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党员干部是不是人才

一 : 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州公安局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严以修身”专题研讨活动

日前,州公安局召开“三严三实”教育“严以修身”专题学习研讨会,局党委班子成员、副县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专题学习研讨。[www.61k.com]

研讨会上,组织学习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读本、《党章》部分内容和《关于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5个配套办法。局党委班子成员、副县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严以修身”主题,分别按照“忠于党、忠于事业、忠于人民”的要求,对照“长征精神”,从政治、纪律、工作、行动上,以及密切联系群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如何进一步夯实“忠诚老实”的思想根基,促进党性修养、实践能力增强、执政水平提高和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这既充分体现了“严以修身”的极端重要性,又提出了“严以修身”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高标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不断提升自我。

会议强调,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立志修身的遵循。要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官从政,既体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三严三实”是我们履职用权的行动指南,各级领导干部要恪守党的宗旨、强化法纪观念、坚持廉洁用权。要围绕“红军长征精神”谋事创业,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继续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进一步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砥砺敢于担当的勇气。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修身正己,“三严三实”鲜明地提出了党员干部做人处事的底线和原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公道正派的表率、忠诚守信的表率、团结和谐的表率。

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全体民警、职工的工作热情,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助推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本报讯(龚树民)日前,州公安局召开“三严三实”教育“严以修身”专题学习研讨会,局党委班子成员、副县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专题学习研讨。

研讨会上,组织学习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读本、《党章》部分内容和《关于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5个配套办法。局党委班子成员、副县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严以修身”主题,分别按照“忠于党、忠于事业、忠于人民”的要求,对照“长征精神”,从政治、纪律、工作、行动上,以及密切联系群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如何进一步夯实“忠诚老实”的思想根基,促进党性修养、实践能力增强、执政水平提高和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这既充分体现了“严以修身”的极端重要性,又提出了“严以修身”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高标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不断提升自我。

会议强调,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立志修身的遵循。要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官从政,既体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三严三实”是我们履职用权的行动指南,各级领导干部要恪守党的宗旨、强化法纪观念、坚持廉洁用权。要围绕“红军长征精神”谋事创业,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继续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进一步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砥砺敢于担当的勇气。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修身正己,“三严三实”鲜明地提出了党员干部做人处事的底线和原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公道正派的表率、忠诚守信的表率、团结和谐的表率。

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全体民警、职工的工作热情,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助推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健康发展。(龚树民)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二 : 学习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创业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内涵。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升华思想境界,培养浩然正气,才能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续写党的历史新的篇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善于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党90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创业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内涵,必须认真学习研究,以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培养浩然正气。
一、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过程是艰苦卓绝的。在革命斗争时期,抱着“为主义而牺牲”的坚定信念,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军民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八一南昌起义、五次反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在困难、死亡面前退缩、怯懦,而是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谋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党始终坚持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二、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党的队伍的“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强调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改造与党员的自我改造。刘少奇同志1939年专门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党员修养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等作了科学、深刻和全面的阐述。邓小平同志对党员的党性问题极为重视,他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只有增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才能增强对错误思想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抵制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一大批优秀典型,新乡市也出现了史来贺、吴金印、许福卿、张荣锁等一批红色群体。在他们身上,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党性观念强,坚强的党性成为激励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力量源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宗旨意识淡化、理论和实际脱节、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错位、个人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严重等问题,甚至用手中的权力去作交易。这虽不是主流,但也影响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当前,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作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增强党性修养锻炼,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兢兢业业完成份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新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党风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风格,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www.61k.com]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此,中国革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依靠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我们党的一切胜利,说到底,是赢得民心的胜利,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结果,是人民支持的结果。我们进行的战争是人民战争,离开群众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各个战争的胜利。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党在遵义会议上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成功解决了党内分歧,实现了党的团结。之后,毛泽东提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延安整风由于认真贯彻这一正确方针,才取得重大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四、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激发为民工作热情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为民、尊民、爱民放在首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群众工作做的好,群众积极高,这个时期就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这样一句话:在困苦到了“衣不得暖、食不得饱”的时候,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但是今天,个别党员干部忘记了是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是人民的公仆,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为人民谋福祉。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时刻不忘党的为民情怀,我们就要在工作中甘于为民、乐于干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将“为民、务实、廉洁”作为人生准则,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愿、解群众所难,全身心投入到为民的实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出来,坚定人民跟党走的信念。五、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提高执政为民科学化水平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执政能力建设。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从此,党领导下的国旗、国徽、军旗、国家机构、法律、执政区域以及经济建设、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开始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创造、发展。中共苏区5年零8个月的艰难、雄壮而撼人心魄的光辉历史,创造了100个党史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针对当时的形势、任务和党内的状况,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这两大历史性的课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命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了党的执政经验,深入分析了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当前,国际环境变幻、经济危机冲击全球,如何实现中国的长久繁荣是所有党员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不仅面临着没有执政时所没有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而且这些问题能否解决、解决得好坏,都关系到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目前,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需要我们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高瞻远瞩、科学筹谋,带领中国不断前行,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材。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反映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呼唤和要求。总结过去,审视现在,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迎接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一大时的50多人发展到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只有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吸取精华,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利用,我们才能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续写党的历史新的篇章。

