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2014辽宁高考作文题目-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所属栏目:辽宁高考作文

一 :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作文: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

相关推荐: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真题汇总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试题及答案

三 :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押题

苦读寒窗十载,耗费爸妈心血。天下父母心愿,望子成龙飞腾。养精蓄锐待今,出手冲刺高考。展现真才实学,佳绩定能胜出。爸妈您别忧愁,金榜落款报喜。马上就要高考了,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预测,希望对大家的高考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2014辽宁高考作文更多权威预测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押题_2014高考作文押题

预测一

【作文题目】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该题在文体上也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成议论文,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只要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事例能围绕观点,分析精到;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都可以敷衍成优秀的作文。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1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也可以记叙1个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总之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有着十分充裕的时空。

【参考范文】

生命的格调

有1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经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1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佳作评析】

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1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后半部分的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的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的第一段,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是可圈可点。

预测二

【作文材料】

目光是有力量的,因为他可以直视心灵。目光是会震撼人的,耶稣基督的目光、圣雄甘地的目光、马丁。路德。金的目光、特丽莎修女的目光、鲁迅的目光……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机会和这样的目光对视,但我们的心灵分明感到灼热的温度。

请你根据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我们立意应围绕“目光”来写,“目光”是写作的重点。“目光”的作用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光”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等,那目光可以是“关爱的目光、慈善的目光、激励的目光、友善的目光、渴望的目光、无奈的目光、失望的目光、期盼的目光、哀伤的目光”,这目光令人感到、令人奋进、令人勇敢,或是在这目光中看到了某些人某种精神品质,这些都可以去写,都可以是写的重点。文体上最好写成记叙文或是散文式议论文。

【参考范文】

不敢再直视你的目光

“你忧愁的望着镜子里的头发,你知道是谁偷走了里面的黑吗?你焦虑的摸着脸上的皱纹,你明白是谁偷走了里面的红吗?”对,是我,1个不讲诚信的人,你“信任”的儿子,1个不敢直视你目光的人。

“你的背开始弯曲,像一棵弯柳,你知道是谁在那里撑了一张弓吗?你咳嗽的声响也来越大,你明白是谁在你的喉咙里架起了风箱?”是你的儿子我,1个不孝的儿子,1个整体对你撒谎,毫无诚信可言的儿子,1个深怕被你看穿而不敢直视你的目光的儿子。

你日渐衰老,眼见你青丝变成白发,我却一直视它为生命在时间轴上的延续。后来我才发现,是你对儿子的诚信是你更加衰老,而我对你的诚信却早已被我偷掉、卖掉,我竟然是和贼,从此,我便再也不敢直视你的目光,那带着对我的期待又深情的目光,它会让我感到罪恶,感到内疚。

你望子成龙,“儿子,我相信你的实力”之类的话不知在我耳边回响过多少次。

你下班归来,看着刚刚坐在写字台前的我说:“儿子,休息一下,放松放松一下,别太累了。”而你却不知,儿子刚刚伴着“影视频道”享受了半个上午,不信你去摸一摸,那电视机还是热的。而你却从来没有去摸过,因为你相信你的儿子,可我却利用你对我的信任在自我逍遥,我也曾经懊悔过,可我不敢直视你那信任的目光,因为我是1个不诚信的人。

于是,你更加倍的努力工作,因为儿子骗得你高兴,你的目光中多了更多对儿子的期待、鼓励和希望,可我却更不敢直视你的目光。

我翻看着桌子上的日记本,忽然发现有被抹过的痕迹,那是泪痕。我开始怀疑你偷看了我的秘密,于是我大声对你喊叫你无话可说,可我在你的目光中却看到了1个妈妈对儿子的失望和无奈。后来正当我翻阅日记之际,发现了妹妹在我日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哥哥,你应该要觉醒了,还有几个月你就要高考了,我希望你能让爸妈高兴。他们为了你的学习实在是太苦了。哥,努力吧,我相信你能行的。”这时我无言,我不敢直视你的目光,那目光中包含着太多的爱,甚至儿子对你的不敬你也深藏在你的眼底,不让我察觉。

