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阿里解禁潮临近:期权投资者大举看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6日上午消息,如果你错过了阿里巴巴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也不要懊恼,因为你很快就可以买到一大批新的阿里巴巴股票。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禁售期即将结束,该公司的内部人士将在3月18日出售4.29亿股新股。而随着解禁潮的到来,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在期权市场看跌该股。
本周三,阿里巴巴期权交易量达到日均交易量的2.5倍,还有一名交易者大举下注,认定该股将在未来两周大跌13%。这名交易者(也可能是机构)以每份0.25美元的价格买入了3500份行权价为74美元的3月看跌期权。
由于买入看跌期权可以让投资者在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抛售该股,因此,如果阿里巴巴股价在3月20日下跌到73.75美元下方,这位投资者便可获利。而这一价格将创下阿里巴巴去年9月19日IPO(首次公开招股)以来的最低价。期权交易者表示,他们相信这一交易是市场当前对阿里巴巴股价看空情绪的延续。
“你必须明白,所有这些活动都与3月18日4.29亿股股票的解禁有关。”RiskReversal.com创始人兼编辑丹·纳森(Dan Nathan)说,“这些都是高度价外期权,获利可能性很小。”价外期权通常会在过期后一文不值,因此风险很高。
纳森认为,这些看跌期权的特性表明禁售期令投资者感到惊恐。“这可以让你大致了解交易者在禁售期到来前的想法。”他说。
企业高管和投资者通常都会承诺在该企业IPO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抛售股票,这段时间被称作禁售期,目的是为了保护二级市场的早期投资者。3月的解禁潮过后,阿里巴巴股东还将在今年9月迎来规模更大的一波解禁,届时的解禁规模将达16亿股。
阿里巴巴近期屡屡碰壁。虽然上市初期大涨,但该股今年以来已经下跌近20%,而同期的纳斯达克指数却上涨5%。该股在去年11月创下120美元的历史最高值。(书聿)
二 : 风行CEO罗江春:百视通投资和股权占比很不合理
网易科技讯 3月27日消息,风行在线宣布获得百事通3000万美金投资后,公司CEO罗江春今日发布内部邮件称,从投资额和占比来看似乎风行的估值很不合理,公司同时还收到其他投资人的投资要约,估值在此次投资数倍以上,公司董事会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跟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
罗江春在内部邮件中称,百视通和风行是民营和国企的合作,两家公司合作过后,风行在线江成立上海东方传媒办公室,专门负责合作事宜。
业界分析认为,投资风行是百视通发力网络视频领域的重要举措,百视通此前曾联合联想推出互联网机顶盒业务,是互联网电视运营牌照商。(龚琼)
以下为风行在线内部邮件:
风行迎来重量级的战略投资人上海文广旗下新媒体公司百视通。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控股的新媒体上市企业。百视通对风行的投资实际上是上海文广对风行的投资。上海文广是除央视以为中国最大的媒体集团。投资总额是3000万美元,占到公司35%的股份。从投资额和占比来看似乎风行的估值很不合理,公司同时还收到其他投资人的投资要约,估值在此次投资数倍以上,公司董事会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跟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虽然规模不如优酷土豆的合并,但是对于行业的影响其实更加深远。优酷土豆只影响了互联网视频行业,百视通和风行的合作是电视台和互联网视频的一次重要握手,而且是民营和国企的合作。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必将对中国未来的电视台和互联网视频的格局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电视和互联网这两大媒体融合的浪潮里,风行走在了前面。老同事都知道为了这个合作,我们坚持了两年,这是坚持、不放弃的胜利。
引入了上海文广/百视通以后,风行的巨型网络电视台理想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在媒体化的道路上将得到更快的提速,风行影响力的提升指日可待。我们将在内容、市场、销售、产品、技术上全方位合作。公司决定成立SMG办公室,由佘总牵头,全面负责合作。
创业就要做其他人不敢想、不敢做、做不了的事。我们在创造历史,未来的3-5年时间里,上海文广/百视通和风行将在一起打造一个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电视。这将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全媒体帝国!
