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考研复习心得-致考研人(2):考研英语复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高三备考复习计划

一 : 致考研人(2):考研英语复习心得

一、考研英语试卷结构

英语是考研四门课中的一门公共课,考试时间是周六的下午。时常3个小时,满分100分。

试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英语知识运用(10分)

艺名叫完形填空。20个空,每个0.5分。这种题每年的平均分不是很高,在多数考生看来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大多数辅导老师都会建议学生在考试的最后10—20分钟作答。

2、阅读理解(60分)

采用4+1+1的形式,阅读A部分有4篇文章(每篇文章400词左右),每篇文章涉及5到题目,每题2分,四篇文章共40分;阅读B部分有1篇文章,艺名叫新题型(500词左右)。这篇文章有几种题型供选择,比如句子匹配题和段落匹配题以及选择小标题等,通俗的说新题型有点像长胖了的完型填空(也就是填词变成了填句子)或者粉碎性骨折的完形填空(文章段落顺序完全打乱让你还原正确的段落顺序)。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阅读理解这前50分无疑是你整个英语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阅读C部分艺名是我们熟知的英译汉。翻译这部分英语一和英语二稍微有一点区别,英语一是一篇文章有5处划线句子(150词左右),把这5句话翻译成中文即可。英语二是150词左右的一段或两段文章,要求全部翻译。这个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整个英语试卷中得分率很低的题型,多年平均分都是3分上下(满分10分)。因为很多人在考场上写的中文不能用是否通顺来形容,而是根本不说人话。

3、写作(30分)

考研英语写作分为A部分和B部分。总分30分,其中A部分艺名为应用文或者小作文(约100词;10分),书信形式居多;B部分艺名大作文(200词上下;20分),其中英语一通常是图画作文,英语二通常是图表作文。

简单说明一下,在这3大部分中,阅读理解的A部分和B部分再加上写作部分一共占了80分,绝对是复习的重点。完形填空和翻译占20分,可以说是复习的难点,但并非重点。

二、如何复习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是每种题型的复习方法,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时间段的复习方法。当然这两个分类方法自然在内容上会有交集。

我先谈一下自己对辅导班的看法。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提到,去年寒假年少的我报了某机构在北京的考研英语面授强化班。老师们讲得很给力,我也听得很认真,但是个人感觉效果并不明显。分析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无论从单词量还是阅读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跟上强化班的水平。老师上课讲的一些方法在课上似乎是听懂了,可是课后自己拿出一篇文章依旧做不对几个。单词都不认识文章结构都看不懂,会所谓的做题方法自然也没有什么用。

但是连续十多天的学习客观上说让我找到了复习的状态。

市面上考研的辅导班可以说鱼龙混杂,而辅导班的质量重点取决于老师的水平。我这一年从一开始什么老师都看一看听一点,到最后只关注几个老师,总结下来还是有一些个人的见解。我不喜欢太多花里胡哨的讲法(比如讲着讲着站在讲桌上挑个脱衣舞),比较喜欢那些踏踏实实讲课的老师。虽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但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学,效果还是非常明显。

在这篇文章最后我会对我所了解的老师和英语复习参考书进行一下评价和推荐。

另外据我所知,现在多数机构的辅导班在大多数城市都是采取视频授课模式,流程基本如下:辅导机构通过各种宣传树立起几个“明星讲师”,比如一个数学老师,一个英语老师再加上一个政治老师。一共三四个老师整出名气之后就可以撑起一个考研辅导机构。由于老师人数有限,他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也就是讲一门课的好几个部分,同时你所谓的听课也就是和大家坐在一起看视频。这类辅导班的价格相对便宜,而且上课地点一般都在你所在学校附近,周六周天上课比较方便。我没上过这类型的辅导班,不过听有的同学说政治还有点用。

还有一类机构是面授为主也有网络课程。这类机构一般名气比较大,老师比较多,每个老师负责自己的一部分(比如只讲阅读或者只讲马原之类的),但是费用相对较高。经济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尝试。毕竟考研的过程中投入些财力还是必须的,也算是教育投资的一种。

另外,在目前这样一个版权保护不到位的现状下,互联网上或者某宝上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盗版资源。随着打击力度的逐渐加大,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少,但可以预见还不会很快消失。如果你打算花几百块钱买一套原价几千元的盗版录屏课程我想说我不支持但也不反对,只是希望你辨别清楚不要上当受骗,也不要心安理得。

好了辅导班的问题就到此为止。

1、关于单词

从多年来学姐学长的实际情况看,一说考研复习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复习英语,一说复习英语我们的本能反应基本就是背单词(躺枪有木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单词abandon开始,好不容易坚持到了B开头,没过两天书就扔下了。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来要背单词,又开始abandon。

单词要不要背,花多大精力背,背什么,怎么背,似乎都成了问题。这几天不断有人联系我,多数一上来就会问:“学长我要怎么背单词更用效率,推荐本书吧,”

以下是我对单词的一些个人看法。而且所说的内容仅针对研究生入学的英语考试而言。

首先单词是一定要背的,背单词的目的功利的说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你的阅读障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首先能够比较顺利的把文章读下来。如果你不背一背,一篇阅读理解文章400个单词有200个不认识,那你不是在做阅读而是在看词猜意。阅读理解题如果连阅读都读不下来,你确认你可以做到理解么?

