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7-11-30 所属栏目:操千曲而后晓声

一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的参考答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译文】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二 : 语文74操千曲而后晓声,后一句是什么?

语文74

操千曲而后晓声,后一句是什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三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5套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北京卷、上海卷和湖南卷没有设题考查。12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0套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山东卷的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暗示其中有一项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其余9套试卷的题干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另外2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只有福建卷和重庆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分值分别为3分和4分。
二、考点分布
12道题共设计了32个错例,其考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三、命题特点
1.考查重点。从上表可以看出语法性的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或赘余是重中之重,占了1/2,而语意性病句(表意不明)考查的相对少一些,一道题往往综合考查多种病句类型,基本上不会命制只考查某一种类型的病句题。
2.语用材料。试题材料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多取材自当前报纸杂志和新闻广播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探月工程、打车软件、全民阅读、天津自贸区、北京书市等热点新闻事件都出现在病句试题语料中,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或鲜明的地域色彩,考生阅读这样鲜活的语言素材,会有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
四、归类解析
12套卷中的32个错例涉及了考纲中规定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现分类逐一解析如下,以期帮助同学们认清高考考题的真面目,了解高考命题者的关注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一)语序不当
【例1】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安徽卷第17题B项)
【解析】语序不当,应改为“如何培养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这些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这样才能构成递进关系。
【例2】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江苏卷第2题B项)
【解析】语序不当造成不合事理逻辑,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调整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例3】《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四川卷第4题D项)
【解析】语序不当,应将“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的是“针对”而非“四川”。
【例4】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A项)
【解析】语序不当,不应是“国家大剧院从现在起到年底”一直都在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调整到“宣布”后面。
【易错提醒】语序不当的现象主要有: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分句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特别提醒,第一,重点关注“并列短语”,把握好词语之间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第二,看见修饰语长的句子,细心检查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的语序是否恰当。第三,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重点看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或表递进关系的分句语序是否恰当。
(二)搭配不当
【例1】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安徽卷第17题C项)
【解析】搭配不当,句中“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应改为“提高科研观测精度”。
【例2】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广东卷第3题D项)
【解析】搭配不当,“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中的“维护”可以和“合法权益”搭配,但是不能与“合理要求”搭配,可改为“满足合理要求”。特别提醒像这种一个动词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一定要小心,有时不能构成逐个搭配,高考命题专家很喜欢出这种错误类型的病句。
【例3】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江苏卷第2题D项)
【解析】主宾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另外,本句中“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例4】“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天津卷第4题B项)
【解析】搭配不当,主语“‘全民阅读’活动”没有一个与之搭配的宾语,去掉“是”即可。
【例5】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四川卷第4题C项)
【解析】搭配不当,“整治和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因为可以说“整治顽疾和陋习”,但不能说“引导顽疾和陋习”。当遇到两个动词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很多时候可能有一个动词不能与其中一个或两个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例6】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福建卷第17题)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2)修改: 。
【答案】(1)④ (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解析】搭配不当,“善待”与“尊严”不搭配。
【易错提醒】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对于“搭配不当”语病,最快捷的方法是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重点关注并列短语,因为并列短语极易出现不能构成逐个搭配,如例2和例5都是这类病句;另外着重看由“是”字(或“成为”)构成的判断句,检查主语和宾语是否属于同一类事物,如果不是,就可能是主宾搭配不当;再者留意关联词特别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关联词是否符合汉语习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例1】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安徽卷第17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动词“解决”后面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
【例2】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广东卷第3题B项)
【解析】成分残缺,“存在”后面缺宾语中心词,可以在“报告书”后加“的情况”。
【例3】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湖北卷第4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可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让“《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作“是”的主语。
【例4】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江苏卷第2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动词“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例5】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天津卷第4题C项)
【解析】成分残缺,整个句子缺主语,可删去“由于”,让“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例6】“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全国新课标卷II第14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这个句子前边部分的主语是“地坛书市”,而“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省略了,但肯定不是“地坛书市”,这样偷换了主语造成成分残缺。可以在“依旧热情不减”前加主语“北京市民”。
【例7】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浙江卷第4题D项)
