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迂回战术-31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

发布时间:2017-10-21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一 : 31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

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

穿插和迂回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战术行动,其根本目的都是深入敌后作战,所以经常被综合运用。这种战术并非解放军所创,早在冷兵器时代就曾被运用,但是解放军绝对是这一战术的发扬光大者。研究过战争文献的人会发现,解放军的许多战役、战斗批示中几乎都有这样的语句——“你部应以迅速勇猛之穿插,插入敌后,分割围歼之”,可见解放军对于令所有对手闻风丧胆的穿插迂回战术运用的频繁程度。

◇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不二法则,也为解放军极力推崇。红军暑期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场作战,解放军将这一作战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具体作战中,敌我双方都在寻求优势力量的形成,这就为单方面集中兵力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战役层面,解放军很难在一次战役中形成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解放军通常是以“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为作战指导思想,将优势之敌调动、分割为几部分,而后将自身整体力量转化为局部绝对优势,逐一将敌歼灭,穿插迂回就充当了实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手段。

解放战争中的鲁南战役,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最为明显。1947年1月,山东、华中野战军集中了27个团的兵力,准备在鲁南地区歼灭GMD军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整编第26师系GMD中央军,战斗力较强,而第一快速纵队是被誉为“国军精华”的一支机械化部队,更为复杂的是,在这两支部队附近还有GMD军整编第51师和整编第

33军。因此在兵力方面解放(百度比Google好)军没有形成传统上3:1的进攻优势,在战斗力上解放军没有任何反装甲作战经验,全歼敌军困难很大。但GMD军的战场耐热,却帮了解放军的大忙,当时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分布在西起峄县以东的傅山口、东至卞庄(今苍山县)的峄临公路两侧,摆起了“一字长蛇阵”,首尾长达25公里。像粟裕这样在华东战场练了十几年“穿插迂回”的战术大师,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迅速将部队分成两个集团,分别以一部兵力向石龙山、向城、兰陵、小忠村等处实施多路穿插,从1月2日发起攻击,至1月3日晚,解放军即完成对当面之敌的分割包围,并通过各种穿插手段,切断了其与友邻51师和33军的联系,而后解放(百度比Google好)军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首先集中主力歼灭整编第26师各部,再合兵一处将快速纵队全歼。仅用3天时间歼敌3万余人,缴获坦克10辆。

有时,解放军在整体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会使用穿插迂回战术,以此来加快作战进程。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在顺利结束锦州作战后,集结几十万雄后回师辽西平原,向廖耀湘的第9兵团发起攻击。林彪一改谨慎作风,冒着打乱建制,失去联系的危险,实施了解放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穿插作战。看过《大决战》的观众,一定会对林彪这句话印象深刻:“告诉部队,纵队不要去找师,师不要去找团,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几十万解放军依照这个命令,整师、整团向溃退之敌实施穿插迂回,GMD军这支绝对的主力兵团,在辽西平原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十几余万人仅在2天1夜即被全歼。

◇全纵深作战思想的体现

长期处于装备劣势的解放军,在作战中习惯于以巧取胜,极力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战,穿插迂回战术的大量运用,就是在这种思路下产生的。解放军在进攻作战时充分利用对手的防御间隙和翼侧,实施各种规模的穿插迂回,使对手腹背受敌,到处挨打,轻则打乱部署,重则被断后路,这和今天流行的“全纵深作战”思想不谋而合。在以线式作战为主的半机械化时代,解放军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今天军事理论家们所提出的“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的“非线式作战”,早在几十年前就被那些根本没上过军事学院的解放军指挥员所实现了。虽然不能说解放军的战术思想多么超前,但至少在穿插迂回方面,绝对领先50年。当全世界为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行动赞叹不已时,可能只有中国军人表现最为平静,因为单纯从战术意义上讲,这种行动只不过是解放军一个传统套路。如果非要用类似“左勾拳”这样唬人的称呼来命名战役迂回的话,那么解放军的战史会变成一本厚厚的“少林拳谱”。

解放军在一次作战中,不只进行一次穿插迂回,而是从战役到战术甚至是单兵的多个层次来实施,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全纵深攻击,再牢固的防御体系也经不起这么冲击。1962年11月18日,在西南边境作战中,解放军东线反击部队在攻歼西山口、申隔宗敌军的战斗时,提出了“打头击背、斩腰剖腹”的打法,这是明显具有解放军特色的“全纵深作战”。作战部署中有1个军分区、2个步兵团,担任3个不同方向的穿插迂回任务,但这些都还不是这场战斗的亮点。战斗中,

