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读书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7-10-09 所属栏目:热点话题

一 : 读书的艺术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二 : 读书笔记: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

    图灵之前送了两本书,一本是《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还有一本书《黑客与画家》。[www.61k.com)这几天把第一本书看完了,虽然有些章节不是那么好,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所以才有下人才管理软件 读书笔记: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面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为了不让这本书看两年,所以在2011最后一天,把读书笔记奉上:)

    本书作者Michael Lopp是一位从来没打算离开硅谷的资深技术经理。在其15年以上的软件开发管理生涯中,Michael服务过多家创新型公司,包括Apple、Netscape、Symantec、Borland等等。在工作之余,Michael以笔名"Rands"开设了一个颇受欢迎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博客,他在这里讨论自己的管理思想。他的博客地址是www.randsinrepose.com。他在博客上发表了大量探讨软件人才的管理之道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本书素材取自他的博客文章,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发人深思的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管理的箭袋"、"过程就是产品"、"你的其他版本"。前两部分分别讲述了人员与产品的管理,第三部分除了讨论管理之外,还讲述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准备简历和电话面试,来提高自己面试成功的几率。

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IT敏捷个人,适合所有IT人员阅读,而并非只是管理者

管理的箭袋

     我们每个人都有领导,无论你是技术管理者,还是走专业路线,你的工作之一,就是弄明白你的领导。他想要什么?他如何应对危机?他是怎么与人沟通的?你每研究清楚一个问题,就得到了一支管理的箭。

  • 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努力看到为之工作的下属们的微妙差异。
  • 管理需要你具备在短时间内洞察一个人的能力。
  • 与你一起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明显不同的诉求。满足他们这些诉求,是一个让他们心理上获得满足、激发生产力的有效办法。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倾听他们的声音,并用心记住他们的诉求是如何构成的,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
  • 你怎么描述自己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
  • 人是复杂的、不稳定且情绪化的动物,特定的激励技巧一般在两个月后就失效。要管理人,你必须成为他们的一员。
  • 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缺失("你在干什么"),其实就是员工不信任他们的领导或认为他们不是好人的根本原因
  • 确实存在一些卑鄙小人的领导,虽然他们的人数比你想象的要少,但的确存在。如果你遇到坏领导,我唯一的建议是,尽快离开。
  • 员工第一种最常见的挫败感是你的领导的工作不是你的动作,第二种抱怨是"我的经理对我所做的工作一无所知"
  • 每个管理者,无论优劣,都必然有明显的缺点。就如同你的属下一样,也没有完美的个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通过找到最好的人来填补空缺,放手让他们去做相应的工作,从而将自己明显的不足转化为强大的实力。
  • 当你像领导汇报是,你面对的不是个人,而是你的整个组织。
  • 你的领导如何与你沟通?

    • 我给所有新的管理人员的第一个建议,"安排一对一会议,定期在相同时间举行,绝对不要取消它们。"
    • 无论是正式的一对一谈话,还是临时的走廊谈话,你的领导应该始终都在积极搜索信息
    • 如果好想法不被发现、有才能的人被埋没,那么团队成员将慢慢相信他们想什么并不重要,公司也是一样。
  • 你的领导在决策后有多少行动?他做了他说要做的事情吗?他确实促成了目标的实现吗?
  • 情绪爆发

    • 当一个人整个周末都在为下周工作沮丧、紧张时,到了下周一他的情绪可能会失去控制
    • 最糟形式的失控是完全情绪化的,没有逻辑,不顾及任何事实依据。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因为找不到任何具体要解决的问题,仅是一个人需要发泄。此时最好的对策就是,只听、只看。你的平静是一种本能的尝试,你希望将对方的狂躁用心灵感应的方式反射给它的主人,这样对方会意识到自己过头了。
    • 用问题进工地关键,是将你面前的爆发者从情绪失控状态扭转到理智状态
    • 情感上投入你从事的工作,是一个绝对必要的要求。除了选择爆发出来之外,另一种选择是他们不说,而决定离开这个公司。在办公室高声喊叫,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他不会选择离开,他那清晰的高喊表明了他的关注
  • 议程监测是一种用于辨识如下目标的能力:

    • 会议的典型角色,以及会议参加者如何扮演这些角色
    • 这些不同的会议角色在会议之外的需求是什么
    • 如何利用上述信息尽快结束会议
  • 无论讨论的是什么议题,都会有两类对弈者:赞成方和反对方
  • 当某人给我布置一项任务时,我听见的不是任务,而只是"闭嘴,行动。我不关心你在想什么。"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留给下属这种印象,因为它最终会降低他们对你的信任。
  • 命令,有三个明晰的阶段:决策、传达、再次传达。

    • 有的时候,团队分化可能非常严重,以至于将情绪和决策混淆。大家不是为事实争论,而是"争气",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命令了。凭经验来说:如果争论收效甚微,那么就应该做出决定了。
    • 我的管理风格是留出充裕时间让团队充分讨论,这是一种协作式的管理风格,这也意味着决策速度趋于缓慢。当然,我们作出决策的质量也就更高,因为我们花了足够时间思考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 命令是沉默的大多数人的朋友。一旦你已经传达你的裁定,沉默的大多数还是会欣赏这种和平和宁静。
    • 如果你在传达决策前不考虑问题相关双发的利益,你的团队知道后会降低对你的信任
    • 他们花了很多力气说明决策本身的内容,而没有指明这是最终决定,无需再讨论了。命令传达失败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传达本身引起了更多争论。传达一个命令需要勇气,他们可以不喜欢这个决策,甚至可以很它,但不能让他们在离开会议室时还认为你的决定有摇摆空间
    • 我的协作式管理风格有一个好处,就是传达命令时更少引起争论。命令做出时,就不会像是制定一个法则,而更像是我在转达我们共同的研究结果。
    • 再次传达不是要消灭团队中的不满,而是要给每个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应该以激励者为目标塑造你的管理风格,而不是以独裁者为目标
    •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都必须弄清楚命令背后的理由
  • 作为管理者,你的诸多工作之一,就是充当信息渠道,其规则看似简单:对于你看到的每条信息,你必须准确判定你的团队里谁需要在这条信息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工作。
  • 如果一个人缺少信息,就会自己制造信息
  • 有一条法则是真的:你如果只迷恋于权力,最终必然失败。
  • 在沉默中,你可以思考
  • 当你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员工谈话是,应该用一个朋友的身份进行,并使用他熟悉的语言。摘掉你的领导帽子和他说话。摘下这顶帽子就意味着身份的切换,但你的目的是沟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坐在桌子两边的人需要彼此信任,并理解谈话的内容。
  • 在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是相信自己不可能事事都明白。当唯一不变的是事物会不断变化的时候,灵活性是应该保持的唯一姿态。
  • 在这颗星球上有很多技术开发者虽然没有正规大学学习过一天,但是他们却热情而聪明。
  • 软件开发方式的发展速度可能比你自身的进步速度要快。你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年,其中五年管理,你或许认为,"我知道如何开发软件。"你确实知道,但只是现在。
  • 机器人没有创造,只有加工。优异的加工过程虽然可以节省大量金钱,但不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任何新的东西
  • 他那逐渐落后的技能会让他的意愿随之衰退,反过来,意愿在未来的衰退优惠引起他的技能下降,因为他已经没有信心去学习新的技能。而反过来讲,就系那个技能和意愿回忆起衰退,它们也能一起上升。
  • 年度考核是讨论,而不是演讲。
  • 高技能、低意愿,需要工作环境和职责方面的变化。高意愿、低技能,需要管理,需要培训,需要有经验的指导者。低意愿、低技能,你差不多就废了。高技能、高意愿,工作太棒了,但要注意,没有人能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 对我招聘的每个人,我都将同样一句话"我聘用你,是因为你已经具备了未来一天拥有我这个岗位所需的全部技能和意愿…..无论你是否希望如此。"
  • "假如"、"是否",无处不在。它们代表不确定,代表害怕。
  • 辞职注意事项:

    • 辞职时承诺自己不能完成的工作,等于为毁坏你的名誉买下伏笔。
    • 重视你的人际网络。你至少应该找到三个你希望保持联系的人,并且还要让他们意识到你的这番心思。
    • 更新同事名单,在自己创立新公司是,我会想办法找到他们
    • 不恶言攻击,它会否定掉你在这个公司所做的一切正面工作
    • 正确对待你下属和同事
    • 不宣扬
  • 有些管理者被权力冲昏头脑,如果你正在为这样一个人工作,我真的感到很遗憾。
  • 你的领导选择了这样一个方案,包含最多的工作,和最小的成功可能。你惹出麻烦了,虽然你可能认为你的领导做的不对,但你在这场灾难中其实是个共谋者,因为你没有做一件简单的事-你没有说不。
  • 当无人质疑管理者的决定时,他们就失去控制了。而当团队停止欢迎权威后,管理者就会慢慢相信自己的决定永远正确,虽然永远正确的感觉很爽,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优秀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有尊严的挽回他们的错误决策,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团队帮助
  •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管理者,你要对重要决策复杂,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让团队更多人参与每个决策。
  • 团队成员加起来总比你聪明,将他们纳入到决策过程,可以为团队创造一个他们觉得能说"不"的环节,可以构建信任。
  • 一个信任你的团队就会在乎你。

过程就是产品

  • 为了避免混乱的局面出现,组织性更强的团队成员创建了过程。他们的目标是结构化我们的工作,消除猜测。
  • 没有谁是必不可少的
  • 过程是你的组织用于沟通的手段
  • 没有产品前,你就没有公司
  • 兰慈1.0层次体系
    人才管理软件 读书笔记: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
  • 中立方不关心你的构想、你的人和你们在金字塔上做作的任何变动,他们唯一关注的是产品是否真有价值
  • 构想指导人,人完善构想,人和构想创建过程和产品。
  • 在越低层次失败,代价越高
  • 要想创造,首先必须学会思考
  • 思考不是你可以用时间和会议强制限定的东西,它没有确定的起始时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它。
  • 浸泡思考分为两种:主动浸泡、被动浸泡
  • 主动浸泡思考:

    • 提愚蠢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时,你的第一件事情是收集信息
    • 逮住一个陌生人:问了足够多的问题后,你的脑子有一幅草图。虽然不完整,但无知状态突然消失了。你应该找个恰当的人来检验你的理解,这个人应该喜欢听你唠叨。
    • 记录,扔掉,再记录
  • 浸泡式思考,毫无疑问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当我沉浸于某件事情时,我正在做的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设计,是策略。
  • 成功的工件管理三要素(3A)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共识(Agreement)
    • 准确性(Accuracy)

你的其他版本

  • 在职业描述中通常有两类技能:必需的和推荐的。至少,你应该满足必需类技能,不要再三考虑推荐技能。它只是推荐,有了更好而已。
  • 我不会聘用一个对他们要做的事情不关心的人。但如果你有一大堆问题排队等我回答,那么我听到的就是:你不需要这份工作。
  • 如果你的问题来源于电话面试前搜索到的信息的话,你给我的印象将可以抵消一大堆黄旗。它表明了你的主动、你的兴趣。
  • 立即的、可操作的后续步骤,是你电话面试成功的最好信号。如果面试结束时我没有给你这样的信号,你可以问我。
  • 你越少相信自己的直觉,你能从你的新工作中学到点东西就越多,这也是我为你编写一份90天行为清单的原因……

    • 早到迟退
    • 接受每个午餐邀请
    • 积极就术语提问
    • 说蠢话
    • 喝酒
    • 告诉别人该做什么:目标应该是发挥你的影响力、测试你的影响力。它应该是你对这个组织的直觉发出的声音,你要说的是你的第一点灵感。相信它,讲给恰当的人,意识到每个人都在等你说出来。
    • 争论:这是清单中最有风险的项目,但也许最能说明问题。你要争论的问题,和你的论战对象,是需要你判断的。你要弄明白的是,你所在的组织会怎样看待争论?你是否可以拒不退让?别的人愿意参与争论吗?谁会杀进来决定大局?这些人能不在精神和心理崩溃的前提下争论吗?这个团队是光明正大的争论问题,还是会用阴招?在这种专业的战斗中,你将能学到两个有价值的东西。第一,这个团队的人如何制定决策?第二,你能够细品他们的激情和速度。
    • 找到你的内部圈子
  • 他们在头一周会告诉你什么,更多取决与你是新人,而不是他们的真实感觉。他们在90天试用期之后告诉你的东西才是真的。
  • 在你不断自我调整,真正成为这个新团队的一员之前,你的工作面试没有结束。
  • 从一开始,就尽可能不让我们欺骗自己。
  • 你不能指望三两个月就能看清你要聘用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办法提高你成功的几率。面试的成功源自于从候选人身上萃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于让各种不同的人面试候选人。这些人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发现的东西,是你能用于做出聘用决定的最佳信息。
  • 面试是一项团队活动,团队的每个人都应该面试每个候选者。另一个核心面试团队要复杂一些,这是一群你充分信任的关键面试人员,他们是你各方面的领头人。
  • 在每次面试中,我有三个关键的领头人:

    • 技术
    • 文化:第一,是否符合团队文化;第二,是否符合公司文化
    • 愿景:负责诊断愿景。他们上进吗?他们想去改变世界?
  • 虽然最终聘用决策权归你所有,但如果不遵从团队集体领导,你就是一个傻瓜
  • 事实上,在真正的紧急情况出现之前,你并不能真正了解他们。
  •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用电子邮件解决问题上,电子邮件永远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争端的有效工具
  • 渐进主义者是现实主义者
  • 渐进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哲学各不一样
  • 渐进主义者需要愿景,完美主义者需要行动。
  • 完美主义者的沉默,并不表示他没什么可说,他不过是在自己的计划完全成型前不愿意多说
  • 一种性格的人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全部技能,但不知道该做什么。另一个中性格的人知道该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
  • 无论是作为专业人员,还是以管理者,你都需要和两类人打交道: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以及你为之工作的人。
  • 机械的管理者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信息,原因是他们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让左脑接管了信息获取智能。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领导是机械主义者,你就应该把信息以结构化、易于理解和前后连贯的方式退给他。
  •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有机主义者,你会喜欢你的一对一谈话,因为你们很容易将彼此带入疯狂的创造性状态。
  • 机械主义者很少能激起有机主义者的灵感
  • 纯机械主义的组织缺乏灵感,纯有机主义者的组织完全混乱
  • 不管你是否喜欢,你的领导都对你的职业具备足够影响力,你可以另谋高就,但在那儿同样有一个领导,他的目标可能也是模糊的
  • 为了弄清楚一个管理者的工作目标,你必须知道他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最好的办法是搞明白他们每天在想些什么。他关注的是什么?他每天主要精力花在什么地方?
  • 有三张明显不同类型的管理者:

    • 内向型:这种类型的管理者负责一个小团队。
    • 整体型:一般来说,中层管理者由整体型管理者构成。在内向型目标向下盯着单个团队的同时,集体型管理者盯着整个组织
    • 外向型:公司的安宁是整体型管理者的职责。外向型管理者的目标聚焦于外部世界,他们关心公司的公众形象,公司与客户、金融界乃至整个世界的关心
  • 从内向型到整体型,再到外向型的进步是战略性的。初级管理者最开始时关注一个产品的质量,如果他们继续成长,他们最后会关心整个公司的健康运转。关注这种成长,对你个人的专业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 对自己成长没有兴趣的领导,同样也不会让他的团队成长。
  • 自由电子是那种独一无二、最具有生产力的、总是让你满意的技术人员。

    • 在技术组织有两类主要任务:研究和开发。虽然自由电子绝对胜任开发,但他们在组织中的价值在于研究,适合他们的是尖端前沿技术。所有技术人员都想呆在尖端前沿,但自由电子是必须的。自由电子的离去,将永久损害你团队的生产力。
    • 自由电子有时很懈怠,而且不解释原因。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这些想法。如果你让他们去做某件他们不相信的事情,他们不会去做。
    • 虽然他们有超乎寻常的生产力,但同时他们也是团队的组成部分。我的建议,不应该被误解为要给予自由电子超出团队其他成员的特殊照顾。没有必要高调宣扬你的团队有一个自由电子。相信我,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
  • 组织机构调整

    • 组织结构调整不是裁员。组织结构调整是指团队和产品需要划转,以便配合公司的战略变化。
    • 你最关心的当然是与你的部门相关的调整计划,但关键时要记住调整意味着机会。机会在于,调整可让组织变得非常具有可塑性
  • 海外外包风险度

