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发布时间:2017-09-26 所属栏目: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一 :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松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 拟写人:

时 间: 地 理 教 案

1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2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4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图片及片断欣赏】

请收集旅游资料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面

(包括上述的旅游景点图片、“观冰灯”和“冰上运动”的录像等)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荞麦、甘薯、谷子

(同时出示有关作物的图片)

【学生活动】

由农业资料收集组的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的 “黑土地”。

(媒体同时展示“黑土地”、东北小麦田、机械化耕作等图片)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三)、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活动】 由工业组的同学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播放有关片断)

5

【讨论】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示图)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

【讨论】

阅读课本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归纳】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水问题。

【讨论】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录像】让学生观看下列影像资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利用课件板书)

【课后活动】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派出考察团来北方地区。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一、教材分析: 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6

础。

2、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区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纳。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4)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四、教学建议:

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以优美的诗词和画面引出富庶而又美丽的江南。“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多情浪子柳永这首才情并茂的《望海潮》,把江南充斥着巨大财富的美景描绘得令人神往不已。这些美丽的文字甚至引发了一场战争——统治着北方茫茫旷野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 7

读这首词后,周身热血沸腾,夺取江南这一人间天堂激发起来的勃勃野心不可扼制地张扬开来,他立即下令调集强悍的女真骑兵部队杀奔南方,并亲自担任这支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的统帅。江南是否就等同于南方地区呢。

【南方地区的范围】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用板画形式表述)主要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同时说明江南和南方的异同)

【合作探究】

提供给学生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4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要求将学生分成4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分别从4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概括出这4个地区的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具体要求见学案),并选出一个代表具体阐述本组的观点,在此其间,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评价、总结和提炼,同时也让同学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略。

【学以致用】

请同学做一个设计师,为这几个地区设计一下适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的民居,并说出理由。教师也可以出示几张典型的民居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气候、地形相应知识来判断该民居所处的区域。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综合演练】

我们感受到的南方地区一直是一个温馨、富饶的地方,然而南方地区也有其粗暴的一面。引入南方雪灾视频图片和材料,请同学思考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为什么湖南省受灾比较严重,而四川盆地相对影响却较小呢?面对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教学目标:

8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9

同? 【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

【提问】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指图讲解】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阻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板书】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放录像】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让学生看录像时,注意观察本区的地形、植被、河流等地面景观。看完录像 10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后,教师提问:

【提问】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盆地为主。)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讲述】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

【提问】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指图讲述】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山顶终年积雪。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间断层陷落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为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板图】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画)。

【指图讲解】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板书】2.地表景观

(1)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61阅读络。

4、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教学目标 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教学重点: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 香港特区的区旗、区徽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 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讲述“香港的基本地理情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演示香港地图2012最新香港地图下载(Hong Kong Map) - 香港电子地图/香港旅游路书 | Yododo 游多多

1.老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从教材P.56“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 24

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目前香港总面积 1092平方千米,总人口 678万(2000年 11月)。结合世界地理知识,老师可提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已填海造陆400多年,被称为“低洼之国”?

3.香港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可通过分析教材P.56“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 图得出,老师可设计一组分析思考题:

(1)香港最高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2)香港最低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3)香港的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多少?

(4)分析香港气候特征并判断香港的气候类型。

为避免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直接看到答案,老师应将“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做成投影板图。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教材P.56阅读材料中的3道思考题。

讲述“香港经济特征”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讨论: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你认为香港具备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条件?(香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背靠祖国内地,南通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和东亚、东南亚的地区海、空交通运输枢纽,是中国南方的门户。香港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知名度高,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配套管理措施。)

2.老师可用投影片展示一组香港的资料:香港经济_百度文库

香港--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八。

香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维多利亚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设备最完善、效率最高、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全世界100家最大银行,有85家在香港开业。

香港--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苏黎士齐名。

香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可见香港经济以对外贸易为主导,有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结构,竞争实力雄厚,经济水平高。

提示:从外部和香港内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25

(1)香港面临来自外部的严峻挑战:香港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引起全球的关注,各国都是香港的竞争对手,但直接竞争者当属邻近地区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和国家。

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韩国:力争确保自己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台湾: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新加坡:实施亚太地区八大中心计划。

可见,各国、各地区都在强化自己,削弱对方,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香港内部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地狭人稠,缺少发展空间,人口压力大;航运量大,港口已趋于饱和;地价高,工资水平高。

3.讨论:香港怎样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争取发展的空间?可引导学生 从香港的地理位置、与祖国内地的贸易联系等方面拓展思维,得出结论: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如将自身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强大的资金投人到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深圳,同时与珠江三角洲实行分工,共同发展经济。

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的讲述可从“香港主城区” 图进人,让同学们在 图上找出维多利亚港的位置、主城区内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京九铁路。然后阅读教材P.59

思考题:从你的家乡出发到香港旅游最便捷、最经济的路线是怎样的?

