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抚州市南丰县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7-09-12 所属栏目:宿州政府网

一 : 抚州市南丰县政府信息公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2011年烟草专卖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依据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省、市局2011年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局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参照《抚州市烟草专卖局2011年专卖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结合南丰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细化南丰县局烟草专卖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扎实狠抓各项具体工作和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使各岗位专卖执法人员按照“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四要标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到工作有章可循、行为规范、效率提高,从而进一步强化烟草专卖“两个监管”,持续开展好卷烟打假破网等工作,促进我县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局2011年烟草工作会议、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各《季度专卖监督管理工作指导书》、各《月份常态化考核目标量化任务的通知》的要求,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总体目标,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以打击制售假烟网络为重点)、立足于“三个为主”(以本地市场为主、以本地案件为主、以日常监管为主),着重抓好打假破网、两个监管、队伍建设、主体建设、考核机制、文明执法效能建设六项工作的专卖总体思路,全面实行过程化管理、痕迹化考核,着力规范烟草专卖管理各项工作,大力强化专卖监督管理职能,扎实狠抓各项具体工作和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南丰县卷烟市场占有率、净化率和控制力,为全面促进2011年南丰县局专卖管理工作全面进位上水平而努力。

1、破获1个达市局标准网络案;2起五万元以上大要案件;150起案件量化任务。

2、市场净化率96%以上、持证经营率98%以上、亮证经营率达99%以上;

3、卷烟入网、落地、落户销售率100%;

4、专卖人员动态管理100%;

5、推广和使用专卖信息系统100%;

6、案件录入率100%、信息维护准确率100%;

7、零售户参与自律小组率50%以上;

8、参加全省专卖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合格率100%;

9、专卖管理岗位技能鉴定初级、中级、高级等考试达到省市局规定的通过率;

10、12313举报投诉电话投诉及省市局转发的投诉,处理率100%。

二、考核对象

南丰县烟草专卖局专卖办(稽查大队、内管办)、各稽查中队(含案件经营组)、专卖办主任(稽查大队长、内管办主任)、专卖岗位内勤人员、专卖岗位内管员、各稽查中队(含案件经营组)专卖执法人员。

三、考核内容

1、队伍建设:主要考核人员素质是否提高;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中队准军事化管理是否达标;开展业务培训、技能鉴定通过率等情况;

2、内部监管:主要考核长效机制建设、人员配备情况;内管工作规范的贯彻落实和流程建立及运行;内部监管制度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内管信息系统操作和运用及预警处理的及时准确率;同级监管、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开展情况等工作内容;卷烟是否100%落地落户销售、是否有异地冲击行为;

3、打假破网:主要考核破获符合国家局、省局和市局标准制售假烟网络案件的情况;

4、市场监管:主要考核市场净化程度和“大户控制小户”治理情况,市场净化包括乱码卷烟情况,零售户是否销售“假、私、非”卷烟现象、是否带有小额批发和持证经营、亮证经营、守法经营情况;自律小组建设情况;案件量化标准执行情况;

5、基础工作:主要考核限时办结、票据保管、报表上报、论文撰写、涉案卷烟管理、文件资料装订归档、信息系统应用(包括案件录入和系统分析)和使用推广情况,12313投诉举报电话处理情况;地理信息系统(GIS)零售户地理信息采集工作情况;工作计划、日志、总结、内务资料完善等;

6、法制宣传、依法行政:主要考核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文明执法、案件评审、服装证件管理、执法监督等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

7、上级临时交办、限时办结的工作任务。

四、工作纪律:

1、全体专卖执法人员需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上级下发的工作纪律,严格规范自身烟草专卖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六条纪律”,如有违反者视情节轻重,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将扣罚责任人100元。

2、全体专卖执法人员需严格遵守局(分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如有违反者,按局(分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3、全体专卖执法人员需严格执行“禁酒令”规定,在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工作原因特殊情况的除外,但酒后不得进行执法办案),晚上如需饮酒也应适当,如有违反者发现一次扣罚50元并进行通报批评;一年内累计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正式工待岗,聘用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全体专卖执法人员应随时保持工作联系,通讯工具24小时保持开机。如有违反而耽误工作者,每次扣罚50元,累计3次以上取消全年手机费用补贴;遇有特殊紧急情况需召集专卖稽查员集中执行公务,经电话通知10分钟内不能到位的,扣罚责任人50元。

5、全体专卖执法人员必须按规定上下班,实行报到制,即每日早上8:20、下午14:40准时上班,如有特殊情况须按局《专卖管理人员请销假制度》的有关规定报批请假,请假以批准为证。未按规定履行请销假手续且又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旷工半天扣罚40元,旷工一天扣罚80元;迟到者(超过上班时间20分钟)扣罚20元,迟到1小时为旷工,按旷工处理扣罚40元,早退者扣罚30元。

6、专卖执法人员(除未参加全国法律法规统一考试、未配发的)执行公务时,应当穿着专卖工作服,并出示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检查证。非公务活动不得穿戴专卖工作服(特别是不得在娱乐、婚、丧、酒宴等特殊场所穿着专卖工作服),如有违反,一人一次未穿扣罚10元,着装不整洁一次扣罚5元,未佩戴执法徽章的一次扣罚10元,未出示检查证的一次扣罚20元。被上级领导查处违反着装规定的,加倍扣罚(备注:在执行监控、跟踪等特殊任务时,经请示领导同意,可以不穿着专卖工作服;不得留长发、穗发,应保持良好精神面貌)。

7、专卖执法人员严禁在工作时间内打牌赌博、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看小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工作时间不在工作岗位等,一经发现,扣罚责任人50元,中层干部扣罚100元。

8、卷烟零售户反映专卖执法人员在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有问题并经查证属实的,每人次扣罚责任人50元,三次以上正式工待岗、聘用人员解聘,情节严重且影响恶劣的清除出专卖执法队伍。

9、各稽查中队必须坚持集中住宿,认真遵守准军事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实行中队长负责制,保持中队卫生干净整洁,办公及个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管理好中队人员车辆财物等,按时按质按量开展中队各项工作,如有违反,每项次扣罚中队长20元,扣罚责任人10元;严格执行中队作息制度和值班轮休制度(晚上9时前在中队),如发现没有值班一次扣罚中队长50元,扣罚责任人100元;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扣罚中队长200元,扣罚责任人200元。

五、工作制度

1、请销假制度

全体专卖人员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凡请假半天并在本县城范围内,队员需向中队长请假,并上报县局专卖办,中队长需向大队长请假,并报局分管领导;凡请假一天以内并在本县城范围内,必须由局分管领导批准;专卖主任(大队长)请假需向局分管领导请假;如请假一天以上或者出县均需经县局局长批准同意,方可休假;不论假期长短,一律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回来上岗时,办理销假手续;如遇集体活动或特殊情况,原则上不批假、不调休;每月请假不能超过两次。如有违反,按本办法第四项工作纪律第5小项扣罚。

2、学习例会培训制度

(1)、专卖办每周四集中组织一次专卖执法人员“双能”学习例会,各稽查中队每周一集中组织一次队员学习、工作例会和民主生活会;专卖办、各稽查中队每月召开一次专销联席会议;专卖办每季度举办一期有关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岗位业务技能、内部监管知识的学习培训;专卖办、各稽查中队未按要求组织学习例会的,每缺少一次扣罚专卖办主任50元、中队长30元。

(2)、学习例会培训纪律

①、所有人员必须准时到达,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席。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者,须事先向分管副局长说明情况。否则,每缺席一次扣50元,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0元。

②、学习及会议时,不得从事与此无关的事项,禁止喧哗、交头接耳等。

③、所有人员每次参加县局、专卖办、中队组织的学习例会及培训时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每缺少一次扣罚20元。

④、每季度培训完之后将进行一次测试,并将成绩纳入年终考核,若四次均未达标,正式工调离专卖岗位,聘用工辞退。

3、车辆外出制度

凡专卖稽查车辆出车均需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出车。凡车辆出县必须经主管领导亲自批准方可出车。违者每发现一次扣罚100元。

4、摩托车管理制度

(1)、赣L5263、赣L5282、赣L5286、赣L5289、赣L5296五辆摩托车主要用于稽查中队的稽查工作,无特殊情况下,不得另作他用。

(2)、各稽查中队所有摩托车均由本稽查中队集中统一管理,实行驾驶员负责责任制;

(3)、驾驶员要经常对摩托车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性能正常、安全行驶,否则,发生现事故后果自负;

(4)、自觉遵守效能规章和局(分公司)的有关制度,严禁酒后开车、开英雄车、开疲劳车等,否则,发生事故后果自负;

(5)、稽查时,摩托车必须由定编驾驶员驾驶,严禁擅自调换或转供他人驾驶;

4、卫生制度。办公室必须每日打扫,办公桌面必须整洁,桌面上统一摆放电脑、电话、笔筒、文件夹、书报等,其他物品一律放在抽屉。如有违反,按局(分公司)的有关规定处罚。

5、县局(分公司)其他各项工作规章制度

六、工作质量考核

(一)、专卖办工作质量考核

1、专卖办主任应按时在专卖管理信息系统中制定月计划、周计划、日志、月总结,每周对中队队员工作日志进行抽查点评,以上每少一次扣罚20元;制定不及时的每一次扣罚10元;

2、未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分公司)各项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每发现一次扣罚责任人20元;

3、按市局法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宣传贯彻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政策、12313投诉举报电话、“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工作,未开展或未认真开展的每次扣罚相关专卖内勤2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20元。

4、每月组织一次全体专卖执法人员学习例会培训和闭卷考试,未按要求组织的,每少一次扣罚相关专卖内勤2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30元;

5、未按规定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检查证等证件的换、发工作,每户次扣罚相关专卖内勤1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20元;未对文明执法、案件评审、服装证件管理、执法监督等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监管的,每少一次扣罚相关专卖内勤2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30元;

6、信息反馈未及时落实到位的,每次扣罚相关专卖内勤1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10元;

7、专卖办内勤应当按法律程序及有关标准规定及时、认真地处理、制作、整理、结案、归档好有关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资料,将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资料及时、准确、无误地录入专卖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率要达到100%,整理好内务工作资料,未按要求完成的每次扣罚专卖内勤20元,扣罚专卖办主任(稽查大队长)20元;

8、健全完善好专卖办内部各项工作资料,及时制定、上报各种工作方案、总结、汇报、说明、申请、报表等材料,每缺一种扣罚专卖办主任10元,扣罚专卖内勤人员10元;重要材料上报前未经领导审批把关直接上报而影响工作的,每次扣罚专卖办主任30元,扣罚专卖内勤人员30元;

9、及时监督检查专卖内勤、各稽查员的工作质量,否则每次扣罚专卖办主任20元;

10、未认真及时(三个工作日)做好地理信息系统(GIS)零售户地理信息采集工作的,每次扣罚专卖办主任50元,扣罚专卖内勤人员30元;

11、专卖办内勤要按时落实市局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论文写作,每月对专卖系统分析形成报告,装订归档好应归档文件资料,100%建立健全专卖执法人员动态管理档案,制定年度专卖人员法律法规培训计划,组织专卖执法人员一年两次以上的专题学习培训,负责许可案件申请材料扫描进入专卖信息系统,负责案件文书的管理,罚没款、罚没物资票据的管理和票据开具,否则每项次扣罚责任人20元;

12、认真做好专卖管理部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质量管理体系资料,否则每项次扣罚责任人10元;

13、认真监督检查各中队准军事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未履行监督检查的,每次扣罚专卖办主任30元;

14、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违者每次扣罚专卖办主任40元,扣罚专卖内勤人员30元。

(二)稽查大队案件量化任务数考核(含各稽查中队)

1、根据市局2011年各《月份常态化考核目标量化任务的通知》的要求,县局对市局每月下达的案件量化任务数,按月做具体的调整并下达通知稽查大队(各稽查中队),以调整后的案件量化任务数进行绩效考核,各稽查中队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县局下达的案件量化任务数,稽查大队要适时监督个中队全力完成每月案件量化任务数。

否则,一般案件(千元以下)每少一起扣罚稽查大队长50元,简易案件每少一起扣罚稽查大队长20元,假烟案件每少一起扣罚稽查大队长60元,千元案件少一起扣罚稽查大队长100元;

2、必须完成市局下达的标准网络案件和2起5万元以上大要案件任务。没有完成市局下达的标准网络案件任务的,扣罚稽查大队长1000元、中队长800元、队员每人500元;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完成1起5万元以上大要案件,否则,扣罚稽查大队长600元、中队长400元、队员每人300元。

(三)稽查大队工作质量考核(含各稽查中队)

根据案件查处分离的原则,所有案件均交由专卖办集中处理,但专卖办一般情况下应尊重各中队的意见,需要从轻处理的须报局领导同意方可处理。千元以上案件由案件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后再交专卖办处理。

1、查获案件未及时按《罚没卷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登记的,每次扣罚责任人50元,扣罚稽查大队长50元;

2、有关12313投诉及举报电话等各类案件查处反馈信息未及时处理落实的,每次扣罚责任人30元,每次扣罚稽查大队长30元;

3、每月组织一次专卖体能训练,未按要求组织每次扣罚稽查大队长50元;每周监督、检查各中队的体能训练,未监督检查的每次扣罚稽查大队长20元,中队每周未开展体能训练的,每次扣罚中队长50元;

4、监督检查各中队按规定时间(当月)整理归档办理的许可案件,监督检查各中队制作的处罚案件按法定程序及时录入系统、结案归档、装订成册。未履行监督检查的,每发现一起扣罚稽查大队长30元;许可案件和处罚案件工作不到位的,每发现一起扣罚责任人40元;

5、在执法检查办案时,办理了检查证的,必须亮检查证,未亮证的,每发现一次扣罚责任人20元;

6、稽查大队全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大规模联合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未组织开展的,每少一次扣罚稽查大队长50元;

7、及时组织完成省、市局下达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并留有工作痕迹,每少一次扣罚稽查大队长100元,扣罚责任人50元;

8、稽查大队、各稽查中队、各专卖执法人员、专卖内勤必需全面运用专卖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详细制作稽查大队、中队月计划、周计划、月工作总结、月分析等,记录每日工作日志,对稽查员工作日志进行点评,熟练运用智能办案功能模块办理输入案件。无以上痕迹化工作资料的,每缺少一项次扣罚责任人20元;以上痕迹化工作资料属于造搬造抄、复制粘贴、不切实际、无自己工作语言的,每一项次扣罚责任人20元;以上痕迹化工作资料与实际市场稽查走访记录不相符的、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市场稽查走访工作的,每一项次扣罚责任人20元;制定不及时的每一次扣罚责任人10元;

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违者每次扣罚稽查大队长、中队长100元,扣罚其他责任人员60元。

(四)、内管办工作质量考核(含各稽查中队)

1、必需科学使用江西省内管信息系统,强力推进内管信息系统的对内管工作的科学监管力度,不能正确熟练使用的,每发现一次扣罚责任人20元;

2、必需认真全面地履行内管工作职责,每天登录内管情报系统受理异常预警,内管办按10%比例启动调查核实程序下发到各稽查中队处理异常预警,各稽查中队在规定的时间内(3个工作日)对下发的异常预警信息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及时上传异常情况登记表(异常预警调查核实的原始资料由中队保管),没有按内管工作职责、流程开展工作的,每次扣罚相应人员10元;

3、必需积极开展卷烟生产经营的内部监管自查工作,加大同级监管和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对县公司的不同层级监管,督促辖区卷烟营销部门提高规范经营自律意识,达到卷烟规范经营的监管目的,规范辖区卷烟零售户购销行为,没有按内管工作职责、流程开展工作的,每次扣罚相应人员10元;

4、县内管办必需对“三异”情况(异常订单、异常品牌、异常客户)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排查,尤其注重对省外中、高档烟销售环节的重点监管,对内管系统出现“异常”预警,由内管办登记后下达调查函并启动调查程序,属于正常预警的要做正常登记处理,属于非正常预警的要深入调查核实,追根索源,否则,每次扣罚相应人员10元。

5、对营销员、电访员、送货员、稽查员在工作中未履行监管岗位工作职责并及时进行监管、信息反馈的,每次扣罚责任人10元;

6、必需确保南丰县烟草分公司在卷烟经营上达到100%入网、落地、落户销售,无任何异常情况,保障我县烟草分公司卷烟经营的稳定、规范和增长,出现以上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每次扣罚责任人50元,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7、内管办内勤必需在每月5日前书面上报上月内管自查报告、报表等相关工作资料,否则,每次扣罚责任人20元;

8、及时检查专卖内管员、各稽查员的内管工作质量,否则每次扣罚内管办主任20元;

9、积极抓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凡被省、市局发现一次本县卷烟外流现象的情况,扣罚责任人100元;

10、内管系统出现预警信息逾期未处理的情况,扣罚责任人50元;

11、每月末对分公司卷烟经营活动进行一次督查、考核的,每缺少一次扣罚内管员和内管办主任各50元;

12、内管员未及时上报每月内部监管自查报告、内管信息分析报告及相关内管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异常情况登记,未保留内管工作底稿的,每次扣罚20元

