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影响一生的书籍-影响一生

发布时间:2018-05-08 所属栏目:初二作文

一 : 影响一生

  一看到这个题目,便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欲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兼得,故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兼得,故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大与小的利益之间,几乎所有人都取大而舍小。古代这种风格并不少见,舍生取义之人比比皆是。但是,到了近代,科技发展起来,而精神却落后了。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与机子的生命之间,就连那些农村的庄稼汉都选择了前者,也许你会说:“但他死了。”没错,他死了,可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换来了十几亿子孙后代不做亡国奴,换来了中国人的平等与自由,难道他们的选择不值吗?

  但是,在战前投降的中国人的人数比日本侵华总兵力还要多,居然还有一些人精神如此麻木,日军以支那人打支那人的计划险些成功。最终这些人还是难逃一死,却留下千古骂名。他们选择错了一条路,一条通向地狱的不归路。

  由此可见,一次选择会影响你的一生,你的将来,甚至你死后的千百年。

  像现在的中学生一样,你以后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掌握在你的手里。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影响你的选择,比如伊甸园里骗夏娃吃禁果的蛇,本来亚当和夏娃会在伊甸园里安安全全,长生不老的,但被上帝逐出以

  后,他们饱受痛苦,折磨。但你有没有想过,没有蛇的一句话,亚当和夏娃还会两个人在伊甸园里生活,怎么会有现在繁荣昌盛的几十亿人类?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而且自己的选择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人也强制不了。所以,即使选择错了,也不要责怪别人,毕竟炉石自己选的。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选择是世界上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你很迷茫别人认为你是错的,那么,朝着你认为对的路走下去吧,不要怀疑,勇敢、笔直的走下去吧!”

  这句话总是给予我很大的信心,所以我才坚信,没有人可以影响我的选择。这句话同样对你有用,你也应该朝着你所期望的路走下去。无论多么困难,不论是高山、大海也要走下去,你也应该走下去,不要回头,如果你回到起点,那你的努力就白费了。坚信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选择--影响一生。

  韩特,14周岁,属猪,平时爱看书、听歌曲。现在八年级。成绩优异。

 

二 : 影响50、60后一生的十本红色书籍(20131111)

馆友“izimin”: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影响50、60后一生的十本红色书籍”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3年11月11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读书心得”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时常会羡慕80后、90后生活在一个文化开放包容的时代,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以崇古的心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跟随畅销书的狂热读股票期货,以渴望致富的欲望读富豪大亨的传奇经历,以追星族的痴迷读明星大腕的趣闻轶事,以愁肠百结的心绪独读琼瑶的言情小说,以不受羁绊的自在读魔幻鬼怪……,想起我们出生在50、60年代的这些人,在进入小学、中学急需吸吮知识营养时,由于思想的禁锢,文化精神产品的匮乏,所有的孩子们,都只有一类书可读,那就是红色书籍。也就是这些红色书籍,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偏好,都共同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现在回想起来,一代人,被一种充满革命理想和浩然正气的红色书籍所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是坏事。那时没有“知识爆炸”,没有“垃圾信息泛滥”,老老实实地把那有限的十几本红色书籍反复阅读,细心咀嚼,这种笨拙的深度阅读方式,让我们这一代人学到的知识十分扎实。下面,就列举十本对我影响最大的红色书籍。

1、《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发行总量据说超过了《圣经》,50后、60后这代人,人人都有一本这样的“红宝书”,不仅如此,很多人还会整段整段地背诵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许多经典名言,我们那代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以至于50后、60后这代人以后发迹,做学问写文章的,当领导在台上讲话的,随手就可拈来一段主席语录:“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50后、60后那一代人,喜欢用笔记本抄写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人生格言”,如果说,要算被抄录的频率最高,被引用的次数最多的格言是什么,恐怕当属《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饱尝人间疾苦,二十岁参加了共产党,因积劳成疾导致全身瘫痪,后双目失明,辗转病榻长达九年,然而卧病期间,在令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把笔作为武器,把文学创作当作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奋斗,并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这部不朽的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他笔下的保尔.柯察金,是激励我们那一代青少年坚强勇敢,战胜困难的榜样。