1.老师可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照片给学生欣赏。(1)太平山 (香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部,自古以来是香港的标志,站在山顶可俯瞰香港全貌,是欣赏香港夜景的最佳处。

(2)天坛大佛_百度百科天坛大佛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释迹牟尼佛像,1993年12月29日举行开光大典,大佛高达26.4米,连基座共高33.9米,其佛面有42平方米,佛头上的发卷有 325个,耳朵就有 4米长,佛手的手心上可站 19个人,佛像重250千克,由200多块青铜板组成。大佛坐落在大屿山的木鱼峰之巅,已成为香港最诱人的一处旅游胜地和香港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中国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中华大地,五佛拱照,中华五方五佛格局完美形成。

2.说明因香港实行大部分商品免征进口税,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商品竞销的市场,被誉为“世界商品橱窗”、“购物天堂”、“万国市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人来港购物、观光。

3.阐述今日的香港,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城市。香港信息网络联通世界各地,拥有世界第一套完全数码化的电话系统和最全面的光纤网络等先进设备,使香港 26

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课后作业:

1.搜集香港旅游业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2.咨询身边去过香港的亲朋好友,了解香港主要的旅游购物品种都有哪些?

3.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视频-在线观看-激动网-中国领先的视频门户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接管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片,讨论香港回归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读图获取信息的活动较多,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读图与分析能力。通过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习,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比较的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但是通过练习,发现有些同学知识点是掌握了,可是与实际练习的不够密切,知识停留在课本上,没有把知识点活起来,这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多多交流。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了解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懂得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澳门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特色,坚持走独特的道路,才能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

三、教学重点:澳门的文化特色

27

四、教学难点:

理解澳门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向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会展之城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澳门文化的资料,从澳门的人种、宗教、民俗、盛事、美食、建筑等方面思考澳门的文化有何独特性以及未来澳门经济应当如何突出本地特色,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使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

2、教师编好本节课的拓展教材发给学生。 3、教师制作好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4、教师对导游表演加以辅导。 六、教具:多媒体电脑

七、教学方法:启发、竞赛、表演、课内外结合型 八、课时安排:1课时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28

29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30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31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32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三、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 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2、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3、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析及评价能力。

33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多媒体展示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 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34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及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35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

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

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

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

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

教学目标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学生···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①工业高度发达②对外依赖性高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

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酸雨污染D.大气污染

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素质高B.交通便利C.农业基础好D.科技力量雄厚

5、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四个工业基地,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科技力量雄厚

37

二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

南北跨纬度近50度。(www.61k.com)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1、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1、 陆界线:2万多千米

2、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战国,清朝影响最大。 二、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名称:P6的三字经 (2) 简称和行政中心:P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 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 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

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 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 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3、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杂居、小聚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

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 ——火把节 白族——三月三歌会 藏族——晒佛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芦笙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0——P21 (1) 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 南北向的山脉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中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三、地形复杂多样

1、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www.61k.com)(五种地形比例图) 2、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

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0—31表格和图2、16。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P33表格 2、 季风气候显著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36第二段 (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

异大。

3、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特殊天气

1、 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 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区。 3、 台风:夏秋季节

4、 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 洪涝:夏秋季节

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1、 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 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4、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2)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

1、 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 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 3、 黄金水道

(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滔滔黄河

2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1、 黄河的源概况

(1) 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 长度、流域面积; (3) 上、中、下游的划分 (4) 主要支流 2、 黄河的水能开发

(1) 水能集中上、中游

(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www.61k.com]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1、 概念:

2、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3、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4) 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三、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 3、 林地一比重小。

4、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公顷) 四、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下游: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 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66;图3、17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3、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3、 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 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69图3、19 四、水能资源:P70图3、20中的主要水电站。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地面积减

3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www.61k.com]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4、 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一、丰富的矿产资源

1、 海上油田及分布: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等 2、 海滨砂矿资源:16亿吨,60多种。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 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 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海盐总量世界第一,各省区都有盐场。85%的海盐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

长芦盐场最大,别有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淮北盐场。 二、保护“蓝色国土” 1、 海洋有丰富的能源;

2、 海洋蕴藏着巨大可开发空间;

3、 海洋污染及其它问题:石油污染最为严重。赤潮时有发生。 4、 保护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3、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背P77表格内容和P78—79活动题 五、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4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5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www.61k.com)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 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 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 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

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1、 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

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 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

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 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四、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