【解析】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句子缺主语,可以改为“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例8】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D项)
【解析】偷换主语造成成分残缺,可以改为“此法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例9】下面一段话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重庆卷第18题)
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
(只填序号)
针对语病的修改:
【答案】③ “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应改为“上面有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动词,可在“上面”后加“有”。
【易错提醒】高考成分残缺语病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其他成分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关注介词(“由”“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当”等),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或宾语,通常由于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例5中的“由于”即是。再者关注长句(多层定语,多层状语),因为这些稍为长一点句子往往容易写着写着就缺失谓语,或者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成宾语的情况相当多。
2.成分赘余
【例】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浙江卷第4题B项)【解析】成分赘余,“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所以后面的“孩童”就显得赘余,删除“及孩童”即可。
【易错提醒】高考成分赘余语病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语多余、虚词多余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关注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特别是数量词的前后容易出现赘余现象。常见的重复赘余现象有:实属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悬殊很大、国际间、并非是、来自于、您的令爱、正方兴未艾、刚刚甫抵、更加弥足珍贵、可以堪称、第一部处女作、凯旋而归、非常酷爱、从内心由衷地、诉诸于/见诸于/公诸于/付诸于、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被/让人贻笑大方、目前……当务之急、众多莘莘学子。
(四)结构混乱
【例1】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湖北卷第4题C项)
【解析】句式杂糅,句中“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块,造成语病,删除其中一种句型即可。
【例2】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山东卷第5题C项)
【解析】结构混乱,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了“被”字,反客为主,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去掉“被”字,将句子调整为“而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3】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四川卷第4题A项)
【解析】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www.61k.com]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二者删其一。
【例4】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浙江卷第4题C项)
【解析】句式杂糅,“脱不开……”和“为……吐槽发声”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可以将最后一分句改为“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
【易错提醒】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杂糅句式的典型结构(括号内为正确形式)有这几种:一、表被动:被(受)……所。二、表原因: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三、表目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四、表条件: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五、表意图: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六、表对象:对象……面向……;对于上;“同比……”与“同期相……比”;“围绕……”与“……为中心”七、表构成: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八、表范围:大多……以……为主还有“以……为宜”与“……最好”。九、表程度:分外……多了;过分的溢美;悬殊很大。十、表数量:大约……左右;高达……之巨。
【备考指导】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是否得当。通常情况下删除一种句型即可。
(五)表意不明
【例1】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湖北卷第4题B项)
【解析】表意不明,句中“前者”一词指代不明,揣测说话者意图似乎“前者”应指“社会经济发展”,而这样整个句子又自相矛盾,因为前面有“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到底指代哪个,不清楚。
【例2】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山东卷第5题D项)
【解析】表意不明,句中“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身患重病”到底是“工人”还是“工人的女儿”,不明确。利用多重定语和数字造成歧义,是表意不明类语病常见设题方式。
【例3】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全国新课标卷II第14题D项)
【解析】表意不明,句中的“也不例外”是指“陪伴在他身旁”还是指“听他讲述”,还是同时指这两件事,不明确。
【易错提醒】高考表意不明类语病主要有词的多义导致歧义、不同停顿产生歧义、指代不明、修饰两可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一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二看多音、多义词,多音、多义词往往容易造成歧义。三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他”“自己”等在句中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四看“和”字,从词性来看,可以是连词,表示并列;也可以是介词,引出对象。词性不同,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六)不合逻辑
【例1】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广东卷第3题A项)
【解析】不合逻辑,句中“禁止”与“不得”否定不当,删除“不得”即可。
【例2】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山东卷第5题A项)
【解析】不合逻辑,“汽车本身的状况”可能好也可能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二者不能呼应,这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以在“状况”后加“良好”与之照应。
【例3】“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天津卷第4题A项)
【解析】不合逻辑,句中的“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这几个概念有的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在一起,这是由于分类不当而导致的逻辑错误。
【例4】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C项)
【解析】不合逻辑,“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两种句式杂糅,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例5】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全国新课标卷II第14题C项)
【解析】不合逻辑,“能”和“好坏”属于典型的一面对两面病句类型,可将“能”改为“能否”。
【易错提醒】高考不合逻辑类语病主要有并列不当、主客体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前后矛盾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一看并列词语,辨别是否种属并列、种属异类或种类不一、不合事理逻辑顺序。二看否定词,尤其要关注“防止、避免、切忌、禁止、难免、杜绝”等隐性否定词以及反问句“难道……”,辨别是否否定不当。三看介词,“A对(于)B,A与(和)B”,辨别是否主客颠倒。四看数量词,辨别表述是否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如“缩小”“降低”不能用倍数。五看两面词,如“能否”“成败”“得失”“高低”“好坏”“是非”,它往往容易造成前后语意不照应的语病。
总之,考生做病句题,首先就要对病句的六大类型烂熟于心,并且要通过实战详细把握各种病句类型常见的错误点,最好每一种病句类型熟记几个经典的例子,特别是高考考过的典型例句,因为高考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另外,还应多归纳总结做题的技巧,准确把握病句的症状特征,如学会寻找句中标志性词语: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帮助判断病句类型。唯有如此,才能在高考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从容应答,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

