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一舞剑器动四方-一舞剑器动四方

发布时间:2017-12-07 所属栏目: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一 : 一舞剑器动四方




一舞剑器动四方

翻开《唐诗三百首》卷三开端,一首杜甫的七言古诗赫然入目,题目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写道: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熠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是诗人回忆当年观看卓越舞蹈家公孙大娘跳剑器舞时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大意是:从前有位复姓公孙的美女,在广场跳起了剑器舞,便惊动了四面八方。观众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天地也随着她剑舞的起伏缓急而变色。她舞动着剑器,突然间银光熠熠,剑影闪闪;她箭步跃起,剑尖剌天,就像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她飞腿翻腾,恰似帝王神仙驾着蟠龙飞马在云端翱翔;迅猛时雷霆万钧,收拢时天地寂然无声。舞罢收剑,那剑刃犹如平静的江河湖海,凝聚着一道清光。

唐代的公孙大娘和汉朝的赵飞燕,都是我国古代声名显赫的女舞蹈家。前者在民间,后者在宫庭,一个如龙飞虎跃,一个象轻燕飞翔,堪称舞坛双璧。公孙大娘的戎装威武,也与同代宫庭那种霓裳翩翩的舞蹈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据说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家张旭在当时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从中悟出了书法的道理,从此所写的狂草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此事在当时成为美谈,广为传播。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她的《剑器舞》风靡一时。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世事浮云,以公孙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艺,最终结局却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终。然而,她的盖世技艺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高峰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她,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草圣的一卷绝妙丹青,才有幸读到了诗圣的一首慷慨悲凉的《剑器行》。这位绝代佳人当再不寂寞。据说当年草圣张旭,就是因为观看了公孙的剑器之舞,因而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诗圣杜甫,在少年时代,也曾观看过公孙之舞,当年的公孙娘子,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杜公曾有诗,题为《剑器行》,写尽当年公孙剑器之盛: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以杜公之大才,笔下的公孙之舞,淋漓尽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向往不已。 安史之乱后,皇朝由盛而衰。杜甫先生在白帝城,又看到了公孙娘子的传人——李十二娘舞剑器。抚今追昔,不由感慨万千。盛世已去,杜甫不再年少,公孙的弟子也非是盛颜,至于公孙大娘本人,则更该是“绛唇珠袖两寂寞”了。大诗人杜甫把公孙大娘的舞蹈描写得绘声绘色:“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意思是说:以前有佳人公孙氏,她跳的《剑器》舞轰动四方。围观的人山人海,个个神色惶惶,天地也为之变色。耀眼的剑光好像是后羿(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把九个太阳射落下来,身形矫健如天神驾着游龙在天上翱翔。开始时如同收束起震动的雷霆,结束时就象平静的江海凝住了波光……”诗人以神来之笔,通过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比拟,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时青山低头、风云变色、矫如龙祥、光曜九日的逼人气势。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在位9年,汉成帝死,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正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然而关于她的野史逸书却又很多,赵飞燕与妹妹赵合德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流传并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尤以《西京杂记》、《飞燕外传》最为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赵飞燕出身平民,良家女子,并非勾栏或者奴婢.父亲赵临家很穷,因为生的是个女娃,一出生就被抛弃,三天后竟然还没死,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长大后出落成美女,依附阳阿公主府中,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野史《飞燕外传》中赵氏姐妹的出身则被演绎的更为传奇,江都中尉赵曼的家伶冯万金与江都王孙女姑苏郡主通奸淫乱,之后姑苏郡主怀孕,姑苏郡主生下两个女儿,就是赵氏姐妹,随后姑苏郡主将两个私生女抛弃,三天后姑苏郡主发现她们还活着,于心不忍,又将她们抱回来,交给冯万金抚养,后因父亲逝世,冯家衰败而从姑苏流落到长安,被人唤作赵主子,后用刺绣讨好阳阿公主的总管赵临,成为他的义女。《赵飞燕别传》中还曾描述姐妹俩因孤苦无依在集市上卖草鞋为生。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二 : 形容舞姿的诗句,一舞剑器动四方

