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论穷屌丝为何没有未来-HTC 曾经“风口上的猪”为何没有飞起来?

发布时间:2017-08-28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HTC 曾经“风口上的猪”为何没有飞起来?

HTC,曾经“风口上的猪”为何没有飞起来?

  不久前针对HTC将被收购的传闻,王雪红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不会卖掉HTC,而且会收购产业链同行。我们知道,HTC曾经长达2年时间在低谷徘徊,历经连续数个季度的亏损,无论是营销策略和市场战略均显得混乱,相对2011年,目前HTC的市值蒸发近8成。

  在王雪红回归之后,为了补上营销的短板,曾先后换了3位首席营销官。但最近两个季度,HTC貌似有了复兴的迹象,比如在2014年第二季度终于扭亏为盈,净利润接近1亿美元。第三季度,HTC还依然持续在盈利。那么问题来了,HTC的未来是迈向复兴拐点,还是不可阻挡的持续滑入深渊呢?

  HTC的衰落拐点:站在风口之巅,但核心竞争力长期缺失

  若时间退回到3~4年前,我们知道HTC也曾经风光过,但HTC当时的风光又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在笔者看来,HTC在2010年~2011年前后的崛起,更多的原因在于HTC恰时的站在了智能机发展的风口之巅。HTC当时成为谷歌最早的合作伙伴,也是最早加入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与此同时,当时的HTC与诺基亚等厂商相比,是一个更小的新企业,也没有功能机时代旧技术积累的包袱,显得更为轻便灵活,站在谷歌的肩膀上,借力Android系统的风靡,HTC得以迅速壮大。

  在Android系统迅速普及之后,2010年前后的HTC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而到了2011年,HTC市值一度高达335亿美元,一举超越诺基亚成为仅次于苹果的手机厂商。当时期,HTC推出Desire、Butterfly、New One等产品获取了广泛手机用户的青睐。但自此之后,HTC便迎来了衰落的拐点。

  到了2013年,HTC以前所未有的幅度跌向深渊,在2013年第一季度HTC的财报显示,HTC的净利润环比大幅下降91.5%,事实上,这个时候,HTC的供应链短板已经显露。比如HTC在2013年初在美国举办发布会,发布了HTC One,并计划于3月初开始销售这款手机。

  然而,后来却面临摄像头的供应短缺,导致这款手机并未按照计划在全球多个国家市场开售,极大影响到HTC的全盘计划与品牌形象。而彼时,三星Galaxy S4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全球中高端市场,大大压制了HTC在全球扩张的步伐。

  另一方面,2012年初,苹果发起了针对HTC的专利诉讼。苹果的目的则在于要让谷歌Android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同时禁止Android厂商借助苹果知识产权来获取市场成功。风头正旺的HTC迎来致命一击。彼时的HTC正发布了旗舰机型 One X,却迅速在与苹果的专利诉讼案中败诉,HTC的产品包括One X在内在北美遭到禁售,HTC下滑的速度便开始加快。

  HTC衰落的原因在这里就显得比较明朗了。即HTC并没有无可复制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而且供应链与核心专利技术方面长期成为HTC的短板。对于一个在软件生态上并没有任何基因的手机厂商而言,在供应链掌控能力与专利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要知道,供应链掌控能力足以支撑一家手机厂商的品牌溢价。

  我们看苹果,抛开苹果的iOS系统为核心的软件生态布局的核心竞争力不谈,在广告品牌营销与渠道建设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都是苹果崛起与风靡的背后重要助推力。苹果能够渗透到手机上游所有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并通过非核心业务外包与专利交叉授权牢牢掌控着供应链由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商店、零部件供应厂商、零售体系、App开发者组成的强大生态系统。

  三星更不用说,横向一体化的硬件供应链优势独步全球,无论是从上游的CPU、屏幕、芯片、摄像头等,还是中游的手机设计与制造,甚至下游的渠道与销售,三星几乎全面包揽,一旦开启某款新机的发售计划,三星可以成为一架高速运转无人能及的生产机器,做到快速在全球铺货,并迅速跟进营销步伐与渠道销售,这也是三星后来居上,HTC被迅速踢下Android第一把交椅的重要原因。

