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18-04-29 所属栏目:范文

一 : 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XX年,在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及区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重点,以特色立校工作为抓手,以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综述如下。

一、理顺四大关系

为有效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XX年我们抓好了“一把手”工程,赢得局党委的理解与支持,理顺好“四大关系”,形成推进责任区建设的合力,为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机制和经费保障。

1.理顺好党委与督导室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新颁布的《规划纲要》对教育督导机构着重强调了“相对独立”和“独立行使”两个关键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界定了教育局党委与政府教育督导室是当地教育发展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教育局党委重在决策、执行,政府教育督导室重在监督、指导。为理顺好这一关系,加强沟通与协调,我们着力解决好了三个问题。一是落实好督学的政治待遇。让正、副主任督学进入局班子决策层,把局党委的决策化为具体的督导规划,指导责任区督学具体实施;安排两名副主任督学分别兼任两个责任区督学组长,让督学督有权利,评有权威。二是执行好督导室独立行使督导职能的政策。由政府教育督导室拿出年度督导规划,由财政全额预算好督导经费,由督导室独立组织督导规划的实施。三是解决好评估性检查归口管理问题。评估性检查归口督导室,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局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传统作法,进一步强化教育局这个“教练员”的教练责任,让督导室这个“裁判员”判得更客观、更专业。

2.理顺好督学与学校的关系。为了理顺好督学与学校的关系,XX年5月和醴陵会议之后,我们先后两次对全区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和责任督学洗脑,进一步强化了“责任督学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是落实《教育督导条例》的必要措施”的思想。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督学要牢固树立“服务—指导—发展”的工作理念,实施“责任—随机—策略”的工作战略,坚持“在调研中有效指导,在沟通中达成共识”的工作方针,办受欢迎的督导,真心实意地帮助学校研究自身找准发展“定位”,引导学校寻找策略找准发展“定标”,用发展性评价推动学校自主发展。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要求学校履行“自觉接受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指导,认真研究落实责任区督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义务。通过明晰责任区督学与学校各自责任并在具体工作中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督学责任区工作实效,形成了“政府依法督导,学校依章办学”的新局面。

3.理顺好责任区与科室联点的关系。为理顺好督学责任区与科室联点的关系,强化责任督导,我们做好了“三个结合”文章。一是责任区划分与科室联点相结合。以科室联点区域为单位划定督学责任区,聘任科室负责同志为该督学责任区问题整改落实责任人,把科室的执行责任与责任区督学的督导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更进一步强化了责任督导。二是随机督导与科室阶段性检查相结合。每个月督导室都组织召开科室负责人协调会议,征集该月的督导任务,以通知的形式把征集的督导任务下发给各位责任区督学,由各督学自定督查的学校、督查的项目、督查的时间,月底将督查情况上报政府教育督导室。避免了预先通知的督导检查的局限性,真实地掌握了学校常态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三是专项督导与科室中心工作相结合。划分责任区时,每个责任区安排一位局领导和一位督导室领导,在责任区安排督学时既考虑科室负责人的责任落实,更考虑责任督学的专业互补,责任督学与督学责任区工作有合有分,各有其责。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与未来发展实行“点”对“点”的督导,有效地策动督学对学校工作的思考与研究。譬如,开展教学常规督导是基教股的常规工作,光靠责任区督学,力量较弱,此时就整合责任区力量实施专项督导,有效地解决好了股室因人员和专业力量有限难以落实常规工作的问题,也解决了督学专业受限不能全面督导落实的问题。

4.理顺好保障督导经费与激活责任区工作热情的关系。根据现有政策,还没有明确责任区工作经费的保障,为推动责任区工作,我们做好了三个结合:一是将责任区工作经费与督导工作经费捆绑相结合。在保障教育督导经费每年15万元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将督学责任区工作经费纳入局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为督学责任区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责任督学的工作待遇与督学的工作实绩相结合。为确保责任区督学能安心、乐于从事督导工作,我区明确规定责任区兼职督学工作量等同学校教学一线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每月按满工作量计算。责任区督学除享受学校待遇外,区教育督导室还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区督学按每次活动2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据实报销差旅费。三是责任区阵地建设与学校均衡发展建设相结合。我们将两个责任区分别集中设立在两所学校校园内,且单独设立办公场所。将督学责任区办公室的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设备配置建设项目,安装了局域网,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空调、饮水机等办公、生活设备,办公环境舒适,办公条件优越。

