的永巷共有四条,分别叫做东一长街、东二长街、西一长街、西二长街。这一条就是西一长街,长街的北端就是储秀宫和通往御花园的琼苑西门。
永巷都设有路灯,每座路灯,有一人多高,石制的基座上,设铜制的灯楼,以铜丝护窗。夜晚来临的时候,专职太监从内库提取燃油,灌注到灯楼里,点亮路灯。
储秀宫之前殿,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大匾:茂修内治。
每年年节的时候,清室都要在储秀宫的西面墙壁,张挂《宫训图》之一的《西陵教蚕图》——内容是远古时期,黄帝之元妃西陵氏教授妇女如何养蚕。对应的东面墙壁,张挂着大臣、书法名家张照敬书的《西陵教蚕赞》。
嘉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曾经居住在这里,她是道光皇帝的生母。
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曾生活在这里,她传达嘉庆皇帝的临终遗命,宁即位,为道光皇帝。她被尊为皇太后,迁居寿康宫。
储秀宫中最有名的主人,就是西太后,她是从这里发迹的,一生视这里为圣地。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凌晨,一位名叫叶赫那拉·兰儿的15岁少女,怀着兴奋的羞涩和五彩的梦想,乘着载满八旗秀女的马车,进入了宫禁之地的神武门。
这个看上去十分典雅、身材不高而略微文弱的兰儿,就是后来权倾天下、令大臣们闻而色变的、执掌中国政局长达48年之久的西太后,人称慈禧太后。
她的曾祖父吉郎阿官至户部员外郎,祖父官至刑部郎中,父亲任职安徽宁池太广道,她出生于一个三代为官的满族之家,是一个小康官僚家庭之中的养尊处优的小姐。
慈禧的别名是“兰儿”,这个名字据推测大概是入宫以后才叫的,据清末大臣们私下传说,慈禧的小名是叫“翠妞儿”。
这个翠字,应该说是非常俗气的,但是,按照中国的避讳制度,举子和大臣们在试卷、奏折中都要避讳——这就是晚清之时,为什么出现了在大臣们的诗文、奏章中,甚至连进京赶考的士子的卷面上,都出现了回避俗不可耐的“翠”字的现象。
就是这个刚刚成年的15岁的俗气的“翠妞儿”,一入宫就成为咸丰皇帝众多嫔妃中的一员。最初,她的身份只是嫔妃中很低级的常在。她的长相并不漂亮,但是她的嗓音却非常出色,从常在进升到贵人,她下了好一番功夫,费尽了心机。 
据说,兰儿是在刚入宫的一个清爽的夏日,在皇帝夏宫的御园圆明园的林荫深处,她穿着很薄的轻纱衣服,手拿书卷,用清亮的噪音唱着动人的江南小曲的时候,被咸丰皇帝看上的。就这样,这位自幼生长在南方的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小女人,用曼妙动人的歌声吸引了年轻的皇帝,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清王朝的命运。
不久,兰儿被册封为兰贵人,正式徽号是“懿贵人”。
兰儿在获得贵人封号以后,就住进了她真正发迹的圣地储秀宫。
《清史稿》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已经封为懿嫔的兰儿,在储秀宫生下了彻底改变她命运的皇子载淳,他是25岁的咸丰皇帝的第一个儿子。不久,玫贵妃徐佳氏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但尚未命名他就夭折了。这样,兰儿生的载淳便成为咸丰皇帝的独生子。
兰儿在储秀宫度过了作为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岁月,直到咸丰十年八月,随从皇帝前往热河。第二年七月,咸丰驾崩,九月,懿贵妃与清廷成员从热河还京时,她的身份已经是皇太后了。
光绪十年,西太后重新住进自己年轻时居住的留下自己青春岁月的储秀宫。然后,她在这里隆重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储秀宫和其前面的翊坤宫的殿前楹柱、配殿、围廊里,都留下了慈禧祝寿时的幸福印记。其中,苏州状元陆润庠等人恭写、恭书的《万寿无疆赋》,精心雕刻在围廊砖墙之上,令她时时回味。
西太后50—60岁之间,经常居住在储秀宫。在这期间,她间或住在紫禁城东部的宁寿宫,或者是中南海丰泽园,或者是夏宫御园的颐和园。
储秀宫是一座十分幽静的院落,坐落在西六宫的最北端,出宫门往北,就是美丽别致的御花园。
走进这座典雅宁静的宫院,正殿廊檐下是一对威武的戏珠铜龙和一对鲜活生动的铜鹿。
清室对这座宫院曾作了较大改造:拆除了其西部的长春门,建造了面阔五间的体元殿,殿之北面出抱厦三间为一造型别致的小戏台;拆除了储秀门,建造了前后带廊、面阔五间的体和殿;两殿是倒座式宫殿,有幽深、华丽的游廊通向主殿。
西太后曾经生活的储秀宫宫院由两部分组成:北部是西太后居住的正殿储秀宫,南部就是她吃饭的体和殿。
<b>  4)一尘不染的卧室</b>
储秀宫是后宫之中最华丽的宫室之一,作为西太后的发祥圣地,这里到处都体现了她的爱好、欣赏趣味和个人情趣。
宫室的外檐,是她喜爱的明朗、秀丽的苏式彩画,彩画的内容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和山水楼阁,线条生动,着色淡雅,清秀中透着超脱红尘的宁静。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储秀宫发迹(3)
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楠木窗格,透雕着一幅幅生动的万福万寿、蝠鹿同春的图案。
走进宫门,迎面是紫檀木雕镂彩绘的屏风、楠木雕福寿纹靠背,屏风前是雕刻着云龙图案的宝座和造型精巧的香几、宫扇。放眼看去,东西两侧深色稳重的碧纱橱上,镶满了大臣们敬绘的字画,几乎都是西太后最喜爱的兰花、香草、玉兰和竹子。
东西次间,由精雕的花梨木门隔开,室内是华贵的紫檀家具和奇珍异玩:象牙宝塔、竹黄多宝格、嵌玉石橱柜、龙凤象牙宝船、点翠凤鸟花卉挂屏、缂丝福禄寿三星图等等。
面阔五间的正殿储秀宫,三明两暗。
三个明间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
正中一间,设有宝座,用于接受朝拜;只是在节日之时稍坐,平常不坐这里;
西一间,与卧室相连,相当于卧室的外间,用于放一些卧室内的用物;叫起回来后,她在这里换衣服,司衣宫女折叠好之后送到西偏殿临时收存;
东一间,南窗前有一条形炕,明朗豁亮,院子内的景象,一目了然;她经常坐在这里的炕东头,隔窗外望,喝茶、吸烟。
两个暗间是她修养身心的地方:
最西一间,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
北墙西边是一铺长炕,比双人床还大;寝室的硬木雕花床罩上,雕刻着象征子孙昌盛的子孙万代葫芦图案,床罩上是闪着迷人光泽的五彩苏绣床帐,床上是精心绣绘着龙凤、祥鸟、花卉图案的、江南三织造进贡的名贵稀有的绫罗锦绣丝织品被子;
炕床上放着睡觉用的被褥,按照四季的不同而更换,如夏天挂纱帐,铺一层被褥子,冬天则挂灰鼠帐,铺三层褥子;
南窗东南角,放着一个西太后一生痴爱的梳妆台,台上是她作为女人一生都极喜爱的心爱之物,就是各种各样内府精制和自己研制的养颜美容化妆品,琳琅满目。西面架子上的匣子里,是她最为心爱的首饰珠宝,她时常拿出来赏玩。
她每天都要在这里消磨大量的时光,用于养颜美容,差不多早、中、晚,大约要在三个小时左右。
西太后是位爱美的女人。她总是从容不迫地生活着,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容。她不仅自己爱美,也让身边的女官、宫女们爱美,要求她们严格遵循宫中的规矩行事,言行举止要合乎淑女的风范,要坐有坐姿,睡有睡相,走路如风摆杨柳,姿态优美。
生活在西太后身边的女人们,每天都诚惶诚恐,生怕出一点差错。她们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许打,不许打脸;许罚,不许骂人;不许高声说话,不许仰面睡觉,不能吃辛辣之物,不能吃得太饱,忌讳打嗝、出虚恭!
