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学会这个锦囊妙计 文案狗分分钟上阵。

发布时间:2017-11-29 所属栏目:校园文化

一 : 学会这个锦囊妙计 文案狗分分钟上阵。

  这是文案狗系列第三篇。

  第一篇是《学会这个看家本领,文案狗分分钟上天》。

  第二篇是《学会这个拿手好戏,文案狗分分钟上位》。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具有相似性或是具有对比性的事物之间,最容易引发关联性的想象。根据产品的特性与具有相关意义的事物建立联系,可以使广告创意不落俗套,可以激发受众主动地参与到创意想象之中,共同完成对广告作品的解读。

  联想,这个锦囊妙计,一共有5个小计谋。

  第一,接近联想

  第二,相似联想

  第三,对比联想

  第四,因果联想

  第五,强制联想

  现在,让我们来略施小计拿下高地。

  第一、接近联想

  两个事物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经验上相接近,由一个事物的知觉和回忆,会引起对另一个事物的联想,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望梅止渴,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即看到梅子的时候,脑中所有和梅子相关的感受会被调动起来,想到梅子的酸甜味道,自然会促使唾液的分泌。

  案例:Baruel鞋子除臭剂广告。

  当你的脚上穿着一堆咸鱼时,估计大家都会离你三尺之外吧。我们的想象路径大概是这样,咸鱼—臭鞋子臭—难闻气味—去除鞋臭—Baruel鞋子除臭剂。

  

 

  案例:治打呼噜广告。

  如果睡你旁边的打呼噜,等于旁边睡了一头猪。猪睡觉-吵-打呼噜-睡不着-治呼噜。

  

 

  第二、相似联想

  由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也称类似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性质、形状和内容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如:屎壳郎与耕作机。

  案例:水果广告。

  利用水果的形状跟性感的部位的相似性,香蕉和大腿,苹果和胸部。从而体现我们的水果很性感,很性感的哦,让人垂涎欲滴。

  

 

  

 

  案例:交通公益广告。

  车祸现场的相似场景,拒绝疲劳驾驶。

  

 

  第三、对比联想

  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因对比关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联想。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

  比如,胆小如鼠和胆大如虎,热情似火和冷漠如冰 ,门可罗雀和门庭若市。

  案例:百事可乐。

  一个地板都踩烂了,一个光亮如新。百事受大家欢迎,可口可乐无人问津啊,百事这招够狠够漂亮。

  

 

  案例:舒肤佳。

  火灾和细菌都是很危险的。灭火器的低频救人工具,舒肤佳是一个高频救命洗护用品呀。

  

 

  第四、因果联想

  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

  因果联想是一种辨证关系,因为某个原因得出某个结果。两者之间存在起因与结果的关系。可以反过来推论,这个结果是因为某个原因造成。

  案例:动物保护公益广告。

  老虎为什么要冰封起来呢?因为快要灭绝了呀。保护动物,迫在眉睫,不然以后见不到生龙活虎了。

  

 

  案例:拒绝酒后驾驶公益广告。

  开车为什么能四平八稳?那是没喝酒呀。为什么会出事故?我没醉,老板再来一打啤酒呢。

  

 

  案例:丰胸广告。

  为什么排队中间隔了那么多?哎,都是大胸惹的祸。

  

 

  第五、强制联想

  运用强制性连接方式产生创造性构想的方法,先选择欲改善的焦点事物,多方罗列与焦点无关的事物,然后强行列举事物与焦点对象结合。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强制地揉和在一起而形成的联想。

  案例:反对办公室骚扰的公益广告。

  办公室台灯跟办公室骚扰的形状想结合。

  

 

  案例:可口可乐。

  利用篮球的条纹和可口可乐的瓶子形状结合在一起。

  

 

  有一首诗在广告界广为流传。

  石沉大海了,

  能浮起来吗?

  可以,能够!

  只要有好的创意。

  把产品比作一块沉入海底的石头,文案广告的目的就是让产品浮出海面,让大家目瞪口呆。联想就是那个浮力,让想象动起来。

二 : 论三国里的诸葛妙计之特色

不必多说,无论在任何地方看到的文字,那些文人墨客们的舞文弄墨,相比至于我所读过的古文,就援引我们自小学至初中到大学课本里出现过的文人名篇,与现当代人们所作的这些拼凑而成的文字,实在是无法让我提起阅读的欲望更别说是欣赏。我宁愿回归古代,去那里寻找腐朽的气息。今日在看的三国演义,每每看到那些秀词妙句就会使我产生一种心荡神驰的感觉。

既生瑜何生亮,我相信周瑜绝对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他是被金疮崩裂疼死的。周瑜小气,体现在他的才气小,胸襟也小,娶得个貌美如花的小乔还不够傲娇,还想怎么样。听说诸葛亮的老婆可丑咧。为什么诸葛亮就不会生人的气呢。

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故事里面的三条锦囊妙计,我是绝对的赞叹诸葛亮的才华。其实思考一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还是不出这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怠”,那可真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你看第一个锦囊里装的什么妙计,孙权你想把我刘备骗来娶你妹然后杀了我刘备,我就看看你怎么杀的我。你孙权瞒着你妹妹的妈妈把她嫁给一个敌人。可是没有经过你妈的同意,你觉得可行吗?哈哈。第二条妙计我忘了。第三条妙计我记得是,这个婚姻背后的故事竟然女猪脚孙夫人是不知道的。这个东吴国的唯一女郡主不知道自己被别人当了棋子使,你说要是她知道了不被气死才怪呢。幸好嫁给了刘备这个枭雄(其实我觉得无赖这个词儿更适合形容他)。他假装什么仁义道德施恩于百姓,不愿失信于人。总是把情况弄到最糟糕的时候,然后反骨。我说这不是他制造自己大仁大义的假象以企图掩盖他假仁假义之耍皮无赖的真相吗。投曹操是你、投吕布是你、投袁绍是你、投孙权是你、投刘璋是你,最后你都不是为了保住一条小命使劲的奔使劲地跑。你有没有问过大仁大义的英雄刘备的意见啊。这个无赖刘备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了。话说回来,孙夫人嫁给了他这种无赖真的是被骗的居多啊。要是我怎么可能会嫁给刘备这个小人。他们家阿斗也是真的很像他老爸刘备的啦。还害赵云整天拼了一条老命的救他。当然我觉得赵子龙比赵云好听多啦。忘了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是不是他说的了。想起这句话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女性来讲我真的想狠狠虐赵云一百遍。扯远了。孙夫人在和刘备回荆州的时候刘备看着打不过人家怕小命不保了,然后开启了第三条妙计——把真相告诉孙夫人。哈哈,孙夫人那可是火冒三丈啊,心想着现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我就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啦。怎么样也要保护好老公啊,才能跟他回家啊。就这样刘备老无赖最终在孙夫人、赵子龙和诸葛亮的护送下回到了他们家阿斗的身边......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诸葛亮他使用的这几条妙计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瞻远瞩。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可以预知事件的发展态势,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一定要知道敌人那边什么状况,还要知道自己这边人什么状况。至于这个诸葛亮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诸葛亮曾经说过,一个军师如果连这点天文地理、行军用挂都不会那我怎么出来混呢。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这就讲究一点真才实学了不是。要是身上没有二两水,早晚被别人打的落花流水不是。看看他设坛招风那一段,要是诸葛亮不给周瑜招东风,周瑜他老婆早就给曹操当宠物去了。总之,诸葛亮的人品,不知道比刘备好多少倍去了呢。

第二,因地制宜。其实后面的原因都是第一条的细说了,说多了都是废话。我看就到这里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第三, ......

