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放不下的曾经
站在香樟树下等待你的回答
你却转身走啦
抚摸额头汗水
瘪嘴说无所谓
心里还是怪味
其实早已放下
只是你还等待
心里有些亏待
只留一人对白
只留一人慷慨
只留一人转身说让开
初三:张欣悦
二 : 老红军曾志的信仰
摘要:在曾志同志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过无数的痛苦和磨难,但始终保持“永远跟党走,至死不动摇”的坚定信仰。从曾志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曾志同志,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相信党,永远跟党走。
关键词:曾志:信仰
信仰一词,在曾志这位革命者的心里,有着“高于一切”的涵义,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我之所以幸存下来,不是什么‘福大’、‘命大’,而是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靠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坚信三座大…一定能被推翻,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胜利,坚信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大同一定能成功。”
一、信仰——时代的召唤和一生的抉择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人生价值因信仰而有所体现或实现。纵观曾志同志的革命人生,从少儿时代在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就开始了对人生信仰的思考。
正如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1925年春,新学开学,学校教务长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说不许学生参加共产党活动,不许听信共产党宣传,违者开除,重者判刑甚至杀头……思考之后,她不怕开除,不怕判刑,更不怕杀头,参加了共产党。她说:“我第一次听说中国还有个共产党,当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时隔一年后,我不仅参加了这个党,而且与这个党永不分离……”“我初步接触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原理,懂得了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了解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任务……这些全新的知识和丰富的营养,开始思考一些革命和人生的重大问题……”
十五岁那年,曾志面对着党旗表达誓言:“从今以后,生为党人。死为党鬼,奋斗终身,永不叛党……”这是她对党的最高承诺。为了这种承诺,她愿意无条件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当她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中,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得以彰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具体场合,她都表现出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等等。总的说来,是信仰赋予了她以血肉之躯奋战在血雨腥风的年代的力量,也是信仰,赋予了她高贵的光华和永恒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又使她在革命人生中创造了种种奇迹。
二、信仰的坚定—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注脚
任何信仰都是与信仰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信仰的活动,也就没有了这种信仰。当初,她举起拳头向党旗宣誓时,就有为党、为革命奉献终生的理想和激情。曾志同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她在苏区、游击区、白区、国统区、解放区等各种复杂环境下都工作过。曾志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她的学习生活、工作、战斗是与她声称“坚定信仰”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她初涉洪流,踏进湖南农民讲习所,换上了一套军装,成为讲习所里唯一的女兵;她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思考人生问题;湖南暴动轰轰烈烈,她成为抛头露面的风云人物,头上裹着红头巾,背支红缨枪,人称“红姑娘”,路过城门楼,一阵热血冲动,她把城楼点着了,险些下不来;为送一份秘密报告,行程数百里,好几次化险为夷;教导队抓来一个领头破口大骂共产党的坏人,她拿起梭镖朝他的肚子扎去……
上井冈山,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她参加了朱毛井冈山会师大会;她骑上毛委员的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宁冈出发,沿着崎岖山路,艰难地翻过了黄洋界山头,到达位于大井的红四军后方留守处;在后方总医院当总支部书记,她同伤病员打成一片,同生活[www.61k.com),同娱乐。毛委员的一张条子,让她移交总医院的工作,随队伍下山,她问,为什么让我下山?毛泽东一指贺子珍等女将:是她们推举你的。
到了苏区,毛泽东建议她任闽西团特委书记,儿童团、少先队、共青团在闽西各县普遍建立,膏少年踊跃投身革命,特委一声令下,就能集合上千人的队伍。组织上决定把她调离苏区去厦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厦门。驰骋闽东,她把农民组织起来,起名“红带会”;南埕盐霸盘剥盐民,她指导盐工协会开展有计划的斗争,六百多人到宁德请愿。她担任福霞县委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对付敌人的进攻,敌人每次“围剿”都没有收获。
