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韦编三绝的故事-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牛角挂书

一 : 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二 : 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王冕夜读故事简介

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王冕夜读故事简介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 子世家》,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读周易比较痴迷,多的边数比较多,以至于联缀竹简的牛皮绳断开了多次。(www.61k.com)后来用来比喻读书勤奋,以至于把书本都读坏了。

羊角挂书没有听说过,只记得有牛角挂书的故事。隋代的李密在少年时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他打听到缑(gou)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果然,李密后来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出自《新唐书 李密传》

王冕小的时候,他父亲让他去放牛,头却偷偷跑到学校,听学生们读书,听过了就默默记下来。天黑了要回家了,他却把牛给忘在了田野。有人牵牛来他家找,说是牛踩坏了人家的庄稼,他父亲很生气,就打了他。但是王冕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学。他娘说孩子喜欢读书,就让他去读吧,于是王冕就到寺庙读书,天天晚上读书读到很晚,那些庙里的佛像很恐怖,但是王冕一点也不在意,不害怕。安阳有个叫韩性的人,听说之后,认为在孩子不一般,就收王冕为学生,于是王冕就成了了不起的学者。

三 : 韦编三绝的故事

【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三绝韦编

【成语示列】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四 : 绝不护短的故事

【注音】jué bù hù duǎn

【成语故事】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多宝寺请来一个老秀才给太子当老师。这个秀才教书特别严格,太子特别顽皮,不听教诲而且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秀才动手教训他被朱元璋看见,要求放他一马。皇后马娘娘立即制止朱元璋的行为,绝不护短。

【出处】我决定对子女的教育绝不护短。

【解释】护短:自讳过失。指丝毫不护着自己的短处或过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敢于承认缺点

【示例】我决定对子女的教育绝不护短

本文标题:韦编三绝的故事-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532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