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端午-端午

发布时间:2017-12-22 所属栏目:端午节诗歌

一 : 端午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一种: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年级:徐晨

二 : 端午印象

忽悠,一晃眼见端午。每年的端午都是在家里过,这次却是在异乡了。这种“他乡异客”的感觉在端午就愈加浓烈了。关于端午节的说法有很多。有说是纪念楚国大夫,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不过以纪念屈原为大多数。屈原自溺江底,大家划着龙舟终日寻找。不得,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蛟龙所食,百姓们便往江里扔粽子和五彩的彩带。由此留下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不过现在看来端午这一节日更多的是家人团圆的象征,也有为家人祈福的特点。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五月为一年之中的毒月,这一个月内邪气太重,妖魔百毒出来作祟。一个月的开端称“端”,五月初五这一天就叫做“端午”。这一天是祛病驱邪的日子,家家要喝雄黄酒,以驱病魔,赶走晦气。因为是五月初五,所以我家乡把端午节又叫做五月节。一些对端午的记忆也零零总总的浮现出来

孩子们是最喜欢过节的,好处自不必说。穿新衣,吃好吃的东西。呵呵,这一天可以尽情的玩闹,大人不会加责备之言。这一天的活动不少,都是大人亲手安排的。端午节有早起的习惯,若是懒床,大人们就会揪着耳朵硬生生的拽起来。端午早起会带来好运,更可以尽早的祛病驱邪。家家户户皆是如此,很早就拿着艾蒿跑到河边。路上全是人,原来每个人都起的很早。在早上四点多的时候就可以依稀的看见人影了。柳树在河边整齐的排列,迎风摇摆。天空浅蓝,地上的翠草顶着露珠翠艳欲滴。河水澄澈,水声潺潺。河岸边挤了不少的人。大家手持艾蒿,虔诚的开始了祛病驱邪的祈祝。弯腰隆背的开始这一天的清洗。先将艾蒿放入水中,而后开始掬起一捧水洗起来。孩子们闹的最欢,有的掬起水向对岸撩去,有的用河水嬉戏。这样的习俗可以看作是一种朝拜,人与自然更多了亲密的接触。河边的人们更有一种原始而单纯的印象。终日忙于工作中,偶尔用很原始的方法与自然接触无疑寻找到了心灵上的洁净。

下一个重要的活动是掰柳枝。柳树给人一种高洁和典雅的形象。家乡流行的说法是柳枝可以辟邪。大人们这样讲,我们也这样信。几个身手矫健的噌噌的就爬上了树。本家的大哥闹的最欢,他第一个就到了树上。胜利的手势不断的向下面的人挥动。然后用一种很得意的口吻向我和二歌喊道:“老二,老三,你们在下面可要接住了”。就这样我和二割在下面可忙开了。有时他故意将柳枝扔的很远。我和二哥自然是一肚子怨言,商量着回家后怎么捉弄他。可惜那棵柳树了,好好的一棵树被大哥弄的已经不成样子。

柳枝的用途是挂红葫芦的。纸做的葫芦也是有辟邪的说法。那时的我一直想,是不是它的作用与金刚葫芦娃用的葫芦一个用途呢?也许是吧。红色的葫芦要挂在家门上,大人讲这样可以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还是大哥,争着要亲手把葫芦挂在门上,而且看那架势自信心十足,不想被大伯喝住了,一脸的灰头土脑。我和二哥在旁边笑个不停,有一种复仇的感觉。

上午八点开始家里的女主人们开始忙活起来,包粽子。包粽子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家里人多,要包的粽子自然不少,还要留着以后吃。听父亲说过去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那个年月的农村都是这样,吃不起江米,就只能用黄米来代替。可是程序却不能少,要用粽子叶,还要在粽子里放上枣子,少则一个,多则三个。现在的生活条件好的多,可是只多是吃糯米的。市面上的粽子品种琳琅满目,还有肉的,不过总感觉不是很正统。现在出售的粽子也失去了端午的韵味,只要你想吃随时都可以在市面上买的到,那还能叫做端午节的特色吗?消费水平的提高无疑给这种传统且具有象征意义的食品蒙上了一层阴影,完全有变心的趋向。

家里的粽子属奶奶包的最好,很熟练,我们几个小孩也时不时的凑上去弄几个枣子吃。大人们总是叫我们不要捣乱,我们便赖皮一般的扮扮鬼脸,时常惹的大人们哄笑一阵。奶奶做了婆婆以后就开始训练媳妇们包粽子,以防将来年老干不动的时候手艺有人传承。现如今奶奶已经八十二岁高龄,包粽子时还是要在一边指点母亲和大娘。大娘现在也当起教练来,大哥的媳妇耐心的学习,时常看见大娘脸上堆满得意之感。母亲也很是羡慕,她期盼可以尽快的见到将来的儿媳妇,我的身上也多了一点压力。(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父辈们已经都是小五十的人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年轻后生的身上。千里之外的儿女牵动着父母的心。端午佳节是个团聚的日子,看看儿女只身在外不免要惦念一番。端午节里在也不见我们欢快的笑声。父母在电话里还讲着我们小时侯过端午的事,笑声里带这追忆。放下电话后我也畅想起那时的欢乐。人总是要长大的,还好人在长大后一些记忆就变的更加牢固了。写下这篇文章,追忆端午,怀念过去。

三 : 感受端午

这些天,电脑里手机上时常收到有关端午节的问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还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预祝端午节快乐!”

那一个个画面上用粽叶包着的可爱的粽子跃入眼敛,一丝丝香甜似是穿跃时空穿跃电脑和手机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问候如夏日清凉晚风,拂过我的脸夹,沁入心扉。

在每一个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间,然,当那些节日的祝福声起。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朋友们惦记着;才发现左右逢缘的乐趣;才突然发现心与心的距离其实很近。那种感受会让我莫名感动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贵!