西太后常说: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她睡觉的床头,靠着更衣间北面的隔扇,是一面清亮透明的大玻璃。这是宫中所特有的,是专门为她设立的:一方面是为了美容美饰,一方面是精明过人的西太后,要事事洞若观火,她睡觉是头朝西面,在这炕床上一歪身子,轻掀帐帘,窗外的一切尽收眼底。
储秀宫最苦最累的活儿是擦洗,就是把地面、家什打扫得一尘不染,光可照人。
西太后身边得宠的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宫里的地面用砖铺成,俗话叫金砖墁地,其实是澄浆泥的砖。质地非常的细,也非常的硬。铺的地面非常严密,几乎连条砖缝也看不见。据说,铺完砖以后,还要用蜡烫几遍,使砖的缝与缝联成一片,像一整块一样。
夏天这样的地面是不会起土的,到了冬天,砖的下面一生火,砖就发燥,浮土就会扬起来,这在宫里,尤其在储秀宫是绝对不许可的。乘老太后叫起的机会,必须把储秀宫的地面用水过一遍,免得有尘土。
有八个干粗活的宫女,在西偏殿的廊庑下愣着,她们是准备用湿苫布擦地的。她们必须等候宫里把装饰摆设都擦抹干净之后,才能进殿干活,所以,她们是最后的一批。
先由小太监担来两担水准备着,然后,八个人分成两组,先擦东西两个单间,再擦中间的明三间。凡是桌子腿以下的地方,都由她们负责。
两个单间擦完以后,一组由东向西,一组由西向东,八个人轮流着擦明三间。
擦完之后,退着出来,连脚印都不许留。
她们是趴在地下干活,钻在架几、条案底下,用膝盖当脚使,用臂肘贴地。她们的膝盖虽然都有毯子垫着,可是都磨出了紫黑的血印。
老太后叫起回来,整个寝殿像一盆清水似的可以当镜子,这就是真正的储秀宫。
寝殿不仅要一尘不染,还要保持清新的气息,西太后最爱闻的就是水果的清香。
宫里的桌子、条案、茶几下和院子里,都放着几个空缸,那是为西太后熏殿用的。
西太后不喜欢熏香的气味,宫人们就改用南果子熏殿。通常是在太后吃饭、上朝和离开的间隙,宫女们立即手脚利索地倒出旧果子,换上新鲜的果子。所以,储秀宫里,永远飘荡着清香爽快的气味。
女官何荣儿说:如果在夏天,气味透过竹帘子,满廊子底下都是香味。深深地吸上一口,感到甜丝丝的,特别舒服。如果是冬天,一掀堂帘子,暖气带着香气扑过来,浑身感到软酥酥的温馨。这就是储秀宫的味儿!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储秀宫发迹(4)
西太后一生都记着这个储秀宫,这里是她发迹的地方,也是她养生的福地。


长春宫养心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5.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center>
<b>  1)神秘的长春宫</b>
长春宫在明成祖建造紫禁城之时,就是命名为长春宫。
长春宫位于西六宫,坐落在储秀宫西部之咸福宫南面,其南部就是体元殿。
明代天启皇帝之李成妃,就居住在这里。天启皇帝是一位天性如孩童般的憨厚之君,也是一位昏弱之帝,他骄纵乳母客氏,整个宫廷笼罩在阴森森的阴影之中:临产的张裕妃惨死,皇后被疏远了,范慧妃失宠,只有这个李成妃还自由地生活在这里。
不久,客氏下令断绝了李成妃的饮食,就这样,她被活活地饿死在长春宫。
从此以后,这里成了一座神秘之宫。宫人们不敢来这里,总觉得有些恐惧。
清乾隆皇帝宠爱的孝贤皇后,居住在这长春宫。这里的气息开始发生了变化,宫人们也开始喜欢这里,长春宫在清代几度修缮,成为一座环境优美、造型别致的吉祥之宫。
<b>  2)十年光阴</b>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皇帝在热河去世,慈禧与慈安联手发动了“祺祥政变”,携年仅六岁的小皇帝回到离开一年的紫禁城,从此,她开始执掌权力,垂帘听政。
这段政局的纷乱时期,宫中异常繁忙,慈禧与慈安都住在长春宫:慈禧住在平安室,慈安住在配殿之一的履绥殿。
长春宫悬挂的宫名匾额,是咸丰皇帝亲笔题写的;前殿门上匾额,也是咸丰的御笔,写的是“心正性”四字,遒劲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东西六宫的其他任何一座宫院,都没有留下咸丰皇帝的御笔墨迹。这是发动政变之后、精于权术而又获得了垂帘听政权力的西太后,选择居住在长春宫的原因。
从同治元年到同治十年,是西太后的“垂帘听政”时期,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都一直居住在这长春宫。元旦、春节、万寿节、千秋节等重大年节和宫中庆典活动,同治皇帝通常是先到履绥殿,向母后皇太后慈安行礼问安,然后再到平安室,向圣母皇太后慈禧行礼问安。
同治十年,按照慈禧太后的安排,慈安太后迁出长春宫,搬到东六宫北部邻近御花园的与西六宫之储秀宫相对应的钟粹宫居住,这样,长春宫和其北面的储秀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有的宫院。
从这以后,人称慈禧为西太后,称慈安为东太后。
西太后在储秀宫、长春宫生活了许多年,在这两座宫室之中,留下了她的青春、梦想和喜怒哀乐,也留下了她的许多印记。
现在,长春宫前殿及配殿门前楹柱上的对联,都是慈禧举办隆重的寿礼时,词臣们恭进的祝寿谀词,由内府精心制作,悬挂在楹柱上。
长春宫的宫院之中,有东西两座配殿:
东配殿是绥寿殿,门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三个遒劲秀丽的大字:膺天庆;
西配殿为承禧殿,门上也有这位太后所题写的三个苍劲大字:绥万邦。
这些题字、楹联,都是慈禧太后自我颂扬的词语和大臣们进献的颂词。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前后,慈禧太后看中了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体元殿,并迁居到这里。大约有两年的时光,她就在这长春宫和体元殿之间居住、生活。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慈禧太后从长春宫正式迁住到她早年居住的储秀宫里。为了迎接她50岁生日,储秀宫焕然一新,宫院中悬挂着红色的灯笼,院子里铺设了鲜红的地毯,沥粉贴金的门窗上闪耀着华贵富丽的光泽。
这一年十月,慈禧太后过50大寿,喜爱看戏的太后吩咐,将体元殿改造为一座精巧的戏台。庆寿期间,热闹的戏剧演出,从初五日连演到初十日,接连不断,每晚八点之时锣鼓才收。
节日、庆典期间,满洲王公、内务府官员、满洲命妇等等,都是穿着官服和五彩缤纷的盛装,受邀来这里看戏。参加演戏的演员,大多是宫中专门学过戏曲而又演艺精湛的宦官,也有慈禧身边的近侍。
每次看戏时,慈禧就坐在戏台对面的殿檐下,一边品茗,一边观赏,陪同观戏的满洲命妇们,则整日侍立在慈禧御座前后和御座左右。从此以后,体元殿成为宫中演戏的一个固定场所。
在长春宫的生活,是西太后一生中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西太后牢牢记住了咸丰皇帝的御笔题匾:心正性。
西太后身边的侍女们也说:在长春宫,老太后最重的事,就是养心。


宁寿宫养寿(1)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6.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洞房。宫廷举行大婚时,坤宁宫的东暖客就成了新婚皇帝和皇后的洞房。</center>
<b>  1)福寿之地</b>
宁寿宫宫区,座落在紫禁城东北部迤南一带。
明代的时候,这一片地区比较空旷,只建有几座供太后太妃养老的宫殿:一号殿、仁寿宫、哕鸾宫、喈凤宫。明代把这里作为太后生活的宫区,与清代不同,清代是将紫禁城西北部迤南一带,从英华殿到寿安宫、寿康宫到慈宁宫,作为太后生活的宫区。
明代先后居住在这里的太后太妃,较著名的有:成化年间的周太后,天启年间的郑太妃(万历宠妃)、李选侍(光宗宠妃),崇祯末年的懿安皇后张氏(天启皇后)。
清代的宁寿宫宫区,是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初建的,乾隆三十七年增建修葺,4年后的乾隆四十一年最后落成,到光绪年间时,又予以重修。
康熙皇帝修建宁寿宫的动机,主要是为皇太后(顺治孝惠皇后)颐养天年。
乾隆皇帝增建宁寿宫的动机,则是为自己年老归政后,辟出一个养老的地方,供自己养老之用。不过,乾隆皇帝退居太上皇以后,他并没有移住到这宁寿宫来。
光绪年间,清廷对宁寿宫进行大规模的增建、修饰,完全是为了让慈禧太后入住。慈禧太后在晚年的时候,就看上了这里,并一直居住在这里,前后达19年之久。
从明代到清代,皇帝、皇后和太后们,都认为这一带是一块福地,是宫中颐养天年的理想之所。
宁寿宫宫区的面积很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皇极门内的皇极殿和宁寿宫;
二是养性门内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处;
三是西路的宁寿宫花园;
四是东路的畅音阁一带。
乾隆作太上皇以后,为什么一直没有入住他自己选定的养老之所宁寿宫?