二、赋予督学权利

为确保责任督学有为、有位、有威、有味,我们通过区委办和政府办红头文件赋予督学五项职权,使督学成为教育工作中有位有为的人。一是对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有推荐任用、考核奖励的建议权。每年年终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年度责任督学发展性督导评估结果是一项权重较大的主要内容。二是对所辖学校表彰项目的审查权。责任区督学不予认可的可建议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对所辖学校校长的约谈权。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学校校长,有直接约谈的权力。四是对所辖学校教育投诉的处置权。XX年针对个别学校存在家养家教、乱发教辅资料的举报,责任督学下校进行督查,直接处置了相关问题。五是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评议权。赋予责任督学对责任学校经费的使用、建设规划的确定等方面有评议权。

三、实化工作职能

1.完善规程,落实制度保障。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完善了《xx区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实施方案》、《xx区关于加强与改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实施办法》、《督学责任区信访接待制度》、《联席会议制度》、《xx区督学誓词》、《xx区督学责任区督学工作守则》、《xx区督学责任区督学工作规程》和《xx区督学责任区工作 “十二条”》等相关制度和文件,对督学开展督导工作进行了规范。

2.挂好牌子,明确督学责任。为有效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我们实施督学亮牌督导。一是责任区办公室设置督学桌牌,亮明责任督学在责任区的主要职责。二是公示责任学校的校牌,亮明责任督学在该校主要督查事项。三是公布督学姓名、职务,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公布督学的联系方式,开通督学与社区群众联系的直通车。10月12日止,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区37所中小学校门口醒目处悬挂了“责任区督学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公示牌,开通了与社区群众联系的直通车,着力构建教育问题找督学的工作机制。

3.抓实活动,突显督学效能。一是突显常规督开学。2月23日,联校局领导带领各责任区督学督查学生报到注册情况,重点了解学生返校情况和学校收费情况。2月28日—3月1日,对全区中小学开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督查了学校控流保学、常规管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二是突出重点督课堂。从4月份开始,责任区督学先后8次进校园,入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导。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交流,破解课改深度推进的难题;发放师生问卷XX余份,着力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和实施的现状,对各学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三是走访社区凝民心。我们建立人民评议员制度和督学走访社区制度,让社会评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重视开展了责任督学“访民情、惠民生、聚民智”的教育活动,让“片儿警”通过走村入户,平心静气地与老百姓交朋友,话发展,了解社区群众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学校的管理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健全了公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学校年度工作评估考核中,把公众满意度调查作为了一项基本评估工具,加以运用。年末,我们还请来了人民评议员参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对各学校呈现的特色展评打分。通过 “五观”、“十查”到“三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现象和管理上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融洽了师生、社区和学校的关系,用采桑湖镇烟墩村陈祖平支书的话说就是“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校社和谐”。自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以来,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近年,红网媒体无一起xx涉教信访。

4.彰显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根据《关于申报特色立校项目的通知》(君政教督通〔XX〕2号),4月15日—19日我们组织责任督学采取听汇报、看规划、座谈师生等方式,对全区各中小学校特色立校项目创建规划进行了认定,重点听取了12个镇(办)中心学校和区直学校校长特色项目创建的总体思路和各申报学校创建工作的汇报。每到一所学校,评估组都详细了解特色立校规划的制定过程、特色认定情况、特色立校的保障机制与措施。XX年1月8日,举行了全区特色立校展评活动。全区12个镇(办)中心学校、区直学校围绕“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主题进行精彩回眸,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

四、强化结果运用

1.强化督学考核结果运用。我们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制定了《xx区督学责任区督学工作守则》、《xx区督学责任区督学工作规程》和《xx区责任督学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每年12月底对督学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责任督学基本职责履行情况、经常性督导工作等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责任区督学考核采用百分制,90分以上为优秀,71—89为合格,7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优秀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进行诫勉谈话,发现责任督学有严重违纪、影响责任督学形象的撤销督学职务,交督学推荐单位处理。

