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柯达数码相机-柯达将改变中国市场策略 数码相机转为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17-10-04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柯达将改变中国市场策略 数码相机转为中国制造

 经过一段艰难的战略性转型调整后,柯达今年终于迎来了转折点——柯达数码影像业务的成长超越了不断下滑的传统影像业务的增长。然而,对于一个在传统影像时代一直享受高利润的柯达来说,如何在薄利数码时代保证公司的利润备受业界关注。
7月14日,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叶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增加数码相机收入,柯达将改变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柯达数码相机要从在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

  为中国制造数码相机

  叶莺表示,对柯达来说,2005年是一个转折年,柯达数码影像业务的成长已超越传统业务的增长,但柯达目前仍然面对巨大的挑战——如何提升数码影像业务的整体利润。

  为此,柯达把未来的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继续增加数码相机利润收入;加强有效管理;在不牺牲服务增长,技术投入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其中,继续增加数码相机利润收入是重中之重。

  她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尽管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这还远远不够,随着数码相机行业价格战愈演愈激烈,利润的日渐微薄决定了数码相机厂商必须要以市场规模制胜。

  “去年我们的数码相机成绩辉煌,在美国市场是第一,在中国市场也已挤进前三甲,但我们还需要前进,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在中国这块全球增长最快的数码相机市场‘坐二望一’。”

  “为此,我们改变了数码相机的中国市场策略。”叶莺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柯达的大本营,目前柯达90%的数码相机都在中国制造,以后,柯达的数码相机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为中国制造”,充分考虑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来设计产品。据叶莺介绍,新推出的V550和V530数码相机是”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产品,该产品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销售。

  对于一直缺失的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叶莺透露,在今年底,柯达将推出P系列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正式吹响进军专业级数码相机市场的号角。据透露,P系列与佳能EOS 1将是同一档次的单反数码相机,而价格方面却比佳能EOS 更具竞争力。

  瞄准手机影像市场

  除了努力提高现有数码影像业务的整体盈利水平外,柯达也在寻找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据叶莺透露,硬件到软件、从输入到输出,手机影像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是柯达未来战略的重点之一。

  叶莺表示,进入手机影像市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们看到手机影像的巨大市场;其次是我们在拍照手机的拍摄关键零部件CMOS图像感应器领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由于目前手机拍摄效果不理想,手机影像市场还未完全被引爆,而柯达完全可以把其在相机的领先技术广泛带到手机摄影领域。”叶莺称。

  据悉,柯达已开发出用于手机的300万像素的CMOS技术与芯片。“我们正与一此厂商洽谈合作。”叶莺说,柯达不会去做手机,而是提供CMOS的技术和芯片。在今后的发展中,柯达更加重视与其他公司的合作,而不一定要做舞台主角。

  传统影像不会消失

  数码影像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影像业的冲击不言而喻,在这场数码风暴中,传统影像何去何从受人关注。

  叶莺认为,尽管数码影像成为主流已不容置疑,但传统影像却不会被数码影像完全取代,在未来,数码影像与传统影像将会共存。

  “传统影像就像烛光晚餐,而数码影像只是丰富的快餐。”叶莺分析,在消费领域,数码影像拥有方便、低成本、易用等特点而深受普通消费者喜爱,而在在专业摄像领域,传统影像依然是众多摄影人士的首选。“与手工业依然存在于电子工业发达的今天一样,传统影像不会消失。”

二 : 柯达的战略问题作为传统胶片行业的老大,面对传统相机不断被数码相机

柯达的战略问题

作为传统胶片行业的老大,面对传统不断被数码相机取代及日本数码巨头的竞争,柯达如何应对?


前  言

伊斯曼·柯达公司( Eastman Kodak Company,

以下简称柯达公司)于 1881 年在美国纽约州罗彻斯

特市正式成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照相器材

和影像材料生产厂商。经过 120 年的发展,柯达公

司无论在银盐和数字成像技术上,成像设备、照相材

料和图像服务种类上,还是在生产规模、年销售额和

全球成像市场份额方面均居行业的领导者地位。该

公司生产的彩色胶卷、相纸的销售量在美国市场分

别占 70 %和 75 %左右,在世界市场分别占 40 %和

50 %左右。1999 年柯达公司全球销售额达 140189 亿

美元, 名列美国 1999 年度 500 强企业的第 124 位。

一贯重视国际市场营销

柯达公司的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在美国,但柯

达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面向全世界。从公司的创始

人乔治·伊斯曼到现任的董事长丹尼尔·卡普都十分

重视照相产品的全球化生产和销售,并根据不同的

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柯达公司于 1881 年 1 月由乔治·伊斯曼创建。

由于伊斯曼和威廉·华尔科的潜心研究,柯达公司先

后研制出卷状感光胶片和“柯达”牌便携式照相机。

为了实现照相产品的大工业生产,扩大柯达公司照

相产品的市场销售,乔治·伊斯曼于 1888 年提出了

具有远见的 4 项基本经营方针 :