三 :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一(1-5)

同学们,你从开始学“语文”这门课程,到现在已经将近六年了,你喜欢学语文吗?你觉得学语文困难吗?

“语文”是生活中我们大家谁都离不了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都要读书写字,口头语言就是“语”,书面语言就是“文”。所以,语文是非学好不可的。

既然这样,有些同学就会问了:“学好语文有没有什么秘诀呢?”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定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凡事要想不付出辛苦就能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学语文也有学语文的规律,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我们找到了这其中的规律,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规律。你一定知道我国古代用兵的“三十六计”,那我们也来总结一些学好语文的“锦囊妙计”。



第一篇:基础积累篇

●第一计 认汉字:汉字既多又难认,拼音标注作拐棍。汉字的数量非常大,到目前为止甚至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大概有五万字之多。这些字你不可能都认识,也没有必要都认识。作为小学生,你只要认识3000左右的常用字,就可以满足日常阅读和书面表达的需要了。

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学过的,还是没学过,关键是要尽快地认识他们。汉语拼音的一大功能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汉字,可以说拼音是学汉字的一个拐棍。例如,我们在读书时看到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名字叫“颙琰”,这两个字都是不常用的字,见到它们的注音“yón" yǎn”,就知道怎样读了。

还有一些字你不认识,也没有注音可以参考,那就只好请教别人或是借助字典了。一般来说,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例如,你见到了“汞柱”这个词,不认识“汞”字,你就可以查“水”部三画(工),也可以查“工”部四画(水),根据字典正文中标注出的字音,知道这个字念“"ǒn"”,是一种金属,也就是平时俗称的水银。

●第二计 读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先请看这几个字,并留意它们字音的构成:安全门(ānquán mén)。其中,“门”字的音节是最典型和常见的,包括由声母(m)、韵母(en)和声调(ˊ)三部分构成。而“全”字的音节则是有声母(q)、介母(u)、韵母((n)和声调(ˊ)构成。而“安”字的字音则是由韵母((n)和声调(ˉ)自成音节组成。

明白汉字音节的构成,你也就清楚了:要根据注音读出汉字,必须读准声母和韵母(含介母)的读音,读准声调,还要会拼读音节。

拼读音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认读音节,如“靥”字的读音“yè”,直接读出来就行了。但是,更多的音节需要“拼读”。拼读的方法可以根据各人的习惯而定,有的人喜欢“拼读”的过程不发出声音,直接读出拼读的最后结果,也就是字音;有的人则喜欢将拼读的过程都显现出来,如“靓”(liàn")字的音是按照这样的过程来拼读的:l—i—àn"—liàn"”。为了便利,在拼读的时候,可以用声母和带声调的韵母来拼,如拼读“勘”(kān)就可以用声母k和带调的韵母ān来拼。

目前,比较便捷的拼读方法是“直呼法”,也就是不要拼读的过程,直接呼读出字的读音。这种拼读的方法好像是一步到位、有些难度,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拼读的“秘诀”,就化难为易了。这个拼读的秘诀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意思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摆好声母的口形,猛地读出韵母的音。如拼读“隆”(lón")字,就是先摆好发声母l的口形,然后猛地滑向并读带调的韵母ón",而且声母要读得短又轻,韵母读得响又重。



●第三计 说音变:

轻声一不和七八,连读三声和儿化,

重叠词语末尾字,读音本音声调差。

在朗读时,你经常会遇到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变化不是指多音字,而主要的是指汉字的声调的变化。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朗读中,如果你留意我们平时的说话,语音的变化就会更多。从本质上说,音变是字音的动态的变化。在书面语当中是谈不上“音变”的。因此,有关部门规定,在书上标拼音时要标“本音”。只不过现在的出版物做法不一,尤其是一些供低幼年龄段的小朋友阅读的读物,为了方便小朋友们的阅读,标注了变化以后的读音。

有些词语的最后一个字要读轻声,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多数情况是这个词语决定的,如“玻璃”“葡萄”“爷爷”“弟弟”等。还有的字读轻声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的,如“听一听”“画一画”中的“一”字。

儿化的情况也很常见,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从书面上看就需要儿化,如“花骨朵儿”,有的文字上是“花骨朵”,读的时候还是需要加儿化的。

“一”、“七”、“八”、“不”这几个字在与不同的字一起用的时候,声调也会有所变化。请你仔细对比这几个词,你就会明白了:一同,一次;七步诗,七窍生烟,一七得七;八路军,八拜之交;不管不顾,不三不四。需要提醒你的是,“七”和“八”字的变音都是在去声(四声)前读阳平(二声),但是读的时候区别都已经不太明显了,为了便捷,词典中的标注也都标成了一声。

连续的上声(三声)字也有个音变的问题,如“古董”这个词是两个三声连读,“古”字就要读成二声。请你看看下面这句话:我想参观展览馆。在这里,加点的字都是三声字,但是按照语意来划分一下,“我想”连读“我”字要变音,而“展览馆”中前两个字都需要变音。

“叠音词”的音变情况也不同,如“清理清理”中的“理”字的要读轻音,“水淋淋”“明晃晃”中的叠音字“淋”“晃”都要读一声。“明明白白”中“白”字也要读轻声。

●第四计 说普通话:

面子问题很正常,眼光放远算清帐。

交流运用标准语,说话规范拼音帮。

学说普通话,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还不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周围说普通话的人多一些,有这种好的交流环境。而在一些农村,推广普通话就相对困难些。因为长辈们说本地方言的多,如果孩子和他们说普通话,可能就觉得不那么舒服,孩子也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其实,这种心理很正常,因为与人交流是第一位的,至于用怎样的语言去说,倒在其次。

不过,还有一笔帐要算清楚,随着小学生活的结束,你就会进入中学,以后你可能还要走得更远,与更多的人交谈,而普通话是多数人通用的语言,如果现在不痛下决心,解决“面子问题”,将来需要的时候再改就困难了。说好普通话,伴你走天下!

