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爱情公寓之与杀手同居-爱情与投射认同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同居的女人

一 : 爱情与投射认同

爱情与投射认同
--李孟潮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寒山


各位同道好:
如果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问题来找心理医生。大概很多人都会松一口气,觉得这是咨询的范畴。仅仅是同理理解等基本的态度就可以帮助他。
的确,爱情是一种非常高的心理功能。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爱情的烦恼来咨询,我们有理由假定,此人的自我功能应该是不错的——应该是个“简单”的咨询者。
但是我们也同样有两个理由为此担心和焦虑:
第一,也许咨询者真的“很简单”,但是治疗师也“很简单”吗?也就是,治疗师自己有没有发展、享受成熟的爱情的能力,这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否则的话,咨询在无意识的层面就变成一个对爱情无知的小孩子在引导一个对爱情一知半解的青少年了。
第二,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爱情”的问题来就诊? 爱情的问题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事情吗?
今天的讲座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索。
首先,我们要简要地看看今天的内容在临床心理学的爱情研究中的比重。
心理学中有各式各样的爱情的研究,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等等,很多研究都是很科学化的,各种量表、数据等等。我们今天要探索的临床心理学方面的,不会涉及这些研究。不过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找一找黄维仁博士的爱情心理学讲座听一下,作为学术快餐滋补一下还是不错的。
临床心理学又有各大流派,认知-行为、人本-超个人、精神分析等等。我们今天主要考察的是精神分析这一派。
精神分析中又有各个学派,所有经典派、客体派、自体派、拉康派、荣格派、存在派、自我派,关系派,主体间派等等。今天只能涉及客体关系派的Kernberg1974-1994年间4、5篇论文的内容给我的启发。
所以,今天涉及的精神分析的爱情研究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而已。诸位不要期望太多,一个讲座不可能让你彻悟爱情的所有方面。彻悟爱情需要你付出将近一生的时间去体验和学习。从柏拉图时代起,人类探索爱情的秘密已经悠悠千载,至今对爱情仍然是雾里看花。
不过大家对精神分析爱情研究感兴趣的话,我认为还是可以关注几个人的著作。
一个是古典派的弗洛伊德。一个是应该属于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姆和霍尼。尤其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虽是科普著作,仍然非常精彩,我经常推荐患者们阅读。
另一个是存在精神分析家罗洛?梅,梅的著作《爱与意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将会提到的一个观点,便是为什么成熟的爱情中都会有悲哀的作为基础。
弗洛伊德没有推荐特别的著作。因为弗洛伊德一辈子说的事情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爱,去工作。所以他的著作统统都要看。
弗洛伊德的观念是,精神分析的过程是让无意识意识化。
为什么要让无意识意识化呢?
因为要解放本我的力量。
本我中的力比多解放出来了去干什么呢?
弗洛伊德说的很清楚,去做两件事情,爱和工作。
但是好像很多人把弗洛伊德理解成,本我的力量释放了,就去性交和赌博。
这种偷换概念的原因当然很多了,其中有一点就是没理解本我是一种心理能量,而不是生理能量。它的来源的确是生理本能包括性本能,本能经过阿尔法作用转化成了利比多驱力,形成本我。
心理毕竟不是生理。要不然作谈话治疗干什么,治疗师直接带着患者去嫖娼、泡吧不就行了?
频繁的性交、赌博等行动其实不是在解放、释放利比多,相反是在破坏力比多系统,是在消耗、摧毁整个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这是试图斩断本我的源头之水,让心灵回到婴儿似的昏睡状态中。
边缘人格者采用的就是这种自我“治疗”法。其实是试图谋杀心灵,因为有“心”便有痛苦。
如果诸位认真阅读弗洛伊德,便会发觉实际上他是反对纵欲的。早在《性学三论》里就说过。但是他非常重视爱和工作对人的意义。
我认为,精神分析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们学会精力充沛地去爱和工作。
而爱又是工作的动力来源。故精神分析对爱的研究蔚为大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建立爱情关系的心理前提条件