1) 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

2) 在国际范围内销售产品;

3) 大量有效的广告宣传;

4) 注重和满足顾客使用要求。

乔治·伊斯曼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企业家。他认

识到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后,便积极在欧洲、北美洲、

亚洲和澳洲建立销售办事处和生产工厂。

1885 年 ,在当时的摄影中心 ———英国伦敦设立

了第一个海外批发销售办事处。

1889 年 ,乔治·伊斯曼在伦敦成立“伊斯曼照相

材料有限公司”,并很快建立第一个海外生产工厂。

同年,柯达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成立柯达(加拿大)

公司。

1891 年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陆续建立销

售办事处。

1901 年 ,在日本建立了亚洲第一家销售点。

1908 年 ,在澳大利亚建立胶片生产厂。

1920 年,在澳大利亚成立柯达(澳大利亚)公司。

1927 年 ,在上海设立销售办事处 , 大力开发中

国照相市场。

1932 年 ,乔治·伊斯曼逝世后 ,柯达公司历任董

事长和总裁继续执行乔治·伊斯曼制定的国际市场

发展战略和其它经营方针。他们一方面大力开发新

产品,推出新型照相机、电影胶片、彩色感光材料;另

一方面在德国和巴西等国建立照相机和胶片涂布生

产线,不断扩大柯达产品在世界照相市场的占有率,

巩固柯达公司在照相工业的领导者地位。

柯达公司前任董事长乔治·费希尔于 1993 年底

临危受命从摩托罗拉公司来到柯达公司。在他的

“柯达重振”计划中,除改革公司财政,克服官僚主

义,发展核心影像业外,重点提出“要提高销售量就

必须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加强对

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服务,依靠柯达自身在胶卷、

数码影像等领域的领先技术达到目的”的理念。

1996 年 ,费希尔指出 , 世界市场要比美国市场

广阔得多,而且在最近 5 年里已经出现了根本性变

化。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40 亿人口的大市场可供开

发。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购买力日益增强,这意味

着胶卷市场日益在扩大。在新兴照相市场中,尤其

要看好中国、印度和东欧地区国家。

数码影像时期的全球发展战略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数码成像技术在世界范围

内发展很快, 除传统照相器材生产厂家外,许多计算

机公司、电子公司、家用电器公司和软件网络公司纷

纷进入数码影像领域。1997 年,柯达公司根据世界银

盐/ 数码成像技术和世界影像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提

出了 4 项全球化发展经营战略。它们具体是 :

1) 继续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 ,重点增加照相

产品种类和高感产品;

2) 加快发展数码成像产品 ,主动引导照相技术

和市场的发展方向;

3) 扩大 APS 高级照相系统的市场应用;

4) 重点开发新兴照相市场 ,扩大柯达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

其中 1) 、) 和 3) 是围绕银盐照相产品、数码成

2

像产品和银盐/ 数码混合产品的种类和用途大力发

展;4)则是强调在巩固原有世界照相市场份额的基

础上,重点开发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照相市场,如

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乌克兰。这些国

家的照相市场销售额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2 位数。

只有开发和占领新兴照相市场,才能进一步扩大柯

达产品在世界影像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柯达公司在上述 4 方面的产

品和市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自主开发数码新技

术和新产品的同时,柯达公司加快了与计算机公司、

软件公司和网络公司的技术合作。1999 年初,柯达

公司适时地制定出公司 5 年的经营发展计划,确定

了 1999 ~ 2004 年期间公司销售总收入每年将递增

8 %~12 %。销售额新的增长点主要在 4 个领域

( 见表 1) ,数码成像产品和新兴照相市场是重要的 2

个领域。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柯达公司 2004 年的销售收

入将从 1998 年的 134 亿美元上升到 206 亿~ 254 亿

美元。4 项新增销售额领域都面向全球照相市场,其

中数码成像产品和新兴照相市场的发展举足轻重。

表 1  1999~2004 年新增销售额领域和金额

单位 :亿美元

2004 年比 1998 年

增 长 领 域

新增销售额

传统银盐照相产品 14~20

数码成像产品和服务 35~40

新兴照相市场 15~40

收购或兼并相关企业 8~20

合   计 72~120

海外市场销售额的比重越来越大

柯达公司在照相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方面

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1962 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