实际上,不是他有意改变了主意,不想入住这福寿之地的宁寿宫,而是自己推迟了入住宁寿宫的计划。乾隆皇帝在85岁退位为太上皇以后,身体很健康,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他觉得自己身体依旧很硬朗,国家还需要他继续在养心殿中主持朝政。
他说:寿跻八十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理?仍当躬亲指教。
这意思是说,归政跟不归政,都是一样的。
廷朝的大臣们都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立即明白了太上皇的真实意图,于是乎,大臣们纷纷联名上奏请愿,请求皇帝,一定要等到百岁之时,再正式归政于新皇帝。
乾隆皇帝想:等到自己接近一百岁的时候,再完全从政务中脱身出来,过悠闲的生活。到那个时候,再搬进养老之所的宁寿宫。
<b>  2)歌舞升平的幸福时光</b>
乾隆皇帝谢世以后的一百年间,宁寿宫一直无人入住。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座修缮一新的福寿宫殿,是宫中专门为太上皇准备的。
最为重要的是,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理所当然地认为,大清王朝会延续千百年。乾隆皇帝特地在谕旨中说:若为大清亿万斯年,我子孙仰膺天眷,亦能如朕之享图日久,寿届期颐,则宁寿宫仍作太上皇之居。
乾隆皇帝喜爱宁寿宫,特地为将来的宁寿宫主人,设立了很高的门槛,试想想,这样的门槛,有谁敢入住?又有谁能够入住?从乾隆皇帝之后的百年间,没有哪一位皇帝能获得这种资格,也没有哪一个皇帝敢于入住这里。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载亲政,目空一切、又目中无人的女皇西太后,本应移居慈宁宫养老,可她偏偏选中了这令皇帝们高山仰止的宁寿宫。
在这以后的漫长时光之中,西太后就生活于斯,享乐于斯。
在同治年间和光绪初年,步入老年的女皇西太后,经常在宁寿宫中听戏,特别是在为自己庆寿和宫廷年节的美好日子里,她夜以继日地享受生活,听书听戏,乐此不疲。移住宁寿宫以后,慈禧为了隆重地庆祝自己的60大寿,特地从府库之中,拨银60万两,大规模地修饰宁寿宫。
西太后步入晚年,其在宫内的住所,就是这宁静祥和的宁寿宫内的乐寿堂,偶尔还会住在紫禁城西边的中南海和称为皇帝夏宫的御园颐和园。
西太后居住在宁寿宫时,他最宠爱的大总管太监李莲英住在皇极殿西庑,二总管崔玉贵住在东庑。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农历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
准备数月之久的大型祝寿庆典,持续近十天。十月五日,清室在皇极殿中举行了盛大的庆寿筵宴,盛年的光绪皇帝身穿龙袍,率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前往皇极殿欢宴。寿筵席上,光绪皇帝亲自手捧盛满美酒的酒爵,恭恭敬敬地为西太后敬酒。太后容光焕发,看着身材修长的成年皇帝拜倒在自己的脚下,心中感到无限的快慰。
第二天,兴致勃勃的西太后再摆筵宴,盛装的隆裕皇后率领五彩缤纷的嫔妃、公主、福晋、命妇们,鱼贯前往皇极殿欢宴,庆祝太后万寿。隆裕皇后也像光绪皇帝一样,毕恭毕敬地向皮肤白晰、光彩夺目的威严太后进爵上寿。


宁寿宫养寿(2)
初十日当天,在皇极殿举行隆重的寿典仪式:王公大臣们伫立在宁寿门阶下,光绪皇帝候立在宁寿门外。
慈禧太后隆重地在皇极殿大殿升座,诚惶诚恐的光绪皇帝捧着祝寿表文,恭敬地步行进入宁寿门,将表文授给内侍。然后,光绪皇帝恭敬地退回宁寿门外,率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
初十二日,皇极殿又大设宴席,光绪皇帝率近支王公,在宴席之上,为尊贵的西太后献舞。
初十三日,余兴未尽的西太后再设宴席,隆裕皇后率上述女眷们,在宴席上恭敬地为太后献舞。
<b>  3) 养性殿进膳 </b>
走进养性门,是一座与皇宫西侧皇帝临政的养心殿形制基本相同的宫殿,这就是养性殿。这是乾隆皇帝精心建造的宫殿,目的是想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活之后,在一座相同的宫殿之中,继续过那种他心仪的相近的君主生活。
养性殿的形制与养心殿相同,它的暖阁别室的名称也略同于养心殿。
养性殿东暖阁临窗的地方,也称作明窗,有对联一副:蜃窗日暖兰喷雾,鸡树风轻玉蔼春。东暖阁后边的一处宫室,也叫做随安室;但西暖阁的西室,并没有沿用三希堂之名,而是称之为墨云室,这里存放着珍贵的南唐李廷古墨。墨云室的北边一处宫室,称为长春书屋,与养心殿相同。
西太后在宁寿宫居住了近二十年时间,养性殿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
西太后的寝宫,是养性殿后面的乐寿堂,每天的两膳,却是在养性殿进御。
西太后每天两次进膳,早膳开在上午十点前后,晚膳是在下午五点。在这两餐之外,还有两次不定期的加餐,这样,她一天之中,前后吃四次饭。
西太后饮食之奢侈,花样之繁多,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这也是晚清宫廷之中最大的一项消费内容之一。每天数百个品类的美味,花样繁多,一一端上御桌。清室专门为她一人准备膳食的寿膳房,就多达三百余人,这些人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百多个热火朝天的炉灶,每天为她鼓吹燃烧,每个灶由三人分工掌炊。御膳项目上,分为五局: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百和局。
提供御膳的寿膳房,位于宁寿门的东庑和南庑。
西太后当年在储秀宫居住时,进膳地点是储秀宫与翊坤宫之间的体和殿,而寿膳房依然设在宁寿门,原因是精于厨艺的一流厨师,并不是太监,宫廷之中又是女主当家,讲究吃、穿的太后,女官、侍女和女眷众多,如此规模盛大的膳房,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移到内廷提供御膳的。
西太后每天膳食的制作、传送、摆放、进膳以及周围女官、宫女和内侍人员的服侍,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矩和严厉的惩罚措施。
最值得一提的是,进膳之时,有一条不成文的宫中规矩:她爱吃的每道菜,最多吃三舀!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她个人的饮食喜好,以防别有用心之人猜中她的心思,从中做手脚;二是预防菜食中有毒,以免危及其生命。
西太后还曾在她极喜欢的养性殿,接见外国使臣及他们的夫人。
<b>  4)寝宫乐寿堂</b>
乐寿堂坐落在养性殿后面,本来是当年乾隆皇帝用作归政之后自己用于养老的寝宫。乾隆皇帝很喜欢这处幽静之所,曾经在寝宫内题写了这样的一幅联语:
东间对联为:亭台总是长生镜;鹤鹿皆成不老仙。
西暖阁联为:智者乐兼仁者寿,月真庆值雪真祥。
用于寝宫的乐寿堂上,高悬着“与气和游”之匾,两旁的联语是:座右图书娱昼景,庭前松树蔼春风。
西太后是在光绪十五(公元1889年)年住进宁寿宫宫区的,两年后,她对自己中意的乐寿堂大加翻修和装饰。
在重新装修乐寿堂前后,她于光绪十六年时,住在自己选定的中南海丰泽园;两年后,又经常居住在颐和园,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之前,西太后大多居住在颐和园中。
发动政变,彻底剿灭光绪皇帝的变法之后,西太后实施训政,从此,她就长住紫禁城内宁寿宫区的乐寿堂。
乐寿堂的西暖阁,就是西太后当年生活、起居的地方。据记载,侍候她日常起居的服侍人员,多达六百余人,包括宁寿宫太监、下房宫女、乳妈、太医、苏拉、厨役、茶役和侍奉笔墨书画的如意馆人员。