2.强化督学评估结果运用。在学校发展性评估中,我们注重过程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中,主要运用责任督学平时随访督导结果;实地考核时,我们也邀请责任区督学参加,听取责任督学的意见,并和责任督学一道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师生,察看并搜集学校发展成果。形成督导评估意见时,先征求责任督学意见;公众调查时,主要依靠责任督学对周边群众和家长(随访调查15名)、教师(每所学校10名教师)、学生(每所学校15名学生)代表实施问卷调查;特色展评时,我们抽调了责任督学和部分人民评议员组成“特色展评”的评委,让其感受各校特色建设的风采,并结合平时随访督导了解的情况赋分。

3.强化督学建议结果运用。校长绩效工资的发放,主要取决于督导评估结果和教科所的质量评估情况,而督导评估结果的形成,主要来源各位督学的督导评估建议和评先评优推荐。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的审批,我们也要求听取责任督学的意见,真正赋予督学的“否决权”。

XX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局党委提出的“强班子、抓校长、带队伍、扬课改、促提升”的工作方略,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和省、市有关督学责任区建设的精神,依据《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夯实督学责任区工作平台,完善督学考评体系,大力推进督学队伍建设,提高督学工作实效,有效服务我区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育事业均衡、科学发展。

二 :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东方红李玉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二、抓住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发展。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时,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时,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孔子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次数学课上,我请学生99乘20进行简算。大家多高高的举起手,随后我请一个后进生来板演,他上来就用竖式计算,教室里哄堂大笑,我想这个同学本来就自卑,怕被人笑话,这下不更糟了?我得帮他!我严肃地说:“你们还笑得出来?刘安然同学不但已经会用简算来计算这道题,而且还知道了老师后面要用竖式计算来验证一下我们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只是他还没说完,是这样吧?他点点头,眼里含着感激,教室里一片哗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三、捕捉闪光点——鼓励上进

捕捉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别人看来,后进学生,不求上进,没有任何优点,我不那么认为。谁说他们没有优点?我班的霍少康每天为班级开门锁门,孙天朗为班级摆桌椅,吴凡主动收集同学们的矿泉水瓶,并给卖掉,把钱做班费……这是发现出来的,是表扬出来的。

抓住契机,鼓励上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他们学习成绩虽然不很理想,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捕捉闪光点,抓住契机,鼓励上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 :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从一开始就冠以“枯燥、严密、抽象”的形象。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体验是: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呢?今天我从祁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享受,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㈡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2、 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
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⑴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⑶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
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在头脑中积极建构的过程。这里通过四个开放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吨的认识。
3、变式练习,深化表象
  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达到了这一目的。⑴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先由学生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到过写着几吨几吨的呢?再由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这一重量单位的实际运用。由1吨转向对几吨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⑵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看似简单,却是对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整合,在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之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它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出示的物体重量进行合理的估计,需要学生对所学重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⑶修改数学日记。日记一般是语文里的内容,而这里呈现的却是数学日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记的内容设计也让学生忍俊不禁,在会心的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㈡让方法在体验中生成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学习方法。
 ⑴知识引入----自由猜测,激活思维。在猜一猜在坐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有没有1吨的游戏中,开始是学生是自由猜测,分为两派:有1吨和没有1吨。
⑵问题探究----验证猜测,促进理解。在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以问题:“到底有没有1吨呢?有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再思考,这时有同学想到了算一算的办法,假设每个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50个同学的体重就用50*50=2500千克,就是二吨半,超过一吨了。
⑶实践应用----延伸练习,启迪思维。教师在肯定上一位同学推理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估计作出了科学的引导,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约是30千克,随后再次让学生猜测55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吗?有了前一位同学的启示,这里同学们很快地作出了判断,超过了1吨,。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逼近估计:哪究竟要多少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呢?这时学生猜测的结果有37、38、39、40、45等等,到了这等火候,教师方才宣布正确结果,大约是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整个环节中从“知识引入----问题探究----实践应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中,学生不仅再次感受了1吨的大小,而且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三、关注生命,传承文化———让数学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这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培养,以使我们的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因此,祁老师以各种方式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加强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用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还有吗?”“谈谈你的感受”;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就是“大胆估计,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面队学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向学生投去赞许和亲切的目光,正是教师宽容的接纳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自信。
㈡传承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教师精心选取了两则有关盐城市的信息:“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量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4月11日,全省渔业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我市XX年渔业总产量达82万吨,比XX年净增24万吨,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作为盐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是:“自豪”、“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放哪儿了”。从数量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盐城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家乡自豪感油然升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求知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操作、体验、感悟和建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并且在激励和赏识中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变革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方式,真可谓:体验学习是最幸福的学习。

