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暮春归故山草堂-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08-13 所属栏目:精美散文

一 :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8.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9、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18.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8、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19、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8.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4分)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

9、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这篇“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二 :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诗人把一直居住的地方看做是故乡,你是更喜欢自己的出生地,还是现在在奋斗的地方呢?

暮春归故山草堂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归故山草堂字词解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⑵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⑶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⑷怜:喜爱。

⑸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⑹溪上:一作"谷口"。

暮春归故山草堂翻译: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

试题:

1.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剖析:诗人刻画"幽竹"所用的手法,综合全诗这是解题的一把钥匙,应是"对比"或者"反衬"而不是"拟人"。有两问,第二问重点要回答幽竹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

2.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3.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4.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5.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6.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4分)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一幅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3、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4、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5、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6、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

7、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8、前两句描绘出谷口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的暮春景象,(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2分)

9、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亦可,拟人手法可酌情给分)(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1分)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www.61k.com]正直的人格追求。(1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创作背景:无

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个人资料: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三 : 暮春龙山寻幽香

地处雁门关之南,黄土高原之腹,汾河之畔,胡汉交界之地的龙城太原,是三代之京华,五朝之陪都,盛唐之北京,先后有九个皇帝从这里起家。古来就有“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的盛赞,两千五百年的沧桑为她留下无数人文古迹、神奇传说。

太原可游览之处甚多,古有“晋阳八景”之誉,且不说城中景点,仅西山一线便由南向北在30多公里的山脉上依次分布着天龙山景区、晋祠、龙山石窟、太山龙泉寺、蒙山大佛、崛围山多福寺、土堂大佛、悬泉寺等等景观。上述景点唯独龙山一直没有拜访,暮春的傍晚,一时兴起,便驱车前往。

由迎泽大桥上新晋祠路一路向南穿过市区,经晋阳湖、南环高速行约16公里右转向西过古城营行约5公里到晋祠路,再向南行约3公里经风峪新村、农校便看到龙山的广告牌,由此右转西行约2公里即到龙山脚下的停车场,用时40分钟。

此时已是下午6点多钟,山径上偶尔能遇到一两个行人,都是下山的游客。石砌台阶蜿蜒曲折不知所终,小径旁边是茂密的丁香树丛,淡紫色的丁香散发着阵阵幽香。山间鸟声、风声相伴,一个人慢慢向山上登攀,间或有胆大的花喜鹊飞到前面的山径上蹦蹦跳跳地为我引路,消除了独行的寂寞。山势虽不险峻,但登过600余级台阶到达半山亭时,却也气喘嘘嘘。在雕梁画栋、丁香环绕的亭内稍事休息,拍了几张美景,又踏阶上行。山路回转,又登过300余级台阶后,一道院墙显现上方,昊天观到了。夕阳西下,售票亭人去椅空,2元的门票也可免交了。

龙山为吕梁山支脉,前连悬瓮山,西接天龙山,主峰极顶是昊天观,据记载是元初大道人宋德芳主持重建的。沿陡峭的山门石阶登上观前平台,迎面是一棵遒劲的古槐,枝繁叶茂。朱红的院门已然紧闭,院墙上伸出苍翠的树叶,越发映衬出门前石兽的苍老古朴。门前古树上的两个大老鸹窝和院内传出的几声犬吠,使苍凉的古迹有了生活的气息。在昊天观东侧百米处,有石窟八洞,为国内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最珍奇的道教石窟。

龙山石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公元1234至1239年),由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在峰顶峭壁上共凿有8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为三组,虚皇龛位于龙山之顶,洞内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两壁20尊诸虚皇道君神像;三清龛位于虚皇龛之下,龛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两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卧如龛位于三清龛东侧,洞中石台上雕披云子宋德芳卧像,神态自然,泰然安详,后有2侍者作肃立状,侍者衣着色彩艳丽,造型生动。龛顶雕有4龙盘旋,乃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之法“玉龙盘体法”的写实性雕塑;玄真龛内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张子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三大法师龛内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子张衡、孙张鲁石雕塑像,另有8侍者肃立;无凿辩道龛内雕有披云子与其师弟李志全、门人秦志安讲经论道的3尊石像,龛右侧小门有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听道不忍离去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龛壁有保存完好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和自赞诗的题记,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是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有9尊雕像,门侧各雕青龙、白虎、仙鹤、云龙,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实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情景。石雕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的精致细腻不同,道教石窟风格朴实,手法庄重,雕刻简洁素净,十分含蓄内敛。(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晋阳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区域之一,也是道教的全真道早期得到较大发展的地区之一。龙山石窟造像题材,除少数道教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外,大多是该支派尊为开山祖师的造像。在丘处机住持的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前身)等元代造像不复存在的今天,龙山石窟相当完整地保存着具有全真道特色的雕刻品,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迹。龙山石窟1957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龙山不但有庄重深沉的历史文化,她的自然美景也让人留恋。站在石窟上方的龙山之巅,脚下的丁香沟蜿蜒远去,郁郁葱葱的山林里卷过阵阵花香,汾河古道、晋阳湖、西镇村落都在视野之内,那种“会当凌绝顶“的意境油然心中。昊天观的左侧是锦绣谷,春夏繁花似锦,秋冬峰峦俏丽,红叶浓郁;右侧是桃花峪,三月桃花盛开枝头,蜂飞蝶舞,妖艳非凡。龙山四时风光不同,无论何时造访,都有不同的体验。

四 : 暮春晚归/傅建平

夕辉淌河照新苇

榴红一枝恋暮春

荒岭荆棘扑鼻香

野坡嫩竹迎面招

麦浪滚滚接青黄

莱籽粒粒绽饱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刚刚白花成豆荚

不知不觉挂桑果

本文标题:暮春归故山草堂-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02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