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简历个人评价-刘友君:刘友君-个人经历,刘友君-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14 所属栏目:慈安太后

一 : 刘友君:刘友君-个人经历,刘友君-评价

刘友君,1963年3月生,江苏省高淳县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2009年5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并停职审查。

张治太_刘友君 -个人经历

刘友君:刘友君-个人经历,刘友君-评价_张治太
刘友君

刘友君出生于1963年3月,江苏高淳人。在很多人眼里,戴着一副宽边眼镜、文质彬彬的他拥有让人羡慕的人生履历:以哲学硕士学历毕业,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
刘友君参加工作后没过太长时间,他就升任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正处级)。
2002年6月,39岁的刘友君进入广东省第三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公示名单,并于次年8月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此后,刘友君还曾经担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分管工作涉及外经贸、旅游等领域。从2007年开始,刘友君的升迁之路更加顺风顺水:4月,他以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一职,兼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同年7月,他担任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半年后即2008年3月,他接掌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职务。
2009年5月18日因涉嫌严重违纪,经省纪委研究并报省委批准,被实行“双规”,并停职审查。至停职前,刘升任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厅长一职刚满一年。

2009年07月17日,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决议,陈绍基、许宗衡、刘友君涉嫌严重违纪,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决定撤销其十届省委委员职务。

2009年7月30日,广东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罢免许宗衡、刘友君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并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www.61k.com]张治太_刘友君 -评价

对于刘友君给外界的印象,广东官员的评价不一。有人称他精干有魄力,敢作敢为。另有广东劳动系统的官员表示,刘友君少年得志,对下属总是居高临下之态。

张治太_刘友君 -多次热议

2009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他曾建议设立“欠薪逃匿罪”,并与农民工代表直接对话,一度引发媒体和公众的热议。

2009年2月,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情况,刘友君还曾在广东直批教育弊端:“我们的大学只培养机关干部和白领,而不是创业的老板。”在他看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一是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二是没有就业技能,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足。

张治太_刘友君 -双规

刘友君:刘友君-个人经历,刘友君-评价_张治太
刘友君

2009年5月18日来自广东纪检监察网披露的消息,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刘友君,因涉嫌严重违纪,经省纪委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对刘友君实行“双规”,并停职审查。

刘友君15日刚刚从国外考察归来,随即便被并停职审查。

刘友君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4月2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出席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地区座谈会。

二 : 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

孝贞显皇后(1837年7月12日-1881年3月初10),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十七年丁酉七月十二日生。父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杨阿。清文宗时为贞妃、贞贵妃、皇后,居钟粹宫。穆宗、德宗时为皇太后。光绪七年辛已三月壬申初十日戌时薨,年四十五。九月十七(11月8日)卯时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定陵东普祥峪,曰定东陵。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慈安_慈安 -个人简单介绍

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_慈安
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同治嫡母,1837-1881)

孝贞显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生于道光十七年丁酉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属鸡,事文宗藩邸。咸丰二年(1852)二月封贞妃,五月二十五(7月12日)晋贞贵妃,六月初八(7月24日)册为皇后,十月行册封礼,时年十六,少于文宗咸丰帝六岁。居钟粹宫。十年(1860)八月,从幸热河。十一年(1861)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九月,还宫。十一月乙酉朔初一(12月2日),偕孝钦显皇后御养心殿垂帘训政,时年二十五,世人称为东太后。同治元年(1862)四月上徽号:慈安皇太后。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同治八年(1869),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为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裕”二字。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归政于穆宗,随即载淳亲政,加上徽号 “康庆”二字。十三年十一月初十(1874年12月18日),穆宗病痘,复训政。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穆宗崩,德宗入承大统,复听政。光绪二年(1876)七月,四十慈庆,加上徽号“昭和庄敬”四字,光绪七年辛已三月壬申初九(1881年4月7日)偶染微疴,初十(8日)病重,戌时薨,寿四十有五。五月,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九月十七(11月8日)卯时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定陵东普祥峪,曰定东陵。付太庙。宣统元年(1908)四月,加上尊谥“诚靖”二字,全谥: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慈安_慈安 -人物评价

大智若愚的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1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_慈安
慈安太后
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1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1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慈安_慈安 -政坛历程

2个女人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并下发“派载垣等8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
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咸丰皇帝的原意是让8大臣和两宫太后权力互相制约,既不让辅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宫专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皇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的临终遗命,分散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却日见凸现出来。它的1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关于政变的过程和结局,许多书里都有详尽记述,这里不再多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慈安太后在这场政变中所起的作用。
辛酉政变中的独特地位。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訢,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这一点,机敏而工于心计的慈禧比谁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养心殿西暖阁太后垂帘听政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慈安。如果不将慈安争取过来,夺权、垂帘听政的目的就达不到。慈禧凭其如簧之舌,终于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反过来,如果慈安旗帜鲜明地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毫无保留地支持并站在8大臣一边,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