以前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安排我们去采艾叶挂于大门上,以避邪。而母亲自己总是从端午节的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她采来许多粽叶,将糯米洗干净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准备香菇、红枣、花生、虾米、绿豆、肉丝,这六种食物加糯米包成咸粽,还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亲还会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为主食,父亲还喝一杯雄黄酒,一家人聚在一起过端午其乐融融。母亲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乐而自己吃的却很少,而我们却是只在享受吃粽子的快乐。(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接着母亲还会吩咐我们把蒸熟的粽子送给村里年迈的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们。虽然当时在农村粽子不怎么值钱,但在母亲,却是对家人一份深情的体贴和关爱,对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丝丝浓浓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娘家时,看不见门上的艾叶黄也闻不见厨房的粽子香了。母亲已经离我们而远去了,再也见不着真实的触手可及的以往,而母亲的细致与慈爱已定格成记忆的永恒。也开始自己亲手包粽子,其实更多的则是为了体验母亲生前所有过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将做熟的三个粽子置于母亲坟前,再敬三杯酒、烧三烛香。对于母亲的思念,再一次那样的真真切切!远在天堂的母亲,过得可好?心脏病是否已治愈?是否可以感受到我这迟来未报的孝心?是否能听见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亲的关爱!

凝望远山,凝望蓝天,凝望苍穹。屈原这在名字在我的感受中是厚重、酸楚和伤痛。这个出生于湖北的伟大爱国诗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艾叶的黄粽子的香和龙舟的快乐。更多的则是一种临死不屈的爱国精神的廷续,一种忧国忧民的政治品格的闪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曾被流放于汉北和江南。屈原一片忠心不能报国,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被后世千年传诵。当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从此,人们便于每年的端午包粽子享亲人团聚之乐,赛龙舟表国泰民安的举国之乐。汨罗江人还将粽子置于江河中,以拜祭屈原的亡灵,追忆他的精神。

感受历吏感受屈原,我像是凝视着他忧国忧民的双眸;读懂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那种百折不挠,不遗余力上天下地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体味着他因报国无门而痛投汨罗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我的两行清泪不由夺眶而出,为历吏的无情而流,为屈原的遭遇而流,为今日的感动而流。

此时,那个远在天国的爱国诗人可好?他是否已经走出了那个君主统治的年代?他是否还在写着爱国诗篇?他是否知道这世间还有很多人在怀念着他?他是否看见一个爱诗的的荆楚女子在为他写着忧郁的文字?

在泪眼朦胧中,在人们庆端午的时刻。我看到的是一种爱国力量的廷续,一种品格精髓的升华!我想,在这种精神的感化下,我们会更加的的关爱父母、疼爱孩子、理解同事、爱戴老弱;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懂得活在世间要感恩惜福,敬业报国!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朋友的祝福;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亲的关爱;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屈原的温度!

四 : 端午断想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媳妇儿急促招呼我起床。看看表,已是5时10分了。

照例从每日遛弯儿的路朝着江边走。路上的行人依然不少。因是端午节,倒多了些年轻人。媳妇儿嘟嘟囔囔在身后跟着,埋怨我走的太快。实际上,我每日遛弯儿都是这个速度。走惯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江湾大桥还是那样伟岸的挺立在松花江上。来到引桥边上,便在护栏边上看到那把熟悉的椅子,这是一对老夫妇的。春夏秋冬,风风雨雨,每日路过这个地方总能看到他们。老妇人,胖胖的,大大的脸盘儿,不晓得她患了什么病,身子总是踉踉跄跄扶着栏杆挪动着;那男人依然推着三轮小车。他似乎当过兵,腰杆总是挺得很直,目光远视,不变的深邃。每次看到他们,总想拿相机记下这心动的情形。不过,今天是不能了。只是愿二老天长地久吧!

走下江边公园的小路,与路人前呼后拥的走着。一些人拿着艾蒿,一些人在草里寻找着艾蒿。我也从草丛了拽出了一把,便与媳妇儿到江边找洗脸的地方。遗憾的是,今天的江水很浊。洗脸的人不是很多。但我们还是按照习俗,用手沾了些江水在脸上胡乱的抹上几把,算是解解心疑。说来也怪,去年也是端午节,我用这水洗脸。没想,患了多年近视的我,眼镜的度数竟减了一多半。是老人们所言的“洗眼明目”?还是人到中年眼器官发生变异?实在弄不清楚,总之,是好多了。于是,心里祈祷着明年的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恢复正常啊,哈哈!

走出江边公园,路边有不少卖艾蒿的。让人家辨认我刚采艾蒿,有个农民模样的妇人,告诉我拿的不是艾蒿,而是水蒿。无奈,便掏出1元钱买了两把真的“艾蒿”。媳妇儿让我夹耳后几个蒿叶,我怕人家笑话,便没让放。可回家的路上,看到有许多男的耳后竟都夹了些这玩意儿。看了,想了,便觉得好笑。不过,我还是我啦!

回到家里,吃了两个茶蛋,不过吃得是蛋清,因为我患有胆囊炎,医生嘱咐过不让吃蛋黄,这些年也就这样过来的。不多时,又接到几个短信,都是单位的同事发来的。我很庆幸能工作中结识这么多的好朋友。远在城郊的母亲也打来电话,问我吃没吃粽子,还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因为忙,我们都不能回去了。可老人却在惦记着我及在深圳的弟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想,这端午节不只是链接着不变民族的“魂”,也链接着浓浓的友情、亲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魂”与“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感觉吧!?

五 : 端午

端午习俗多又多,

各家各户开心过。

插艾叶,戴香囊,

摩拳擦掌赛龙舟。

本文标题:端午-端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80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