三 : 对“长期股权投资”之理解
一、我自己坚持的一个理念是: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不应分开理解。二者核算的内容不完全一致,但是重叠部分都是“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既然同样都是股权投资,哪些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何核算方法不同?我是通过以下几个例子理解的:
如果企业看到股市某只股票股价最近表现不错,买进几万股,准备近期内待价格走好后,出售赚取差价,这些股票以什么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看到股市某只股票基本面很好,买进几万股,准备长期获取分红,这些股票以什么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参与某上市公司(无关联关系)ipo股票配售,从而持有几万股限售股,锁定期限12个月,又如何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准备借壳上市,通过要约收购方式获得了某上市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那么持有的股权如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手里有点闲钱,又觉得股市不靠谱,于是投资某新型行业一家潜力股公司,持有对方3%的股权,因为是潜力股公司,不知名、非上市公司,那企业持有的这笔股权应做什么核算呢?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拥有一家上市公司30%的股权,构成合营,那么如何核算这30%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拥有一家非上市公司30%的股权,构成合营,如何核算这20%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
因此,区分持有股权是“金融资产”or“长期股权投资”,看以下几个标准:
1.是否有公允价格,即是不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若被投资企业不是上市公司,那么,就绝对不可能是“金融资产”,只能是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如果是上市公司,第2条;
2.如果被投资企业是上市公司,看持有比例,可参考以下标准:
50%<持股比例
达到控制
长期股权投资 不论是否上市公司股票
20%<持股比例<50%
联营or合营
长期股权投资 不论是否上市公司股票
0
<持股比例<10%
非控制、非联营、非合营
a: 若是上市公司股票 金融资产
b: 若不是上市公司股票 长期股权投资
二、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理解
企业合并分为3种: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下,被投资方法人资格被注销,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投资方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长期股权投资了,所以个人理解: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仅仅是控股合并,即投资方A向被投资公司B的股东支付对价(现金、发行证券或现金+证券),获得B的控制权,之后B成为A的子公司,由于A和B都是集团内部企业,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取得以对方净资产账面价值入账;但是如果:A只取得B企业5%的股权,同时这5%的股权没有公允价格,那么怎么确定入账价值?以A付出资产或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尽管A和B是同一集团内部的企业,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只区分“合并”与“非合并”,即A是否取得B的控制权,而不关注A是否与B处于同一集团内部;
三、权益法核算时,为什么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而成本法核算的另外两类不需要比较?
我们先看下成本法核算的股权到底是什么: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是我准备控股对方,实现战略目的而持有,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出售的股权,我不在乎付出的代价和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所持股权没有公允价值”实质上是企业在人家经营上无发言权,但是股票又没有合适的机会出手,捂在手里的股权,只能以获取分红,企业持有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两种股权,我比较付出的成本与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没有意义,因为我不在乎这些差异(控股)、或是即使比较也无法出手(捂在手里的股票)。因此,无需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而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就不同,相比于控制对方和捂在手里的股权,联营、合营情况下,投资企业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况,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得好,那我会考虑继续增持,如果被投资单位亏得一塌糊涂,那么我可以考虑减持或出售,既然要出售,那么我就需要对收益成本进行权衡权衡了,基于这个理由,权益法需要做初始调整;
既然要比较,那么初始计量的时候干嘛去了,何必现在调整?初始计量只管“合并”与“非合并”,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属于“非合并”,用100万元买来的长期股权投资当然就确认为100万,个人认为这是教材为了解释“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而进行的人为分割,在实务中,这两笔分录应当是放到一起做的(是否实务这样?求证实)。
“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并不一定相等,所以需要调整;大出的一块是被投资企业的让利,投资方白捡了大便宜,确认“营业外收入”,少出的一块投资方也没有吃亏,是商誉。个人猜测,在实务中,双方经过谈判会让“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金额”应该会大致相等,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价值3块的东西(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金额),店家不愿意2块钱就卖你(2块钱是“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真的卖你了,你确认1块钱的营业外收入),你也肯定不愿意从口袋里掏出5块钱(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去买的。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后续核算的基本精神