简单的说,爱情涉及了三个成分:性欲,客体关系和超我。建立爱情需要修通从口欲期到俄狄浦斯的固着。而维持爱情尚需要修通、整合青春期的客体关系。
那么在成熟的爱情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性欲、客体关系和超我呢?
首先,便是能够把性欲区的生理冲动整合,建立起完整的客体关系。
其次,这种性欲是全面的性愉悦,其中包含了早年的体表色欲(body-surface eroticism)。以及互补性的,交互的性别认同。而这种性愉悦是在完整客体关系的背景下发生的。
第三,成熟的超我,具有个体性的形而上的性爱道德观,以及道德化身。从而超越婴儿的道德性,建立起成人的伦理价值。
要做到第一点,需要修通原始性的分裂和投射认同机制,建立起自我身份同一性,并且具备建立深层客体关系的能力。要达到第二点,需要修通俄狄浦斯情结,尤其是修通那些对抗性关系的无意识禁忌。要做到第三点,还需要修通青春期的身份同一性危机。(Kernberg, 1974a, 1974b,1980)
但是即便人们具有上述能力,也不见得就能够维持爱情的稳定。除了我们都知道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可能影响到爱情的稳定性以外,其他心理因素同样会影响爱情的稳定。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几个方面。 (待续) 1.2全面性欲
爱情有两个物质基础,一个是弘扬爱情价值、个体自由的社会价值观;一个是青春期产生性激素的大脑。
爱情的基础是性欲。这似乎没有什么需要论证的。
但是性欲不等于性本能。
在性欲中存在的一个心理基础便是生殖认同。
简而言之,生殖认同就是生殖满足和前生殖器期的温柔的融合。
生殖认同是正常爱情关系的基础,生殖认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认同,一方面是对自己性别角色的完全认同,另一方面包括了对自己所爱的人的性别认同(与自己性别角色互补的)性别认同。通常来说,生殖认同意味着源自前俄狄浦斯和俄狄浦斯的冲突的同性恋认同和异性恋认同间取得妥协。具备生殖认同的人在性生活中认为对方的感觉、情绪、愿望、敏感性和自己的一样重要,一样需要满足。
认同的僵化性对伴侣的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男性往往很难从占优势地、征服女性和提供女性性满足的男性角色转化为被女人关爱、照顾、为女性提供给自己性满足而感激不已的儿童角色。
性高潮反映了对伴侣的无意识认同,而且在异性恋的性交过程中,也表达了升华了的同性恋认同。性前戏也包含认同于伴侣对伴侣自身性对象的幻想和愿望。
高潮体验中,一般来说包含了几个成分:1)对性伴侣的暂时性认同;2)超越自身的界限而进入幻想的俄狄浦斯期父母的同盟中;3)抛弃了上述的对父母关系的融入,而创造新的客体关系,确认自主性和独立的身份。(Kernberg,1980)
在高潮体验中,旧有的客体关系被突破,新的客体关系产生。故性高潮往往是伴侣间爱情关系的晴雨表。
但是要注意一点是,获得性高潮的能力和情感的成熟性并不存在直线因果关系。具有严重人格病理性的人和情感成熟的人同样都可以在性生活中获得性高潮。
这是因为人格病理性患者在缺乏成熟超我的条件下,可以更加“自由”的表达性欲,但是他的这种高潮和健康者的确别在于:1)这种高潮是建立在分裂形成部分客体的基础上,故在其高潮体验中,性伴侣的整体性是没有得到照顾的;2)这种高潮往往具有前俄狄浦斯期的性倒错特点;3)高潮中的超越体验成分不足。缺乏新的客体关系的产生。
性高潮是种身心现象,其中的心理成分的前体叫做激情。激情(passion)是最常见的突破固有爱情关系的因素。在激情发生的时候,一个人往往突破了自身的极限(界限),认同了另外一个人。这种激情,往往也是超越性体验的来源之一。
性高潮中的超越体验和共生期的原始融合是有区别的,就在于这种高潮体验的建立在确认个人的个体性基础上的。特别是存在着成熟的性认同。
而原始融合中自我往往丧失了,我们一般把原始融合称为“疯狂”。
激情和疯狂是不同的,就在于在激情中自我界限和自我的身份感是保持完整统一,这不过这种自我界限开始扩展,并期望和所爱之人融为一体,同时能够保存现实感。而疯狂中自我界限和他人界限混淆或者完全消失。
激情的基础是个体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孤独,并且反思这种孤独,而疯狂者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对于精神病者和严重自恋病理性者来说,他们的性爱生活可能不缺乏疯狂的生理意义上的性高潮,但是往往缺乏能力发展和分享性爱的激情。
我们知道,其实是内化和外在的客体关系保持了性生活的活力,而不是其它的东西。故“伟哥”此类的药物可以帮助一根阳痿的阴茎勃起,却无法挽救一段死亡的感情。春药的畅销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爱情之花正在日渐枯萎。
这里需要注重的是夫妻间的超越性性关系,据说在超越性夫妻关系中,如宗教伴侣中,其亲密感相反更加增加,他们之间没有性关系是因为他们具有超过性行为的超越性的愉悦感,据说甘地及其夫人就是这种关系,但是目前尚没有见到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有待证实。