13、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违者每次扣罚内管办主任40元,扣罚其他责任人员30元。

(五)案件经营组工作质量考核

1、案件经营组必需完成县局每月下达的案件量化任务数;否则,一般案件(千元以下)每少一起扣罚组长、队员40元,简易案件每少一起扣罚组长、队员20元,假烟案件每少一起扣罚组长、队员40元,千元案件少一起扣罚组长、队员80元;

2、按市、县局法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宣传贯彻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政策、12313投诉举报电话、“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工作,未开展或未认真开展的每次扣罚组长、队员20元;

3、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违者每次扣罚组长40元,扣罚其他责任人员30元。

(六)各稽查中队工作质量考核(相关条款含稽查大队案件经营组)

1、卷烟市场监督管理方面:做好辖区诚信等级服务管理、专卖社区化管理、零售户诚信自律小组建设工作,辖区卷烟零售户都必须持证亮证定点经营,不违法违规经营卷烟,如发现一户经营户无证经营的扣罚中队长50元、辖区队员扣罚100元;如发现一户零售户未亮证定点经营的扣罚中队长50元、扣罚辖区队员100元;如发现一户零售户公开摆卖假、私卷烟的扣罚中队长50元、辖区队员扣罚100元;如发现一户零售户隐匿销售假、私卷烟的扣罚中队长20元、辖区队员50元;如发现一户零售户销售非法渠道购进卷烟的扣罚中队长20元、辖区队员扣罚50元,被省、市局明查暗访检查组发现的加倍扣罚,明查暗访买到的违法卷烟由中队长、辖区队员承担;被省、市局查处一个假、私、非卷烟藏匿窝点的扣罚中队长100元、辖区队员100元;被省、市局查处一个制假窝点扣罚中队长200元、辖区队员200元;以上案件经营组稽查员连带扣罚,挂片责任人与中队长同扣。

2、专销信息反馈方面:管辖片区的稽查员每月必需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2条,不能如数提供的,每少1条扣罚责任人5元;辖区市场内有专卖、业务等市场信息而未发现、未反馈(以手工或专卖系统信息反馈单为准)、反馈不及时的,每户次扣罚责任人5元;对信息反馈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及时将信息处理结果反馈给信息反馈人,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的,扣罚责任人10元;

3、专卖各项工作资料方面:专卖各项工作资料(包括内管、专卖案件、普法宣传、零售户手工和专卖系统档案资料、会议记录、学习记录、执法证件管理、行政执法监督等)必须按时按质按量整理完善齐全,卷烟零售户基本信息录入不全或没有进行动态管理的,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上工作内容的,每项次扣罚责任人50元,扣罚中队长10元;

4、专卖工作痕迹化管理方面:工作底稿必须齐全,整理及时,日清日结,月清月结,不得拖拉,扣罚参照以上“专卖各项工作资料方面”的扣罚进行扣罚;专卖巡查走访工作要有巡查走访记录(包括专卖系统检查日志登记、《客户信息簿》检查记录等),卷烟零售户每月至少要有1次的上户巡查记录,另外B类零售户每月至少要有2次的上户巡查记录,C类零售户每月至少3次的上户巡查记录,无巡查走访记录、达不到巡查走访次数或弄虚作假的每户次扣罚责任人5元;稽查员不得出现巡查走访近的而不巡查走访远的、巡查走访路好走的而不巡查走访路差的、更不得坐送货车去做巡查走访工作,否则,发现每户次扣罚责任人10 元;

5、专卖稽查员不熟悉辖区内卷烟零售户基本情况的,每户次扣罚辖区责任人10 元;卷烟零售户不知道辖区稽查员姓名、诚信等级等应当知晓内容的,每户次扣罚辖区责任人5 元;

6、专卖稽查员没有按内管工作内容规定认真对营销员、送货员、电访员履行内部监管职责的,对三员工作不到位未及时反馈信息的,每户次扣10元;尤其要监督送货员是否及时将卷烟零售户的卷烟购进小票粘贴好、小票保留齐全,无信息反馈且监管不到位的,每户次扣罚责任人20元;对辖区内有销售异常情况的零售户销售小票未进行抽查核对的,每户次扣罚责任人20元;

7、专卖稽查员必须监督卷烟零售户的专卖许可证正副本、《客户商情簿》、稽查员的联系名片等经营资料是否保留完整,如发现有用完、遗失或找不到的应及时补办。零售户进行卷烟零售业务时不得持有过期、失效、非法转让、不在许可证认定的经营地址等情况的许可证,未管理到位也未反馈的,发现每户次扣罚责任人10元;发生许可证管理类事项(停业、歇业、恢复营业、补办)未进行动态管理、管理不到位或未反馈的,发现每户次扣罚责任人20元;发现已停业、歇业、注销或按法律程序吊销许可证而未及时收回许可证的,每户次扣罚责任人30元;

8、专卖稽查员必须确保辖区内100%持证、亮证经营,对已摸底调查的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已修村公路的自然村、公路沿线的自然村、县城住宅小区、偏僻巷道、娱乐场所、酒店、饭店、宾馆招待所等专卖管理的死角,符合办证条件的必须及时(开业1个月内)进行办证纳入专卖日常服务管理中,以上地方如发现无证经营每户扣罚责任人100元,扣罚中队长50元,案件经营组稽查员连带扣罚,挂片责任人与中队长同扣。

9、专卖稽查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南丰县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暂行管理办法》等的要求新办、延续、变更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如未依法依规按程序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每户次扣罚主任100元,经办人50元,中队长50元,扣罚责任人50元;引起申请人投诉、争端造成恶劣影响的,加倍扣罚;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正式员工待岗,聘请人员下岗;

10、白舍、太和稽查中队必需完成县局每月下达的案件量化任务数;否则,一般案件(千元以下)每少一起扣罚中队长、队员40元,简易案件每少一起扣罚中队长、队员20元,假烟案件每少一起扣罚中队长、队员40元,千元案件少一起扣罚中队长、队员80元。

11、专卖稽查员必须认真宣传规范卷烟价格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卷烟价格监督管理工作,发现每户次低价零售卷烟,扣罚中队长5元,扣罚责任人10元,案件经营组稽查员连带扣罚;被省市局查处的加倍扣罚;

12、专卖稽查员必须认真接待、受理、处理好群众的举报投诉,在24小时内完成投诉处理并反馈至举报投诉人,否则,扣罚责任人20;

13、按市、县局法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宣传贯彻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政策、12313投诉举报电话、“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工作,未开展或未认真开展的每次扣罚队长、队员20元;

14、认真开展落实中队准军事化管理工作,未开展落实的,每次扣罚组长、队员30元;

15、未对文明执法、案件评审、服装证件管理、执法监督等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监管的,每少一次扣罚中队长20元,扣罚责任人10元;

16、未认真及时(三个工作日)做好地理信息系统(GIS)零售户地理信息采集工作的,每次扣罚责任人30元;弄虚作假或被市局通报的,每次扣罚责任人50元;

17、监督检查队员按规定时间(当月)整理归档办理的许可案件,监督检查队员制作的处罚案件按法定程序及时录入系统、结案归档、装订成册。未履行监督检查的,每发现一起扣罚中队长30元;许可案件和处罚案件工作不到位的,每发现一起扣罚责任人40元;

18、白舍、太和每周必需集中组织一次本中队专卖执法人员市场检查专项整治行动,未组织开展的,每次扣罚中队长40元;

19、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违者扣罚中队长50元,扣罚责任人50元;

20、专卖稽查员工作中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一次扣50元,三次(含三次)以上,正式工待岗,聘用人员解聘;

21、对中队长的考核实行中队长负责任制,中队长必须安排部署好本中队稽查员的日常工作,了解其日常工作动态,并负有严格监督、检查、考核队员工作质量的职责,负连带扣罚责任。

七、奖励办法

1、根据全年考核优劣情况排序,县局专卖管理部门年度评选2个先进股室(中队)、4名专卖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在2011年县局烟草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分别给予先进先进股室(中队)奖励600元、先进个人300元;

2、稽查大队长、中队长、稽查队员要完成市局下达的标准网络案件和5万元以上大要案件任务,完成任务的,奖励有功人员每人800元;对完成网络案件和5万元以上大要案件任务提供信息来源人员,另外给予重奖;

八、考核办法

县局成立以局长桂小毛为组长,副局长万振东为副组长,专卖办主任(稽查大队长)、专卖办内勤为成员的考核小组,每月对专卖办、稽查大队、内管办、各稽查中队(含案件经营组)及各岗位稽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连续三个月不达标的部门(中队)及个人除进行相应的扣罚外,还将进行严肃的岗位调整、调离等处理。

九、本《考核办法》如与本局出台的相应文件制度相抵触,以局文件制度为准。

十、本《考核办法》未尽的事项,可参照本法中相关或相近条款进行扣罚,事后制定有关补充条款。

十一、本《考核办法》解释权属本局。

十二、本《考核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二 : 济南市政府信息公开

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市环境信访案件呈明显增多趋势。环境信访日益成为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的复合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环保部门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探究环境信访的原因,分析研究相关对策和措施,实现由过去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向综合关注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转变,进而推动环保制度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多年来环境信访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对典型环境信访案例进行了深度分析,总结发现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环境信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方法。

案例一: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董家基地信访事件

董家基地信访属历史遗留问题,该项目几年来信访一直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目在建设初期与重点中学历城二中距离较近,随着近几年企业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制药企业与重点中学已连在一起,从而难免会有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的噪声、废气等影响重点保护目标历城二中。

开展工作:根据市环保局要求,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董家基地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二是在深入调查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专门组织监测人员对齐鲁制药厂东厂周边地下水、排放废水和大气环境现状进行了专项监测;三是根据监测站专家组的商讨结果对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董家基地内现有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上述有关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文件的形成,基本上满足了信访的需要,客观公正的回答了群众在信访中提出的问题,也对企业的一系列的技术改革投入进行了肯定。但是综述整个事件,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带来废气、噪声、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即使在厂界达标的情况下,也会对周围敏感目标产生一定影响。

案例一启示:

一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要看整个片区规划是否合理。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说明,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环保整治,污染物排放浓度也均符合相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但对于处于达标点上的重点保护目标来说是否合适还需进一步论证,这也充分说明了片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同时也再次表明先有规划,再有建设,规划先行的重要性。

二是在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协调下,努力创造公开、公正、透明的良好氛围,加强企业与周边相关单位及群众的沟通交流,让相关投诉人员及时了解环保部门、企业为持续改进相关污染设施、维护良好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取得周边群众的理解,努力营造共赢的局面。

三是信访处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好企业和信访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工作,既不包庇企业又要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投入监测等情况向信访人员解释清楚。

案例二:济南长城炼油厂废气泄漏事件

济南长城炼油厂在常减压装置和催化装置检修过程中,因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废气泄漏事件,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生活并引发群众投诉,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案例分析:近年来围绕着该企业排放废气的信访事件接连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企业坐落在我市主城区的西南部,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原本处于郊区的企业逐渐被陆续建设的居民小区所包围;二是企业内部虽然制定了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及环境保护岗位责任,但针对设备检修期间废水量加大、易发生废气泄漏事件等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及落实不够;三是经多次现场应急监测表明,该企业泄漏的废气未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污染,特征污染物均未超标,但排放气体异味明显,给公众带来明显不适及恐慌。

案例二启示:

一是鉴于长城炼油厂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主城区的不断扩张,应当结合十二五期间城市规划及环保专项规划,对长城炼油厂等相关化工、炼油、制药等企业产业布局给出前瞻性的规划,同时督促相关行业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及调整方向。

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转变重制度的制定、轻职责的落实的管理状况。通过对全厂员工进行系统的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价,特别是针对设备检修期间及开工过程中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特点,实行电子巡检及外围巡检相结合的巡检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三是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针对化工类企业停产检修、热电行业开炉吹管等易造成大范围、突发性、短时间等特征环境污染事件,在不断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尝试建立重大环境事件的预公示制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将涉污企业将要进行的活动提前告知公众,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解释消除在不明情况下公众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公示的手段,通过公众的日常监督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及环境意识,努力消除环境隐患。

案例三:电磁辐射类信访事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讯业及电业发展迅速,因此电磁辐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移动通信基站与高压输变设施随处可见,由于公众对辐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我国对电磁辐射所能引起危害的研究开展滞后,同时在电磁辐射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了民众的恐慌情绪,电磁辐射投诉及信访事件日益增多。本文对移动通信基站及高压输变设施投诉分别举例进行说明。

一、塑料三厂移动通信基站信访案例。该基站隶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涉及GSM型设备3台、3G型设备1台,设备标称功率35瓦,频率为900MHZ及1800MHZ,天线增益15.5dBi,三个抱杆定向天线以相对于正北方0°、120°、240°的方位架设于塑料三厂院内成龙学校楼顶,天线高度18米。成龙学校是面向8-18岁学生的文化培训类学校,家长及学校对孩子在如此环境下学习深感忧虑,而该基站也未进行环保相关审批手续,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

开展工作:对该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监测,共设置监测点位32个,其中三个主瓣方向共设置点位21个(每个主瓣方向设置7个),监测距离为5—100米,1—5层教室内设置点位11个。经监测,教室外电场强度最大值3.09 伏/米,功率密度最大值为0.023瓦/平方米,教室内电场强度最大值0.89 伏/米,功率密度最大值均小于0.001瓦/平方米,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30—3000MHZ”频率范围要求(电场强度12伏/米,功率密度0.4瓦/平方米)。

二、西客站安置片区1区1地块高压输变设施信访事件。济南西客站片区改造,推进了城市的建设,使该区域村民住上了楼房,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安置片区1区1地块7号楼建设距高压线仅15米,视觉压抑及心理影响较严重,且东侧60米为变电站,附近组成高压线网络,使村民产生抵制情绪,拒绝服从安置计划,从而产生了矛盾。该高压输变设施建设早于安置片区建设,主要为高铁及济西机务段机车提供电力支持,该线路额定输送电压为220kv,额定输送电流为800A。

开展工作:在该高压线外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及其水平正对楼层室内进行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共设置2个点位,外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处电场强度1164伏/米,磁感应强度为0.426微特斯拉,水平正对楼层室内电场强度27.33伏/米,磁感应强度为0.111微特斯拉,均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评价标准的规定(电场强度4000伏/米,磁感应强度为100微特斯拉)。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但该居民楼距高压线过近。

案例三启示:

一是电磁辐射污染源管理不完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5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规定,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磁辐射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和环境保护验收,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只拥有有预审批权及监督检查的权利。目前我市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管理较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绝大多数项目并未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建设者在无任何环保手续的情况下就自行选址建设,从而造成信访投诉事件发生时管理部门处于被动局面。

二是国家标准的制定与非确定性效应。我国现行射频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是由卫生部及国家环保局分别发布的,分别为《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前者规定了电磁辐射的导出限值,后者既规定了导出限值,也规定了基本限值,执行的导出限值比上述国际两大主流标准都要严格的多。我国现在还没有工频电磁辐射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只是作为环境评价的参考标准,适用于110KV以上高压送变电工程。我国虽然在电磁辐射环境方面制定了一些标准或参考标准,但这些标准只是基于短时即刻电磁暴露产生的已知健康危害效应制定的,没有考虑低强度电磁辐射环境长期暴露的可能效应,目前电磁辐射的危害对人体非确定性效应方面的影响还无定论,即使电磁辐射达到了国家标准,人体长时间暴露在该环境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漠视的。

三是局部规划的合理性。在全市整体规划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局部规划的不合理性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本案例第2个事件充分说明这一点,高压线与居民楼之间有15米的距离,虽然符合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规定,但是这个距离只是考虑到了高压线路本身的安全,并不是为了电磁辐射衰减至安全值而设立的,这是片区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的问题。

四是电磁辐射防护宣传力度不够。针对电磁辐射这个新兴的污染,绝大多数民众对其本质是不了解的,不像水、气、声、渣等常规污染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再加上商家为了获取利益的不正当宣传引导,民众对此更是对电磁辐射产生了恐惧心理,加上现有电磁辐射项目手续不完善,民众对此更容易产生误会。如何正确宣传电磁辐射的利弊,正确引导民众的心理,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

针对环境信访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在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往城市片区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所潜在的矛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调查,并结合政策层面的要求逐步予以解决。另外,在整体规划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局部规划的不合理性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因此,先有规划,再有建设,规划先行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

二是政策宣传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全方位多视角加强宣传工作,尝试建立重大环境事件的预公示制度。一方面向公众及时进行科学的环保教育宣传,消除在不明情况下公众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可通过公示等手段,通过公众的日常监督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及环境意识,努力消除环境隐患。

三是督促企业自律。通过多种手段,督促企业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转变企业重制度的制定、轻职责的落实的管理状况,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环境污染及信访事件发生。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环境信访工作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信访处理工作人员必须着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对信访案件做到整体把握、细致分析,才能正确处理问题,有效解决矛盾。其次,信访处理人员需要做好企业和信访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帮助加强企业与周边相关单位及群众的沟通交流,以最合理的方式尽快解决信访问题。

五是法规完善问题。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但仍未臻完备,比如电磁辐射污染方面,在电磁辐射对人体非确定性效应方面的影响还无明文规定,在相应的信访事件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处置依据。在国家规范出台之前,可以鼓励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以提出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标准。