三 : 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


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理想信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一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着党先进性的方位,反映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立于历史进程,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归根结底取决于党自身的先进性,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91年历史、63年执政历程的政党。越是长期执政的党,如何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就越是重要。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对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总体性和战略性的要求,即广大党员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将今天的奋斗同实现远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将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上来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提出了严峻考验。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扭曲,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这些都对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构成了巨大威胁。【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因此,必须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广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考验。
第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1927年4月8日,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毫不惧色地走上了敌人的绞刑架,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大义凛然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荣的胜利。”革命先烈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凭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前,有些党员混迹于普通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弱化,甚至蜕变为腐败分子。如胡长清在悔过书上写道:“党的观念淡化,入党誓言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可见,“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可怕的背叛”。事实证明,党员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永葆先进性。 
二、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图谋,导致一些党员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警惕性,思想上开始迷茫,不知所从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使得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进而导致价值取向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党员感到迷惑,价值取向逐步功利化,并产生信仰、信心和信任危机。
三是不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导致党员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从而使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
四是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社会阴暗面暴露,如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背叛党的宗旨,执政不为民,把公权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贪污腐化,这势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党员形象,更会使不少党员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文章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五是纪律和制度松弛,党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导致一些党员在重大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宗旨观念淡薄。他们看“暗面”多,看“亮点”少。甚至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不讲信仰讲利益等。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1、加强理论学习,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指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即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方面,朱德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长征途中,朱德同志曾被张国焘扣押,并逼其与毛泽东断绝关系,放弃中央北上,朱德同志断然拒绝,说:“中央北上的决议,我是举手赞同的,我怎么能反对他呢?我宁可饮弹身亡,也绝不做任何损害我们党的事情。”朱德同志坚持党性的高尚情操,为共产党人塑造了光辉形象。现阶段,每一名党员都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才能够经受住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风浪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脚踏实地,把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努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2、真诚服务人民,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党的全部行为离开了人民的需要、愿望,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是否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具有奉献精神,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实现党的任务中勇挑重担,担当骨干,成为群众的中坚和核心。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实践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优秀党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提高党性修养,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党员的先进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党员要努力按照人民利益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党课专题。一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弄虚作假,不阳奉阴违;二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懈进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慎欲、慎独、慎微,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古人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堂堂正正。李真的堕落告诫我们:“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红楼梦》中有一句名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泰戈尔也说过,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因此,每位党员要始终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把廉洁从政视为“仁者之德,为官之宝,从政之本”,持正守直,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总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最终能否实现。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焕发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我镇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 : 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

