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论文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创造的。中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所以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www.61k.com)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万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吹奏乐器——陶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56年的周代就曾出现过庞大的宫廷乐队。特别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展、变化,而且一直都在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民族音乐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人文背景。民族音乐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带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创造的,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的生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源远流长,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着交流融合的习惯,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中它们相互辉映,相互竞争、衍生发展。同各种其他艺术相同,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融合了周边民族音乐的精粹,演化出了本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音乐传统,比如南方民歌的山歌、东北二人转等。各民族的艺术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注定要吸收其他民族的特色,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样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会长存,只要是本民族音乐中的好的部分,就会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乃至传唱,如此一来民族音乐自然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某些民族早已被历史的慢慢长路所模糊,但他们留给后世的艺术财富却没有被抹杀,这些民族的存在就有了其意义,民族音乐及艺术的存在也就有了极大的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格精神的审美体现与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如何让这种文化的传承发展下去呢?在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加强艺术表现力是能否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水平的关键所在,作为民族音乐的爱好者以及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就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群体了。为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所以音乐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学好音乐知识,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要特别强调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现在的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从民间音乐当中汲取了营养。着重培养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起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的主要责任。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音乐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与时代相呼应的,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改革民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就要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音乐作曲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民族音乐要发展,只凭高水平的演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使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以此提升人们的都市文化品位,最终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应让更多人接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程幸培.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及现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4.
[2]潘晓红.试论高校民族音乐文化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二 : 原生态民歌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作用
摘 要: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其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展现出越来越浓郁的个性色彩。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现状、原生态民歌(www.61k.com)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49-02
民歌是纯粹的民间口头音乐艺术,具有悠久历史与传承,并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不断丰富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民歌曲调也呈现出不同风格特色。随着社会进步,民歌也因其具有自身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而备受社会各界推崇和重视。
一、原生态民歌特色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以自然风貌、风俗人情为创作基调,体现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是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口头遗产的重要组成。这些歌曲,很多都是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语言曲调质朴传情,几乎都属于无伴奏演唱形式,一人或多人能够在没有乐器伴奏下,演唱出完美的艺术和声和标准的音调。这种自然和谐之音,成为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之音。原生态民歌是各族人们智慧的结晶,其传唱方式不仅仅是将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运用,而是讲究韵律,常以对称形式合辙押韵,这种乡村俚调主要在乡间田野、村寨祭祀、节日庆典中表现,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者和广大妇人间流传。随着岁月走过,这种原生态民歌在音乐表现上也越发完善日臻完美。其古朴之风一直延续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中国原生态民歌发展现状及历程
中国原生态民歌发展壮大还是最近几年,改革开放初期,单调的国内流行音乐随着港台、欧美流行音乐的蜂拥而至,在这股大潮猛烈冲击下,彻底黯然失色,成为无人问津,落后文化音乐象征,这里也包括民族音乐在内。随着改革大潮汹涌的平复,内地流行音乐再次发展,一些带有乡土气息的歌曲一经推出,就因其根植于本土乡情的音乐作品,再次引起民众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和接受。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音乐的认可和喜爱。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港台及海外流行音乐的新鲜感已经习以为常、成为过去,快餐式的流行音乐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民族音乐艺术深厚的底蕴再次成为人们学习欣赏的文化方式。此时,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原生态民歌,如一朵靓丽的奇葩再次出现在舞台,走入人们视野,其独特的民歌特色,纯朴的表达形式,将人类最纯最真的情感从内心真情表露,从内心生出久违的艺术美感。原生态民歌是不染铅华、未加雕琢的歌曲演唱形式,能够让人们充分体会到了大自然真实原始的艺术声音,具有其他歌曲所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在这些原生态民歌中,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和藏族、蒙古族长调等原生态民歌,最为引入关注,成为这一时期异常活跃的原生态曲调。