如今,我又即将被你送入考场,你依旧还会说:“儿子,我相信你!”而这次我会说:“母亲,你放心吧,我会尽力的。”那是我敢抬头直视你的目光了,那久别重逢的目光浴,让我想去找回失去的诚信,去弥补我的过错,我不想再做1个不诚的人,不想再逃避你的眼光,永远不想。

预测三

【作文材料】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1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⑴“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参考范文】

立着,却不靠着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绝不是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也绝不是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下,叶,缠绕于云里,相望相立,却从不倚靠。

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份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

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人生,秀出我风采,做1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爸爸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1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小巴菲特,拒绝了爸爸“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1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的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

做1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刻意;学写作教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增添对生活的领悟。帮助你成为1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

立着,却不靠着!

【佳作评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命题“立着却不靠着”。第三段反面论证“立着却靠着”的后果。第四段联系现实,举例论证只有“立着并靠着”才能成就人生事业。第四段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立着却不靠着”。文章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预测四

【作文材料】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爸爸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

【参考范文】

从“亚历山大的担忧”说起

据传,爸爸一打胜仗,亚历山大就忧心忡忡。为什么?——怕天下都被爸爸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面对这个理由,我先是哑然失笑,觉得这个理由真得很特别,甚至有些无厘头;可是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思,觉得亚历山大的担忧不仅不是无厘头,反而担忧得挺有道理,试想,当李白写出一首首气冲斗牛的诗篇之际,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担忧?当牛顿用他的3大定律将运动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之际,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当乔丹在篮球场上打破1个个纪录之际,那些初入NBA赛场的后生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

毋庸置疑,他们都有过这种担忧。看来,“亚历山大的担忧”反映了人们面对优秀前辈时的真实心理——既兴奋,又嫉妒,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优秀前辈面前,你仅有这种“担忧”,那是1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想成为1个超越前辈的人,那就要在“担忧”之后,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辈而高兴,为自己能拥有1个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兴。试想,如果没有牛顿力学理论,怎能激发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一天才的构想呢?如果没有乔丹们的巨大成就,怎能激发科比们的万丈豪情,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精美绝伦的比赛?如果没有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又怎能有马云们独辟蹊径的传奇创业经历?

唐诗过后是宋词。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会激励后人去拼搏,去超越。想当初,面对唐代诗人们将律诗、绝句这些诗歌体裁演绎得五彩斑斓之际,宋朝的诗人们肯定也担忧过,哀叹过:唐人已经把这些体裁的精妙发挥得淋漓尽致,已经将生活的喜怒哀乐描绘得体贴入微,哪里还有我们宋朝诗人的地盘?然而,宋诗并没有因此而凋零,它开辟出了“理趣”这一诗歌新天地;不仅如此,宋代诗人还努力拓宽了诗歌这一体裁,将曲子词这一诗歌新样式谱写得荡气回肠。当我们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谁能不感叹宋朝诗人们才气之横[www.61k.com]溢?谁的眼中还会只有唐诗没有宋词?正是由于宋代诗人们没有在唐诗这个巨人面前自卑自弃,没有把这份丰厚的遗产当成甩不掉的包袱,而是把它当作提升诗学底蕴的养料,研究它,借鉴他,超越它,终于在诗歌的花园中培育出宋词这朵奇葩。如果我们再沿着诗歌发展的道路往后走,我们还可以看到元代诗人做着宋代诗人同样的事,他们站在宋词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通俗晓畅、感情张扬的散曲。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唐诗就没有宋词,没有宋词就没有元曲。前人创造的业绩,先辈开辟的疆野,给后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虽然这种支撑带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一心想开辟自己新天地的人们来说,这份压力不正是前进的动力吗?