尽管市面上有不少老师或者辅导书都号称可以教会你怎么在不认识单词的情况下看懂文章做对题目,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那么既然要背单词应该怎么背?从我将近一年的复习情况来看。既然背单词的最主要目的是降低阅读障碍,就没有必要每一个都会写。传说中的5500个单词,你只要看到英文能比较快的想到一两个常见的中文意思就可以。

你可能会问那不会写单词怎么写作文呢?别闹,准备考研这30分的作文,高中水平的词汇量就够用了,常用的写作词汇也就是几百个,而且大多数人的作文是背出来的。关于作文的问题下文会详细说。

背单词的方法,只能说因人而异。首先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词汇量有的可能是初高中水平(即便你通过了四级也不一定说明你都认识四级的单词)有的可能已经是雅思7分的水平,另外每个人从小培养的背单词方法不同,很难说哪种方法很好。你自己百度一下也会出现各种方法和词汇记忆大师。有词根词缀记忆法,有浮想联翩记忆法,也有臭不要脸记忆法等等。要我说,背单词应该没那么多道道,就是重复而已(这还是要回到我们背单词的主要目的,只要看熟了,看到英文能想到中文即可)。至于重复的方法也有很多,稍后我会给大家推荐一种,仅供参考。

就书而言,我觉得市面上的单词书除了一些个人感觉明显不靠谱的浮想联翩派之外,其他的畅销书没什么太大差别。

找一本口碑好点的单词书,你首先要做的是过一遍目录或者它自带的词汇表,把里面那些弱爆了的初中词汇或者你能一下子就反应出中文意思的单词划掉,虽说有5500个单词,但是划完之后多数人应该就剩3000左右的单词需要你去背。这一步的目的是了解你自己的单词量,如果你连自己那些单词不认识,有多少单词不认都不知道,很难想象你背单词的效率会高。

这种方法是以20天一个周期(20天可以背完一遍),不过需要你每天早晨和晚上各拿出2个左右的时间来背单词,当然,如果你本身不认识的单词不多,那每天需要抽出的时间就可以相应缩短。寒假做这个工作比较合适,开学以后时间有限。下面这个表格的数字代表天数,A-T 20个字母意思是把你划完剩下的单词分成20个部分(注意不是代表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你所有不认识单词的二十分之一。表格给出的顺序就是你背诵的顺序,比如第6天,早晨背F那部分,晚上复习之前背的CEF三个部分。

从21天开始是一个第二轮复习的过程,我当时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个方法,而是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拿出4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1个周期后,可以把比较难记住的再整理出来然后分成20个部分再继续背,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后期背单词的时间越来越少,9月以后基本不用刻意去背单词了。

致考研人(2):考研英语复习心得_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背的时候,你可以拿一张白纸,按照你单词书合适的大小掏一个洞,最好的状态是可以露出英文而挡住中文。背的时候只要脑子里能反映出一到两个常见的中文意思就可以过。

以上内容是关于如何背单词,和背单词相对的就是学单词。

从个人经验来看,学单词远比背单词更重要。我是通过精读近20年的英语阅读真题来学单词的(怎么使用真题下文会详细谈),通过精读文章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词汇都会重复出现,另外也会有很多你不认识的单词。这些单词就必须要掌握它所谓的熟词僻意、同近义词以及具体用法和常见搭配等等。学单词我最好是放到具体的文章和语境中自己去掌握去总结。

下面举例说明,在1997年text4的文章中,形容一个人时前面用了late这一形容词,有一道题目题干问“以下哪个选项正确”,其中一个选项是说“这个人已经去世了”。要想准确的判断出这个选项你就要知道late在文中的含义(我知道你想说“迟的”,但其实late在作形容词修饰人时有“已故的”含义)。这就体现了精读文章学习单词的重要性。这个意思在背单词的时候大部分人是背不到的,可是就考了。

另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题里选项诞生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做同意替换,即将文章考点信息句中的单词进行部分甚至是全部同意替换,看你能不能认出来。

学会准确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掌握一些经典单词的经典搭配,背诵和仿写一些简单例句又会对写作部分有极大的帮助。

2、关于真题的使用

在这一部分我会谈到为什么要用真题和怎么使用真题的问题。也会涉及到阅读理解、作文和翻译的复习方法。

(1)为什么要用真题。

复习英语肯定自始至终都是要做题的,做什么质量的题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你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效果。你随便从某宝上一找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参考书数不胜数。就阅读而言,各种《XX阅读XX篇》还都说是命题专家或者考研命题组成员命题,是最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但是再接近真题不都是模拟题么?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真题呢?用脚想一想也知道是每年好几个专家在小黑屋里整出来的那四篇阅读质量高还是某老师(或者团队)再加几个编辑整出来的上百篇阅读质量高。

另外,做20年的真题你可以发现这20年的英语文章命题思路和很多出题点以及常考题型都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只是可能说某一年或者某几年试题的难度会有不同。整体来说越久远的试题文章长度和难度越小,02年之前的试卷有5篇阅读,每篇有4道题。02年开始变成了4篇文章,每篇有5道题。建议各位如果是从现在开始复习英语的话可以从20年前的真题做起,文章的难度比较合现在这个阶段。

可能在很多文章中大家都会推荐《某某阅读100篇》,这么多人推荐而且毕竟也卖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其道理。考前一个月我曾做过10篇左右练手,我并不是认为这套书不好,但做完这20年的真题再做这些模拟题会有一点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和文章里面的生词数量文章难度有关系,也可能和题目设置有关系。做过了真题再做模拟题觉得模拟题不顺手没关系,我们可以说模拟题出的不像真题,因为只要最后考场上感觉是对的就可以。

我只是担心,大家如果一味地只做某本模拟题,最后做真题时会觉得不顺手。可我们总不能说你这真题出的怎么不像我平时做的模拟题,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实在想做,模拟题可以在后期拿来稍微练手,重点一定要放在对真题的的精读和研究上。