    • 大多数创业团队拼命要做到是一件事:发布产品
    • 过程,就是清楚包含了你从A点到B点所必须完成的一系列事情的清单。过程代表了可预测性,他为团队提供了用以完成工作的通用框架。过程可以帮助提高员工水平,提升产品质量。
    • 过程 vs. 产品:过程差/产品差,公司将会失败。过程差/产品好,伟大的产品可以掩盖过程上的很多蠢行。过程好/产品差,应该考虑这个公司的生存能力了。 过程好/产品好,你告诉我你在哪个公司上班?
  • 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1. 读书笔记 - 《壹百度 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2. 读书笔记 - 《做最好的自己》之成功同心圆
  3. 读书笔记 -《一生的计划》
  4. 读书笔记:心智的力量
  5. 读书笔记:你在为谁工作?
  6. 读书笔记:千万别学英语
  7.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8. 读书笔记:遇见未知的自己
  9. 读书笔记:普通心理学之个体心理
  10. 读书笔记 - 把时间当做朋友
  11. 读书笔记 - 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12. 读书笔记: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
  13. 读书笔记:仍然不足够
  14. 读书笔记:如何招到聪明又能做事的人
  15. 读书笔记:专为中国人写的记忆书-数字密码表
  16. 读书笔记 - 企业精简架构
  17. 读书笔记 - 价值流图析:增加价值、消除浪费
  18. 读书笔记:Visual Studio DSL工具特定领域开发指南
  19. 读书笔记:让云触手可及,微软云计算实践指南

.....

推荐:你可能需要的在线电子书人才管理软件 读书笔记:软件人才-管理的艺术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openexpressapp

敏捷个人sina围裙:http://q.t.sina.com.cn/135484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周金根[http://zhoujg.cnblogs.com/]

三 :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0.“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www.61k.com)”

——导论::论艺术和艺术家

正如很多人所认为的,艺术应该是美的创造活动,因此,有了“纯艺术”的说法。但实际上,艺术无论从其起源还是从其内容来讲,都不应该仅仅看重如今叱诧着风云的所谓“艺术家”们。

诚然,那些独具创造力的天才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毕竟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的人是很晚近才出现的,从远古以来,艺术都是以某种实用的功能而存在并发展着:从原始的祭祀所需,到建筑装饰,再到广告设计等等。欣赏艺术,不应该跳到作为晚辈的“纯艺术”中,而应当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去体会。我觉得,艺术应该首先是“美”的体现。艺术作为一门学科所要研究的就是“为什么要体现‘美’”,以及“以什么方式来体现”。

在英国人E.H.Gombrich写的这本《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中的导论里就是这么说的,所以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除此之外,在这篇导论中,他还表达了一种如何欣赏艺术的看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法。[www.61k.com)这个观点正是从他的“何为艺术”的前提中引伸出来的: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按照Gombrich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艺术无处不在。

1.“与我们不同的不是他们的技艺水平,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

——奇特的起源: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看完这一章,对很久以来关于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的优劣的疑问有了一种令我信服的解释。大概现在绝大多数非艺术专业的人都会觉得“艺术”就是指的西方艺术,从14世纪的乔多开始。因为小学的美术所教授的就是那种风格的作品:真实是第一位的。但只要看过我们祖先的绘画,不论是人物的还是自然风景的,不能不承认那也是一种美,对我来说,特别是《水村图卷》那样的描绘淡雅的风景的作品,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美术的伟大和非凡。

看过《清明上河图》的人肯定不会说里面的人物画得很真实,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一个个粗粗的,除非我们的祖先就长得那样。(www.61k.com]还有水浒的那种古老的绣像,怎么看也和照片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独具的美感还是有的,甚至一看到这些人就能想象到他们的生活。现在已经很难知道为什么古时的艺术家们要把人画成那样,是水平有限吗?有一点恐怕要承认,基于透视效果的画法是近代欧洲艺术发展的产物,但由此得出我们的祖先不清楚人究竟什么模样的结论恐怕还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正是这一点总让我疑惑不解:美,毫无疑问,却不能真实。

看了本章Gombrich的描写,特别是对于艺术起源的描写,我大概明白了,艺术原本并不是为了再现现实的。很多原始人的作品,离他们的真实所见差距很大,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能描绘他们的真实所见,而是因为他们所要描绘的本来就不是真实的东西。Gombrich认为艺术作品都是有明确用途的,比如原始人画动物,很可能就是希望借此狩猎收获更丰,原始人画鬼面具,可能是为了避邪。从这种艺术态度往后发展,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所描绘的东西越来越趋近于真实,而很可能越来越切实的逼近作者的内心。正是这种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也正是后来发展出来的“逼近真实”的态度使我们觉得非西方的艺术是“落后”的艺术——这种落后是技法上的落后。