说好普通话光靠下决心还不行,还要发音准确,说得自然、流利。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汉语拼音帮你的忙,用标准的汉语拼音来矫正你拿不准的音。开始的阶段,你不妨把说话的速度稍微减慢一些,在心里把音快速“校对”一下,然后再说。



●第五计 汉字输入:

十指分工不怕慢,输入不能“一指禅”。

词语胜过单个字,先慢后快靠多练。

计算机迅速普及,汉字的输入也成了必修的功课。你现在用的是什么输入法?一般来说,以汉字输入为职业的人多数是用五笔输入,对汉字进行字形拆分从而完成输入。多数人是利用拼音进行输入的,如智能ABC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全拼输入法等。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哪种输入法最快?”其实,如果你想一想“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就会自己得到答案的。但是,从技术上也有讲究,你是不是也经常见到有些人爱用右手的一个食指来敲击键盘?这样的输入法,常被人戏称为“一指禅”。他们总以为这样更快一些,因为整个键盘都在视野之内。其实,即使再快,也不如十个手指都用起来快。道理自不必讲。要用十指来输入,最关键的是按照要求给它们合理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一开始可能要慢一些,但是也不必着急,一定要让手形及时归位。“磨刀不误砍柴工”,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按部就班地练习好了。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二(6-10)

●第六计 了解汉字:

汉字包括音形意,及时复习有规律,

书法艺术是瑰宝,用字规范寻依据。

就一个汉字来说,一般都包括音、形、意三部分,有些常用的汉字,你应该把三者都掌握。这只是一般的说法而已。例如“玻璃”“葡萄”这样的合成词语中,每个单字是没有办法把字意说清楚的。另外,有些字,你只知道读音却不了解它的意思,或是会说这个字却不知怎样来写,这也很正常。你只要能够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阅读或是书写的困难就可以了。



从低年级开始,你就接触了一些汉字演变的有关知识,知道汉字有大量的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等。而且,你也了解汉字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你也知道了今天的汉字是由原来的繁体字逐步简化而来的。了解这些汉字文化知识,对把握汉字是很有好处的。例如,你可以借助“形声字好记忆,声旁表音兼表意”的规律来掌握大量的形声字;你可以借助象形字或会意字的特点来了解一些汉字的意思。

从中年级开始,你就应该练习写毛笔字了。作为一种实用的书写方式,毛笔字已经在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魅力还在吸引和影响着很多人。从小练习毛笔字对修身养性都是很有益处的。如果我们的语文书或是语文课对毛笔字的书写内容涉及得有些少的话,那就请你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了解相关的知识,做出一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吧。可以先练基本笔画,再描红,临帖,

只要你坚持下去,并注意和别的书法爱好者交流,你一定会有长进的。

●第七计 写好汉字:

写前先来“相相面”,字形结构认真看,

各个部分占位准,先看后描细心练。

提起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方式,这你一定很清楚。这都是学好汉字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规则。要写好汉字是有讲究的,例如:

左右结构的字:像“娱”“怖”“押”这组字,一定要写得“左窄右宽”;像“荆”“尉”“敏”这样的字,要写得“左宽右窄”;像“翩”“彩”“斜”这样的字,要写得“左右等宽”;像“炊”“竣”“诸”这样的字,有些笔画要互相避让,把整个字写紧凑……

同样,上下结构的字,有的要写得“上小下大”,如“葵”“寡”“昌”;有的要写得“上大下小”,如“吾”“熬”“兜”……

还有的要注意,把上下每一部分写得“宽又扁”,如“霉”“毒”“羹”;把每一部分写得“瘦又长”,如“彻”“僻”“掀”。

有的字要注意独体字变成偏旁后的笔画变形,如“木”字在“权”“沐”中就不一样;“火”字在“熔”“伙”“炎”中也有差别。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就清楚了,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给这些汉字“相相面”。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共有十个生字:阀、娱、僻、怖、宪、胖、刑、押、舅、绞。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这样四类,你能找到它们的规律吗?

⑴娱、僻、怖、押、绞、胖⑵阀⑶宪、舅⑷刑

在写字的时候,分析清楚这个字由几部分组成很重要,另外还要注意各部分的“占格”位置。这里所说的“格”,在低年级时我们常用到田字格,中年级时常用方格,而到了高年级就用一些条格或不带格的书写纸。但是,汉字是“方块儿字”,要把每个字写得方正一些,还是要“心中有格”的,考虑好每个字的每部分左右及上下的位置关系。

在低年级时,练习写字,讲究“看一描二写三”,也就是认真看这某个字该怎样写,然后描着写两个,边写边比较,然后再放手自己写。当然,到了高年级,写钢笔字等硬笔字时,你也许就省略了“描”的过程。如果是写毛笔字,这个“描”的过程反而会长一些。不管怎样,写字时都不在多而在精,要用心练写,争取每一次都有新进步。



●第八计 练字游戏:

纸变一变天地宽,笔变一变多方便,

手变一变添情趣,负担一减乐无边。

练就一手好字需要下苦功夫,而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练字则可以让你苦中找到乐趣。

先在“纸”上做文章。传统的写字都是在纸上写,现在,你可以:在桌面上写,在墙面上写,在沙土地上写,在水泥地上写,甚至在树叶上写,在沙滩上,在水面写……

你还可以在“笔”上做文章,以往用的是硬笔或软笔,现在你可以尝试着用手指当笔在同学的后背上写,让他来猜。你还可以用木棍儿、石块瓦片在地面上写,用笤帚、刷子蘸水在地上写……

平时写字都是用手,现在你还可以试着变换一下,让身体的其他部位当手来写字。比如,用你的手掌、额头,鼻子尖,下巴,膝盖,拳头,脚尖当笔来练写汉字……

●第九计 字词游戏:

词语接龙顺口溜,字词扑克用处大,

一字开花组词语,猜字游戏变笔画,

改变偏旁组新字,同伴说说正反话。

识字要讲究方法,学习要融入童年生活。就拿积累词语来说,你可以和大家一起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使自己变得厚实起来。

“词语接龙”:可以是两字词语,也可以是四字成语,或是不规定字数的成语,可以是“龙尾”“龙首”必须同音同字,也可以降低难度,音同字不同或音同调不同。

“编顺口溜”:记忆字词可以利用编顺口溜的方式。例如区分“跑,炮,泡,袍”就可以这样来说:“用脚跑步火点炮,袍子穿脏用水泡”。同样,你在低年级学过的“反义词歌”、“对子歌”都是很好的韵文歌谣,你不妨也来一试。

“字词扑克”:把重要的词语写到规格统一的卡片上,拿它们当扑克来玩也很有意思。简单的可以像“拍画片”那样,谁认得快,拍得快,就赢得卡片。复杂一点的,可以读词语,说意思,甚至用词语说话,或是把几张扑克上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或者组成词语串儿等等。更多的玩儿法还要靠你和同学一起去发明。

“一字开花”:这是丰富词语的游戏。用一个常用的字去组词,一开始后可以规定得简单一些,慢慢地可以提高难度,如规定字数、规定中心字的位置等。

“猜字(词)游戏”:如果你常看一些综艺电视节目,你对这个游戏肯定很喜欢。分成小组,有人比划,有人猜。还可以找一些字谜或是自编一些字谜,大家猜一猜。有些传统的字谜是很有文化内涵的,如“刘邦听了笑,刘备听了哭”这条字谜的谜底是“翠”,也就是“羽—卒”,“卒”在古语中有“死”的意思。“项羽”与汉王刘邦是敌手,项羽死了刘邦就高兴,而“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兄弟,关羽死了刘备就很伤心。你看,一个小小的字谜,里面竟然包含着这么多的历史知识。

此外,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加偏旁组新字”的游戏可以帮你快速地复习一些形近字;通过加减笔画组成新字的游戏,你还可以对那些字形接近、容易误写的字进行巩固;说“正反话”则可以练习反义词的运用……



●第十计 资料查询:

字典词典在手边,百科全书时常翻,

及时请教身边人,网络信息细筛选。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惑,这是很正常的。传说中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人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人非生而知之”,这句话是说人的知识都是经过学习得来的。“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将是永远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更新很快。人该怎样面对?只有学习。

也许有人天真地想多学知识就要多记知识。其实,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必要都记住它,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就可以了。这样,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就成了必须具备的能力。

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字典”和“词典”。顾名思义,“字典”是用来以字为单位进行查询的工具书;而“词典”则是用来以“词语”为单位进行查询的工具书。字典和词典的版本和种类都很多,如《新华字典》、《小学生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甚至《歇后语词典》等等。一般来说,你的手头应该准备一本字典《新华字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你从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还知道了数笔画查难检字的方法,而且已经用了几年。查词典的方法教材中一般没有单独介绍,但是它的用法和字典也差不多,只不过它是以词语为单位,查的时候查词语的第一个字就可以了。这里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会查字典或词典了:

⑴如果你在读书时见到了“静谧”这个词语,不知道“谧”字的读音,你该怎么查?