理政之才

日常朝政中的表现。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慈禧)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
一.重用能人,“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訢、奕譞、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指慈安——笔者)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17岁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纪。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同治喜欢阿鲁特氏,如果没有了慈安的意思,很可能就会依慈禧的意思选了别人为皇后。
由上可见,慈安皇太后不仅有德,而且有才,小事不拘,在大事上决不糊涂。慈安的存在对慈禧是有着相当的震慑作用的。但是,天不假年,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崩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慈安对自己病情发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说:“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光绪帝对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就可以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涌气塞,遂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
事出太过突然,令朝野皆惊。慈安身体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说“体气素称强健”,认为自己“克享遐龄,得资养”。1个素称体健之人,怎么得点小病,不足两天就死了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

慈安_慈安 -早亡之谜

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_慈安
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随着这位比慈禧还小两岁的仁爱忠厚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骤然变成慈禧一人独裁。因此,对于她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起来。

光绪七年(1881)初,慈禧忽然患重病,久治不愈,卧床不起。于是,遍召天下名医入京诊治。朝政也只好由慈安一人打点。据史载,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未见身体有何大的异常之处,只是“两颊微赤”(《述庵秘录》)。然而,次日早,“东太后(慈安)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翁同龢日记》)。晚间即暴病身亡。病情如此之重、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一时间,人们对于一向身体比较健康的慈安的死,大为不解。时任军机大臣的左宗棠,听说慈安突然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清稗类钞》)于是,朝野上下种种猜测不胫而走。人们以所掌握少之又少的“线索”,对慈安的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推测,更有甚者,人们任想象的野马自由驰骋,不断地结构着关于她不幸去世的篇章,使得她的死变得疑云密布。我们梳理了关于她死因的资料,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类说法:
第1类: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第二类:慈禧逼死或毒死说。
1?慈禧逼死
《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这1类描述,多见于野史笔记,虽然十分生动,犹如作者亲眼所见,但可信性稍差。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定义野史笔记为:“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明末清初的学风》)首先,野史笔记不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形成的记载,不具有权威性。其次,在野的文人学士及贫士寒儒随笔记录的主要内容也多半是当时见闻,或阅读古今图书、经手文物,随笔撰写带有虚构性的人物故事,这就使得野史笔记具有一定的内容复杂性和记录方式的自由与随意性。因此,它的可信性要因事因人而分析。对野史笔记中的反复转载和传抄的慈安的死因,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著名学者金梁曾言:“近人依托宫闱,流言无实,尤莫甚于恽氏笔录所载孝贞暴崩事。即云显庙手敕焚毁,敕语何从而知?食盒外进,又谁确见?”(《清后外传》)
正如金梁所言,既然是秘密的遗诏,在只有当事人慈禧和慈安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烧毁,那谁又能知道呢?慈禧用毒药害死慈安,谁又能确认那食物就一定是慈禧安排?
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_慈安
慈安太后二
要解开这一疑团,关键与前提是我们必须确认慈禧与慈安是否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验之两人三十年相处的历程,似乎没有太大恩怨。
慈禧与慈安的关系,以咸丰帝去世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从咸丰二年至咸丰十一年。在这一阶段里由于两人宫中位阶差异太大,似乎无法构成恩怨。
慈安,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自从咸丰二年,慈安与慈禧先入宫,在确定皇后时,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而慈禧仅仅是1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1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然而,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阶位不仅森严,且难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别更是不可抹杀。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第二个阶段,从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至光绪七年慈安去世。在这一阶段里虽然两宫垂帘,但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似乎也不构成对彼此的威胁。
两宫垂帘以后,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载:
“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历朝历代后宫生活中所罕见的。
然而,2个判断是非标准存在差异的掌权者,要说他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不愉快,甚至演化成扞格,那也是不可能的。有两件事情令慈禧耿耿于怀。
一件是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隶南皮县人。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自残入宫做太监。他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为此,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还是打压奕訢、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都有安德海参与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里。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