  低端价值网络竞争真空已被填满 HTC转战低端或将透支品牌溢价

  可以知道HTC效仿苹果与三星冲击高端市场,但却长期受制于供应链与专利环节的短板。从另一个角度说,HTC其实并未真正认清自身的崛起的原因。事实上,HTC的崛起并非倚仗来自软硬件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于其恰恰处于智能机发展的风口,用雷军那句“风口上的猪”的理论来解释或许更恰当,HTC恰好就是那只风口上的猪,作为Android阵营最早的成员,HTC面对着一个尚待开发的广阔的智能机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 HTC抢先发力,采用机海战术得以有力的圈住了第一批市场用户。但随着中华酷联小米、三星、索尼等手机厂商全力加入Android平台,HTC的优势随即荡然无存。

  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具备高端市场品牌溢价的HTC当初放弃“机海战术”转而收缩机型转战高端,这是业界均知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市场策略的失误不仅导致其定位不清晰,而且向高端市场流动必然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战略影响,即根据《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的观点:

  “低端价值网络形成竞争真空,而吸引技术与成本结构与这个价值网络更加匹配的新兴企业参与竞争。”事实上,这个低端价值网络真空目前已被国产厂商填满。

  在这里我们更容易想到小米,小米以MIUI系统为核心的软硬一体化模式与低端市场的需求度更加匹配,它圈住更多用户嫁接到小米的软件生态里面来。而HTC退出低端市场的时间风口,恰恰又是智能手机硬件已基本发展到顶端的时间节点。根据摩尔定律,硬件在当时已经变得廉价,而且生产一台手机硬件跟许多年前攒一台PC的难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小米的切入并非破坏式的技术创新,而是破坏式的商业模式。而小米围绕MIUI打造的互联网模式软硬一体化生态恰好契合了当时期的手机用户追求系统的优良操控体验与更高性价比的内在需求。

  目前王雪积极开始计划“收复失地”行动,比如HTC在中端市场重点布局了Desire 816、One时尚版、Desire 820,但疑问依然存在,在低端市场,HTC就一定有胜算吗?我们知道,一方面,高端乏力的情况下再发力低端是HTC的一种无奈之举,同时也必然进一步透支其品牌溢价。

  另一方面,中华酷联小米等国内厂商长期在中低端厮杀,对于用户在中低端机型的体验与需求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培育了一定的用户忠诚度,并深入理解了互联网营销方式,掌控着线上线下渠道,在硬件方面的技术能力也在逐步提升。HTC几乎已经没有差异化优势以及渠道成本优势,HTC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其低端战略。

  用户需求已变 HTC却逆潮流而动

  另一方面,HTC在中低端市场已经没有更好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品牌影响力来力挽颓势。Gartner分析师C.K. Lu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

  “HTC不知道如何生产低价手机,这家公司的DNA中不存在这样的概念。HTC不知道如何在成本或差异性方面做到与众不同,通常都是对高端智能手机进行降格,而这种作法是行不通的。”

  另外,我们知道,小米的贴着成本价圈用户打造构建软硬一体化的生态模式具备破坏性,在低端市场,国产传统厂商甚至都无力与小米竞争,HTC显然已经错失了厮杀中低端时间风口。我们知道,智能机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功能、外观、设计、操控性能和体验、系统UI、价格等均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但HTC在上述所列的优势领地,并没有突出的亮点。目前来看,市场格局与竞争程度、用户需求要素都已经变了。换句话说,时代变了,但HTC还在原地。

  回到文章开头,王雪红表示,HTC会收购产业链同行,以求将最尖端的技术,最好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带给消费者。但HTC的复兴,取决于其尖端技术创新与手机硬件的性能供给需要匹配到当前用户的需求,但这一点似乎对于HTC而言却并不容易。

  比如,如今HTC似乎已经钻在“拍照”这个胡同里面出不来,我们看到,HTC M8 EYE却仅仅是将后置的UltraPixel技术的400万像素摄像头换成了主流的1300万像素摄像头。而更有消息称,将于明年2月发布的HTC M9也要玩三防,而且还是全金属机身,但事实证明,索尼的三防手机并不被用户买账。可以看出,HTC目前在手机的微创新方面依然在背离用户核心需求与时代潮流。