3、关于阅读理解

下面从真题出发,我来说说怎么利用好历年真题里的阅读文章进行复习。

包括04年以及之前的阅读真题我做了两遍,04年之后的阅读真题做了3遍(其中06、10和14年这3年的题目是当做模拟题在考前一个月的每个周六成套完成)。

做真题阅读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精读。

精读的理念随着近些年网络的传播已经越来越普及,市面上类似名为《xxx超精读》《精读XXX》的参考书也越来越多。但是精读的概念并不是某个辅导老师的首创,其实你如果有英语专业的同学,问问就知道他们有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就叫做精读课。

针对考研英语的学习而言,我在这里所说的精读简而言之就是做到每篇文章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没有一个不理解的句子,做完之后首先进行口头翻译,又卡壳的地方就老实把那句话翻译出来,如果全文很多处都翻译不顺说出来不像人话,就进行全文翻译练习。如果做到这几点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的精读。当然,即便完成精读也只是学习真题的第一个阶段,这是第一轮学习真题的重点。在第二轮学习真题的过程中重点是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行文思路以及题目。

解释的稍加具体:针对单词而言,在上文关于单词的部分基本已经说清,就是遇见不认识的单词首先要查出单词的意思,然后看其在文章中的意思(可能是所谓的熟词僻意),再看其在文章是不是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最后查这个单词的同近义词,看单词在字典里给出的例句。

强调一下究竟哪些单词需要进行这么多步骤的学习。

如果这个单词是名词,你只要知道它的意思即可,最多在注意一下它的一些词组。如果是专有名词(比如经济类,法律类)的话你还要想想相关术语用英语怎么说。比如碰到“通货膨胀”你要想想“通货紧缩”,甚至也可以查查“垄断”,顺带的可以把所有表示“经济萧条”的词都给找出来,这就是所以的精读扩展的思路之一。

如果不认识的单词是形容词或者副词,你就要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词的同近义词,因为阅读文章里这些形容词的同近义词很可能出现在某个选项中。还有一些词长得就不想我们认知范围内的,这些词很可能是考研专家给你设置的超纲词,目的是为了让你在考场上看到之后心神不宁手脚冰凉。这些词大多是不会出现在考点信息句里的,和你能不能做对题目没有太大关系,稍微查一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题目和选项里的的单词也绝对不可以放过!很多时候今年题干里的单词会出现在后几年的文章里。

虽说有超纲词这种东西,但平时做题你可别看到个长点的单词就说人家超纲,很可能大家都认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没有一个不理解的句子。这里的句子就是你们常说的长难句,所谓长难句其实包括了长句和难句,要做到没有长难句首先要能区分哪些句子是长难句。我在复习中的判断标准一般有以下几个:首先是长,有些情况文章的某一段可能就是一句或者两句话。由于中间插入了很多修饰成分,所以主谓宾可能出现在不同行里,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其次是句子不长,但逻辑关系复杂,体现在转折词和指代词上,这种情况你就要弄明白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转折,递进还是举例等等)并且搞清楚代词具体的指代内容。如果这两个标准你还是用不好,那么简单粗暴的说,在单词你能都认识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句子就是翻译不通顺,那它就是所谓的长难句。而这些句子往往包含着关键信息或者会涉及到考题。比如你看一句话里面有个主语They搞不清楚到底指什么东西,那么题目里很可能问你这句话中They指的是什么(没错,命题人就是这么稳准狠)。面对这类句子,你要找到句子主干,分析主干的修饰成分,搞清楚前后逻辑关系,最后尽可能做到准确的翻译。对于比较优秀的句型或者句子,我建议你可以适量的背诵和仿写,这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做好以上工作,你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这个东西应该你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学的最多),如果你觉得自己语法知识实在是捉襟见肘,我建议你翻一翻家里珍藏的高中语法参考书,把高中语法搞清楚,应付考研的这些句子基本就没问题。如果想比较系统的学一学语法知识,张满胜老师的《语法新思维》系列丛书值得认真研读,如果时间有限或者只是为了备战考研英语,仔细学习一下《考研语法新思维》这本书也就可以了。

至于全文翻译,我承认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我没有建议你每一篇都翻译,而我也只是翻译了不到20篇真题。认真地翻译了几篇文章之后,我觉得在读文章时确实轻松了。

做一篇阅读,当你完成了单词和句子方面的任务之后,你对文章的细节基本上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如果你还能把文章比较准确的翻译出来,即翻译清楚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种各样的指代关系,那么你对文章的行文结构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当然,如果没时间翻译全文,我也建议你翻译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段落的中心句。当你能准确找到文章和段落的中心并进行准确的翻译时,那考研英语阅读这块你基本上就成了大半。这里又涉及到阅读的解题方法,可以简单提一句,大多数题型在你无从下手或者某两个选项间举棋不定的时候救命一招都是“从文章或者段落中心出发”

以上就是怎么利用真题进行阅读理解练习的方法。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两个疑问,一是这么做是不是太浪费时间,第二是为什么我压根没提到题目对错的问题。

