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大数据时代-浅谈大数据征信对P2P风控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浅谈现代通信技术作用

一 : 浅谈大数据征信对P2P风控的作用

目前,所谓的大数据征信对互联网金融的风控只是辅助作用。P2P对大数据目前为止最成熟的应用就是反欺诈。P2P平台利用大数据将更有效地区别出好人和坏人。

记得前几年P2P网贷行业刚兴起的时候,行业论坛上大家一窝蜂地大聊用户体验;从去年开始,大家一窝蜂地大聊风险控制;今年开始,大家又开始大聊大数据征信。行业热门话题,避而不谈不现实。现在业内对大数据的迷恋,多少源于“互联网+”和征信体系尚未健全的大环境下,账户盗用、申请欺诈等蓄意欺骗行为时有发生。

数据安全,对用户和平台的安全至关重要。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而权威的大数据征信体系,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风控问题,降低P2P平台坏账的几率。此种观点已成为业内主流。

(引用)但目前,大数据目前只是传说。现阶段来讲,大数据、征信,对整个P2P平台的运行主要是起辅助作用,还起不到主导作用。这是由于现在互联网金融还在数据积累的阶段,平台的注册人数,相对于中国的网民数量,基数还太小。这个时候不应该大规模的使用大数据。如果数据样本过少,其实会出现误导,没有说服性。

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健全,P2P行业难免存在风控难题,对用户和平台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大数据反欺诈或成为P2P平台风控水平新的提升点。大数据反欺诈的实质是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找出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

(引用)所以反欺诈是P2P对大数据目前为止最成熟的应用,P2P平台利用大数据将更有效地区别出好人和坏人。

大数据反欺诈的实质是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找出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其现实意义在于提升坏人的欺诈成本,在欺诈行为发生之前就将其制止,进而净化诚信体系。

(引用)大数据不仅是P2P风控的辅助手段,更有助于P2P平台的内部管理和效率提升。

“大数据即资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运营领域的应用是大数据最核心的应用。对现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企业来说,大数据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将成为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平台或企业,其内部团队需要运用起数据驱动和数据运营的架构。将专业团队与数据结合。遗憾地是,现在很多企业将数据团队与业务隔离开,如此不利于平台或企业真正发展。

企业应该把大数据的构建和应用上升到战略高度,领导要足够的重视,数据积累要有一个过程,数据的运用也需要测试。大数据是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从某天开始所有的大数据都有了,也都能用了。

大数据应用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定概念,大数据是什么?第二个阶段叫定字段,要获得哪些数据?第三个阶段叫建模型;第四阶段叫生产应用。整个轮回下来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应用。目前大数据已经可以应用了,主要应用于用户画像构建,用户识别、喜好判断等方面,电商平台在这一块的应用要多一些,这些模式P2P行业可以借鉴。

二 : 闲时浅谈

放假回家,一个人在家待久了,免不了生出无聊。终于,再也坐不住,逃也一般的出了家门。约上几个老友,一起闲聊着往日趣事,好不热闹。聊着聊着,朋友们总是会谈论到事物的优劣,比较着物品的贵贱。逢至此时,我总喜欢淡然的听着。他们各陈己见,滔滔不绝,犹如江海溃堤……

我闲散的踱着步子,静听着他们纵横捭阖,不赞一词。

我非无自己的看法,而是与之相较,我更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时,安静闲适的时光,是那么的曼妙。一个人,闲看着窗外行人三三两两,车来车去……甘愿做一个落寞的旁观者,守着心中那份恬淡与自适,往复于天地之间,来来回回,淡看花开,轻叹叶落;月光下,石桥边,舞一曲月光弄影,静听小河流水潺潺,感知着雾气渐润华裳的温凉……

事物必然存在着优劣,既存在,必有其价值,优者较之劣者是为优。若无次者,优何以为优,无可相较。于我而言,我认为两者皆不可弃。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为其存在,所以我们有所区别,更使得上得其所,下合乎其心。

从哲学上讲,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发展必然存在分化。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初级到高级,这是一个必然经过的过程。其间,人的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意识的提高,促使事物的演变推进,使事物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转变完善。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区别,随着演进优者将会向次者转变,这是发展的根本规律与价值体现。

从历史演变上讲,其存在有着必要。哪些或存在于曾经,或存在于现世的种种,对着历史的推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譬如,人耕与农耕。从时间上来讲,人耕出现的时间早于农耕,农耕相较于人耕是一个进步,但是这也不可否认人耕出现对历史推进的意义。(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人耕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体现。人们在长期的总结摸索中,逐渐的明白通过耕作,收获食物,免于饥饿之苦。这极大的鼓舞了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征服的欲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远古人类得到了更好的生存,也使得人类的文明日益进步。

此外,人耕的出现在历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过着群居狩猎的生活。进一步促使了原始群居部落的出现,并随之产生了家族部落文化。人耕文化是农耕文化的一个过渡,农耕的出现,其根由之一在于人们苦于耕种的幸劳,由于社会进步,谷物和猎物的剩余,产生了野兽的训化活动,也随之产生了较人耕先进的农耕。