  HTC的复苏迹象源于用高端手机冲刺中低端市场引发的短暂繁荣

  江河日下的HTC复兴的一个更好的机会在于,目前三星面临下滑困境,这不仅是中华酷联小米的机会,也是HTC的机会。至少目前来看,HTC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比如HTC采用的UltraPixes技术,透露采用的光学变焦技术等也传达出其依然具备创新能力,王雪红带领的团队也正在着力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我们看到如日中天的苹果如今也面临着创新者的窘境,虽然iPhone6的推出依然拥有者不俗的市场销量,但也并未意味着未来依然属于苹果,只能意味着,现阶段而言,没有任何一种颠覆性模式可以撬动苹果的生态模式。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格局并不明朗,HTC依然有机会,只不过也仅仅只是有机会而已,因为无论是拍照的手机,还是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品牌溢价、以及硬件创新能力、软件布局、HTC并没有拿出足够符合外界期望值的产品,HTC还有太多功课要做,太多漏洞要补。

  但从另一方面看,即便是成熟企业,也具备转基因的可能性,曾经诺基亚,在数字时代来临之际,颠覆了当时的统治者——摩托罗拉在模拟移动通信时代制定的游戏规则,诺基亚摒弃了摩托罗拉以话音质量为核心的手机研发,转而专注于手机的功能和外观、使用的便捷性,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发设计不同的手机产品得以迅速扩大市场,但到了智能机时代,游戏规则又发生了变化,诺基亚与众多传统厂商退回到起跑线,诺基亚的优势也变成了包袱,战略上的被动使得诺基亚一步步跌入深渊。

  在目前来看,曾经的辉煌也成为HTC的包袱,这需要HTC打破当前的思维惯性。现阶段从各方面来看,都显示出HTC面临重重困境。而我们知道HTC还一直纠结于营销问题,比如聘请三星前营销高管保罗•戈登(Paul Golden)为王雪红的顾问以及找小罗伯特•唐尼代言都可以看出HTC开始发力气进行品牌营销,但事实上,营销始终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HTC的未来不太明朗,HTC的复苏迹象源于其用高端手机冲刺中低端市场引发的短暂繁荣,而这种打法并不能指引HTC未来的路。HTC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其低端战略,高端市场又走不通,软件生态几乎是零,曾经代表安卓UI的顶级水准的HTC Sense UI从5.0之后,设计风格与交互逻辑无比混乱而颇受用户诟病。而供应链、市场营销策略、渠道布局、专利等诸多问题都需要HTC发力解决。

  从大的方向与历史经验来看,它取决未来技术的积累从量变达成质的转变,当智能机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时,HTC才会有新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国产厂商的机会。不过纯硬件厂商逃不过的宿命是摩尔定律,一个可能性是会沦为软件商打工,HTC未来,与索尼与三星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要么卖掉该领域的产品收缩产品线,要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硬件领域继续扩大新的产品线,HTC的未来并非是走上复苏轨道,而是充满了危机。

  作者:王新喜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二 : 论未来

  未来是什么?未来是勇于投身民族事业的品质;未来是执着理想的勇气;未来是找寻自我的坚毅;未来是迷茫后生活,那未来到底是什么?我沉思……

  诗人阿多尼斯有一句话:“不是时间使你衰老,而是妄图留住青春使你衰老”,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你可以使你的青春花枝招展,但妄图留住它是不切实际的。其实青春就像时间的沙漏,溜走的就收不回来。

  青春是未来的铺叙,而未来是一个悖论,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活在当下,做真实的自己。既珍惜当下。默让青春有悔。

  人们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的。”我却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生活的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寒窗苦读十二载,只为迎击高考一战。我们十年磨剑,只为今朝试锋。那时我们信誓旦旦。而今高考已近在咫尺,该是露锋搏浪的时候了。但现实往往与誓言相违,荆棘遍野的路途中,我们已遍体鳞伤。在我们心力受到重重考验时,我们开始迷茫,未来我将做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对未来的规划;“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是杜甫对未来的规划。我的未来呢?是前者的闲适还是后者的思虑?

  民族战士闻一多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的骨气表现在敢于直言国民党的恶行,敢于站出来为人民抛洒热血,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的生命虽被恶魔吞噬,但他的精神、他的骨气荡然长存。闻一多的选择有错吗?他选择了投身民族危亡的事业中,为人民的未来而投入到对抗恶魔的战斗中,他以人民的未来为自己的未来。闻一多的一生是极其有意义的,这样的未来我们难道不该取吗?