三 : 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关于调整双涧镇、村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索取号:SD904080504201007001

内容分类:

发布文号:双发〔2010〕30号

发文日期:2010-7-2

双发〔2010〕30号

关于调整双涧镇、村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 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各村党组织、镇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28号),推动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经镇党委研究:调整双涧镇、村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一、双涧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 任:王 鹏(镇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主任:魏子章(镇老干部支部书记)

副 主 任:陆月群(镇党委组织委员)

成 员:王学聘(双涧中学校长)

郁振乾(双涧中心小学校长)

邓 伟(双涧派出所所长)

刘桂春(双涧司法所所长)

张俊华(镇工会主席)

魏 宁(镇团委书记)

张永杰(卫生院院长)

李景龙(镇组织干事)

陆 飞(镇宣传干事)

下设办公室,陆月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景龙、陆飞两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双涧镇各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双涧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王东振 成员:张伟 赵全三 潘红军

2、赵巷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张玉宝 成员:盛启民 孙奇 孙帅 赵礼

3、周庙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王化清 成员:董中良 周立华 马丽娟 丁在华

4、王楼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吴勇 成员:牛思坤 魏凤民 牛怀标 盛永娟

5、魏圩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杨明友 成员:曹广宇 周家喜 张振平 徐侠

6、老集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张占峰 成员:赵新民 崔秀杰 董贺轩 张敬兰

7、马洼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李爱中 成员:马用 马登先 张雷

8、东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李允亮 成员:代殿科 王建 付良成

9、王湾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杨俊武 成员:丁延民 马永波 王敬月

10、郭湾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郭辉 成员:张道才 桂立友 郭广华 桂凤岭

11、杨圩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房保国 成员:徐亚北 徐宏伟 李国献 冯建全

12、李寨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李在武 成员:王克杰 韦如星 李尚杰 张克轩

13、高隍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董志立 成员:徐凤合 尚志英 张怀侠 庞如弟

14、路南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孙孟全 成员:王东彬 张洪超 张庆才

15、贾井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贾永 成员:储兰义 贾俊峰 隋秀芳

16、隋寨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王同文 成员:隋成岭 万松香 王正华

特此通知

中共双涧镇委员会

2010年5月26日

四 : 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由来

1.1规划背景

1.1.1发展林木产业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在国民经济中,林业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行业,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陆地最大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发展的重任就是要合理地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林业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气候安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维护木材安全、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维护能源安全、发展生物质能源,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都要求林业有更大的发展,都需要林业做出新的贡献。

林木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等特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一项新兴产业,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同时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发展潜力。林木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加快发展林木产业发展,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木的多种需求,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决国内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都十分重大。在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中提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1.2金融危机对林木产业的影响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全面下滑,金融风暴使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蒙受重大损失,进而对中国林木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木材加工企业纷纷破产,工人大量下岗;同时,与木材资源供应相关的千百万林农利益受损。2008年全国重点人造板基地中约有40%的企业关闭或者停产。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具业也造成很大影响,由于木制家具出口受阻,导致大量企业停产倒闭。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国内对木质林产品的需求量减小,国内木质林产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加剧了中国林业产业的困境。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虽有回暖迹象,但林木产业发展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是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萎缩,出口增长大幅回落,2009年上半年全国林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全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60.45亿美元,同比下降l6.0%,其中,出口总额为l49.22亿美元,同比下降11.66%。进口总额为1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1.21%。二是原材料与产品价格陡降,人造板生产用的木材原料价格下降了15-25%,这一现状已经使得森林资源培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也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阻滞,人造板、林果等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大幅下降,也已经造成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人造板生产大省和林果及加工业大省的林产品大量积压。据统计,全国人造板、复合地板产品的积压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关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关门、停产的企业达50%。三是国内木材销售受到剧烈冲击,产品积压严重。东北、内蒙古四大国有林区木材产销率为38%,每立方米木材售价降低幅度为l00-150元左右;福建、广西、贵州商品木材大量压库,仅福建即达91万立方米。四是林业企业大量停车限产、关门倒闭,导致生产人员大量失业,仅浙江、山东、江苏、河北4省的6个林业产业比较发达的县就减少就业人数300万左右,加剧了农民工返乡潮和城乡就业压力。

1.1.3新形势下的林木产业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林业发展也处在一个十分难得的有利时期,林业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效用在不断延伸、内涵在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2009年6月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林业新的历史定位,是中央关于“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最新要求,清晰地勾勒出党和国家关心、重视林业发展,对林业寄予厚望的战略意图,赋予了林业以新的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

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金融危机,既要看到林木产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不利影响,也要正视其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塑造龙头企业,创造品牌产品,开辟市场领域,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带来的机遇,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为实现林木产业的全面调整与振兴奠定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作为指导林业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三年内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保持12%左右的速度增长,并提出了林业产业振兴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9年对于中国林木产业来讲是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因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冲击而困难重重的林木产业及企业,虽然危机带来的阴霾并未散去,但在政府、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和林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林木产业已经迎来了复苏的曙光。2009年上半年,已于2008年年底到期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得以延续;财政部门分别于4月1日和6月1日两次共提高了63种林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使饱受创伤的出口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在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林业纳入了两项;在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中,中央先后分三批安排林业投资,投资总量达到149.7亿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0.45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降幅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且二季度比一季度有所减少,其中环比增加15.05%,进口环比增加30.32%,主要林产品进出口企稳的态势有所显现,国家稳定外需、扩大内需、保市场、保份额政策在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当前,我国林木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有长期积累的制约微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障碍。因此,金融危机实质上给行业带来了一次洗牌,2008年底,四大板材基地近四成林业企业的关停减产充分说明了优胜劣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林业产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局面长期存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虽然一些小作坊企业在这场风暴中倒下,但是林木产业的大品牌却更加强大了。2009年2月26日,我国首个林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知识产权、商标保护等品牌维护问题将渗透在中国林木产业的品牌建设道路上。

1.2规划由来

宿州市位于黄淮海和泛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是典型的农业区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传统农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方面的引领作用,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设立宿州市“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构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建设、现代性建设、可持续性建设和组织性建设进行试验探索,建立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建成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产业集群,为中国传统农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宿州市在《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08-2012年,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将紧紧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带,持续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打造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产业加工集群,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种养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带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林木产业已经被列为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林木产业也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多年来宿州市林木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积淀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全市林业及林木产业长期发展建设,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木产业建设协调发展,服务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相关规划及宿州市《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宿州市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和林木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生态优先、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要求,宿州市林业局拟编制《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做出具有科学性、宏观性、策略性的林木产业发展规划,以规范全市林木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加快全市林木产业化发展进程。

2009年12月,受宿州市林业局的委托,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编制《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

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位于黄淮平原南端,与苏、鲁、豫3省11县接壤,北邻江苏徐州市和山东菏泽市,西接河南商丘市,东连江苏淮阴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2.1.2地形地貌

宿州市全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绵长形状,海拔多在15-55米之间。全市总面积97.87万公顷,平原面积88.9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91%,其中耕地面积49.21万公顷,另有低山残丘5.97万公顷和台地2.93万公顷。全市新汴河以北为黄泛平原,以南为河间平原,在萧县、桥区、灵璧县和泗县境内有南北走向的低山残丘,海拔在150-300米。

2.1.3土壤及母岩

宿州市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但分布面积很小,土壤主要有潮土类和褐土类。境内主要土壤,北部为黄潮土,南部为砂礓黑土。黄潮土受黄泛的影响发育形成;而南部则由古老黄土性冲积物发育形成。丘陵区主要残丘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山红土、山黄土、山淤土等。砀山县全境和桥区、灵璧县、泗县的北部以及萧县的西北部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桥区、灵璧和泗县南部河间平原为砂礓黑土;桥区北部和灵璧、泗县的丘陵区连片或零星有残积土壤分布。由于河流的分选作用,土壤质地变化较大,同一土层剖面中沙粘相间,沉积层明显。由于成土时间短,淋洗作用较弱,土壤有石灰反应,pH值在7.5—9.0之间。

2.1.4水系

老濉河、奎濉河、潼河、新汴河、浍河、沱河等淮河一级支流发源或流经宿州市,境内水利条件优越。全市现有主要河流73条,分为南四湖、废黄河、新汴河、奎濉河、安河和崇潼河六个水系。主要干支总长度2019.7公里,其中主要河道16条。黄河故道从北部砀山县、萧县横穿,长达94公里,历次黄河南泛改道形成20多万公顷的沙化面积,使宿州市成为安徽省沙化重点监控区,生态区位相当重要。

2.1.5气候与水文

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降雨量770-990mm,其中50-60%集中于夏季,且有暴雨出现。冬季雨雪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5-8%。年平均气温14.0-15.5℃,一月份平均最低气温-0.6-0.1℃,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7.2-27.6℃,年0℃以上有效积温5300℃。全年日照时数2207-2472小时,无霜期201-210天。光照条件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地表水资源量16.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47亿立方米。林业生产主要受冬春干旱和冻害的影响。

2.1.6植被

宿州市森林植被属华北区系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全市计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由于长期人为破坏,宿州市自然植被现存不多,仅在萧县皇藏峪和宿州市夹沟林场大方寺等山谷中,分布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天然次生植被400余公顷,计有木本植物140余种,为华北地区少有。全市栽培植被类型包括草本类型、木本类型和草本木本间作类型,其中木本类型主要分布在村庄四旁、宜林山场、平原及沟河堤坝等。乡土树种主要有刺槐、旱柳、榆、楸树、臭椿、苦楝、柿、枣、葡萄、杏、石榴、梨、苹果等。用材林树种主要为杨树、泡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梨、苹果、桃、葡萄、杏、石榴、银杏、桑等。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及人口

宿州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桥四县一区,10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7.87万公顷,总人口626.06万人。宿州经济开发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砀山县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138万,辖23个乡镇;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与江苏省接壤。辖19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全县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0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区,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180万。

2.2.2经济情况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5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0亿元,增长5.2%,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9.16亿元,增长26.3%,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1.76亿元,增长29%,拉动GDP增长7.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9%;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4亿元,增长12.4%,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7%。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三次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二产的增长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在工业经济拉动下,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0.0:33.1:36.9调整到28.6:34.4:37,二产比重超过一产。财政收入32.6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分别增长10%、12%。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业结构初步形成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纺织、建材、能源、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707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3家,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个百亿元产业不断壮大,华电一期、界沟煤矿、海升果业、新锦丰、惠丰电源、中元化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原煤产量达12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160万千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建成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各类创业基地18个,其中省级基地12个。大力推进名牌战略,新锦丰“味之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载银活性碳纤维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皖王小麦粉、安桥牌车桥、皖北牌洁霉素等18种产品分获中国、安徽名牌产品称号。

2.2.3交通及通讯

宿州市区位优势明显,地临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位居东进西出、南上北下的交汇点,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全境;国道104、206、310、311线以及京台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泗永高速公路以及宁徐高速公路在市内纵横贯穿;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也从宿州经过,并设有车站;徐州市观音机场距离宿州市市区仅70公里;水路由宿州港经洪泽湖可到达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经大运河可到达江浙沪等地,经淮河可到达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

宿州市实现了固话、移动电话全覆盖,绝大部分乡镇已接通互联网,通讯事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7.6万,移动电话用户数达50.9万,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5.6万。

2.2.4其他

宿州市历史绵长,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众多。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梨都砀山生态观光旅游区、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和一批古文化旅游景点、专项特色旅游景点。此外,宿州市还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泗州戏之乡”。

2.3林业资源概况

2.3.1各类土地面积

宿州市全市国土总面积97.87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81262.8公顷,非林地面积697437.2公顷。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267990.3公顷,疏林地面积62.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582.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434.8公顷,苗圃地315.4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2.1公顷,宜林地面积8875公顷。

有林地面积按地类分:乔木林地面积267969公顷,其中纯林259087.6公顷,混交林8881.4公顷;竹林面积21.3公顷。有林地面积按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87902.5公顷,用材林面积128770.8公顷,特用林面积2091.6公顷,薪炭林面积1公顷,经济林面积49224.4公顷。在乔木林中,按龄级分面积分别是:幼龄林112490公顷,中龄林53118.7公顷,近熟林67966.2公顷,成熟林33782.5公顷,过熟林880.9公顷。(269.3)

在乔木林面积中,组成优势树种面积分别是:杉类146.1公顷,松类149.5公顷,硬阔1221.4公顷,软阔122.1公顷,柏类14919.9公顷,杨树164423.7公顷,泡桐751.1公顷。经济果木树种为:梨60960.4公顷,苹果10526.7公顷,桃7686.8公顷枣1239公顷,银杏220公顷,其它经济果木树种5602.3公顷。全市四旁植树总株数2341.0万株,折合面积22980.8公顷。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38%,林木绿化率为29.81%(200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市农田林网庇护面积46.67万公顷,建网率89%。公路绿化率91%,河渠绿化率92%,铁路绿化率100%,村庄绿化率65.2%。

2.3.2各类林木蓄积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1204.42万立方米(以下数据均为200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其中有林地蓄积1004.65万立方米,竹林37.42万株,疏林地蓄积0.03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99.53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21万立方米。

在有林地蓄积中,各林种蓄积分别为:防护林224.62万立方米,用材林763.39万立方米(竹林37.42万株),特用林16.16万立方米,经济林蓄积4.92万立方米。各优势树种蓄积分别为:杉类1.35万立方米,松类0.78万立方米,硬阔7.08万立方米,软阔0.86万立方米,柏类49.79万立方米,杨类939.29万立方米,泡桐4.93万立方米,其它0.59万立方米。各龄级蓄积分别为:幼龄林53.08万立方米,中龄林260.69万立方米,近熟林424.29万立方米,成熟林252.94万立方米,过熟林9.66万立方米。

第三章林木产业化发展状况分析

3.1林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宿州市林木产业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在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致力于资源开发利用和林木产业的大力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杨树产业为突出代表和典型特征的平原林木产业,初步形成了杨树生产总量逐年扩张、产业日趋做强的蓬勃发展态势。林木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一定调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逐步增大,林业总产值和林业职工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但从林业总产值、林产品种类、加工企业规模、职工平均收入等现状来看,与宿州市周边地区如山东菏泽、临沂,江苏徐州、宿迁等相比较差距较大,林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2009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53.85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以下同),同比2008年增长27.9%,在全省排名第3位,其产值约占全省林业产业生产总值的9.5%,林业在册职工2202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0982元,比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约低1500元。在林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总产值25.40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7.8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0.57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7∶52∶1。与全省林业产值排名第一的宣城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36∶57∶7)、排名第二的六安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41∶56∶3)比,宿州市林木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明显偏高,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说明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全市林木产业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3.1.1.以原料林为主的各类基地建设发展较快

1、用材林基地建设

近年以来,宿州市造林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快速发展,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几年来,全市先后实施了万里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长防林、治沙造林、平原绿化等工程。

——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一期工程全市共绿化铁路、国道、省道公路16条,累计完成线路绿化1304公里,建设林带2702公里,建设农田林网11.6万公顷,低山残丘林地绿化面积1.8万公顷。二期工程全市共绿化县乡道路、沟河堤岸等2500多公里。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9200公顷,荒山荒地造林2.6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宿州市将获得国家3.8亿元资金补助,直接受益农民达十几万户。同时,工程建设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正在减轻。退耕还林实现了耕地减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陆续到期,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将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全市累计完成长防林建设7333公顷,国家补助资金1100万元。全市的大沟河堤岸形成了一条条大型防护林带。

——实施治沙造林工程。全市累计完成治沙造林9333公顷。砀山县、萧县沙化严重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全市累计完成森林生态网络建设4867公顷。平原林业防护功能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市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产值为3.97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5.6%,占林业产业全年总产值的7.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宿州市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杨树的生长,目前全市杨树栽植面积16.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35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大沟河岸、主干公路两侧及村庄周围。

2、经济林基地

宿州市是国内著名、安徽省重要的水果主产区,水果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属南果北移、北果南延的交汇地之一,宿州市砀山县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2003年以来,全市果园面积动态性地稳定在80000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及其泛区,形成了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果树带。全市葡萄以鲜食为主,其中萧县葡萄久负盛名,是全国五大葡萄产区之一。2007年,全市鲜食葡萄和加工葡萄的面积分别为4100公顷和2000公顷,占葡萄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67.4%和32.6%。2009年,全市水果实有种植面积76000公顷,结果面积71000公顷,主要栽培品种有梨、苹果、桃、葡萄等,总产量143.9万吨;干果类实有种植面积2800公顷,结果面积2300万公顷,主要栽培品种有枣、柿子、银杏(白果)等,总产量1.1万吨。2009年,全市水果及干果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总产值达到17.24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7.9%,比重极大;占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的32.0%,可见经济林培育是宿州市林木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依据比较优势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如精品梨类、苹果、桃等。同时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市场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加工能力快速增长,水果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合作组织稳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种苗花卉基地