现代社会文化娱乐越来越丰富,各种高科技手段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极大满足了人们体验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社会节奏和生活方式加快的同时,原生态民歌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并没有得到扩大,反而受到现实社会影响而落寞。一向以原生态演唱为生的歌者,为了生活,被迫外出打工,这也使在广大乡村中,曾经的山歌原唱参与者变得越来越少,很多有着口头相传的优秀原生态民歌逐渐在此期间失去传承而消亡。很多现代青年,都沉醉于现代流行音乐中,对传统原生态音乐兴趣不大,同时一些民间老艺人、老歌手相继离世,很多这些老歌手自我保留的曲目就此消亡。这种形势在现阶段十分严峻,为了培养新人,及时对传统老歌进行收集整理是当务之急。这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挽救,也是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贡献。
三、原生态民歌发展中的问题
原生态民歌有着很强的地域特性,其传播范围仅限民族区域内。这些原生态民歌多数以无伴奏演唱形式出现,很多地方口语被运用其中,如青海地区花儿民歌中,乾散(干脆、漂亮)、热头儿(太阳)、擦麻儿(黄昏)等等。这些语言风格在当地十分流行,但离开这里,就会因语言文化不同,很难流行开来。原生态民歌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内容,在表现上将这些内容以叙事、描写、抒情等方式进行演绎,曲调多以高亢悠长舒缓为主,这些特点不是多数人掌握和喜爱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生态民歌的传播。
传统原生态民歌因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毫无人工雕琢可言,其质朴纯真体现出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而现在民歌演唱都是经过学院派严格教学产生,音乐学院特别强调民族唱法的专业化、标准化。一切声乐训练和演唱都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师会对每个唱法,各个音节进行逐步分析,强调演唱时气息的运用等专业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和演唱方法与原生态民歌唱法产生明显的不同。原生态唱法体现的是自然和谐,没有统一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个性。这种特有的性质不会被机械复制,这正是原生态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不同之一。但这种特点,往往不被学院派专家的认可,不被社会媒体重视,其演唱者受到轻视,也得不到社会资金扶持和保护。在全国各种演唱比赛中,很少得到重视因而名次靠后。这种对原生态民歌的轻视,是传统思想对原生态民歌艺术的错误认识,严重挫伤了原生态歌手的积极性,也束缚了这种演唱形式的生存空间范围,对推广和普及都不利。这种思想也误导了大众对原生态民歌的看法。也使很多原生态歌手,不得不进入音乐学院进行深造学习,这种结果使得原生态歌手不论唱法和演唱内容都向着标准化、专业化靠拢,改变了原生态演唱风格,使得这种演唱失去了很多特有的艺术神采。
四、原生态民歌发展思路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动
中国原生态民族民歌音乐,是整个民族音乐体现中,以最原始的音乐形式存在,可以算作是民族民歌音乐之灵魂。它的存在,对中国现代民歌发展,是很好的借鉴。现代民族民歌音乐教学,太过于强调按部就班式教学,即所谓科学性、艺术性。强调各个条件的和谐统一,这样教学影响下培养出的音乐人才,会让我们感觉他们的共性而缺少各自特点,其实这样并不符合民歌特点。每个人的音乐才华毕竟不同,不能统一尺度来要求,而应因人而异,发挥各自特长,根据不同人的音质,培养个性丰富的歌手。在现有民歌创作上,应多多借鉴原生态民歌元素,创作出既能体现原始风味,又能符合现代人欣赏能力的中国民歌,为现代民歌创作提供优质的思想来源。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壮大,与社会各界大量扶持分不开,在多方努力下,原生态民歌音乐的影响力开始受到社会重视,这种源于生活,未经雕琢的原生态唱法开始频频出现与各大民歌演唱比赛中,并多次获奖。贵州侗族的原生态侗歌,远赴欧洲,其真实纯朴的原生态唱腔,在西方引起惊叹,被誉为“森林中的原始鸣唱”。借此东风,中央电视台自2004年开始,举办原生态民歌大赛,在2006年,甘肃原生态民歌 “花儿”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西北民歌的原汁原味特色彻底让人折服,成为中国民族民歌音乐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这种天然质朴的歌声,给人们以久违了的享受,同时也促进中国民歌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了原生态歌手极大的信心,同时也让各民族更加重视本民族文化艺术,更加关注对母文化传承、创作的激情。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有自己独特存留风格的民间艺术,未经各种修饰的纯天然音色。它的崛起不但使中国乐坛增加更多韵味,同时也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丰富。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为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增添更多的喝彩。
五、结语
原生态民歌,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民族艺术个性的魅力。同时,原生态民歌为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之源,使中国民歌在借鉴传统原生态音乐素材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以不同风格内涵的民歌新曲展现民族艺术之风。
参考文献:
[1]周耘.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2]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王冼平.原生态民歌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王士魁.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罗艺峰.中国西部音乐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三 : 美媒:中国高铁迎来大踏步发展 成“民族骄傲”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美媒称,在经历最初的挫折后,中国的高铁正迎来了大踏步的发展,高铁连接了全国100多个城市,总里程达到1万英里(约合1.6093万公里——本网注)左右,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里程的总和。[www.61k.com)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9月10日报道,7月底,由中国东南大学教师陶岸君绘制的一份非官方的中国高铁线路图在网上疯传。这份由多种颜色绘制的详细地图像地铁线路图一样清晰明了,方便用户使用,不过中国交通部门官员提醒人们不要用这份地图代替官方的列车时刻表。尽管如此,这份地图和它受到的热烈欢迎表明,高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流的、越来越受喜爱的出行方式。
网民们认为高铁线路和地铁一样,便捷、迅速且四通八达。有人在微信上说:“高铁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住在石家庄,在北京上班。”网民说单是看看这幅线路图就让他们想出门旅行。还有一个版本的地图指出了从南京到成都一路上吃货们可以品尝的无数美食,从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到武汉的鸭脖子,最后到成都的火锅。
开辟一条新线路会令即将被纳入高铁网络的城市激动万分。即使在已经有了高铁的地方,可能的新线路也会让人们兴奋不已。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2003年,中国开通了首条高铁,但接下来在大力扩充高铁网络时,这一做法受到了国内外的强烈质疑。批评者质疑每年将1000亿美元投入到这种看似毫无价值的事情上是否明智,尤其是铁道部由此背负的巨额公共债务。批评者预计乘客不会愿意采用这种更昂贵的交通方式。
2011年的两个事件动摇了公众对中国高铁的信心。先是2月,铁道部长刘志军因腐败和滥用职权接受调查。同年7月,经过沿海城市温州的两列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40人死亡,给整个高铁系统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修改高铁安全规定,实行限速,并在2013年解散了铁道部。
这些改革举措使得此后的高铁变得平安无事,但最有助于人们接纳高铁的可能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在对这项大工程最初的怀疑和谨慎态度慢慢散去后,取而代之的是对其内在价值的逐步认同。尽管高铁票价不菲且车次频繁,但不少线路的车票仍然销售一空。高铁每天的乘客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已到249万,是乘坐国内航班人数的两倍。
报道称,一度令人担心怀疑的对象现在成了民族的骄傲。中国高铁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例如一名外国人在乘坐高铁的过程中将一枚硬币立起来持续8分钟不倒的视频。”许多评论表达的是一张赞赏态度,凸显了高铁过去几年中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变化。一位微博用户写道:“中国高铁,世界第一。”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论文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