  执着于理想的人,往往能成就未来。因为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为每个人都敞开一扇门—未来之门!

  爱因斯坦是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人,他的未来并非是上帝对他的偏爱,而是他执着的追求造就了他辉煌的未来。爱因斯坦曾说:“科学起永我止境的,他是一个永恒之迷。”,由此可见他的追求亦是永无止境的。也正因他的执着,才有了今天物理学的成就;也正因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才有了流芳后世的美名。这样的未来难道不够精彩妈?既然是精彩的,那就让我们带上理想通往未来吧!

  未来的路既漫长又遥远,但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久,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人人都在追求自我价值,希望自己的存在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可很少有人能问自己:“我是为什么出发的”。陶渊明曾有诗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句话大致是说:“我违背了自己的心事,但我还可以挽回,我已经醒悟了。”,可见陶渊明能成为大家并非偶然,而是能常常思虑自己是为什么而出发的。陶渊明活的很潇洒,即使高官厚禄也改变不他志在田园。他把自己的未来归于田园,这样无拘无束的未来多么令人神往!

  我的未来,我的未来该是清澈的湖、白皙的云;我的未来,我的未来该是蔚蓝的天、广垠的海;我的未来,我的未来该是芬芳的花,从此我便燃烧自己,把芳香之气留于人间!

 

    河北邢台南和县实验中学  高三:张杰伟

三 : 屌丝创业者,如何创造你的未来?

  2014年微商创业,草根逆袭的创业致富神话,不断地在我们的朋友圈中传播,看着那些微商月入几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时候,大部分人开始心动,纷纷开始创业。  

 

  2014年的时候,微商有多火呢?看看朋友圈有多少人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刷屏就知道了。

  2015年创业越来越火,微商创业热潮被推上了顶峰,越来越多的人受微商草根逆袭致富神话的影响,对微商创业充满激情,可是行动的却只是少数。

  微商创业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部分人,这些人心里想着创业,嘴上也说着要创业,而真正行动的却只是少数,一些人在心动完后仍旧回归朝九晚五的上班节奏,不是他不想创业,可能是觉得创业的成本已经不是他现阶段能够承受的,也可能是他认识到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

  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不容易的, 因为有很多人经过各种头破血流的尝试后,只是换回了相同的四个字:此路不通。

  有的人适合创业,就有的人适合安安稳稳上班,创业只是人生体验的一个部分,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开始。

  创业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究竟有多苦,谁创谁知道,很多苦是我们旁人看起来的苦,真正用心去创业的人应该是享受其中,因为这是基于他内心喜欢开始的创业。

  每一个冲动的抉择都容易酿成一个难咽的苦果,越是急躁越要按兵不动,当你过度去听外界的各种声音时,会更难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的判断往往不在正轨,方向很重要,坚持执行力。

  万一创业失败了呢?没关系,重头再来。也许会陷入一段意志低沉期,也应该庆幸我们在更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更多失败和挫折,当我们从创业这件事本身跳出来看时,创业失败原本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创业要有“活在未来”的状态。站在明天,想明白一个未来;然后站在今天,把未来实现,这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艺术头脑,如果你没有活在未来,你就无法创建未来。

  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属于未来,但现实证明他们只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如果有真正好的未来,能够说服周围相信你逻辑思考的人;也能够战胜所有不相信你的那些家伙。那是一种你若描述出来,虽然大家不相信你能够做到,但大家都会向往的状态。

  活在未来需要构建一个现在到未来的路径,这是创业成功的最佳状态。当然,我不是说其他的成功没有价值,如果你看到其他人创造了未来的产品,却无法成功商业化,你仗义相助取得了成功,也是成功,如果别人在成功的路上拼命努力,你提供了基础服务帮助他们成功,也是成功。

  活在未来,才能创造未来,一个活在未来的创业者,应该有耐心从一无所有开始,构建一个路径,直到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做得足够好,一旦开始,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实现。因为未来是每个人都想要到达的地方。它有据可循、它可以被创造、它比中彩票还要难,但它可以在你的控制之下实现。

  创业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因为我们需要有不断让自己前行的目标,才能感受抵达未来的幸福,只有活在未来,创造才有价值。我们也许会犯错,但方向正确,就不会失败——你只是还没有到达。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与大家分享我的创业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有兴趣交流的,可以加我的微信/QQ:512771530

四 : 屌丝5.26亿 为何难出IT神童?

