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情与景
月光透过淡淡的云朦胧的让人怀疑
夜风穿过树林呼呼吹个不息
湖水微波粼粼的敲打着岸堤
你站在了树前林后月下的静寂
亲爱的你知道吗
我多希望你能在我耳边低声细语着秘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无论是像今夜繁星点点般让人痴迷
还是未知的电闪雷鸣下的狂风暴雨
我依旧会在你的身后等你
二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往往先写景,但写景只是为了引出“情”,重点是“抒情”;
情景交融:“景”也是作者歌颂的内容,正因为“景好”,所以生发出“情”,达到了“情景交融”。
要区分二者,一看是先景后情(这就是借景抒情)还是边景边情(这就是情景交融);二是看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情”,那就是借景抒情,分不出重点是“情”还是“景”,那很可能就是情景交融。
你满意吗?祝你进步! 期中考试完后,安排李老师讲诗歌题,希望能以点带面,对高一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有所帮助。
课堂上李老师提出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但所谓的区别我听着仍是一头雾水。老师我觉得这种区分法不合逻辑,也不科学。因为借景抒情作为艺术手法,一般和触景生情对举。而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触景生情,都可算作手法。这2种表达手法都可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就是说,借景抒情是手段,情景效果,这二者不是对立概念,不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分。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就是作者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的景。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生情,都是表达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毛主席所写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技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丛中笑”之景已经充满了一代伟人欣喜革命胜利之情。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是无我之境,诗人喜悦之情已完全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生情和触景生情这2种情况,有时尚可以区分。有时也可能兼而有之。“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诗人触此景,一定很愉悦。但终于抵不住诗人固有的思乡之情,所以后面一转,思乡之情代替了美景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成了喜情转成哀情了。这里面触景生情有之,借景生情也有之。当然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可见,要是让学生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岂不是难上加难了。诗中有景有情,就整首诗的特点而言,学生们自然会想到是情景交融了,若如此有意去分反而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三 : 情寓于南安
明媚的下午。
带者复杂的心情,前往至南安的路程。
一方面为能回到久违的村庄而兴奋,另一方面又为要坐轿车而产生深深的恐惧。一向生龙活虎的我,一上车就焉了,,晕头转向的,特别是坐轿车,吐得我人仰马翻,精疲力尽,真的很难受啊!但脑子里有不断浮现出亲人的笑脸,有为我压了压气,心情也就舒服多了。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对我来说就像过了一道鬼门关,我在里面挣扎得死去活来。终于,一路的颠簸把我送到了向往了一年之久的地方——南安的一个山村。
尽量的压抑住我的激动,颤颤地走下车,望者眼前古老的建筑,密密的花草树木,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恩—带者别样的感受,没错,这就是乡村独特而有美好的气息。内心按耐不住的喜悦不禁浮上脸硖,三步并为两步,恨不得光速的冲向家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相拥而入,守了一年的思念终于可以释怀了。一声声问候,一次次微笑,一个个微笑,都是一份最好的礼物。真的很久没有这样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喜。看来此行,我可真是受益匪浅啊!
这一阵儿,我又在贪婪地猛吸着这绝对清纯的空气。浓郁的青草味儿都灌进了我的心田,陶醉在这个另人心旷神怡的地方,耳边又响起大自然的声音,整个人都变得清爽多了,所有世俗的烦恼都仿佛连同那股快活的山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很快,我又在这儿寻找到了一份简单的快乐。过年的喜悦到处弥漫在这空气之中,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又增添了一份温馨。过往的村人或许你认不认识,但只要你给出一个真诚的微笑,收到的却是一份快乐与一个微笑,做这样划算的买卖,岂不笑得合不笼嘴?