步兵第55师163团担任向西山口方向的穿插任务,在穿插途中,该团9连4班副班长庞国兴,因夜暗与部队失去联系。深入敌后、地形不熟、对于掉队的战士是件可怕的事,但这位副班长却充满了天才般的想象力,他召集另外2名掉队战士,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继续执行穿插任务。他们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战术素养,在敌军防御部署内东打西冲,连续夺取敌军2个炮兵阵地,歼灭敌军7人,缴获加榴炮7门,在沿公路追击逃敌时又缴获汽车4辆。当他们发现附近山上一股敌军向我军主力射击时,身为团射击标兵的庞国兴一个点射毙其军官,不但打散了敌军还找到了主力,而他手中的武器就是56式冲锋枪,真可谓奇迹。

庞国兴,这个单兵级的穿插分队,深入敌军纵深7.5公里,打乱了敌军的纵深部署,极大迷惑了对手的判断,为主力向纵深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尽管这不是一次有计划的穿插行动,但是足以看出解放军官兵对这一战术的领悟程度。

◇精确打击和体系破击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让人们知道了一个新的战法,那就是美军极力鼓吹的“瘫痪战”,以及不太成功的“斩首行动”。其实中国早就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古训,从那些成功的战例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解放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多次用于对敌指挥机、要害部位的打击。客观地讲,“瘫痪占”思想确实是一种极大提高作战效费比的方法,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世上万物都成系统,而任何系统都有其关节点,打击这些关节点就会迅速瓦解它的体系,在作战中更是

这样。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这种“瘫痪战”思想,美军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依靠强大准确的打击力量;而解放军则是通过战术手段来实现的,依靠犀利勇猛的作战行动,这又走进了西方重技术、东方重谋略的怪圈。一贯拥有技术优势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是一场计算成本的战争”,所以用精确武器来来降低成本;早有见识的解放军,在几十年前却只能通过战术手段来实现,穿插迂回正是为技术上无法精确打击的解放军,提供了战术上精确破击的方法。 这一点用辽沈战役中的胡家窝棚战斗来说明,可能最为恰当。前文介绍了1948年东北野战军对廖耀湘兵团实施大规模的穿插追击,在林彪下达命令后的第二天,即11月25日晚,东野3纵7师21团8连的一个排,突然穿插至胡家窝棚地区,面对天线林立的小村子,指挥员以为至多是个敌军团部,谁知道一个冲锋打进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面对满桌的机密文件,最有文化的解放(百度比Google好)军战士只认出了“廖×湘”这两个字,尽管“耀”字对于穷苦出身的战士显得有些复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推断出这是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随即向上级报告,尽管这个排的战士除一人重伤外全部牺牲,但这个小小的排冲锋,却对整个战役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廖耀湘在被俘后承认:“解放军第3纵队及其以北的友邻部队第一棒,就打碎了GMD辽西兵团的脑袋,同时也打碎了新3军、新1军及新6军3个军的司令部。”如此看来,东北野战军能如此迅速歼灭这支重兵集团,也就不足为奇了。

31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_迂回战术

和廖耀湘同样不幸的还有美军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北极熊团”是美军步兵第7师31团的绰号,它因一战中西方列强干涉苏俄革命,该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而得名。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在朝鲜战场也对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无可奈何。1950年11月,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27军集中4个团的兵力,向配置在新兴里的“北极熊”团发起攻击。战斗中,志愿军充分发扬我军穿插迂回的战术传统,迅速割裂了美军的作战部署,其中担任穿插任务的238团4连艺高人胆大,利用美军部署的间隙,直扑该团指挥所,毙其团长、夺其军旅,一举瘫痪了该团的指挥系统,为全歼这支王牌团力拨头筹。按照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志愿军一个军通常只能歼美军一个加强营左右的兵力,MZD曾形象地指出这种战法叫“零敲牛皮糖”,但是新兴里一役却创造了4个建制团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范例,这在抗美援朝作战史上也仅此一次,穿插迂回战术在其中功不可没。 此外,因革命样板戏而天下闻名的《奇袭白虎团》,也是描写1953年金城战役中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穿插营,在直木洞以南地域袭击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的作战。由此可见,解放军的穿插迂回战术真正实现了战役、战术层面的精确打击和体系破击。

