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五月榴花照眼明——古诗词夏之意象二:石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古诗词夏之意象二:石榴花
川 雪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郭沫若《石榴》),石榴花是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石榴在我国历史悠久,很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因为它外表美观,口味酸甜,更是因为它寓意吉祥,象征了人们希望的那种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的美好生活。石榴花色彩艳丽,如火一般的颜色甚是惹人喜爱,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我国人民长期把石榴作为吉祥之果。面对花果并丽,火红可爱的石榴,文人雅士们诗情勃发,纷纷作诗赋词,讴歌吟颂,为石榴花赋予了很多情感,留下许多咏石榴花的诗词。
据传石榴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海石榴”,则是从东方引进的。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即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唐代诗人于兰《千叶石榴花》诗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侍人艳态同。”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闺中的美女相类比。“路远无由寄,徒念春闺空”(《咏石榴》),南朝诗人魏澹也将那石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可见石榴在当时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一首《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有“花面交相映”的美: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山东女儿的东窗外,有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茜纱窗下,鲁女同海榴同时出现。1个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丽迷人的少女,1个是花朵乍开,明艳照人的植物,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构成这幅东窗海石榴图轴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石榴,也指鲁女,在诗人的心目中,他们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间所稀之物,是因为它有倒映着绿水的像珊瑚一样明艳的花朵,它有任何东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辉,它有随风散发的醉人的清香。同样,这两句也包含着赞美鲁女的内容。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这幅画的基本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这幅画的色彩美。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前两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这两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红香清,进1步说明了海石榴的世之所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出于对海石榴的喜爱,特别是出于对鲁女的爱恋。诗人情愿让自己变成东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可见,这爱是十分强烈的,这痴情是十分浓郁的!
可惜的是“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当诗人要化作东南枝的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阻止了他,双方既不相识,又不曾有片言只语的交谈这一事实,又熄灭了他心头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仅仅是陌路相逢,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是强烈的、真挚的,同时又是微妙、细腻的。
唐代诗人韩愈的《榴花》,则表现了1种凄清的美: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首句中的“明”字既点明了五月的石榴花十分耀眼,将花朵艳丽的颜色描写了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才华虽然如盛开的石榴花般灿烂耀眼,可是也只能和青苔一样平凡的人混迹在一起罢了。整首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与心寒。
唐代诗人孔绍安的《侍宴咏石榴》,借石榴自喻,别有感慨称: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旧唐书·文苑》记载,有一次孔绍安侍宴唐高祖李渊,席间李渊命孔绍安以“石榴”为题作应诏诗,诗成,即此诗。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将石榴在仲夏开花的原因,归结为石榴传播到中原比较晚所致,所以才错过了同其它植物在春天竞相开放的机会。孔原是隋朝的御史,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予内史舍人,五品官。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的感慨称。一方面表达了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另一方面又表现老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山石榴花》,赞美了石榴花的品质: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此诗作于江州。前两联是说,栏干外盛开的一丛山石榴花开得非常繁盛,千万朵红花像剪碎的红绸簇成一团一团,经风摇曳似舞腰轻摆,芳香不尽;夜露打湿了美丽的花朵,日晒露逝,如美人脸上的泪痕新干。后两联是说,蔷薇花虽美却带刺人们懒于攀折,荷花虽美但生长在泥水中,人们很难赏玩。它们都比不上山石榴花生长在屋檐下,任凭人们采弄,让人们尽情观赏。诗中赞美山石榴花的娇艳美丽,歌颂了山石榴花平易近人、深得人心的优秀品质。全诗比拟新颖,构思精巧,措词妙丽,意境绝佳。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石榴》,赞花忆人,情意悱恻: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李商隐的《石榴》是一首情诗,可是他究竟写给谁的呢?李商隐在无题二首里也提到过石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根据诗意不难看出这诗是写给他的初恋爱人的,而且这场爱情是失败的,让他刻骨铭心的。“榴枝娥娜榴实繁”这首诗,它歌咏的是石榴花的娇艳,赞美了石榴果实的丰满、甘甜,还将石榴果的“红”与桃红相比较,暗示他心爱的女子比之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碧桃还要俏丽高贵!可见诗人对她是多么爱慕,多么怀恋。可是她再高贵娇艳也不能像王母娘娘的碧桃那样红上“一千年”,又可见他对逝去的红颜是多么哀痛,多么惋惜!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曾经在他的生命里灿烂过的所有女子的,这首《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
此诗前两句歌颂石榴的纯洁美丽,读来春风扑面,可是后面又紧接着叹息人间红颜易逝。如同稿衣少女,即使有些许欢愉,亦不过是拈花微笑,即使艳若桃李,亦难敌风刀雨剑。红颜易老,旧梦难留。“碧桃红颊一千年”,道出了诗人的梦幻与渴望。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唯有诗人的不朽诗篇,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浓绿万枝一点红”。在古典诗词中,多用玛瑙、琥珀、赤玉、红裙等来比喻石榴花的“红”,但也难尽其美。于是,诗人们又以“火”喻榴花。在众多的以“火”喻榴花的诗词中,有两首写得极为生动形象,细腻感人。
先看唐代诗人杜牧的《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榴花似火,艳丽如霞,山里姑娘采来插在玉钗上,够美气的。望着那赤红如焰的花朵,诗人却耽心把姑娘的鬓发烧了呢。这一错觉,真个把“火”渲染得迫在眉睫!杜牧的这首山石榴,抓住石榴最引人注目的红彤彤的颜色来描写,似火般红艳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红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火烧灼头发呢。在繁盛的花朵间,一片片薄薄的花瓣艳丽无比,与悠闲的美人相映红。花美,人更美,让欣赏美景的人回味无穷。
再看元代诗人张弘范的《咏石榴》:
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
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熏风过短墙。
你看:绿叶如云,花香四溢,引得游蜂前来采蜜,但一见那猩红的花团,误以为是火焰,于是匆匆乘风逃走。全诗通过夸张手法,把花的红艳,蜂的惊惧写活了,读后不禁令人发笑。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阮郎归》,也写到石榴花开似火燃: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亦写作“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1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这里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1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www.61k.com]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初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1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全词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此词的动态描写很形象生动,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1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1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这是王安石咏满树只开一花的石榴花名联。上联的“红一点”指一朵石榴花,下联的“春色”指景色。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艳丽。石榴花之艳美、之珍贵,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妖娆多姿,纵然花色稀少,但“万绿丛中一点红”,自会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描绘石榴花的诗词中,诗人们发挥想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写得生动形象。
先看唐代诗人施肩吾的《山石榴花》:
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
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诗人将石榴花想象成天公攒合的深色胭脂,生动贴切。接着进1步把石榴花比作春驿中的美女西施,表现了石榴花的美丽神韵!
