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张衡制造地动仪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一 : 张衡制造地动仪的故事

东汉有那么一个人,怀着满腔热血,为了追寻先辈的荣耀,16岁就离家出走,读书学习,认识了人生最重要的导师,才发现,社会比自己想象的更加黑暗,于是放弃了开疆扩土,开始研究天文地理、易经、算术,最后成功制造了地动仪,震惊世界,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是哪里人

公元78年,河南南阳,东汉时期最有名的科学家张衡出生了。名人出生,我们讲究人杰地灵,就是要看看当地是不是风水很好啊,咋这么厉害的大人物就出生在这里了呢。南阳位于河南的西南部,靠近湖北和陕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古代历史书上说的中原,确切的来讲,就是指河南。

南阳的地理杂志上,介绍南阳有五圣,就是五个特别厉害的大人物,哪五个:姜子牙、诸葛亮、范蠡、张衡、张仲景,这下齐活了,搞政治的、经商的、学医的,现在又多了一个搞研究的。

我们在讲汉安帝的时候有个观点,就是说,小孩能长成什么样,大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小张衡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爷爷。张衡的爷爷叫张堪(读 kan),张家是大家族,可惜在张堪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生病,都去世了,只有下了小张堪。

遭受打击的张堪,把父母留下来的家产都给了侄子,自己远走他乡,游学去了。要学习,当然去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堪出生的那个年代,和刘秀差不多,正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的那个时期。

西汉的文化中心,就是它的首都长安,张堪在读书的时候,江湖人称圣童,就是比神童还要厉害一个层次,汉光武帝刘秀在25岁之前,也在长安深造了5年,这里不能确定刘秀和张堪是不是同学,但对于张堪这么拉风的名人,刘秀肯定是听说过的,所以在得到江山,成为皇帝之后,刘秀就找到张堪,封他为四川的太守。

张堪是一个文武全才,下马治国,将一个四川郡治理成了天府之国,有钱;而且张堪还是一个军事家,当时匈奴人经常南下,来四川抢劫,张堪上任之后,积极练兵,用几千士兵就灭了来抢劫的一万多匈奴骑兵,此后匈奴路过四川,都是绕着走,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不仅如此,张堪还是一位清官,因为治理有方,四川的人民生活过的很滋润,但是作为父母官的张堪,退休的时候,只用辆牛车,拉了点破家具,就回家了。对于这样的人,老百姓肯定会记得,所以张堪退休后在家,还是拥有很高的声望。

张衡发明了什么东西

大人是小孩最好的人生导师,张衡从小的偶像,就是他的爷爷。张衡在16岁的时候,也出家远游,学习文化去了。他的第一站叫三辅,位于陕西西安一带,是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西安(就是长安)是西汉的首都,虽然到了东汉,首都从西安搬到了洛阳,但是西安的底蕴还在,一大批有文化的学者喜欢在这里,吟诗作对、研究文化。

此后,张衡来到了东都洛阳,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开始读研究生了,当时他的导师叫崔瑗,这个崔瑗是位大书法家,尤其擅长写草书,而且还是位天文爱好者、对易经也很有研究。

张衡完全继承了崔瑗对于天文学家和易学的爱好,导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崔瑗不仅是大学教授,而且还是位资深的军事参谋,先后跟过邓太后的堂弟邓遵、阎太后的哥哥阎显,邓遵和阎显都是军中大将,而且都有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做靠山。

可惜当时的东汉已经进入了黑暗时期,一群太监和太后在那呼风唤雨,皇帝再也没有天子的权威,汉顺帝刘保上台后,将阎氏家族杀的杀,剩下的都赶回了老家,心灰意冷的崔瑗也辞职回去做学问了,后来再也没有从政。

正是在崔瑗的影响下,张衡只研究天文学和数术,当时国家多次征召张衡出来做官,一直没同意,直到南阳太守鲍德,作为老家的父母官,张衡必须得给点面子,于是给鲍德做了八年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领导秘书。