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09年底,全市共建有林木良种基地7处,总投资791.5万元;建有12个国有苗圃,总经营面积395.6公顷,现有在册职工773人,其中在岗职工551人。2009年林木育种和育苗年总产值为7026万元。全市有各类个体私圃和育苗基地20多个,育苗面积133.3公顷,另有个体育苗户3000余户,育苗533.3公顷,生产的苗木品种有:杨树2001、南林95、895杨、意杨69、意杨72等用材树种,以及银杏、苹果、梨、柿、葡萄等多种经济林品种和花卉,苗木可满足全市造林需求并销往周边市县。

表3-1宿州市现有国有苗圃基本情况统计表

所属县区

苗圃名称

经营面积(公顷)

主要产品

市直

东二铺苗圃

32.0

花卉、苗木、良种等

桥区

桥区苗圃

40.0

花卉、苗木、良种等

张楼苗圃

15.3

花卉、苗木、良种等

五里园苗圃

30.7

花卉、苗木、良种等

萧县

城关苗圃

14.4

花卉、苗木、良种等

赵庄苗圃

15.3

花卉、苗木、良种等

砀山县

赵堤口苗圃

33.3

花卉、苗木、良种等

薛楼苗圃

108.0

花卉、苗木、良种等

灵璧县

灵西苗圃

43.3

花卉、苗木、良种等

尹集苗圃

21.3

花卉、苗木、良种等

泗县

泗县苗圃

42.0

花卉、苗木、良种等

合计

395.6

2009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99公顷,年产切花切叶26.4万支、盆栽植物34.6万盆、观赏苗木53.6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405万元;花卉生产企业27家,种植花卉的农户达709户;从业人员已达28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5人;专业花卉市场已建成26个,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1.8万平方米。

宿州市全市林木种苗花卉繁育面积约800公顷,每年生产林木种苗花卉近3500万株。其中:杨树育苗近700公顷,年产杨树苗木2500万株;苹果、梨、石榴等经济林苗木800万株;城市绿化苗木及花卉200万株。

4、林副产品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荒山荒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得到大力开发,推动了以林药和林产食品为主的林副产品这一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全市林副产品生产总面积为83公顷,年生产木本调料(花椒等)3吨、食用菌112吨、其它森林食品2240吨、木本药材90吨,总产值为1.01亿元。

3.1.2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稳步推进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以木材加工为特征的传统林木产业焕发了生机,板材、人造板等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木材加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1、木材加工及人造板

2009年,木材加工业发展在逆势中继续上扬。全市锯材产量1.20万立方米。人造板总产量137.03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84.25万立方米、纤维板10.32万立方米、刨花板1.59万立方米,其它人造板40.87万立方米。单板4.61万立方米。2009年全市木材加工业总产值为27.89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54.1%,占全市林业第二产业总产值的97.7%,占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0.6%,其中锯材加工业产值3730万元、人造板制造业产值26.87亿元。家具制造业年总产值为6370万元。木制工艺品制造业年产值为85万元。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77家,家具制造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目前,全市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增至18家。

宿州市木材加工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全市各类木材加工企业有1036家,其中锯材加工企业546家,人造板制造企业265家,胶合板加工企业199家,纤维板加工企业8家,木制装饰材料生产企业18家。全市木材加工企业现有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消耗原木和枝桠材150多万立方米。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绿洲、中林、佳华、华良、东大、东平、东建、东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宿州市木材加工业不断趋向集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以砀山县薛楼工业园、周寨板材加工园、桥区顺河乡木材加工园、符离镇、汴河镇沿206国道产业带、萧县张庄寨镇、灵璧县冯庙镇、大庙乡、泗县黄圩镇、大庄镇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建立,产生了显著的规模效益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引导林木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凸显。

宿州市木材加工业发展初始阶段,都是以一家一户的板皮加工为主,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细木工板、胶合板,近几年部分企业开始发展密度板、科技木、建筑模板等。此外,一些家具、复合地板、整体橱柜等生产项目也已落户宿州市,随着企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开始优化,深加工企业不断诞生,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及产品的档次也明显提升。全市的木材产品远销美国、芬兰、韩国和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年实现出口创汇2000余万美元。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木材产品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2、制浆造纸

2007年8月,宿州森发纸业年产9.8万吨杨木化机纸浆、9万吨白卡纸项目通过安徽省发改委核准,并于2009年2月在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目前企业尚未投产。但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推动全市林木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

宿州市制浆造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林纸一体化,把林纸一体化作为木材加工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打破林纸分家的体制,大力建设纸浆原料林基地。

3、林产化工及其他

宿州市的林产化工业发展尚为空白。但随着当前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生物质能源因其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卫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黄连木是一种生物柴油原料,其木材有光泽,结构细致耐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雕刻之用。国家《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中明确规定,要迅速扩大黄连木种植面积,将重点在河北、安徽、陕西、河南等省发展黄连木25万公顷。

安徽省的气候因子、立地条件都比较适宜黄连木的生长,且黄连木资源丰富,具有扩大栽培的条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3.3万公顷的黄连木林种植计划。根据安徽省林业厅及相关林业局等单位的调查,宿州市的灵璧县、萧县现有26.5公顷的黄连木资源分布,发展潜力巨大,宿州市黄连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的建设也正在逐步开展起来。在《2011~2022年安徽省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中提到,将在宿州市安排适当的黄连木基地建设,包括新建和改造两部分。

宿州市林木工艺品等其他加工业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企业类型均较少,现有生产企业也不成规模。

3.1.3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森林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宿州市林木产业结构调整中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森林旅游业在开发规划、设施建设、品牌推介、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宿州市的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其独特、丰富的资源优势快速发展。2009年宿州市森林旅游与休闲达到85.7万人次,全市森林旅游与休闲产业年直接收入达到5661万元,同比2008年增长12.27%以上,其中森林旅游79.2万人次,旅游收入4640万元;森林疗养与休闲6.5万人次。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林木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收入390万元,其他收入631万元。森林旅游与休闲产业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5190万元,间接带动了全市优质水果生产及加工产业36亿元产值,使全市农民年人均增收600多元。

宿州市历史绵长,文化沉积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最高等级资源3处,旅游资源齐全,级别、品味较高,特色鲜明。全市目前已有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有地面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尚有待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重要文物古迹70处。初步形成了以红色、文化、生态、特色旅游的七大精品观光路线。

砀山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萧县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桥区大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森林旅游已初具雏形。2009年砀山县梨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00万元。第一个清明节假期和“十一”黄金周期间,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和大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11.25万人,旅游人数较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8%,门票收入增长150%。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已于2008年年底正式挂牌。

2009年12月29号,泗县石龙湖湿地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石龙湖湿地位于泗县城南15公里处,大路口乡、墩集镇境内。湿地占地面积约670公顷,汛期水面达2000公顷,湖泊最深处约10米,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水质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大面积的芦苇、睡莲、荷花、水浮莲、香蒲、水冲、菱角等野生植物,以及青鱼、鲶鱼、草鱼、鲢鱼、大虾等近百种野生鱼类,栖息着麻雀、大白鹭、野鸡、芦苇莺、布谷鸟、斑鹭、红头长尾山雀等几十种鸟类,以及獾、刺猬、狐、兔、蛇等近二十种野生动物。周围分布着明朝开国名将邓愈故里、西楚霸王项羽驻兵地等历史景观。在生态恢复与保育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地貌特点,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科普展示区、湿地休闲区、湿地生态体验区、管理服务区等5个功能分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沿线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的石龙湖湿地保护区22.67平方公里,共分为田园风光区和石龙湖景区两部分,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植物园、生态园,苗寨风情园等风光景区正在建设。

2008年12月8日,萧县梅村生态园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萧县梅村生态园始建于2002年,经过8年的建设,该园占地467公顷(含水库水面),已成为闻名皖北的绿色生态景区。梅村生态园是集自然生态和农家生活为一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区。梅村生态园是宿州市第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被安徽省林业厅授予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宿州市森林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对宿州林木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宿州市龙泉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砀山县碧清水岸庄园生态旅游公司、萧县天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萧县快活林地锅村、萧县皇藏峪饭店等5家单位被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林业厅授予“森林旅游人家”称号。

3.1.4林木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业基础提升和林农增收

林木产业的兴起,极大的提升了林业基础,也在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市林业建设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大力推进生态型林业产业发展。据综合测算,全市现有林地面积、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林业(三大)主要指标在皖北六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滁州市和蚌埠市)中均位居第一;同时,全市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每年可达500多元,增幅较大。

3.2林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2.1林木产业总产值偏低,体系不健全,结构欠全理,产业重点不明确,产业核心不突出

林木产业总产值偏低。2009年宿州市国民生产总值560亿,而林业总产值仅为53.8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62%,与周边省市(宿迁市、滕州市、菏泽市等)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宿州市林木产业仍依赖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而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和以森林旅游服务为主体的林木第三产业不发达,整体产值偏低。全市现有林木产业中,一产以提供森林资源类产品为主,主要是以杨树为主体的木材原料;二产中木材加工绝大部分为初级产品,以板皮和初级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其他板材产品为主;林木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资源整合不力,开发力度偏小,资源深开发潜力不足。同时,在全市林木产中,由于缺少大型品牌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有限。

林木产业体系尚不健全。近年来,宿州市林木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实施万里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长防林和防风治沙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资源数量有质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全市木材加工也由林农自发经营逐渐向集中化园区化发展,产品也由锯木、板皮等向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产品拓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森林旅游及服务业也初显端倪。但总体看来,全市林木产业体系尚未成形,除传统的一产体系相对较成熟外,二产、三产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市对林木二产、三产缺乏战略性规划,尚未制定出台有关全市林木二产、三产具体详实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策略。

林木产业结构欠合理。2009年宿州市林木总产值53.8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为47∶52∶1。与2008年的56∶43∶1(总产值42.1亿元)相比,林木产业产值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综合来看,整个林木产业仍呈典型的初级产业结构特征。在目前全市林木产业中,一产产值比例虽然由2008年的56%下降为2009年的47%,但仍占有绝对份额;二产产值虽较2008年略有提升,但尚不能在整个林木产业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和起到关键支柱作用;三产产值较2008年虽有所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和比例明显偏低,这也反映出三产起步晚,发展慢,有待大力提升。另外,在全市林木产业中,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

就林木各产业内部结构而言,也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在以资源培育为主体的林木第一产业中,全市林种及优势树种(组)均相对单一,林相结构简单,林地面积和蓄积以用材林为主,且近90%是以杨树纯林为主;就林种、林相问题,宿州市近年来虽然作了一些调整,但距离合理状态尚有较大差距。在经济林品方面,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

在以木材加工为中心的林木第二产业方面,主要还是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少精深加工。目前企业生产相对集中在锯材和初级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其他板材产品上,浆纸项目尚未投产运营,工艺品制作等其他木材加工项目规模较小。就从事锯材和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其他板材生产的企业及其产品而言,全市缺少自主品牌尤其是全国知名品牌,产品系列不全面,企业数量较多但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在以森林旅游及服务业为主体的林木第三产业方面,主要是集中在早期开发的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新近兴起的农家乐上,其它服务业发展滞后。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五柳省级自然风景区等多种森林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力度不够。

林木产业重点不明确,核心产业不突出。随着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实施,宿州市林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林木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不如林业工程建设。宿州市林业工程建设集中在森林资源培育及生态防护方面,目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用材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林业主要指标位列安徽省皖北六市前列。近年来,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相适应,全市林木产业第一产业也有长足发展,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民因林木第一产业而增加的收入呈逐年上升状态。林木第二产业主要集中为以自发性初级木材加工为主体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产品以锯材、旋(切)片、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其他板材初级产品为主,企业基本上以私营为主,生产园区则以地方企业自发散乱聚集形式为主。林木第三产业兴起较晚,目前仅以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少数几处森林旅游开发较为成功,其他无论是市场开发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待加强。总体来看,目前宿州市林木产业对一、二、三产的发展缺乏明确定位,尚未确定林木产业发展的重点,尚未确定林木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全市尚未制定出台有有关林木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宏观性和指导性的科学规划,这都大大制约着全市林木产业的迅速扩张和快速发展。

3.2.2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

林木产业总规模小。宿州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036家,2009年木材加工业总产值27.89亿元。与2008年相比,全市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上都有了提高,但与情相似的周边相邻的市(县)如江苏邳州市、山东菏泽市相比,宿州市无论在木材加工生产企业规模、企业数量,还是在产品产量及总产值上都相差甚远。2008年,江苏省邳州市木材加工企业3100多家,年产优质板材800万立方米,营销收入达160亿元;2008年,山东荷泽市木材加工企业3690多家,年加工木材1080万立方米,营销收入150多亿。

企业生产规模小。在全市现有的1036家木材加工企业中,锯材及板皮加工点近600多家,占绝大多数,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其他板材生产企业不足450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7家左右,超亿元企业仅有8家。

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现有木材加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基本停留在上世纪中后期的水平,70%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稳定性差。大部分企业都是私营形式,所采用的多为家族式管理,产业观念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档次。

3.2.3产品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由于科研力量不强,投入有限,导致全市的林业科研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同时,产品质量档次较低。木材加工产业链条短,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基本没有高端、终端产品,科技含量低,缺少自主品牌,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观念和经济等诸多因素,企业员工缺乏继续再教育和定期培训的机会,虽然部分企业对员工农安排进行短期培训,但整体效果不显著。

3.2.4林木产业发展外部条件差

林木产业配套不足,产业纵深发展受限。目前全市有较大规模的木材交易市场14家(泗县1个、灵璧县2个、墉桥区5个、萧县3个、砀山3家),另有小规模木材交易点近百家,多为自发形成。规范化的木材交易市场、物流基地、行业协会、林产品信息服务等发展不足,制约了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缺少发展资金,贷款融资困难,途径少,束缚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更新;各种收费较多,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林木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另外,森林资源管护难度较大,林业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管护手段,致使全市近2/3木材资源外流。

3.2.5以林权制度为主的各项林业体制改革滞后

林权制度改革滞后,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虽已基本完成,但是林改确权发证使客观存在的山林纠纷矛盾集中暴露,有些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配套改革需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得不充分,林权流转有待进一步规范;林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适应林改后林业“三防体系”有待探索建立;林木采伐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影响了林业承包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放活;林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力量分散,执法不力的问题,有待整合和加强;国有场圃体制机制老化,较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发展林木产业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3.2.6林木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首先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国有场圃、林业工作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影响资源培育和管护。林业行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生活资源和手段较其他行业较少。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林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各种生产要素难以向林木产业聚集,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

3.3林木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3.1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在区位方面,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位居东进西出、南上北下的交汇点。

在交通方面,全市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全境;国道104、206、310、311线以及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泗永高速公路、宁徐高速公路以及京福高速公路在市内纵横贯穿;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也从宿州经过,并设有车站;徐州市观音机场距离宿州市市区仅70公里;水路由宿州港经洪泽湖可到达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经大运河可到达江浙沪等地,经淮河可到达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

2、劳动力优势

宿州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626万,其中农业人口560万,人口密集,劳动力富裕,为进行林业生产及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保障。

3、地方政府扶持优势

宿州市政府在《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08-2012年,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将紧紧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带,持续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打造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产业加工集群,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种养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带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施意见》把林木产业列为宿州市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可见政府对林木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

4、林木产业基础雏形初显

经过长期发展,宿州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林木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六大类50多个品种的林产品结构,有些产品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随着东大木业红树湾地板、东平木业整体橱柜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对全市林木产业总量扩张和产品档次提升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林木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宿州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5、周边地区森林资源存量丰富

宿州市地处安徽省北部,向西、向南在淮河两岸是安徽省杨树最为集中的栽植区域和木材主产区域,淮北、阜阳、亳州、滁州、蚌埠、淮南、合肥各市均有着丰富的杨树资源。据统计,以上7市现有森林面积60.62万公顷,蓄积2971.85万立方米,其中:杨树面积34.39万公顷,蓄积1375.09万立方米。以上7市四旁树蓄积达953.51万立方米。宿州市能否调节好产业结构,能否调动这一实际资源,这是发展林木产业最大的资源优势所在。宿州市周边7市森林资源统计表详见表3-2宿州市周边地区森林资源统计表。

表3-2

宿州市周边地区森林资源统计表

万hm2

万m3

单位

森林

乔木林

用材林

杨树

外松

四旁树木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蓄积

合计

60.62

2971.85

59.57

2148.05

38.76

1744.58

34.39

1375.09

2.18

76.22

953.51

阜阳

16.02

898.81

15.96

800.96

12.98

691.81

11.78

582.12

 

 

94.85

亳州

14.44

752.32

14.43

609.80

11.25

476.23

10.93

474.28

 

 

142.50

淮北

4.01

207.05

4.01

149.42

2.50

97.62

2.95

128.20

 

 

57.63

淮南

1.52

142.75

1.49

26.03

0.42

6.16

0.80

6.96

 

 

116.47

蚌埠

7.51

353.45.7

6.75

24.28

5.20

203.47

4.02

157.30

 

 