温馨的西暖阁,在精致的雕花落地罩后,就是西太后的寝床,床上悬挂着黄色的绸幔,绸幔上是装饰着万寿吉祥字样和蝙蝠的图案。在这个暖阁的南面临窗之处,是西太后每天梳洗、化妆的地方。
每天早晨,正当盛年的光绪皇帝,都要毕恭毕敬地前来请安,后妃们每天不拉地都要前来问候太后的生活起居,叫做“跪安”。
慈禧午睡和夜晚入睡的时候,总是有太监与女侍在帐外值守、坐更。临睡之前,还有专门的人为太后读书或说故事、讲笑话。当然,每一位服侍者,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慈禧也常在乐寿堂召见王公和军机大臣,也曾召见过各国公使。
宁寿宫乐寿堂舒适的生活,令西太后感到很满意,在这里,她一住就是近二十年,宫里人都说:这里是太后的养寿之地。


宁寿宫养寿(3)
乐寿堂后门的地方,陈设着一座巨大的玉雕,这是西太后闲暇之时,经常观赏之物。
这个玉雕,采自产玉之乡的新疆和阗,由地方进贡给朝廷之后,乾隆皇帝命工匠依照唐人《大禹治水图》进行精心雕刻。
扬州是全国精工巧匠聚集的地方,因而朝廷不惜代价,将玉石送往扬州,选择最好的玉工精雕细刻。雕成之后,将这玉雕再运回北京。
这座由一块整玉雕成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最珍贵、最稀有的艺术珍品之一,其设计之高超,雕工之精绝,充满迷人的动感和灵性,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堪称鬼斧神工之佳作。
宁寿宫是一块福地。西太后在这里生活,感觉很舒适,她自己都说,晚年是在乐寿堂养寿。
储秀宫养生,长春宫养心,宁寿宫养寿,这三处地方,是西太后一生安身乐命之处,也是她三个重要时期所生活的地方。
她自己就曾跟侍女们说:养生、养心、养寿,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女人一生养颜美容之秘诀。


忙碌的早晨(1)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7.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慈禧在中南海乘船。</center>
<b>  1)起床前后</b>
侍候在西太后身边长达8年之久的女官何荣儿,在谈到太后的每天起床前后的情形时说,要想说清楚太后早晨起来都干些什么,就必须由头一天的晚上说起。
晚上大约8点的时候,西一长街敲响打更的梆子声。这声音,储秀宫听得十分清楚。这也是一个信号,就是没有差事的太监,此时之前必须离开后宫了——因为,每天晚上8点钟一过,后宫的宫门都要按照程序上锁,钥匙统一交送敬事房。
宫门上锁之后,再想出入就不可能了。
晚上8点钟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将值夜太监带到皇极殿西配房,经过总管太监检查之后,分配好任务,带班的太监带领着值夜人员,进入储秀宫。
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之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夜,体和殿北门一带,有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正宫和东西偏殿廊子底下,各有一名太监巡逻。
晚上9点,储秀宫内的宫女们开始当差,通常是5人。9点整,正殿的大门要关上一扇(通常是东扇)。8点钟以前,值夜人员预备好又厚又柔和的可以靠着坐的毯垫子。
给太后夜里当差,叫做值夜,宫里人称为上夜。
上夜的主要人员包括:
正宫门外2人,守卫门户,夏天在竹帘子外,冬天在棉帘子里。只要寝宫门一关,无论何人,没有太后的许可,不许入宫;
寝宫更衣室门外1人,负责寝宫内明三间一切事务;
最东间的静室,门外1人,负责静室内和南面一排窗子一带的一切事务;
太后卧室内1人,是最为重要的人物,称为太后侍寝,是太后最信得过的宠儿,也是整个太后寝宫内外的头儿,总管太后寝宫一切事务。
侍寝非常辛苦,没有毯子,每夜只能靠墙坐在地上,离太后的寝床只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口,睡觉不能太沉,要随时注意太后睡觉是否安稳?睡眠是否香甜?出气是否均匀?夜里是不是口渴?喝几次水?起几次夜?翻几次身?咳嗽与否?醒过几次?几点醒的?所有这些,都要一一记在心里,以备随时查问。
值夜人员,有四忌:
一是不许仰面朝天值班,不许大八字躺着;
二是不许出粗气、出恶味,不许在正殿、偏殿大小便;
三是不许随意坐太后的炕、椅子等物;
四是门口值夜人员,永远是2人,不许是1人。
每天早晨,大概五至六点,西太后就起床了。
大约在“二次垂帘”之后,西太后经常是在四点左右就起床。
局势平稳以后,西太后真正地执掌着最高权力,从此,她过着优哉游哉的晚年生活。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大概每天到了寅时(3—5时),太后的寝室就有动静了。该当班的宫女,就要准备当差了,这时是宫女的大聚会。
太后屋里的灯一亮,就是打开遮灯的纱布罩,室内的两个宫女就开始恭敬地在卧室门口侍候着。干粗活的宫女,已经备好了一桶热水,送到寝宫门外。
<b>  2)第一道养颜美容敬献——银耳</b>
太后寝室里有亮光了,整个寝宫就开始悄无声息地动了起来。
寝宫的西南角上,最先亮起一道红光,这是老太监在这里熬了一夜的银耳,此时拿开护罩,准备给太后送上起床后的第一道养颜美容的敬献。
银耳,又称为白木耳,是属于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它的性味甘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成份,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养颜美容品。
银耳能够补肾强体,固精调血,润肺止咳,补气补脑,强心美肤,尤其是能够滋阴养颜,养肤润肤,对于女性的养颜美容,有着特殊的疗效。
如果女性年老体虚、咳嗽气喘、身热口渴,就应该多食银耳,会很快得到调理和滋补,能够提高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增进健康细胞的生长。
《本草再新》上说:银耳,能润肺滋阴。
宫里的人都知道,常吃银耳,会容颜不老,永保青春,它是保健、防病、养颜、美容和延年益寿的健康食品。
西太后起床以后,侍寝的宫女,就爬在地上跪安或者磕头:平常的时候,亲侍们是天天见面,所以,只请跪安;只有在初一、十五之日,或者几天不见、太后欠安病愈之后,才行磕头礼。
侍寝宫女跪安之后,就故意声音清亮地道:老祖宗吉祥!
这是她们的信号,太后寝宫上下,都知道太后起床了,一切都要按照规矩行事。
门口值夜的两名宫女,才敢开始放行,让各行其事的宫女们有条不紊地忙碌自己的事。
寝宫半掩的宫门,这时完全打开,宫门的戒严,就算彻底解除。
值夜的宫女们,连同当天当值的宫女们,衣冠整齐地向太后寝室恭敬地行礼跪安,然后各自开始忙碌自己的活儿。
太后寝室内的门帘,撩起半个帘子,就暗示着可以进人了。
太后起床后的第一道养颜美容敬献的银耳,就这样恭敬地端进寝宫,送到太后的手中。
书包网 www.61k.com

忙碌的早晨(2)
<b>  3)第二道养颜美容敬献——热水浸泡</b>
太后起床以后,得到侍寝宫女的暗示,司衾的宫女们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地收拾床铺,叠好被子,然后送上一盆热水。
这一盆热水,就是太后起床之后的第二道养颜美容敬献:
侍水的宫女,双手端着银盆,盆内放满了冒着腾腾热气的热水。
侍女用热手巾先把西太后的手包起来,放在银盆的热水里浸泡,等水变温渐凉之时,再换热水,再次浸泡,就这样换水三次,把手背、手指的关节都泡随和了,看上去白里透红、细嫩柔软时,就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八丽人的宫女们,都很羡慕太后的那双手,倒不是羡慕这双手掌握着千万人的生杀大权,而是羡慕这双手异常细腻,异常柔和,非常的饱满和异乎寻常的圆润,看上去真正是一双妙龄少女之手!