告别闽东,她到了长乐县的梅花镇,得知连罗根据地的苏维埃已垮掉,党组织不知去向,她离开闽东,离开福建,开始漫长的天南地北的“千里寻党”历程。到了广州,仍然找不到党的关系于是作出决定,先回宜章老家等消息,后又抵上海,继续四处寻找党组织。她从1935年2月离开闽,到1936年10月找到党,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这一年八个月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党组织,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党组织,从广州到上海,从酷署到寒冬,我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彷徨烦恼。现在好了,我又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
恢复了党组织关系,组织上决定她继续参加“武自会”的工作,同时,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活动,“八·一三”淞沪战役,她动员了三名护士参加火线救护。她一个人统管荆门、当阳、远安三县中心县委秘密与公开两摊工作,公开工作是“军民合作饭店”,接近国民党军队高层人物,秘密工作是建立党组织,建立秘密武装,掌握地方政权……
到了延安,她给毛泽东写信,两天后,毛泽东写来亲笔回信,让她在马列学院读三年书;转战东北,她骑马去铁岭,从马背上跳下摔昏过去,鼻子里流出乳白色的东西,她一惊:这不是脑浆吧?她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副部长,作为一个女人,她破天荒地第一次爬进了萍乡煤矿的井下,有些不穿衣裤的工人只好趴在地上不动;调到广州任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她拼命学习,努力成为内行,与工人们甚是融洽;作为广州市委工业书记的她,几乎是广州工业的晴雨表等等。
三、信仰的坚守——历经磨难方显英雄本色
纵观曾志同志的革命人生,她笑对磨难,永远以向上的姿态和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即使屡遭挫折也永不放弃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与追求。正是这样,不仅使她经得起烈火淬炼永葆革命本色,还得耐得住革命之潮、历史之潮、时间之潮的淘漉,一个是“经得起”,一个是“耐得住”,不仅仅在她心里存在,而且在她经历的革命活动中真真切切地存在。 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我在苏区、游击区、白区、国统区、解放区等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工作过,从事过武装游击斗争、地下斗争、统战工作、抗日工作等。我有过成功与胜利,然而也有过挫折和失误。我曾多次受过处分,而其中也有过冤枉和委屈……”
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落选,与谭震林等人离开红四军,她也被划入“毛派”,无法再呆在红四军,也就跟着毛泽东去了福建;毛泽东要她照顾怀孕的贺子珍,她以为“照顾”,就是要她离开工作,她不同意,第一次与毛泽东吵架。
闽南党内开展了“反蔡协民路线”的斗争,给她扣上“保守主义、逃跑主义”这些大帽子。她据理力争,提出申辩,最后,厦门市委还是作出决定,给蔡协民撤职和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对“固执己见”的她也作出撤职和留党察看一个月处分;由于她向蔡协民透露了“中央通知”,泄露了党的机密,市委给了她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由于谣传陶铸叛变,为了市委的安全将她调离福州,“发配”闽东。
她离开闽东,离开福建,开始天南地北地寻找党组织的漫长历程。然而,“离开闽东”一事,被作为政治历史问题,在党内受到多次审查,折腾了几十年,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有“本来就清楚的”七个字。组织上调她到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尚未开学,却突然接到通知,要她卷起铺盖返回汤池,回到汤池,她已被撤销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成为没有任何任务的闲人,说她是从闽东苏区逃跑出来的。
在延安,到中央妇委工作时不知从何人手,王明山口伤人骂她是“笨猪”、“讨厌”;延安整风期间,“抢救运动”阴风陡起,河南省委成了“红旗党”,她成为小组审查的重点对象;“临时支部”实为监狱,一顶“特务嫌疑”的帽子把她挂起来。
1967年1月,她家被停送文件,拆掉红电话机,武汉“七·二〇”事件后,造反派抄了她的家;她那时病痛交加,瘦得只剩六十多斤,经过这场野蛮批斗以后,更显得虚弱不堪;她到粤北插队劳动,属军队管制,在生产队找到一间旧民房,那房不是住人的,到处是蜘蛛网,保卫科长无情地对她说:“你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不拿工分,给你一个粮油供应证”……所有这些,但绝对不仅仅限于这些,总的说来,曾志在革命人生道路上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痛苦,又是何等的坎坷。
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一年多的审查批斗中,她没说过一句违心的话,没流过一滴泪。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我唯一的武器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我能做的对党的最大忠诚……”
正是凭借坚强的信仰力量,她熬过了“文化大革命”,后到粤北插队劳动,六十多岁的人,愿意做一辈子的农民,自己又不甘落后,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组织村里人学习,她的房东和另一位大嫂居然能把《纪念白求恩》一文基本背下来,在她离开插队的邱屋,全村人都来为她送行,个个都泪流满面,面对此情此景,她感动得流泪了。
与女儿、侄女在临潼团聚于干休所里,她对生活很满足的,但是,她的情感渴求、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还是她的坚定信仰。她在回忆实录中写道:“我安于临潼干休所的生活现状,并不是悲观消极的思想,并不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失去信心,也不是动摇了对毛主席的信仰……只要全国人民都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少数共产党人没有工作,受些委屈,一辈子当老百姓都没有关系。”