Gombrich以他的所见和所感断言,原始艺术家所缺少的并不是技艺水平,而是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所难于理解的态度去创作。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正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祖先对于艺术的思考方式不同,我们才有必要保留我们祖先的成就,以使我们不断从中能得到启发。(www.61k.com)谁有能断定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就已经达到了思维的完美顶峰呢?以前觉得,南美的原始文明的绝灭并没有西方很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所强调的那么可惜,一种被证明是“落后”的文明的绝灭并不见得就会影响“现代”文明的进程。但是现在我似乎逐渐明白了,强势文明不见得就是终极文明,所有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类型都有其可资借鉴的地方。灭绝了的文明也许里面就包含着更完美的文明的要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消失了的克里特岛文明,这种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的文明类型以其优雅、灵动而区别于同时期以严谨文明的埃及及类埃及文明,从其艺术作品中也能窥见一斑。而这种文明已经绝灭了,据猜测正是因为他们不恃武力而被来自北方的“野蛮民族”灭绝了。

重视不同的艺术风格并不意味着敝帚自珍,而是一种开放的、无偏见的、甚至是谨慎的态度对待我们所接触的所有美的东西。

2.“当时最关紧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

——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埃及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祖先,而欧洲又以希腊为学习的模板,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但埃及风格又与近现代的欧洲艺术风格迥然不同。[www.61k.com)它是“艺术的目的是艺术的风格区别的原因”的最好证明。

埃及艺术的特征是“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犀利观察的结果并不是真实再现,而是让自然尽可能详细、完整的被描绘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人物像,侧面的头、正面的眼睛、正面的肩膀、侧面的躯干、不分左右的脚,而且每一幅画均是如此,非常严格。但同时,在构图上又非常和谐,以致于移动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失色不少。

严格和活泼有时很难共存,但正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样,严格往往必须先于活泼出现。希腊艺术的活泼也不是一挥而就的。

本章还提到了似乎超前(相对于埃及艺术)的克里特艺术,自在优雅是它的特征,如果不是克里特文明灭亡的太过迅速,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应该会更大,从而发展出与埃及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来。

相比之下,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就没有没有那么出名了,它没有金字塔流传下来,也没有丰富的墓葬和庙宇,但实际上它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出色的。可能主要是因为文明没有如埃及一般连贯,而且它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而很多古建筑毁于战火。另外,它的地域

扩展: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 豆瓣读书笔记 / 如何做读书笔记 豆瓣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内也没有采石场,因此很多成就都是用砖、木结构创造的,保留年限有限。[www.61k.com]这一点很像中国,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很少能保存到现在的,不是毁于战火就是被风化了,因此能证明我们的三皇五帝的只剩下传说了。

3.“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伟大的觉醒: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在东西方的几乎同一时间里,人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特别是人文方面:哲学、文学、艺术等等。《艺术的故事》的上一章介绍的是埃及艺术,古板而严谨是它的风格,到了这一变革的时代,艺术形式也向自由化发展。一直以为那件著名的“掷铁饼者”是一件现代作品,现在才知道,原来它诞生于近2500年前。拿它与古埃及法老的头像和现代的人像雕塑相比,古希腊是一个飞跃,甚至可以说在真实性上至今仍没有超过它多少。不过,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提到的,真实并不是艺术的目的,也许之所以我们认为古希腊的艺术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是因为那样更接近我们现在的审美观点。但古希腊人已经会用自己的技能表现真实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4.“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www.61k.com]”

——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这是人类承认的最辉煌的一个时代,可以说,现代艺术(其实主要是指现代西方艺术)的风格就是这个时代形成的。我最欣赏的是Gombrich在此时仍然能够说出我在文首所引用的那句话。现代所接受的艺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即使它的确有很高的水平。

5.“关键是那个时期的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似乎已经不再心满意足,他们试图获致新的效果。”

——天下的征服者: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

罗马人是实用主义者,是建筑上的大师,但,也可以说“所以”,在艺术成就上似乎远没有希腊人高。后人觉得在艺术史上,罗马帝国是一个倒退前的停滞。宗教的兴起也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之一,反对偶像崇拜是犹太教的原则,这也影响到以人像为主的希腊艺术的继续繁荣。Gombrich仍然秉承了“艺术无退步”这种观点,觉得罗马统治时期,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步,而是探索技巧层面以外的,更深入人的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内心世界的东西。[www.61k.com]也许吧,在宗教的感召和促进下,这种想法,如果有,那肯定是会取得进步的。