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机械工业的分布:

(1) 主要门类和标志图案p15

(2) 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六、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

西安、武汉。

七、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产业结构上呈多元化趋势。 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 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 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一、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四、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记P24图和表

1、 四横: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湘黔

线——贵昆线;

2、 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6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3、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www.61k.com] 五、海洋运输: (1) 有利条件;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夏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一、位置和地位: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

教育中心。历史和文化名城。 二、地形:山地为主

三、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科教文化:

1、 大学和图书馆和博物馆多。

2、 金、元、明、清朝和现在的都城。

3、 世界人类遗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五、城市建设和人口:多环路、地铁、等;特大城市(1400多万人) 六、环境问题:

1、 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环境问题: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二是人文环境问题:人口

急增,交通拥护,空气污染等。

2、 解决途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第二节 华北门户——天津市

一、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交通位置优越,丰富的海盐资源(长芦盐场)和棉花资源(华北平原)

二、工业部门:纺织业和盐化学工业

三、海河水系和治理:汇入渤海;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开辟入海新流。

第三节 燕赵沃野——河北省

农业大省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地形上华北平原耕地多,气候上光照较好,位置上靠近京津,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上水

陆交通便利。

2、不利条件: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春旱夏涝。

3、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农业之路。如蔬菜、花卉等

第四节 辽海重地——辽宁省

辽中南工业基地

1、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铁、煤、石油。交通便利:铁路公路与靠渤海湾。工业基础雄厚。 2、 主要城市:沈阳(重型机床)、鞍山本溪(钢铁)、大连(东北海上门户)

第五节 齐鲁大地——山东省

一、交通发达: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京沪线、京九线)内河运输(京杭运河)、及航空 二、旅游资源丰富:泰山和海滨、七十二名泉、水泊梁山、大明湖、孔府、孔庙、孔林、 四、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滩涂多。

第六节 富饶水乡——江苏省

一、自然环境特征:地势低平(地势最低的省份)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形成“水乡” 二、苏南地区的经济特点: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

三、经济地图的解读:先看懂图例:生产总值看圆圈大小,构成看比例。再了解内容。

四、太湖的综合功能:蓄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第七节 东方明珠——上海市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1、我国大陆南北沿海线的中点。2、地形几乎是平原。

3、便利的水陆交通(长江和海洋)

二、功能齐全的大都市: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2、我国科技、教育、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3、我国最大的海港和世界著名海港。 三、浦东新区的开发:

第一节 钱塘江畔——浙江省

一、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上:北部为平原,南部和西部是山地丘陵;海岸线曲折,是我国最多岛屿的省。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有杭州西湖、钱塘江潮、普陀山[雁荡山及古镇。 三、经济: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渔业(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形成以杭州、宁

波、温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二节 东南侨乡——福建省

一、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二、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三、主要资源:森林资源(重要林区,竹林居全国首位);海洋资源:渔场广阔。 四、侨乡优势:

五、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和旅游区:条件见课文P48;武夷山和“花园城市”夏门。

第三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位置组成与居民。

1、位置:约22°N—26°N,119°E—124°E。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

南临南海。

2、组成:主体台湾岛,周围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3、居民:人口2240万,汉族为主,福建籍为主,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居东部沿海和山区)。 二、地形与河流:

1、 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以中央山脉为骨干,东北—西南向平行分布。

平原分布在西部。

2、 河流: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三、自然资源:气候上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中南部。 温暖湿

润。森林覆盖率高,矿产、水能和水产丰富。

四、经济特点:1、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水稻、甘蔗、柑橘等)2、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3、交通

运输业发达(桃园机场是最大的机场,高雄和基隆是大港口)。

4、旅游业发达。5、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型,即大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要进口,大量产品要

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五、主要城市:省府——台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港口——夏门

基隆—港口—福州 台南—赤嵌楼

第十一节 岭南热土-----广东省

一、经济特征

1、 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利于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等.(2)地形较为平坦.(3)是著名的侨乡.(4)国家政策.

7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2、 主要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 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首位.