⑵如果你见到两家店铺,一家的招牌上写的是“照相馆”,一家写的却是“照像馆”,你不知道哪种写法是正确的,你该怎么查?

⑶你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一个词语“蒙太奇”,这几个字你都认识,但是却不知道它的意思,你该怎样查?

⑷“乙、画、凸”这几个字怎样能更快地查到它们呢?

如果有条件,你还可以购买一套百科全书类的书,以方便随时翻阅或需要时查询。这类书一般的书店都有,只是价钱稍微高一些,但是它们除了有使用价值外,也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另外,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例如,你见到这样一句话:“逝者如斯夫”,却不知道它的意思和出处。搜索一下,你就会了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站在河边对他的弟子深有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只不过利用网络搜索信息需要你逐步具有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三(11-15)

第二篇:自能阅读篇

●第十一计 读书习惯:

注意洗手用书签,枕边图书时常翻,

分类放置常整理,读书卡片随时填。

读书是有很多讲究的,也许你以前不注意,那么今后你就要有意识地去做一些事情。下面是给你提出的一些建议,其中的道理你能说出来吗?



⑴新课本发下来后,要及时包上书皮,还要将书的名字、自己的班级及姓名等在书皮显著位置写清楚。

⑵看书以前或是看完书后,要及时洗手。

⑶书不能一次看完,也不要折角做标记,要养成用书签的习惯。书签可以买,还可以自己做,用一些废弃的衣服、鞋袜等商品的商标标牌替代也可以。

⑷无论是书包中的书,还是你书橱上的书,都要分类来放置。取用后要及时将书放回原位。

⑸过一段后要对自己的图书整理一下,给新书登记编号,不再保留的书可以转赠他人或做其他处理。

⑹要对自己阅读的情况有个记录,你可以设计自己的读书卡,并在读完一本书后及时地填写,记录。“读书卡”可以包括书名、作者、出版信息、内容提要,还可以包括你读后的主要感受或评价等。

●第十二计 做标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习惯做标注,

标注符号自确定,持之以恒见益处。

老教育家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学会在书上做各种有用的记号,有很多好处,它不仅可以促使你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加强记忆,还能迫使你读书专心,增强读书的效果。

古往今来,许多学问家读书时都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读书生活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直线、曲线等各种符号,在书页空白处写上许多批语。列宁在所读的书中也是画满各种符号,除一般曲线、直线外,还有把整个几行字用红框框圈起来的,这些地方特别醒目,再读时一看就能找到。

你在读书的时候,最好要学会做标注。“标注”既包括标记符号,也包括文字批注。当然,这里指的是在属于自己的书上,如果是借阅的图书馆的书,或是他人的书,你就只能做些摘录或读书笔记了。

那么应该怎样来做标注呢?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计。

我们要学会在书上做一些圈点和批注。比如,用单曲线“﹋﹋﹋﹋”表示重要;单直线加问号“-?”表示有疑问;空圈圈“。。。。。。”表示用得很好的词句……

假如这些符号还不能充分表达你在读书时的想法,就可在书页空白处写几句话。这些话写在书页上面的空白处就称眉批,写在旁边的就称旁批。批语可包括对内容的理解,对写法的评论,以及自己的体会等。读书时还可在段落开头写上小标题,标明各段内容。

在书上做记号时,要注意三点:

1、最好是初读时先了解字词意思和文章大意;细读时再边读边画边写。

2、记号要做得精要,不要过多。否则,画得太多,都是重点,反而变得没有重点了。

3、对图书馆或他人的书,要加以爱护,不能涂画。做记号只限于自己的书。

●第十三计 课本通观:

“说明”虽短统全书,爱护图书用“目录”,

“导读提示”教学法,生字两表清底数。

如果不提醒的话,很多同学在平时根本不注意语文书中除了课文和课后习题外其他部分的作用。其实,在总复习阶段及时补上这一课是很重要的。

通过看“说明”,你可以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复习的时候,你就可以按照板块儿来翻阅,这样从前零散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就在你的头脑中构建成了网络。如“读读背背”,你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去复习;“口语交际”的话题,你也可以将它们归类比较一下。

“目录”可以帮你很快地找到你要找的课文所在的页码,这只是功能之一。当总复习时,你甚至可以看着目录来回想一下每个单元由哪些课文构成,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每个单元都有“导读”,它既有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概括,更有一些具体的学习要求,而每课的“阅读提示”,又将这些要求具体地分解开来。如果你静下心来将这些“提示”梳理一下,你就会觉得你对这一册书都了如指掌了,也许你还会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感觉。

“生字表”在我们语文书中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每课的生字表,还有就是全册书的生字总表。在总复习阶段,你不妨也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逐一地审视一下这些“生字”,读一读,想想他们的意思。当然,在这个时候,它们对你来说并不是“生字”了,只有个别的是你掌握得不牢固的,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回过头来,再到该字所在的课文语言环境中去认识和了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生字表”是以“字”为单位来呈现的,而复习生字最好是利用组词、说话等方式,把他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第十四计 读通文章:

拼音字典常请教,边读边想做记号。

刚接触一篇新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把文章“读通顺”。

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你可以借助生僻字后面的注音来读一读,甚至多读几遍这个字,然后再将打断的语句重新去读,以保持内容理解上的连贯。

如果没有注音,那你就要去查字典,或是向老师、同学请教了。这里要提醒你的是,有的时候,你的时间很紧,或是手头根本没有工具书可查,而遇到的生字又不妨碍你读懂整篇文章,你也可以先记下这个字,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解决,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另外,遇到生字时,建议你先猜一猜它的读音或意思,然后再去查工具书核对,这样的做法对提高你的语文能力也有好处。

在读一篇新文章的时候,你不要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好像第一遍读文章就是为了解决生字障碍。你要一边读一边想,要努力去想象文字描写的具体内容,如果能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更好了。这样,你就是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还有,低幼的小朋友在读文章时喜欢用手指着读,后来最常用的阅读办法是朗读,即出声地读,高年级阶段,你应该尝试着多进行默读,即不出声地读。这样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吸收文字信息的效率,也利于深入思考。