110.36

滁州

12.32

739.49

12.13

485.24

5.42

247.93

0.40

16.58

1.97

67.64

252.94

合肥

4.80

231.43

4.80

52.32

0.99

21.36

3.51

9.65

0.21

8.58

178.76

6、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宿州市已建立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和桥区大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多处森林旅游胜地,依托风景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知名度在逐渐提升。多年来,共吸引了周边省市上百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为当地政府和百姓赢得了丰厚的收入。中国酥梨之乡砀山县依托46670公顷连片果园的优势,建设生态果林公园已正式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实施。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良好生活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宿州市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3.3.2劣势

1、生态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宿州市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地带,自然灾害频发。多年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但是,生态建设是长期的任务。目前,由于市场原因导致粮林收入差距逐渐拉大(07年以前粮林收入比为1:2,现在为2:1),加上国家对种粮和对造林的补助差别,造成毁林复垦现象时有发生。林木生产周期长,林业科技推广滞后,群众对定向种植、间伐抚育等技术了解较少,忽略栽植后期管理,影响了优质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步伐和森林质量提升。目前杨树基本上为粗放经营,每亩年均生长量仅0.5-0.8立方米左右,村片林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密度大,管理弱,每亩年均生长量甚至不足0.4立方米。若通过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完全可实现每亩年均生长量1.2-1.5立方米。杨树纯林比例过大,病虫害呈局部易发和暴发态势,危害极大。林业投入机制不活,国家对造林的资金补贴较少,致使林业建设资金短缺,加上采伐环节的税费负担,影响投资者造林营林的积极性。这些不仅使生态建设难度加大,而且不利于林木产业化持续发展。

2、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

宿州市国土总面积97.87万公顷,可耕土地49.21万公顷,林地面积28.13万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08公顷,人均林地不足0.05公顷,土地资源紧张。在土地资源供给方面,项目建设面临的压力显著,发展空间受限。

3、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宿州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局部地区仍然相当落后,尤其在乡镇的城镇建设上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基础设施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势必影响着企业和外部资金来桥区投入和发展的策略。

4、对林木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林业政策支撑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林业发展的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对林木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目前,林业正处于整体转型时期,林业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林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已经成为制约林木产业发展的深层次根源。尚未建立起适应林木产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浓厚的计划和行政管理色彩。国有森工企业和国有场圃改革迟缓,林权制度改革才刚起步,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健全等都直接制约着宿州市林木产业的发展。

3.3.3机遇

1、宏观政策支持

2009年以来,国家在林业发展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有了新的开端。已于2008年年底到期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得以延续;财政部门分别于4月1日和6月1日两次共提高了63种林产品的出口退税,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也正向着企业所盼望的方向发展;从2009年7月1日起,育林基金征收标准已由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20%降至10%以下;国家林业局创新了林业金融支持与服务,与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就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开发林业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上半年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成品油价格补贴6.5亿元;明确了林业企业“走出去”六项资金扶持政策;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森林保险在2009年上半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启动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等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9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会议提出要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要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2、省、市政府重视

截至目前,继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之后,安徽省相继召开全省杨树产业工作会议、全省林业产业工作会议、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等,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这在安徽省林业发展建设中是不多见的现象,表明政府对林业发展建设的观念有了重大转变。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尤其是对林业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林业产业已经被列为宿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也表明,宿州市进行林木产业化快速发展是适逢其时。

3、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有长期积累的制约微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障碍。林业产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局面长期存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2009年上半年行业内部加快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林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人造板正朝着产品、投资、市场和原材料等多个方面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家具产业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在二三级市场显示出崛起的迹象,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高点进军。

4、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需求是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需求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由于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林业产业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发展,已跻身世界林业产业大国之列,主要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林产品量仍然不足,特别是木材、纸浆、高档水果及其果品深加工产品等仍需进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林产品供需缺口呈现加大之势,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木材及林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产品,森林旅游、优质果品和森林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跳跃式增长,这些都将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为宿州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施展空间。

5、市场经济体制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加深,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国加入WTO以后,有利于林业产业加快融入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资本市场,为广泛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我国林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

6、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近期国家和地方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家两年内拿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对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企业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极大的改善。新近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优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开发林业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这一系列的政策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3.3.4挑战

1、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原木进口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国内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供需之间总量和结构的矛盾长期存在,并随需求增长进一步加深。伴随着生态需求增长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森林资源在生态需求与木材利用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全球环境意识的强化,通过国际市场获取森林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从长远看,通过实行积极的支持培育与利用森林资源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森林资源供需矛盾,但短期内森林资源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与木材加工产业布局之间相互脱节,这将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区域结构压力。

2、关税逐步降低,林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国加入WTO以后,原木和大部分锯材已取消进口关税,从2004年起,人造板进口关税也大幅度下降,国外林产品进入我国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程度低和规模偏小等使进口林产品的优势凸显出来,国内林产品生产将受到进一步挤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双重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林业产业出口明显下降,企业利润受损,扩大内需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这也增加了林业企业生存和竞争难度。另一方面,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贸易障碍有所增多

随着绿色产品与环保意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对林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等要求更高,林产品与其它替代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我国成为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环境及贸易条件更加困难,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林业产业必须融入国际、国家质量与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4、森林资源及林木产业发展空间有限

土地资源供给日趋紧缺,尤其是可用于发展森林的林地资源更为缺乏。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等,宿州市利用面积下降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林地资源更为稀缺,也就意味着林木产业发展的森林资源存量和可供给量的空间有限。森林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制约林木产业发展的瓶颈。

5、产业整合矛盾突出

宿州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构成处于手工作坊式、半工厂化、初级工厂化状态的混杂局面,几乎无成熟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小作坊式生产与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整合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做大做强宿州市林木产业,这是未来发展重点所在。

6、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宿州市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宿州市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传统农业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弱。目前,由于教育成本相对过高,很多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第四章林木产业发展思路、体系框架、策略及区域划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当前,我国林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加快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要切实转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加快林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林木产业升级,确保林木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以期全面提升林木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1林木产业发展思路

林业在宿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有着突出地位,而林木产业更是一个涉及全市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全市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要立足于现代林业建设,要将现代林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等特征贯穿到整个林木产业发展规划的全过程中去,既要尊重林业再生产的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全面提升林业经济总量,也要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林木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打造主导和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政策切实,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组织科学,产业技术先进的强势林木产业发展局面,最终实现全市林木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新兴增长点的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木产业体系新格局。

宿州市林木产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全市林木产业发展特色,要确立全市林木产业的核心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要理顺在林木产业发展中一、二、三产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和前后顺序,要明确林木产业发展中一、二、三产各自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产品种类及产品系列和相关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等。通过规划建设,不仅要建立起全市林木产业一、二、三产各自向纵向横向延伸的产业链条,更要重点建立起全市林木产业整体产业链条及其延伸和扩展,从而速建立起与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林业基本情况相适应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林木产业新体系,为真正遵从和实现宿州市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所提出的“三次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项目强力支撑”的思路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此次规划以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全面综合分析宿州市林业及林木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借鉴全国及周边林业及林木产业发达省、市的发展经验,在目前全市林业及林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宿州市林业发展要坚持走以发展杨树资源为核心平原林业为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积极打造安徽省杨树产业第一大市,以确保全市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平衡稳定,区域生态平安和全市粮食、果蔬、畜牧平安,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地是要在以上基础上,规划确立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以木材加工为主体的林木第二产业,林木产业发展要走以二产为主导、一产为基础、三产为新兴增长点的林业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并要在实现以二产为突破口的基础上,快速提升一产、全面激活三产,以期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宿州市林木产业一、二、三产的联结互动,科学、稳步、可持续协调发展,使全市林木产业步入迅速崛起、特色突出、稳步发展的新轨道。

详见图4-1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思路结构示意图。

图4-1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思路结构示意图

图4-2宿州市林木产业体系结构示意图

4.2林木产业体系和发展框架

4.2.1林木产业体系

宿州市林木产业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三大主体产业体系和六大支撑服务体系有机构成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木产业体系。其中,三大主体产业体系分别是指林木产业一、二、三产产业体系,六大支撑服务体系分别是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产业经营组织体系、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林产交易市场体系、林业装备设施体系和林业生产安全体系。详见图4-2宿州市林木产业体系结构示意图。

1、主导和支柱产业体系的确立

此次规划确立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为宿州市林木产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以此建立起组织有序、结构合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显明的林木第二产业体系。规划确立以各类板材生产、家具制造和浆纸项目为第二产业的三条主线,以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产品、其他板材产品、家具产品、产业园区(带)、木浆造纸和市场及物流仓储等六个方面为第二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整个二产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以切片、胶合板、细木工板等为主体的现有板材初级产品的生产;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多层板、科技木、建筑模板以及中高端的胶合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等;要重点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及其延伸产品复合地板、防潮板、防火板、装饰板等功能型人造板产品;要加大人造板二次以上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发展技术含量高、综合利用好、附加值高的木材制品;要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突破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木第二产业发展迟缓的瓶颈,力求提升人造板制造水平,加快浆纸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林浆一体化和林纸一体化水平,积极培植林业机械制造业等;要发展以板材为原料的整体家具和钢木家具等深加工产品;加大产业带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形成以产业带和产业园区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通过规划发展,力求促使全市的木材加工尤其是板材加工从初级产品生产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系列众多、强势突出、效益明显的产业体系,使得以木材加工为核心尤其是以板材生产及深加工为主体的林木第二产业迅速成长为全市林木产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2、基础产业体系的确立

为有效保障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全市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的稳健发展,本此规划充分利用宿州市现有林地资源,大力推进和提升以杨树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有力夯实森林资源总量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同时注重林业基础生产的多样化和协调性,加大发展种苗花卉、生物能源等基地建设,要探索和推广立体生态林业,从而构建起林地资源利用科学、森林资源储备充分、树种品种多样、林种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内容丰富、生产经营形式多样、生态环境优美和生态安全稳定的宿州市林木第一产业体系。规划确立宿州市林木第一产业以用材林基地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和新农村绿化美化建设作为全市森林资源培育的三种主要方式,以杨树为主要培育树种,以最终成为安徽省杨树资源第一大市为发展目标。要在全市大力发展用材林基地,尤其是注重以杨树主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要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注重农田林网多树种配置,优化农田防护林结构,以形成全市新的重要木材供应基地;要注重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长廊工程、新农村绿化美化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借助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和优化全市森林资源储备和供给;同时也要重视经济林等基地建设、种苗和花卉基地建设;要积极开展动植物驯养和繁育业,培育新兴林木产业;要培养发展林副产品生产业,依托林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及林上、林下资源采集;要培育林业生物产业,包括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林木新品种及森林资源培育产业、基于森林生物资源的生物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森林食品和绿色化学品产业、以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的生态生物治理产业、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的林业生物制造产业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逐步形成在各类产业基地有多个产业集聚,各类产业基地区域明确、规模化、产业带动性强,并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的声誉,从而促使全市第一产业优势明显增强。

3、新兴增长产业体系的确立

在强力发展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二产体系和在积极提升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一产体系的同时,要注重开拓以森林生态服务业、森林旅游服务业和其他森林服务业为主体的林木第三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全面激活和拓宽林木产业的全面快速兴起和科学发展。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尤其是对全市生态林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满足人们对森林生态效益需求;要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如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目的,提供野游、观光、休憩等;利用科学试验林、国防林和革命纪念林等为教学、科研、国防和传统教育提供环境服务;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优化整合,全面推动林木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形成全市林木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六大支撑体系的确立

宿州市现代林木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是要稳步确立起三大主体产业体系,同时也要确立起六大支撑体系。

一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规划以市林业科研单位为依托,充分调动和整合全市科研资源,充分取得和利用外围科研资源,成立市级林业科技研发中心,建立林木产业发展专家制度和专家库。加快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增强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林农依靠林业科技经营林业的能力,引导林农加强在地林木施肥管理、间伐修枝、防虫防病、品种改良,提高林木培育产量质量。帮助木材加工企业培育和引进管理、技术、营销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产品研发水平、市场营销水平。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技改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发展精深产品。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培训基地,针对林农和林业企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开展技术培训。

二是产业经营组织体系。加快林地流转,推广大户规模经营模式,促使森林、林地和林木向大户集中,提高生产集约程度。引导林农以林地林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为纽带,组建新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健全运行较为规范的合作组织利益机制,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和扶持林业经营者特别是林业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法律咨询、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中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作用,以“龙头企业+协会+林农”、“专业协会+林农”、“协会带基地”等连接模式,为林业经济组织和林农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协会培养、培训农村经纪人和林业承包大户,壮大协会组织。

三是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抓住全省唯一的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全面试点市的机遇,大胆探索创新,完善林业贷款融资办法。协调金融部门,做好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各项配套服务。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发林业资源担保业务,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依托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健全市级林业资产评估机构,完善评估队伍,开展林业资产评估服务。会同保险部门抓紧制定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意见,合理确定森林保险的标的、险种、费率和政府补贴标准、补贴环节与机制,为建立覆盖全市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做好准备。

四是林产交易市场体系。以各县(区)政府为主体,依托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地缘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规范有序、配套完善、市场化运作的林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大、中、小配套,联结农户、企业和消费者的林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拓展本地木材企业的购销渠道,搭建林产品交易平台。加快林木产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林产品电子交易和信息交流网络,为林产交易提供便捷查询服务。市重点在核心试验区规划建设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木材交易市场。

五是林业装备设施体系。利用国家将林业机械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的政策机遇,加大林业机械购置使用力度,逐步完善造林营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扑火和防灾减灾抗灾设备,改善林木良种生产与繁育、造林营林、林业应急处理等设施条件。普及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喷粉机、喷杆式喷雾机、烟雾机、杀虫灯、高枝剪、高枝锯等林业机械设备使用,提高劳动效率。支持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设备,提高林木加工机械化水平。

六是林业生产安全体系。建设迅捷高效的林业应急队伍和依法治林的管理队伍,高效处置林业突发事件,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行为,保护产业发展基础。整合林业执法力量,组建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形成执法合力,维护林业生产秩序。重点扶持和建立财政适当扶持、社会主导投入、林业部门指导、专业队伍操作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建立维护林木生长安全的防护体系。探索建立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强化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检测,对林产品产地环境、林产品生产、林产品市场准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督和管理。协调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做好与林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4.2.2林木产业发展框架

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要立足于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行业本身发展、全市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和地域经经济协调发展三个层面去稳步构建起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框架。即:一是要围绕木材加工、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旅游服务三个核心,构建起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宿州市现代林木产业发展框架;二是要着眼全市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突破行业界线、注重产业关联、强调优势互补,积极构建林木产业作为宿州市“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宿州市整体产业发展框架;三是要充分利用宿州市所处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打破地域观念,构建起宿州市林木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域产业发展框架。

1、现代林木产业发展框架

综合现代林业理论,立足发展和振兴现代林木产业,结合宿州市林业资源以及林业产业特点,以宿州市自然地理特征区域为分区,全面整合丘陵岗地森林、自然保护区、城市森林、防护林网、村镇“四旁”绿化、湿地、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森林资源,建成完善的林木第一产业体系;结合全市现有木材加工状况及加工园区分布特点,力求以突出园区特色,加大园区产业规模,调整园区产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发达健全的林木第二产业体系;以现有森林生态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和森林服务资源等为基础,以大发展、高视野的角度去整合和挖掘此类资源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以构建起点、线、面全方位布局合理和快速兴起的林木第三产业体系,从而最终构建起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和支柱、第三产业为新兴增长点的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宿州市现代林木产业体系框架。

2、整体产业发展框架

宿州市在《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议设立宿州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研究报告》中将林业列为“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此,宿州市林木产业的发展应在注重行业产业自身壮大的同时,充分考虑与其他行业产业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差异性,以推动全市整体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构建起科学协调、系统有机的宿州市整体产业体系框架。

3、地域产业发展框架

宿州市地临沿海,北倚中原,位于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交界处,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位居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是合肥经济圈、淮海经济圈、徐州经济圈等的衔接点,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皖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的延伸区域,更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圈所涉及的地区之一,因此,宿州市林木产业的发展应打破传统行政地域界线,立足纽带和联系的地域特点,构建起跨越行政区域的地域产业体系框架。

4.3林木产业发展策略

1、加强产业互动,实施林木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的策略

根据宿州市区位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促进形成一批以资源培育为主导、集约经营的产业带和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依据产业集群理念,以木材产品的加工制造为核心,配套发展上游的原材料交易、小型易耗设备生产、产品设计以及下游终端产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功能,增强产业之间的互动功能,以二产支撑三产,以三产带动二产,通过产业互动与集群发展,实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2、实施品牌策略,打造高端产品,实施林纸、林板一体化

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依托技术、营销、信息、人力资源等各种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产品,打造小商品、大品牌,在传统的木材产品制造等产业中打造高附加值、高品牌含量的高端产品。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以板为主,以浆纸带动,家俱主导,多元发展,带动资源培育的定向化、集约化,实现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做大做强林产品加工业,锻造一批优秀名牌产品。

3、实施科技带动、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传统产业

促进林木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林木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木产业由资源主导型向资源、资金与科技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立足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在技术、设计等方面走在同行业前列,组织骨干企业和相关研究、设计机构成立相关行业的创新科技中心,加强产业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4、坚持错位发展,填补供需缺口

避开省内及周边省、市相对成熟或正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各类重点林木产业项目,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园区之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唯高、不唯新,理性选择市场供需缺口大,具有长期生命力的木材产品加工制造业,填补市场供需缺口,形成与周边地区的互补态势。