4、 主要城市和特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

二、珠江:西、北、东三江汇合成,华南最大水系,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三角洲。[www.61k.com)

第十二节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位置与组成: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等。 二、地形:多低山丘陵,平原少,填海造陆面积大。 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四、经济特征: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1)远东和西太平洋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产业、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2)著名的自由港。(3)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产业升级:由制造业到房产业金融业旅游业。 3、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紧密联系:(1)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2)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和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两者可以优势互补。

五、交通运输发达:亚太交通中心,有京九线和广深线和内地相连。

六、旅游、信息、教育: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购物天堂,会展中心,国际信息中心,香港大学等。

第十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位置与组成:珠江口西侧,与珠海相连,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二、面积与人口:25.4平方千米,43.4万人。

三、多样化的经济:1、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工业、建筑业。2、有海上花园的称号 四、填海造陆:10.3----25.4平方千米。

第十四节 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自然环境:

1、 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 2、 地形:中低周高,喀斯特地形广布。 3、 海岸:曲折、多港湾。

二、城市与交通:南宁——省府 (南昆线 ) 柳州——广西最大的铁路枢纽(焦柳线) 桂林山水——喀斯特地形

第十五节 天涯海角——海南省

一、地位与组成:最年轻的省,惟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包括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和海南岛。 二、自然环境:1、地形:中南高四周低。2、河流:呈放射状(万泉河等)。3、气候:高温多雨的热带

季风气候,光热条件好,降水充沛,全年无冬。 三、农业: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等。 四、旅游:热带风光旅游胜地:三亚和五指山 五、海洋资源:渔业、海盐、石油等丰富。

第三章 陆疆万里行 第一节 雪原林海——吉林省

一、位置与地形:与朝鲜俄罗斯接壤。东南部是长白山地,西北部是松辽平原。 二、我国重要的粮仓——松辽平原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2、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水稻、高粱等。 三、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1、主要树种和珍贵动植物: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参、灵芝、五味子、东北虎、紫貂等 2、植被的垂直变化:P69图3。1

3、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五、长春——省会,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二节 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地表结构:山环水绕,平原居中。(能填图)

二、兴安山地和松嫩平原:重要林区、木材生产基地;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三、三江平原(北大荒):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现需保护好三江湿地。 四、主要城市:省会——哈尔滨 大庆——我国最大的油田 黑河与绥芬河——边界贸易口岸(与俄罗斯)

第三节 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一、地形:地势坦荡(跨经度最多)

二、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森林(大兴安岭)---草原(中部)---沙漠(阴山以西) 原因: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三、河套平原:‘塞上米粮仓”之称。用黄河水浇灌。 四、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稀土矿等。

五、城市: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边境贸易口岸)、包头呼和浩特

第四节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二、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上:三山夹两盆(填图);气候上:干旱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原因是深居

内陆远离海洋)。

三、绿洲农业:分布在两盆地边缘。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蒸气旺盛干旱缺水。

2、农作物与特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瓜果;长绒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 四、城市: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第五节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

一、地形与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峰连绵。高寒 二、河流与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丰富);湖泊众多。 三、能源丰富:太阳能(海拔高光照足,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水能、地热能(羊八井) 四、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

第六节 彩云南国——云南省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东为云贵高原,西为横断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复杂而高低悬殊。 2、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野生动物全国之冠。 二、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自然保护区。 三、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热带风光、喀斯特地形、民族风情、文化古迹(丽江古城)、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一、地形:高原和盆地(柴达木盆地) 二、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由于草场沙化)

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白唇鹿等;气候高寒

四、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内流湖。风景名胜区。 五、农业区:湟水谷地。

8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第二节 丝路咽喉——甘肃省

一、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故有走廊之称。[www.61k.com) 1、古代的丝绸之路和重要通道。 2、目前是西北著名的粮仓。 (1)、有利条件:降水少,但有的冰雪融水。 (2)、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二、城市与交通:省会—兰州 金昌—镍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敦煌—莫高窟

嘉峪关—长城西止点;陇海线、兰新线、兰青线、包兰线

第三节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条件:水渠纵横交错,灌溉便利。农产有水稻、小麦、玉米、胡

麻等。特产有滩羊和枸杞。

二、城市与民族:首府——银川,回族聚居地。 三、中卫县治理铁路沙害的方法:方格沙障。

第四节 古朴秦川——陕西省

一、地形:北部:陕北高原,中部:渭河平原,南部:秦岭和汉江谷地。 二、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1、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河渠纵横,灌溉便利。 2、农作物:小麦、棉花。

三、西安:省府;著名的古都;周、秦、汉、唐在这里定都。

第五节 乌金之乡——山西省

一、地形、河流:黄土高原;汾河 二、农业区:太原、大同、临汾谷地 三、极丰富的煤炭资源

1、储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之冠。 2、煤田分布:几乎每个县都有。

2、 外运方式:通过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

3、 西电东送:将煤转化为电,送往北京、天津。

4、 环境问题:破坏耕地、污染环境——填坑,植树造林等。 四、名胜古迹: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

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

一、地形与地上河:平原。地上河带来水患(见治理黄河) 二、古都众多:居全国第一。有洛阳、开封、安阳等。

三、城市与人口:郑州:省会,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人口最多的省区。

第一章 长江万里行 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

一、四川盆地:1、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称号。2、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3、古代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有宝成—成昆线和公路。