有时,我又愿意在这儿做个顽皮的小孩。戏戏小狗,斗斗老牛,再“喂喂”鸡鸭,用我是客人的权利,请它们“吃”春节大鞭炮。哈呵呵。
但生活有总难免回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于是,我便跑到面似和蔼的山伯伯面前,大声地说出了我的烦恼与忧愁,痛痛快快地与他申诉一阵儿。这样,我的内心就少了一份凌乱,多了一份舒畅。
转眼间,田里的白菜,从我刚来时的小苗,逐渐长成茁壮的大白菜,郁郁葱葱的到处一片。来次做客的人,也走了好大半,只剩下一些少许的村民。村子里静多了,人少了,热闹也少了。我也该走了。
无奈时间不容我多留,到处追赶着我。聊天时从我的嘴角快速地划过;吃饭时,从我的指尖轻轻穿过;独自眺望美景时,又从我的瞳眸中一掠而过……
割舍住我的千般万般的不舍,还是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临走时,千言万语却只浓缩成了一句:“谢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还会再来的,再见!”而我知道,下一次的想见又要等一年,两年或许更久。
坐在车上,脑子里还是放不下心来。回忆着当初的一点一滴,村里每一个人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进了我的心理。恍然间,觉得那儿
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能感受到,却说不清楚。就像,我偏爱那里的狗狗,也许是因为它们比城市里那些成天被主人宠溺在怀里的小狗,多一份野气,多一份活泼,有多得恰倒好处,使人由衷的喜欢它们,对比起来,城市里的大多数狗狗太“娇生惯养”了吧。
这一路上,我并没有晕车,自然也不用受罪,也许是因为他们浓浓的乡情与祝福陪伴着我;也许是热心上午村民早早给我准备好的晕车药;也许是我的心被感化了?……
现在又是一个明媚的下午,天很蓝,云很白,可怎么闻着就不一样了?
四 : 创设情景 寓教于乐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寓教于乐,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刻意探索教学的积极性,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索之中。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再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欢乐的节日》一课时,我结合“六一”儿童节与春节这两个学生都很感性趣的大节日,抓住契机,教师提出“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过哪些有趣的联欢活动,大家表演的节目肯定也很多,老师现在想知道大家喜欢什么节目。听说各种联欢活动,同学们兴趣马上来了,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喜欢和参与的节目。这对我是个机会,“大家想到的有趣活动这么多,描述的有声有色,我们把这些场面画下来是不是更好呢?”这样同学们通过合作,都积极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
二、创设游戏情境,体验快乐教学。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的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画迷宫》一课,我紧紧抓住学生对迷宫游戏的兴趣,让学生谈谈在玩迷宫游戏时的乐趣和情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然后,根据自己玩迷宫的体会进行创作。有趣的游戏情境,不同层次的练习组合,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观察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进一步体会了情境教学的含义,可谓是“学习并快乐着”。
三、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越来越广乏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计算机教学在小学的开展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课件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当的媒体,运用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二年级《我们爱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运动形态的课件,学生兴趣盎然,马上活跃起来,积极主动的观察,寻找发现人体运动的规律,大胆发言,不知不觉的在愉悦的气氛中探索到了新的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 读中悟情,寓情于景
一、教学内容
《寄扬州韩绰判官》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恋。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四、设计理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中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丝丝情愫。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从而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流)
的确,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通过读书,你有新发现吗?
生自由交流
预设:
1)读了课题,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2)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师:是啊,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一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你通过一个“寄”字,读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真会读书。看来,读诗就得字字推敲啊。再读课题。
3、你还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呢?
A“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
1)“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对比阅读: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3)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教师小结: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此刻心中的无限情思吧。齐读这一句。
B“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
1)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
预设:“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
有掉落。
2)这一句诗老师觉得是多余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生交流
预设: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知道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
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余。
3)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来辅助理解。
生自由交流
教师小结:“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
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辅助理解诗意,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两句实为写景,但景中却浸透着作者的丝丝情愫。让我们带着那份沉甸甸地思念故友、思念故地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4、古诗写到这里还没有提到“韩绰”,是不是跑题了?
生自由交流
预设: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1)通过查资料可知: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2)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
教师小结: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这后两句。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整首诗,真可谓景中蕴情,情于景中。这两句诗意在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让我们带着这份对朋友、对故地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齐读。
六、板书设计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景
情
本文标题: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情与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