5、利用网络载体,推动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能力强、覆盖领域广的特点,强化信息化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开展网上招商引资、品牌推广、人才交流、技术更新等活动,加速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

4.4区域划分

依据宿州市自然地理特征和林业生产特点,将宿州市区划为防风固沙林区和防护用材林区2个一级区和黄河故道防护林区、平原用材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低山残丘防护林区4个二级区。

4.4.1防风固沙林区

1、基本特征

本区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江苏,北接山东、河南,西与河南交界,南以淮北市和宿州市的桥区为界。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16°29′~117°12′,北纬33°56′~34°39′之间。主要涵盖砀山县和萧县两个行政单位。全区总面积307800公顷。区内分为低山残丘和黄泛平原2大部分。区内有2个单位的生态区位较重要,主要布局突出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砀山梨种资源保护区、沙化治理区以及皇藏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区气候属华北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森林植被属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河流皆由西北流向东南,经淮河和洪泽湖注入东海。本区包括黄河故道防护林区、平原用材林区、农田防护林区和低山残丘防护林区4个二级区。

2、分区概况

(1)黄河故道防护林区

本区位于砀山北部和萧县的西北部,包括砀山县的良梨、唐寨、周寨、葛集、李庄、玄庙、县园艺场和县林场等7个乡(镇、场),以及萧县的新庄、黄口、酒店、刘套和圣泉等5个乡(镇),总面积为108273公顷。区内土壤为河水沉积的土壤、土质细腻疏松,极利于果木根系的生长发育。区内总体地势较平,属于黄泛区,酥梨基地大多位于此区,黄河故道横贯此区,沉积的黄泛物质,绝大部分形成冲击平原和堆积平原,是安徽省重要的果品产区之一。

(2)平原用材林区

本区位于砀山西部、南部和萧县中部区域,包括砀山县的官庄坝、曹庄、关帝庙和薛楼板材加工园区4个乡(镇、园区),以及萧县的阎集、杨楼、新庄、张庄寨、马井、赵庄、杜楼等11个乡(镇)。本区总面积为82038公顷。本区内总体地势较平,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杨树分布较集中,板材加工、水果加工等企业分布较集中。

(3)农田防护林区

本区位于砀山西南部、东南部和萧县东南部区域,包括砀山县的朱楼、程庄、赵屯和砀城4个镇,以及萧县的大屯、张庄寨、石林、青龙和王寨5个乡(镇),总面积为50405公顷。本区内总体地势平坦,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林木资源以农田防护林及村片林为主。

(4)低山残丘防护林区

本区位于萧县东部及东南部,包括萧县的龙城、丁里、白土、庄里等7个乡(镇),总面积为3000公顷。本区属于低山残丘区,主要土类为黑色石灰土、山红土、山黄土、山淤土等,土层瘠薄,造林难度大,现有林木资源分布较为零散且数量较少。

4.4.2防护用材林区

1、基本特征

本区位于安徽省北部,东邻江苏,北接宿州市萧县、江苏,西与淮北市濉溪县交界,南以蚌埠市的固镇、五河为界。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7′~34°46′之间。包括宿州市的桥区、灵璧县和泗县,共计3个完整的县(区)级单位,总面积为67.09万公顷。区内总体地势低平,分为低山残丘、河间平原和黄泛平原三大部分,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平缓,海拔16-300米之间。本区气候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旱多风,夏秋高温而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是安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土壤多为潮土和砂礓黑土。区域内地带性植被为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本区林地总面积67090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6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68%。区内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面积约667公顷。本区按照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林木产业发展特点又可划分为农田防护林区、用材林区和低山残丘防护林区3个二级区。

2、分区概况

(1)农田防护林区

本区位于以新汴河为界的南部地区,包括桥区、灵璧县和泗县沿汴河以南的大面积农业生产区,总面积344359公顷。本区以河间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发达,是全市及至全省的粮食主产区域。林木资源以农田防护林和村片林为主。

(2)平原用材林区

本区的范围包括桥区、灵璧县和泗县境内汴河北岸除石质山地以外的区域,总面积217564公顷。本区宜林条件较好,森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区内林业生产活跃,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较多。

(3)低山残丘防护林区

本区位于桥区北部、东北部以及灵璧县的北部一带,包括桥区的符离集、夹沟、曹村、褚兰、栏杆、解集6个乡(镇)和灵璧县的朝阳、渔沟等乡镇,总面积108977公顷。本区属于低山残丘区,主要土类为黑色石灰土、山红土、山黄土、山淤土等,土层瘠薄,造林难度大,现有林木资源分布较为零散且数量较少。

第五章规划范围、期限与依据

5.1规划范围

本次编制《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涵盖宿州市全市行政区域,即包括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桥区5个县(区)的全部范围。

详见图5-1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

5.2规划期限

《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期限确定为2010~2020年,具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整组合与加快发展相结合的阶段,时间跨度为2010年~2015年,为期6年;第二阶段为全面飞越发展的阶段,时间跨度为2016年~2020年,为期5年。

5.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 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2.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4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2002

(1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

(1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13)《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

(14)《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3

(15)《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

(16)《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

(1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

(18)《安徽省“十一五”期间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19)《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08]23号

(20)《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意见》

(21)《关于建议设立宿州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研究报告》

宿州市林业局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6.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宿州市林业区域发展战略,顺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按照发展宿州市发展现代农业“三次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项目强力支撑”的思路,实现全市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双增、林业经济和生态建设双赢,以打造安徽省杨树产业第一市为宗旨,强化森林资源的基础地位和林木产业的支撑地位,努力提高产业素质,积极推进多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核心的第一产业,注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木材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为带动,加强林木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林板、林纸一体化发展,着力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建设起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成为全市林木产业的主导和支柱;以保护、开展和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及林产品贸易等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综合利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木产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产业服务,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为实现“双千亿、双翻番”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6.2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林木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木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的大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同时,林木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生态建设,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林木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给予必要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林木产业流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木产业。

3、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既坚持产业规划布局的统一性,又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林木产业,提高林木产业市场竞争力。

4、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多种森林资源的原则

走原料基地化、产品品牌化、产能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从木材利用转向多资源利用,从单纯森林资源利用转向森林、景观和环境资源综合利用。

5、坚持多元化投入、合作创新、科技先行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资金,打破部门、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共同发展林木产业的新格局;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的合作,积极引进新产品,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研究新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支撑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和产品的多次增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6、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原则

林业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林业特有的行业优势,努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

6.3规划目标

宿州市林木产业规划总体发展目标是:确立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二产为全市林木产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以森林资源培育为核心的林木第一产业为基础产业,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木第三产业为新兴增长产业,从而构建起宿州市以林木一、二、三产为主体的林木产业体系,以六大支撑服务体系为辅的林木产业保障体系;立足林业行业、全市国民经济和区划经济,从现代林木产业体系、全市整体产业体系和区域产业体系三个层面全面打造和建设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框架;促使林木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稳步扩大和持续增长,并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提高。

规划重点是注重林木产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要注重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面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使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有跨越式地提升,使林业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最终在全市形成“资源培育——林木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市场流通”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系列,从而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国计民生对林产品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体指标:

第一阶段指标到2015年,建立起全市林木三大主体产业体系和六大支撑体系,从三个层面基本构建起全市林木产业发展框架;引导宿州市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市场配置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全市初步形成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突出、基础产业稳定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强劲的良好发展势头;林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产业链得以迅速扩张和不断延伸,产品系列丰富多样,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基本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形如形成;全市林木产业基本实现资源有基地、产业有主导和支撑、开发有潜力的基础雄厚、特色鲜明的现代林木产业格局,使得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确保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在2009年53.85亿元的基础上达到150亿,年均增长率18.613%,其中:木材加工业产值达到130亿(深加工产僬20%以上),桥区顺河-符离-汴河产业带和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区年加工产值都达50亿元以上,分别入住企业3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在40家以上)。人均林木产业收入比例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实现产业集群化、基地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高端化,建立比较发达的现代林木产业体系,把林木产业建设成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全市林木产业要带动农户24万户以上,带动100万以上农民致富。实现林业第一产业年产俅15亿元(不包括水果产伲;林业第三产业产俅5亿。

构建优质高效的林木产业服务体系。围绕现代林木产业发燕尾服支撑体系建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探索完善配套改革,创新产业发燕尾服服务机制,建立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林木产业服务体系,为现代林木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以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的形式在全市形成“一带六园多点”的产业布局;

——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0万公顷;

——人工用材林平均林地生产力每亩达到10立方米左右,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

——良种使用率达到90%;

——建成5000公顷的用材林基地,包括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

——完成6000公顷的低山残丘绿化造林;

——建成20公顷的种苗花卉基地;

——建成2处以上野生动物驯养和繁殖中心;

——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5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5家,培育10个知名品牌;

——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制浆年生产能力达到9.8万吨以上;

——人造板年生产能力达到380万立方米;

——建成1-2处跨区域的大市场;

——在现有平原绿化体系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

——完成对全市古树名木的调查、记载、挂牌等基础工作,建立起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监测体系;

——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

——完成20万人次的技能培训,建立起全市人才储备库;

第二阶段指标2016~2020年间,木材加工和人造板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扩大,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制浆造纸、非木质品加工、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继续扩大种植业,为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得以扩大。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及企业集群,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林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确保建立健全起运转良好的宿州市林木产业体系和稳健的产业发展框架,实现资源丰富、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局面,保障林木产业在宿州市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确保全市林木产业总产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达到300亿,年均增长率14.87%,其中木材加工产260亿元(深加工产僬40%以上),新建和培育林业加工省市级龙头企业8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40家。桥区顺河-符离-汴河产业带和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区年加工产值都达100亿元以上,分别入住企业4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在80家以上)。人均林木产业收入比例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实现林业第一产业年产俅25亿元(不包括水果产伲;林业第三产业产俅15亿。

——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1.3万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200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5%,集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

——木材加工能力达60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达30万人。

——完成50万人次的技能培训,保障全市人才储备库的资源供给;

——期末建成原料林基地5050公顷。

——期末建成种苗花卉基地1600公顷。

——期末建成名特优经济林基地6000公顷。

——期末建成能源林基地500公顷。

——期末建成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5个。

——期末增加相关就业人数达70万。

1、实现林木第二产业跨越式发展

到2015年,林木第二产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27.9亿元增加到130亿元,保持27.89%左右的速度增长,并稳步构建起以各类板材加工、中高档家具生产、制浆造纸等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结构;引进和培育林木加工省、市级龙头企业4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在现有基础上建成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和产业园区,形成“一带六园多点”的发展布局。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第二产业总产值260亿元,保持14.87%左右的速度增长,并在全市的再建设成1到2个主体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林木加工省、市级龙头企业8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家。在全国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环境中,应迅速建立起适合全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体系。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机构等广泛参与的产品研发中心,突破产业发展中产品研发和设计的瓶颈限制。尤其是以人造板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得到全面整顿;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得到修订(制订),落后产品及装备基本淘汰;名优林产品的形象得到树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显,林产品质量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2、确保林木第一产业的平稳增长

到2015年,林木第一产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9.5亿元调整到15亿元。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65%;杨树种植面积达到17.33万公顷,蓄积量达到1500万立方米;促进林木种苗花卉的发展,建成林木种苗花卉基地1333公顷,生产优质林木种苗花卉4000万株;在现有经济林基础上,建成5000公顷的高效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增加到25亿,保持10.76%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1.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2.7%,并基本保持稳定;杨树种植面积达到19.3万公顷,蓄积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年繁育林木种苗花卉2000公顷,生产优质林木种苗花卉6000万株。另外,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人工造林、低改和培育等方式,分别建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原料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农田林带(网)木材基地、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各类后备资源基地。

3、积极推进林木第三产业的开发和快速崛起

到2015年,完成对全市四县一区林业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和整合布局,有效增加现有森林旅游景区(点)的客流量,开发新的森林旅游产品,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使全市森林旅游年吸引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年产值达到5亿元;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起城市、城郊和乡村三级森林旅游圈,在全市建立起5到10个具有在皖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景区(点),使全市森林旅游年吸引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年产值达到15亿元。同时要促进林业旅游景区(点)所在林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使全市生态文化建设成就显著。

4、有效增加林业出口产品类型和总量,走以产品质量逐步拓展国内、国外市场的商贸之路,筹建区域大市场

2015年全市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100%,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从2016年起,确保外贸出口总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以中高人造板、复合实木地板、整体家具等优势产品继续保持省内出口强市地位,积极开展森林认证,使林业基础资源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在发展中立足区域优势建立起在皖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流通大市场,为国内、国外企业、资金的进入提供条件。

5、林木产业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明显发挥,确保农村劳动力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2015年林木产业就业人数由2009年的25万人增长到10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就业20万人,第二产业实现就业70万人,第三产业实现就业10万人。2020年林木产业就业人数由2015年的100万人增长到15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就业30万人,第二产业实现就业150万人,第三产业实现就业20万人。

林木产业具体发展目标详见表6-1原料基地发展目标表、6-2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表、6-3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建设目标表。

6-1.原料基地发展目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2010~2020年

现有

新建

改造

期末规模

1

工业原料林

公顷

5050

其中:纸浆原料林

公顷

1000

1000

1000

2000

三板用材林

公顷

2000

1000

2000

3000

珍贵特种林

公顷

50

50

2

名特优经济林

公顷

6000

其中:优质果品

公顷

2000

3000

2000

5000

森林食品

公顷

300

700

300

1000

3

能源林

公顷

500

其中:黄连木等

公顷

500

500

4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5

5

5

种苗与花卉

公顷

1600

其中:林木种苗

公顷

50

1400

50

1450

花卉基地

公顷

50

100

50

150

6-2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2010~2015年

2016~2020年

备注

1

制浆造纸

万吨

18

60

其中:木浆

万吨

9.8

30

2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

万m3

含现有生产能力71.36万m3

其中:中密度纤维板

万m3

10

30

胶合板

万m3

15

30

刨花板

万m3

5

10

刨(旋)切单板

万m2

300

1000

细木工板

万m3

30

100

实木地板

万m2

5

30

装饰装修材料

万m2

120

300

其他

含家具等其他各类木制品

3

林化产品

万吨

含现有规模

果品加工

万吨

10

50

森林蔬菜加工

万吨

0.2

1

含笋和菌等

生物柴油加工

万吨

1

2

6-3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建设目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现有

到2015年

到2020年

1

自然保护区

3

10

15

2

森林公园

2

5

8

3

森林生态旅游

万人次

85.7

500

1500

4

综合交易市场

2

5

6.4主要任务

结合宿州市设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总体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本次宿州市林木产业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为继续夯实林木第一产业基础,确保基础原材料资源等的供给保障;注重以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林木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和拓展以风景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森林旅游业等为新的林木产业增长点,以确保林木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次规划确定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十一项:

1、加快板材加工基地和纸浆生产项目建设,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稳步向林工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行业形象和企业核心竟争力及林产品质量

重点加快对302省道至206国道沿线(顺河—符离—汴河)和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区建设,打造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木材加工产业带,分别引入企业3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以上),年加工产值均达50亿元以上。提高砀山薛楼、周寨,泗县黄圩、大庄镇,萧县张庄寨镇,灵璧大庙—冯庙镇等木材加工集群紧密程度,做成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完善、企业产品类型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木材加工园区2-3个。结合新型乡村工业园发展,在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乡村木材加工园,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入园发展,提高木材加工集群密度,全力打造皖北杨木加工产业聚集区。建立和完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对资源消耗高、产品质量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的加工企业予以取缔,严禁游离甲醛含量超标的产品流入市场。及时更新产品标准,跟进国内、国际新需求,保障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大力推进森林认证和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强化林产工业企业环境认证和质量认证的监督检查工作,使行业素质和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抓紧开展名牌林产品的认定工作,树立行业形象和品牌意识,着力打造能在国内外立足的自主品牌。

2、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培育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术进步,扩展林木产业立体化和丰富化,促进林木产业升级

抓住国内产业由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明确目标,积极承接和筹建起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中处于发达国家水平或先进水平的产业生产线,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吸引具有全球投资战略眼光的投资商前来投资经营。

从全市现有的林业企业中,选择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龙头企业,或致力于发展新兴的、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或致力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的方向发展,扶持其发展及扩大规模。到2015年,要重点扶持40家省、市级以上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森林资源培育、人造板、复合木地板、板材家具、木浆造纸等支柱产业。

要借国际市场疲软、进口设备价格低、贸易壁垒松懈的机遇,引进人造板生产等领域的高端技术与设备;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和设立行业准入台阶,加快人造板生产线技术改造,提高人造板机械单机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数控化水平;鼓励和推广热能中心供热、污水处理、低游离甲醛胶粘剂和连续平压等人造板节能环保高效生产技术应用。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现有先进、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应用;大力推广木材及人造板改性、防腐、阻燃等;拟定和颁布具体行业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对废家具和林区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对首先使用我国自行研发的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人造板新板种、国产商品木浆或具有创新技术的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从而加速全市林业及木材加工机械升级换代。淘汰技术落后、产品有害身体、生产环境不能满足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的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生产企业;严禁劣质人造板板材进入流通领域。