二、地形:1、东部:四川盆地;2、西部:川西高原:(1)横断山北段和青藏高原东南缘 (2) 旅游胜地: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青城山。

第二节 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自然环境:1、位置: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2、地形:依山临江,有“山城”之称。 3、气候:夏热冬雾,有“雾都”和“火炉”之称。

二、交通:水运:长江和嘉陵江;铁路:成渝线、川黔线、襄渝线。 三、城市特征:1、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第三节 壮美高原——贵州省

一、自然环境:1、气候:“天无三日晴”(温暖湿润,多阴雨天);2、地形:“地无三里平”(喀斯特地

形广布,地表崎岖)

二、经济的发展:铁路线:湘黔线、贵昆线、川黔线、黔桂线;特产有茅台酒、中药材。 三、旅游资源:山水、溶洞、瀑布(黄果树)、歌舞、风俗等。

四、城市:遵义——历史名城 六盘水——工业重镇 贵阳——省会

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

一、江汉平原:1、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2、自然条件:土质肥沃,河湖众多,历史悠久。3、商品

粮基地 、棉花产区、淡水鱼产区。 二、经济特征:1、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1)条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基础雄厚,(2)工业基地:武汉,宜昌,黄石、荆州。2、水陆交通发达:长江与汉江交汇,铁路有京广、京九、焦柳、襄渝、汉丹线。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之称。

四、武汉——省会、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滕王阁)神农架—

—中部最大的原始林区。

第五节 芙蓉国度——湖南省

一、农业生产:1、条件:湘、资、澧四水汇入洞庭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较多。 2、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资源:有色金属与非金属之乡:锑(锡矿山)、钨(水口山)、铋居全国首位;非金属有萤石、重晶

石、金刚石。

三、风景区:武陵源(核心有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岳阳楼、君山、屈子祠。

第六节 物华天宝——江西省

一、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开口;中部是多“红色丘陵”,北

部是鄱阳湖平原。2、河流与湖泊:赣、抚、信、修四水汇入鄱阳湖。

二、奇秀匡庐——庐山(险峰峡谷、银泉飞瀑、云雾飘渺);古老瓷都——景德镇

三、京九铁路:经京、冀、鲁、豫、皖、鄂、赣、粤8省市,促进江西省的经济发展。

第七节 江淮之滨——安徽省

一、三江河经安徽省:北部淮河,中部长江,南部钱塘江 二、经济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煤(淮北、淮南)、铁(马鞍山)、铜等;交通便利。 三、、城市:省会——合肥 芜湖 ——河港及商贸口岸 淮北、淮南——煤矿基地 马鞍山——钢铁基地 铜陵——铜冶炼 安庆——石油化工

四、旅游胜地:黄山(怪石、奇松、温泉、云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记住P108的表格。

第二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1、地形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五种地形兼有——农业生产多样化。

2、气候上:复杂多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由暖变寒,从东到西由湿变干——使北

方和南方、沿海和内陆生态环境不同;农业生产多样化。

3、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4、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人均少。 5、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沿海与沿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1、沿海:良港多,海外联系便利,80年代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开

9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发。[www.61k.com]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快。

2、沿边:与14个邻国接壤,资源丰富,开放陆疆口岸。

3、 黄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亚欧大陆桥使黄河

流域对外联系加强。

4、 长江流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三峡和重庆为中

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三、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建设成就:1、由农业国到工业国。2、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3、经济增长

速度最快,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位。4、大部分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其中谷物、肉类、棉

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居第一位。5、01年11月30日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

一体化。

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使我们不能在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头