宫女们也都知道,太后的这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在她们的精心呵护和保养下,才如此这般娇柔,这归功于这一整套养颜美容妙法,每天早晨的这第二道敬献,就功不可没,这也是太后引为自得的保健美容妙法之一。
<b>  4)第三道养颜美容敬献——热敷</b>
热水浸泡之后,太后心情舒畅,宫女们随之就送上第三道太后养颜美容敬献的热敷。
这热敷美容保健妙法,是太后自己发明的养颜秘方之一,也是她自己最为津津乐道的永保青春之妙方。
热敷法,当时宫里的侍女们称为洗脸,确切地说,就是用热气腾脸,也就是现代人美容的所谓热敷——脸桑拿。
用宫里特制的银盆,装满洒了香料的热水,再以细腻柔软的纯棉毛巾,浸透热水之后,按照肌肤的纹理,细心地敷,感觉就像是在细软的绸缎上滑动一样。
长年累月地做热敷,脸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皱纹,而且总是能够保持得光鲜滑润,白晰美丽,富于光泽。
<b>  5)梳头</b>
热敷过后,光彩夺目的太后,就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
这时,侍寝的宫女,走上前来,用手轻轻地拢拢太后的两鬓,然后开始在脸上敷一点粉,在两颊和手心上,涂一点胭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粉和胭脂,不是进贡的贡品,而是太后自己研制的粉和胭脂,她只用自己的产品,也只适应自己的化妆品,别的贡品,即使是上好的东西,她只是偶尔用用,平常很少问津。
接着,传梳头太监,为太后梳头。
西太后一生很刚强,很有自尊,她从40岁时就开始头发脱落,变得稀疏,最后几乎秃了顶,只剩下两鬓的一点头发了。但是,她自始至终,一直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一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发型,所以,宫人们都知道,梳头成为太后每天早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比军国大事还要重要。
<b>  6)第四道养颜美容敬献——涂红敷粉</b>
太后梳头的同时,侍寝的宫女,已经指挥司帐司衾两个宫女,将太后床上的一切完全整理齐整,收拾妥当。两个宫女收拾完成之后,就悄悄地退出宫外。
太后的身边,只有伺候梳头的宫女,手捧着精致的梳头匣子,恭敬地侍立着。
外间更衣室内,负责太后服饰的宫女,已经按照节令、季节和当天的气温、活动等等情况,准备好了太后的衣服鞋袜。
梳完头之后,太后开始一天之中的第四道养颜美容敬献:涂红敷粉。
司容的宫女,先要细心地为太后重新描眉毛,抿刷鬓角,敷太后自己制作的细粉,擦太后自制的胭脂。
胭脂取自一种特别的花,燕北的一此民族称之为燕支花,所以,胭脂又称为燕支。这种特殊的花朵,汉人称之为红蓝花。
据说,胭脂用于美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的商纣之时,荒淫之君商纣王聪慧过人,最早发现了红蓝花汁凝结成脂,可以用作养颜美容。可以说,商纣王是中国养颜美容的鼻祖,也是中国历代宫廷之中较早懂得养颜美容的君主,从而洞开了中国宫廷美容保健之侈奢消费的先河。
在中国历代的宫廷之中,女人们通常喜欢三种胭脂妆:
在化妆时,先要将脸皮洗干净,然后施以细腻的白纷,再将胭脂点在手心里,调理均匀之后,细心地搽在两颊,稍淡一些的称为桃花妆,稍浓一些的称为酒晕妆;
如果先施以薄薄淡淡的胭脂,再在胭脂上涂一层淡淡的细细的白粉,略略地罩上一层,宫中的女人们称之为飞霞妆。
胭脂用于美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点唇,二是饰面。
点唇的胭脂,通常是膏脂状,女人们称之为口脂、口膏、唇脂、唇膏。
在中国繁荣昌盛的大唐时代,宫中的女人们,用于点唇的胭脂,就有许多品种,仅主要的史书所记载的,就包括:小红春、大红春、万金红、石榴娇、半边娇、圣檀心、小朱龙、天宫巧、淡红心、猩猩晕、媚花奴、格双唐、内家园、嫩吴香等等。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梳完头以后,老太后重新描眉毛,抿刷鬓角,敷粉擦红。
60多岁的老寡妇,一点也不歇心,我们都觉着有点过份。
当老太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照镜子时,侍寝的总要左夸右赞,哄老太后高兴。这种佛见喜的活儿,永远是侍寝的人包干的,旁人挨不上边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忙碌的早晨(3)
老太后站起来,必定要把两只脚比齐了,看看袜线正不正——绫子做的袜子,中间有条线,要对好鞋口。然后,太后方才轻盈盈地走出来。
这时,侍寝的宫女把寝室的窗帘一打,在廊子外头眼睛早就紧盯着窗帘的李莲英、崔玉贵、张福等,像得到一声号令一样,在廊子的滴水底下,一齐跪在台阶上,用男不男、女不女的鸡嗓子,高声喊道:老佛爷吉祥!
老太后春风满面,容光焕发,笑盈盈地接见他们,有时特别给他们脸,还走到中间正座上,接受他们的朝见。
这都是侍寝的打窗帘给暗号的功劳,起床伊始,就来个碰头彩。
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
<b>  7) 吸烟</b>
涂红敷粉之后,光彩照人的西太后,就要例行地做一件连她自己也不大明白的事:吸烟。
一个讲究仪容、特别爱美的女人,怎么会喜欢吸烟呢?令人迷惑。
西太后喜欢吸的烟,是水烟,不是关东烟。金黄色的烟丝,闻着有股香气味,也有些辛辣味,淡淡的,不浓。烟丝很长,捻在手上,有些柔软。
太后喜欢左边含烟嘴,侍候的宫女自然站在左边,离太后的距离,大约两块方砖左右,把烟装好,用右手托着烟袋,轻轻地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
侍女左手把烟眉子一晃动,用手拢着明火的烟眉子点烟。烟点着了,太后开始津津有味地吸烟,一口一口的,很陶醉的样子。
<b>  8)第五道养颜美容敬献——喝人奶、61阅读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心腹李莲英(2)
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李莲英带着一个小太监,担两笼子鸟,来供太后赏玩。
这鸟名叫蓝靛,是鸟类之中最灵巧、也是最爱叫的一种。担鸟的时候,鸟笼子上要用布罩好,以免鸟乱###飞,保持鸟的精神。到达以后,把罩布拿开,鸟就开始叫了:学说学唱,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什么像什么。这种鸟还有一种本事,就是别的鸟在太阳下山以后两眼迷糊,没有精神,唯独这种鸟,黄昏和夜晚也都精神十足,又称为叫灯花鸟。
旗下达官贵族爱养这种鸟,特别是腰缠万贯的内务府高官们喜爱这种鸟,不仅因为这种鸟好玩,还因为它也是身份、身价的标志之一:只说一项,这种鸟在大叫的时候,要喝饱比黄金还贵的燕窝汤,谁人能够供得起?
西太后得宠的女官何荣儿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
竹子骨头,带节对缝的一对京笼,淡黄色,透着雅气。大白刷的底布,三道架,架底下雪白透青的粪兜肚。笼子边,带一枝极精致的四寸长铲粪的象牙铲子,看着就干净利落。
再看鸟,粉眉亮姹,九道蓝,葫芦纹,一对翅膀上有鲜明的膀花——眼上边的白毛叫眉,眼下边的白毛叫姹;鸟的胸脯下边,有九道蓝色,称为九道蓝;蓝色中,有葫芦形状的纹饰,叫葫芦纹;鸟的翅膀上,有圆有黄点,称为膀花。鸟的年龄,就是通过膀花来鉴别,一年的新鸟,有膀花,爱叫,一年以后,膀花就没了,不爱叫。
老太后是非常识货的,用眼一溜,就知道是奇货,笑逐颜开。
这是一对十全十美的新鸟,不知道从几千几万只鸟中才能选出这两只来,真是奇绝了!
西太后舒适地靠在矮榻的椅枕上,细听着鸟叫。两只鸟,好像是竟赛一样,你一段我一段地唱。
一会儿后,侍女小娟子、小翠儿来了,双脚跪安,对老太后说:启禀老祖宗,我们请李总管给看着猫。
这是太后喜爱的侍女,借题撒娇。太后慈祥地笑了,知道这两个丫头,在给李大总管出难题。
李莲英这个人,很知趣,无论在储秀宫,还是在乐寿堂,从来不使威风。
李莲英经常对太后身边的侍女说:你们是老太后的人,受老太后的教导,都是通情知礼的。不用说是你们,就是老太后后屋里、院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一棵草、一棵树,也都应该受到尊重。
太后的屋里,真有两只猫,缅甸的,纯白色,鼻子、眼睛、嘴都挤在一起,扁扁的脸,对着人时,眼和嘴乱动,非常滑稽,老太后一见到它们,就会开心大笑,爱称它们为大白、二白。
这个时候,爱捉鸟的猫看见了这两笼子的鸟,立即两眼放光,兴奋起来。
李莲英听小娟子、小翠儿如此一说,赶紧请跪安:启禀老佛爷,奴才可没这个本事!