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理想信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一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着党先进性的方位,反映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立于历史进程,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归根结底取决于党自身的先进性,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91年历史、63年执政历程的政党。越是长期执政的党,如何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就越是重要。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对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总体性和战略性的要求,即广大党员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将今天的奋斗同实现远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将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上来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提出了严峻考验。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扭曲,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这些都对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构成了巨大威胁。【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因此,必须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广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考验。
第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1927年4月8日,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毫不惧色地走上了敌人的绞刑架,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大义凛然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荣的胜利。”革命先烈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凭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前,有些党员混迹于普通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弱化,甚至蜕变为腐败分子。如胡长清在悔过书上写道:“党的观念淡化,入党誓言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可见,“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可怕的背叛”。事实证明,党员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永葆先进性。
二、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图谋,导致一些党员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警惕性,思想上开始迷茫,不知所从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使得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进而导致价值取向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党员感到迷惑,价值取向逐步功利化,并产生信仰、信心和信任危机。
三是不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导致党员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从而使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
四是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社会阴暗面暴露,如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背叛党的宗旨,执政不为民,把公权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贪污腐化,这势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党员形象,更会使不少党员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
五是纪律和制度松弛,党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导致一些党员在重大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宗旨观念淡薄。他们看“暗面”多,看“亮点”少。甚至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不讲信仰讲利益等。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1、加强理论学习,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指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即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方面,朱德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长征途中,朱德同志曾被张国焘扣押,并逼其与毛泽东断绝关系,放弃中央北上,朱德同志断然拒绝,说:“中央北上的决议,我是举手赞同的,我怎么能反对他呢?我宁可饮弹身亡,也绝不做任何损害我们党的事情。”朱德同志坚持党性的高尚情操,为共产党人塑造了光辉形象。现阶段,每一名党员都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才能够经受住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风浪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脚踏实地,把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努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2、真诚服务人民,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党的全部行为离开了人民的需要、愿望,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是否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具有奉献精神,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实现党的任务中勇挑重担,担当骨干,成为群众的中坚和核心。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实践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优秀党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提高党性修养,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党员的先进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党员要努力按照人民利益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党课教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一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弄虚作假,不阳奉阴违;二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懈进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慎欲、慎独、慎微,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古人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堂堂正正。李真的堕落告诫我们:“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红楼梦》中有一句名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泰戈尔也说过,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因此,每位党员要始终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把廉洁从政视为“仁者之德,为官之宝,从政之本”,持正守直,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总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最终能否实现。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焕发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我镇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课教案:

五 : 近年来,极少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不信马列信鬼神、

近年来,极少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2013年8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批评一些干部丧失信仰,看相算命求神拜佛。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对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部分官员中,对迷信活动的相信程度甚至高于一般公众。党政干部迷信风水危害极大,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败坏党风政风,腐蚀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刹一刹官员中的封建迷信之风刻不容缓。
运用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分析部分党员干部迷信思想的错误实质并提出解决办法。(8分)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分)部分党员干部相信超自然的神灵,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分)②我们必须对党员干部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让党员干部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2分)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的要求先摆出理论依据,然后进行分析原因、影响或作用等,最后根据题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知识点来展开。


考点:

考点名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名称: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名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含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办事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切”
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联系①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下一番功夫。
(3)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易错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醒: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具体要求: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特别提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除了三点具体要求外,还必须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际出发,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名称: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

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首先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其次,从认识的水平和程度上看,理性认识较感性认识更深刻;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上看:理性认识较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怎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实现飞跃的两个条件:
第一: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种感性材料必须全面、真实。这是实现飞跃的前提条件。它要求我们要勇于、勤于实践。
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这是实现飞跃的关键。它要求我们要善于、勤于思考。所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2)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认识。

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用认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两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过程。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本质

规律

区别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 同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 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而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借助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真相与假象的区别:

比较 真相 假象
区别 它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联系 两者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区别 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
具体、生动、形象 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它们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解的四个误区:

(1) 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只是认识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主观认识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现象和本质及其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第一性的东西。两者是反映被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感性认识是不可靠、不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正确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认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必然都存在着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这两种情况。因此,两者均有正误之分。
(3)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绝不是感性认识的简单、机械相加。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第一个条件是实现飞跃的前提,第二个条件是实现飞跃的关键。
(4)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虽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不同,但两者都是认识,都应来源于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关于第一次飞跃:

(1)是什么飞?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完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要飞?
即为什么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为什么能飞?
客观上:事物的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现象一定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践的发展为人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着越来越先进的工具。主观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定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4)怎么飞?
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占有大量丰富又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第一次飞跃的前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这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关键。

关于第二次飞跃

(1)是什么飞?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完成了认识的根本目的。
(2)为什么要飞?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和发展理性认识的需要。
(3)为什么能飞?
客观上讲:理性认识根源于实践;主观上讲:人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怎么飞?
理性认识(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性认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性认识(理论)必须被实践的主体棗人民群众所掌握。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只有在运动中去把握,而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故要反复地实践思考和总结。
(2)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3)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可能都是十分正确的,有的还是错误的,要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4)认识过程首先表现为两次飞跃。只经过两次飞跃,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5)在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中,都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艰苦探索的过程,轻而易举地就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能是一种幻想。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不断扩展、向从每一个具体认识、具体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一具体的认识都只能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总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完全正确认识所有事物,对每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从认识目的、人的认识能力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世界上事物发展无限、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无限发展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认识能力会无限发展下去,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本文标题: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65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