治理环境污染。

2、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0

三 : 初一地理(湘教版)下册《美洲3》教案

初一地理(湘教版)下册《美洲3》教案
§1.3美洲(3)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㈢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根据书28页图1-37和图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
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29页图1-42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利用书29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㈣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三、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气候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课堂上要多展示图片、数字,让学生练习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的答案要多鼓励。
北美洲气候
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地形结构别具一格,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气候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冬季寒冷,夏季暖热,年较差大,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1月气温最低,全洲有3/4面积在0℃以下,格陵兰岛中部低至-45℃,绝对低温可达-66℃;7月气温最高,绝大部分地区在8~28℃之间,死谷地区高达38℃;最大年较差为50~55℃,以内陆最大、东岸次之、西岸最小。年雨量500毫米以上地区占全洲面积1/2强,大陆东南部、中美洲地峡、西印度群岛和西北部沿海地带均在1000毫米以上,全洲夏季降雨占40%以上。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很小,温带气候大陆性强度仅逊于亚洲。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北美洲大陆是一个独立、庞大的自然综合体,拥有热带到寒带、东岸至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但受大陆轮廓制约,热带气候类型分布不广、也不典型。而极地冰原气候面积则超过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各洲。温带季风气候远不及亚洲典型。气侯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在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为主导因素制约下,北美洲各气候类型在空间分布和排列[www.61k.com)上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大洲的独特性。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依次排列、占据着大陆北部广大地区,其中后二者呈纬向地带性横贯大陆东西。其南,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排列图式出现了明显的东、西对比。大致以西经100°线为界,东部地区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西部地区,幅度宽大、地形差异明显,降水量发生经向变异,气候类型呈南北延伸、东西排列的经向地带性排列图式;大陆西岸,自北而南分布着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这种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排列图式,既反映了西岸型气候的分布规律,又体现了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北美洲与亚洲一样,也是北半球跨越寒、温、热三带的大陆,北宽南窄,主要属于中高纬度带,在气候的大陆性和类型的复杂多样性等方面堪与亚洲相匹。但是,北美洲面积较小,低纬度地带范围狭窄,滨临两洋,特别是地形结构删具一格,这使北美洲的气候具有自己的特点。
北美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30°~70°,主要属于北温带,约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北美洲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类型,东岸、西岸又不相同,西部山地又具有各种垂直气候带,可以说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了缺失典型的赤道多雨气候外。北美洲的气候类型结构在世界各洲中也是自成一格:北部和东部,以气温为主导,各气候类型南北更替,东西走向;落基山东侧及其以西地区,以降水为主导,各气候类型东西更替、南北走向。这充分反映了纬度因素和地貌结构对气候分异的重要作用温暖湿润是南美洲最大的特色。
南美洲位于北纬12°~南纬56°之间,北宽南窄,赤道横贯北部,有2/3地区位于热带,尤以热带雨林所占范围最大,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最冷的七月平均0℃等温线在大陆南端穿过,这表明南美大陆除高山外,冬季最冷月均温是在0℃以上。最热月均温则在10℃以上。南美既缺乏象亚洲那种严寒气候,也没有非洲那样的酷热气候。
南美洲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大陆。南美洲的干旱区约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远小于澳大利亚、非洲、亚洲和北美洲,说明南美洲的湿润地区范围很大。南美洲具有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小,一般降水量比较充沛的气候特征。从圭亚纳暖流、巴西暖流上吹来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登陆和深入内陆,形成湿热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整个大陆气候几乎都受到从海洋吹来的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有信风大陆之称。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关键字: 气候类型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大陆轮廓是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以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广大地区冬季寒冷,1月气温最低,夏季暖热,7月气温最高,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比较适中,以夏雨为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得多,因而北美洲气候的大陆性不如亚洲极端,无论是气温变化的极端性,还是夏雨集中、冬季干旱程度等方面均逊于亚洲;此外,北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分布也不如亚洲广泛。
2、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它拥有从寒带到热带和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其类型多样性,与亚洲不相上下。北美洲东部不具备亚洲典型的季风气候而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但拥有亚洲缺失的极地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此外,北美洲热带气候类型不全,没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总之,北美气候类型从总体上看,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最广,合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候类型结构独特。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气候分布,除极地冰原气候外,都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大致在西经98o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排列基本体现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纬向地带性;西经98o以西的内陆地区,因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排列为东西更替、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由温带海洋性气候经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同时又都作南北延伸,这是纬向地带性与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
北美洲气候形成因素
1、位置、面积和轮廓的作用。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差异较大,占有赤道以外的所有热量带,这就给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面积虽然大,但不如亚洲,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北美洲不具备亚洲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的大陆性也没有亚洲那样强烈。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形成了以温带、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尤其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占优势。北纬30o以南面积小,故热带气候类型也就相应减小。而西部紧依太平洋,使北美洲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完整,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更替,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狭小。