四 : 9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言句读指津

430090 武汉市汉南一中 张大勇

古代诵读文章时,把完整的长句或小段的停顿称为“句”,句中的停顿称为“读”。《说

文解字注》说“句,曲也。”“读,讽也。”“曲”是“弯曲”的意思。古人读书用一个圈或

弧线标记一段文字的结尾,表示一段完整意思的结束,称为“句”。“讽”是背诵、朗读的

意思。古人在句间停顿的字旁边加一个“、”,表示语气的逗留、舒缓和停顿,称为“读”。 句

和读都是断句的单位。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句读在全国统一命题时代在高考文言文考查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一度消隐。近几年

文言句读再战江湖,2004年《北京市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中把“文言文的断句”作为一

项考查内容明确列出来,此后北京卷年年年都考文言句读,其他省市也有跟进的态势,2007

年就有4个省市高考考查了句读这一考点。

通观这几年的高考文言句读题,其考查形式多要求用斜线断句,较少采用加标点的形式。

主要是为了阅卷的方便,同时也减少争议。如2006年北京卷: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文言句读材料通常来自古典诗歌和古代散文,尤其是古代散文更易赢得命题者的青睐。

诗词的句读

诗歌的节奏而言,一是按照诗歌音节划分,二是按照诗歌的意义去划分。一般来说,按

表音节奏划分多,表音节奏多少随字数多少而不同;按表意节奏划分少,但表意是节奏划分

的决定因素之一。

四至七言句的节奏类型依次是:

四言“二二”式: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五言“二二一”式: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一二”式: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六言“二二二”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七言“二二三”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二一”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二一二”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以上格式不难看出诗词停顿的一些基本规则,如主谓之间停顿,动宾之间停顿等。

上述只是诗歌在常规情形下的节奏划分,在特定情形下,需顾及表意的相对完整,根据

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同是六言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划分

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同是七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应划分为“稻

花香里/说/丰年”,“八百里分麾下炙”应读成“八百里/分/麾下炙”。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语气助词、连词等一般附着在实词之后构成一个节奏,而不独立

构成一个节拍或位于一个节拍的领头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不能读

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要读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因为“其”作语气助词,“而”作连词,均非实词,它们只能附着在一个节拍之后,

而不能独立停顿或领起一个节拍。所以,在划分节奏时,对所涉词语的词性进行斟酌是非常

必要的。

散文的句读

句读散文需先诵读文本,通过诵读,对文本的内容整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文言文句读的基本技巧可以概括为“五审”:

一、审虚词。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它们在句中

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刘勰《文心雕龙》指出:“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

字出于句外。”“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劄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

亦送末之常科。”这段文字概括了文言虚词具有的特定位置性。而虚词的这些特定位置性为

句读提供了可资依靠的凭借。

①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焉、惟、斯等;

②句首的语气副词:其、唯、盍、庶几等;

③句首的叹词:嘻、嗟夫、嗟乎、呜呼等;

④句首的疑问代词:谁、孰、奚、何、胡、曷、恶、焉、安等;

⑤句首的时间副词:俄、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顷、无何、

须臾、有间、居无何等;

⑥句首的复音关联词语:且夫、若夫、乃夫、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是以、

向使、纵使、然而、无论、继而、然则等;

⑦句中的虚词:于、为、则、而、以等;

⑧句尾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兮、耳(尔)、耶(邪)、而已等。

例: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用“/”断句。(2007年辽宁卷)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奚”,疑问代词,作“什么、为什么”解,常位于句首;“嘻”,叹词,常位于句首。

这两个词前均应停顿。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二、审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和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在帮助断句方面作用也不可小视。

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非唯??抑亦??”(非唯天时,

抑亦人谋)“??,?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四人者,庐

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者也”(城北徐公,齐

国之美丽者也);以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反问句:“不亦??乎”(不亦说乎?);“孰与??乎”(孰与其临不测之罪乎?);

“其??乎”(其孰能讥之乎?);“安??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等。“何以??为”(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何??为”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与其??孰若”(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与其??岂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疑问句:“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奈??何(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无

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况??乎(又况于士乎?)、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孰与(公之视廉将军

孰与秦王?); 能无??乎(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被动句:“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于”(不能容于远近)“受??于??”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为??