首先这样做确实比较耗时,当我在做第一轮真题时,2000年之前的阅读虽然相对简单而且短,可每篇文章我基本也要花费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但是做到2004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就稍微好些,从2005年开始还是做同样的工作但速度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什么越难的文章耗时越来越短了呢?因为精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做第一轮真题时我还做了笔记,每篇文章的笔记也都是按照单词、句子和翻译的顺序整理。笔记本用的是小学生会用的那种横格本(有的地方也叫大练习,纸挺薄质量不是很好的那种),这样的本子正反面写我一共写了6本,不过到了08年以后的笔记一共就用了一本。越往后做你发现无论碰见的单词还是搭配扩展基本都是以前总结过的,所以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少,花费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虽然耗时,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如果你想快必须要先学会怎么慢下来。我有个同学,花了挺长时间把那个《XX阅读XX篇》的阅读都做完了,但只是做完对下答案。可做完一遍再做别题目还是该怎么错就怎么错,该不认识的单词还是不认识,没办法,他又花了很长时间把做过的阅读重新整理了一遍。如果你不信,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试试,前半个月每天用2个小时做4篇文章,后半个月每天用2个小时作一篇文章,看看哪个效果更好。

至于要不要在第一轮学习真题的过程中关心题目的对错问题,继续用我自身体会来说明。

在做早年阅读理解的时候,一篇文章4道题目我有很多篇都是错2个甚至3个,这种状况大约持续到6月份考六级之前。考完六级之后情况就有明显的好转(在完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那次六级所有阅读部分包括信息匹配题我只错了1个空),到第一轮做近几年真题的时候,基本上一篇文章5道题错1个(全对的比例和错两个的比例差不多)。所以说,一开始做对做错由它去吧,只要坚持下去,越错越少是自然的事情。

看到这里,你也不要嘀咕这么复杂的事情你做不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别人能做好的你为什么做不好?

写到这儿已经7600多字了,后面还要说一说翻译和作文的问题,所以这篇文章我就不写做第二轮第三轮真题的时候我都干了什么,现在说这个还有点早,到时候我会写给各位。不过可以简单提一句,第二遍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怎么找答案)分析命题方式(怎么设置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以及文章和题目设置的联系,第三遍主要是成套做练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找准关键信息然后做对题目。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第一轮做阅读理解的程序:

1、读文章(第一遍,不查词),做题;

2、读文章(第二遍勾画出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3、精读,学单词分析句子,再做一遍题,对答案;

4、翻译(全文或长难句),对照参考译文进行修改。

三、关于作文

对于作文,我个人感觉是最偷懒不得、最没有技巧可言又最有可能大幅度进步的一部分内容。

近些年作文命题的趋势就是反押题!不能指望靠着某些机构老师最后的押题救命,虽然年年不少老师都说自己压中了题。这些人要么是扯,要么是考前一个月出本书(大小作文X十篇,一篇涉及一个话题)。考研这么多年作文一共就几个主要话题,你稍加了解和学习之后自己出本书也不是没有希望压中。

拿今年(2015)的作文题来说。小作文考前有人预测求职信、推荐信、感谢信和投诉信等等,范围已经够大了。可是最后考试内容是让你“推荐一本书”。虽说是推荐信的一种,但是大多数人预测的推荐人还是相差不少的……

如果你只靠押题或者模板,在考场上看到这样的题目难免焦虑。

如果你要是按照话题分类背了历年真题范文并进行了仿写练习呢?

2011年英语一小作文的要求是让你推荐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如果你老老实实背了那篇文章并进行了仿写,看到今年的小作文题目你不会偷着乐么?

请问如果要仿写一篇介绍电影的作文,你要怎么仿写?我觉得正常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介绍一本书,这不就是今年的作文题么。就算你没有仿写过2011年的小作文,但是背了关于环境保护或者传统文化的历年真题范文又进行了仿写,并且背的足够熟练。考场上看到这篇要你推荐书的作文你要怎么写?

在考场上,我的第一反应是“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哭泣的地球》,里面讲了环境恶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我觉得很有意义推荐给大家”或者“最近我又读了一本书叫做《遗失的美好》,里面主要讲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推荐给大家”。就这样,不小心一下子就写出了两篇小作文。

今年(2015)大作文给的漫画是“一伙人在一起吃饭,没人说话都在低头玩手机”。考前人们很多都预测会考保护传统文化、网络谣言、重视文化交流等等。当然由于“手机”这个话题实在很常见,也有不少人预测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我想说的是今年的考题就是2009年的真题重现。请看图:

致考研人(2):考研英语复习心得_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2009年的漫画是网络的近与远,是说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又疏远了人之间的距离。今年是手机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但也让人们的交流减少。再请问如果让你对2009年的考题进行仿写你会怎么写,我觉得一个正常的思路都会写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不就是今年的考题么?

所以别觉得考过的不会考,反而是就那几个大的话题来回考。

我是从去年8月开始准备的,之前没怎么看。个人感觉稍微有点晚,不过还好。建议大家可以比我提前一个月开始,这样每天的任务量不会太大,考前一个月也不用突击背诵。在准备作文之前你要把单词的问题解决掉。然后自己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积累一些即好又不难的素材备用。

简而言之准备考研这两篇大小作文,我觉得最省事省力的方法就是背诵,背诵绝不是背模板,而是按几大类话题(比如文化、环保、道德、个人品质、科技、教育等)进行分类后背诵历年真题的范文然后进行相关话题的仿写,每个易考的话题最后都要有一两篇自己的文章,考前找几套模拟题的作文题目练练手,考场上任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

四、关于翻译

写到这儿我实在是困了,好在翻译的问题在阅读部分提到了一些。做阅读理解的时的翻译练习对这10分的翻译题是很有帮助。

至于具体到翻译题型而言,还是练习近20年的翻译真题就可以。每年5句话,一共是100句,一天精读精译一句再复习前一天的内容,一百天可以搞定。至于怎么翻译当然还是那几样,查单词,及固定搭配,找主谓宾分析句子结构。其实翻译题中的很多词汇重复率依旧很高。很多词连着出现两三年,但可能意思不同,所以还是要注意重点词的常见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短语中可能意思也不相同,所以也要特别注意,平时练习时要注意积累。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简单介绍一下在我复习过程中接触的英语参考书和使用建议。