2、地形的作用。北美洲以三大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气候分异有着重要的意义。(1)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大,是形成气候的障壁,对北美洲气候影响深刻。一方面使极地太平洋气团和西风受阻,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范围仅限于北纬40o以北的西岸;另一方面又阻挡了极地大陆气团、墨西哥湾气团和大西洋气团的西进,使之盛行于大陆中部。(2)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高度、宽度都不大,且又不连续,不能构成显著的气候分界线,但对局地区气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3)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南北开敞,对南北不同性质的气团畅行无阻,寒冷的北方气流南下,南方的热带气流北上,造成大陆气候显著。
3、洋流的作用。
4、大气环流的作用。
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南美洲是个温暖的大陆。除高山地区和南部的火地岛以外,冬季(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远比亚洲、北美洲的同纬度地区温和。在热带地区,夏季(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8℃,远不如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小,大陆性不显著。冬季不冷,夏季不热,体现了南美洲独特的温暖性。全洲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70%,此两项指标均居世界各洲之首,而干旱区只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干旱区占6.4%)、远小于其他各大洲,干旱气候区面积比率居各洲之末。体现出南美洲的湿润性。此外,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世界同类型气候区中所占面积最广。南美洲以夏季降雨为主的地区占大陆总面积的3/4。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南美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区约占大陆面积的2/3以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世界同类型中面积最广;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西部和巴西高原大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占大陆面积比率及绝对面积均为各大洲之首;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干旱气候,面积虽小,但南北延伸达27个纬度,显示了在各大洲中的独特性。
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安第斯山脉以东,各种气候类型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安第斯山脉,特别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类型表现为比北美洲更强烈的非纬向地带性分布特点,甚至表现为同纬度的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类型截然对立的分布格局。突出表现在赤道以北: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大西洋沿岸却属热带草原气候;南纬3o以南: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却属热带沙漠气候;南纬40o以南: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属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南美洲气候形成的因素
1、位置和轮廓。从海陆位置看,南美洲面积比亚欧、非洲大陆都小,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没有别的大陆互相干扰,故南美洲受海洋影响远比其他大洲大,干旱气候区较小。从纬度位置看,南美洲大致处在北纬12o~南纬56o之间,赤道在北部横贯,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南,约有2/3的面积位于热带地区。北部为赤道无风带和信风带。南回归线~南纬56o之间,全属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除山地外,无寒带气候类型存在。南美洲轮廓呈三角形,低纬度地区东西很宽,中纬度地区东西宽度变窄。使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区面积很大,温带各气候类型所占面积很小。此外,由于海陆性质不同引起的陆上冬夏热力差异较小,因而季风环流不明显,中纬度各地气候的大陆性程度不同。
2、地形结构。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1)安第斯山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气团不能越山东行,大西洋上的赤道气团经常停滞在亚马孙平原;(2)安第斯山影响了降水分布,向风地带多地形雨,背风地带产生焚风效应,雨水稀少;(3)安第斯山造成气候类型多样化的垂直分布,在低纬度垂直带发育最为完整,从山体基部赤道多雨气候直至高山冰原气候,无不俱备。高纬度山脉降水量较多而形成冰川。大陆中部和东部都是广阔的高原和平原,为各气候类型的发育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为气候类型结构体现纬向地带性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也便于气团南北运行。另外,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势较高,有利于气流抬升,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高原部分气温随之下降,夏季凉爽。3、 大气环流作用4、 洋流的作用。
非洲与南美洲在气候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两洲皆属热带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2)非洲的气候带分布以赤道为轴心南北完全对称,而南美洲的气候带也有一定的对称性;(3)两洲的北部和南部季节都相反。形成气候上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南美洲位于北纬12°和南纬56°之间,赤道横贯大陆北部,而大陆轮廓又是北宽南窄,使全洲70%的面积位于热带范围内。非洲位于北纬36°到南纬34°多之间,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南北两端距赤道距离几乎相等,全洲有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两洲在气候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南美洲是一个温暖的大陆,七月平均气温为0℃~25℃,一月平均气温在10°~28℃之间;非洲是一个炎热的大陆,95%的面积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四分之一的面积在30℃以上。(2)南美洲是一个湿润的大陆,70%的面积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20%的面积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亚马孙平原;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干旱气候地区撒哈拉沙漠区。(3)非洲的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而且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呈明显的对称分布;南美洲气候类型在安第斯山以东呈东西带状分布,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的对称分布特点,而安第斯山以西气候类型则呈南北走向,南北排列的特点。形成上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大陆北部和南部穿过,大部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穿过的北部地区又特别宽,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面又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便于气流运行;东北信风又来自亚洲内陆,故使非洲气候以炎热干燥气候为主,而且气候类型带状明显,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突出。南美洲赤道穿过大陆最宽的北部,故虽大部属热带,但多雨区面积广;南回归线穿过大陆南部,但陆地面积小,故使南美气候以暖湿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只有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对称;而作为气候上主要屏障作用的安第斯山紧靠西部太平洋沿岸,所以太平洋沿岸很窄的地带,气候类型呈南北走向排列的特点。