西太后疼爱地看一眼李莲英,微笑着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头我有赏。
娟子、小翠,赶紧过来谢赏。
太后对李莲英说:大总管,你传话叫寿膳房,送些甜碗子来,赏给你们吃!
李莲英赶紧跪下,替大家谢恩,紧跟着说:老佛爷,您老人家千万别这样叫奴才,奴才担当不起!
东太后去世后,西太后宠爱李莲英无所顾忌,李莲英细心侍候太后,也更加无所忌惮。他由梳头房太监升任内务府大总管,总揽后宫一切事务,权倾朝野,太后之下任何人都对他敬仰有加。
西太后看戏,让李莲英并坐,共赏淫戏,一同欢笑。
进膳,凡是好吃的、稀有的和李莲英爱吃的,她都要给他留着。
西太后喜爱之物,都爱赏赐给这位令她安逸舒适的大总管,她也就可以清心养心,美容养颜了。
西太后说:有了李莲英,如同有了依靠,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据说,西太后赏赐给李莲英的珍宝财物,不计其数,其中,有七大捧盒是最为珍贵的。
西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将这七大捧盒珍宝,进献给隆裕太后。
李莲英对隆裕太后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太后十分感动,西太后去世以后,隆裕太后对李莲英也一直宠爱不衰。直到李莲英去世,隆裕太后按照大臣的礼恤,赏赐丧葬费银2000两。


好色之心(1)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15.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慈禧扮观音像。左二为四格格,右一为李连英。</center>
<b>  1)心动</b>
西太后是位十分敏感的人,对许多东西,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细致的感觉和敏锐的感知,而这些又是能够让她这位独特的女人怦然心动的——尽管能够让她心动的东西不多,但对于喜好男女私情的太后来说,美色就是能够让她心动的事情之一。
喜爱花的人,往往比较敏感和敏锐,也容易感动和心动,西太后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作为一个精通权术的政治家,她更加懂得掩饰自己,更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更加能够掩盖自己的神情。
敏感的人往往很生动,易于心动的人也会在心情愉悦中容光焕发。
西太后是位敏感的人,也是一位对于自己心爱之物、心仪之人易于心动的女人,她最大的特长之一就是时时刻刻善于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处于精神松驰、心情愉快的情绪之中,所以,在侍从、大臣和皇帝、后妃甚至于在外交大臣及其夫人们的眼中,她总是那样生动,那样容光焕发。
西太后爱花,爱花的清香、花的娇艳、花的柔媚和花的千姿百态,对于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她生活的寝宫中的摆设通常是常年不变的,但花却要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经常更换。她喜欢的花,通常是淡淡的颜色,幽幽的清香,润物细无声的雅致。
她的小名叫兰儿,她一生之中,最爱的花就是兰花:她的卧室床头每年都要摆上淡淡幽香沁人心脾的兰花,她喜爱穿杏黄色绸精绣兰桂齐芳的衬衣,吃饭喜欢用雕刻、彩绘兰花纹饰的筷子和月白灵竹梅兰闪缎怀裆(餐巾)等等。
她的东屋静室,常年摆放着一大盆郁郁葱葱的南天竹,她的寝宫外面廊沿下摆两盆鲜活生动的海棠和黄灿灿金色的连翘。
西太后较喜爱的,让她心动的,也是让她魂牵梦萦的花,就是玉、堂、春、富贵。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老太后有个习惯,只要清早有雾,就决不往湖边上溜,说雾里有浊气,闻着不舒服。溜弯的范围,就限定在游廊的北边。
夏天的颐和园,湖面上水气加雾气,常是迷朦朦的,所以,我们也时常围着乐寿堂转。
一天,老太后看到一棵玉兰说:这还是乾隆爷给后代留下的,乾隆爷的福泽,一直绵延到现在。那时,玉兰很多,这一片几乎有几十株,培育得也好。初春花一开,谐趣园都能闻到花香,当时,被称为玉香海。后来,乾隆爷晏驾了,花也跟着走了。以后,我们修乐寿堂的时候,要先把玉兰保护起来,然后再盖宫殿。这也算是思念列祖列宗的一点心意了。
以后,从极乐寺移来西府海棠。咸丰皇帝最喜爱的是海棠,和乾隆皇帝一样,他是一位才思敏捷的皇帝,能诗善赋,常说自己是翰林天子。
西太后自语似地说:每当春雨过后,(咸丰)皇帝常对红艳的海棠,流连不舍。现在,把海棠移来,花繁叶茂,也算是我的安慰了。
再后来,宫人们把迎春、牡丹也移来了,合缀成:玉(玉兰)、堂(海棠)、春(迎春)、富贵(牡丹)。
<b>  2)太后的隐私</b>
容易心动的人,也是性情中人,多愁善感。性情中人对于美色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爱。喜爱多了,喜爱深了,害怕失去了,恐惧容颜老了,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就会感慨良多,就会多愁善感。
西太后是位性情中人,也是一位好美色的女人,一生爱看淫戏,听淫剧,敢爱敢恨。她大权在握,把个女皇大大的朕字写到了天上,把她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这种性情,快活了自己,愉悦了自己,却把痛苦之剑插在了别人的心上: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和儿媳妇阿鲁特皇后。
同治大婚前夕,清宫进行了复杂的选后活动,最后于同治十年冬天,选中了两位: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和凤秀之女富察氏。
崇绮的女儿19岁,因为她是咸丰皇帝遗命八大辅臣之一、后被处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西太后不想让她做皇后,拟选14岁的凤秀之女。
西太后与东太后商量,没想到,东太后说:崇绮之女阿鲁特氏端庄,为人谨慎沉默,德性最好,很配中宫。
西太后心里不乐意,但表面说:凤女虽然年轻,却很贤淑。
东太后一点也不让步,平静地说:凤女太轻佻,不宜选为皇后,只能当个贵人。
崇绮女阿鲁特氏册立为皇后,凤女富察氏册立为慧妃。
皇帝大婚,意味着成人,可以亲政了。在东太后建议下,两宫太后撒帘,归政于皇帝。
皇后知书达礼,气度非凡,为人端庄,从无轻浮之态,皇帝很敬重她,也很爱她,两人十分恩爱。
西太后有些恼恨,但她放在心里,等待时机。
西太后爱听戏,经常把外城戏班,召进宫里。婆婆看戏,照例儿媳妇要陪同。谁承想,身为婆婆的西太后,偏偏爱看淫戏,听淫剧,全是些通奸犯淫、男欢女爱之作。


好色之心(2)
熟读诗书的儿媳妇阿鲁特皇后,每次都是弄得面红耳赤,实在看不下去就低下头。
津津有味的西太后看着皇后,淡淡地说:这戏演得好,这么好看的戏,你怎么不看?
皇后红着脸,小声地说:戏淫秽到这种地步,怎么看?
西太后冷冷地看着她,不说话。皇后心中恐惧,低下了头。这时,进来的皇帝看到了这一切,也不说话,也低下了头。
西太后一再干预,同治皇帝无法与心爱的皇后恩爱,也无法在一起过上平静的生活。皇帝无法与皇后亲热,也绝不与母后喜爱的慧妃同房,更是拒绝与其她的嫔妃们欢爱。于是,痛苦不堪的皇帝,就在太监周道英的陪同下,出宫寻乐,到南城喝花酒嫖妓去了。每天几乎一直不离左右的,就是两位风月场中的高手:载澄、王庆祺。
恭亲王的儿子载澄,曾在弘德殿陪伴同治读书。他是一位纨裤子弟,更是一位花花公子,一生把性命看得很轻,喜欢纵酒寻乐:常寻好酒,有酒必醉,醉后发兴,到处寻找春药寻欢作乐。
王庆祺是翰林院侍读,不侍读圣贤书,专与皇帝切磋风月,共赏春宫图。
同治皇帝寻花问柳,结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呜呼,终年19岁。
民间送一幅对联:不爱家鸡爱野鹜,可怜天子出天花。
皇帝死了,西太后折磨皇后,嘲笑她:皇帝去了,你还想当太后?