由于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是以“控制对方”或“没办法,捂在手里”为内容,因此投资方主要关心的是能获得多少分红,因此,企业只有在确认能收到股利分红时才确认“投资收益”,即:投资方会计只盯着被投资方,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议了,投资方会计才做账(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而是确认为“应收股利”(收回成本时除外),在不能收到股利的时候根本不做帐的;而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比较斤斤计较,会时不时地看看手里股权的成本是多少,如果卖出去收益是多少,因此,不论被投资企业是否分配股利,投资方会计每年都要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的成本,因此,后者确认的“投资收益”是虚的,但是如果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同样做出利润分配决定时,这时收回的现金不确认为“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意味着成本降低了,如果现在出售这些股权,可以赚的更多。
五、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个明细科目的作用:初始取得时付出的投资成本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这部分平时是不动的,除非收到被投资企业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成本收回的部分时,才予以冲减,除此之外,每年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变动、以及收到的不属投资成本的现金股利,都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这2个明细科目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长期股权投资是花了多少钱买的,多少是每年调整的。
六、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分2步: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对过往所有者权益变动调整,那为什么对过往所有者权益调整为什么贷方科目区分“留存收益”、“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金额(股权没有发生变动的前提下,投资方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只是让被投资方的股东发生变化,被投资企业的“股本”金额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有者权益变化可以分两种方式:资本公积变化、损益表变化,其中损益表变化又可以按照时点分为2部分:20初始取得投资时点-新增(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调整留存收益;以及新增(处置)投资当期期初-处置投资时点,调整投资收益;对于资本公积变化,追溯调整只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论是以前期间还是当期。
至此,调整完成。
以上纯是个人理解笔记,如有不当之处,求指点一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兄,欢迎会计、审计、投资、金融行业志同道合朋友来交流,有QQ:2317861737。
四 : 对“长期股权投资”之理解
一、我自己坚持的一个理念是: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不应分开理解。二者核算的内容不完全一致,但是重叠部分都是“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既然同样都是股权投资,哪些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何核算方法不同?我是通过以下几个例子理解的:
如果企业看到股市某只股票股价最近表现不错,买进几万股,准备近期内待价格走好后,出售赚取差价,这些股票以什么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看到股市某只股票基本面很好,买进几万股,准备长期获取分红,这些股票以什么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参与某上市公司(无关联关系)ipo股票配售,从而持有几万股限售股,锁定期限12个月,又如何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准备借壳上市,通过要约收购方式获得了某上市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那么持有的股权如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手里有点闲钱,又觉得股市不靠谱,于是投资某新型行业一家潜力股公司,持有对方3%的股权,因为是潜力股公司,不知名、非上市公司,那企业持有的这笔股权应做什么核算呢?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拥有一家上市公司30%的股权,构成合营,那么如何核算这30%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拥有一家非上市公司30%的股权,构成合营,如何核算这20%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
因此,区分持有股权是“金融资产”or“长期股权投资”,看以下几个标准:
1.是否有公允价格,即是不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若被投资企业不是上市公司,那么,就绝对不可能是“金融资产”,只能是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如果是上市公司,第2条;
2.如果被投资企业是上市公司,看持有比例,可参考以下标准:
50%<持股比例
达到控制
长期股权投资 不论是否上市公司股票
20%<持股比例<50%
联营or合营
长期股权投资 不论是否上市公司股票
0
<持股比例<10%
非控制、非联营、非合营
a: 若是上市公司股票 金融资产
b: 若不是上市公司股票 长期股权投资
二、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理解
企业合并分为3种: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下,被投资方法人资格被注销,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投资方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长期股权投资了,所以个人理解: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仅仅是控股合并,即投资方A向被投资公司B的股东支付对价(现金、发行证券或现金+证券),获得B的控制权,之后B成为A的子公司,由于A和B都是集团内部企业,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取得以对方净资产账面价值入账;但是如果:A只取得B企业5%的股权,同时这5%的股权没有公允价格,那么怎么确定入账价值?以A付出资产或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尽管A和B是同一集团内部的企业,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只区分“合并”与“非合并”,即A是否取得B的控制权,而不关注A是否与B处于同一集团内部;
三、权益法核算时,为什么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而成本法核算的另外两类不需要比较?