我们知道,生殖认同其实就是性别认同,稳定而开放的性别认同是全面性欲的保证。下面具体来看看男人和女人性别认同的形成过程。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认同路线发展的不同,所以在爱情中女性比较起男性来更有勇气承担起爱情的责任和进行异性恋的认同。这是因为女性在心理发育的过程中,更容易认同内化母亲从而解决与母亲的分离焦虑,而男性往往终其一生无法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和分离焦虑,从而永远在寻找理想的母亲形象。这是比较现代的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流传的弗洛伊德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看过弗洛伊德的《family romance》大家可能会发现其实弗洛伊德也曾经有过接近的观点。
修通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性来说,需要通过认同俄狄浦斯期的母亲来完成自己女性身份的确立,但是女性由于其文化和心理发育决定的性身份的特点往往会保持着对母亲的依赖,不过这种对母亲依赖没有男性对母亲的依赖容易造成问题。大概和文化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有关。女人依赖叫做“娇媚”,男人依赖叫做“软蛋”。女性往往容易把母亲的表象投射给俩奶中的男人,所以男人注定要让女人在自己怀里撒娇的。性生活中男性对女性要进行全身皮肤温柔的爱抚,其实也是在认同母亲的角色。
母亲对于女性性身份的认同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母亲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持否定的态度,会影响到小女孩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从而激发所谓的阴茎嫉妒。所以“没女人味”的女人往往老是喜欢和自己的伴侣竞争,并且攻击自己的伴侣。
对男性来说,不仅仅要认同俄狄浦斯的父亲,能够和女性建立性关系,还需要能够修通自己对母亲的认同,通过塑造慷慨和照顾他人等特点来升华自己对母亲的依赖。男性修通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表现就是意识到父亲、老师等权威体系的象征人物不仅仅是提出要求和规则的任务的发号施令者,而且也是慷慨给与的人物,从而能够认同成年男性。男性在爱情中遇到的困难往往和对父母功能的认同不足有关。比如说小气的男人往往就是没有认同父亲,结果找对象也有困难。另外,没有认同慷慨的父亲的男人性生活也是比较“小气”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男人往往能难于拒绝女人的要求的原因,而且如果男人拒绝了女人的要求,往往会感到非常内疚。而对女性来说,拒绝男性的要求是比较容易的。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因为在拒绝的情境中,男性对母亲的攻击性被激活,同时又因为这种攻击性而十分内疚。
而对女性来说,爱情中的内疚感主要不是来自对客体的拒绝,而是来自于接受一个男人的性要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女性的内疚感往往产生于性生活后。
许多女性在性爱关系中往往会设置各种禁忌,尤其是那些没有修通前俄狄浦斯期施虐性超我的女性。男人在性生活中缩手缩脚则往往和没有认同俄狄浦斯期具有性欲的父亲有关。
另外,如果男人的童年时父亲因为外遇而和母亲离婚的话,这样的男人往往容易在非正式性关系中生龙活虎,而在正式夫妻性生活中阳痿。特别是如果母亲反复向他灌输父亲的坏话。
精神分析学说大部分的学者都赞同“性自由”的性生活取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性自由和性放纵不是一会事情,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性放纵恰恰不是“自由”的,性自由往往是指能够摆脱童年的性身份和性道德的影响,形成自己稳定的性身份认同和成熟的性道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各种放纵的、冲动的宣泄行为是“反”精神分析的。
对男性来说,性自由的女人是不安全的,这也男性的内在父母关系投射有关,在青春期着这种投射会变成青少年男性团体的价值观。
而对女性来说,这种投射也存在,故女性的青少年团体会把性自由的男性投射为攻击性的来源。