于”(胥之父兄为戮于楚);“为??见”(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等。

宾语前置句:“唯??是??”(唯余马首是瞻);“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文言句式通常是成龙配套的,对一些常规句式的搭配要烂熟于心,以避免句读时完整的

搭配被“腰斩”。

文言文固定词组(凝固结构):“以为”“有所”“无所”“有以”“无以” “何

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之谓也”

“以??为”“有??者”等。固定词组句读时不要把它们拆散,要将其作为整体来对待,

其还有指示句读的作用。

例:将下面这段文字用“/”断句

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之谓也”(“说的就是??啊”)是一个固定结构,断句时要保持其完整。答

案:

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三、审对话。

文言文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云”“言”“道”

“白”“对”“谓”“对曰”等,而把主语省略。引文也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例如“书

云”(《尚书》说)“子曰”(孔子说)“谚曰”“太史公曰”“异史氏曰”等。不管是对话还是

引文,“曰”“云”“对曰”均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

例: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2007年北京卷)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

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三个“曰”,还出现了“谓”“自谓”“问”等明显带有问答提示的

动词,这些都给解答提供了强烈的暗示。答案: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

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四、审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在

表达上的特殊性可作为断句的参考。

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秦王”“左右”均前后相连,可以借助顶真这一修辞格

酌情句读。

排比: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

之言语。(《阿房宫赋》)文段中句子成对或成组出现,可以帮助作答者准确把握句子节奏,

合理断句。

对称:2006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阅读《颜氏家训》中有这样的文字:吾见世中文学之

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

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

可以应世经务也。这段文字四字句和排比句的对称显而易见。留意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找出

其句式特征,断句就水到渠成。

对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上下句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

衬才能现出其原意。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显著的句式特征可资断句。

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2007年浙江卷)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

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文段中“明六经之指”与“涉百家之书”、“增益德行”与“敦厉风俗”、“父兄不可常依”

与“乡国不可常保”均为对偶句,彼此之间均应停顿。据此,答案为: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

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五、审常识

为正确句读,还必须对古代文化常识有所了解,如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

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辞书、古代军制等。

仅人的称谓而言,就多种多样。有称谥号(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私谥),称斋名(梁

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称郡望(苏

轼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有兼称(庐陵萧君圭君玉),谦称(愚,卑),敬称(驾、

令、尊、贤);有百姓的称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职业的称谓(“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人际关系的称谓(“贫贱之交”“金兰之

交”“刎颈之交”),年龄的称谓(垂髫、总角、豆蔻、弱冠、耄耋、期颐)等。只有对此有

所了解,才不至于张冠李戴,为正确句读提供知识保障。

另外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

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樊于期、何易于、中期、骑劫、仇

英等,读时常犯的错误是不把它们按人名来看待,而是望文生义,从而影响我们对文章的准

确理解。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7年广东卷)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

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文段中“异史氏”时蒲松龄自称,“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 叶公(叶,

旧读shè),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汉·刘向《新序·杂

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

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后用“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

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这些常识,将对本题的断句产生影响。答案: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

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文言文句读,究其根本而言,还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知晓文意,再结合语境、文章

的体裁以及语言风格等综合考虑。备考中应该加强诵读(以正确的语气、语调及语速放声朗

读),增强语感,辅之以一定量的实战训练,如此方能熟而生巧,从而提高我们的临场断句

能力。

强化训练

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诗句划分节奏不当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

B.无食/桑葚

C.复得/返/自然

D.泣涕/零/如/雨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D.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5.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6年广东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沉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译文

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译文

7.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 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在断句的基础上,给这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3)翻译这段文字。

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在断句的基础上,给这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9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_操千曲而后晓声

(3)翻译这段文字。

参考答案

1.C

2.D

3.D

4.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5.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6.⑴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⑵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7.(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2)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3)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8.(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3)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 ”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

【作者介绍】

张大勇,1969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教育界名师王先海名师工作室成员。现执教于武汉市汉南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各类读物多部。

【通联】

单位:武汉市汉南一中

邮编:430090 QQ号:292494149 电话:02784857003 13971159862 邮箱:zhangdy69@tom.com

本文标题:操千曲而后晓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30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