就这么1个干政擅权、不可一世、有慈禧这样坚硬后台的人,还是被杀了。杀他的人是山东巡抚丁宝桢。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安德海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但安德海不仅出京,而且还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所过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她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于是,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清宫遗闻·安德海》)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却又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他不仅没有顾及慈禧的颜面,毅然决然地缉拿了安德海,并就地正法,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著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光绪二年(1876),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而且在这个令人眼热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光绪十一年(1885),丁宝桢逝于成都,当时慈安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里。由于丁宝桢一生清廉为公,性情刚猛,在官场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后有很多实权人物追着告他的状,慈禧都不予理睬,将丁宝桢追赠为太子太保、上美谥“文诚”,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其建忠良祠。对此,1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朝政的大局面前,慈禧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待丁宝桢尚且如此,她又有何理由杀慈安呢?
另一件是慈安与同治帝违背慈禧选后意旨,一致坚持选慈禧并不看好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分歧,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的旨意;她也会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恣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1个“嘉顺皇后”的封号,这将意味着她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深居宫中。慈禧立嗣光绪帝,进1步将皇后阿鲁特氏置于难堪的境地,一旦光绪帝确立了皇后,自己将以何身份在这冷寂的宫中安身?本已处境十分艰难的皇后未来的宫中生活不堪设想,她的位置将变得异常尴尬。“刻薄寡恩”的慈禧更使这位皇后深感生活无望,这一切都让她感到不寒而栗,又不敢有所申言抗辩,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据说,阿鲁特氏曾以一纸片请命于爸爸,爸爸批了1个“死”字,于是,殉节之志遂决。
因此,在同治帝死后不到百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皇后阿鲁特氏,也就是“嘉顺皇后”殉死于储秀宫。
伴随着嘉顺皇后的死,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二次垂帘后,慈禧风光无限,一切朝政得心应手,她没有任何理由依然为此怀恨慈安,动起杀心。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因为面对慈安凡事退让、不与人争的个性,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慈禧完全没有必要逼死或毒死慈安。
慈安:慈安-个人简介,慈安-人物评价_慈安
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三
野史笔记可信性差,就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翁同龢日记》中有关于慈安死亡过程的记载。此时翁同龢除了依然承担着光绪帝老师一职,同时他还是礼部尚书。礼部主管皇室的婚丧大典,慈安大丧自然归属他的职责范围。翁同龢负责办理慈安丧仪,对于慈安的死因就有了比较深入和翔实的了解与记载,可信性较强。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翁同龢在慈安死后,记下了慈安脉案、药方和病情进展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慈安发病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依据这一病情进展记录,咨询资深中医专家,慈安死因多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所导致。根据是:
(1)病情特点: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按照现代医学判断,如此快速的病情进展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
(2)临床表现:“神识不清”应为有意识障碍;“牙紧”、“有遗尿情形”应为现代中医所称的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3)辨证分析:依据以上症状,这一病症按照中医学辨证为脑中风病。而在《翁同龢日记》中,翁同龢记载的御医脉案为“类风痫甚重”,实际就应归属于当今中医学疾病中的中风范畴。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慈安所患之病应为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
其实,慈安的脑血管疾病并非突发,而是宿疾。《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过慈安的两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时慈安二十六岁,“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共计二十四天,由“有类肝厥,不能言语”来判断,应视为现代医学的脑供血不足,属于中风先兆,只不过病症较轻,恢复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服子”。这次所谓的“厥逆”依然是脑供血不足的再次发作,只不过由于治疗及时,没有造成遗留病症。
这些情况说明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而这次,由于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独理朝政,不善于摆布朝政大事的她,在这一时期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在所难免。慈安在发病的前一天,根据《述庵秘录》记载,她“两颊微赤”,虽然自己无感觉上的大碍,但从这一面色判断,慈安此时“肝阳上亢”,可能已经血压很高,直接诱发脑中风、甚至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对于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专家们来说都是一筹莫展的病症,缺少根治的良方,更何况一百多年前的医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慈安死于脑血管疾病,而并非野史中所描绘的为慈禧所害。
对于慈安的死,慈禧该如何应对呢?

慈安居住的钟粹宫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时,对于和她接触最多、过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后事,还要想办法开脱嫌疑,慈禧的应对,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1、慈禧即刻召集相关大臣入宫,安排后事。慈安死于十日晚八时,半夜(子时)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宫的通知。“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闻云东圣上宾,急起检点衣服,查阅旧案,仓促中悲与惊并”。
进宫后,发现各枢臣陆续到来。在慈安的后事时间的安排上,慈禧没有片刻拖延。
2、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遗容。天明以后,各位守候在宫中的大臣,接到旨意,进入钟粹宫(慈安的寝宫)。慈禧命太监去掉蒙在慈安脸上的“面幂”,令大臣们瞻仰。此时,慈禧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着一切。
3、慈禧为慈安准备了1个很大的金匮。翁同龢与各位王公大臣进入慈宁宫以后,看见慈安的金匮置于地中,金匮“甚大,时灵驭已移至宫,安奉于金匮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证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处理其后事的,没有丝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时左右),大殓,也就是将慈安入棺。这完全符合清朝的礼制。