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公司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66 年柯达公司在全世界的销售额超过 20 亿美元 ,

1972 年超过 30 亿美元 ,1973 年超过 40 亿美元 ,1981

年突破 100 亿美元大关,到 1993 年柯达公司的销售

总额达到 200159 亿美元。随后,柯达公司于 1994

年进入产品和机构的调整重组时期,以克服公司所

面临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亏损。经过剥离伊斯曼化学

公司和非影像部门并大量裁减雇员后,公司经营成

本大幅降低,柯达公司逐渐扭亏为盈。1998 年柯达

的销售总额为 134106 亿美元,1999 年上升为 140189

亿美元。

在柯达公司销售总额中,海外市场的销售比例

越来越大,1998 年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到总销售收

入的 5311 %,1999 年上升为 5312 %。柯达公司海外

市场 1989 ~ 1999 年的销售收入变化见表 2。

照相产品生产和营销全球化

现在,柯达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

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设有银

盐照相或数码照相产品的生产工厂约 22 家。产品

营销遍及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柯达公司全球化战

略中重点发展和巩固的照相市场国家和地区有 :

美洲 ———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墨西哥

美国

欧洲 ———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英

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

亚洲/ 太平洋地区 ———中国、香港特区、日本、

国、澳大利亚、台湾省、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中东/ 非洲 ———埃及、阿联酋、南非

其中,美国、加拿大、南美、欧联盟、中国、东南亚

是现有重点市场中的重点;而日本、俄罗斯、印度、

尼和中东非洲则是重点开发的市场。

全球照相市场目标

柯达公司为了长期保持其照相行业领导者的地

位,确定了公司在世界影像市场的目标占有率。银

盐照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目标占有率见表 3,数码

照相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的目标占有率见表 4。

表 3  银盐照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目标占有率

产品种类 目标占有率

民用彩色胶卷 40 %~50 %

专业彩色胶卷 50 %~60 %

彩色相纸 50 %~60 %

照相冲扩服务业 30 %~40 %

医用 X射线胶片 35 %~40 %

电影胶片

拍摄用底片 90 %以上

拷贝用正片 70 %以上

表 4  数码照相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的目标占有率

产品种类 目前占有率(大约) 目标占有率

数码照相机

民用数码相机 美国市场的 25 %~26 %

第一或第二

( 第三)

专业数码相机 第一大供货商 第一

文献扫描仪 北美市场的 40 %~50 %

第一

网上影像服务 第一位 第一

全球化市场战略/ 策略组合

柯达公司的全球化战略重点主要针对发达国家

的照相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照相市场。在影像

产品方面,传统银盐照相和数码照相产品并重。

传统照相市场领域  美国、欧共体国家、东南亚

国家和新兴照相市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尼等

国家的照相消费市场。

数码照相市场领域  美国、日本和欧共体国家

的民用数码照相市场和专业数码照相市场并举。

银盐照相产品  图像拍摄器材 :35 mm 传统照

相机,120、 照相机和一次性照相机;照相材料 :

