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苏幕遮-苏幕遮.情殇

发布时间:2017-10-25 所属栏目:张晓棠苏幕遮

一 : 苏幕遮.情殇

拂堤下,翠柳旁,轻舟散尽,碧水戏鸳鸯。豆蔻词工约杜郎,难赋痴狂,柔情解丝囊。

叹君去,情已殇,虚掩门扉,晨雾早凝霜。抬望云雾两茫茫,雨恨云愁,倚作他人旁。

二 : 苏幕遮

苏幕遮,词牌名,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苏幕遮》、周邦彦的《苏幕遮·海天一色》。

中文名:苏幕遮

形成时期: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来自:西域

代表作:范仲淹的《苏幕遮》

苏幕遮

苏幕遮,是龟兹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又名乞寒节,由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来,每年七月初开始。于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时的一个重要节日。

词牌来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源充沛。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词牌格律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 “中”表示可平可仄。(韵)前的字表示韵脚。前后阕无异,四仄韵。名字来自一种少数民族服饰。)

诗词鉴赏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云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鉴赏题

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1]

2.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抒发了词人嗟老、倦游的心情。

2.这是一首咏草词,全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而路人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典范词作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①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sì):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上片用色泽渲染秋景,下片直抒乡关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天际地极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燎沉香”即烧香。

消:消除。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接近。

晓:拂晓。

窥:暗中察看。

檐:屋檐。

语:言语,这里指低声说话。

初阳:初升的太阳。

宿雨:昨夜的雨。

清圆:指荷叶清润而圆。

举:高高挺立。

遥:远。

何:什么。

去:离开。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芙蓉浦:指有水流可通的荷花塘。

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解析】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吗?[2]

【赏析】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这句很象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全篇六十二字,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词的上片。上片七句,虽然构成的侧面有所不同,但,可贵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结媒介几乎被作者压缩到绝无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苏幕遮·海天一色

暮春夜,梅时雨,淅淅呖呖,更着风吹絮。明朝庭院对凄楚,片片香魂,零落和泥去。

酥手露,静琴抚,呵手低眉,欲弹费思绪。女儿心思向谁诉,流水行云,相看两无语。

苏幕遮(般涉调)

(宋)张先

柳飞绵,花实少。

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斜日两竿留碧影。马足重重,

又近青门道。去尘浓,人散了。

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莫讶安仁头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苏幕遮

(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  (宋)方千里

扇留风,冰却暑。

夏木阴阴,相对黄鹂语。

薄晚轻阴还阁雨。

远岸烟深,仿佛菱歌举。

燕归来,花落去。

几度逢迎,几度伤羁旅。

油壁西陵人识否。

好约追凉,小舣蒹葭浦。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书名:《全宋词》 作者:赵必<王象>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

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

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

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苏幕遮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

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苏幕遮

(清)纳兰性德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苏幕遮

(当代) 易桥

密林遮,层山峭。百翠浑连,云海中峰渺。野岭巍峨龙虎啸。溪水清幽,白发夕阳钓。

夜更别,晨漏晓。一路烟尘,豪志分天角。云寺钟悠倏远眺。苦恼诸情,回首红尘笑。

苏幕遮

(当代)琴岫兮

藕花汀,萍叶浦。红瘦依稀,更著烟啼雨。几度挥弦无意绪。燕翼不来,空向梁间语。

凤鬟垂,鸾袖举。迥隔吴门,还叹成孤旅。翠幕翻香人倚否?好共君心,相对愁怀处。

同名诗词新歌

基本介绍

这首为古筝弹唱仙子张晓棠量身打造的单曲,取材于同名宋词词牌《苏幕遮》。淡雅,清耳悦心的古筝旋律缓缓流淌,并将宋词的婉约,惟妙惟肖的戏曲元素融会贯通。“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让我们瞬间为这份情愁哀思中动容。[3]