慈安的中年早逝似乎没有给朝局的稳定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皇帝依然要专心读书,皇太后垂帘听政因为有慈禧的存在依然可以持续。似乎这位仁厚与豁达的皇太后只是两宫垂帘的1个可有可无的配角罢了。
事实并非如此!慈安的死对于朝局的影响非常之大。
慈安死后,对于慈禧而言,为其专权扫清了道路。尽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欲,极少参与政治,不像慈禧那样有谋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对慈禧的专权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慑。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恣意妄为。慈安一死,权力尽归西宫,慈禧可以惟我独尊、专执国政而无所忌惮。从此两宫垂帘格局变为西宫独尊,光绪帝还未成人,慈禧大权独揽,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奕訢的势力也就更加削弱了。
慈安的死,无疑也使奕?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少了1个可以依靠的同盟。多年来,慈安和奕訢与慈禧之间均有矛盾,奕?多以“嫡庶之分”为由,通过支持慈安压制慈禧的嚣张气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訢,无形之中,奕訢和慈安形成1种联合力量,来共同对付慈禧。诛杀安德海就是如此。慈禧感到势单力薄,也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内务府、军机处相继安排自己的人或者是牵制奕訢势力的人。慈安在时,尽管奕訢屡受打击,但因慈安的倚重,他依然能保住军机处的位子,执掌军机处大权;慈安一死,形势大变,慈禧不再受约束,同时由于自己的党羽势力大增,消长之间,她对奕訢也就不再顾忌了。

慈安_慈安 -与慈禧的关系

2个阶段

慈安与慈禧的关系,以咸丰帝去世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从咸丰二年至咸丰十一年。在这一阶段里由于两人宫中位阶差异太大,似乎无法构成恩怨。
慈安比慈禧先入宫,在确定皇后时,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而慈禧仅仅是1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1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载淳,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然而,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阶位不仅森严,且难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别更是不可抹杀。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第二个阶段,从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至光绪七年慈安驾崩。在这一阶段里虽然两宫垂帘,但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似乎也不构成对彼此的威胁。
两宫垂帘以后,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载:
“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慈禧)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历朝历代后宫生活中所罕见的。

杀安德海

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是使慈禧耿耿于怀的事情之一。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隶南皮县人。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竟自残入宫做太监。他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为此,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还是打压奕訢、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都有安德海参与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訢放在眼里。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
就这么1个干政擅权、不可一世、有慈禧这样坚硬后台的人,还是被杀了。杀他的人是山东巡抚丁宝桢。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安德海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但安德海不仅出京,而且还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所过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訢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她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于是,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清宫遗闻·安德海》)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又大丢颜面,却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他不仅没有顾及慈禧的颜面,毅然决然地缉拿了安德海,并就地正法,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著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光绪二年(1876),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而且在这个令人眼热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光绪十一年(1885),丁宝桢逝于成都,当时慈安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里。由于丁宝桢一生清廉为公,性情刚猛,在官场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后有很多实权人物追着告他的状,慈禧都不予理睬,将丁宝桢追赠为太子太保、上美谥“文诚”,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其建忠良祠。对此,1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朝政的大局面前,慈禧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待丁宝桢尚且如此,她又有何理由杀慈安呢?

为帝选后

慈安与同治帝违背慈禧选后意旨,一致坚持选慈禧并不看好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是另一件令慈禧耿耿于怀的事。
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分歧,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的旨意;她也会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恣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1个“嘉顺皇后”的封号,这将意味着她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深居宫中。慈禧立嗣光绪帝,进1步将皇后阿鲁特氏置于难堪的境地,一旦光绪帝确立了皇后,自己将以何身份在这冷寂的宫中安身?本已处境十分艰难的皇后未来的宫中生活不堪设想,她的位置将变得异常尴尬。“刻薄寡恩”的慈禧更使这位皇后深感生活无望,这一切都让她感到不寒而栗,又不敢有所申言抗辩,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据说,阿鲁特氏曾以一纸片请命于爸爸,爸爸批了1个“死”字,于是,殉节之志遂决。
因此,在同治帝死后不到百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皇后阿鲁特氏,也就是“嘉顺皇后”殉死于储秀宫。
伴随着嘉顺皇后的死,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二次垂帘后,慈禧风光无限,一切朝政得心应手,她没有任何理由依然为此怀恨慈安,动起杀心。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因为面对慈安凡事退让、不与人争的个性,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慈禧完全没有必要逼死或毒死慈安。

慈安_慈安 -《清史稿》后妃列传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事文宗潜邸。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十二年,归政於穆宗。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复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东普祥峪,曰定东陵。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及崩,上谥。宣统加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三 : 李思琳:李思琳-个人经历,李思琳-评价

