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的拜山习俗

发布时间:2017-10-25 所属栏目:民俗风情

一 : 壮族的拜山习俗

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www.61k.com)

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据一位壮族的朋友说,壮族人每年“拜山”的时候,都是艳阳高照的,而我们汉族人的清明节则大多数都赶上了阴雨天气。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对“拜山”一词并不理解。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两广人(广西、广东)通常把清明节扫墓上坟称为“拜山”,因为,旧时两广人的墓园通常都在山上,因此,在广西,清明节上坟扫墓就称之为“拜山”。

广西人的宗族观念比较重,也比较传统,广西人把“拜山”看作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准备拜山用品如同准备春节年货一样慎重。至今,广西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很多家庭在拜山的时候要扛着小猪,带着鹅肉去拜山,城市里因为没有那么方便的就可以买到小猪之类的祭品,人的观念也在变,于是商家就准备了广西特产的“巴马小香猪”(烤乳猪)来代替。清明节的祭品为什么偏偏选择“烤乳猪”,“烧鹅肉”呢?有什么讲究吗?讲究是有的!挑选烤乳猪作为祭品,有“铜皮赤壮”的寓意,就是希望去世的先祖能够护佑子孙健康平安。烧鹅则因为鹅有髻,取后继有人之意。除此之外,祭品里比较普遍的有“生菜包”和“五色糯米饭”,桂林地区要准备“粉蒸肉”,横县要杀公鸡取血祭祖,灵川要准备 “清明粑(糕)”等等。

广西人拜山的程序并不算特殊,通常上午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就出发了,赶在午饭前祭扫完毕。上山的时候,遇到柳树要折下一枝拿在手中,因为有一种说法“清明不折柳,来世变黄狗”,介于对此传说的恐惧,有些地方的人干脆祭扫之前就折了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广西大部分地区,要在祖先的坟墓燃放鞭炮,修整、清扫祖坟,摆放祭品,燃香烧纸祷告,有的则是全家人坟前叩拜。祭扫完毕后,要在坟头压上纸钱或元宝串(俗称 “挂纸”)最后再一次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子孙们要回去了。把祭品收拾起来,全家聚餐时再拿出来分享,意为“祖先享用祭品后的赐福”,子孙吃后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福。现在提倡文明祭扫,很多公墓进行了管制(以往有拜山引燃山火的事故发生),有的家庭除了带祭品,就不再放鞭炮、烧纸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美丽的白菊花、黄菊花。

至于祭扫的时间在广西也颇有讲究,有所谓“新丧头年不过社(春社日),二年不过清,三年在正清(选正清明日)”之说,第四年以后就不论了。

二 :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三 :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四 : 壮族的风俗习惯 男嫁女招真奇妙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哪个民族?没错,是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www.61k.com)他们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例如壮族歌谣,种类繁多,单按内容分就有苦歌、情歌、盘歌、风俗歌、节令歌、童谣、革命歌谣等,他们的恋爱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此的一个民族,该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呢?想了解壮族的风俗习惯吗?想知道壮族男嫁女招的习俗吗?那还等什么,赶快看看吧!

壮族的风俗习惯 男嫁女招真奇妙

云南和广西的壮族都还保存着一种古老的“入赘”风俗。即男子到女方家从妻居,招赘后,男子要改姓女方的姓,所生子女均随母姓,并可继承母亲的遗产。这种习俗在广西边远山区最为盛行,如田林、隆林 西林、凌云、乐业、东兰、凤山、巴马等。

自愿“入赘”的男青年大多是家中兄弟多,或是不喜欢自己家所在地,想要离开家乡的。他们到处打听招婿之亲,千方百计想走出家门。相到好对象他们便大胆地向女方暴露自己的心事,要求成亲,经双方同意,便可“入赘”。

女青年一种是出自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里供养父母的。她们串村走寨,先近后远,寻找称心如意的“上门郎”。但她们找寻对象的方式,就没有男子那样直爽了。她们则常常在农忙时节,走村帮工送殷勤,通过劳动和交往,观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现。一旦看中某个男子,便千方百计找寻机会聊天说情。一经男方同意,一年半载之后,则招之“入赘”。另一种则是一些只有女子的家庭,父母要求招婿上门,便出面为自己的女儿相好对象,派媒人上男家去说亲,经男女双方同意,即招之“入赘”。

应招“入赘”的男青年,按惯例结婚,不收礼钱,不备“嫁”妆,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家准备。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举行婚礼,不摆宴席。但女方家的婚礼却很隆重,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必须杀鸡宰鸭,设宴招待。当晚,女方家还要大放灯烛,请族中元老围桌商议给女婿改姓换名之事。一般在家族中女儿排第几,女婿也排为第几,婚后视为家中之子,同辈和他称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纪大于兄长,兄长也要称他为弟弟。生儿育女,一律随母姓。绝对禁忌“姐夫” “妹夫”之称。“入赘”后的男子,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受到人们的尊重。有能力、有威信的,群众还可以推选他为村寨干部,享有和本地男子同等的地位。婚后若妻子过早去世,其本人还有家产的继承权,女方家人还必须给他另娶媳妇。