3、《红岩》



《红岩》:坚强不屈的共产党员江姐、许云峰、成岗、余新江……,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让人怜惜的小萝卜头,忍辱负重的华子良,充满浪漫情怀和理想的刘思扬、孙名霞,令人痛恨的叛徒莆志高,阴险狡诈的*细郑克昌,凶狠毒辣的特务头子徐鹏飞……,都是书中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那时,孩子们玩耍吵架斗嘴,骂的最狠辣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叛徒莆志高!”渣滓洞、白公馆、沙坪坝、歌乐山……让没去过重庆的人仿佛嗅到了山城的气息。这本书,我也不知道读过了多少遍,也许那时我们还不懂得把《红岩》发生的背景真正弄清楚,不懂得临近全国解放时的国民党特务为何如此疯狂残忍,不懂得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起来去把握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却从这本书中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的好日子,不珍惜我们的青春时光,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不会愧对革命先烈。

4、《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我们那代青少年百读不厌的一部小说,我也说不清自己对这部小说看了多少遍了。最喜欢的是杨沫对林道静的描写,那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一个女子啊!脸庞是椭圆的、白晰的,晶莹得好象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长、很黑,浓秀的渗入了鬓角。而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的嫣然动人的眼睛。她那复杂令人怜惜的身世,让我们为她揪心,为她流泪。由于生母地位的卑微和后来的死亡,虽出生富贵人家的林道静,却从小受尽了苦。当这个小女孩越长越漂亮时,她那恶毒的继母,开始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开始让她上学,让她穿上干净衣服。当她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少女时,继母便对她进行了逼婚。为了逃避那丑恶荒唐的婚姻,小小的林道静开始了在社会上的闯荡漂泊……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孩,她的命运牵动我的心,随着她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了北平的学生爱国运动,我们知道了理想信念是怎样影响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我们最崇拜的是卢嘉川这样坚强勇敢、“英俊潇洒”的学生运动领袖……当时我们还在读小学五年纪,几个女孩子在一起成天谈论的就是林道静、余永则、卢嘉川,这些文学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5、《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读《林海雪原》,给我两个最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印象是小分队的集体成员,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小分队那些个个身怀绝技的英雄:英俊睿智、年青成熟的二○三首长少剑波,单纯活泼、漂亮娇小的卫生员白茹,智勇双全、赤胆忠心的侦查排长杨子荣,性格粗犷的体育健将刘勋苍,长腿孙达德、攀援高手栾家超、警卫员高波……等等,都是我们喜爱的人物。当然土匪小炉匠、座山雕、蝴蝶迷、许大马棒、郑三炮,也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是那时孩子们玩游戏时分别被分派的角色。第二个印象是“林海雪原”的场景描写,我们这些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莽莽雪原,就是从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了长白山、大兴安岭和东北的草甸子,知道了奶头山、虎头山、夹皮沟、大锅盔、四方台……我们还特别喜欢书中描写的那个青年猎人姜青山和那只威猛漂亮的猎狗“赛虎”……

6、《呐喊》



《呐喊》:鲁迅的杂文,成为那个时代很多男生最喜爱的读物,比如我大学的一个同班同学,给自己取个笔名叫“热风”,开口闭口“鲁迅先生”,对鲁迅的文风很是崇拜,写文章也刻意模仿鲁迅的风格。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问我老公,你青少年时期哪些书对你影响最大?他在说了《毛主席语录》、《红岩》、《林海雪原》、《三国演义》这些书名后,就说到了鲁迅的杂文,说到了他很喜欢的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这部小说集中的《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等十四篇小说,是我们那代人很熟悉作品。尤其是从《呐喊》的“自序”中,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知道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过。大体上明白了鲁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作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这样一个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7、《欧阳海之歌》