皇后感到绝望,想吞金自尽,但被及时发现,抢救了过来。皇后绝食,最后猝死于西太后发迹的储秀宫,时年22岁。
皇帝死了,皇后死了,东太后死了,西太后为所欲为。
从史书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或者说时机成熟的宫中女人们,特别是那些女皇、太后、皇后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男色。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一位纵情寻欢的太后,在秦始皇之外,公然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汉高祖皇后吕氏,一生淡泊,尊为太后之后,大权在握,不甘寂寞,老当益壮,将朝中大臣中的美男以及他们的儿子们全都收罗在她的石榴下。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选派近侍四出,搜罗京师的美男子,神秘的黑箱车,出入在大街小巷,许多美男子也从此神秘地失踪。
高寿达82岁的女皇武则天,更是一位痴迷男色的尤物,一生都离不开美男子,直到去世,还有两位20多岁的男宠侍候在她身边。
西太后也不例外,有关她的私生活,不绝于各种史书。
在西太后的隐私生活之中,第一位就是太监安德海,第二位就是太监李莲英。
同治皇帝对于母亲与安德海的暧昧关系十分恼火,就找东太后倾诉。东太后认为,西太后如此淫秽后宫,是武则天第二,清室不能容忍,他日九泉之下何颜以对咸丰皇帝?
西太后与安德海、李莲英的暧昧关系,较为可信。
还有一些史书,记载了西太后更为银荡、肆无忌惮的故事。
据说,西太后喜欢吃一种有特别口感的汤卧果,每天清晨,她总是让近侍带24两银子,到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店的伙计送入宫中。
金华饭店,有一位年轻的伙计,姓史,长得一表人才,仪容俊美,皮肤白晰,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
李莲英知道太后的喜好,与这位美男史氏交好,都混熟悉了,史氏就经常偷偷地跟随着李莲英到宫里来玩。
有一天,西太后游园,偶然间,发现李莲英身边,站着一个英俊美少年,她一时心中狂喜,但表面上依旧冷冷地问道:这是谁?
按照宫规,带外人进宫,犯了重罪,杀头、鞭责、充军,都是太后一句话。
李莲英在恭敬中很沉着,没有惧色,也不胆怯,从容不迫地叙述了史氏的来历和与自己的关系。
西太后面含春色,笑吟吟地吩咐:留下。
史氏被沐浴、更衣之后,送到了太后的身边,昼夜宣淫。
有史书记载说:史氏与西太后日夜寻欢,终于有了身孕,满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太后不敢公然养在宫中,就送到妹夫醇亲王家中收为亲生子养育,并将史氏杀死以灭口。这位醇亲王之子,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有史学家也推测:西太后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她不立同治皇帝的下一辈,反而立她自己妹夫之子、皇帝的弟弟,实属怪事。立子不立弟,这是继位的常规。西太后破坏宫制,违反常规,显然是因为妹夫之子乃是她之子。
清末学者文廷式著《闻尘偶记》,此书被认为是一部有相当史料价值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清光绪八年(1882年)春天,琉璃厂一位卖古董的商人,姓白,经人介绍,结识了大总管李莲英。两人熟了之后,李莲英带白氏进入宫内,得幸于西太后,那一年,太后46岁。
大约在宫里呆了一个月的时间,白氏被放出了宫。
不久,西太后感到周身不适,让御医看视,方知已经怀孕。
东太后得知西太后怀孕,十分气愤,召来礼部大臣,寻问废后之事,想按祖制废除西太后。
礼部大臣们万分惶恐,跪在那里,颤颤兢兢地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
书包网 www.61k.com

好色之心(3)
当夜,东太后猝死钟粹宫,享年45岁。


慈爱心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16.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清河海宴》戏本。</center><br><Br><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17.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清宫女子花盆底鞋。</center>
<b>  1)爱家</b>
清宫太监信修明记载说:桂公府的桂祥,是西太后的亲弟,也是隆裕皇后的父亲。肇公府的德善,是西太后的内侄。还有佛六,是西太后的庶弟。这三家,可以说是清末三大皇亲国戚。
西太后爱护他们,但从不格外娇宠,也不额外补贴。
信修明说:慈禧只以私币,每月给些钱粮,按人口计算,大人四两,小孩二两,仅能维持各家的生活而已。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老太后对她的娘家,有说不出的苦衷。旗人虽然礼数多,但也有好的地方。
娘家对出了阁的姑奶奶,那种礼数就保留了下来。娘家年节送礼,不是正月,而是年前。娘家当父母的,当哥哥、嫂嫂的,当兄弟、媳妇的,都要给姑奶奶送份厚礼,并不见得是什么奇珍异宝,却多半是外人所不能送的东西。比如,嫂子给做的贴肉紧身衣服、兜肚等。
太后晚年,娘家送睡袜、逍遥履等,弟媳妇做亵衣、裤衩等。这说明,姑娘在家时与嫂嫂、弟媳等,两小无猜,融融乐乐,表示一番家庭的和睦气氛。
平常的日子,一般不许由外向宫里送吃的,只有年节才许可。
给老太后送的东西,有大青豆、鲜豌豆、白芸豆、黑菜、炒野鸭爪子,有饷冻肉、葡萄干、莲子蒸大黄米粘糕坨。
白芸豆都是上好的,有手指头那么大,据说是老太后做姑娘时最爱吃的东西。姑奶奶想娘家,娘家惦记着姑奶奶,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有一年,也是快过年了。一天中午,西太后遛弯,沿西二长街,由南向北遛。
这是年根底了,常新纸在通往御花园的百子门上贴好了。
常新纸是一种用红棉纸刻印的过年用装饰品,中间有图案形的花纹,正心有延年益寿的字样,长方形,贴在门楣上,表示吉祥。
西太后看见门上的常新纸,看到门口有新贴的门神,触景生情,回宫以后,就吩咐管事太监:到前门外正明斋,买两盒点心,一盒大油糕,一盒喇嘛糕;再到东四芙蓉斋,装一盒鸡油饼,买两个黄蜂糕坨,要带脂油的;再买盒芙蓉糕,一起送到公爷府。
<b>  2)施恩</b>
西太后的弟弟桂祥,是个不成才的人。
女官何荣儿说:
老太后的性格,很容易知道,心比天高,性如烈火。可就对桂公爷,她没有办法。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治爷的承恩公(老丈人)怎么样?是满汉状元(崇绮)。光绪爷的承恩公怎么样?是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烟鬼,不但肚子里没墨水,甚至说不出一句整齐的话来(桂祥)。
西太后说他:只知道云土(云南出的大烟土)、广土(广东出的大烟土),什么西口土(娘子关进来的大烟土)、北口土(古北口进来的大烟土),整天跟底下人谈什么珍珠泡、粟子包、老61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饰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zhen/cxx/cx21.jpg border=1 alt=《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br><Br>珍妃井。</center>
<b>  1)宫廷美饰</b>
女性的美饰,主要是指面容的面饰和头发的发饰。   
面饰方面,能变出不少花样的就是青黑色的饰料——黛。  
黛,就是将眉毛剃净,涂上这种 青黑色的黛,以代替眉毛的一种面饰,相当于现代的纹眉。   
汉宫女性通常是用宫廷中上好的墨水,调和以麝香,涂眉。东汉流行啼妆,就是用黛。   
隋宫引进了西域的螺子黛,质量上乘,用作面饰,清新美丽,宫人们爱称为蛾子绿。
唐宋时期,风行泪妆、额黄妆、梅花妆和佛妆。 
据说,泪妆是杨贵妃发明的面妆:在两颊涂上素粉,不施胭脂,作泪妆。宫女们感觉很美,纷纷仿效。   
额头黄妆盛行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以鸦黄、蜂黄、鹅黄为主,画上月亮形状。
梅花妆是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偶然发现的:有一天,贪睡的她睡在含章殿,一朵梅花飘落在她的额头上,印出五瓣梅花形状,皇后看见后,感觉很美,称为梅花妆。从此,这种面妆风行宫中。   
北方女性则钟情于佛妆:用黄色的叶子做浆涂面,用以防风,称为佛妆。宫中女性们感觉此妆很美,就用黄妆饰面,涂以金色,成为宫廷流行的佛妆。   
有宫词为证:
夏至年年进粉囊,   
时新花样尽涂黄。   
中官领得61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爱美是女人的天性(3)
宫室之中,香药是女人们的一生所爱,也是她们每天所必须的俏品。
宫中女人们,面对堆积如山的香料,面对上好的沉香、檀香、陆香、郁金香,她们喜上眉梢,充分使用这些香料,于是就有了熏香、怀香、含香、袖香,每天都是香气盈室。
唐代大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中写道:
供御香方加减频,
水沉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
已被医家写与人。
西太后是宫中女人的成功者。
她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魄力,获得了权势,对泱泱大国实施了近五十年的统治。
她以女性独特的手腕和方式,毅然决然地推行自己的主张,令她的臣民们恭敬、顺从和敬畏。
她知道自己是女人,知道女人的天份就是享受生活。
她拥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享受女人应有的生活和欢乐。
她知道什么是安宁舒适的生活,懂得如何开心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个时刻。至于国家如何?民族如何?不去管它!