爱和恨的力量同样都是对爱情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往往重视爱情中爱的力量,而忽视了恨的存在。其实现在所说的爱情中的“审美疲劳”和对爱情的厌倦往往是攻击性被激活以后没有得到适当的修通所引起的。
伴侣间的攻击性有两大来源:一个是前俄狄浦斯的自恋冲突,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无意识的嫉妒;另外一个是俄狄浦斯期因为完全认同了父母而带来的内疚感,主要表现为对任何性行为的憎恨。当然了,同胞竞争和俄狄浦斯期对同性父母的嫉妒也会表现在伴侣关系中,但是一般不占主要地位。
具有自恋病理性的男性会比较嫉妒母亲(乳房),从而让他们极度贬低女性。同样,如果女性有较高的自恋特质,也会通过对所爱男性表达出贬低。
如果女性早年和母亲关系不怎么样,而又得到了父亲的关爱,会造成她对和男性保持性生活亲密感感到内疚,从而会间接强化其施虐-受虐特制。(Kernberg,1991)
通过投射认同,人们会诱发自己的伴侣如果童年的客体一般行事,而投射者对这些童年客体的情绪充满了矛盾和攻击性。如果冲突和严重,可能投射的是父母联合的客体表象,其实和真实客体没有太大的一致性。
一般来说,伴侣的投射认同中,认同者往往都是出现了互补性认同。尤其是无意识中认同了对方的占优势的父母客体表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发现伴侣关系中那些“疯狂’的成分。这时候,伴侣双方的交流模式在外人看来都是不可理喻的,所以意乱情迷。
其中一个特点便是无法承受分离。
成人承受分离和孤独的能力也来自儿童期,儿童迟早会明白,母亲具有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陪伴自己,满足自己的各种身心需要,另外一个角色是去陪伴父亲,满足和享受和父亲在一起的各种身心需要,尤其是性生活的需要。
母亲角色的这种不连续性会造成儿童的一定挫折感和痛苦,从而他通过认同母亲的这两个角色获得了承受分离和孤独的能力,手淫便是这种能力的一个表现。
这种承受分离和孤独的能力——中断的能力(The capacity for discontinuity)—— 在男人的性爱关系中往往体现出来,如男人在性生活后往往会和女性保持适当的距离,没有以前那么亲密,其实在无意识中便是对母亲缺席的一种自恋反应,男人需要同过和性爱对象的暂时分离来保存自己的自主性。
这种行为恰恰说明男人和女人一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不是相反,只不过男人和女人处理依赖性的方式有所不同。也许反向形成是男人更常使用的方式。
而对女人来说,这种中断的能力往往是在和婴儿的互动中体现出来,女人其实是可以离开男人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依赖男人,特别是当女人有了孩子以后,许多女人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往往具有色情的成分,这时候往往会让男人(丈夫)感到被抛弃感。
而且,女人往往能够在发觉和自己不爱的某个男子后,就中止两个人之间的性关系,在旧情人和自己目前的爱人之间具有明确的分界线。而男人即便已经移情别恋,仍然可以和自己的旧情人保持性关系,也就是说,男性对情感和性欲的不连续性的耐受能力好像要超过女性,女性是不能容忍这种不连续性的存在的。
同时男性对女人的性欲投注的持续性也超过女性,即便在现实层面上他们已经和对方缺乏联系。
所以说男人总忘不了他的第一个女人,而女人总忘不了她的最后一个男人。男人不那么怕孤独但是都怕死,女人很怕孤独但是不那么怕死。男人不怕鬼怕饿,女人不怕饿就怕鬼。
有些男性对女人的性欲和温柔的不连续性的经常出现的现防御模式是表现在他们把女人的分裂为“圣母”和“妓女”,弗洛伊德所谓的“青楼情结”,其无意识内容是男性从来没有放弃对母亲的被禁止的性欲关系。
而女性往往使用内摄认同(自恋认同)来处理不连续性。所以男人偏执-分裂的焦虑多些,女人多比较抑郁。但是女人为什么没有男人那么自恋的确还是个谜?也许自恋认同恰恰是降低自恋性的?
除此之外,男性的对母亲的前俄狄浦斯期的冲突也会阻止他们和女性发生深刻的客体关系。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男人表面上对爱情退避三舍,但是当他们真正坠入情网的时候,却表现出无边的依赖和痴情,来自于其实男人一直保持着把自己交托给母亲的无意识承诺。而女人由于在其童年早期就已经能够把这种无意识交托的承诺从母亲转移到父亲,所以她们并不存在和异性发展深层客体关系的问题,对女人来说,主要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允许自己在性关系中享有性自由。
当然了,严重自恋者不在上述范畴内。自恋者往往是要把自己的伴侣变成一个自身客体,形成双生子关系。同性恋倾向的双生关系中对对方独立于自己的性身份认同感到嫉妒。而异性恋的双生关系往往是牢固的,但是却有很多的理想化色彩。