《欧阳海之歌》:《欧阳海之歌》给我们灌输的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书中的那个湖南“三伢子”,在我们心中,既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这是一本是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英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小说,是六十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名作。从书中看到的欧阳海,参军入伍后,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人称“小老虎”。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8年11月18日清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后来我们才知道,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几乎创下中国小说发行量之最,也给金敬迈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伏笔。在他无意中听到欧阳海这个战士的事件后,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他就前往欧阳海所在的部队采访,在经过短短五六天时间的采访之后,他的内心充满了创作的冲动。在下定决心之后他以每天一万多字的速度,夜以继日的写着,最后仅以28的天时间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原稿。欧阳海的事迹,曾经激动过整整一代青年的心,其中闪现出的光辉,在事隔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弥足珍贵。

8、《前驱》



《前驱》:《前驱》,这部由军旅作家陈立德撰写的长篇小说,一部描写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的小说,或许当时50后、60后的青少年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多,但这部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北伐战争为背景,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革命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至今还记得书中的北伐军独立团连长万先廷这个人物,记得那段万先廷因战斗负伤,动手术时没有麻药,护士给他念《野猪林》那个情节,他对痛苦的忍受能力,让我感到极大的震撼。就是这个贫苦农民出身的万先廷,不断接受着党的教育,接受着战火和风浪的摔打锤炼。从刚入伍时的军事训练,到后来的战场冲杀,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基层军官,他所在的独立先遣团,成为一支常胜不败的“铁军”。还记得北伐革命军中的那个儒将营长齐渊,很善于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使得队伍中总是士气高昂。还记得那个旧军队出身的营长樊金标,英勇善战,豪爽侠义,在他的可爱之中,又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同时还记得万先廷家乡的那个湖南妹子大凤……

9、《苦菜花》



《苦菜花》:在我们当时阅读的红色书籍中,觉得《苦菜花》是一本写得比较通俗易懂的小说。小说中的“母亲”,有着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这个农村妇女形象,让我们懂得,即使一个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有一种英勇坚强、正直不屈的秉性。“母亲”开始也是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普通妇女,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丈夫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为娟子担惊受怕的母亲因此生气并阻拦娟子参加革命,这个情节被电影《苦菜花》的老演员曲云演得非常真实。后来在无数次的斗争中,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先后毅然支持娟子干革命工作,同意大儿子德强参加八路军,在共产党员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母亲的慈爱和革命意志在不断地发展,她从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当敌人逼她说出兵工厂埋藏机器的地点,并以杀害她的小女儿嫚子相威胁时,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如此一个伟大的母亲,怎能不感动我们呢?但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居然曾被列为“毒草”,真是不可思议。

10、《牛虻》



《牛虻》:这本书在青少年时期,曾赚了我大把眼泪,因为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儿子都上大学了,再去买新版的《牛虻》来重新阅读。这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一部著名作品,它描写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祖国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主人公亚瑟,是红衣主教蒙泰尼的私生子,出生富裕家庭.在他认识了教会的反动与伪善后,愤然离家出走,辗转流浪于南美各地,受尽了各种凌辱和折磨,他当过杂耍,用自己残疾的身体进行表演和乞讨……13年后,他重返意大利,经常以“牛虻”的笔名发表嘲讽教会和贵族自由主义的文章。后来,他为准备武装起义冒死偷运军火,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了各种酷刑和病痛的考验,英勇不屈,从容就义。小说中他的生父,红衣主教蒙泰尼里对他的爱,他对生父的复杂情感,他和爱玛的感情纠葛……都是最吸引人,最赚读者眼泪的情节。

以上列举的,就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红色书籍,也许并不能把当时那一代青少年读过的书列举得更加全面和准确,除了上述十本书以外,还有《高玉宝》、《家》、《我的大学》、《平原枪声》、《在茫茫的草原上》、《吕梁英雄传》、《朝花夕拾》、《十万个为什么》、《叶尔绍夫兄弟》、《静静的顿河》等,都是我们那代人曾经读过的书籍。