6.“一开始,艺术家还是使用在罗马艺术中发展成功的叙事方式,但是慢慢地就越来越注重于事物的核心精义所在。”

——十字路口: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基督教对这个时期的艺术发展上的影响,可以从关于“偶像崇拜”的争执中略窥一端。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的艺术是为宗教服务的。

7.“我们可以把那些精细的设计和丰富的配色最终归功于穆罕默德,是他驱使艺术家的心灵离开现实世界的事物进入那线条和色彩的梦幻世界。”

——向东瞻望: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毕竟是一位欧洲人,尽管他丝毫没有对非欧洲艺术有一丁点的偏见。可以这么说,Gombrich是由于对东方艺术所知较欧洲艺术少得多,才导致他无法详述。

在欧洲艺术被基督教一统江湖,虽然Gombrich将这个时期的艺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术发展轨迹归结为“为宗教服务”这样一个前提,但我仍然觉得这个时期欧洲艺术的发展相当缓慢。[www.61k.com]可能正因为如此,才使现代的很多艺术评论家把对这一时期的艺术评价很大程度上着眼于东方。的确,伊斯兰文明的崛起催生了一种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可以当之无愧的作为全球的最强盛的帝国之一,它“喜欢弯曲的弧线”,“中国人是第一个不认为作画卑微下贱的民族,他们把画家跟富有灵感的诗人同等看待。”

大概作者更加赞赏中国艺术,所以在这一章里画了更多的笔墨来说明中国艺术的独到之处,从为什么作画,到如何作画,都留下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最后,Gombrich也觉得这种中国式的艺术不容易引发飞跃式的进步,因为后人总是先向先人学习作画的方法,而且通常“思路”的学习先于“方法”的学习,然后才去欣赏大自然。

8.“......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

——西方美术的融合:欧洲,6至11世纪

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称作“黑暗时代”一段日子,北方蛮族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打碎了罗马帝国的荣光,也破坏了罗马帝国的很多艺术传统;这一时期也是基督教蓬勃发展,权力笼罩于世俗政治之上的一段时间。(www.61k.com]蛮族不仅仅是一个破坏者,从历史角度看,它也同时是一个重组者,它带来了属于蛮族的艺术理念,并最终将其融入到基督教为中心的艺术作品中。

虽然Gombrich努力强调艺术没有倒退,但我想他也只是借此强调艺术的环境特点,我感觉中世纪的艺术成就仍然是一个倒退。以往在技巧上已经很发达的艺术特点很可惜的失传了,但这也许又是一个好处,因为它给新的艺术特点腾出了发展空间,在融入了蛮族特点之后的欧洲艺术,才得以酝酿着旺盛的生命力。

9.“绘画的确倾向于变成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形式;然而这种简化手法的恢复,却给了中世纪艺术家一种新的自由,去放手实验更复杂的构图形式。”

——战斗的基督教:12世纪

黑暗时代的教堂给人的感觉是肃穆、甚至恐怖的,Gombrich将其解释为“基督教在异教土地上表现出的战斗姿态”。12世纪的欧洲正孕育着变革,至少,正在形成这自己的成熟的艺术风格。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10.“在艺术家看来,基督注视着垂死的圣母时的态度,显然要比肌肉的精巧刻画更为重要。[www.61k.com)”

——胜利的基督教:13世纪

扩展: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 豆瓣读书笔记 / 如何做读书笔记 豆瓣

这又是一个觉醒的时代,Gombrich把它和希腊的觉醒时期相比。哥特式建筑是这个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从只注重宗教意义,忽视美感,到在注重表现什么的同时也注重如何表现,艺术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个世纪快结束的时候,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人物,那就是佛罗伦萨的乔托,一般的艺术史都把他当作欧洲近代艺术的第一人,他的作品第一次(至少是留存至今的作品中的第一次)完全摆脱了程式化的设计而更进一步接近真实,更大胆的用新的构图表现自己的创意。

11.“兴趣已经逐渐转移了,已经从以最佳方式尽可能清除、尽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转移到以最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角。”

——朝臣和市民:14世纪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不知道500年的中世纪宗教艺术最终给文艺复兴的人文艺术留下了什么,如果说是表现人物内心、表现主题,我没觉得从前的希腊艺术在这方面有多大的差距。[www.61k.com)Gombrich好像没有说。