李思琳(Serene,9月23日-),美国耶鲁大学学生、歌手。出身于音乐世家的李思琳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作曲等专业音乐知识;5岁登台演唱,10岁出版首张原创童谣专辑《幸福》;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12年高中未毕业即被美国耶鲁大学提前录取;2008年出版过中国首张赞美诗发烧天碟《奇异恩典》;2013年出版全部由李思琳自己作曲的唱片专辑《单纯时刻》,颇受好评;其在音乐作曲与钢琴演奏方面获多项国内外大奖;同时,她在英语学习方面成绩突出。

李思琳_李思琳 -个人经历

(www.61k.com]李思琳: 出身于音乐世家,已经被美国耶鲁大学提前录取。小学就读于广州骏景小学,五年级转入北京芳草地小学,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特约节目主持人。同时,她在英语学习方面成绩突出;2000年,广东电视台为其拍摄了第一部个人MTV作品《3个和尚》;此后她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登台演唱;2002年,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年,录制第一首创作单曲《珠江游》;2003年荣获“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大赛广东赛区少儿组声乐专业金奖”;2004年,她参加演唱的歌曲《10一个祝福》荣获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首届“学会奖”之“广东原创10大金曲奖”和“广东原创最佳专辑银奖”;2004年7月19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专访,节目在全球播出;李思琳演唱的歌曲《马兰谣》、《幸福》等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极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同时她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特约节目主持人。

李思琳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文艺晚会经常登台的小歌手;中国流行歌坛的著名音乐人陈小奇李广平、 林静(代表作《亲亲美人鱼》)、陈洁明、姚晓强联手为她写歌;2005年5月,由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推出了她的原创儿歌专辑《李思琳----幸福》,使她成为全亚洲最小的签约歌手:全国超过300家媒体报道了她唱片出版的消息;她为纯真的儿童时代留下美好的记忆,也为同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节日的问候和珍贵的音乐礼物。

李思琳:幸福女孩在歌唱

李思琳:李思琳-个人经历,李思琳-评价_李思琳
李思琳

出身于音乐之家的李思琳,2007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刘长远教授学习系统的作曲知识,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二年级作曲专业品学兼

优的学生。她自幼跟随妈妈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唱,从此开始了她在荧屏上的演唱生涯。2005年5月,由北京京文唱片公司推出首张个人演唱的原创儿歌CD专辑《李思琳----幸福》,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极高评价,受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美国CNN有线新闻网、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的专访报道,还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邀请为《音乐快递》节目组的特约节目主持人;2007年推出首张DVD卡拉OK专辑《幸福》;再次受到全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

她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登台演唱,她曾与宋祖英、毛阿敏、容中尔甲、汤灿、火风、王杰等众多国内著名歌星同台演出;还曾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荣获过“全国少儿歌曲歌唱大赛北京赛区第一名”;“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大赛广东赛区少儿组声乐专业金奖”;她参加演唱的歌曲《10一个祝福》荣获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首届“学会奖”之“广东原创10大金曲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少儿艺术电视大赛演唱优秀奖”;中国流行歌坛的著名音乐人陈小奇、 李广平、 林静、陈洁明、姚晓强、高翔等联手为她写歌;她演唱的歌曲《马兰谣》、《Don’t Be Shy》、《珠江游》、《幸福》、《亲亲美人鱼》都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好听感人的儿歌了!她的歌曲填补了市场的空白点,她的歌曲不仅孩子们喜欢,有一颗纯真的心的大人们也会喜欢;她已经成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生们的新偶像、好朋友!

李思琳不仅歌曲演唱获奖无数,同时她在钢琴演奏、歌曲作曲和英语学习方面也硕果累累:她是广州市天河区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她还是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生“迎奥运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07年,李思琳还获得“卡瓦依-KAWAI杯”全国钢琴大赛北京赛区第一名和全国决赛儿童A组第六名的成绩;2007年还荣获“世纪经典-广东流行音乐30年颁奖庆典歌手成就奖”;她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2008年8月,由中国著名新世纪音乐作曲家邓伟标先生担任音乐监制,林昊东先生担任制作总监的李思琳第二张个人原创赞美诗发烧唱片《奇异恩典》隆重推出,这张由珠海豪杰唱片公司杨兰香女士担任出品人的发烧唱片在中国唱片市场引起了新一轮的特别关注,著名作家王书亚为这张专辑作序《赞美是天上的能力》,著名作家李皖、华姿、韩松落、陈蔚文、韩浩月、王小雅、董桄福等纷纷撰文给予肯定和赞赏;作家们一致认为,《奇异恩典》专辑是国内唱片界2008年最重要的1个收获;这是一张关乎心灵、关爱灵魂,能唤起人的深沉感情,值得反复聆听的佳作;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更需要那些能够参与心灵重建、成为人的活水源泉的音乐作品,生命中的爱与苦难、赞美与恩典、都在李思琳纯净、纯真、纯美的声音中得到体现。