有关于形容舞姿的诗句,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您

形容舞姿的诗句,一舞剑器动四方

《咏舞》--唐.虞世南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咏舞诗》--南北朝.萧衍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可谓写自欢。方与心期共。

《咏舞》--唐.萧德言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舞》--唐.张祜荆台呈妙舞,云雨半罗衣。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

《咏舞》--唐.杨希道(一作杨师道)二八如同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舞》--唐.李峤妙伎游金谷,佳人满石城。霞衣席上转,花岫雪前朝。仪凤谐清曲,回鸾应雅声。非君一愿重,谁赏素腰轻。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的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翠笛,白衣,林枫静静的吹着笛,轻风带起衣袂飘飞,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临凡仙(www.61k.com)子,两人搭配成一副绝美的画卷,从未想过两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谐,如此的完美......

这篇形容舞姿的诗句,一舞剑器动四方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成功励志网!

三 : 一舞剑器动四方:那些宝剑背后的故事

比比读小说网”,看最精彩的小说!

夜读《史记·刺客列传》,忽然想起了一句早已忘记出处的诗:一剑霜寒十四洲。剑,这件古代的冷兵器,不但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故事,更寄托着无数文人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咏荆轲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高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潇潇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这是陶渊明对荆轲的礼赞。

荆轲是史书上第一个让宝剑生色的刺客,虽然他的刺秦以失败而告终。追随着司马迁的笔墨,再次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春秋战国。那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仁者、智者、权术、诈术、兵法…..迅速地走向成熟,而天真、淳朴、轻信、丈夫气却一贯到底,那是一个很容易成就自己,也很容易自我毁灭的时代。一剑在手,或许是最简洁的行使自我的方式和自由意志的象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更深人静的夜里,我再一次在司马迁的引领下走近了荆轲,他离我已经两千年之久,时间在我们中间划出了一道银河,他在易水对岸,佩剑而来,水面鳞波闪现,那是他的决心在荡漾。壮士别燕,是否也曾泛起过凄凉的泪光?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风萧萧兮易水寒,是谁唱起了这悲凉的歌?白衣剑客,可又曾再次回首看一眼高山流水的挚友?千年以后,我们已无法想象荆轲西渡易水时的悲壮情景,更无法洞察他真实的心境?为知己?为理想?

荆轲刺秦,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司马迁的笔下,被描写的是那么惊心动魄。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具体细节的真实可靠性。《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性格,与其说是一个史学家,不如说是一个诗人和文学家,为泄身遭酷刑之辱,他有权让荆轲把利剑掷向暴君。

荆轲是春秋战国齐国人,后迁移到了卫国,卫国灭亡后,他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浪。'为人深沉好书,尽与豪贤相交’。荆轲的最后漂泊地是燕国,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引领他走向历史舞台的人———燕太子丹。此时,秦国正加紧讨伐周边小国,燕国非常害怕,太子丹找人谋划救国良策。燕国处士田光便推荐了荆轲。太子丹对荆轲一见如故,引为知己,自然厚待有加。受太子丹之托,荆轲前往咸阳刺杀秦王……接下来图穷匕见的故事,两千多年来早已被人传诵得烂熟。

为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为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荆轲可谓是一诺千金,以死相报。回看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你会发现荆轲其实并不是一个职业的刺客,更非一介武夫。他曾游说各国广交豪杰。在政治上,他更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苦于报国无门,受到了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被迫选择做了刺客。荆轲作为一个并不成功的刺客,他之所以吸引我们的是来自他身上的某种超然的魅力,为报知遇之恩,受命于危难之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精神。历史上不乏智谋之人,却缺乏慷慨赴死之士,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士’的精神。