来源:历史学科网

三 : 这一堆发霉的书籍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那时候看的是小儿书。是一种专门给儿童看的黑白图画书,带有故事情节说明。现在已经被漫画书所代替了。但我一直认为小儿书比漫画书要好,因为这些小儿书中的故事情节都来自文学名著。看小儿书也是我们那代人最早接触文学名著的方式。

那个时候,家里的小儿书比较多,都是我用挖野生药材和卖树皮赚的钱去买的。

没事的时候,我常常躲在阁楼上,一遍遍数着小儿书傻笑着,认为拥有这么多的小儿书是自己最伟大的成就。当然,有时候我也为别人借去而没有归还的小儿书的流失而伤心流泪。

现在,这些当时定价为七八分钱一本的黑白小儿书已经成为了文物,黑市价格已经炒到了五百多块一本了。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正式接触古典文学书籍了。那时,山区的每所小学都拥有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的学农基地。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五不上课,由老师带领学生统一去学农基地劳动。种的庄稼卖了就抵学费,学校不向学生收取任何学杂费。碰到收成好的年份,老师还给我们发零花钱或者空白作业本以作奖励。

由于我的学习成绩好,一般县里和公社组织的各类竞赛之类的活动都是让我参加。而我每次参加,都很幸运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所以,班主任老师很看好我。这些体力劳动,老师都以我的身体差为理由,不让我参加,让我留校改作业,或者找来很多的书籍放在办公室里让我一个人静静地看。

那个时候,能够找得到的书籍很少,而且很多都是村里有学识的老人藏在家里的古书,繁体字,黄麻纸印刷的,竖行排列从最后面往前翻。我就是这样认识繁体字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连猜带蒙整出来的。

看得多了,有些书里的好文章又舍不得放下,就开始抄书。家里厚厚的几十本笔记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抄出来的。最先抄录并且抄完了的是《唐诗三百首》。

可惜,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在二零零五年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后来,我从深圳回去,扎扎实实在老师的墓前磕了几个头。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大堆看不完的书。每次去供销社为妈妈买油和盐,看到柜台里摆放的厚厚的《杨家将》和《说岳全传》,我就徘徊着不想离去。那时,一本厚厚的小说要五毛钱。对我来说是一笔巨款,也不敢找爸爸妈妈要,就只好把那一份贪恋留在心底。

中学时,我开始写诗歌了,写了厚厚的几大本。相邻几个县的学校都有同学在传抄,我开始有了一点小名气。有时候,一天竟能够接到十多封同龄人的来信。于是,有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就要我为他们代写情书,他们塞给我的第一笔润笔费就是两块钱。我用这笔钱一口气买了厚厚的四本小说。

后来,我不满足于在供销社买书了,开始寄钱给出版社订书。高中毕业时,我已经有了好几麻袋藏书。

书籍可以说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一九八八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在中国第一次发行的时候,我就通过邮局订购了。那个时候,十六岁的我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我还是极其认真地看完了,并写下了很多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我去煤矿勤工俭学时,我带的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中毕业后,跟着老爸走村串户做手工艺人时,我带的是《尼采的哲学》。后来,离家出走时,我带的是歌德的《浮士德》和但丁的《神曲》。

再后来,我开的酒楼出事故倒闭了,回家的时候,除了债务,就是好几大箱书籍,通过邮局邮寄回家。

我同一个父母不喜欢的女孩结婚了。老爸请了镇政府的司法员过来公证,把我赶出了家门。我和妻没有钱,也没有衣服被子,只有几麻袋书籍。

后来,我借钱做了两间土坯平房,安顿了下来。农闲时,就到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贴补家用。由于要还债,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时,没有人看得起我,受尽了白眼,压力很大。我曾经对我最好的朋友说,如果我有一天坚持不下去,请他看在我的面子,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儿子。