110

彩色胶卷、黑白胶卷、彩色反转胶卷、彩色照相纸、黑

白相纸、冲洗化学套药;冲扩图像服务业 :彩扩机和

扩印服务业。

数码成像产品  图像拍摄器材 ,如专业/ 民用、

高档/ 低档数码照相机;图像输入产品,如扫描仪;图

像输出设备和材料,如打印机、喷墨介质等;网上图

像传送、扩印、转换等服务和电子商务;数码成像技

术软件、程序和图像网络化服务。

1) 继续扩大精品胶卷的销售量 ,向消费者提供

优质高档照相胶卷,如 35 mm MAX和 Advantix 系

列照相胶卷。

2) 进一步扩大 APS 高级照相系统照相机的市

场渗透面,积极推出 APS 预览照相机,刺激 APS 系

统产品的市场销售。

3) 建立照片冲扩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 , 推出

DuraLife 相纸。

4) 充分发挥营销渠道和零售商的作用 ,用最快

速、广泛的产品展示和促销方法,使柯达的产品全

面、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5) 开发新的消费顾客群 ,吸引更多的人拍摄照

片。比如 :在中国开发新的照相应用领域,在美国开

发青年人照相消费子市场,在欧洲激发青少年使用

MAX一次性照相机的欲望。

6) 在照相产品数字化的过程中 , 使用户能容

易、简便地进入数码成像领域,建立柯达公司的领导

者地位。推出照相光盘( Picture CD) ,使消费者能

够容易地储存、E - mail 传送和美化他们的图片

通过与美国在线合作,向 2200 万网上用户提供“你

获得照片”(You′ Got Picture)服务。

ve

进入 21 世纪之前 ,柯达公司为抓住发展业务

和市场的机遇,决定将原有 7 个业务部门分成 2 个

业务集团管理 ———消费业务集团和商业业务集团

消费业务集团由公司总裁和 CEO 丹尼尔·卡普直接

负责;商业业务集团由现任医疗成像部总裁马丁·科

伊恩负责。另外,柯达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名为 Ko2

dak Display 的新业务部门 ,以推进公司的数字化战

略。卡普认为 :随着世界影像工业步入数码时代,柯

达公司新的产业组织机构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柯达

在国际照相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

结束语

众所周知,柯达公司是现代摄影技术和现代照

相工业的先驱者之一,是一家著名的老牌大型跨国

公司。在过去 120 年的发展历程中,柯达公司依靠

超前的经营理念、完善的机构设置、不断的技术创新

以及行之有效的全球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保持了

在传统银盐成像技术、照相工业和照相市场一直领

先的地位。今天,面对数码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面

对世界影像工业和市场的转型,面对影像行业新的

竞争和机会,柯达公司也能及时作出一系列公司发

展战略调整,如加强核心产品竞争能力、剥离非影像

部门、调整机构和裁减人员、发展数码产品和重点开

发新兴照相市场等积极的竞争性战略和措施,力图

保持其在新世纪影像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2000 年初 ,柯达公司前任董事长乔治·费希尔

接受英国《业余摄影师》杂志社记者的采访时说“我 :

们正处在影像工业 100 多年来发展最快和最重要的

时期。在过去 100 年里领先并不意味着在未来的

100 年里领先 ,因此 ,我们柯达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要迎接挑战,采取大的有效措施,保证柯达公司在影

像业的地位。柯达有能力扩大图像的用途,让人们

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和使用照片与图像,从而使柯

达公司发展得更快、更强。”由此可见,柯达公司没

有放松努力,而是积极适应数码新技术的发展和市

场竞争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不断创新,力争在未来的

100 年里继续保持影像领域领先地位。

如果你真想深入了解,可以发消息给我,我这里还有!!!

三 : 柯达数码相机的问题?Dx7590和Z7590二者有何本质不同?用

柯达数码相机的问题?

Dx7590和Z7590二者有何本质不同?用他们事实上能精放到多大?使用彩喷打印机哪种型号与之般配?开一小型数码照相馆能否以这二种数码相机为主?如不能,理由是什么?并请介绍适用的几款.感谢大家不吝赐教!


镜头一样。

DX7590是CCD是536w,Z7590为500w;其它就是DX7590多一些不常用功能,其它没有区别。

开小相馆不要10倍的光变吧!3、4倍就够了还可以节约一点前期投入。

四 : 业内称柯达转型做数码相机结局还是破产

百年柯达已经冰冷,卖掉过去、重新出发,新柯达的自我革命,能否再现辉煌?

柯达数码相机怎么样 业内称柯达转型做数码相机结局还是破产

上海浦东新区。[www.61k.com)走入金桥软件园的大门,再越过一座小桥,柯达中国公司2006年就搬进了眼前这幢不高的8号楼里。如今终于挺过7年艰辛,柯达中国随着这个昔日的全球影像“巨人”,渐渐苏醒。

柯达是真的起死回生了,不仅顺利走出18个月的破产保护期,还重返纽交所上市。这下子,不知有多少在心里已给柯达判了死刑的人们,嘴里要念叨一番“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遗憾的是,柯达在本次资产重组中,将个人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出售给“英国柯达退休金计划”KPP基金抵债,KPP随即又成立了一家名为“KodakAlaris”的“柯达公司”。本质上说,“KodakAlaris”仅在买来的影像业务上被允许使用“柯达”品牌,而与百年老店伊斯曼柯达互相独立;另一方面,老柯达为填补债务漏洞继续“瘦身”,最终仅留下商业影像业务。

没有了胶卷做躯壳,新柯达更像是从老柯达腹中取出的一根“肋骨”。百年辉煌沦落,很多人为柯达的命运扼腕叹息。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有一天一颗彗星掉了下来,大的恐龙都死了,只有从恐龙进化来的一只小鸟飞向蓝天,活了下来。”柯达大中华区总裁王兵反问记者,“是不是巨大的恐龙一直要活下去才叫成功?我认为柯达从恐龙进化为一只鸟,变成一只凤凰,也是成功。”