2012年12月份,李思琳提前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提供全额奖学金。此次耶鲁大学在中国只提前录取五个人,李思琳是其中1个。即将成为大学生的李思琳透过微博分享了这一好消息,并且说希望自己做1个“有信仰,有爱心的大学生”。

2013年7月13日,李思琳参加由ArtWing在北京万达广场举办的“单纯时刻”夏日音乐会,并弹奏了钢琴曲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出埃及记》是圣经里的一卷书,思琳说她常读这卷书并且思考其中之意。她还演唱了取自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的经文的歌曲《爱的颂歌》,以及著名歌曲《奇异恩典》和《你是春风》。

李思琳_李思琳 -评价

用音乐诠释的无限可能

4岁学钢琴,10岁推出首张原创童谣专辑《幸福》,11岁举家北上学习作曲,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18岁被耶鲁大学录取……在每1个阶段,李思琳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

李思琳:李思琳-个人经历,李思琳-评价_李思琳
神童李思琳13岁考入央音附中

虽然出生于音乐世家,但父母觉得学音乐太苦,并未有意培养她。4岁时,李思琳看见母亲林静在家里教学生弹琴,便主动提出要学钢琴。母亲说,学钢琴很累,你要学就要保证坚持下去。李思琳说,没问题,我会坚持的!

在钢琴方面展露出天赋后,李思琳又突发奇想要作曲。家里还保存着她5岁时的第一张“作品”,瞎画的五线谱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妞妞作曲”。当时,李思琳在弹奏一首练习曲时问母亲,这个作曲家还活着吗?母亲说,早就去世了。她又问,为什么我们还要弹他的作品?母亲说,因为他写的好。思琳感叹:她好伟大哦!

到了晚上睡觉时,她突然跟母亲说,母亲,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于是,她自己拿了一张画画用的白纸,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开始画谱,说,我在作曲呀!

10岁时,李思琳已经拿了不少钢琴比赛的奖,曾与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奏,出了第一张专辑,在广州也成了小明星。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作曲系一届只招六个人,李思琳过关斩将,以第一名胜出。在参加面试时,老师问她,你是个小明星了,学了作曲就会很忙很累,没有时间打扮自己,怎么办?当时13岁的李思琳说,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的脑袋!

读了中国最好的音乐高中,李思琳却决定要出国留学,而且不学音乐专业。虽然身边要出国的同学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去读音乐学院,音乐学院不要求SAT成绩,也没有那么多申请程序。

李思琳却一定要上综合性大学。她觉得,生活还有无限可能,不必把自己局限在一条路上。

母亲得知她的想法后,对她说,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不会给你找中介,也不会给你报班,你要自己学英语,申请文书也要自己写,而且必须拿到全奖。这符合这个家庭对她一贯的培养方针:从小,父母就告诉李思琳,赚钱给你交学费是我们的事,但学习是你的事,我们各司其职。

于是,她开始自己准备SAT和托福考试。中国学生考SAT2,一般都选占优势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李思琳却选了数学、美国历史和日语。美国历史全靠自己读书,她不仅看了考试推荐的辅导书和大纲,还把厚厚2大本《美国人民》啃了好几遍;日语是暑假才开始自学的,结果也考得不错。

在参加耶鲁大学的面试时,别人一般都只聊45分钟到一个小时,她却不知不觉就聊了2个多小时。聊起自己喜欢的霍桑的《红字》时,面试教授问她,你读英文原版时,是读得很快,还是读得很慢?李思琳说,读得很慢,我不具备读得很快的能力,而且我想精读。

“后来一想,才觉得自己特别傻,别的学生肯定会说读得快,证明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很强。”李思琳笑着说。

像阿甘一样的“大智若愚”

事实上,在父母和旁人眼里,李思琳一直都是个有点“傻气”的女孩。她想的事情很少,从来不会失眠,每天用各种语言对小熊说悄悄话,语速总是像打机关枪一样,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没心没肺的笑声。

李思琳把自己比作《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正是这股“傻”劲儿,使得她抛弃了许多杂念,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我是大智若愚嘛。”李思琳说。

她也会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滑冰、游泳、打羽毛球,爱第一次见面猜别人是什么星座,但是最不爱的就是逛街和打扮自己,同学戴美瞳、化妆、自拍,她从来都是素面朝天上学。“不想在这些方面花费那么多时间,美不是化妆化出来的,奥黛丽赫本那种经典的打扮才叫美。”李思琳说。