中国屌丝人数5.26亿,却没有出一位互联网神童,而西方英美国家比比皆是。雅虎上个月25日宣布将收购一名英国少年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但并未透露交易的具体条款。据媒体报道,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

这名英国少年名叫尼克•达洛伊西奥,17岁。Summly由其研发,程序的核心是一种新闻精简技术,可将较长的新闻简化为标题明确、内容简单的新闻摘要,大大缩短智能手机用户阅读新闻所需的时间。目前这一应用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中的下载量已接近100万次。这笔交易使达洛伊西奥迈进世界最年轻富翁之列。

早在2011年,达洛伊西奥发布软件后,曾获得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地平线风投公司的赏识,并为其投资30万美元。但李嘉诚却很少投资中国年轻人,这是为何?因为即使中国屌丝人数5.26亿,也难出一位互联网神童。

互联网观察人士信海光认为,达洛伊西奥17岁的成功与Summly收购案只能发生在美国,而很难发生在中国。透过Summly收购案,看到的是融浸在美国人身体里的知识产权血液。以雅虎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模仿开发一个类似Summly的APP必定不难,但它反而耗费巨资去收购,这其中除了有规避法律风险的因素,还有根深蒂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大公司的尊严:有可为,有可不为。类似的例子还有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APP软件Instagram。

App开发是一门依靠创新能实现巨大利润的生意,但在国内,很少有创意型小团队或个人敢于做达洛伊西奥这样的美梦,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梦想的不是被巨头们看上,而是如何不被腾讯、网易这样的巨头注意到,因为那往往意味着灭顶之灾。

IT业网友向佳痛陈,中国的创业者总是被投资者的两个问题伤透了脑筋:1.如果腾讯山寨你,你该怎么办?2.如果巨头都不愿意山寨你,我为什么投资给你。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现状,细小夹缝中生存,还不如安心的打工。

在美国,大品牌抄袭小公司会严重损害品牌价值。yahoo花3000万就很划算了,如不收购而是抄袭,最终被告,就不只3000万了。所以还是法律在起作用。当然,品牌跟消费者也有关,哪一天这些大品牌被发现一小抄袭,不管你做得多好,消费者都还是骂你,大品牌也就不敢了。

乔布斯去世后,中国媒体曾经流行一个“乔布斯之问”,很多媒体都在探讨,中国为什么只能组装iPhone而不能发明iPhone,为什么缺乏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具有第一代创新能力的人物?之后美国国会甚至也授权成立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在国会山举行听证,研究这个问题的答案。结论跟我们大多数人想的一样:中国缺乏产生乔布斯的土壤。原因是中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教育一贯不支持大胆想象而是推崇服从上级,它们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取代美国。

李嘉诚为Summly投资30万美元之后,Zynga创办人平卡斯、影星阿什顿•库彻、英国主播斯蒂芬•弗里、日裔美籍艺术家小野洋子、新闻大亨默多克等多位名人相继支持,使Summly融资150万美元,得以继续壮大。背后站立了这么多大佬,这应该也是达洛伊西奥能够从雅虎成功讨得3000万美元的最重要原因。

这同时也暴露出中美创业环境的另外一大不同,在美国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在中国,创业者的年龄比美国平均滞后了10岁,像达洛伊西奥、扎克伯格这样的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创业者,在中国市场上,根本很难找到投资人,即便是同为中国人、既投了扎克又投了达洛的李嘉诚,也从未把投资放在内地的年轻人身上。

为何?这其中固然有教育的原因,但最终还要归因于市场环境。按业内达人李开复的说法,中国的互联网商业环境太恶劣了,竞争手段太残酷了,以至创新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沦为政商关系、混世能力等之后的次次要因素,以至一个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挑战,没有十年八年的历练,没有从一次又一次恶战中带着满身伤痕爬起来的经历,根本就没人信任他能在中国互联网界成功立足。

在中国,权力寻租的本事远比创新的本事更容易成功,一位海外IT投资人曾经花了近两年时间在中国寻找有创新力的互联网投资项目,基本上两句话以后,那些项目的发起人说的都是跟某某主管或主管部门关系如何如何,让人啼笑皆非!