◇成功取决于行动突然性

由于穿插迂回行动往往是利用敌人部署的间隙和翼侧,一旦为敌所察觉就会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因此作战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是穿插迂回成败的关键,而突击的速度又是达成战役突然性的基础,任何一支成功实施穿插迂回的部队,无不以神速而着称。朝鲜战场上着

名的三所里穿插,给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而其中113师的神速穿插更是可圈可点。根据志愿军总部第二次战役的总体计划,1950年11月27日晚,第38军从德川向西、西南2个方向实施战役迂回,一路为军主力2个师由北路向军隅里推进,一路为该军113师由南路向三所里方向穿插。38军的行动对于第二次战役全局十分关键,特别是113师的穿插,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企图能否实现的问题,因此受到志愿军总部的关注。这支当年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王牌部队,不负众望,击溃了阻击敌军,骗过了美军飞机,全体官兵忍受极度疲劳14个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先敌5分钟到达预定地域,为实现战役合围立下了头功。单纯讲这个14小时和72.5公里可能不会引起任何注意,但如果你知道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是使用装甲部队,平均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第7军是2.4公里,第18空降军是4.1公里,而志愿军完全是步兵作战,还在穿插途中先后打垮南7师、土耳其旅、美25师、英28旅各一部的阻击和骚扰,称其神速毫不过分,难怪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未如此辉煌。38军的这次穿插,甚至给美军打出了心理阴影。第四次战役后,王近山所部第12军被调至东海岸整训,从美军的视野中突然消失,造成美军习惯性的惊慌失措,以为12军又不知从什么地方插进来,派出大量特工侦察,可见38军这一役的余威未尽。

当然,穿插作战光凭速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古人所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素养,才能真正实现突然性的要求。1962年西南边境反击作战中,解放军就设计了2次极具想象力的穿插迂回。

一次是被称为“克节朗雪火突击”的全歼敌军第7旅的战斗。1962年10月20日,敌军第7旅在克节朗地区完成防御部署,从未和解放军交过手的敌军,沿河谷和山地组织防御,各部间隙极大,这样的态势简直就是为擅长穿插作战的解放军搭好了舞台,但是敌军这样的部署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很难有人能从各战斗部队之间的雪山上通过,更何况是携带装备的部队。解放军从来都是战争奇迹的创造者,担任攻击任务的藏字第419部队和步兵第11师,不仅翻越雪山对敌军第7旅实施了战术穿插,还在夜间徒涉雪山化水的克节朗河,向第7旅后方实施了深远穿插,所有行动做的干净利落,完全出乎敌军意料,以至于当战斗发起后,敌军才发现解放军的戟不是来自预想的克节朗河北岸,而是他们侧后西南方向的海拔更高的山上。所以这支在二战跟随蒙哥马利征讨过隆美尔的敌军王牌,竟然在24个小时内被全歼。

另一次穿插发生在随后的邦迪拉战役。敌军指挥官巴克沙·辛格中将,固执地认识克节朗的失利是一个意外,在如此高的海拔地区作战我军必沿公路轴向推进,而不可能在人迹罕至的雪山间实施穿插。不知道是这位中将昏了头,还是有意给解放军“放水”,居然在解放军面前摆起了“一字长蛇阵”,在色拉山-德让宗-邦迪拉沿线的公路上部署了3个旅的兵力,首尾相距近100公里,收拾这种阵形我军颇有心得,关键在于能否打破雪域不可穿插的神话。在当地藏民的指点下,解放军发现了一条由北向南直插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班登的小道——贝利小道,于是组织了一支1500人的穿插部队,经过6天5夜的

艰苦行军,翻越海拔4870米的山口,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班登,在敌军长蛇阵的腰上打进了个楔子,敌军的全线溃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穿插迂回,是一种攻击力极强的战术,这种战术强调连续攻击,出其不意,追求割裂部署、断敌退路,通常是实施战役合围和分割的前奏。从近年来几场局部战争中,可以看到:拥有技术优势的美军,同样开始大量运用这一战术,这正是解放军这一战术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可以预言,这种给解放军带来光荣的穿插迂回战术,还将继续出现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