在修改前的文章中我只是罗列了自己复习过程中所用到的参考书,并没有对任何一本书作出评价和使用建议。

起初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预见到我写的文章一旦有一个比较大范围的传播(并非自恋),如果把某个老师或者某本书介绍的太过详细难免会给人一种写软文的错觉;二是因为半年之前我只能从一个备考者的角度来评价这些书给我带来的影响,即便这些书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难从备考者以外的角度说出自己的见解。不管从这两方面的哪一方面来看,都会既不主观也不客观。

但是经过半年的进一步学习,对更多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比较,对不同辅导老师的观察了解以及对更多思想方法的实践,让我现在可以对自己之前使用的参考书稍作评价。

这个评价我尽量客观,但又无疑主观,因为毕竟这只是我的阅读和学习感受,所以仅供考研人参考。

词汇书:

我的观点已经在之前的内容反复提到过,只要是市面上口碑较好销量较高的词汇书都可以用来背诵单词,比如新东方的绿皮书,还有使用者也较多的红宝书等。

我去年还看过两本书比较有特点的书:《考研词汇速记指南》刘一男、《恋练有词》朱伟。在这里对这两本书和老师做一个评价。

《考研词汇速记指南》是我在寒假时和刘一男老师的5500词视频课结合使用的。这本书在编排上既非正序也非乱序,而是按照不同的记忆线索编排,主要涉及词根词缀和词源学的内容以及少量的联想记忆法。

至于刘一男老师,他曾经任教某东方主讲各种词汇课程,后期因为某些原因离开某东方成为了某都的考研词汇主讲老师。他的视频课我完整的听过并做了简单的笔记,讲课带有东北人那种自然的幽默。我为什么要强调东北人那种自然的幽默呢?因为这种幽默虽然不能说没有设(zhuang)计(bi)的成分,但更多是大多数东北人与生俱来的那一点幽默细胞。讲课节奏比较紧凑,没有太多的废话,讲课思路也是围绕自己整理的几条主要的记忆线索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东方也好在某都也罢,他一直都只讲词汇课。当然,你既可以将其理解为专注,也可以理解为只会讲单词。我只不过是想强调一下,他一直就干这一件事。

如果你看见那种正序和乱序的单词书就有种莫名的恐惧,想要听一听所谓记单词的方法,喜欢在背单词的时候来一些所谓的规律,我向你推荐刘一男和他的《考研词汇速记指南》。另外,在同类型的词汇书中,这本书的价格也比较业界良心。

至于缺点,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寒假在听课的时候一度感觉原来记单词可以这么神奇,这么简单,但是慢慢发现这种方法也许并不是多么适合我。我还是喜欢简简单单的背,然后找出不会的单词,再背,最适合我的方法就是重复。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我背单词有一些理论上的帮助和指导,但是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的明显。

《恋练有词》这本书从我2015年考完研开始突然就一发不可收的火了,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我只是就自己的使用体验和大家分享,因为我用的时候,我身边还没几个人用。

这本书也不是按照正序或者乱序的顺序编排,而是比较讨巧的和历年英语真题结合了起来。它以历年真题中的高频基础词汇为依托,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单词。这里的相关,更多纯碎是单词相貌的相似,这是和《考研词汇速记指南》的主要区别之一。比如在考研真题中做live的搜索,就从live引申出alive、deliver、outlive和livelihood,然后再配以真题中的例句。

这样的编写方式让考研人看完会有一种比较解渴的感觉,另外由于所用例句都来自真题,配合上这本书的视频也会给考研人一种管饱的感觉。同时,朱伟老师这个人兴趣(看起来)比较广泛,(看起来)懂的东西比较多,再加上颜值稍好以及上课风格偏向耍宝,他的视频课也给他最初积攒人气帮了大忙。

如果你想用这本书,建议你不要着急看。可以在完成第一轮真题精读后结合视频学习,这样也可以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梳理自己已经精读整理过的重点单词。

我要承认的一点是,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比《考研词汇速记指南》大不少。

至于缺点,我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去年我听他视频课的时候,有一个例句是某篇文章的一道题目。他读完题目和选项之后非常自信的用自己的情感判断法给出了答案,还强调如果能把单词学到这个水平,好多题目都不用看文章就能做出来。非常不巧的是,那篇文章我刚刚做完,答案还恰恰就不是他判断出来的那个。于是,我不辞辛苦地截屏发私信告诉他这个题老师讲错了,尽管那个时候他的粉丝还没那么多,但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

在第一版《恋练有词》出版的时候,他还是某小城市某东方老师,后来就去了魔都。人往高处走,这没有任何问题,[www.61k.com]但是最近一两年他的事业发展有些过快过猛。你可以在某宝上搜一下他的书,已经横跨多领域多层次异常高产。我本打算都看看再做一个评价,但无奈他的团队写书速度比我看书速度要快。所以我实在是没办法对他主编的书都给一个评价,也请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见谅。

综上,你有需要的话可以把他的《恋连有词》买来看看,至于其他内容的书,我还有别的老师推荐。另外,推荐《恋连有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手里这个版本的印刷质量是我看过的所有考研辅导书里最好的,虽然价格略微贵了一点,但也算值得。

英语历年真题:

说到考研真题,种类更是数不清。我们不妨从考研英语辅导老师说起,随着近几年的各种社交平台兴起、互联网高速发展,考研辅导老师的路子就逐渐呈现为两个趋势。

一种是传统教育机构的辅导老师,类似于某东方的老师;另一种是依托于微博这一类社交平台逐渐打开知名度发展起来的老师,当然,现在这两条路子也有相互交叉的趋势。

而目前考研辅导教材中的真题种类则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传统教育辅导机构为主体出的书,比如新东方就有自己绿皮的历年真题解析《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这类书的编者往往没有太大的名气,主要依托新东方这个辅导机构的名义来宣传和销售;第二类是以大型辅导机构的有名老师为主体出的书,比如《四大名师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由新东方的王江涛、唐静、舒阳和张销民四位辅导老师编著完成;第三类是以网络等社交平台为人们所熟知的老师为主体写的书,比如《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上、下册》,其主编是丁晓钟老师;第四类是卖了挺多年也挺有名气但不知道作者是谁,比如《考研真相: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和《张剑考研英语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前者没有写作者,后者这本书的作者有很多)

有这么多的真题,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一本比较靠谱的辅导书。简单的说你需要三看,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三看口碑。

一看出版社,可能这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买书的时候都会忽略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出版行业的现状是出书的门槛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只要有钱就可以。只要你从一些小型的出版社买来书号,你就有了出书的许可(不懂的可以自己百度),就可以自己花钱编书印书卖书了。出版社本来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图书的编辑和校对保证内容的基本准确,但随着上述情况的存在,不少书籍的出版过程中就逐渐少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手续,其结果就是书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书中出现一些明显的低级错误。越有名越大的出版社,其审稿的要求就越严格,也就意味着除去编书人的水平不谈,书中的低级错误最起码不会反复出现。

二看作者,这里的作者并不是指封面上那个人名,而是人名后面跟着什么内容。你有没有留意过书的封面写的是某某编著、是某某主编还是某某著,这看似没什么差别但差别其实真的还不小。“著”是原创,“编著”是书稿中资料性文字或直接说是引用超过了总量的三分之一,“主编”是由其牵头,并最终统稿完成(以上内容来自百度,供大家参考)。

三看口碑,这个比较简单,也就是留意出版以来大家对这本书的口碑怎么样,这个大家不是某个人而是尽可能多的样本,比如你身边用过这本书的大多学长学姐。

有了以上三个简单判断标准,我想你可以对手里的真题书做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复习过程中我接触的书有《张剑考研英语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上、下册》、《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最近几个月又看了《四大名师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

其中看的比较细致的是丁晓钟主编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下册》和《四大名师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丁晓钟主编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下册》多年未有改版且有一些低级的错误硬伤。不再做过多评价。

对于《四大名师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这本书,可以说就是这几位老师自己单项书的精编版。其中王江涛的作文单项和唐静的翻译单项参考书都我在后面的内容里要推荐的,这里不过多解释。舒阳是我在新东方上面授班时的阅读老师,我亲眼看见过他被编辑折磨的死去活来不断完善书稿的场面。另外,有外研社这样的出版社把关,书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如果喜欢这几位老师的风格又感觉没时间看他们单项书的话建议可以入手这套真题。另外书里除了配有真题和作文范文的MP3音频外,印象中还有几个小时的视频课程,不知道新版的书有没有了。

如果说缺点的话,个人感觉这套真题看起来并不太过瘾。因为把厚厚的几本书要浓缩在一起,自然会省略一些东西。另外阅读部分主要集中在对题目的解析,对文章本身内容的解读没有特别的详细,只是给出了一些难词的释义和个别长难句的分析。如果自学能力不强,自己精读不一定能扩展出多少内容。

说完词汇书和真题,下面就是我用过的一些单项参考书。

《考研英语英美外刊超精读》这本书这两年比较火,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进行过推荐,其主编也是丁晓钟老师。因为这本书我看的比较多而且对我影响不小,我也多说几句。这本书以外刊为依托,按照精读的理念对每一篇文章进行解读,编写模式和其真题书类似只不过没有题目的解析部分。

这本书我是从寒假结束刚开学的时候开始看的,那个时候不管是看真题还是看其他英文文章都处于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的状态,可以说是这本书给我指出了一个学习英语的方法,那就是精读。虽然早就听过精读的概念,但是如何精读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文章都很模糊。于是我从模仿作者分析文章的角度开始,知道了从词汇、句子和文章结构出发去学习一篇文章;模范作者如何从一个点出发扩展出其他的内容,并应用到我对早期真题的学习上。另外,书中每篇文章的解析都有不少词汇的扩展,如果你是一个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可以在复习早期用它打打基础。

说到缺点,在我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觉是对外刊的选材标准不能理解,四十篇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长短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少文章实在太长而且比较难读懂。我也不敢花太多的时间对某一篇文章进行深究,比如详细了解某篇文章涉及的具体英美文化背景和它到底说了什么事。

如果你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精读学习的过程,那必然会依赖作者对文章的解读。之所以说难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初看这本书时,会有看不懂作者译文的情况,有些翻译的处理确实感觉比较绕人。看不明白只能作罢,感慨自己水平有限又回到真题中去利用这套精读方法自己琢磨真题。

因此,后来只要有人问我这本书的学习方法时,我都是建议如果你买了这本书不要用它去精读里面的文章,而是用它学习作者怎么精读文章,自己再将这个思路应用到真题的学习中去。这么说似乎感觉这书买的不值,但我反而认为如此处理这本书更理性。

