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28 所属栏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

 

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我村前几年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

 

 

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二 :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儿童阅读普遍存在缺乏指导、图书资源缺乏等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阅读的功利主义、缺乏阅读指导、缺乏图书馆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长的监护和指导,阅读时间短,阅读范围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从阅读的目的、指导和资源三方面分析了这些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师与社会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课外阅读 家庭环境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的活动。课外阅读对儿童影响的问题,国内外一直都有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国外的一些调查研究发现,课外阅读不只与儿童的成绩成正比,而且还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国内一些关于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这些问题上的表现更为突出。
一、调研方法及对象
本次研究对湖北省阳新县的2所农村中学和2所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别是白沙中学、龙港中学、潘祥希望小学和龙港完全小学。调查学生共计300人。按分层抽样法,分为小学低年部、小学高年部和初中部,每部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孩子在填答问卷时,一般都不愿意把自己说得很差,因此往往对一些优秀的、好的项目进行选答,这也是与一般少年儿童的道德水平相吻合的。
(一)个人阅读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阅读态度上的比较
在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问题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显示出更大的兴趣。具体见表一:
留守儿童很大程度地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在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虚,需要在其他兴趣上寻找情感支持,而阅读是一种易得性比较高的途径。在平时读的书籍的类型方面,非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功利性要求,平时读的教辅类书籍较多,达43.3%,这也是他们对课外阅读不太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相反,留守儿童由于隔代监护人无力管教、父辈监护人不敢苛责、同辈监护约束力不强,在阅读的内容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而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但是,对于阅读的目的,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普遍都认为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达到69.2%,而把阅读作为兴趣的则非常少,只有7.4%。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的比较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在休息日和课余时间里,最常做的事情按顺序依次是:做家庭作业、和朋友玩耍、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普遍的阅读时间都不足。在阅读量上,农村儿童平均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阅读量,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距不大。具体见表二、表三:
由上表可以看出,农村儿童平均每周阅读时间都在20个小时以内,普遍存在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平均周阅读时间比非留守儿童平均周阅读时间短。在阅读数量上,除5-10本这个段上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他两段非留守儿童都占有优势。
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阅读范围上的比较
在阅读范围上,主要从获得书籍的途径来分析,从调查情况来看,书籍绝大部分是由老师推荐,比例分别达到63.4%和62.5%,其次留守儿童是自己在书店选择,达20.9%,非留守儿童则是由家人推荐,达18.6%。除由老师推荐外,留守儿童倾向于自己选择,接触到的书的类型更多,在阅读范围上更广;而非留守儿童倾向于由父母推荐或购买,但父母所买的图书中,学习类教辅占了86%,而能吸引孩子阅读的文学故事类、漫画类书籍被认为是闲书,非留守儿童所接触到的书籍类型比较有限。
(二)家庭阅读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课外阅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监护人的不同,会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产生巨大的变化。
1.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读一些与课本无关的书籍就一概斥之为“闲书”,大加阻止。由调查数据显示,非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赞成阅读课外读物的达到62.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赞成的只有27.5%,具体情分析如下。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非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监护人的指导的比例比留守儿童要高出许多。非留守儿童能得到指导的比例在全部非留守儿童中占74.3%,留守儿童中的只有42.9%,其中:(1)教孩子认识生字的比例是57.3%和47.7%;(2)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的比例是39.2%和25.2%;(3)在孩子阅读时讲解不懂的地方的比例是63%和45.6%。
非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愿意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资金支持,比例达到58.3%,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虽然不反对他们阅读课外读物,但并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其比例只有19.7%。此外,非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能坚持每周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的达到62.8%,每周陪读的时间大概是1个小时左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则几乎不会陪他们进行阅读,164个留守儿童中只有7个,而且不能保证每周都能抽出时间。
2.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分析
留守儿童由于原本的监护人缺席,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支持和指导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上监护人的情况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进行分析。
(1)单亲监护,又分为母亲或父亲单人监护。在母亲单人监护的情况下,母亲要一个人做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家庭杂务加上农活,使得她已经无暇细心地顾及孩子的所有情况,在阅读指导方面比较薄弱;而父亲单人监护的情况则更为特殊,一方面,家庭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将发生转换[www.61k.com),而父亲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胜任母亲的家庭角色,照顾孩子;另一方面,一般来说父亲外出打工可以比母亲赚的钱多,而父亲不外出一般是父亲在生理上有些缺陷,这样就更难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
(2)隔代监护,老人们大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吃饭穿衣,但求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其他方面,农村老人自己文化水平就不高,文盲比例依然很高,想管也管不了。因此无法对孩子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

三 :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调研报告

四 : 农村守妇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47.9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2.56万人,农村人口40.7万人。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县妇联对我县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县河路口、大圩、两岔河三个乡镇的7904名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重任,又承担着家庭生产的艰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留守妇女7844人,占99.24%;高中学历的40人,占5.06%;中专以上学历的20人,仅占2.53%。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

  2、年龄结构。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638人,占总数的8.07%左右,主要是因为生育、照顾幼小子女而暂时没有出门打工;30-39岁的1130人,占总数的14.29%;40岁以上的6162人,占77.96%;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是较为集中的年龄段。

  3、留守原因。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质量低的留守妇女有2280人,占28%左右;无就业技能,致富能力不强的有6408人,占81.07%。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5-40岁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现状及问题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调查显示:身体状况差、身患疾病的留守妇女有835人,占10.56%;身体状况一般的7069人,占89.43%。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2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难以独自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2、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长年在外,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出现婚姻危机。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他乡打工,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到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还是“欲语泪先流”。二是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留守妇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