在通读文阶段,为了学习的方便和深入,你还可以将自然段标注出来,或是将自己初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标记下来,或是把你刚接触课文就产生的强烈的第一印象记下来,这都利于以后的学习。

●第十五计 读懂内容:

抓住要点别丢落,叙述要素看分明,

作者观点全把握,文章线索要理清。

怎样才能读懂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呢?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归纳起来,下面几点是很重要的,我们举例来谈一下。

1、全面把握文章的要点。

以《索溪峪的“野”》为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张家界索溪峪野性的美,是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写的:山野、水野、动物之野、游人的游兴之野。归纳时,如果丢落了某一部分内容就不全面了。

2、清楚地把握叙述的主要要素。

对那些叙述性的文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一定要把握清楚。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间是1952年10月12日,地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攻克敌人控制的“391”高地的战场,主要人物是邱少云,主要事件是志愿军战士潜伏在敌人阵地前准备发动进攻,敌人的燃烧弹燃起的大火包围了邱少云,他为了战友、为了整个潜伏计划、为了战斗的胜利被烈火活活烧死,战斗最后取得了胜利。

3、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对那些说理性的、说明性的文章,要准确了解和把握作者要讲的道理,要表达的观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作者从宇航员在天上看地球、人类活动范围与地球的表面积之比较、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醒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定要精心地保护它!



4、理清文章的线索。

理清文章的线索对于把握全文很重要,因为它既是作者写作的线索,也是我们读者阅读的线索。尤其对于那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的来说,就更加重要了。以《将相和》为例,这篇课文写了三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完璧归赵,渑池赴会,负荆请罪。但是,如果再把题目考虑进去,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线索,那就是“不和──—和”,也就是说,因为前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功,官位高过了老将廉颇,这样才导致两者不和,后来,经过了一个过程到负荆请罪,两人才又“和”了。这样,就有一条线索把全文贯穿了起来。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四(16-20)

●第十六计 把握情感:

读懂文中作者心,角色转换心交心,

寻找自身关联点,阅读学会怎做人。

一篇文章,作者自有他写作的目的,要表达一定的情感。对文章思想及情感的把握也是阅读的重要方面。



1、了解作者想说些什么。

以《卜算子·咏梅》为例,同是歌咏梅花,毛泽东和陆游表达的情感就有明显的不同。陆游表达的看到梅花经历风雨而凋零、饱受忌妒而孤独后的一种同情和无奈;毛泽东同志则是赞美梅花的傲雪风骨和昂扬斗志。

2、进行角色转换,体会作者情感。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如果你把自己假设成巴迪,你就会理解他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的兴奋,听到母亲表扬时的得意和听到爸爸批评后的委屈;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小巴迪的母亲,你就会理解她为什么总爱说“精彩极了”;同样,你把自己假设成父亲,你也就容易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转换角色的方法,可以使你置身文中,而不再置身事外,这样,就更容易和文中的人物、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了。

3、寻找文章和自己生活的关联点,阅读对你的影响就会更显现出来。

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如果都能对你自己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学课文就不仅仅是功课了。学了《桂林山水》《鸟的天堂》,你可以产生到那里去看一看的冲动,你同样也可以体会到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的是巴迪成长的经历,你是不是也可以从此更能体会父母的不同形式的爱呢?你是不是也可以把这篇课文送给父母读一读,让他们对如何教育子女有份思考呢?《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但是,你同样可以思考一下:两小儿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的表现可以让我们学习什么,还可以让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第十七计 读中学写:

阅读提示巧点拨,第一印象细琢磨,

课后习题是重点,同学见解善捕捉。

阅读可以为你的写作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最好的范例。但是,有些同学对向作者学习什么却不太清楚。下面就提供给你一些建议。

⑴单元提示和导读提示中的建议。

如果你分析一下十一册第一单元导读,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信息:《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在描写上都是很具体、形象、生动,让人读起来就像眼前有一幅画一样。这样,在写文章时,你也要尽量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研究一下《宇宙生命之谜》的阅读提示,你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有顺序地来介绍的。那么你要学习的也就是表达要有顺序,有条理。

⑵第一印象中的火花闪现。

当你第一次读《桂林山水》时,你可能就会发现课文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时每段文字的构成方式都是类似的,句式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很舒服。这也正是你要学习的地方。当你看到《将相和》这篇课文的题目时,你会很纳闷:“将”和“相”各是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这说明是题目先吸引住了你,那么你以后写文章,也要确定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⑶课后习题里的具体要求。

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第3题是这样的:“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在今后写文章时,可以采取首尾呼应的写法。

再如《匆匆》一课的第3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几句吗?”这道题实际上就告诉你,写文章时,要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

⑷同学发言中的精妙之处。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同学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有时,他们的看法是你没有想到的,你也要善于捕捉其中的信息。比如:有的同学谈到《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对父亲的语言和动作、表情的描写也对刻画父亲的形象有很大作用,而这是课后题中没有提到的,你就可以在以后写文章时加以借鉴。



●第十八计 选择课外书:

精心挑选别贪多,“偏食”见闻难广博,

师友家长勤咨询,电子书籍细搜索。

“读书”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人类的阅读范围广得很,还有报纸、刊物甚至电子书籍,有的是单独的文章,有的是成本的书,有的则是成套的丛书,种类繁多,浩如烟海。

另外,“开卷有益”只是提倡读书的一种说法,但是,有些书确实不适合你们这个年龄段来读,有的书读了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有害处。这样,你就明白了,读书一定要选择,要读好书。

建议你读一些有关古诗文的图书,因为你们读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可以读那些带注释和配图的书。

建议你读一些经典的中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这些作品的故事性都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大都教人善良、勤劳、富有爱心,积极向上。

还建议你读一些百科全书类的书和科普、科幻类的书,这些书一般的都知识广博,但是语言都相对简单,易懂。

建议你多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绘本书,“大部头”的原作可能你读起来困难,但是那些绘本书,不仅将原作进行了精编,还配上了极富审美价值的图画,可谓“一读多得”。尤其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古典名著,你不妨先阅读图画配文类的书,然后再去读原著。

另外,建议你选择一些优秀的“文摘”类图书去读。这些“文摘”一般都是经过选编的精品文章,这省去了你选择的时间,也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收益。

选择课外书难免会遇到一个个人兴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全面考虑。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书,因为你喜欢。然而,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总叮在一处,是不好的。建议你也要尝试着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这样你的视野就会更宽广,你的兴趣和爱好也就会更广泛。

除了纸质的图书,你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优秀的少儿文学网站,在那里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当然你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阅读光盘上的电子书籍等。

要有书读,除了买书,你还可以到学校、社区的图书馆去借阅。

另外,为了使图书发挥更大的效益,你读过的图书还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少花钱,多读书”,还可以和同学之间交流读书的体会。

●第十九计 读书方法:

精读略读和浏览,登记摘录填卡片,

读书成果多展示,共读交流常推荐。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要讲究效果,读书要有价值,读书要有品味。如果你以前没有考虑这么多,而只是注重“读书”本身,也许以下的建议会对你有启示。

1、读书有精读、略读和浏览之分。

有的书只需随意浏览一下,如日常见到的报刊中的多数文章,也许看看题目,翻看一下“内容提要”或“序言”就可以;有的则粗略地阅读一下,大概地知道文章的内容,记住主要的信息;有的则需要如对待语文书中的课文一样,慢慢地品味,有的甚至还需要不止一次地阅读,思考。