另外,这本书重点在于对词汇和搭配等知识点的扩展,但对于文章含义的把握以及一些语法现象解释的准确性都有待商榷,有些翻译也略显粗糙。比如ethical翻译成“种族”还是“道德”,countrise在具体语境下应该理解成“不同国家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anti-Nazis是“非纳粹”还是“反纳粹”。

综上,要不要买这本书,一旦买来怎么用,你自己决定(虽然我现在的建议是不要买了)。如果你很想阅读学习一些最新的外刊文章愿意自己查查词典还希望最好再带上中文翻译,不妨看看由外交部主管,英语沙龙杂志社编辑的《英语文摘》这本杂志。每一期都是精选不同外电报刊可读性较高的文章,翻译的质量也比较高。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口碑一直不错,是我作文复习过程中的主力参考书,书中涉及话题也比较全面。

如果说缺点,我觉得要是不按照年份编排而是话题类别编排应该更适合整理归纳和背诵。至于作文复习的建议,你不妨看看我写的文章。

《考研英语语法新思维》张满胜

《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唐静

这两个人的书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他们就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尽可能最好,但这往往就足够了。这两本书,我现在还会时常拿出来翻看,另外,想提醒大家,学习英语最不能忽略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就是语法的学习。

二 : 博仁考研学习心得

博仁考研心理学考研经验

考研的日子过去了,这段时光虽然艰难,但很充实。

我是一名“三跨”考生,但在这次研究生考试中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绩我归纳出一下几点:

首先,有坚定的信心。由于我本科所学的专业,专业性质不强,应用范围也不广,所以我把这次考研看成一次转折,希望能通过这次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考研需要时间、精力、勇气,但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在考研的同时,我们面临着很多的人生选择,我身边的一些同学总想着“一箭双雕”,边找工作,边考研,但很多同学最后却是什么都没有成功。假如真正想走上艰辛的考研路,真正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请同学们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坚定自己的信心,迎难而上。

第二,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一样,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不能强求,也不能照搬,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总结和对别人经验的借鉴,最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仅供大家借鉴:因为我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我深知自己的基础非常薄弱。所以我复习的第一步就是反复的阅读几本教材,然后理出思路,最重要的是总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例如,张老师曾经说过把考研时所涉及的几个心理学分支综合起来当成实验心理学来学。我的理解就是:当我们要做一个心理学实验时,我们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为基础,这时就要求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我们实验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知识;实验结束,我们要把实验结果推广到一般群体时,我们需要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整个过程,把我们要学习的各个分支系统的穿插起来,非常有利于学习。因此我认为,在学习方法上,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计划上,尽量把时间安排的“紧凑,但不紧张”。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看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在考研初期和整个考研过程中,同学们会自己选购一些专业课书籍和练习题,但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应根据自己的需要,看一些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东西,学会“舍得”。

第三,利用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在我整个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我尽力把老师定期邮寄的和网上发布的资料都看一遍。因为这些资料是老师们通过对很多届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弱点总结后,整理出来的,非常有价值。在最后冲刺阶段,我挑拣出这些资料中,自

己认为重点的东西,反复阅读,我感觉着对学习非常的有帮助。

第四、关于辅导班,我选择了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一方面是我基础比较差,实验、统计、测量等科目自己复习起来比较吃力;另一方面是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所占考研总分比重较大。我报了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北师大老师授课,个人认为讲解的还不错,有的老师比较规矩,有的老师讲课比较幽默,有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听说这些老师都是曾经参与过研究生考试命题和阅卷的。

最后,有一个好的心态来迎接考试。在最后要考试的那几天,我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紧张。我相信只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查缺补漏,把一些重点难点看透,拿高分一定不在话下!

三 : 高考过来人谈备考心得-复习没终结

  我有一个正在读高三的朋友,作为她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刚刚走过高考的“过来人”,我会常常和她谈心,算是帮助,也可以说是“教导”。

  每次和她在电话里聊天的时候,她总是说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多东西还没复习完呢,一副无奈没信心的样子。听她如此说,我真想飞到她面前,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告诉她:不是的!不是的!我这不是无意义的安慰,也不是隔岸观火地说风凉话。因为,经过了高考,

  经过了“逃离”,我终于知道那段最苦最累的冲刺复习意味着什么了。

  复习对于提高成绩固然是有效的,而且是极其有效的,但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增强信心。事实上,我一直觉得知识根本就是复习不完的———看你拿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复习”的程度。对理科而言,想要“复习完”似乎很简单,把书上的原理和概念全看一遍不就行了?可如果仅仅是这么简单,它就不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了。理科的学习很灵活,懂了概念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又不一定全做对,全做对还不一定会做下一道。只懂得区区概念又有什么用呢?那所谓“复习完”又是什么呢?我这么说就有些调侃了,这只是我作为文科生的简单想法,在理科复习上我没有发言权。

  但是,我想告诉我的朋友,没有人是在复习“完了”之后才去参加高考的。我想,高考复习有三个心理阶段:第一阶段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阶段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阶段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事实上到了最后,你真的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了,哪怕是机械的,是硬性的,你只管充满信心地走进考场,心平气和地答题,接下来的就顺水推舟了。

  文科复习就更不用说了,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当然是必要的,而那些细枝末节是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熟记于心的。客观地说,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识记量是有限的,不停地记自然就会不停地忘,所以对于文科复习,背是必要的,运用和发挥才是更重要的。我一直对我的那个朋友说,你可以问问考上北大的人复习完了没有,他也不一定敢说“是”,你要是让他回来重新考一次,他可能也就考不上北大了。所以,对于文科考试,我不敢忽视知识的基础作用,但有时候,运气和考场上的“灵光一闪”,也是很“可怕”的哦。