很显然,不只是互联网圈,以整个商业环境看,中国都不是个年轻人容易成功的国家,如果你有个地位显赫的爹,或许会有人免费送你出国留学,或者为你的创业很轻易地提供融资,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远非如此。

五 : 从历史看未来 华为做PC到底有戏没戏

  华为有着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骄人战果的成绩,将丰富的开疆辟土经验,多年积累的成熟移动技术实力,精准的消费者洞察能力整合为一,因此,PC领域的华为,也值得期待。

  

 

  回顾历史,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竟然没有一家电信设备提供商同时在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两端成功过。一家接一家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在消费端去尝试、去努力,结局呢?做的最好的也都只是昙花一现。君不见,爱立信不是把消费品牌卖掉了嘛,阿尔卡特也卖掉了,西门子也卖掉了……

  To B or to C,这可能不是个问题;To B and to C,这就是个问题了。B端和C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你的打法玩法都大相径庭,真的很难兼顾。绝顶聪明如黄蓉,也始终练不会左右互搏术,玩不好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游戏。所以,文武双全的人才那么难得。

  这个道理,你我皆懂,难道华为不懂?

  2

  华为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通信行业巨头,靠的是专注。早些年,华为一直专注于管道战略,所有业务围绕电信运营商展开。简单点说,就是专注于B端,而对C端讳莫如深。

  所以,华为要做手机时,没几个人看好。因为规律这件事,没有几个人能迈过去,都必须遵循它。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可能是条路,但如果走的人都死了,那就是条死路。

  

 

  那么多的电信设备提供商都曾经试着去走消费端这条路,但一路上非死即伤。华为做手机,也是在重复在走前人的路,那条前人非死即伤的路。

  这么一条凶险的路,华为为什么还要走呢?任正非曾给了一个解释:“当年没想过做终端,我们是被逼迫上马的,因为我们的3G系统卖不出去,没有配套手机,要去买终端,买不到,才被逼上马的。”

  逼上马的这条路,果然凶险无比。由于华为初期专门给全球大运营商定制低端手机,对于运营商这些大老爷们来说,华为手机业务就是个低眉顺眼的小妾,不仅完全要看老爷的脸色,一味的靠低价再低价去取悦老爷,而且连小命都不在自己手里,而是攥在老爷手里。

  结局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2008年华为就计划将手机业务出售给贝恩资本。若果,华为在消费端的结局就跟爱立信、西门子等一样了。哦,不,还不如爱立信和西门子,毕竟即使是昙花,人家也灿烂过。

  3

  《射雕英雄传》开篇,郭靖他爹郭啸天就感叹:“我小时候听爹爹说,一个人不论学文学武,只能专心做一件事,倘若东也要抓,西也要摸,到头来定然一事无成。”曲三立马反驳:“资质寻常之人,当然是这样,可是天下尽有聪明绝顶之人,文才武学,书画琴棋,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相,奇门五行,五一不会,无一不精。”

  资质寻常的公司,如郭啸天的感慨,只能专心做一个方向,B端和C端只能选一个。华为,会是曲三说的那个资质不寻常的公司吗?

  从过去5年看,华为看上去像是曲三所言的那种。2010年到2015年华为终端的成绩单分别是45亿、68亿、75亿、94亿、121亿、2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惊人。

  距离最近的2015年,华为终端的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接近70%,而智能手机产品的全年出货量达1.08亿台,同比增长44%,相当于每秒钟出3台手机。2015年,华为不仅在中国手机市场领先,同时也在海外市场攻城掠地。GFK2015年9月的数据报告显示华为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9.7%,稳居全球前三,完全拉开了与第二阵营的差距。在部分西欧发达国家,华为在400-500欧元档位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有了重大突破,在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在拉美、东北欧、中东、非洲等地2015年智能手机销售业绩表现优异,部分地区发货量突破千万台,同比增长迅猛。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华为首次超越苹果成为了国内出货量最大智能手机品牌,具体来说,华为一季度的发货量为1660万部,排名榜首,其市占率达到了15.8%,海外市场华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苹果形成了威胁。