3、顺应国内市场需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千方百计扩大全市各类林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丰富产品规格,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加强销售、信息、服务等网络建设,稳定现有消费市场,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试验区综合开发等,积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林产品销售市场向农村转移。

充分发挥现有木材加工企业,特别是人造板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严把质量关和设立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等工程,进一步拓宽林产品的销售市场。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木材以及林产品生产和销售。拓展人造板在建筑、包装、船舶、建材等领域的应用,发挥人造板特有的优势,结合人造板应用行业对产品防腐、阻燃的特殊要求加以改进。

建立健全林产品销售市场体系,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交易平台。在继续完善全市现有交易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市适当布局1-2个跨区域市场,支持、鼓励各县(区)建立和完善县级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和规范县级以下林产品交易市场。

4、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对林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对出口林产品在各类政策上给予调整,特别要鼓励人工林资源利用、带动广大农民就业的人造板和地板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形式,为林产品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在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国际市场基础上,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西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同时,借助国际市场的压力,促进国内林木产业结构尽快调整,产品档次和水平尽快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并在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林产品增长的目标。

5、抓好现有森林资源培育,提升资源质量,保障基础资源供给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培育,尤其是对近年来全市开展的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所营造的森林资源的培育,突出以重点工程为带动,以一般造林为基础,注重林种、树种多样性,注重集约经营,以保障增加林地单位面积生长量,降低病虫害等,全面提升全市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从而确保全市以杨树为主的森林资源供给向高品质、多树种、大储量方向发展。

6、加快各类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增加林产品特色资源储备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进一步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保障木材安全、能源安全。在全市用材林区和农田防护林区建立以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在全市林业发达区域建立相应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在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发展珍贵树种培育建设工程,其中通过补植、中龄林抚育等方式在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等有条件地区先行实施;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特别要向林工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油一体化企业的基地建设倾斜,力争到2015年基地建设总规模超过30000公顷,到2020年基地建设总规模超过50000公顷。

7、建立林木良种及花卉基地,推广优良种苗,提高绿化档次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林业建设和林木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生态建设、绿化美化工程和林木产业的发展,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质优良化的需求。在全市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夹沟林场和市二铺苗圃为依托,建立宿州市林木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暨林业科技示范园,园区总面积1333公顷,开展种苗培育、良种引进、种资源收集和保存、遗传育种等工作,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林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全市建立起100公顷的花卉基地,生产各种鲜花、盆景,以满足全市绿化美化工程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8、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提升效益,促进就业

积极把握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加大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扶持15处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相关的服务业、商业、交通等社会事业,增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提高旅游创收水平。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森林旅游人家”、“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梨花节”、石龙湖湿地公园等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林农利用森林景观开展生态旅游,拓展林农创收渠道和生态旅游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深入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内涵,加强以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特色生态旅游产品的策划和推介,树立优秀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行业形象和综合效益。

9、加强区域投资合作,有效利用外埠森林资源

进一步加大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力度,促进林木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全市林业企业对外埠森林资源的开发,妥善处理区域间木材非法采伐、运输等问题,稳定和积极拓展全市木材的外埠资源供应渠道。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区域并购和经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引导外埠投资商投资于能发挥全市资源优势和促进林木产业升级的林产品深加工项目。发挥全市的地缘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内利用外埠一切可利用资源开发产品,进行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和林化产品生产,延续外埠森林资源的生产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10、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积累人才

伴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特别是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应立足长远,以企业员工为主,面向社会,广泛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培养和建立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才人队伍。要有计划地从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加大对关键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进行深层次的再教育,要在全市逐步建立起人才库和专家库。做到企业人才配置合理、人力资源储备充足,以保障企业扩大经营需要。

11、深化社会中介服务,建立健全全市服务网络和体系

大力发展公证性、代理性和信息技术服务性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此类机构在信贷、融资、资讯、信息、评估、招标投标、商标、税务、工商、报关、拍卖等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为全市林业的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到2015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服务规范,管理科学,经营有序的社会中介服务网络和体系。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及布局

7.1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

7.1.1发展方向

围绕把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打造成宿州市林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这一目标,确立宿州市林木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强化和扩大各类板材生产的基础,加速浆纸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和提升家具生产能力,大力研发和创建品牌产品,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体系建设,创造木材加工业拓展和提升的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对外贸易,力争形成企业实力强、产品品种齐、系列多、质量高、配套体系优、市场份额多、外向程度大的发展新格局。

7.1.2发展重点

宿州市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发展以强化基础、拓展空间、扩大规模、创立品牌、聚集发展、加强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为重点。

1、以三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为主的板材产品生产为重点,强化板材生产的基础地位

宿州市板材生产目前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85%左右的产品为旋(切)片、细木工板,其他产品有中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科技木、建筑模板、木地板等。宿州市在发展中要大力支持现有板材加工企业,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注重引导企业合资合作,做大做强;引导企业重视发展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加大板材企业规模化生产,快速推进技改,优先扶持销售业绩优良、潜力大的规模以上企业;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及科研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走集团化道路。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色产品、拳头产品,形成龙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众多、产品品种丰富、系列众多、特色突出、质量信誉优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以“一带六园”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的建设为重点,加速形成产业聚集群

依托现有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建设企业,打造核心试验区顺河-符离集-汴河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带,发展砀山县薛楼、周寨、萧县张庄寨、泗县大庄、黄圩、灵璧县大庙-冯庙六个木材加工园区,同时整合和发展全市各县木材加工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加工点;加大产业带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定出台加速产业带和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对外宣传和推介产业带和产业园区;注重产业带和产业园区进驻企业的规模、信誉、产品以及企业发展潜力;引导形成特色鲜明、规模生产、效益突出的产业带和各产业园区,以保障和加速全市木材加产业群集的形成。

3、以板材生产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形成组织合理、链接完整、结构稳定的木材加工产业链

一方面要加大发展以板材为主体的现有木材加工产品力度,另一方面的积极向新领域发展,以拓展产业链。注重提高现有板材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促进各类产品系列化,提升产品档次;对旋(切)片、细工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科技木、木地板、复合实木地板、贴面板、以板式家具、钢木家具等产品进行全面整合、有机调配,构建起组织合理、链接完整、结构稳定全市木材加工产业链,以此构建起全市新的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大幅度提升全市木材加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以引进和培育家具企业为重点,加快家具企业的建立和扩张

扶持家具企业,提高木材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扶持家具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组织企业引进中高端生产线和先进生产技术,重视企业对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研发和创建,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重视人才培训和引进,加大对龙头企业尤其是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走联营、合作、集团化之路,提高企业专业化生产程度,扩大销售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以带动全市木材加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5、以加速浆纸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木材利用率,推进林纸一体化

积极扶持纸浆项目的建设运营,借助纸浆项目的建成运营,改变宿州市林业木材加工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局面,注重从资金、资源、人才等多方面多渠道支持企业的建设,以纸浆项目的顺利运营带动全市林木产业发展的大提速,以项目的稳健运行促进全市森林资源培育及资源利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6、以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档次为重点,注重知名品牌的研发和创建

积极支持企业、科研单位、民间组织建立服务企业的产品设计公司、技术咨询服务公司、网络及信息公司等,加强板材、家具、地板等产品设计、制造人才培训;鼓励大型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设计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计算机在设计、生产控制中的应用程度;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共同努力,积极培育“宿州板材”、“宿州家具”等区域品牌,加大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宣传;鼓励企业围绕市场、创立品牌、争创名优产品、形成“宿州板材”、“宿州家具”等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互协调发展格局,提高宿州木材产品地位,提升企业形象。

7、以建设公共配套体系、培育市场、发展配套企业发展为重点,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形成流通渠道畅通、完善配套体系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产品设计公司、咨询服务公司、网络公司、担保公司和物流配送企业等,鼓励设立职业培训和职工教育;以产品零售、批发、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全面发展为方式,合理布局,加快发展,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和档次;政府对市场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合理配置仓储、道路、运输、信息查询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与木材加工企业相关联的配套企业的发展,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支持和优惠,以在全市形成较强的配套能力。

7.1.3重点建设项目及空间布局

木材加工及人造板项目:

1、顺河-符离-汴河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带项目。规划在桥区木材加工相对发达和大型企业相对集中的的顺河、符离集、汴河三个乡(镇、办事处)建成宿州市木材加工产业带,借助这一区域现有木材产业发展优势,依托现有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升级生产线,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增加产品系列,研发自主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全面激活与木材加工相关联的配套、公共、市场、仓储、物流、信息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主业突出、配套完善、服务健全的宿州市木材加工产业新格局,以带动和促进全市木材加工产业的迅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

2、砀山县薛楼、周寨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依托砀山县薛楼、周寨木材生产聚集区域,通过科学规划对其进行改扩建,将其建设成以生产中高档次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以及其他木材工艺品制作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建成后,园区占地80公顷,产业园区可容纳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300家。

3、萧县张庄寨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对萧县张庄寨木材生产集中区进行规划建设,将其建成以生产各类板材为主的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占地50公顷,可容纳100家规模以上企业。

4、泗县黄圩、大庄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以泗县黄圩、大庄为中心,规划建成二处以生产各类板材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各占地50公顷,分别可容纳规模以上企业100家。

5、灵璧县大庙-冯庙木材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对灵璧县大庙-冯庙木材生产集中区进行规划建设,将其建成以生产各类板材为主的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占地50公顷,可容纳100家规模以上企业。

6、到2015年,建设3个年产50万立方米以上规模的高档板材加工企业,组建大型的胶合、细木工板生产企业5家,生产木地板、科技木等高端产品企业3家,发展中小型的木材加工企业和板材生产企业30家。形成1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和1个国内知名品牌。

7、到2020年,建设5个年产50万立方米以上规模的高档板材加工企业,组建大型的胶合、细木工板生产企业10家,生产木地板、科技木等高端产品企业5家,发展中小型的木材加工企业和板材生产企业50家。形成1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和2个国内知名品牌。

8、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在顺河-符离-汴河产业带和砀山薛楼工业园分别新建年产5万套以上家具生产线。

9、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在核心试验区和砀山薛楼工业园分别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以上强化复合地板或实木地板项目。

10、钢木家具生产项目。在符离镇建设钢木家具生产项目,设计年产5万套钢木家具、覆膜板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由宿州东建木业和浙江嘉善长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11、高级贴面板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在核心试验区和泗县大庄或黄圩镇木材加工产业园分别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以上高级贴面板项目。

12、符离集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依托原有自发形成的木材集散地基础,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集中规划建设相对集中、规模较大,辐射周边的大型木材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00亩左右,年交易额预计亿元以上。建设地点在符离镇。

13、汴河家具装饰市场建设项目。在汴河镇建设家具装饰市场,在销售区内板材及家具产品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家具知名品牌50个左右。年销售额预计亿元以上。

制浆造纸:

14、到2015年,在宿州市建成1家制浆造纸企业,年生产杨木化机浆达到9.8万吨,白卡纸18万吨。

15、到2020年,扩建制浆造纸企业,年生产杨木化机浆达到30万吨,白卡纸60万吨。

林产化学加工:

16、到2015年,新建生物柴油提炼加工厂1个,年生产规模达到1万吨;木质燃料加工厂1个;改建或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厂1个。

17、到2020年,新建生物柴油提炼加工厂1个,年生产规模达到2万吨;木质燃料加工厂1个;改建或新建生物质能源发电厂1个。

其他木材加工:

18、工艺品制作项目。建成以木材资源为原料的工艺制作企业4-5家,生产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制品。

7.2以森林资源培育为核心的林木第一产业

7.2.1发展方向

宿州市林业是典型的平原林业,规划立足于坚持走独具特色的平原林业之路,在着力将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第二产业打造成全市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前提下,确立宿州市林木第一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培育这一核心,以大力发展用材木基地尤其是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退耕还林、防风治沙、万里长廊、农田林网等国家及省级重点工程,促使全市林木第一产的全面升级和稳步扩张。

7.2.2发展重点

宿州市林业基础产业以提升资源数量和质量为目标,以发展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种苗花卉基地、生物质能源基地、农田林网改造与建设、新农村绿化美化、低产林改造、立体林业、动物驯养与繁殖为发展重点。

1、以发展用材林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宿州市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

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突出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通过用材林基地建设,迅速提升全市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为全市木材加工业的稳健和快速成长提供资源保障,为在较短时期内将宿州市打造成安徽省杨树第一大市打下坚实基础。

2、以发展经济林基地、种苗花卉基地和生物质能源基地为重点,调整林种结构,保障良种应用

充分利用山脚空地,鼓励农民展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即能增加农民收入,也能起到调整全市林种结构和生产经营多样化的作用;同时要重视种苗花卉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保障林业生产中良种壮苗的充分供应,另一方面为城市和新农村美化绿化提供保障。

3、以农田林网改造和建设、新农村绿化美化为重点,提高森林资源储备,改善生态环境

农田林网和村片林是平原林业的主要存在形式,宿州市要加大农田林网改造和建设力度,要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此有效增长全市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4、以低产林改造为重点,盘活林地资源,改变经营观念,提高生产水平,保障节支增收

加大营造林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改造低产林,快速释放由于经营管理和生产手段落后所占用的林地资源,大力推广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林地生产率,逐步转变林农传统生产意识,彻底扭转林业生产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5、以发展立体林业、动物驯养与繁殖为重点,拓展林业生产路子,挖掘林业生产潜力

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上、林下养殖,拓宽林业生产经营思路,带动林业生产向纵深发展;依托传统的驯养与繁殖优势,注重发展动物驯养与繁殖,创新林业生产模式。

7.2.3重点建设项目及空间布局

1、农田林网综合治理示范片项目。到2015年,建成40个高标准农田林网综合治理示范片,每个示范片覆盖农田面积在200公顷以上,网格面积不超过16.7公顷,树种以品种优良、长势良好的杨树为主,力争达到林相整齐、混交搭配、结构合理,防护效能优良效果。依据全市各县区特点进行规划布设,重点选择在核心试验区和立地条件较好、粮食生产集中的乡镇实施。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田林网建网率超过90%。

2、绿色长廊精品示范线项目。到2015年,在全市建设和完善800公里绿色长廊精品示范线,规划林带每侧3行以上,宽度达10米以上,要求林相整齐、树种多样、混交搭配、长势良好。依托现有和在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大型河渠,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建设。到2020年,力争现实全市绿色长廊建设质量全省第一的目标。

3、杨树速生丰产示范基地项目。到2015年,建成杨树速生丰产示范基地15000公顷,选择品种优良、生长旺盛的杨树品种,做到栽植密度科学、修枝适时适度,保障水肥供应充足,抚育管理及时,相对集中连片,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力争每亩年均生长量不低于1.2立方米。根据各县(区)自然地理特点和林业生产实际,合理规划安排实施。到2020年,全市速生丰产林基地达50000公顷。

4、杨树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杨树质量提升行动,对杨树低产低林进行更新改造。到201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27000公顷,通过间伐、移栽、补植、施肥、修枝等技术措施,改造后使林地年均生长量争取提高到0.8立方米/亩以上。低改重点以村片林为主。到2020年,完成全市低产林全面改造。

5、核心试验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项目。继续挤进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以城镇、村庄绿化为“点”,以道路、河渠绿化为“线”,以成片造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面”,点、线、面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到2015年,在全市构建以杨树为主,多树种配置,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6、皖北美国白蛾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到2015年,在全市建成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控灾减灾体系,着力提高皖北地区美国白蛾防控能力,有效阻止美国白蛾的传入、扩散。

7、立体林业经营示范点项目。到2015年,在全市培育发展林下复合经营示范点80个,每个50亩以上,发展林禽、林畜、林粮、林菌、林果、林菜等立体经济,形成类型齐全,效益突出的林下产业。根据各县(区)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稳步实施。争取到2020年,使全市立体林业成为全省林业生产的亮点和带动。

8、宿州市优质杨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繁育2025、NL95、NL-895、中皖(皖林)1号、I-69和I-72等品种杨树。基地总面积14公顷,可育苗52万株左右。到2020年,实现全市造林用苗自我体供给。

9、美国薄壳山核桃试验示范项目。以市林科所为承建单位,引种繁育美国薄壳山核桃良种7公顷,到2015年,在全扩大至规模化种植70公顷。

10、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市林科,在二铺苗圃场建设20公顷优质林木种苗繁育基地,采用露地和温室栽培多种方式,引进繁育先进适用林木品种,优化选育乡土树种,为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提供优质种苗。

11、宿州市壮马岭生态植物园工程。依托夹沟林场森林资源优势,引资建设占地200公顷左右生态植物园,引进珍贵稀有树种和观赏花卉,辅以景观园林配置,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2013完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近1亿元。

12、荒山绿化开发项目。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绿化开发荒山6000公顷,其中萧县、桥区4000公顷,灵璧县2000公顷。项目建设以绿化造林为主,实施综合开发,注重发挥生态效益,改善生态脆弱状况。

13、宿州花木大市场建设项目。到2015年,规划并建成占地面积30公顷左右、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花木大市场,整合城区现有花木经营点,入驻花木大市场。将市场建成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集花卉、苗木、鸟虫鱼及其它宠物交易展示为一体的皖北乃至黄淮海地区一流的花木大市场。