2、读书讲究心静和心境。

读书还要讲究读书的环境和氛围。有些书,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或是入睡之前,随便地翻阅;有些书则需要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选择空闲的时间来细细地咀嚼;还有的文章,最好到没有干扰的地方大声地朗诵;有的文章,读时放点音乐,才觉得“有味儿”……

3、读书要做好记录工作。

读完了一本书,最好登记下来。阅读过程中感觉有用的地方,或是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是引发思考的地方,最好做好记录;值得记住的典型的词语,最好抄录下来。把书的主要信息填写到读书卡上,平时可以翻阅,用时可以查询。

4、读书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一个人读书是一种享受,与大家分享阅读的成果又是另一种享受。

和老师、家长一起读某本书,边读边交流,这是现在流行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读书方式,你不妨和家长、老师也来试一试。

把你认为值得大家都读一读的书或文章介绍给大家,你可以征得老师的同意在晨读时读给大家听;也可以把你的读后感在“学习园地”张贴出来;还可以把你的好书“推荐词”刊登到黑板报上;甚至你可以和同学们搞一次“好书交换”为主题的“书市”……



●第二十计 诵读积累:

诵读融入活动中,体现价值润心灵,

死记硬背不可取,讲求方法熟成诵。

有些诗文和段落是需要背诵下来的,这既包括语文书中“课后习题”和“读读背背”明确要求的,也包括你自己在读书时发现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篇章。

有些同学对“背东西”觉得很为难,有时候背很多遍也达不到要求。看来这里面就有个方法问题了。

要背诵的内容,你首先要理解它,例如曹植的《七步诗》,你如果懂得了那些文言词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边想象着“燃萁煮豆”的情景边背诵,就容易得多了。

你还要对要背诵的语段做一下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例如《桂林山水》全文要求背诵。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开头的句子都是:“我___过____,却从没有看见过____”,都是对比着来说,来写的。接下来,第二自然段的句式都是:“漓江的水真____呀____,_____得_____”;第三自然段的句式则都是:“桂林的山真____呀____,_____得_____”。找到了这个规律,你只要把“静”、“清”、“绿”和“奇”、“秀”、“险”这样的关键词记住就容易多了。

再比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鸟的那一段,你可以留意那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起初”、“后来”、“接着”、“继续”,一部分一部分地“化整为零”地背。

如果语文的诵读学习能够融入你的童年生活中就更好了。例如,你可以在课外活动时,一边跳绳一边背诵古诗,这样既能很好地体现古诗的节奏感,又能使跳绳显得有情趣。再比如,你要背诵现代诗歌《长江之歌》,你就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分成男声部、女生部,或是分成领诵、合诵来背诵。如果排练得好,你们还可以到学校的集体活动中去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呢!

不管你想怎样的办法,有一点你必须要认识到:语文学习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就拿这背诵来说吧,“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原则,你必须反复去读去背,才能逐步达成背诵的要求。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五(21-25)

第三篇:语言运用篇

●第二十一计 与人交谈:

认真倾听礼周全,乐于表达谈己见,

注重场合讲分寸,条理清晰抓要点。

与人交流要讲究最基本的礼貌,这不仅仅是指见面要打招呼,说话要有必要、合适的称谓,还包括听人讲话时要眼睛关注对方,并及时做出反应和应对。



其实,你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需要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是非常多的,这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你也不妨做个体验游戏:一天不和任何人谈话,看看会怎样?

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语文课上,你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又绝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事,所以,争取一切机会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是一件让你非常受益的事。

综上所述,与人交流要做到:

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每一次的讨论过程中,投入到每一次的辩论、演讲、故事会、新闻发布会、竞选活动、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中,发表你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提升你的认知,也展现你的风采。

积极分享:把你在学校的趣闻请家长分享,把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把社会上的见闻讲给朋友,把新学的课文故事讲给小伙伴……

大胆倾诉:谁没有烦恼和忧虑呢?谁没有“小秘密”和“悄悄话”呢?老师、家长、同学,朋友……找个机会,聊一聊,说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话是开心的钥匙”,沟通的作用就是这般神奇美妙!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⑴谈话要注重场合:说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要避讳。比如在医院看望病人、参加婚礼庆典等等,都有不少的讲究,关于这些,你不妨向长辈们请教一下。

⑵谈话要看对象:和幼龄的小朋友谈话与和年长的老人谈话肯定是不一样的,和不同身份、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性情的人谈话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找准话题,使沟通愉快而深入地进行下去。

⑶谈话要讲究分寸:对长辈要多用尊称,多请教;对客人要多征询他们的意愿;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要留有余地;自己不了解的事不要不懂装懂……

⑷谈话要条理清晰,要点鲜明:有些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听者却不知其所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谈话没有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不行的。再有就是要把要点说清楚,在语调、重音、停顿等方面进行处理,这样给人的印象就会更清晰一些。

●第二十二计 小话题:

课文是个好素材,小小话题找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能说会道见风采。

语文书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列的“口语交际”话题,如果你认为完成了这些话题就能练就好的口才,那就太过天真了。在这里,为你提供一个“高招”:最好根据每一篇课文,都开发一些形式多样的小话题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日久天长,你就可以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了。

也许你觉得困难,但是如果你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会喜欢这种练习方式的。

例如,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们可以开发出这样一些话题:

①小女孩的爸爸到底疼不疼爱他的女儿?

②小女孩为什么偏偏幻想到那几样东西?

③是什么造成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④有没有好的办法来改变像小女孩这样的穷孩子的命运?

⑤《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儿童喜爱的儿童诗?……

根据《穷人》一课,你也可以就下面这些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①课文题目中的“穷人”到底指的是谁?

②人们常说“勤劳致富”,桑娜和她的丈夫都很勤劳,他们为什么没能富起来?

③这篇课文中多处用了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怎样的?

④穷人桑娜和渔夫一家后来的日子会是怎样过的?

再如,根据《匆匆》一课,计算一下自己已经生活了多少日子,谋划一下以后的日子会怎样过;根据《桂林山水》一课的内容设计一个图表,体现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根据《竹石》一诗的插图设计一下,看看如何将这首诗题写到图中,改编成诗文图画结合的书画作品……



●第二十三计 语句运用:

语句完整话周全,用词用句着意炼,

语意表达要连贯,语言丰富求变换。

说话也好,书面表达也好,都要讲求语句通顺完整,语意表达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我常常想起。”这句话让人读起来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常想起什么呢?没有说清楚。再比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挑食的毛病如果不改,怎么能够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他到底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思?让人看不明白。

正确地运用词语,把词语写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表达。如把“情不自禁”写成了“情不自尽”,就会闹出笑话。

运用词语要力求准确。一些词语有它的使用的范围和轻重,不要大词小用,也不要小词大用,不能该用“阻拦”用“阻挠”,该用“批评”用“批判”。选择词语也要注意词语的色彩,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千万不要误用。

除了考虑每一个词语自身,还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于这一点,建议你和同学一起常玩词语搭配的“对词语”游戏。比如,你说“征求”,同学可以说“意见”;他说“反对”,你可以说“战争”或是“浪费”。