另眼看柯达之衰

在2005年6月之前,王兵是加拿大印刷设备厂商克里奥公司负责亚太市场的销售总监,克里奥当年被柯达收购后,他也随之进入柯达。

王兵没从事过胶卷影像业务,也没经历过柯达的辉煌荣耀。不过近十年来,随着柯达的衰败,那些经历过辉煌荣耀的人,现今大多已经离开。而王兵的职位几经变迁,直到2013年5月1日才获任大中华区总裁。

王兵进入柯达这8年,正是公司132年历史上最艰难、最窘迫的时期。每谈及此,王兵总颇多感慨: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柯达曾是它那个时代的“苹果”,甚至要远超现在的苹果产品,几乎就成为了胶卷、相机的代名词。

柯达胶卷的销量一度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比例保持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直到1996年,柯达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当时,这家公司被评为最有价值的全球第四品牌。在那一年,其年度营收达到了160亿美元,市值亦高达310亿美元。

被称为“黄色巨人”的柯达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胶卷,后来由于数码拍照技术的兴起,传统胶卷业务一落千丈。胶片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萎缩,在从胶卷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柯达又频遭对手“伏击”,富士、理光等竞争对手纷纷转向数码相机领域发力。

彼时,很多柯达人其实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数字成像的未来,但这一技术却被公司高管束之高阁,而只用于航天领域。结果超乎想象:胶卷骤然卖不动了,柯达从跨入新世纪(13.37, 0.16, 1.21%)就开始雪崩式陨落。是柯达亲手将胶卷捧入了“历史博物馆”,不仅丢掉统治地位,还作茧自缚终结了自己。

柯达十多年来,仅2007年实现盈利,其余财年均深陷亏损泥潭,柯达的市值也在十余年间蒸发了99%。2003年9月,柯达才正式宣布放弃传统胶卷业务,向数码拍照转移,但柯达时代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以中国市场为例,柯达原有9000多家加盟店遍布于全国,但现在继续从事柯达业务的店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即便有,也是什么零散业务都做,特别是柯达在把个人影像等业务卖给KPP基金以后,实际上这些店跟柯达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我们其实尝试过整合这些店,但一直都不成功,花的精力也有限。相信KPP今后也会走整合这条路,做所谓的柯达数码店吧。”王兵如是说。

看来“不通过创新改变历史,自己就将成为历史”,再一次应验!

“柯达虽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但它希望消费者继续使用传统相机继而购买其毛利率高达80%的胶卷,同时柯达也误判了数码发展的形势,没有预料到数码相机的增长速度是几何级的。柯达如果当初抓住数码相机的浪潮,足够重视发展数码相机,或许今天数码相机的老大不是佳能[微博],而是柯达。”

柯达当年的老对手、中国胶卷生产商乐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如是向记者分析着柯达之败。柯达高层似乎将在数码成像方面的技术开发当成了向社会炫耀的一种摆设,这虽符合主流判断,但王兵对此评论不屑一顾,他甚至庆幸柯达没有转型去做数码相机。

“满世界都是柯达造的数码相机,又能怎么样?”他哈哈一笑,“就算当初柯达转型把全部资金投向数码相机,恐怕结局还是破产,搞不好更惨。全世界数码相机加起来有多少营业收入?有多少利润?柯达的数码相机曾经做到北美市场第二位,但利润率只有2%。利润率如此之低,根本支撑不住柯达的生存需求。”

王兵的或者说是柯达的担忧,隐含了一种西方企业转型的智慧。后来事实也证明,数码相机的确风光有限,好光景没几年,很快就被更酷的电子产品——拍照手机所取代。业内新近又传出佳能决定不再生产卡片机的消息,将逐步淡出数码相机行业。王兵频频反问记者,“如果当初柯达转型选择数码相机,难道现在还要去做手机?柯达能超过苹果吗?这条战线拖到哪里才算完?”

最后王兵给出结论:企业转型要立足于自身的成本结构和知识产权结构,而不顾自身结构特点、追赶时代潮流的转型不会成功。在他看来,如果能把柯达的转型解读透彻,很多商业原理其实与人们的一贯想法并不一样。

“拼死”求生

在YouTube网站上有个视频,至今还能重现那令人无比心酸的一幕。这个视频展示的是柯达在2007年炸毁柯达总部一幢大楼的情景,当时该公司举办了一场“庆典”,邀请了许多本地人来见证这一瓦砾横飞的时刻,并固执地宣称柯达将迎接光明的未来。