从人文上讲,事物的发展对于文化的产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譬如,浊酒与清酒。浊酒是酿酒技术相对落后时,酿造的一种酒。而清酒则是与之相对,乃是浊酒静置一周后,抽取上清液所得。然浊酒品相虽次于清酒,是为劣。但是,浊酒却并未因此被遗弃,成了人们心里的一种寄托,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达官显贵,可以消受那高端的生活。浊酒自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街头巷尾间,一杯浊酒下肚,感受着醇厚青涩的味道,慢慢的回味。枯树下,余晖中,静静的品味,感受着年华逝去的悲痛,合着青涩的浊酒涌入胃肠,消散在每一寸肠胃。

浊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迹,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岁月无常、悲壮、豪迈的内涵。‘素琴浊酒换客’,两行热泪流,一杯浊酒喜相逢,无尽的离别情深尽在杯酒之中。‘长歌倾浊酒’,歌叹道途心酸,浊酒入胃凉人心,掩不尽愁无绪……

无论优劣,即为存在,当不可弃之。每一个文字记叙着心声,没一段历史记忆着往事,然大抵每一件事物都烙上了历史的印迹,是一个民族艰难曲折的探索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当提及总是能温润每一寸心房!

三 : 扎克伯格定律:再谈大数据时代

不到一年前,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Web2.0峰会上宣布,根据Facebook统计数据,社交分享信息量以倍数增长,今天分享信息总量比两年前增加了两倍,从现在开始后的一年,用户所产生的信息分享总量将会翻番。扎克伯格的社交分享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Y = C ×2x。其中,X代表时间,Y代表用户的信息分享量,C代表现在时刻的分享信息量。如果这个公式成立,那么20年后,一个用户的信息分享量将是今天的一百万倍还多,即2的20次方。

小扎推出这个定律是对WEB2.0时代网络用户行为产生的共享数据量变化的总结,其中当然也含有商业目的和对信息产业前辈的模仿因素。如果这个定律成立,那么FACEBOOK的前景不可限量。即使是按照公司目前简单的基于访问流量的广告商业模式,FACEBOOK的年收入也可以水涨船高,永无止境。如果对现有商业模式加以改良优化,再不断推出新的营收方式,那公司未来每年的收入的增长还会长期保持高增长。小扎用这个简明易懂的定律做公关,用来忽悠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是个非常聪明的方法。这显然受到了享誉信息产业界多年的梅特卡夫定律的启发,这条定律说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的价值V=K×N2,其中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

扎克伯格定律真的成立吗?如果成立的话该如何理解呢?如果从个人用户简单直观的体验看这个定律不可能成立。一天只有24小时,每人上网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10年后他的网络行为所贡献的数据量是今天的一千多倍(2的10次方),20年后是今天的一百万倍,一个人怎么可能在有限时间里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不能想象一个人十年后阅读的新闻资讯量是今天的千倍,或者二十年后一个人逛网上商城或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今天的一百万倍。同理,如果从运营传统网站的公司角度看,它们所能产生和使用的数据量最多只能按算数级数增长,和扎克伯格定律一点关系也没有,不可能用来忽悠投资者。

扎克伯格定律只能在诸如FACEBOOK这样的网站里成立,也就是只适用于以个人用户为中心,通过人际关系进行信息互动与传播的WEB2.0架构下的网络服务系统之中。举例言之:按照社会学研究的结果,人们平均而言最多可以有效维持145个社会关系,也就是说FACEBOOK上9亿用户每人可以拥有的朋友数量最多也就是平均145个。如果一个用户和他的朋友们今天只在那里说一句话或有一个动作,那么他会从朋友处得到145条共享信息,同时他自己生产的那条信息被传播给了145人。如果这个用户和他的朋友们明天在那里说十句话或做十个动作,那么他会从朋友处得到1450条信息,而网站中所产生的共享信息量则是145的10次方。换句话说,每个用户的网络行为如果是算数级增长,那用户间的传播,互动,和共享信息则是几何级增长。同传统网站相比较,例如在一个门户网站上,一个用户看一条新闻只得到一条行为记录,多看十条新闻也只多得到十条记录,数据量并不会产生几何级增长的效应,扎克伯格定律失效了。

FACEBOOK的经验数据是说每年共享数据翻一番,其实理论上共享数据的增长应该翻许多番。所以,这条定律并不是一条精确的数学定律,而只是对一种趋势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描述。不同网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运营水平上,共享数据的增长幅度也许会不一样。但是,大趋势是不会错的,这条定律会在相当长时期内有效。历史上著名的摩尔定律提出于1967年,但在45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效。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学习社会网络分析时,最大的痛苦不在理论的把握,也不在统计模型的研讨或计算机编程,而在于无处获得大规模的,系统的,完整的,动态的社会网络数据。无奈之下只能采用计算机模拟或者用些局部的简单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所以多年来它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的东西,发展不快,影响不大。直到最近几年,确切地说直到FACEBOOK诞生,社会网络分析这门学问在相当大程度上和经济学理论或物理学理论一样,考验的是思维能力,而不是实证水平。正如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促进了大学中计算机科学这个学科的独立产生和蓬勃发展一样,互联网上基于社会网络机制的服务的发展也许会促进作为社会学一部分的社会网络分析的勃兴。没准在不久的将来使社会学从社会哲学和经验社会研究中挣脱出来,成为像经济学一样的科学学科,让诺贝尔奖增添一个社会科学奖项。

文章来源:谢文博客

本文标题:浅谈大数据时代-浅谈大数据征信对P2P风控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98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