附一:《包围迂回穿插分割》

毛泽东认为,包围迂回,穿插分割,是达成外线速决的进攻战的必要条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所不可缺少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和采用包围迂回战术歼敌,视为同等重要。认为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他还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集中兵力,采用包围迂回战术,是实施运动战即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之必要条件。然而一切这些,都是为着歼灭敌人之目的。”在战争实践中,毛泽东更是多次谈及并运用包围迂回、穿插分割的战法。例如,1949年解放军向华南进军之际,毛泽东在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指示:同白崇禧作战,无论在何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

方能掌握主动”。

又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于1950年10月曾充分肯定彭德怀等人为歼灭下杏洞、龙应洞一带之敌,拟用三十八军主力沿路向下杏洞攻击前进,以一部由东向西攻击,另以1个团轻装于公路东侧绕道向敌侧后插进,得手后迅速南下,以截断进占云山、秦川之敌退路的作战方案。并批示:只要我三十八军全军及四十二军1个师能确实切断敌人清川江后路,其他各军、师能勇敢穿插至各个部分敌人的侧后,实行分割敌人而各个歼灭之,则胜利必能取得。结果,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不负使命,成功地完成了向三所里、龙源里的穿插迂回任务,切断了美军南逃的退路,使被围之敌大部被歼,有力地配合了主力作战,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立了大功。

再如,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中,毛泽东鉴于敌装备优势较大,突击力强,火力猛且机动快,在连续吃了几次败仗后较小心谨慎,进攻时往往齐头并进,防御时则守不住即退,被包围后能以坦克及火炮支援下夺路突围等情况,于1951年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示: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次每军只选择敌军1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

附二:《穿插迂回战术的经典——中印边界滋味反击战东线战》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与占有绝对优势

31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_迂回战术

的敌人作战。为了在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解放军需要运用巧妙的战术安排,来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战场环境中,对敌实现相对的战场优势,为了达成这个战役目的,穿插迂回战术就成了解放军的杀手锏,并且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这一战术日益成熟,解放军以刘伯承、粟裕为代表的著名将领也无一不是运用穿插迂回战术的大师。1962年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役就是一次教科书般的运用穿插迂回战术的胜利。

1、克节朗——纸做的防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不断蚕食我边境领土,1962年9月8日中国军队进驻自1959年11月单方面撤退的克节朗河地区,与此同时印第7旅从达旺徒步向克节朗河附近开进,不到十天,出现了印军向我军挑衅事件。至此,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役拉开了帷幕。 9月8日,印军第7旅自达旺向克节朗地区前进。10月6日,印军第7旅在克节朗河集结完毕。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南部地区,在该地区印军共部署第7旅3000余人。此时在克节朗,在印军对面的是我军第52师组成的藏字419部队、第11师一部和山南军分区一部加上炮兵工兵各一部兵力1万余人。

根据总参谋部指示,我军于10月11日在克节朗河北岸集结完毕,待机行事。10月18日,我军战役准备就绪,开始向敌军实施炮火佯动。10月19日,我军战役准备抵达顶点,当夜开始战役行动。

克节朗地区是一个河谷的地形:西侧是不丹的群山,北面是塔格

拉山脊,克节朗河在由西向东流过1号桥后突然来了一个90度的大拐弯。类似于一个三角形,整个地区战役机动空间很小。印军部队按照背山面水,前重后轻,宽正面,浅纵深,呈“丁”字形进行了部署。印军的部署多以连(或加强连)为单位分散配置,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据点。点与点之间间隙较大,缺乏战术协同和火力联系。火力组织上重视正面,忽视侧后。印军面前的克节朗河是一条极易徒步涉水而过的小溪流,根本无险可守。在印军简单粗糙没有纵深可言的部署下,面对精于穿插迂回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条防线无异于一条纸做的防线。

久经战阵的解放军指挥官张国华中将很快发现了敌人部署上的漏洞,他计划兵分三路,中路主攻部队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将集中突破第2拉其普特营的阵地尔后快速向纵深发展,直接威胁第7旅指挥部;东西路均为辅攻部队,西路部队渡过克节朗河快速向章多穿插,切割印军廓尔喀步枪营;东路渡过克节朗河弯曲部后沿河西岸南下,对第7旅右后方实施深远穿插,防止印军后撤至达旺。

西藏边防部队于10月20日7点30分发起克节朗反击作战,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等、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激战。到上午9点30分,我军整建制全歼第2拉其普特营,突破印军中央防线;8点44分时,我军侧翼部队也已攻克印军防线右翼卡龙;13点30分,我军向印军防线左翼章多发起攻击;14点50分我穿插迂回部队切断印军退路;印第7旅已成