她知道女人一生需要什么,知道如何使用权力,去为一个女皇寻找青春永驻的灵丹妙药。
她更知道一个女人一生的养颜美容之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静,心静自然气和,气和自然意定,意定自然神安,神安自然行宽,一切美妙,于是就在自己品味。
其实,养颜美容之道,就在养心,就在开悟。
宋代高僧昭觉克勤,写过一首《开悟诗》:
金鸭香销锦绣帏,
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懂得养心的超尘之境:
杏花飞帘散余春,
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
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
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
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
唯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
但见绿叶栖残红。
西太后就很欣赏这:只许佳人独自知

明月入户寻幽人。([END])
书包网 www.61k.com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全文阅读 作者:向斯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全文阅读页面。

五 : 满清宫廷秘史:慈禧太后一生中最爱看的偷情戏


满清宫廷秘史:清代皇帝自乾隆开始,无一不是戏曲爱好者。最醉心于演戏活动,并把看戏当作一种消遣和享受的,是慈禧太后。这几出戏,是宫里经常上演的戏目,从乾隆到嘉庆到清末,长演不衰:《九九大庆》,供万寿节上演,表演群仙神道添筹赐禧,黄童白叟含脯鼓腹;《劝善金科》,在岁暮上演,内容为佛教传说目莲救母故事;《升平宝筏》,在上元节前后上演,内容是唐玄奘西域取经故事。由民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京剧,在慈禧太后统治期间得到了皇家的承认,京剧艺人得以入宫表演。清代的皇帝、后妃们都喜爱看戏,对于宫中的演戏行头、砌末的制作,也要求精美、完备,以使演戏逼真而精彩。行头、砌末,是南府、升平署对演戏所用戏装、道具之总称,通常是按照戏班分类装箱,分成四类:盔箱、衣箱、靠箱,统称为行头;杂箱,称为砌末。
慈禧太后时期,由于演戏活动太过频繁,行头、砌末的添置竟然成为宫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消费项目。为了让太后高兴,有些太后特别关注的东西,就要高价添置,甚至于备用两三套。据记载,慈禧太后五十大寿之时,就大量添置行头砌末,糜费奢侈,竟然耗银达11万两之多!到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其所添置的行头砌末,无论种类、数量,还是奢侈程度,都令人惊叹和啧舌,达到50多万两银之巨!畅音阁北面的阅是楼,就是帝后们坐以观戏的地方。观戏之后,常在这里饮宴。皇帝、太后和皇后观戏的座位,设在阅是楼内。蒙恩一同观戏的王公大臣们,则只能盘坐在回廊下,这对于年老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件苦事。据说,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慈禧太后晚年之时,因劳苦功高,多次应召入宫观戏,每次,因为长久盘坐在地上,每每两腿酸软,站不起来,真正是苦不堪言。但是,每次,他都得毕恭毕敬地叩谢太后,跪伏谢恩。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阅是楼用于陈列戏剧服装道具。阅是楼后面,是一座名为“寻沿书屋”的四间小殿。乾隆皇帝曾作有《寻沿书屋》诗。清末慈禧居住在乐寿堂时,光绪皇帝每天都要到堂中请安。每天光绪要早于慈禧起床一个时辰,从养心殿过来,先在寻沿书屋等候,待慈禧起床后,太监前来传呼进见。寻沿书屋后面,是庆寿堂,也建于乾隆三十七年。慈禧居乐寿堂时,常邀醇亲王福晋、恭亲王和庆亲王的女儿到宫中,陪她娱乐,有时需要她们在宫中短暂居住数日,慈禧便将此宫用于她们的临时寝室。
宫廷秘史 满清宫廷秘史:慈禧太后一生中最爱看的偷情戏
慈禧太后的一生,作为女人来说,也确实是不容易的一生。她20多岁的时候,就成为寡妇,开始在政治的权力角逐之中拼杀,并一步步获得成功,成为世人瞩目的女皇。白天的时光很充实,也很短暂,因为,有众多大臣的簇拥,有堆积如山的奏章。一到夜晚,宫廷之中,万籁俱寂,只有寂寞的清风在宫院之间游荡。高悬在天边的月亮,将如水的月辉,尽情地倾泻在宫殿深处,天阶夜色,冰凉如水,一股难言的苦痛和寂寞,在胸中膨胀,如同有无数个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在心底最软弱的地方,轻轻地撕咬。曾经是御前小太监的信修明,回忆说:如果有人问:慈禧何如人也?答曰:天地间最痛苦之人也!
慈禧太后好看戏,这是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心知肚明的;慈禧太后爱看淫戏,则只有她宠爱的心腹内侍清楚地知道,其他的人则即使是知道,也不敢妄自揣测,只能装作不知道。信修明回忆说:太后五十大寿时,各王大臣进戏,于四大徽班,选其名角进内承应。有程长庚、小叫天、谭鑫培、老杨猴(杨月楼)、汪大头(汪桂芬)、老乡亲(孙菊仙)、龙长胜、余三胜、黄胖儿,皆为一时之名老生。青衣则史小福、陈得霖、孙逸云;花旦则杨桂云、桂云之子小朵儿;刀马旦则余庄儿、朱四十儿;小生则王桂官、陆华云等等,都是梨园中一时盛者!
余庄儿是京城名优,相貌惊人,歌喉宛转,演技出众,兼挟技击功夫。余庄儿经常奉召进入皇宫,为慈禧太后演戏。光绪皇帝和皇后每次都和慈禧一起观戏,渐渐地,光绪皇帝入戏了,十分喜欢余庄儿。有一次,余庄儿演新剧《十粒金丹》,演出非常成功。余庄儿没有缷妆,就被光绪皇帝召入殿内。光绪皇帝痴情地拉着余庄儿的手,对皇后说:这等人物,真是文武全才啊!一直温和宽厚的隆裕皇后,一时性急,怒声说:皇上,戏子何能近御前如此,我要告知皇阿爸!一语惊醒梦中人,光绪皇帝如梦初醒,发现余庄儿真的佩了一把倭刀,心中有点害怕,随口吩咐:余氏佩刀,治御前持械罪,送刑部!可怜一代优伶余庄儿,平白无故地获罪,关入牢中。从此,没有人再见过余庄儿入宫。《清宫词.余庄儿》称:
殿前歌舞郑樱桃,十粒金丹别调高。
毕竟圣明持大体,曲阑花下摘倭刀!
慈禧太后一生,就好淫戏,特别爱看杨雄之妻潘巧云偷情的《翠屏山》,以及男欢女爱纵情寻乐的《思凡》、《捉奸》、《合欢图》、《狐狸缘》等。慈禧太后太爱看淫戏,已经长大成人的同治皇帝,感到十分羞愧,也深以为耻,可是,皇帝又无法阻止母后听看淫戏。怎么办?有一次,慈禧太后又要看戏,点的又是淫戏《翠屏山》。同治得知之后,无计可施的年轻的皇帝,借这次宫中演戏之机,自己亲自粉墨登场,将石秀的戏草草结束,戏词减去一大半,淫妇潘巧云的戏也不得不草草结束。第二天,慈禧太后又点淫戏《双摇会》,忍无可忍的同治皇帝,又一次登台演出,扮一个劝架的邻居,自己现编戏词,一字一顿地说:你我两家邻居,相处多年,你家大爷,年纪也不小了,家庭里若是这样常常闹笑话,闹个不了,非但不成体统,也未免太不给年轻人留地步了!
慈禧太后笑笑,依旧喜欢她的《翠屏山》:
雪月风花固可怜,奈何月缺与花残。
千年长恨英雄贱,万古难消红粉冤。
铁笔欲留侠烈传,松窗故写翠屏山。
望君莫笑愚多事,愿作人间醒世言!
本文标题:慈禧太后秘史-清朝慈禧太后有多风流 看看慈禧秘史就知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4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