但愿我们今天的人们,在面对前人的优异表现,面对前人留下的伟大业绩时,不再只是“担忧”。

唐诗过后是宋词,唯有站在高山方能看到远方。

预测五

【作文素材】

请以“冬天里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本文取材于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年前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他号召员工们,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并做好冬天里该做的事。在命制作文题目时,略去了有关材料、导引和提示,为学生审题带来了一定难度。

如果仅从字面意着眼,将“冬天”理解为“自然界的冬天”则失之肤浅,行文难有思想内涵,选材也比较困难。如果从人生、社会的角度思考,则会豁然开朗,游刃有余。“冬天”比喻人生、社会的“冬天”——困境、灾难、挫折、磨难等,“使命”则1个人、1个国家所应担负的职责、任务。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体,准确把握题目寓意,精造素材,紧扣“冬天”和“使命”展开论证,使二者相辅相依。部分考生选择抒情散文或文化散文样式,抒发自己对自然之冬、人生之冬的深沉思索,共患难与古人对话的口吻,倾诉对古人身处逆境而吟啸徐行十年磨剑的崇敬仰慕,也有考生选择记叙文体,构思故事刻画人物,如“高三备考的关键时刻,焦虑不安,学习退步使自己处于‘冬天’,而母亲的关怀体贴温暖了自己,让自己深深体会到‘冬天里’妈妈的‘使命’”等等,不一而足。

【参考范文】

冬天里的使命

我们希望天空澄净,可常常会有云朵浮动;我们希望河水平静,可常常会有激湍和涡流;我们希望每天春光明媚,可冬天总是要经历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冬天,在这时聪明的人会积蓄全身的力量,只为春天里可以奋力一搏,而那些愚蠢的人却只会怨天尤人,坐以待毙!

生命的冬天里,我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冬天的困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灵的困厄。他爸爸曾是状元,当朝户部尚书,他也曾是个有着锦绣前程的青年,可因得罪某人便被下放到这个荒蛮之地。在这里开始苦闷于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并没有放弃自我,终于在那个与土匪斗得身心俱疲的夜晚参透了心中的道,推翻了朱熹的天道,创立了自己的人道——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一代大师用自己的灵魂中凝集的无限力量战胜了冬日里的困厄,为自己的生命赢得了一派春意盎然。哦,冬日并不是休憩与放弃的时间,我们的使命是战胜自我!

然而想要做到又谈何容易,你看有多少人意识不到冬天里自己的使命是多么艰巨,而是一味地抱怨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不懂得应该在这样的1个时节里应该积蓄足够的力量,并拥有突围冬日的信念。

记得残奥会冠军何军权曾经说过:“我真的从来都觉得,只要努力我就能成为强者。”的确,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一次次用金牌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身残志坚的他用超越自我的坚定信念与无与伦比的勇气将自己的冬日充实,同时也为春天的到来埋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哦,原来冬天里的我们还应挥洒出奋斗的血泪,只为有足够的力量来迎接春日里的自我超越,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

其实春天有春天的鸟语虫声,冬天有冬天的腊梅傲雪,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生命要给予我们什么季节,那就让我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吧!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去完成自己冬天里的使命,使自己能够走出冬季,去享受春天里的桃李芬芳,鸟语花香。

《查拉图什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就是必须超越自我的力量。”是的,让我们带着无尽的勇气和信念去超越自我吧——只因那是我们冬天里的使命!

【佳作评析】

文章开头用一组排比引出主题;处于生命的冬天,我们要正视困厄,积蓄力量,奋力一搏。行文中语言精练,论述有力,选取王阳明和何军权的事例生动恰当地论证中心,文末引用《查拉图什拉如是说中》的话从理论上强化印证。全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环环相扣,启迪良深!

高考网提醒考生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2014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押题_2014高考作文押题

高考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全国各省市零分作文汇总

高考作文预测范文3篇:中国梦

本文标题:2014辽宁高考作文题目-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5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