12.“艺术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目击者,一个不折不扣的目击者。”

——征服真实:15世纪初期

这一节里Gombrich从意大利和北方(主要是尼德兰)两个方面介绍了15世纪初期出现的一股划时代的艺术革新旋风,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出现了很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艺术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真实”。在意大利,追求“真实”是在“复兴古典艺术”的招牌下进行的,此时的意大利是全欧洲最富裕,也是最混乱、最富有活力的地方,正需要一个古罗马的光荣历史来作为鼓舞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经济上的富足,使得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首先从这里开始,并迅速流传到欧洲各地,艺术家也从此从美妙绝伦的艺术作品背后走到台前来受万人景仰。

13.“艺术家的手段,他的技巧,固然能够发展,但是艺术自身却很难说是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前进。某一方面的任何发现,都会在其他地方造成新困难。”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传统和创新(一):意大利,15世纪后期

短缩法、透视法,这两个法宝是文艺复兴给艺术带来的礼物,也是这两样法宝造就了文艺复兴前期辉煌的艺术进步。[www.61k.com)但光有这两个技巧还不够,甚至容易丧失构图上的美感,这就是Gombrich在本章中介绍了前期作品之后转折性的一句话,解决了如何将真实与构图完美结合的问题之后,艺术就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

中世纪的绘画因为不具备短缩法和透视法的熏陶,常常简单化、平面化,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家去追求美感,于是,构图上的技巧发展起来了。回想起希腊化时代的绘画,也是平面化的,而更多的作品是雕塑。雕塑相对于绘画来说,对技巧上的要求更小一些,因为雕塑本身就是立体的,不需要做更多的处理,只需要尽可能的接近模特就行了。所以,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的确是在进步。

14.“”

——传统和创新(二):北方各国,15世纪

本章印象不深,虽然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大致意思就是说北方各国的“苏醒”比意大利要晚,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在跟学。北方各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国更多的保持了哥特式的传统,即重视构图,当它和来自意大利的追求真实的风格相互融合时,对两者都是有益的,Gombrich举了罗吉尔的例子,尽管他的那幅《卸下圣体》在透视运用上不如意大利同期作品明显,但构图上显得更加精巧一些。[www.61k.com)

另外,在本章中还介绍了北方各国的版画,包括木版画和铜版画。

15.“16世纪......初年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和谐的获得: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对于这一章所介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大概我是读过最多的了,所以,再次看到《最后的晚餐》的时候,很自然的希望从这本书中得到以前没有看过的新东西。

果然,我觉得Gombrich的确说出了一些别人没有提到的角度,当他介绍《最后的晚餐》的时候,特地给出了一幅米兰的圣玛丽亚慈悲修道院的餐厅的照片,《最后的晚餐》最初就是挂在这个餐厅的墙上:“人们必须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在壁画展现的时候,在跟修道士的长餐桌并排出现了基督和他的使徒的餐桌时,景象是什么样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子。[www.61k.com)......那仿佛是在他们的大厅之外又增添了另一个大厅,......”的确如此,光看分割下来的画,绝对不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欣赏艺术的态度和方式让我想起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项“高雅”的活动的。

这个时期的艺术领域最著名的三个人当属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艺术风格与艺术家的个性是紧密相关的,Gombrich花了很大笔墨描写三人异常鲜明的个性,从中可以看出,三人的艺术风格相差之大是很自然的推论。

唯一的共同点可能要算三人都是精力极其充沛的艺术狂人,达芬奇兴趣广泛,艺术仅仅是他好奇的一个领域之一,因此,他常常一幅作品没完成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然后马上投入到下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中;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典型的偏执狂,他的一生最适合于拍成令人激动和心醉的电影;拉菲尔则和米开朗基罗几乎正好相反,他喜爱社交并且左右逢源,短暂的一生过得快乐轻松,而米开朗基罗漫长的人生路仿佛永远都在与人搏斗。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如何既能表现真实又能拥有完美的构图一直是有形无形地困扰各位艺术工作者的难题,一个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新风格、新技术,另一个是中世纪的宝贵遗产和优良传统,而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16世纪初这一批佛罗伦萨艺术家的杰作。也许正是这

艺术家 豆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豆瓣

(www.61k.com)

扩展: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 豆瓣读书笔记 / 如何做读书笔记 豆瓣

本文标题:爱的艺术读书笔记-读书的艺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7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