那时,我天天看的是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孤独和无依。后来,我终于坚持下来了,在儿子满五周岁的前几天,我和妻来到了深圳,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初到深圳,没有钱,也找不到工作。后来,给一家公司做办公设备维修的学徒,月工资三百元,刚刚只能维持夫妻两个人的生活,寄存在家里的儿子就没有生活费了。我只得找来很多杂志,熬夜写了很多投味的胡编乱造的应景文章,寄了出去,一个月也能赚上几百元的稿费。

有时候,有了一点节余,我也会去买上几本书。但书价涨得太离谱了,已没有了以前买书的豪气。毕竟生活是很残酷的,能够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附近镇上的几家书店的老板和营业员都很喜欢我,说我是一个很儒雅很风趣的人。有时,没有钱也跑过去,抱几本书回来慢慢看,看完了,再送回去。

一晃,人到中年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意也还可以,也有闲钱买书了。但我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买书和看书的激情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喝酒吹牛应酬。偶尔也上网写写博客,看看歪歪小说,但那都是闲得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

前几天,我叫两个小弟开车送妻子回老家度假。老家很远,有两千多里。回深圳的时候,他们从家里带回来了二十多本我以前买的书,好在轮流开车的时候翻翻。回到了公司,他们或许觉得那些书看起来没有多大的意思,就一股脑儿全搬到了我的书房里。

午夜,儿子也睡了,我一个人坐在床上,翻开了二十多年前买的书。由于长时间没有人翻动,已经闻不到书页的香气了,只是散发出一些发霉的气味,让我连打了几个大大的喷嚏。抚摸着这些粗糙的书页,翻看着上面年轻的时候写的眉批和那些幼稚的字体,突然,我就泪流满面了。

真的,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变得很坚强了。但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突然就泪流满面了。

四 : 书籍影响我的生活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有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带给我们精神的享受,留给我们无限欢乐。

  ——题记

  你见过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海洋吗?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满未知的海底世界吗?你想要去认识海洋中那些种类繁多的鱼吗?如果想,就让我们跟随凡尔纳的脚步,一起畅游在《海底两万里》里吧!

  这本书故事情节的曲折紧张、扑朔迷离,人物命运的瞬息万变,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时而又带我们进入科学的殿堂。读来引人入胜,使人欲罢不能。

  读完书后,再回头想想,在科学上,阿龙纳斯一丝不苟,严谨对待,同时,他还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在面对危险,尼摩船长冷静思考,但还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无人能敌,但一直隐居大海,很少露面;在于大批鱼群时,康塞尔分类痴迷,他还是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他们的所作所为值得我去学习,在学习上,我要做到阿龙纳斯和尼摩船长那样一丝不苟、冷静思考;在处理事情时,要做到康塞尔那样井井有条;在朋友间,我要向尼德·兰一样对朋友真诚,毫无保留。

  还有就是故事中,尼摩船长击沉英国战舰,为祖国和人民复了仇。从书中可见,尼摩船长时刻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他尽自己所能,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无所不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个爱国志士对国忠诚、为国捐躯、名垂青史,用自己的言行倾诉着对祖国的热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北京奥运会上,乒坛老将王楠历经伤病的困扰,用毅力继续奥运梦,与队友以其出色的发挥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33金;还有杨威为了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高高飘扬,天天冒险练习着体操的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不就是爱国吗?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爱国、报效国家,我真希望每一个国人都能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体现爱国,为国争辉。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真希望也能随尼摩船长一起去海底探秘,只恨我没有像阿龙纳斯教授那样的机会。

  我喜欢读书,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我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更给我带来了短暂的安宁与快乐。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来丰富我们自己,书又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更该读书,去感悟书本的真正含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海洋,得到精神的享受吧!

    初二:陈雅茹

本文标题:影响一生的书籍-影响一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35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