我们先看下成本法核算的股权到底是什么: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是我准备控股对方,实现战略目的而持有,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出售的股权,我不在乎付出的代价和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所持股权没有公允价值”实质上是企业在人家经营上无发言权,但是股票又没有合适的机会出手,捂在手里的股权,只能以获取分红,企业持有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两种股权,我比较付出的成本与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没有意义,因为我不在乎这些差异(控股)、或是即使比较也无法出手(捂在手里的股票)。因此,无需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而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就不同,相比于控制对方和捂在手里的股权,联营、合营情况下,投资企业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况,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得好,那我会考虑继续增持,如果被投资单位亏得一塌糊涂,那么我可以考虑减持或出售,既然要出售,那么我就需要对收益成本进行权衡权衡了,基于这个理由,权益法需要做初始调整;
既然要比较,那么初始计量的时候干嘛去了,何必现在调整?初始计量只管“合并”与“非合并”,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属于“非合并”,用100万元买来的长期股权投资当然就确认为100万,个人认为这是教材为了解释“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而进行的人为分割,在实务中,这两笔分录应当是放到一起做的(是否实务这样?求证实)。
“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并不一定相等,所以需要调整;大出的一块是被投资企业的让利,投资方白捡了大便宜,确认“营业外收入”,少出的一块投资方也没有吃亏,是商誉。个人猜测,在实务中,双方经过谈判会让“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金额”应该会大致相等,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价值3块的东西(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金额),店家不愿意2块钱就卖你(2块钱是“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真的卖你了,你确认1块钱的营业外收入),你也肯定不愿意从口袋里掏出5块钱(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去买的。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后续核算的基本精神
由于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是以“控制对方”或“没办法,捂在手里”为内容,因此投资方主要关心的是能获得多少分红,因此,企业只有在确认能收到股利分红时才确认“投资收益”,即:投资方会计只盯着被投资方,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议了,投资方会计才做账(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而是确认为“应收股利”(收回成本时除外),在不能收到股利的时候根本不做帐的;而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比较斤斤计较,会时不时地看看手里股权的成本是多少,如果卖出去收益是多少,因此,不论被投资企业是否分配股利,投资方会计每年都要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的成本,因此,后者确认的“投资收益”是虚的,但是如果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同样做出利润分配决定时,这时收回的现金不确认为“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意味着成本降低了,如果现在出售这些股权,可以赚的更多。
五、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个明细科目的作用:初始取得时付出的投资成本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这部分平时是不动的,除非收到被投资企业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成本收回的部分时,才予以冲减,除此之外,每年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变动、以及收到的不属投资成本的现金股利,都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这2个明细科目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长期股权投资是花了多少钱买的,多少是每年调整的。
六、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分2步: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对过往所有者权益变动调整,那为什么对过往所有者权益调整为什么贷方科目区分“留存收益”、“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金额(股权没有发生变动的前提下,投资方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只是让被投资方的股东发生变化,被投资企业的“股本”金额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有者权益变化可以分两种方式:资本公积变化、损益表变化,其中损益表变化又可以按照时点分为2部分:20初始取得投资时点-新增(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调整留存收益;以及新增(处置)投资当期期初-处置投资时点,调整投资收益;对于资本公积变化,追溯调整只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论是以前期间还是当期。
至此,调整完成。
以上纯是个人理解笔记,如有不当之处,求指点一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兄,欢迎会计、审计、投资、金融行业志同道合朋友来交流,有QQ:2317861737。
五 : “长期股权投资”定义中“权益性投资”怎么理解?
“长期股权投资”定义中“权益性投资”怎么理解?。嫑-犇。
“长期股权投资”定义中“权益性投资”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
一般分为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
债权投资:简单的说就是购买发行方所发行的债券,债权投资人的权利最小,债券投资人所拥有的仅仅是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股权投资:是持有发行方一定比例的股份,也就是在对方所有者权益中所占有的份额.根据这个份额能够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对子公司的投资)、共同控制(对合营企业的投资)、重大影响(对联营企业的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方的目的.
本文标题:
长期股权投资通俗理解-阿里解禁潮临近:期权投资者大举看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