刚上初中之际,同学基本都有了手机,老师也劝她买个手机,方便调课时接收通知。李思琳回去跟母亲说,给我买个最便宜的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于是,母亲给她买了1个500多元的诺基亚手机,一直用到高二,手机坏了才换了1个,还是1000多元的诺基亚。

在人人网上,看到同学发一些去夜店、通宵唱KTV的照片,她就特别奇怪地跟母亲说,她们怎么有时间去夜店,去谈恋爱呢?有这个时间用来读一部文学作品,多幸福啊。

李思琳已经陆陆续续读了几十本原版文学作品。她从小就对学语言“发烧”,能流利地说英式和美式英语,还自学了日语、德语。六年级时,爸爸给她买了一本中文版的《傲慢与偏见》,李思琳看完以后,就强烈要求买一本英文版的。过了一段时间,母亲看见房间里有个笔记本,还以为是新的,结果一翻开,发现里面记的全是《傲慢与偏见》里不懂的生词。

她常常被同学嘲笑“没有童年”,被母亲评价“老气横秋”,却大爱BBC的《福尔摩斯》、《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简爱》,还追了六季的美剧《绯闻女孩》。

从小到大,同学总是说她像一朵温室里的花,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夜不归宿,也没有跟任课老师闹过什么矛盾。在父母的印象中,她也似乎直接跳过了叛逆期,从来不跟人吵架,甚至没发过脾气。唯一的一次算得上“反叛”,就是在备考音乐附中压力很大之际,曾用手肘撞了几下母亲,还故意把番茄酱洒到父亲身上。

未来要做1个“多面手”

“最先想当钢琴家,学了作曲想当作曲家,出了专辑后又想当歌星,现在想读人文类的专业,做个跨界的人。”李思琳说,她想做1个“多面手”,1个“能学会玩”的人。

她的偶像也都是这样的人:最喜欢的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的高才生;亚历山大鲍罗丁是个化学家,却写了那么多厉害的交响曲;还有她认识的1个作曲家,同时也是东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李思琳说。

李思琳第一次去耶鲁,就被学校多元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两次去美国参加比赛,她觉得普林斯顿的校园虽然美,但所有建筑都是统一的哥特风格,不够多元,而且音乐部“小得可怕”;哈佛虽然学术气氛浓厚,但和大草坪、红墙总有种距离感。而一走进耶鲁校园,“就有种磁场相吸的感觉,有学术,有娱乐,有生活,是1个可以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的地方。每个人走在路上,脸上的表情给人的感觉都特别好。”她在耶鲁买了一堆校名服、钥匙扣、水杯、鼠标垫,还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道,这就是你的目标,你要努力哦!

她18岁的人生,已经比同龄人要丰富了很多。每次出国参加比赛,很多同学比赛结束就走了,母亲却总是想办法多请几天假,趁这个机会一起自助游,去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暑假在欧洲比赛时,李思琳和母亲比赛结束后又玩了三个多星期,自己坐火车、搭地铁、订住处,逛大街小巷。在法国,她鼓起勇气向不懂英语的法国人问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萧邦的墓;在美国,半夜下错站,又把包丢在了火车上,英语不好的母亲都差点哭出来了,李思琳给工作人员打电话、交涉,顺利解决了问题。

“这些经历和在学校里的学习不同,也是1种历练。创作是一辈子的,你的作品能不能感人,与自己的阅历有关,越老就越会有一些生活的阅历和感悟。”李思琳说,“艺术家一开始比的是技术,到后来比的是内涵,不然只是1个匠人。我反感那些形式化的音乐,多读一些书,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自己的创作很有好处。”

2008年的暑假,她去刚刚遭遇地震的北川、都江堰慰问演出,在那里写了一部钢琴独奏曲《向死而生》,后来,她带着这部作品在美国拿了奖,又在奥地利的音乐节上演出。

“现在我还不想把自己绑得太死,想去多尝试不同的事情,还想把我的音乐和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对于未来,李思琳还没有太多考虑,“小时候的梦想,像当医生、消防员都只是1个标题,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创造1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中国青年报)

音乐作品

李思琳_李思琳 -专辑

《奇异恩典》获得由南方都市报和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主办的“最佳唱片榜”之“2008年度10大发烧唱片”;还获得由“华语音乐联盟”主办的华语音乐奖之“2008年度最佳发烧唱片奖”。

李思琳已经开始了多姿多彩的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的学习。她创作的钢琴作品《向死而生》、弦乐三重奏作品《悼》和歌曲作品《感恩世界》等等,受到老师和同学好评。

四 : 周伯华:周伯华-人物简历,周伯华-执政评价

周伯华(1948年7月-),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2006年起任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伯华_周伯华 -人物简历