当荆轲在秦王面前展开燕国的版图,宫殿上惊心动魄的较量令人胆战心惊。秦王最终以长剑洞穿了衣冠似雪的荆轲的胸膛,他依在柱前放生大笑,这笑声充满了无限的悲凉,是刺秦失败的无奈,还是理想破灭的悲痛?虽然荆轲刺秦并未能阻止强秦灭亡六国的步伐,但却为春秋战国刀光剑影的历史划上了悲壮的一笔。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这是杜甫笔下的剑。

如果说剑对于刺客是必备的兵器的话,那么对于诗人,它则是一种政治理想的永恒寄托。忽然惊觉,像李白、杜甫、陆游等,这些曾跻身仕途的文人,古往今来的画像上好像经常佩戴着一把宝剑。杜甫和陆游更是十分相像,清瘦而忧苦,这或许与他们穷年忧黎民的精神境界相吻合。坐骑呢,也不是通常的马,而是驴。细雨骑驴入剑门,更成了陆游最经典的写照。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最高的人生理想依然要通过入仕来完成。诗人也并不仅仅满足于舞文弄墨。所以即使骑在驴子上,陆游也常常发出这样的询问:“此身合是诗人未?”不过,可悲的是,政治上的怀才不遇是他们共同的结局,他们的才,在君王的世界里,也仅仅是一种粉饰太平、附庸风雅的需要而已。

剑客行

陆游

我友剑使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万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虐。

一身独报万国脽,归告昌陵泪如雨。

这个一生都想着金戈铁马,收复失地的诗人,宝剑并不曾让他春风得意,从他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中,不难感受到他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叹息。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剑在李白的笔下和他的诗一样潇洒而狂放。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宝剑,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直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宝剑之上。他对自己的定位也不仅仅是个诗人,他将自己看成大鹏,看作谈笑间挥退三军的谢安。我们从李白豪情万丈的诗歌里也能感受到他李广难封、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牢骚。他用他如椽的诗笔绘制了大鹏的形象,酒和剑,还有天上那轮明月,伴着他度过了潇洒而狂放的一生。

据说,李白性倜傥、好剑术,一生推崇太公、张良等人,建功立业的思想深植于他的心中,也深深地浸适于他的诗中。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斩白帝,叱诧入关中。

两龙并不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奇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塞下曲

烽火动沙漠,连明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诗人天生的性格,注定的他政治上的幼稚和失败,以至于后来锒铛入狱,流放夜郎。虽然宝剑未能成就他的理想,但他的诗歌却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口口相传,其知名度远远超越了建功立业的帝王将相,如耀眼的星辰点亮了盛唐的天空。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

辛弃疾,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让宝剑蘸过敌人鲜血的大英雄。据说,他21岁便参加了反金的义军,对刀剑有着深刻的理解。手中之剑,也不再是那些挥毫泼墨的文人长袍之下的饰物,而是身着铁甲挥刀舞剑的军人。看他的水龙吟,确是豪气冲天: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更有破阵子,慷慨激昂,剑啸长虹: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刀剑的命运已成为辛弃疾的命运的真实写照,人剑合一也成了历史的绝唱。虽然,他的一己之力阻挡不了后金铁骑灭亡北宋的步伐,但他那把虽在剑鞘中却时时蠢蠢欲动的宝剑依旧寒光四射,一如他那颗屡遭打击却依然不变的拳拳报国心。

世事难料,沧海桑田。南渡以后,他也只能归于皇帝的帐下,即使挑灯看剑,也只有在醉时了……

历史的帷幕一层层地拉上,一个个大时代也虚掩在了黑夜的后面。送走司马迁,让宝剑回鞘,月光下那把岁月之剑依旧寒光逼人。

我不是辛弃疾,无需醉里挑灯看剑,清醒的眼睛看过一把把宝剑,看到了什麽?是剑客的无奈?还是时代的悲哀?

只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简介:王玉,笔名Linda,郑州人,现旅居南美里约热内卢。志在远方,醉心文字。且行且吟,笃信: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常在各类报纸、杂志、网络发表各类散文。

“www.61k.com)

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不关注活该闹书荒!

本文标题:一舞剑器动四方-一舞剑器动四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97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