四 : 小学语文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下面我把我们语文学科做过的一些工作从课堂建设、团队建设、工作创新三个方面给在座的各位汇报一下,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堂建设

  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抓住一个基本点来落实、两条途径来验证、促进效果,来保证课堂建设的效果。

  一个基本点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历程大家都清楚,做法也大致相同。我们在这方面自始至终强调了两点,一是做到四个把握即: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第四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我们曾采取制作知识树来引领教师对前三个层次的把握。我们也曾经组织教师们对课程标准、教材使用说明进行学习、测试,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第二点是强调反思的实效性。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内容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两条途径:一是课堂打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一致是我们的追求,前几个学期我们的做法是同课同构,分三轮对课堂授课进行打磨。具体到各个课型,我们把作文写作指导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课前积累、课堂交流”上,单元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写作要求,通过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广泛交流,开启学生选材思路,结合单元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渗透、训练,提高学生一稿成功率。

  对于阅读课,我们把“抓准切入点、围绕重点词句展开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作为课堂打磨的重点。

  本学期,我们采取异课同构进行磨课。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和中高年级作文修改指导课。到目前为止,口语交际课初步形成了“设景激趣——指导口述——合作探究——自主交流”的教学思路,各任课教师在组内进行磨课,对该教学思路进行实践改进,努力形成我校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作文修改指导课,我们初步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是回顾习作要求,二是确定习作修改重点,三是学生自改,四是小组互改。在课堂上,我们重视修改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求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习作要求和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学期我们的课堂建设还采取了两项新的举措:一是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进行整改。学期初,分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确定整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注重对问题的整改。在教研组磨课时,听课教师要对执讲教师的问题进行关注,评价整改效果。二是我们对教师磨课进行全程录像,其目的是让教师跳出自己的课堂,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认真地剖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提高课堂效益,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二条途径是教研组建设。前几个学期,我们的工作侧重于教师的均衡发展,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建设确定的工作目标是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学科教学中的大部分工作放在教研组内开展,学科统一安排,教研组组织实施,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磨课、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等活动为教师创设展示交流平台,拉动教师均衡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倡导即时教研,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我们展示了教研组的一些材料,相对材料而言,我们更看重活动的过程与实效性。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的代表是我们的鞠爱宠主任,她在全市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中名列乡镇学校第一。一方面是鞠主任个人素质、能力体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语文课堂建设的成果。

  二、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和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加快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我们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做了详细的规划,同时学校了组建了青年教师成长团队,每周四进行集体活动。我们在培训形式、培养目标、管理使用上做了具体的要求。通过政策制度来约束、引导,通过活动来保证、促进,充分调动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学科教学的合力,达到教学中的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打造我校的名师。比如我们的三位学科带头人:鞠主任、杨老师、程老师发挥出了表率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

  三、工作创新

  我们都说教育是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工作中的创新也得到了兄弟学校特别是市直小学领导的启发、支持和指导,在这里表示感谢。

  1、设置预习积累本

  为巩固前几个学期预习习惯培养成果,同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语文积淀,规范学生的预习积累行为,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设置预习积累本(由于印刷原因,各年级开始使用时间不同)。从使用情况来看,开始使用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预习积累的内容类同,后几课内容类同有所改观。相信在教师认真的过程管理下,学生的预习和积累将变成学生自学和学习行为。

  2、写字练习材料的更新。本学期我们把写字训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保证指导的效果,我们整理了“钢笔字基本笔画特点及写法”材料,每位教师一份,同时给四五年级配备一个班数量,级部各班轮流使用。然后把一至五年级各册生字打印在田字格中,统一下发给学生。一二年级从4月1日开始用此材料代替课本写字作业。

  综上所述,我们把很多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师身上,目的是通过教师理念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与学校、教研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今后工作再上新的台阶。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433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