  3、婆媳关系难处理,对子女疏于教育。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不好处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处理好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多例存在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无力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只能听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别做违法的事。由于80 %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由于自身只有小学文化,子女上初中后不能对其进行辅导和监管,导致他们成天逃学迷失在网吧里。

  三、对策与建议

  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定期或巡回开展“三下乡”活动、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评选“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宣传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义;引导妇女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鼓励留守妇女自主创业。继续大力加强妇女技术培训,举办留守妇女技术培训班,让留守妇女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创办示范家长学校, 深入开展“争当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引导更多的家长特别是留守妇女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继续坚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妇女创业项目,在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其能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同时,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合理流转土地,使农村留守妇女从繁重的土地劳务中解脱出来。

五 :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情况汇报

为了摸清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对全乡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作详细了解,进一步做好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乡关工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乡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问卷式、访问式的调查方式,对全乡11个村委会及乡中小学的父母连续外出务工四个月以上及全年累计外出六个月以上的0-18岁(不含18岁
)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作了深入详细的了解。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人口1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
通过调查,全乡截至XX年5月农民工输出总数6767人, 0-18岁(不含18岁)的农辶羰囟??苁?740人,其中男生949人,占54.5%;女生791人,占45.5%;男女生比例约为1.2:1。经过对全乡11个村委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0-18岁(不含18岁)留守儿童中,在校生有1130人,占64.9%;家庭条件较好的有314人,占18%;生活难以保障的有380人,占21.8%;隔代监护有843人,占48.4%;寄养监护有222人,占12.8%。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5月,我乡留守儿童总数已达1740人,加之今年干旱,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二)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乡11个村委会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村寨,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三)留守早,时间长。我乡0—6岁(不含6岁)的留守儿童数有505人,占29%;6—14岁(不含14岁)有857人,占49.3%,14—18岁(不含18岁)有378人,占21.7%。从中不难看出,0—14岁(不含14岁)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儿童中,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四)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乡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其中也有少部分从不联系。每年能与父母也只能见上一面,其中多年才见一面的情况也存在。
(五)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45.6%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5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六)自我监护人年龄偏小,生活困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部份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又无祖辈和亲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儿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艰难,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和邻居的帮助,他们的生活都存在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比其父母打工前有所提高,但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生活质量却处于下降趋势。一是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抚养,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存在不足,身体健康受到一定损害。二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身体不好,反过来还要孩子照顾他们,致使留守儿童过早肩负起家庭重担,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三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多半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生理等问题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生理快速发育和变化期的女孩子,由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缺位,使她们缺乏生理卫生方面的指导和关怀,加之农村学校对生理卫生课不够重视,使一些留守女孩在初潮期心理产生恐慌。
(二)留守儿童心理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三)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父母约束,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部分留守儿童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等不良行为。
(四)留守儿童安全方面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不能照顾自己,其监护人上山劳动,还有的年龄比较大照顾自己都困难,加之临时监护人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致使火灾、车祸等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患病却得不到及时医治,孩子的安全问题存在诸多隐忧。
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教育和沟通。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全 [第一范文] 面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虽然部分父母有时会打电话回家,但是和子女谈话的内容仅限于简单地询问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过问很少。
(二)临时监护人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县农村留守儿童被监护的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祖父监护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二是亲戚监护型(由亲戚——叔婶、姑舅朋友托管);
三是单亲监护型(单亲——基本上是母亲托管)。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学习、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
(三)留守儿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素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监护人在孩子面前没有做到垂范作用,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此外大部分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这给孩子的成长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
(四)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发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而且无力承担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任务,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乱花钱、性格偏激等不良习惯,加之年老体弱多病,监管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五)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传媒难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渗入,对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体制滞后是制度根源。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伴生的高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农民工无法负担,只好选择子女留在家乡农村学习生活,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
(二)贫穷落后是经济根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变。这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无力缓解农民外出与子女留守的矛盾;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同样因为贫困很难改变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实。
(三)认识不足是措施障碍。总体看,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还是不够,有的只关注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和向城市转移,对留守儿童问题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没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看。这种认识和态度,直接导致当地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任何措施。
(四)关爱不够是直接原因。监护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留守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隔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已经较大,身体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守旧;单亲监护因家庭缺少了劳动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骂体罚留守儿童是常事;其它监护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则更加不利。
(五)教育资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二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规划,应对措施乏力。三是教师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沟通有限。
(六)责任感缺失是农民工自身原因。对部分年轻的留守儿童父母,他们在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偏差,不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对农村的家庭责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长忽视或顾不上照料儿童的身心健康。
六、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困难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对全乡已外出6767名务工人员进行统计,掌握他们的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外出后存在的困难,并且登记好留守老人、小孩的情况。
2、实行党员、干部联系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制度。各乡镇对壮劳力全部外出,家中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和小孩的,由乡、村、组干部和在家的年轻党员联系。
3、实行定期走访。党员干部对所联系的打工户每月走访1至2次,并安排邻居亲戚每周看望一次,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尽量帮助他们,经常向外出务工人员通报家庭情况。
4、成立春耕帮扶组。春耕生产期间,乡政府、村委会、村小组发动党员干部组成助耕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留守人员家庭搞好生产。
5、建立打工亲情联络站。为方便留守儿童与亲人沟通联系,在各村委会建立“打工家庭亲情联络站”。
6、及时救助。根据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登记,把他们列入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家庭贫穷、生活困难的儿童,政府给予及时救助,并列为“两免一补”对象。
(二)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居住较为分散,且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偏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不能得到及时照顾和救济。三是社会关注力度不够,组织开展工作力量薄弱。
七、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当地责任,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变外出打工为当地务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
(三)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明确责任,并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四)积极宣传,引导外出务工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同时教育引导祖辈正确认识家庭教育观,使而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五)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心理、安全、文化知识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82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