后来鲍德进京向汉安帝刘祜推荐了张衡,皇帝都亲自邀请了,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张衡进入洛阳,第一年作为郎中,第二年升为太史令,太史令就是专门给皇帝记录历史的,张衡在这个位置上一做就是14年。

写历史的官,不好好干本职工作,却喜欢发明创造,张衡在当太史令期间,发明了很多东西,最有名的是浑天仪和地动仪,浑天仪模拟的是地球的天体运动,每个朝代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喜欢研究和探索。

当时主流社会,对满天繁星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对于地球的位置和宇宙的形状主要有三种观点,而浑天仪的产生就是为了演示三种观点中的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地球就像一个鸡蛋,天空就是蛋壳,而大地就是蛋黄,那些小星星就是在蛋壳上的斑斑点点,(PS:其实第一个发明浑天仪的是西汉的天文学家耿寿昌,张衡只是改进和完善了浑天仪)。

当然,张衡发明的东西里面,最有名、也是被频繁提到的是他的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里记载的地动仪是这样的:地动仪的外形类似一个酒樽,用精钢制作而成,地动仪的核心是里面有一根柱子,八个方向各有一个机关,对应的每个方向各有一条含着铜珠的龙,地震时,柱子移动,打开八个方向的开关,控制铜珠掉落下面对应的蟾蜍嘴里,查看蟾蜍就可以发现,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就像导师崔瑗一样,除了搞研究之外,张衡还是个文学家,是西汉加东汉,最著名的汉赋四大家之一。为什么这么牛逼的科学家还是个搞文学的呢?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的科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

不理解,咋办呢,写文章呀,不仅要对所有科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绘出来,还需要写几首诗,表明自己的心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我只爱科学研究,走自己的路,让他们笑去吧。

张衡是一个对事非常认真的人,对于文章啊、诗词什么的,要写,就希望追求完美,一来二去,写的多了,竟然成为四大名家之一。

张衡是怎么死的

永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39年,62岁的张衡死了,想想东汉的皇帝,动不动40岁不到就死了,作为62岁的张衡,已经算是高寿了。

张衡作为古代中国最出名的天文学家,我们要表达对他的尊敬啊,于是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1977又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同时,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还将另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fu@(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请关注比比读小说网微信公众号

二 : 发明家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老爷爷被张衡的执着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不久,地动仪成功问世了。

三 :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_张衡发明地动仪

东汉时期,洛阳地区经常发生地震。(www.61k.com)担任太史令的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决心发明一种可以及时预测地震的仪器,以便朝廷迅速采取救灾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经过长期潜心钻研,张衡终于制成了一台仪器:它是用精铜铸成的,形似一个大酒樽,四周有八条龙,代表八个方位,每条龙的嘴里含有一个铜球,正对着下面八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张衡给这个仪器取名为“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被安装在洛阳的观象台上,几年里一直没有“动静”。有人嘲笑张衡说:“地震是老天爷在作怪,这个笨家伙怎么能知道呢?”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上朝西的那条龙口里的铜球,突然落到了下面的蛤蟆嘴里,这是告诉人们发生地震了,可是洛阳城里并没有感觉到地震呀?人们都说,张衡制作的这个东西是骗人的。然而张衡却坚信:洛阳以西一定有地震发生。过了几天,驿道的信使飞马来报:洛阳以西500公里的陇西地区3月1日发生了大地震。有人一算,这正是铜球落到蛤蟆嘴里的那天,这时人们才相信张衡的地动仪确实有作用。在此之后,候风地动仪又测出了许多次地震。后来,朝廷对地震的记录就以候风地动仪的测量为准。

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比西方同类仪器早了17 00年。它的构造非常科学、合理:当一个方位发生地震时,地面的震动从那个方向传过来,震动了地动仪龙口里的杠杆装置,于是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下来。人们普遍认为候风地动仪是现代地震仪的雏形。

张衡坚信真理,不屈不挠,终于证明了候风地动仪的科学性。有时候,我们也会被别人质疑,如果我们有张衡这样的精神,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扩展:张衡地动仪 / 张衡发明地动仪 /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本文标题: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张衡制造地动仪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87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