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墨馨书香诗词曲文书画集》文《流芳千古的诗出自童心·胸襟·情感》

发布时间:2017-10-04 所属栏目:出自古诗词的女孩名字

一 : 《墨馨书香诗词曲文书画集》文《流芳千古的诗出自童心·胸襟·情感》

流芳千古的诗出自童心·胸襟·情感

诗词创作研究之我见/文·墨馨书香2012·01·:44发

赏古代诗人作品至今天的现代诗及古韵,从丰富的语言、不同的格调和不同的写作背景看,创作固然有情于景的描写,更是人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是心与物的互相交流。

心理活动概括了全部“文”与“心”的灵性,而“文心”成了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心”是心灵动的精神,人若无精神状态,难写出有灵性的东西。“文心”构成了先天原质与后天因素。而心就是“纯真赤子之心”即“童心”,便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基因。

童心,最早见于老子所著《道德经》婴儿、孩、赤子之说,其基本思想即要求社会诸人无杂念,免受外在物质诱惑,保持心之淡泊宁静,简言之,即希望社会人能“复归于婴儿”无私、无欲之自然状况,保持自然本性。庄子希望人“素朴”就是真人,真者乃人之本性也,认为这样才是最美好的。

对于“童心”的渊源,中国禅宗学说也有提法“我心即佛”,即纯真之心。不用外求,人人皆有“佛性”,一切定顺乎本心而自然。(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文学上提出的“童心”说就是集于老子、庄子“赤子之心”说 和禅宗“我心即佛”说等基础上提出的。童心,就是最初一念无邪之本心。纯真之心,其实就是人人本有和天然存在之心。文学作为人之自由本性和诗意表现,乃人之天然诗性智慧的实现,而童心又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心理基因。纵观古今,大多杰出的作家总是既成熟又充满童心。创作时在既成熟、深刻、睿智、老练的同时,还要保有一定的童心。看似不成熟的童心,正是一次次新篇突破定型、摆脱社会怪现象和文化适应带来的束缚、而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作品的动力。然而优秀作品创作谨凭“童心”和天赋是不够的,还要有“胸襟”这个中间环节,对文艺创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左右着作家使其创作不偏离方向。“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间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原诗·外篇》)。具有胸襟的诗人当是如此。

“胸襟”在创作心理空间中、对构成作用的各个因素不尽相同,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性情。胸襟若是诗之基础,那真性情就是胸襟之基础。志向有大小之分,品格有高低之别,胸怀有阔狭之异。它们虽然能影响创作的思维,与真性情相比却次之。古代杰出的诗人虽在志向、品格、胸怀方面与常人无异,但创作时注入真性情,作品才能流传千古。如《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其作品虽鲜有激昂、抒发抱负的志向,而多是书写吟咏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因为始终保持着一股真性情,却也不落俗套,以其鲜明的特点而独成一家,也为后世所称颂------。

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厦万间”之愿;苏轼师“四海弟昆”之言。《原诗·外篇》 此乃陶、李、杜、苏四人的真性情也,这与其志向、品格等形成是秘不可分的。基于真性情,辅以志向、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构成了“胸襟”这一创作的心理素养,诗人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诗人想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就不应 “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外篇》)。

另外,要想写好诗,还须有性情、才调、胸怀、见解等方面的东西。“胸襟”不单是独立的个体,更关键的是作者应具备见识、才气、胆量、性情等诸多心理因素的特点,才形成诗人创作的不可或缺的心理空间。

当人在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的时侯,就会衍生出悲伤以及怨恨的情感状态,为发泄郁积于胸的哀怨,平衡和谐因之而失衡和近似失控的心理,就须要宣泄。而情感的发泄方式有多种,其中,达到宣泄又不失文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创作文学作品。把要发泄的情绪跃然纸上,或自赏或公布于众。诗人在遭受内心及外在挫折而积郁饱和达到极限时,必然导致心理产生愤懑,正是情感的力量促使,诗人奋笔急书而创作;此时,写出的东西才饱含自己切身体验的、丰富而真实的内心情感!古往今来爱恨忧愤的作品并不少见。

说到“愤”;虽同是一字,但各有不同含义。有的因为“道不通”怀才而不遇,人“终不被用”。有的因为人生坎坷、处事不顺,借住笔墨“述往事,思来者”愤世嫉俗。有的是评议时政,为民请愿。有的是对误国误民的不正之风痛心疾首而口诛笔伐、呼吁呐喊。这样的“愤”会义愤添膺、嫉恶如仇,必然会不知不觉、或多或少的染上一定的政治色彩。

另一种“愤”是诗人从张扬个性的角度出发而“独抒性灵”。所谓“性灵”即个人之真实的情感。每个人的个性与共性是统一的,个性是代表自己风格而不受外物干扰、特立独行创作的来源。诗人表达胸臆之情,必含己之个性。所以个性与真情共同诠释着“性灵”。然而,每个人要想做到“独抒性灵”,必应具备较渊博的知识与较广泛的“情趣”。少知识则视野狭窄,有知识才能保证“性灵”的健康与深刻。情趣,就是有情感有趣味,也指作品直观的审美之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虽然“愤”和“独抒性灵”是两种不同的创作心态;虽然今天已不再是只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时代;但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在创作时为展现个性、表现个人真实情感以及创作时的“性灵”,在创作时“为情而作文”的意念是有共性的。

(2012·01·29重整)

二 :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三 : “兰若”出自那些古诗词

“兰若”出自那些古诗词

“兰若”出自那些古诗词的参考答案

◎ 兰若 lánruò

[temple] 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详细解释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李周翰 注:“兰若,香草.”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撷芳.”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本文标题:出自古诗词的成语-《墨馨书香诗词曲文书画集》文《流芳千古的诗出自童心·胸襟·情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384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