北美洲冬、夏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一月等温线的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等温线均向南弯曲。西北部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平洋沿岸一带,几乎与海岸平行,这与处于西风带和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关;趋向内陆,寒冷程度加强,等温线向东南走,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温线乃折向东去;再往东等温线又转向东北,与海岸斜交,这反映了冬季大西洋对北美大陆气候的影响显著弱于太平洋。(2)等温线分布较密。一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低达44℃,而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则为20℃,说明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温差达64℃。夏季,大陆普遍增温,即使在高纬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也显著高于冬季。反映在七月等温线分布上,具有如下特点:(1)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夏季气温梯度不及冬季大,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格陵兰岛中部,约12℃,最高出现在西南部沙漠区,约32℃,南北温差为44℃左右。(2)等温线显著向西北弯曲。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等温线与海岸平行成南北向,但往东进入山间高原、盆地区,等温线便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这说明夏季太平洋沿岸气温南北相差不大。例如,加里福尼亚沿海因有寒流影响,多云雾,日照不强,其气温几乎与加拿大沿海相同。同时也说明太平洋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山间高原、盆地区低得多,后者因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日照充分,受热强烈。(3)落基山以东,等温线大致呈东南向,在哈得孙湾和五大湖一带微向南弯曲,这是受水域调节之故。由此向东至近海一带,等温线又微向北突出,这说明夏季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在拉布拉多、纽芬兰一带由于寒流经过,多云雾,气温低于同纬度内陆,但又高于太平洋沿岸。
北美洲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北美大陆年降水量分布大致以落基山为界,东西部有很大差异。落基山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下,但在北纬40℃以北的太平洋沿岸是一多雨带,其中北纬50°以北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沿岸,由于濒临暖流,常年面临西风,气旋活跃,加之沿海山脉的抬升作用,形成北美降水最丰沛的地带,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以上。如鲁珀特港年降水量为2,399毫米,而雅库塔特即达3,264毫米。整个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的分布,表现出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如奥林匹亚为1,288毫米,旧金山就减至510毫米,到了圣迭戈只有250毫米了。从此向南,降水量又复增加。落基山以东,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渐增。除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地带以及北冰洋沿岸、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外,一般均在500毫米以上,其中中部平原为500~1,000毫米。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美国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为什么说南美洲是一个湿润的大陆?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南美洲是一个降水丰富的湿润大陆。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大陆面积的70%,该比率高于世界其它各洲。由于多雨区面积广大,干旱沙漠区的面积就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又是各大洲中最小的之一,这也说明本大陆气候的湿润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亚欧大陆各种荒漠的总面积达1,430万平方公里,占该大陆总面积的28%;非洲荒漠面积为1,0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33%;澳大利亚为34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南美洲各种荒漠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面积的10%,显然比上述各大陆低得多,仅略高于北美洲(按自然地理划分,荒漠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占该洲面积的8%)。南美洲各地降水分布不均。自秘鲁东北部沿安第斯山东麓向东南,至拉普拉塔河口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仅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北部沿海以及巴西东北部内地降水在500~1,000毫米之间;而亚马孙平原西部地区、奥里诺科河口至亚马孙河口附近的东北沿海地区,以及哥伦比亚的西部沿海,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上述界线以西、安第斯山以东,包括潘帕斯地区在内,年降水量少于该界线以北的地区,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南纬3°~30°的西岸、玻利维亚和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区、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东部,为南美洲的少雨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其中秘鲁和智利北部的西岸最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甚至有的地方连续几年滴水不降。南纬40°以南的西岸,又是南美洲的多雨区之一,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南美洲降水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以夏雨为主,其它季节降水较少。全洲以夏雨为唯一重要雨季地区,约占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全年有雨而以夏季稍多的地区,其面积约当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
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同亚洲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若与相应的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既有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如同纬度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显著。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干燥,严寒期及严寒程度均超过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如哈尔滨,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达5个月之久,其中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蒙特利尔要低10℃左右,七月平均气温前者又比后者高2℃左右。哈尔滨的降水量比蒙特利尔少,季节分配更加集中于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的67%,而10~3月的冬半年里降水仅占12%;蒙特利尔的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北美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东亚相应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属亚热带东岸型气候,都具有冬季温暖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但若遇强大寒潮南侵时,气温也可降到冰点以下,常给美国佛罗里达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南部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冻害。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绝对最低温度也能降到10°~20℃以下,汉口在1977年1月30日由于受南下冷空气侵袭,曾出现18℃的最低值。亚洲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的低温显得比较突出,这也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夏季暖热,七月平均气温为24°~28℃。在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七月平均气温也都在28℃左右,有些地区甚至超过29℃。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夏雨为主,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也是北美和东亚亚热带气候的共同特征。两地冬季都因多气旋活动,云雨较多。此外,在北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西部夏季多龙卷风,东南沿海夏秋之际常受飓风侵袭产生暴雨;而东亚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之交的梅雨和夏秋的合风也是特殊而重要的天气现象。

本文标题: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1]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7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