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分析专四听写错误提出提高能力建议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第二大部分是听写。同第一部分写作一样,听写也属主观性考试,由人脑阅卷。二 : 提高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建议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上存在着无法与旧知识联系、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等问题。其原因是师生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没有建立科学思维。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提高师生对迁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等多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科学;迁移能力;有效提高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而在当今这个需要多面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时代,挖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能把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当务之急。在科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差,刚学过的知识,变一个说法或者换一个情景就又不会了,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较弱。教师在抱怨的同时,也应该去好好找找原因,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了今天的这种现象和局面?
1.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摆脱以往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恰当合理地选择、利用和重组教材内容,使知识结构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类比更频繁,更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含义,找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走进了“误区”,把教学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为学生提供精美的材料上,重视的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而忽略了对科学知识本质的挖掘,导致学生的知识浅表化,更谈不上运用和迁移知识。
2.新知识不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
相较于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课,科学课的课时较少,三至六年级平均每周两节,一至二年级平均每周一节,这样少的课时就造成了两次课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从而使得学生对上节课学的旧知识已经开始处于模糊状态。所以,教师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往往要从“零”讲起。根据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不断被同化的迁移过程。这一方面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增大了很多,另一方面证实了学生当初在学习知识后再现的机会不多,所学的知识未能上升到运用的阶段,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与转化。
3.学习的科学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教学重心放到了教学过程上,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课堂中的“热闹”程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师只教会了学生这个知识的意思,而没有教学生如何去运用这个知识,学生的知识横向迁移能力也随之变弱。只有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或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实现了学习的横向迁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
总之,在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问题上,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有: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www.61k.com)够深入,旧知识再现的概率很低,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程度不够紧密。其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否深入会直接影响和定知识再现的概率以及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到位是关键。
二、对学生迁移能力欠缺的思考
虽然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能否培养和提高孩子迁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的,应该多角度、辩证地去看问题,所以其他原因对此问题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师生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名合格的科学课程教师,不仅要精通有关科学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更重要的是要有关于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即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的应该是打破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目前,不要说形成打破多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很多教师甚至没有在科学体系中准确地把握住科学知识体系,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刚毕业从事教学工作,对课本并不熟悉,自己还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迁移能力,只有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视,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更加融会贯通、得心
应手。
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把课堂外的教学资源与书本上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备课。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师备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没有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把课堂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忽略了生活中的案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神奇效果,使得学生没有认识和理解知识的本质含义。
3.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即便是找到了知识上的共同要素,了解了知识的本质特征,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知识有效的迁移。班级授课制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很轻松地实现迁移,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得相当困难。个体差异的形成和生理、心理、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班上那么多学生,有的学生较为灵活,与生俱来知识迁移能力就较强,有的相对会差一些,这便是差异。那么,怎样去处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呢?这就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学生。
4.学生没有形成科学思维 迁移能力的欠缺并不局限于科学知识,还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上的迁移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在科学课上,从最开始的预测到学生探究,再到最后的得出结论,似乎确实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但学生只是在这种“热热闹闹”的过程中走马观花,并没有对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更谈不上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迁移。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迁移能力的欠缺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存在师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没有形成科学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一问题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三、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一点建议
新课程的理念是从使学生“学会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转变,要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应该首先解决认识问题,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最后拿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如下:
1.把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作为头等大事
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可以说已经成为学生“学得更好”的基石。凡是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大都有一种在事物最不相像的地方捕捉到最朦胧的相似线索或共同要素,并拿来加以应用的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难以自主地找到知识间的共同要素,所以教师只有先从意识上关注学生的迁移能力,再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充分、全面地挖掘教材内涵,找出知识的本质特征,才能使学生把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迁移。由于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学习知识时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对教师与其他学生的态度都影响着学习迁移的产生。所以面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认知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以便做到有教无类,更好地去关注那些在个体差异中处于不利位置的学生。
2.在评价中量化学生的迁移能力
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推动科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也一样,在评价的促进下才能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地体会进步与成功,才能开展得更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的迁移能力量化到评价中去。每节课的知识学完之后,要实行课课练,考查学生的横向迁移水平;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并对思维活跃、纵向迁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被认可的,其他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地效仿着去做。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感知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并一步一步地提高。
3.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
想要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础上,扩大迁移能力的成效,这就需要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随之建立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明确怎样实验、如何分工、应注意什么。教师应走到每个小组中去,师生共同探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由学生代表表达出组内的看法,进行各组之间的交流学习、互相评价,对于有分歧的观点组织争辩式的讨论。在这整个过程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体会到了解决困难后的欢愉,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是生活中,收益颇多。
由此可以看到,想要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师生对迁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等多种手段。但这一切都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会学习、高效学习。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已经成为所有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只有把培养迁移能力纳入课堂的三维目标中去,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才能使其做到真正有效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传利.生物学复习课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7(03):16-17.
[2]仲小敏.论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挑战与发展[J].人教期刊,2005(08):81-85.
[3]李俊杰.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A].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03):112-113.
[4]李进起.小学科学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策略[OL]..
[5]李林.小学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2):54.
[6]王丹萍.初中音乐新课程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J].启迪与智慧,2012(11):5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三 :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浅议
论文关键词:反思 反思性教学 教学能力
论文摘要: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www.61k.com]1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1.2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一种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是既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的实践活动,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反思
2.1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Schon}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2.1.1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2.1.2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2.1.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作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1.4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3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3.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进人临床实习的学生,带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人科实习计划,再根据学生希望获取什么知识来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http://www.gwyoo.com
3.2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比如由于《护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对规范、细化,护生进科实习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医学生则不能。因此,在给医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3.3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如,要求护生学会初步分诊、询问病史,将跟随医生诊病、跟随教师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指定某护生边操作边讲解,其他护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带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4定期祖织麦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要求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将自己的想法、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问题重点,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以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由上可见,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反思一实施教学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得到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每天重复性进行常规教学工作的机器,而是具有发展能力的个体。教师通过反思,不断从工作中发现和学到新的东西、总结新的经验、归纳新的教学实践理论,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并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标题:提高偿债能力的建议-分析专四听写错误提出提高能力建议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