这首歌的创作是取材于同名诗词的词牌名,虽然是中国风的歌曲,但是其中融合了戏曲元素,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曲风恰似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晓棠当天的表演还是延续以往独特新颖的“人筝合一”表演形式。红裙庄严大气,轻捻慢挑身前古筝,琴声如泉水般清澈,清丽婉转的歌喉惊艳全场。而当张晓棠再以一袭白衣上场时,飘飘似仙台下就有人惊呼“太仙了”,现场气氛也被带入小高潮。[4] 歌词

词:边疆

曲:雷烈

唱:张晓棠

薄汗轻衣点缀这泼墨画山水

慵整纤纤手叫洛阳纸贵

可怜落花叩玉枕 拂袖人还昏睡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 几分憔悴

锦瑟无端声悔 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时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 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 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 理还乱 哽咽锁清喉 饮曲肝肠碎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 几分憔悴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夜夜好梦留人睡 楼高休独倚

酒入谁人愁肠 化作相思泪

锦瑟无端声悔 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时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 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 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 理还乱 哽咽锁清喉 饮曲肝肠透[5]

参考资料 1.梅尧臣《苏幕遮》鉴赏.

2.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3.张晓棠 - 苏幕遮(单曲).一听音乐[引用日期 2012-06-12].

4.张晓棠新歌致敬李玉刚 《苏幕遮》取材同名诗词.新浪网[引用日期 2012-06-12].

5.张晓棠 苏幕遮歌词下载.QQLRC歌词网[引用日期 2012-06-12].

扩展阅读: 1

2 《宋词三百首》长城出版社

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古诗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古典,词牌,苏幕遮

沁园春 如梦令 减字木兰花 西江月 木兰花 满江红 清平乐 蝶恋花 渔家傲 菩萨蛮 十六字令 忆秦娥 念奴娇 浪淘沙 水调歌头 卜算子 临江仙 浣溪沙 忆江南 风入松 秦楼月 望江南 忆仙姿 大江东去 酹江月 踏歌词 抛球乐 鹊桥仙 唐多令 调笑令 扬州慢 声声慢 水龙吟 瑞龙吟 南歌子 更漏子 天仙子 柳枝词 洞仙歌 子夜歌 双双燕 昼夜乐 玉楼春 摸鱼儿 点绛唇 相见欢 踏莎行 鹧鸪天 江城子 江神子 青玉案 横塘路 卖花声 定风波 一剪梅 鹊踏枝 小重山 一斛珠 南乡子 太常引 贺圣朝 山花子 桃源忆故人 画堂春 阮郎归 醉桃源 宴桃源 诉衷情 谒金门 生查子 长相思 相思令 乌夜啼 上西楼 捣练子 捣练子令 六州歌头 迈陂塘 永遇乐 雨霖铃 石州慢 翠楼吟 桂枝香 八声甘州 满庭芳 蓦山溪 御街行 何满子 离亭燕 谢池春 锦缠道 河传 摊破浣溪沙 忆王孙 凤凰台上忆吹箫 霓裳中序第一 骤雨打新荷 瑶台聚八仙 瑶台第一层 贺新郎 望远行 孤雁儿 齐天乐 青玉案·元夕 元夕 愁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幕遮·燎沈香 十六字令三首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三 : 苏幕遮菊花

草悬黄,山老翠。寂寞篱歌,露湿青宁地。抛朵盈摇声细细,偏爱秋风,偏爱凌霜蕾。

自幽香,香稔蕊。夕影流霞,猜透西窗意 。何处重阳非我事?月梦客踪,皎皎花明媚。

四 : 苏幕遮--<渔夫唱晩>

苏幕遮--<漁夫唱晚>

水云涧,霞红映,漁夫唱晚,摇影追霞彩。

抛网行舟舞探戈,随伴鸳鸯,更是情豪迈。

赏风光,经年赛,踏浪欢歌,闲把风雨载。

浪漫扬帆心岸摆,惊涛骇浪,回首常无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文;轻风伴月

2016-10-18

本文标题:苏幕遮-苏幕遮.情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997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