为了使你的语句之间更连贯,你应该尝试着使用一些关联词语。例如这样两句话:①我上午去书店买书了。②我上午看了一场电影。你就可以将他们合并一下:我上午先去书店买书,然后看了一场电影。再比如:①我喜欢游泳。②我喜欢踢足球。可以合并成:我既喜欢游泳,也喜欢踢足球。或是:我喜欢游泳和踢足球。

至于有哪些关联词语,你可以留意一下你学过的课文,搜集整理一下,还要看看它们前后语句的关系是怎样的。如这样几句话:①这些银杉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树种,受到格外的保护。②银杉树喜阴不喜阳,总是生长在原始森林中。③银杉树随时都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它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如果用“因为……所以……”行不行?──因为银杉树受到格外的保护,……所以它也随时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显然不行。实际上应该是:尽管这些银杉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树种,受到格外的保护,但是因为它喜阴不喜阳,总是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所以他随时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

另外,在平时的写话过程中,你还要尝试着让你笔下的语句发生一些变化,使你的表达更丰富些。如你可以尝试着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和疑问句、感叹句的变化;用一些打比方的说法、拟人的说法等;写人物对话,让提示语的位置根据说话人当时的具体情况有所变化……

变一变,别人听起来、读起来会更喜欢,你自己也会在提高中得到一份挑战自我的享受。

●第二十四计 为什么写:

生活需要随时写,个人秘密悄悄写,

与人分享自豪写,天长日久不怕写。

1、为满足日常应用的实际需求而写。

哥哥考上了大学,他很想家,想亲人,那就过一段时间给他写封信,告诉他家里的情况吧;你想和同学去看展览,可是事前没有告诉家长,那就给他们写张留言条吧;感冒发烧了,医生让你在家休息,给老师打电话又不方便,那就写张请假条,请同学转交老师吧;误会了朋友,又不好意思当面去说,那就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转给他吧;有同学想去你家做客,可是他不认识你家,你就给他写下地址,画张路线图吧;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不错的日记,给作者回复一下吧……

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你需要动笔去写些什么,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的需要。

2、满足收藏、保存的需要。

慢慢地长大了,有了点自己的小秘密,想悄悄地记下来,以后慢慢回味,那就写吧。不愿意让家长和老师、同学看,那就自己另外用一个本子,放在自己才知道的地方,或是和家长、老师来个“君子协定”。

有些同学为自己建立了一份“成长记录档案”,随时整理记录一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和瞬间,坚持下去,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哟。

还有不少的班级,同学们一起记了好几年的班级日记,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也把成长的经历记录了下来,作为毕业的礼物送给母校,这多么珍贵呀!

3、满足与他人共享的需要。

读了一本书,你觉得很好,就写了一篇读后感来介绍这本书,想把它推荐给其他的同学;还有你自己编了个故事,或是有什么奇特的见闻,想让大家都知道;你的一些喜怒哀乐想向大家倾诉;你们班里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你想通过学校的广播告诉其他班级的同学;你想竞选班长,于是精心打造了一份“竞选宣言”……既然是写给别人读的,那么,就与大家共享吧!



●第二十五计 写物:抓住特点条理清,语言准确意图明。

以《世纪宝鼎》为例,作者介绍了世纪宝鼎的外形特点,各项数字非常精确,而且寓意也交代得很清楚明白。整篇文章在条理上让读者一目了然:开头部分是简单的总体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世纪宝鼎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接下来介绍了与鼎相关的一些传统文化。最后介绍了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寓意。文章的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写这篇文章、介绍世纪宝鼎的目的和意图。

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课文开头对这幅名画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将画面内容分成了市郊景象、汴河两岸、繁华街市三部分分别进行描述,最后又对这幅图进行了总体的概括性描述和历史地位的介绍。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六(26-30)

●第二十六计 记事:

精选内容要素全,来龙去脉说渊源,

重点部分写具体,巧妙谋篇立意显。

对于那些记事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一定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值得记述的事情来写。

在介绍一件事的时候,有些要素是必须写清楚的,那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必要的环境背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对于比较复杂的事件,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进行叙述的过程中,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笔墨着重放在重点部分,把重点内容交代具体。



另外,在布局谋篇时还要考虑有适当的过渡性语言,要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关于这些,你可以从你学过的课文中去找一些例子来加以体会。

除此之外,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有我们的写作意图,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除了把事情写清楚之外,还要用适当的方式把你的写作意图表现出来。表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在开头和结尾处直接点出来,也可以在文中通过人物的语言等揭示出来,还可以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进行暗示,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突出出来……你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己选择恰当的方式。

●第二十七计 刻画人物:

肖像描写有特点,注重动作和语言,

关注心理和神态,借事来把灵魂现。

以书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某位人物(或是人物群体),一般应该介绍他的外貌特点,也就是让人知道他的样子。这就需要抓住特点来写。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在介绍时还要有所避讳,例如有的人有生理缺陷,就不能刻意地去突出这一点,否则,可能对所写的人造成伤害。

描写人物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就对表现武松这位英雄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代表性的话,让人一看就能了解文中的母亲和父亲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教育观。

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经常用到。《穷人》中西蒙死去时的样子,《灯光》中郝副营长在漆黑的夜空对将来用上电灯的憧憬,《将相和》中蔺相如面对秦王视死如归的豪情,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你应该借鉴的。

如果前面提到的几项都是外在内容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是内在的。最为典型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大年夜的街头墙角处擦燃火柴产生的种种美好的幻想,这是她的心理活动。这些描写构成了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体,对刻画小女孩这个人物当时的悲惨境遇和命运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于写人,最后要说的是:一般来说,单纯地写人的文章是不常见的,人们总是通过人物所做的一些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也就是说,写人和记事的文章往往是不能截然分来的。

●第二十八计 想象练习:

设身处地角色换,时间空间可变幻,

音乐图画巧利用,扩写续编思路展。

小学生作文其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实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再一部分就是想象作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元宵节的夜晚,你从户外广场上看烟花表演归来,想把它记录下来。你就要认真回想刚才你看到的景色,并让当时的情景在眼前再浮现。你当时看到了有些烟花绽放的样子,现在你就可以再想象一下那像什么?是“千头菊盛开”,还是“万点星闪烁”?是“芝麻开花──节节登高”,还是“万条柳丝垂下枝头”?