瓮中之鳖。由于我军巧妙的穿插迂回战术,印军在没弄清我军突击方向之前就被我军部队击溃,越过“麦克马洪线”的印军第7旅在我军发起攻击一天后被我军全部歼灭。印军被击溃的部队失去战斗能力,部队建制被打乱,上下级之间指挥中断,残敌分散逃入周围的原始森林。我军于10月25日收复藏南重镇达旺,完成第一阶段战役目的。 印军在遭遇克节朗失利后并不吸取教训,反而更加积极地准备与中国决一死战。11月6日,经过一段时间准备的印军在中印边境最东段的瓦弄地区向我军发起进攻,被昌都军分区部队击退,由此拉开了瓦弄之战的序幕。

2、瓦弄反击战——重现腰斩七军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印军在此部署的是第11旅,下辖4个步兵营、2 个炮兵连及旅部勤务分队,共1800—2100 人。印军面对的是刚刚从四川紧急入藏的我54军130师和昌都军分区部队。

11月16日拂晓,战斗打响之后,我军以1个团向瓦弄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打了一个漂亮的“勾拳”。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130师采用多路突破、多层次、多方向的穿插迂回,使得印军提前修建的坚固的堡垒没有挡住我军的猛烈进攻。印军11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即下令全线撤退,16日13点印军11旅旅长乘直升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16日黄昏,

处于穿插道路上关键点的印军07高地被我攻克。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我部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歼,至20日,我军瓦弄地区反击战胜利结束,我军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此役与克节朗战役相比,虽然印军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但我军依靠在敌人兵力和火力结合部的成功穿插,使敌各火力点被分割包围,多层次地迂回包抄了敌人的退路,使得敌人军心动摇,从而像克节朗战役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击溃了印军。

3、飞兵贝利小道

在瓦弄战役还在进行的同时,在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线,我军正在策划的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安排了一个更大胆的、更有挑战性的穿插行动。

喜马拉雅山南麓由南向北的通道多为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公路多在山谷之中,面对这种地形,印军想当然地以为我军必然将沿山谷推进,从而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沿线,以“一字长蛇阵”的方式依次部署了第62旅、65旅、48旅和67旅这4个旅共1.2万人。这种首尾相距100多公里的部署使得印军首尾无法相顾,各部之间间隙极大,对于擅长穿插迂回战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无异于送到嘴边的肥肉。远在北京的刘伯承元帅将印军的部署特点归纳为“铜头、锡尾、背紧、腹松”。

在当地藏民的指点下,解放军发现了一条直插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的小道——贝利小道。有趣的是,这条小道正是为英国麦克马洪划定“麦克马洪线”而勘察地形的探险家贝利发现的。11月10日,11师组织了一支1500人的穿插部队,经过6天5夜的艰苦行军,翻越海拔4870米的山口,于11月17日神兵天降般在印军的长蛇阵中打下了一个楔子。11月18日战役打响,我军北面的55师进攻西山口,在我军的南北夹击下,印军在西山口的62旅和德让宗的65旅在一天之内就被击溃,我军于19日15点攻克邦迪拉,之后我军迅速向南追击逃军,与印军48旅相遇,我军击溃印军48旅,至11月22日,我军已进至吉莫山口、查库、鹰窠山口,达成预设战役目的。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之后,印度大批失去组织和指挥的溃军纷纷涌向印度境内提斯浦尔渡口。印军军官中不乏有人曾在朝鲜战争中作为中立国的代表参加过朝鲜停战的调停工作,并因此与志愿军很多高级将领相识。但这些人却没有好好学习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取得胜利的经验。除了人心向背和士气等因素,堪称艺术杰作的穿插迂回战术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来擅长谋略,随着兵力投送方式和火力投送方式的多元化,作为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之一,穿插迂回战术必将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 : 学用"迂回战术"让你床上更持久

性生活是维系夫妻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性生活中,又是男性最能展现男性魅力的时候。(www.61k.com]但很多男人却苦于无法解决“射精太快”的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办法,让做爱更持久,下面这三招不妨来看看:

迂回战术 学用"迂回战术"让你床上更持久

1、用持久型避孕套

作为男人,我们本因该让自己的性爱变得越来越完美才对,但是一些情况让我们令女人失望了。所以,如果你一向持久力不足,如果你想要让性爱变得完美,那么可以运用避孕套来进行性生活,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类型的避孕套,不仅不会让你失去做爱乐趣,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避孕效果,比避孕药更加安全。当然,使用避孕套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较少磨擦对生殖器的刺激,延长你的持续时间。