二 : 警:“同居”不是性爱公寓:男人同居理由多

当今社会同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对于“同居”这个现象,还是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人支持同居,有人反对同居。无论如何,某些情侣单纯为了性爱而同居,是不合适的。“同居”并不是性爱公寓。

男人同居理由多

提出同居的一般是男人,对于这群男人来讲,他们不想走入婚姻的“坟墓”,却奢望享受本应是夫妻间的快乐;或因为只想做“单身贵族”,不愿结婚;或是想结婚,却因婚姻恐惧而左右摇摆,于是先试婚;或是有家庭因素掺杂而迟迟不能结婚,先住在了一起。总之无论什么原因,他们在没有结婚证书的情况下提出与女友同居了,在得到获准之后,世界上又多了两个“无照婚姻”族。

小编推荐:

和谐性生活让同居更和谐  单身女人如何守身如玉

试婚同居谁获益

不管男生们愿意不愿意承认,性几乎可以成为他们提出同居要求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前偷偷摸摸见缝插针的做爱变成了有规律的性生活,这让所有提倡同居的男生乐透了。对于女孩,是不公平。从以前的风花雪月转到了柴米油盐,爱情浪漫不再;当年脸上的红颜,已然渐渐消退,未结婚却“人老珠黄”。而当爱情粉碎的时候,身心同时都受到伤害。看着曾经幸福过的小屋,才恍然大悟:织女牛郎的梦可遇不可求的。

未婚同居伤了谁

相信同居的男女,初期愿望都美好的,希望二个人能多些时间在一起,能多些机会了解生活中的他(她),以利于将来的婚姻生活,并不是想把同居当儿戏的。同居的他和她都会认为,同居是婚姻的磨合期,因为同居而认识更深、爱得更深,从而使同居成为走向婚姻的前奏。相恋的两个人一起主导生活,让对方更好地看清对方的优点、缺点,认识对方的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甚至做爱姿势。只有这样,当两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时候,才不会感觉一切来得太唐突。

意外怀孕怎么办

同居的男女,性生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男女自制力强,坚持到婚后才发生性关系)。年轻人血气方刚,做爱时若不能做好避孕措施,则很容易造成意外怀孕。而意外怀孕有可能让两人提早结婚,也有可能让两人的关系走向毁灭。两性知名品牌lelo认为:完美性爱是能够让身心更加健康的,而意外怀孕则可能给身心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同居男女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爱情升温不靠同居