  所以,复习,没有终结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给你增强自信的。(暨南大学新闻系 毕媛媛)

四 : 高分学长高考复习心得分享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钟勇同学给本报助考专线发来e-mail告诉记者,他参加高考那年由于复习得当发挥良好,考到了600多分,他希望自己的备考经验能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燕赵都市报记者采访钟勇后感受到了自信、不放弃和一位高考考生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智慧”。相信大多数考生都能从这位“高考前辈”的讲述中汲取到力量。当然,复习中具体做法还要因人而异。

  我把自己的复习策略概括为以下几条锦囊妙招:韬光养晦、稳健低调、胸有成竹、“不择手段”、破釜沉舟、“不过如此”。以上几招在这段时间若能良好运用即便不能超常发挥也可保证发挥出正常水平。

  我的“韬光养晦”妙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不耻“上”问。现在正是集中突破的时期,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时一定要多问,而且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清楚明白。不论老师、同学,只要能帮你解决问题的都要谦虚请教,这样逐渐积累,暗中憋劲,必有效果。当年数学是我最头疼的学科,90分已是一大关,而我的前桌却是数学尖子,每次模拟考试几乎都在140分以上。我每有问题问他都能得到轻松解决。当年高考数学偏易,我小心谨慎,竟考了112分。

  第二招,稳健低调。随时保持谦虚谨慎,保证自己会的题绝不丢分。临近高考的一个月,班里几乎都乱了,各自稳不住阵脚。聊天的,逃课的,回家自己复习的,人心惶惶,散漫背后表现的是紧张莫名。此时必须收拾心神,保持沉稳冷静,回顾以前做错的题,复习总结知识点。“任尔明日大军压境,近日我学习依旧如故。”若能和一个生性踏实稳健的同学为伴,效果益佳。

  第三招,胸有成竹。我很早就做模拟卷子,且每次都自己考试,按时完成(若时间不充裕,可分两次完成,时间总和控制在高考时间之内),然后自己判分,给出分数。再趁热打铁,回顾做错或蒙对的题(自我模考也该蒙则蒙),钻研、询问、总结,力求不再犯同一错误。每周自考一至三次,如此一两本卷子下来对自己哪里薄弱、哪里没有问题都了然于胸,再有针对性的重点击破。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分数水平,底线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多少。再走进考场时早已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因为此时已经做到知己(实力水平)知彼(反正就是这些知识点,这些类型的题),必可百战不殆。

五 : 08考研四大误区:复习是动手越早越好吗?

      2007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硝烟还未散尽,许多考生又在为新一轮的考研做准备。专家建议,在考研备考中不要陷入误区。

  误区一 复习动手越早越好

  很多考生认为,考研准备越早胜算越大,因此从大二、大三就开始搜集信息,看辅导书、背英语单词、做历年真题。

  专家点评:如果从打基础的角度考虑,早做准备不是坏事。如英语、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都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再如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复习专业课也要早做准备。但如一开始复习就明确针对考研应试,则不宜动手过早。首先,考生备考时间过长会过早陷入疲劳期,甚至导致考前弃考;其次,面对日趋灵活的试题,仅把指定教材背熟是不够的,更要对该学科领域有更广泛的了解。另外,每年考研大纲,尤其是政治大纲经常有变。因此,考研准备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是平时自身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积累,根据学科性质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一般在大三暑假进入初步准备和整体规划阶段即可。

  误区二 上辅导班越多 考上几率越大

  有些考生认为报考研究生辅导班越多,成绩提高越快,考上几率越大。春季基础班、暑假精讲班、秋季冲刺班和考前点题班一个都能少。

  专家点评:考研辅导班往往强度很大,一堂课要3个小时左右,老师讲得也很快,听下来就已经很累了,课下还要消化吸收,所以建议考生不要同时上多个辅导班,不要贪多而要求精。另外,辅导班的老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考生要选择口碑好的学校报名。其实辅导班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只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关键还是考生自己要掌握好教材上的核心知识点。考生如果已经上了辅导班就要坚持学完所有课程,不要中途放弃。

  误区三 盲目追求热门而跨专业考研

  近几年出现了“跨专业热”,某些考生禁不住诱惑,盲目报考mba、法律硕士、计算机等热门专业。

  专家点评:这些考生并没认清自己究竟想学什么,将来想做什么,而是看了几篇“某某专业在未来十年内最吃香”的文章,或听人说某某专业毕业生能进入大公司工作,就决定跨专业报考。这些跨专业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往往发现,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但那时再想改行已为时过晚。因此,考生在决定跨专业考研前,应该对专业有一个全面了解,最好能从在读研究生处获取一些真实信息。

  误区四 考研就业环节众多 多头准备

  有些考生越临近毕业越忙碌,认为只要是个机会就不能错过,所以考研究生、考 公务员、应聘公司企业,多头准备,忙得不亦乐乎。

  专家点评:考研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搜集学校招生信息、确定报考专业、强化复习、巩固核心知识点、考前冲刺、初试、复试和调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和大量的时间保证。近几年考研竞争激烈,试题灵活性大大增加,考生以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不能奏效,所以考生要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消化基本原理和做题上。因此,考生投入全部精力还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更不用说分心去考公务员或找其他工作了。国家 公务员考试一般在11月底,而此时考生正处在考研复习的攻坚阶段,同时准备两门考试易使考生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找工作同样繁琐,既要制作简历,又要搜集信息,还要跑招聘会。考生如果一定要做多手准备,那就要将备考与其他事情统筹规划。
本文标题:考研复习心得-致考研人(2):考研英语复习心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46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