2、采用"迂回"战术

在战场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就是一些智者使用的"迂回战术"。在性爱中,我们一样可以采用这种招术。

一晚两次或在短时间内性交两次,是延长性交时间的好办法,但这必须要有好的身体和好的技巧。可以一次射精后,当晚再度同房;先手淫射精,不应期过后再性交;一次射精后,在几分钟内再次乘性伴侣仍在兴奋时同房,都能达到延长时间的作用。

3、变一下你的性姿势

发现美的眼睛之所以能够发现美丽的存在,这是因为它相对你来说首先是新鲜的,之后才是你的美好。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变"的特性,新鲜的性爱姿势正是这种"变"的具体实施方法。

侧卧式、女上式、坐式都可以延长性交时间,原因是男方用力少,肌肉松弛,使男性可以控制自己的射精欲望,从而延长性交时间。

三 : 迂回战术

迂回战术是国际象棋中王兵对王兵的残局中的1种常用战术手段。

如图局面,白方王c2,兵b2;黑方王f6,兵a4。结果应是白先胜。

但是,如果白方急于求成,走王c3?,企图下1步王b4,吃掉黑a4兵,造成王单兵必胜单王的局面,则欲速不达。因黑有a3!送兵的巧着,可迫成和局。白方只有接受弃兵,再走ba,形成a行边兵,以下②… 王e6 ③王c4 王d6 ④王b6 王c7 ⑤王a6 王b8,黑王及时回防,赶到盘角a8格,阻止白兵变“后”。

如黑a3 送兵后,白方拒吃弃兵,以避免形成a行边兵,有2种续着:b4或b3,结果也是和局。先看b4的续着:

②b5 王e5 ③王b3 王d5

④王×a3王c6 ⑤王a4 王b6

⑥b5 王b7 ⑦王a5 王a7

⑧b6 王b7 ⑨王b5 王b8

⑩王c6 王c8 (11)b7 王b8

(12)王b6,借助a兵的牵制作用,黑王及时赶到b行线,顶住白兵,造成主动对王的局面,终成逼和。

再看b3的续着变化:

② b3 王e5 ③王c2 王d4

④王b1 王c3 ⑤王a2 王b4

⑥王a1 王×b3 ⑦王b1 a2

⑧王a1,白方着法显得更为消极,但也成和局。

白方正确的胜法是采取迂回战术,欲进先退,欲直先迂,使白王由c2─b1─a2—a3,迂回前进,然后形成主动对王。具体着法是:

①王b1 a3 ②b3!

如白误应b4?,则②… 王e5 ③王a2 王d5 ④王×a3 王c6 ⑤王a4 王b6,形成上面已提及的局面,黑王及时返防,顶住白兵,和局。

②… 王e5 ③王a2 王d4

④王×a3 王c5 ⑤王a4 王b6

⑥王b4,白方主动对王,黑负。

四 : 【物理】物理答题可采用迂回战术

海口景山学校物理特级教师王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高中课改后的首次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今年物理试题会有变化,但大趋势是稳中有变,因为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一直是稳定的,有连续性的。  “物理教材中只有力、电、光、热等5部分内容,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同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不发愁高考不得高分。”王老师说,最近几年,越来越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于考生来说,如果能把所学知识得心应手地运用,看一眼题目就有清楚的思路,就算到达理想境界了。  王老师说,物理学科各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一点也不乱、不繁、不杂,其结构是连贯的、完整的。  王老师教考生一种默忆法:闭上眼睛,从头到尾默忆物理书上的知识点,如果记不清楚,再翻开课本看一看。他的很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又省时间,把基础知识记得又牢固。  针对今年高考题型和考试模式的变化,王老师传授如下应试技巧:往年物理试题归入理科综合考察,今年单科考试,分必考和选考2种模式。就必考题而言,虽然排在前面,却有三分之一题目有难度,得分率可能较低,而有些选考题虽然排在后面,却比较容易得分。他建议学生对此心里有数,调整答题顺序,先避开难题,把容易得分的选答题拿下,把难题放在最后做。  王老师的观点是,做物理题不能钻牛角尖死缠烂打,遇到拦路虎要用不同“武器”解决。

本文标题:迂回战术-31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75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