柯达确实从2009年开始实施战略重组,仅当年就裁掉了近一半的员工,但佳能、尼康、索尼等后来者已经在影像行业相继崛起,柯达却因陷入连年亏损无法自拔,而只能对着数码产品的列强们望洋兴叹。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柯达公司对数码技术的研究倒是产生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2008~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就达19亿美元。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可见,研发力量与商业开发能力并不对等。柯达一边是主营收入以30%的速度递减,不断失血,导致资金链紧绷;另一边是全球10多万员工的工资以及当初辉煌时许诺支付给退休工人的高福利需要抽血——柯达有56000名退休工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柯达许诺给退休工人的高福利、医疗保障(包括医药、牙科、人寿保险、生存保证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总额接近12亿美元。

自身债务危机和资金严重短缺的压力,逼得这个曾经的巨人摇摇欲坠。

2012年1月4日,柯达因股价平均收盘价连续30天跌破1美元,受到纽交所警告,面临摘牌危机。濒临崩溃边缘的柯达被赶上了最后一条路,于半月后正式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这时,公司债务已高达67.5亿美元。没想到,这家百年企业并不甘心破产,破产保护只是其权宜之计,柯达在别无选择中依然顽强地进行着殊死一搏。

根据美国《破产法》里的规定,柯达在18个月的破产保护期内,不管是其股东还是债主,各方在法律的监管下达成协议清理资产,同时也给各方的谈判和重组一个最后期限,避免陷入无休止的谈判拉锯战中,为柯达争取喘息时间。

有了法律呵护,柯达面对根本无法兑现给退休工人的高福利承诺,亦在被保护期内与企业退休人员委员会达成一揽子协议:承诺就此终结,作为补偿,柯达向企业退休人员委员会提供6.35亿美元的无担保债权。就这样,柯达卸下了压在心头的一块资金重担。

筹钱支撑下去仍是当务之急。所幸,除了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柯达公司积攒的上万项技术专利的价值,或许比其业务本身的价值要高出五倍。随着手机厂商竞相争夺其相关的发明专利,柯达于是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售出数字图像专利组合1100项,换回了5.25亿美元的现金。

欲为稻粱谋,这些钱显然不足。柯达卖出大部分影像业务,又与数家银行达成8.9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还欲出售3400万股总价值为4.06亿美元的股票用来偿还债务,同时大举裁员……在经历了痛苦的重组之后,这个旧时的“黄色巨人”终于在2013年9月获得新生,并正式脱离了破产保护。

只可惜,伊斯曼柯达即将交出的“成绩单”并不好看:预计2013年全年营收在26亿美元左右,约为提交破产申请时的一半,与公司巅峰时期160亿美元的营收更是相差甚远。

旧技术拉配新领域

面对多变、诡谲的市场,柯达无论割掉的是块心头肉,还是恶性肿瘤,终归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轻装上阵重新出发了。此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全力挽救柯达的剩余价值?又如何让它起死回生?

柯达通过裁员、出售资产等一系列举措,已经走好了第一步,紧接下来便是,确定突围方向!这其实是柯达在出售资产时,就遇到的头等难题:到底哪些资产是柯达通过战略调整,可以彻底放弃并出售的?哪些资产应予以保留,作为今后突围新业务的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柯达将画廊授予Shutterfly,将OLED显示技术转让给了三星[微博],并将数码影像专利组合出售给了苹果、谷歌[微博]等科技巨头。柯达出售的最大一块资产当属医疗影像部门,主要包括X光片和超声波等业务。

王兵认为,在西方国家的医疗行业中,X光片受到核磁共振、CT数字影像技术的冲击,当前医疗图像领域新的领导者是GE、西门子、东芝[微博]。如果让柯达现在再去投入医疗做核磁共振是个麻烦事,而如果收购GE、西门子又几乎不可能。于是,柯达将医疗影像部门资产和业务一并出售,最终卖出20多亿美元的价格。

柯达旗下原有文档影像、个性化影像以及商业影像三大业务,但新柯达仅保留了商业影像业务,专为包装、印刷、图文传播等各领域的企业客户提供设备和技术。这与柯达公司亚太区总裁路易日前在中国所阐述的未来计划不谋而合:新柯达转型为一家专业的商业影像技术公司,具体业务将涵盖包装、功能性印刷、杂志报纸和专业服务等领域。

因为印刷存在材料科学和影像科学的交叉结合,也是全球前几大行业之一。柯达做了100多年胶片,同时拥有足量的色彩和精细化工的经验和技术。转型到图文印刷领域,自然需要更多的产品结构来丰富它的印刷丛林。柯达早在2005~2007年间,就接连买下了四五家处在印刷行业技术前沿的不同产品公司,且与原来一家印刷相关公司,利用保留下来的专利技术,重新进行资源整合,于是共同完成了对图文印刷部门的组建。