周伯华:周伯华-人物简历,周伯华-执政评价_周伯华
周伯华1968年12月—1971年12月株洲硬质合金厂厂革委会办公室秘书
1971年12月—1978年01月株洲硬质合金厂车间政治指导员
1978年01月—1981年06月株洲焊接器材厂党委书记
1981年06月—1982年01月株洲市经委副主任(其间:1980.09-1981.10在省委党校学习)
1982年01月—1986年08月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处级研究员(其间:1983.09-1986.07在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
1986年08月—1990年06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市委常委、副市长
1990年06月—1993年01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
1993年01月—1995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5年10月—200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常委、副省长
2001年11月—2003年0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2003年03月—2004年0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
2004年01月—2006年0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2006年10月—至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伯华_周伯华 -执政评价

周伯华:周伯华-人物简历,周伯华-执政评价_周伯华
周伯华周伯华被人评价为“1个富有经济思维的政府官员”,其主政期的湖南,在民企发展和企业改制上收效颇丰。制造业领域中的远大空调、三一重工影响力不断扩大,文教事业中的湖南卫视公司化运作,都显得有声有色。转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被寄予厚望,中共组织部给周伯华的评价颇高,强调其“敢抓敢管,善于处理复杂问题”。

周伯华_周伯华 -观点

食品安全管理

周伯华:周伯华-人物简历,周伯华-执政评价_周伯华
周伯华接受采访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是因为犯罪成本太低”这个观点,周伯华认为,过去和现在,某些违法行为的成本不高,是存在的。但违法成本的高与低,不能光凭主观臆断,还是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如果需要法律上更进1步从严的,就要进1步完善《食品安全法》。他表示,“可以预计的是,以后食品安全案件、质量安全案件的违法成本都会很高。一进入黑名单,就会被永久性驱逐出这个行业。”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没有人管,从“田间”到“餐桌”、从养殖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每1个环节都设有“重兵防守”,农业、工商、卫生、海关、质检、药监等七8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负有主要监管职责,但现实的情况却如网友调侃:七8个部门管不好一盒奶。周伯华表示,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


关于奶粉安全

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奶粉)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周伯华
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不厌其烦地重申“国产奶粉99%是安全的”,但消费者依然不为所动,只信赖价格昂贵的洋奶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几欲落泪”。2013年3月4日上午11点多,当经济界别政协委员所在的第37组小组讨论一结束,周伯华就被记者团团包围,他说:“我们不能都靠去香港抢购洋奶粉过日子,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产奶粉企业的自身努力,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会逐步恢复,我对国产奶粉的未来很有信心!”

周伯华_周伯华 -重要讲话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1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全系统广大干部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60年来,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持支持鼓励与依法登记相结合,积极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53.74万户、外资企业42.11万户、个体工商户3016.04万户。


60年来,市场秩序日趋规范。针对不同时期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先后集中开展了维护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护商标专用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整治,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好转。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4064.38万件。


60年来,新农村市场建设大步迈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努力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农资市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积极促进农村经纪人、农村个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60年来,商标拥有量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工商总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商标审查进度,商标注册量逐年大幅增加。日趋完善的商标法律制度、有中国特色的商标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商标行政保护工作,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界的广泛好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注册商标总量达240万件,居世界首位。


60年来,消费者维权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方便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为目标,大力推进12315站点进村镇、社区、商场、超市和企业,进村镇覆盖率达48%,进社区覆盖率达64%。1995年以来,全系统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43.92万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701.7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7.55亿元。
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建设和改革进程,工商系统自身建设也取得重大成就,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党的16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总局党组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工商行政管理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4个统一”,科学回答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以“4个统一”为主体,以“四化建设”和“四高目标”为补充,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形成,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商标法》等法律及1大批行政法规、规章为主体的比较健全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共有100部法律和203部行政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执法职责,国家工商总局单独制定和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部门规章有104部。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宗旨,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依据。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重大突破,逐步确立了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从总局到基层工商所五级贯通、运转协调的分层管理体制,建立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基层监管执法体系,在全系统推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促进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恢复建制时,全系统仅有10万余人。1995年国务院核定工商所36万行政编制,结束了基层工商所长期缺编、少编的历史,是工商所人员列入公务员序列的历史性举措。目前全系统公务员队伍共有40余万人,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顾60年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第三,必须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执法为民。第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法效能,始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第六,必须坚持不断规范执法主体自身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维护市场秩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新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进1步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落实新“三定”、停止征收“两费”为契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做到“4个统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全面实现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的目标,进1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17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探索勇气,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标题:简历个人评价-刘友君:刘友君-个人经历,刘友君-评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51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