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大学生选择同居都不是明智之举。柴米油盐的日子会抹掉梦想中爱情的浪漫,使得爱情被看作是奢侈的消费。冲着一股同居大流,男生女生从未思考过生活的责任,速食的只是奢侈的青春。爱情的最后,不过是拖走一个装衣服的箱子就轻易说“永别”。

俗话说,相见好同住难。同居的男女,往往因为“无照婚姻”的关系而发生金钱纠纷,使得爱情反目成仇。所以,还想对爱情有信心的同志们,在同居之前,给自己多一秒考虑的时间吧。

三 : 同居并非维系爱情的手段:同居并非维持爱情长久的手段

惠英与男友相恋两年,最近他们的感情出现了隔膜。男友对惠英的态度有些淡漠,总找一些借口疏远她。惠英不想失去男友,她想维持这段感情,并奢望走进婚姻殿堂。惠英将自己的心事告诉闺蜜,对方给出的答案很直接,其男友之所以出现“异常”表现,可能是对现有的恋爱产生腻烦心理。针对此种局面,可尝试用同居生活来改变。

单纯的惠英采纳了闺蜜的建议,她主动向男友提出同居要求,对方欣然接受。住在一起后,男友的确“回心转意”,两人重归浓情蜜意的恋爱中。

但是,惠英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同居不到一年,男友再次出现“异常”举动。他起初还比较关心惠英,对所租房屋的事物也比较上心。但慢慢地又开始疏远对方,并且不再关注所租房屋里的事情,其行为有点近似住旅馆。除了晚上回来休息以外,对其他事物不闻不问。有时候,甚至通宵在外玩乐。

 同居并非维系爱情的手段:同居并非维持爱情长久的手段

对方冷漠的态度,放荡不羁的行为令惠英彻底失望了。她不再迁就男友,两人之间频繁出现争吵,而每次男友都会摔门离去。惠英想以同居来维持爱情的方法失败了,她最终跟男友分手。

同居并非维持爱情长久的手段

为了让爱情更持久而选择同居,这种手段往往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反而会令感情走向破灭。

年轻情侣同居有可能是因为感情,但更多因素可能源于某种生活需求,比如性、物质等。并且,同居不具备正式婚姻的家庭责任,同居者仍然持有自己的“选择权”。当感情淡漠,生活不融洽,两人相处时矛盾增多,这段感情随时都会被终结。

充满“漏洞”的同居行为,不足以承载爱情所蕴含的责任,它更倾向于肉体的释放,而不是精神的沟通。所以,将同居作为维持爱情的手段,犹如饮鸩止渴,不会得到善终。

(文/冰心石)

四 : 专访爱情公寓手游:与爱4同步发行 原画首曝

四年前,一部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的热播造就了一股狂潮,从剧中走出的演员们如今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剧集的网络点击也创下了惊人的成绩。第四季《爱情公寓》即将在2014年上映,而手游版《爱情公寓》也将随之而来。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级的影视IP(知识产权),《爱情公寓》的奇迹能否在手游上延续?游戏中的人物、台词是否也像电视剧中一样爆笑?61k专访了游戏开发商峻尚网络的创始人兼CEO吴军,他向我们介绍了手游版《爱情公寓》的许多特色。

{{keywords}}最新图片
上海峻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热点抢先看,手游版《爱情公寓》都有哪些特色:

·经典《爱情公寓》场景、台词重现,玩家可以参与其中

·在原著基础上深入剧情,增加穿越设定

·轻娱乐类游戏,加入收集、养成元素

·原班人马配音,与制片方团队合力打造

以下是专访详情:

61k:峻尚网络最初是如何与《爱情公寓》制片方达成合作的?为什么选择将它做成一款手游?

吴军:《爱情公寓》是一部在网络上点击次数超过10亿的作品,今年年初,我们和该片制片人汪远交谈,希望能够把这个优秀的IP扩展开来,发展出一些衍生事业,双方一拍即合。

游戏版《爱情公寓》在敲定之前有过三四稿的方案。我们曾经想过将它制作成一款页游,但经过用户调研后发现,艾米们(贴吧中对《爱情公寓》粉丝的统称)大多是85后、90后的新潮年轻人,他们擅于接受和创造流行文化,碎片时间多,多是轻度玩家。手游显然更适合他们。

{{keywords}}最新图片
《爱情公寓》手游角色原画

61k:搞笑是《爱情公寓》这部电视剧的核心特色之一,手游版中是如何发挥这一特色的?