  4

  今天,华为早已不是那个嚷嚷要做国产手机老大时而被众人嘲笑的同学,虽然未来还不能完全下定论,但越来越像曲三所感慨的那个资质不寻常的同学。

  该同学自从体现出资质不寻常后,今年又有了新目标:PC。

  说到PC,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近况。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PC的出货量为8980万部,相较于2011年同期下滑了6.4%。那是近些年PC出货量出现的首次下滑。

  从那时候起,PC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这个坡还陡峭得令人不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人认为这是受到经济的影响,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对于PC市场的萧条现状,不管如何,PC市场当前的确是遇到了一些供应商无法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PC制造商将会蒙受更大的损失,而这个趋势也会越来越无法扭转。

  5

  所以,要抓住核心原因。窃以为,核心问题就是PC市场缺乏创新与竞争。

  现如今,PC市场中严重缺乏创新,笔记本电脑的外形和内在基本都是如出一辙。更糟糕的是,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相比之下,笔记本的功能,包括应用程序和硬件插件都无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简而言之,PC市场正面临着创新困境,如果不能够突围而出,那么就只能坐等灭亡。

  当前有关于“市场是否已经进入后PC时代”的辩论越来越激烈,“后PC时代”就是意味着消费者已经不再依赖于PC,而是寻求其他的替代设备,如平板电脑。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PC做为计算领域的主导力量的时代将会结束。

  与创新乏力相辅相承的是,PC供应商集体死气沉沉。

  如今的PC供应商就如同一潭死水,根本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括惠普、联想和戴尔这些大品牌制造商都正在被消费者所忽视。

  6

  PC市场真的就是一潭死水了吗?缺乏创新和竞争的话,PC市场很容易会是一潭死水;有了创新,有了新玩家注入活动,才可能活水一泓。

  PC的创新点究竟在哪里?简单点说就是BYOD,全场景智能体验。

  BYOD是“Bring Your OwnDevice”的简写,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登录公司邮箱、在线办公系统,不受时间、地点、设备、人员、网络环境的限制,BYOD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办公场景。

  不管出差与否,在我每天都背着的包里,有几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Macbook、iPad、Kindle和手机。手机和Kindle自不必说,Macbook主要用来工作,iPad主要用来娱乐。

  记得在去年,公司某次高管例会上,有人就提出,以后公司配电脑时,是否可以选配Surface。身边确实有一些朋友,办公不再用笔记本电脑了,而用的是Surface。

  近年来,智能终端正在逐步进入全场景体验时代:从手机场景正在向多场景和全场景拓展,如家庭场景、娱乐场景、办公场景、交通场景等。不同的场景需要有不同设备和服务对应,但同时要求多场景协同实现用户无缝隙统一体验,以提升用户价值。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以及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井喷式发展,让消费者对智能终端提出了设计感、便携、多用途、连接性等多重需求。然而,作为工作环节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传统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却创新缓慢,迟迟未能融入智能场景,成为智能终端全场景时代的一座孤岛。连年销售数据的下滑,也造成PC电脑市场萎靡的假象。

  智能手机虽然在某些方面貌似可以替代笔记本电脑,但作为商务用途,PC依然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工具。造成PC市场“不景气”的原因,缺乏创新是首要因素。

  7

  这些年,不断有人预言PC将死,包括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在内。死不死再议,至少PC已是红海,是下滑趋势,是个夕阳产业。PC的分支——家用PC,已经在死亡的边缘了。

  在PC不断下滑的大红海里,华为却一猛子扎了进来。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之前,任正非在内部市场工作大会上讲话时,给华为消费者业务制定了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收入的目标。据悉,华为消费者BG 2015年收入超200亿美元。简单算来,还有800亿美元的缺口。

  目前,华为消费者BG的主要收入支撑是手机。去年,手机出货量已经破亿了,还能继续高增长吗?好像是比较难了。

  那么,PC是用来凑数的吗?

  显然,新产品MateBook不是用来凑数的。因为华为看出了端倪:二合一产品形态是正确的行业方向

  华为杀入意味着什么?是促进竞争的新生力量,而不是颠覆者。往大了说,华为做PC是为了顺应用户对全场景智能体验的需求,是华为搭建未来智能生态的战略布局

本文标题:论穷屌丝为何没有未来-HTC 曾经“风口上的猪”为何没有飞起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7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