你还可以经常让自己像孙悟空一样摇身一变,变成风筝在天上飞,变成小鸟在枝头跳,变成小草在钻出地面,变成粉笔在说悄悄话……

如果时光倒退五百年,你会和哪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相见?100年以后,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出行?如果你和武松见了面,你们会用怎样的办法来制服老虎?假如你可以像孙悟空一样潜入海底龙宫,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播放一段音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看幅漫画编个故事;找几样动物、玩具,放在一起,想一想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翻翻你学过的课文,简单叙述的地方扩写一下,留有余地的地方续编一下,不太如意的地方改编一下,古诗古文改写一下。只要动脑筋,总有好主意。



●第二十九计 小练笔:

贪写大作事难成,大小结合两相通,

经常进行小练笔,铁杵成针促成功。

按照课程安排,一般都是每周一次作文课,每学年16次大作文。要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书面表达要求,仅仅靠这几次作文是不够的。有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做法就是结合平时课文的学习,经常开发一些小的练笔。常写常新,常练习常提高。例如:

学了《开国大典》一课,你可以为这幅名画配上文字说明;

学了《匆匆》一课,你可以设计几句珍惜时间的警示语;

学了《郑人买履》,你可以试着用四句古体诗把它的内容和寓意揭示出来;

学了《鸟的天堂》,你可以写一篇导游词;

学了《两小儿辩日》,你可以编几句“三字经”……

●第三十计 综合实践:

家庭生活添趣味,班级生活增滋味,

校园文化富品位,语文素养提到位。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让生活更美好。想让你们家的家庭生活更有趣味吗?过春节了,自己动手写几幅春联;给自己的书房里设计一条座右铭;用旧挂历的背面来练习书写古诗,制成你自己的书法挂历;做几套和家人做游戏的拼音、常用字、成语、谜语卡片;开辟一个留言板;搞次家庭联欢会……

想让你们班级的生活更有滋味吗?同学们自己来设计班训、班歌、班徽;开办新闻发布会;举办故事大王评选;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进行好书、好文章的推荐活动;建立班级日志;系列谋划一个学期的黑板报;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班级的玻璃窗成为展示你们班级风采的窗口;每人办份手抄报;班级建份班级周报;结合重大节日搞主题班队会……

想让你们的校园文化更有品位吗?把学校的广播站建立起来,大家合作征稿、组稿、编辑、播音,让校园之声传遍校园;组成文学社,让它成为小作家的摇篮;组建小记者站,及时把学校的信息传播出去;参与学校的校训的制定;谋划学校橱窗的宣传内容;举办自己的书市;为学校的建设提出建议……



学无定法,但学贵得法。以上这三十条所谓的“锦囊妙计”只是我们为你提供的一些思路和建议,也许它并不能涵盖语文学习的全部,也许它并一定适合所有的同学,但是只要你懂得去遵循一些学语文的规律,主动探究一些好的方法,你就一定能学得明白,学得轻松,也学得有效。



http://www.61k.complayer/13330/player.swf

四 : 三国不靠谱: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图)

节选自《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从公元215年到公元217年,当时江湖上三股最强势的军事集团首脑,曹操、刘备和孙权,都亲自上了战场厮杀。


  这是此前极少见的事情。此前,3个大佬虽然也经常性地统兵迎敌,但3个大佬同时出来开打,却很罕见。这是因为地缘政治变化的缘故。由于刘备拿下了西川,导致了天下形势倒转,刘备以西川为柄、荆州为刃,直逼曹操和孙权的心脏,让这俩大佬再也坐不住了。


  最先坐不住的,是曹操。当时曹操生怕刘备养成气势,急忙去攻取汉中,临走时心想:我现在坐不住,孙权他肯定也坐不住,肯定是吓得夜夜连做噩梦。我去抢汉中,孙权肯定也琢磨要在我身上切块肉,以抚慰他那颗受伤的心。他会切哪块肉呢?嗯,多半是合肥,合肥最肥……那我得给合肥的守兵,留下1个锦囊妙计。


  历史上,曹操首创锦囊妙计,结果被后人硬栽在诸葛亮身上。就是这样不尊重曹操的专利发明,实在是让人郁闷无语。

三国不靠谱: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图)


  于是曹操写了个锦囊妙计,让人给守在合肥的张辽、李典和乐进送去,然后就匆忙向汉中进军。果如曹操所料,这时候孙权也在琢磨:“不行啊,现在我江东太危险了,一定要在江北再建立块新的根据地,否则的话,关羽兵出荆州,刘备兵出蜀川,那我就死翘翘了。”


  在江北建立新的根据地,选择什么地方呢?合肥如何?就合肥了。

  于是孙权亲自带队,统兵十万,来抢合肥。孙权这边有十万人,合肥的守兵,有多少呢?七千人!


  张辽、李典和乐进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黑压压的吴军,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曹操送来的锦囊妙计。只见上面写着:如果孙权来了,由张辽和李典两人单独出去迎战,乐进率全体将士守在城里,不管张辽和李典的死活。


  当时李典一看这怪异的锦囊,顿时就脸上变色。这叫什么狗屁锦囊?居然是让他和张辽出去送死,还不让带士兵的。


  史书上说,城中众将一致认为这是曹操脑壳进水了。只有张辽,他拿着这锦囊琢磨好久,才突然醒过神来。他说:“我明白了,老板的意思,是说我们根本守不住合肥,实力相差悬殊啊。如果想等救兵,那更没指望。等救兵来了,合肥也归了孙权了。这唯一的办法,就是趁孙权刚刚来到的时候,让我们先冲出去跟孙权单挑,打他们个猝不及防。先把吴军的锐势压住,安定我们城里的军心,然后再在城里死守,估计就是这个意思。”


  他说完了,大家却不做声。因为乐进害怕,而李典最讨厌张辽,不乐意理他。张辽急了,说:“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没人支持我的计划,那我就1个人杀出去。”


  到了这步,李典没办法了,就说:“好吧,我跟你一起出去。”


  当天夜里,张辽就宰了一头牛,然后堵在厨房门口:“士兵们听了,你们谁要想吃牛肉,就先过我这一关,不过我可要告诉你们,吃完了牛肉,你们可能就死定了,想吃不想吃?”

三国不靠谱: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图)


  是夜有八百人,宁死也要吃牛肉。吃完了牛肉,天已经亮了,张辽身披铠甲,带八百名食牛肉壮士杀出城来。他手持大铁戟,一马当先,冲入孙权的阵营,连杀了几十人,其中还有两名将领,然后冲入了孙权的阵营。


  八百壮士齐声呐喊:“张辽张辽,呜嗷呜嗷……”直冲到了孙权的大旗下。孙权刚刚起床,闻听吓坏了,急忙逃到1个坟包上,让卫兵们用铁戟保卫着他。张辽去大吼大叫:“孙权,你给老子滚出来,有种你跟老子单挑,看老子不打死你!”


  孙权喃喃地道:“有没有这么野蛮呀,人家还没有刷牙呢。”


  这时候东吴兵将急忙赶来,将张辽团团围住。张辽转身,率几十名部下杀出,还有许多人困在里边,就一起喊叫:“张辽,你不管我们了吗?那未免太不像话了……”张辽又转身杀回来,带着八百壮士,就在孙权的阵营里横冲直撞。


  这八百人走到哪里,只见孙权的军队没命也似的飞逃,没人敢跟他们交手。从早晨直杀到中午,直到张辽说:“饿了,先回去吃饭……”率八百人返回城内,孙权的十万人马,这才长吁一声:“妈呀,这个张辽太野蛮了,差点没吓死我们。”


  只有孙权傻傻地站在坟包上,始终不敢下来。他想,让张辽来了这一手,只怕这个攻城,麻烦大了。

更多阅读见: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三国不靠谱: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图)

做人的心计和做事的心机: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图解饭局: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网

图解观人术;当当网 卓越网 京东

本文标题: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学会这个锦囊妙计 文案狗分分钟上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00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