循着这一转型思路进行突围的掌舵者,正是柯达现任CEO安东尼奥。他比王兵早两年进入柯达,在2003年之前,安东尼奥是惠普[微博]的喷墨打印机业务的负责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份宝贵的从业经历,让安东尼奥在柯达各式门类的研究发明中,轻易就留意到了连续喷墨技术,而这项技术归柯达独有。

直到柯达确定转型做图文印刷,安东尼奥又收购了加拿大克里奥公司,这宗交易高达9亿多美元。此外,安东尼奥还相继完成了对诸多公司的收购和整合,其中包括版材、数码印刷技术、软件等业务相关公司,从而构建起数字印刷领域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市场是属于全球的,”王兵继续讲道,“就中国市场而言,占全球十分之一不到,就跟中国的GDP在全球GDP的占比差不多。中国市场有以次充好的现象,所以价钱低,竞争激烈。不过仍属新兴发展,增长速度还比较快。”

王兵又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共有五个办事处,各处不直接为顾客提供印刷服务,只是做数码印刷设备和技术的提供商。是B2B生意,不需要门店,目前在上海、厦门、无锡有三个自己的工厂。全球8000多员工,在中国我们就有1200多人。其中有100多名工程师,还有服务销售部门近200人,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

“印”出新未来

利用印刷业务,柯达重新在中国市场上开疆拓土。王兵说,2013年我们年营业收入1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大中华区市场的15%,占高端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柔性印刷版的销售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由于专业性太强,普通消费者很难理解何为数字印刷业务的高端产品。王兵从随手携带的小公文包中取出一张国内某大型药厂的包装纸盒,向记者介绍,印刷厂一年需要生产该药厂8亿张药品包装盒纸,纸上印有条形码标签,药厂和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扫描仪或手机扫描,获取这盒药的真假、生产及装箱时间等信息。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如果低速印刷,不会有任何技术难度,难就难在高速印刷8亿张,同时保证每个码都不打错上。“如果技术不行,高速印刷会导致输出速度不够快,或者打印出来不清晰,达不到错码率低于0.01%的要求。”王兵得意道,高速印刷的核心技术正是在于喷墨头设备,中国企业目前还不具备生产喷墨头的核心技术,这样安东尼奥的转型路线就更加清晰了,柯达正在为印刷厂商提供这种高速印刷需要的喷墨头和喷码技术。

此外,柯达的这项高速打印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到需求量急剧增长的快递单上。柯达中国公司市场部顾经理称,国内快递公司百分之八九十的快递单采用的都是柯达印刷技术。一份快递单5联,5张单子都印有条形码。全国每天有数亿张快递单使用,采用高速打印的印刷生产方式,条形码印刷不容出错,否则物流无法进行,包裹就送不出去。

按照王兵的说法,柯达下一步重点推广的印刷技术是按需印刷,用户需要印多少就印多少。而不像传统的印刷厂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必须设置起印数量,比如有的厂商要求图书最少2500本、报纸最少10000张才能开印,由此堆积出大量库存,造成了资源浪费。

“柯达新的印刷技术不需要制版,就像喷头码一样,一边走一边自动印。”王兵称,这项新技术今后如果在中国广泛应用,用户将不再受印刷数量的限制,理论上讲可以把中国图书报刊目前40%的库存减少到10%。

按需印刷其实是老的行业里的一个新门类,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欧洲发展得要好一些。“大概领先中国五年吧,”王兵说,“按需印刷虽达不到当年胶卷的利润率水平,但是利润可观,比传统印刷的利润率要好。”

公开市场数据显示,全球包装市场规模到2015年预计为3000亿美元,功能印刷的市场规模达到500亿美元。柯达亦在脱离保护期后公开声称,预计公司业绩在2013年触底,明年将恢复性增长。王兵也表示,柯达今年全球税前利润约1.6亿美元。预计5年后,销售收入增长到45亿美元,利润增长到 4亿多美元。

“这是我们现在给财务分析师、给投资者讲的故事,并用多种方式向他们证明这个故事是可信的。”王兵说。重新上市的柯达新股东包括私募投资公司黑石集团、对冲基金蓝山资本,美国证监会文件显示,这两家股东在新柯达的持股都超过20%。

然而,业界对新柯达却颇有非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就曾直言,柯达退出破产保护,虽令这家极具历史标志的品牌苟活,但它已经元气大伤,在公司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上已经很小了,在商务影像业务领域恐怕也难与这一领域的龙头惠普、佳能等厂商竞争。

也有人言,柯达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都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便柯达押注于商业打印的战略大获成功,它也还是沦落为了一家帮助其他企业生产外包装的公司,除非柯达能重新打造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或是产品。

不过王兵却认为,数码印刷既不是加工制造业,也不是传统服务业,而是现代服务业。按需印刷更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是新的革命。

那么,新柯达会成为王兵眼中从恐龙进化来的金凤凰吗?会上演天王巨星的再度归来吗?这一切值得期盼!