壮族的这种风俗,虽然源流远古,但它却打破了“重男轻女”的恶习。凡是盛行“入赘”的地方,人们不论生男育女,都视为传宗接代的继承者和养老的可靠人。

壮族的风俗习惯 恋爱篇

隔街相望谋对象

在云南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一直站到太阳落山。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在相望过程中,双方阵营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参谋,十分有趣。

赶歌圩上绣球抛

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姑娘若收下小伙子抛回绣球上的礼物则表示接受了他,恋爱就此开始。这样通过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聘,使壮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更富有诗情画意。

男欢女爱打木槽

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是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一起尽情欢乐的。后来演变成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引青年男子拿木棍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对唱情歌,表达爱意。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各地每年举办的次数不一。

歌圩对歌觅真爱

歌圩是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大型的歌节。每?春、秋佳节,青年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本地传统的歌圩日子里,选择唱歌的对手,寻觅心爱的情侣。照例,小伙子得先向姑娘唱歌邀请,要一直唱到姑娘满意,她这才答歌。笨嘴夯腮的小伙子,甚至有唱三、四个小时姑娘也不答腔的,祗好狼狈而逃,让位给更有歌才的青年。女方答腔后,双方便在各自同伴的簇拥下,按歌圩的程序唱初交歌,赞美歌,询问歌,盘歌,恋情歌。唱到情意绵绵,便唱起深交歌,赠礼歌,互相赠送礼品,这时情人便离开了同伴,双双踱入花间丛林。快分手时,两人又唱起嘱别歌,相约下次见面,这才依依不舍地分手,不少情侣就这样订下终身。然而,这种对歌程序中也有不少“险关”,尤其是盘歌,女问男答,内容包括远至三皇五帝,近至当今世界;上自日月星辰,下至山河百兽;举凡农事,季节花果等等,随编随唱,无所不包。其内容之广泛,其歌才之敏捷,常常使慕名而来的博古通今的专家们目瞪口呆,为之倾倒。

壮族的风俗习惯 婚嫁五部曲

新郎请媒去接亲

依照壮族的结婚习俗,新郎一般不去接亲,而是请媒人带着陪郎等人去女方家接亲。接亲的队伍中至少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妇女、一名小姑娘和一名背娃娃的妇女。其寓意是:原来的小姑娘出嫁后就要生儿育女,带有祝福新娘的意味。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女方家要设宴盛情款待。席间,新娘的姑妈、姑姑要向接亲者敬酒,接亲者要给女方家“六六”数目的“奶水钱”。等所有的宴客都宴请完毕后,迎亲者才能迎走新娘。新娘的嫁妆和男方事先送来的结婚礼物也同时背、挑、抬到男方家。这些东西包括箱柜、衣服、被褥、自行车、电视机以及米、酒、鸡、鸭、鱼等。

歌手伴唱喜送亲

新娘穿壮家的盛装,戴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盖大红布盖头,在众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在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一路上要吹奏唢呐,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钱”。送亲的队伍中,还要有不少歌手,一路走一路唱,增添婚礼喜庆气氛。

黄昏入门阔成亲

到男方家中,新娘一般要等到天黑前才能跨入男方家门坎。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新娘进屋后,按照习俗,送亲者们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拜堂时,堂屋上方坐长辈,下方坐亲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红绣球,并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拜天地神灵,拜长辈乡亲,然后宾客纷纷祝福新郎新娘白头到老,永不分离。拜堂后,新郎新娘入洞房。进洞房时在壮族的个别地区还流行新郎新娘抢先进门的习俗。据说是谁抢先,谁今后就不被对方欺侮。因此,新郎新娘都争着先进洞房,引得宾客开怀大笑。

糖茶宴客暖融融

当男方家宴请宾客时,新郎新娘要双双前来敬酒,先敬长辈,后敬小辈。这时,宾客们可以捉弄新郎新娘,或让他们表演节目。晚上,青年男女可以闹房,可以请歌手唱歌,还可以拿新郎新娘逗趣取乐。洞房里、堂房中、庭院内,到处是欢笑声和甜美的歌声!到了一定的时候,新郎新娘还要向大家敬献壮家特有的糖茶。甜滋滋的糖茶,暖融融的气氛,一场耐人寻味的婚礼。

新娘回门鞭炮鸣

婚礼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回门的时候,新郎新娘都要有人陪伴,男方携带鞭炮,一路鸣送进入女方家,并带一桌酒菜以表示对女方父母及亲戚的答谢。有的地方,女方家的人还要往新郎身上洒水,以示祝福。但在云南的壮族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婚后第三天,新娘便回娘家居住,只在农忙或节日期间去夫家住几天。丈夫则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带上礼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同时小住一两天,顺便帮岳母家干活。直到怀上第一个小孩后,妻子才能正式去丈夫家生活。

www.61k.com

五 : 壮族风俗习惯作文1200字:“十门”

发布时间:2017-04-03

壮族风俗习惯作文1200字:“十门”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荆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本文标题: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的拜山习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05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