尽管历经种种磨难,但她坚信,乌云是挡不住阳光的。她说:“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从曾志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曾志同志,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相信党,永远跟党走。
[责任编辑:褚永慧]
三 : 重塑曾经的信仰
印象中反映优秀党员干部的影视作品很多,如《任长霞》、《杨善洲》、《雨中的树》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是老电影《焦裕禄》。
第一次看那场电影我没有什么感触,但是母亲却流下了眼泪,我本以为是母爱的本能在怜悯失去了父亲的孩子们,至于焦裕禄所做的事情,并未留下太多印象,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认为领导干部就应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之所以爱戴,或许是故事比较感人吧!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岁月的打磨,似乎让血管里流淌的只剩下恒温的液体而忘记了沸腾!工作以后的一天,无意中在网上点开了这部电影,当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不觉泪水已横流与自己的脸颊。
多年前一部小成本的走心电影和如今走进市三监狱让人看到失去自由的党员干部,前者让人心酸,后者让人心痛。
信仰在今天看来有着无数种的解释,与其说《焦裕禄》是一部人物传记,倒不如说是一部用生命铸就信仰的纪实片。而《不变的步伐》就是对背叛自己信仰者的呈现。
龙一先生写的小说《潜伏》中有一个场景,余则成刚到天津不久,他的上级药店老板邱掌柜被抓,在审讯室里,遍体鳞伤的邱掌柜看着对面的余则成,说了人生中最后的话,“我可以去死,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战士,别费劲了,一切都结束了”,他是一个智者,一句话告诉余则成,自己绝不会叛变;一句话留给敌人,你们可以了去我的生命但却战胜不了我的信仰。他是留下了最后两句话才准备离去的智者。当他咬断自己舌头的那一刻,余则成猛然的一惊,那是在内心极度恐惧后的平静,悬在头顶上的刀,终于没有落下。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那个狡猾、贪财的站长。他站了起来,并整理下自己的衣领离开了审讯室,这是一名老军人向对手的致敬。站长也是一名隐蔽战线的老兵,他和邱掌柜之间是因为不同的信仰成为了敌人,但是正因为他们都是军人,站长也钦佩这位舍身取义的“共党”。(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知为什么,每每回想起这一幕场景,胸前总有着一股热血在激荡,似乎在提醒着自己曾经的梦想还没有彻底的破灭!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凭借着信仰带领着国人战胜过无数的困难,因为我们有精神,一种民族不屈的精神;因为我们有信仰,我们坚信着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胸中压抑着一口气,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屈辱的历史必将不能重演的志气。今天我们在赞美光荣的时候,应当永远铭记的是那些付出鲜血和生命而让人们淡忘的英雄们,更应当铭记的是他们用生命来证明信仰的虔诚!
今天,我们要学习先辈们。或许我们没有邱掌柜舍生取义的勇气,没有焦裕禄为党的事业献出生命的壮举,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对于宣传战线的普通干部来说,仅仅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虽没有问责的权利,但我们有监督的职责,同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生活得点滴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可能我们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赞美和恭维,或许在前进的路上会有种种的艰难险阻和恶意中伤……但是,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名普通党员,我无怨无悔!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她描述的画卷不需要油彩,她演奏的音乐不需要乐章。先辈们在中国近代史那一曲悲歌中成就了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我们远比他们幸运,因为此时在描绘的恰恰是一幅民族复兴的伟大画卷!
风云际会的瞬间,让自己在画卷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四 : 《不灭的信仰》
臻璞人
不曾想眼前再浮现那失落的一幕 / 心痛地却无法呼吸、无法言语 / 仰首问天时脆弱眼角的余光折射出了迷茫 / 夜雨会倾盆淹没了整个城市的夜色 …../ 一年的时光想重塑一段新的历史 / 一腔的热血想要实现一身的梦与想 / 却只违心地道声:对不起,让你心寒了 ……
浅浅的醉睡中总有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 / 那声音来自远古而又清晰 / 总在不停地撞击灵魂中支离破碎的你 / 而此时苏醒,重面眼枯见骨、泣尽无声的面容 / 而此时已在前方的路上、飞蛾扑火一样地执着 / 似浴火重生、似淬火涅槃、相信直觉 / 转过身、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
——献予为了理想奋斗而失落的人
2011/12/26
五 : 伟大的理想,不朽的信仰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
学习毛泽东思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推翻三座大山,
人民彻底解放。(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改革的巨轮上飘着
—中国的五星红旗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
”中国之梦“
掌舵领航。
社会空前和谐,
人民幸福安康。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真理指方向,
人民圆梦忙。
党和伟大人民,
同舟共济,
乘风破浪。
朝着更加繁荣,
朝着更加富强。
朝着世界和平,
朝着共产主义方向!
本文标题:不曾放弃的信仰-放不下的曾经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