再看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咏石榴花》
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诗人赞美石榴花是天后王母娘娘亲手在天庭里栽种的,被张骞从天上偷到人间。后两句把石榴花比作巧妇残留的一撮生红针线,用熨斗也熨不开。诗句想象奇特,极富美感。
二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出处?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出处?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三 : 五月榴花照眼明
时间填不满世间的沟壑,何况这个春季还是那样错乱。冬风刮过季节的边界,一直刮进春天的深处。那个冷呀,四月天[www.61k.com),依然著着棉衣。空气是那样生冷,刺痛着脸以及心。春风不度,相见时难。
经久不去的寒风吹乱了日子,乱如麻,千头万绪,再也无法理清。每日里,做着不得不做的工作,说着不得不说的废话。悲凉的心郁结成冰,却依然含着笑,满面春风。你知道,这多么让自己憎恶自己。喜欢简单明了的人,喜欢明白无误的生活。现实的琐碎,人情的晦暗,你不可能明白,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有多大。
窗外,风在窃窃私语,在这个沉闷的晚上,我在文字里漫游,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夜已深人亦静,在别人的文字里凭吊心情。那些无法圆满的故事,那些撕心裂肺的情话,读着读着,心便如针剌般的疼痛起来。
一句话就可以击穿我的灵魂,
一滴泪就可以湿透我的今生,
一个人就可以耗尽我一辈子的热情。
一生为谁画地为牢?有些事,有些人,不需说,都懂。那些残留在心中的情感,总是需要很多时间才能释怀。风掠过忧伤的日子,我们在浮光掠影的人间如一枚暗窗上的影子。
万籁俱静的午后,我在窗下写字,我的字里写满了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风吹来,我的故事便开始东倒西歪。
还来不及将上一个季节刻印在心上,心中尘土飞扬,开始了下一次旅程。举目望远,绿色冉冉走向天涯,即便心里存着一份不能言说的伤,看到一朵花开,依然惊喜。到底还是珍惜这一季尘缘。
甚嚣尘上的风吹落了辉煌的花朵,春天自此安静地离开。我在喧嚣的尘世里徘徊,等待着不可知的未来。
五月榴花远远的,便夺了目光,照眼明,生疼,生疼。细看,最盛的花期,已经绽出鲜嫩的叶片,红艳不再浓烈,有花瓣片片委地,风是如此的轻,又如何承得起想念的重?
四 : 五月榴花照眼明
实拍榴花,太美了…五 : 五月榴花照眼明是谁的诗句?
有同学来问,五月榴花照眼明是谁的诗句。有两上版本,一是韩愈的诗句,二是朱熹,朱熹的诗是在《千家诗》里,一时弄糊涂了。这到底是谁的诗?经考证,结论如下:五月榴花照眼明是韩愈的诗。
《韩愈全集》钱仲联马茂元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34页有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一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前两句非常有名,后两句表现了韩愈因石榴花不被人赏识有点寂寞之感,可怜是可惜的意思,与他的感情、气质非常吻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还写了“井”和“蒲萄”(葡萄)两首诗,加上“榴花”,共是“三咏”,都在第34页。韩愈与张署(即张十一)当时同遭贬谪,这三首七绝都是借物言志。
钱仲联是研究唐诗的大家,其点校较为可信。
《全唐诗》第三百四十三卷中有这首诗。
这首诗后来被收在著名的《千家诗》中,题目改成《题榴花》,作者变成了朱熹。这显然是讹误了。一是《千家诗》是后出的诗集,二是与朱熹的性格不太吻合。一般来说,当有个人全集与选本两个本子时,以全集较为可信。
下面是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中的另外两首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
韩愈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
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年代】:唐
【作者】: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本文标题: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榴花照眼明——古诗词夏之意象二:石榴花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