14、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到2015年,规划建成以黄连木为主要树种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500公顷,主要分布在萧县和桥区。

15、动物驯养与繁殖项目。到2015年,在桥区建成2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动物驯养与繁殖场,逐步以此形成在全省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动物驯养和繁殖基地。

7.3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木第三产业

7.3.1发展方向

立足森林旅游资源,根据资源分布特点,以低山残丘、湿地湖泊、森林花草为主体,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路网、文化等因素,开发具有显明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要借助全市建立林业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机遇,利用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各种重大项目,积极发掘和整合全市森林旅游资源,依托已有的森林旅游项目,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服务、森林旅游服务和其他森林服务,激活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木第三产业。

7.3.2发展重点

宿州市要以注重森林生态功能、讲求森林生态效益、开发森林景观资源、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提供环境服务作为林木第三产的发展重点。

1、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加大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有序开发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通过合理、有序的利用森林资源,才能使森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全市要以建成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多种形式对生态效益良好和森林资源珍贵的林业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做到主动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2、借助城市和重点乡镇,以建设郊野公园和度假区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宿州市四县一区的城市林业均具有显明特色,要充分抓住城市休闲旅游这一新兴趋势,大力开发以城市(镇)为据点的郊野公园和度假区。

3、以宣传、科普教育为发展重点,开展红色旅游

在淮海战役等革命旧址处建设各种特色的文化、教育风景林和各类纪念林等,形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涵盖“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节”、“战争游”、“自助游”等特色旅游的综合性景区,形成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以保护和开发灵璧石资源为发展重点,加大周边环境保护力度,提升资源品位

宿州市灵璧石闻名海内外,以灵璧石为保护和开发对象,建设主体公园或保护区。

5、以开发森林工业观光旅游产品为发展重点,增长森林旅游收益

宿州市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森林工业旅游的资源丰富。依托木材加工产业集团、果品加工生产等企业开展工业旅游。

7.3.3重点建设项目及空间布局

1、萧县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建成萧县境内的黄河故道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湿地保护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为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奠定基础。

2、砀山县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建成砀山县境内的古黄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湿地保护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为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奠定基础。

3、泗县沱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建成沱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湿地保护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4、灵璧县老汪湖省级湿地公园和泗县石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分别建成灵璧县老汪湖省级湿地公园和泗县石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湿地保护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5、郊野公园和度假区建设项目。在市、县(区)城区营建各类观花风景林、观赏竹林、春季风景林、秋季风景林、游憩风景林、专类树木园等景观林,对现有的专题公园或风景林进行改造和提升。

6、建设红色旅游区项目。在淮海战役旧址处建设红色文化风景林、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义务植树林、儿童科普教育风景林和各类纪念林,形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涵盖“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节”、“战争游”、“自助游”等特色旅游的综合性景区,形成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项目建设。利用宿州市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宿州市龙泉林业生态公司、砀山县碧清庄园、萧县快活林地锅村、梅村生态园、皇藏峪饭店等5家省级“森林旅游人家”为旅游示范点,每个县、区要分批建成2-3个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自然生态、人文古迹、学习瞻仰等类型的优秀旅游乡镇。

8、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项目。以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自然景观为主线,以人文景观为点缀,打造林海探奇、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的森林文化旅游品牌。游客在身心得到放松的时候,培养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素。

9、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到2015年,完成全市古树名木的调查、建档、定位、防护和挂牌等工作,以保护全市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10、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发项目。借助已建成的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以旅游促保护,形成保护和旅游双赢。

11、桥区大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大力开发和积极宣传大五柳风景名胜区,使其在较短时期内发展为全市森林旅游的亮点,以带动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力争2015年申报成为AAA级国家森林公园,2020年申报成为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

12、砀山梨花节旅游项目。以砀山县梨树资源为依托,加大对宣传力度,注重梨花节组织和安排,将其打造成宿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展示窗口。

第八章资金估算与预期效益

8.1资金估算

8.1.1估算依据

依据国家林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规范、标准及定额,以及宿州市林业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等。

8.1.2建设项目分产业类型资金估算

根据宿州市林木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对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拟投入的建设资金分别进行估算。针对产业分工的显著差异,对不同的产业采用不同的资金估算指标和估算方法。

(1)第二产业投资估算

林木产业第二产业是指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本次投资估算以重点项目为基础进行。详见表8-1林木产业规划第二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8-1林木产业规划第二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单位造价

投资额/万元

投资导向

2010-2015年

2016-2020年

顺河-符离-汴河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带项目

建设有特色的木材产业带

5000

1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砀山县薛楼、周寨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建成产业园区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萧县张庄寨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建成产业园区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泗县黄圩、大庄木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建成产业园区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灵璧县大庙-冯庙木材产业园区项目

建成产业园区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板材加工企业建设项目

各类板材加工线

50000

100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

年产5万套以上家具生产线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项目

年产100万平方米以上强化复合地板或实木地板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钢木家具生产项目

年产5万套钢木家具、覆膜板2万平方米

3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高级贴面板项目

年产5万立方米以上高级贴面板

5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符离集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00亩左右,年交易额预计亿元以上

8000

4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汴河家具装饰市场建设项目

8000

4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制浆造纸项目

建成后年生产杨木化机浆达到30万吨,白卡纸60万吨

50000

10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林产化工项目

期末建成生物柴油提炼加工厂1个,年生产2万吨;木质燃料加工厂1个;改建或建成生物质能源发电厂1个

10000

10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工艺品制作项目

工艺制作企业4-5家

3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等

合计

159000

158000

(2)第一产业投资估算

对以森林资源培育为核心的林木第一产业的估算,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原料林基地建设投资指标,参照安徽省近年来实际造林及种植成本,并考虑到规划期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因素等,确定各类项目的单位综合投资估算指标。详见表8-2林木产业规划第一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8-2林木产业规划第一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单位造价

投资额/万元

投资导向

2010-2015年

2014-2020年

农田林网综合治理示范片项目

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田林网建网率超过90%

1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绿色长廊精品示范线项目

2015年完成800公里

100

5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杨树速生丰产示范基地项目

期末达5000公顷以上

2250

525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杨树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

期末达5000公顷以上

2400

16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核心试验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项目

2015年建成完善网络

2000

1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皖北美国白蛾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2015年建成

2000

1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立体林业经营示范点项目

2015年建成80个点

40

6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宿州市优质杨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14公顷

200

1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美国薄壳山核桃试验示范项目

建成70公顷

500

1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20公顷

200

1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宿州市壮马岭生态植物园工程。

200公顷

10000

10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荒山绿化开发项目

6000公顷

4000

2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宿州花木大市场建设项目

30公顷

20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

2015年建成500公顷

5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动物驯养与繁殖项目

期末建成5年

200

3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合计

45390

25010

(3)第三产业投资估算

对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木第三产业投资资金的估算,其范围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保护费用、旅游服务设施、配套设施等建设费用。投资估算方法按类似项目投资估算法估算。详见表8-3林木产业规划第三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8-3林木产业规划第三产业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单位造价

投资额/万元

投资导向

2010-2015年

2014-2020年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

1处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砀山县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

1处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泗县沱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

1处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灵璧县老汪湖省级湿地公园项目

1处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泗县石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

1处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郊野公园和度假区建设项目

1000

1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建设红色旅游区项目

500

5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项目

500

5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项目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古树名木保护项目

100

1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发项目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桥区大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

2000

30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砀山梨花节旅游项目

200

300

招商引资、融资、政府投资等

合计

18300

26400

8.1.3总投资估算

经测算,林木产业规划一产2015年投资45390万元,2020年投资25010万元;二产2015年投资159000万元,2020年投资158000万元;三产2015年投资18300万元,2020年投资26400万元。由此可见,林木产业规划总投资中近期为222690万元,中远期为209410万元。详见表8-4林木产业规划总投资估算表。

表8-4林木产业规划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投资额/万元

备注

近斯(2010-2015年)

中远期(2014-2020年)

林木产业一产投资

45390

25010

林木产业一产投资

159000

158000

林木产业一产投资

18300

26400

合计

222690

209410

8.1.4资金筹措

建设资金应本着“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按股分红”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筹集,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渠道筹集:

(1)国家及地方政府投资。“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江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还将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结合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在速丰林、能源林、经济林等基地建设中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为扶持和加快林木产业发展,宿州市各级地方财政也应给予适当的配套资金。

(2)招商引资、融资、贷款等。为加快全市林木产业发展,政府及部门应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强化招商、融资力度,改善贷款条件,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个资本市场,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吸引外资直接投资建设速丰林、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和大型加工项目等;大力鼓励、引导、吸纳国内非公有经济投资林木产业。

(3)宣传和引导社会办林业,全民办林业,引导和吸收社会公共资源。积极宣传和有效组织社会各界以投工、投劳等形式广泛参与,大力推进全市林木产业基础性建设。

8.2效益评价

8.2.1经济效益

林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其它行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和初级产品。随着各产业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林木产业将在更多层次上支持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宿州市林木产业规划发展目标,至2015年可实现林业产值150亿元,人均林木产业收入比例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全市林木产业带动24万户农户100万以上农民致富;2020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人均林木产业收入比例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8.2.2生态效益

林木产业建设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林木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朝阳产业,其第一产业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产业,按规划目标,到2015年,原料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等基地先后建成后,通过合理采伐,综合利用,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延续,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最具环保的产业;第三产业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森林景观为依托的产业,更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森林具有吸碳、放氧、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和减少自然灾害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将使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也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8.2.3社会效益

通过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林木产业中去,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种植业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产出率。

通过纸浆、林板、林化一体化和林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高起点、高技术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扩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提升其质量和档次,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8.2.4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林木产业是同时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特殊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宿州市林木产业发展规划是以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木产业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壮大林业经济实力,对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九章林木产业化建设保障措施

9.1强化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深刻认识发展林木产业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疏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规避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风险,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要把发展林木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级林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实施,引导林木产业健康发展。

要切实加强对林木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对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地(市)林业局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事项,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9.2培养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林木产业化进程

扶持引导有特色的林木产业大户的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制定扶持林木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以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木竹加工、林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的骨干企业、专业大户和种植业主,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界线,积极鼓励支持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企业、专业大户、种植业主充当龙头,带动资源培育基地化、定向化、集约化,促进独立分散的森林经营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种、养、加、销、游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林木产业整体水平,推动林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9.3强化市场运作,实施项目带动

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通过股份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9.4强化品牌战略,优化调整结构

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尤其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林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9.5坚持依法治林,优化发展环境

健全林业法律法规,提高林木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强化科学管理、依法治林、依法行政能力。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履行国际公约、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产品,依法进行管理与控制。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技术,积极发展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及装备,确保企业生产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建设造纸林基地要符合国家林业分类经营、速生丰产林建设规划和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9.6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水平

实现林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市场要求,加强林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林木产业的创新能力。积极推广良种、壮苗和营造林先进实用技术,要遴选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到生产中进行组装配套、系统集成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林业经济增长和林木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如林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工业原料林高产、优质、高效培育技术,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林产化工及非木质林产品高效加工利用技术,花卉新品种选育技术等;提高商品林基地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充分利用新技术大幅度提升森林(杨树)质量。依靠林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林业产业骨干企业。

要大力支持新兴林木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中试;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林木产业经营水平,推动林木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林木产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提升人才结构,重点培养、引进符合林业产业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和服务业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施。

9.7加强信贷和资金支持

国家适当安排一部分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花卉基地建设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利用好林业治沙贴息贷款,扶持林木产业发展,根据林业特点确定信贷政策,争取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宽限期,实行优惠利率,稳定财政贴息政策。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逐步把林木产业发展贷款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特别是对适合农户分散经营的经济林果、养殖业,要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规模。积极培育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信用服务体系。

9.8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

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是推动林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在资源利用、工程招投标、采伐指标、专项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统一政策,为各种林业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放宽私营企业参与林木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个体经济的经营约束。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参与林木产业开发,促进我国林业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档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由来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由来 3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4

2.1自然地理概况 4

2.2社会经济概况 6

2.3林业资源概况 8

第三章林木产业化发展状况分析 9

3.1林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9

3.2林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5

3.3林木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8

第四章林木产业发展思路、体系框架、策略及区域划分 24

4.1林木产业发展思路 24

4.2林木产业体系和发展框架 27

4.3林木产业发展策略 31

4.4区域划分 32

第五章规划范围、期限与依据 34

5.1规划范围 34

5.2规划期限 34

5.3规划依据 35

第六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36

6.1指导思想 36

6.2基本原则 36

6.3规划目标 37

6.4主要任务 44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及布局 48

7.1以木材加工为核心的林木主导和支柱产业 48

7.2以森林资源培育为核心的林木第一产业 51

7.3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木第三产业 54

第八章资金估算与预期效益 56

8.1资金估算 56

8.2效益评价 61

第九章林木产业化建设保障措施 62

9.1强化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62

9.2强化市场运作,实施项目带动 62

9.3强化品牌战略,优化调整结构 63

9.4坚持依法治林,优化发展环境 63

9.5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水平 63

9.6加强信贷和资金支持 64

9.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 64

9.8培养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林木产业化进程 62

五 : 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行政审批工作总结

XX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行政审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组织机制。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了对各部门信息操作人员的及时调整,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加强了对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促进了我市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我市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先后下发了耒政办发[XX]6号,耒政办发[XX]14号,耒政办发[XX]24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信息主动公开、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考核检查内容和网上政务事项梳理等五个方面工作作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网上提醒、电话督促、上门督查的方式,对全市有关单位的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办理情况分季度进行督查。今年6月,我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监察室对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督查;10月由市政务中心牵头,联合市纪委监察室、市法制办、市电子政务办对各单位网上政务事项梳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汇报给市纪委、市政府督查室,并且网上公布。同时,我市还将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考核项目。以上各项机制的完善,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主动、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努力完成信息公开量任务,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按照衡阳市年初下达的信息公开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方面,加强主动公开。根据《条例》和新《保密法》的有关规定,我市充分运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触摸屏、政府公报、各项专栏等平台,及时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迄至XX年12月2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直报系统”主动公开信息总数为4526条,其中:概况信息275条,计划总结685条,法规公文1062条,工作动态2181条,人事信息126条,财政信息21条,政府事项业务类信息98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78篇.
今年,我市通过直报系统在衡阳市党政门户网站公开本级政府信息3000余条,报送量目前居衡阳市各县市区第一;通过本级党政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公开政府信息6600余条,其中公开本级政府信息XX余条,公开各部门信息4526余条;通过《耒阳政报》将规范性文件、领导讲话、人事任免等信息进行公开,现已出刊17期,发行60000余份;通过其他媒体公开政府信息1800余条。
另一方面,及时处理依申请公开。按照《耒阳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有关程序,积极做好依申请公开相关工作,对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今年以来,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1例,均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了处理答复。
其次是完善信息公开直报系统:一是改版直报系统在党政门户网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内容,包括栏目的布局、精减等;二是对直报系统数据库功能的维稳;三是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系统。
三、努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强化教育培训。
我市作为衡阳市网上审批的试点市,把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继续完善网上审批平台。我们针对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平台存在的不足,从页面和功能设置等方面,要求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同时,根据我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的需求,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投入100余万元,继续完善了各项软、硬件设施,确保了网上审批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进一步公开网上政务审批项目。今年,我市纪委监察室、市政务中心、市法制办、市电政办联合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上政务事项进行清理疏查,目前已梳理出行政许可类178项,非行政许可类75项,其它管理服务类201项,转报件129项,已督促各单位全部在市党政门户网上公开,网上审批项目上网率达80%以上。
其次,积极推广网上审批应用。为了推广网上审批应用,我市除了开展了网上审批业务操作培训,同时还通过耒政网、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对网上审批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大力宣传,并将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国土局等条件较成熟的单位作为试点,进行网上审批试运行。目前,试点单位的部分审批项目运行情况良好。
为进一步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的应用,积极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培训。今年11月底12月初,我市组织乡镇、办事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应用培训,全市90多个相关单位的操作员分三批次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特意邀请了深圳北斗星公司的工程师来我市授课,对网上审批的操作流程和电子监察的应用原理进行了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对如何补录网上审批资料的操作步骤及具体内容讲解不够透切,好多参培人员反馈信息比较模糊。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尚有差距。个别单位的领导对推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怕失权、不愿公开,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等思想。同时,部分单位对开展网上审批重视不够,多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考虑,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配合,影响网上审批工作的推进。
二是人员及经费保障不足。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经费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但部分单位用于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上的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随着工作量的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工作将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大。对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单位被动接受上级检查的多,自觉进行自查自纠的少,个别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够及时。
(二)今后的打算
一是抓先进带全面。以示范单位建设为抓手,对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的先进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表彰,以此带动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进。
1.继续做好XX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
2.加强市直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报送工作,协助、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机制。主要是要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抓督查保落实。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继续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政务中心按季度对相关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工作进行督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政务监督员等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是抓考核促提高。把信息公开和网上审批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相结合,评议结果与年终干部考核相挂钩。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本文标题: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抚州市南丰县政府信息公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2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