点评

死而后生,前途难卜

■文/许 正,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原GE中国副总裁

柯达的命运从天堂跌至鬼门关,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板和教材,能给正面临转型变革的企业,提供诸多的借鉴和训示。

在汹涌到来的新技术浪潮和经济瞬息万变的冲击下,每一个试图生存的企业都要顺应变革。那些嗅觉敏锐、能够前瞻未来的企业,更试图引领这种变革,进而定义变革。显然在这方面,柯达是一个极端失败的案例。

当然会有人争辩,柯达其实跟进过数码相机业务,但迅速被激烈的竞争拉到了薄利边缘,于是想当然地认为,抗拒变革更多是来自于企业经营方面的原因。这并不能自圆其说,至少今天的富士胶片也没有固守数码影像业务,却在多元竞争中获得了新发展。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面对突然而至的变化是抱何种心态,是洞悉变化、拥抱变化,还是希望奇迹发生,侥幸逃脱?

新柯达沿袭经验和技术优势,转型到数字印刷领域,并且利用连续买下的印刷企业及其技术,希望成为数字印刷方面的领导者。这一转型思路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是优势选择。任何企业在经历了像柯达这样的灭顶之灾后,要想获得复苏,它的根基就是借助过去的优势。

当年绝处逢生的IBM[微博]公司上演的也是类似的戏码,只是IBM的转型更加波澜壮阔,影响深远。郭士纳引领IBM的转型,是利用其强大的系统设计和组织能力,并且通过服务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个新角色。而提供解决方案,早在大型机时代就是IBM的看家本领。

基于优势的转型是这类企业重新复苏的根本,只是柯达转型的格局显然小了很多。元气大伤后,柯达能走出困境已属不易,但要走出新的增长之路,今天的柯达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潜力。

因为数字印刷是一个非常狭窄的细分市场,在这样一个B2B市场里,柯达已沦为为企业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打印设备的配角,即便柯达重新扮演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躲在幕后的“操盘手”。这样的角色当然可以生存,但是很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已经和直接的消费市场脱离了。

柯达并非没有任何希望,但必须重建新的商业模式。柯达需要重新定义数字印刷时代的未来,并且将此服务模式真正覆盖到广大的客户群中。唯有如此,昔日的柯达雄风才可能重现。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柯达将面临的是另一波惊涛骇浪,那就是互联网大潮。

按需打印,这个在十几年前就被诸多影像巨头们提出的概念,在今天这个互联网重塑所有行业的大时代背景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按需打印已不再是技术提供商的看家本领,它的重心一定会向消费者转移,也就是由消费者定义打印的新模式。

这个时候的王者将不会是技术提供商,而是那些整合能力卓越的公司。这对于柯达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柯达最擅长的是传统的影像技术,而不是设计新模式,特别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方面,柯达先天缺乏这种基因。

我相信这样的公司,就是类似于今天消费零售行业里面的阿里巴巴[微博]。柯达在今后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吗?如果能,那么恭喜它,它又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如果不能,我倒是很好奇,这样的角色将会是谁?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五 : 柯达计划今年上半年停产数码相机 以削减成本

腾讯科技讯(萧谔)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已申请破产保护的伊士曼·柯达,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停产数码相机、袖珍摄像机和数码相框,以削减成本。

此举标志着柯达一个时代的结束。上月柯达申请了破产保护,该公司的破产也被认为是数字化时代里最大一起企业破产案之一。周四柯达表示,为退出这项业务将需要支付约3000万美元的费用,但预计每年可节省超过1亿美元的运营费用。

柯达表示,这一决定是其最近制定战略的“合乎逻辑的延伸”,这一战略是通过缩小产品组合、业务区域和零售店数量,提高相机业务的利润率。目前该公司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数字业务,现在转向关注寻找特许经营者扩大其品牌许可计划。

该公司表示,将继续提供在线和零售照片打印和桌面打印机。除了消费业务外,柯达还有商业业务,包括企业服务、图形、娱乐和商业胶片部门。该公司保留下来的消费服务,也将包括零售店里的照片冲印机和电脑打印系统。

柯达称,已联系了其零售合作伙伴,并正在与他们共同商讨如何确保相机业务的有序过渡。该公司承诺,将负责所有相关产品的保修,为相机、袖珍摄像机和数码相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本文标题:柯达数码相机-柯达将改变中国市场策略 数码相机转为中国制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87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