吴军:《爱情公寓》这部电视剧放到好莱坞去,够得上“爆笑喜剧”的标准:平均30秒出一个笑点,搞笑元素密集。把这样的喜剧改编成手游,国内还没有过先例,在这方面手游版是这样考虑的:

1.把电视剧中经典、搞笑的对白、台词融入到游戏中,增强玩家的代入感。2.剧中角色不仅以影片中的原型出现,并且可以由玩家收集、养成他们。3.游戏中除了大量引入原著情节之外,还增加游戏特有的穿越等恶搞情节,扩展电视剧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深度。

{{keywords}}最新图片
《爱情公寓》手游角色原画

61k:《爱情公寓》中走出来的几位明星都十分受欢迎,手游版《爱情公寓》是否考虑过与这些明星进行一些深入合作?

吴军:游戏中的人物台词都是明星们亲自配音的,他们也会以剧中造型出现在其中。除此之外,我们今后也将考虑为玩家组织《爱情公寓》手游版的明星见面会,让手游玩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演员们。如果游戏成功,我们还会考虑拍摄以穿越为主题的《爱情公寓》番外篇。

61k:《爱情公寓》手游版将和《爱情公寓4》同步发行,游戏剧情会和电视剧相互关联吗?

吴军:《爱情公寓4》的宣传将会在近期展开,手游版也会同步进行,二者是互相切入的。我现在不能剧透《爱情公寓4》的剧情,但手游版会在电视剧的基础上做情节的深入。

下一页:手游与影视跨界合作 如何找到年轻人的卖点

61k:手游领域和影视作品跨界合作成功的先例似乎还没有?怎么看待这种合作?

吴军:我认为游戏和影视的跨界一定是趋势,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注意。

首先,游戏团队必须找到相应影视作品的特色,在产品中体现粉丝的期待,才能产生代入感;其次,从运营角度讲,双方团队必须足够磨合,《爱情公寓》手游版的团队就和电视剧团队有过密切的合作;最后,游戏和影视作品在宣传档期上必须同步,才能为粉丝产生联动效应,避免热点分散。

{{keywords}}最新图片

61k:您刚才提到《爱情公寓》的粉丝都以年轻人为主。作为成功打造了劲舞团、舞林大会等热门游戏的资深游戏人,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给年轻人做游戏的经验?

吴军:如今年轻人往往以很多“粉丝群体”的形态聚集,针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做游戏,首先要理清他们的用户特性,找到你的目标群体的喜好和共鸣点。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都偏向轻娱乐,他们的游戏选择很多,不易沉迷。不要像从前做端游思维一样,想让游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能把握住他们大量碎片时间中的一部分就行了。

最后,针对年轻群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自我传播的特点,抓住产品的引爆热点,形成口碑传播。

61k:如您所说,现在给玩家的游戏选择太多,您认为轻度游戏如何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

吴军:一般的轻度游戏确实不容易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但是,回到跨界合作的问题上,当一款轻度游戏有了像《爱情公寓》这样强大的IP代入之后,玩家到后期就不止是体验玩法,而是融入到游戏的世界中去了。

{{keywords}}最新图片
从左至右:《爱情公寓》导演韦正、峻尚网络吴军、《爱情公寓》制片人汪远

61k:为什么选择从蜗牛离职,自己创立一个手游团队?作为行业资深人士,能否给想要创业的人一些忠告?

吴军:离职这件事,一方面是想抓住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是从自己的理想角度出发,还是创业更能够完成心中想要完成的事。

如果说创业的忠告的话,一方面,组建团队时必须明确成员和自己的理想是否一致,很多创业者往往连自己要什么都没想清楚;另一方面要衡量自己手头上拥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脉、经验、技术等等,前先把它们列清楚,再考虑创业不迟。

本文标题:爱情公寓之与杀手同居-爱情与投射认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26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