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徐志摩别了康桥-别了 康桥

发布时间:2018-04-20 所属栏目:再别康桥

一 : 别了 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 : 别了,康桥!

别了,康桥!_康桥

轻轻的我来了,轻轻的我走了。染尽孤寂,我把那些深情,那些心碎,都留给自己。

我微笑着挥一挥手,轻轻拜别天上的流云,我不带走一小片儿。

大地的广袤,淹没了所有的回声。痛苦也罢,欢喜也罢,都属于曾经。

别了,康桥,我记得你所有的美好。

感谢那些曾经,温暖了年华。就在这一刻,我轻轻的,去往远方。也许回来,也许不再回来。

----写给康桥遗梦

措手不及,总是纠缠一段老时光。一段光阴的故事,红尘深处,谁是谁的劫?烙痕深深,无处可逃。午夜的梦里,兜兜转转,远远近近。指间狂欢,无关季节,菩提树下静坐,且听风吟。

不再感慨岁月弄人,不再叹息红尘无情。岁岁朝朝,一如既往。可否,让爱,简简单单?

如果,遇见。如果,这一刻,我松开你的手,还能遇见吗?

些人,些事,些情,恰如此时。站在原地,还是被流光所伤。静静地无言无语,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这一刻的心碎。感谢曾经的曾经,温暖了年华。轻轻走过,不言别离,不言心殇。

一抹京华微云,徒留一段怅悯,牵绊着生命。光阴小影里,淹没了多少悲欢?来来往往的风景,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不是所有的遇见,都能流转在岁月里,都能成就一段传奇。遇见,或许,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漫步季节的葱茏,漫步季节的荒芜。尘世间的心碎,四季轮回里的一串串泪滴,汩汩流过经年。或许,我能做的就是守着这心,守着这无涯的光阴。

临水照花,心里早已千回百转。一弯琥珀,望断隔世阑珊。遇见,终究没有错过,可不可以简单爱,让爱穿越时空,重逢于这漫漫长夜?

一些转身,给世界留下了绝美的背影。始终相信,所有的相遇,都不是为了别离。每个人都想走远,无奈尘世的牵绊。转身,没有对错,又何须计较?一个人,一场梦。那些律动的心弦,如此真实的纠缠了四季轮回。光阴不断重复着沧桑的故事,几人欢喜,几人忧愁?

徘徊记忆的边缘,看一段人间,捡拾撕碎的流年。走过的岁月,渐已模糊。多少风情,来不及细细回味。

有些感情,不知不觉走到了终点。不去挽留,若爱,总会找到旧时的路。一念一悲凉,冷漠最是无情。情感,谁又能说清楚?若尘缘未了,会不会某年某月某天某一刻,会在来时的路上重新遇见?始终相信,岁月的琐碎,分不开两颗相知的灵魂。

染尽孤寂,日日夜夜,文字中拼凑着似水流年。菩提树下苦苦徘徊。季节的墙壁,刻满寂寂。心事纷纷坠地,萦绕菊花台。多少岁月的深情,淹没在如水的流年?一个等字,风干了多少年华?沧桑了多少欢颜?

掌心绵延着记忆,那些曾经,一缕微澜,不时泛起涟漪。一痕子秋,雅致了时光深处的清芬。小园,幽径,仿佛聚散两依依的微凉。等待,一如既往。或许,留得青山,便可临幸几度夕阳红。

一些措手不及,难免让人心碎。或许,不怕不爱,更怕淡漠与疏离。

颠沛流离的流年,一起沉沉浮浮。牢牢相牵的手,片刻不曾松开。转角的光阴,再多的精致,亦如隔世烟云。静守一隅,听岁月的筝声流转。这一场陌路相逢,辗转一个又一个流年,温柔了多少光阴。尘埃落定的重逢,守一段岁(www.61k.com]月静好,任半亩花田荒芜。眼眸的欢愉,湮灭了流年的繁芜。那些盛开的寂寞在岁月里摇曳,一缕尘缘,静静放逐岁月。

残荷,听雨,别有韵味。寻一方避风塘,安然守望轮回。能繁花似锦,亦能坚守如一。末世荒年,守在花溪渡口,一直,一直地等你,今生,来世。

即便这是一条不归路,也毫无顾忌。

韶华无语,暗渡陈仓。墨舞倾心,镂刻经年的画卷。

暮风悠悠来过,惟余云水禅心。旧年,抹不去的印痕。曾经的欢笑,仿佛还在昨日的庭院里窃窃私语。一晃,仿佛都很遥远,搁浅河西走廊深处。

一个人的时候,孤寂在狂欢,不会伪装自己。还记得旧时的邀约,昙花一现,不愿醒来。伸出手,冰冷的指尖抓住的只有深夜无眠的思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似乎剩下的只有这些风雨交加的心情了。故人何处?

或许,不该心碎。一曲高山流水,依然熏暖了时光。一场纷纷扬扬的花事,终是指间情暖,温柔了如水的光阴。风尘仆仆,途经无数次寂寞的轮回。或远或近,或浓或淡,那个人,依然在灯火阑珊处守望。干干净净的寂寞,奢华也罢,寻常也罢,咀嚼过往的记忆,却是如此美好。

一个人,一段情,妥贴了光阴,妥贴了生命。频频回首,终是难忘,终是为你覆了天下。

经年的一缕风岚,错落了两岸,又是谁的错?

时光过处,心痕依然。彼时花开,记忆里流连,一缕风岚,浮华了多少光阴?回顾旧年旧事,百感交集。经年高高的山冈上,刻着我的青春,那些流年的花蕊曾经毫无顾忌的绽放。一晃,年华,渐远。在生命这条波折的河流上,起起伏伏。再回首,枉然,如梦。

记忆的梗上,弥漫阒无尽的寂寞,曾经的娉婷凋零。千载沧桑,不敢回顾。刹那,碎了余生。断裂的感觉,如影随行。在尘世的烟火里沉浮,迷离的追逐,悲欢离合,谁没有过?

一个掉牙之约,依然让人温暖。我相信你懂,懂我不可救药的沉溺。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会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吗?我愿在这个梦里,沉睡。直到下一个世纪,破茧成蝶,重新入梦。

一一作别梦里的康桥,可是,心里,永远不会别离。或许,你只是我生命里的一个传奇,却会让我惦念一生,等待一生。

生生世世,我愿与你,清浅入梦,在尘世里点缀你的风情。梦里,梦外,与你,不见不散......

三 : 别了,金志国

青啤公司可以通过权利让渡、人事交替的方式“软着陆”,企业家也得以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求得生活与事业的平衡。但是“后金志国时代”的青啤将面临哪些挑战和考验?

□ 文/特约撰稿 张 翼(财经作家,《金志国管理日志》作者)

这是一桩震动中国商界的重大人事变动。2012年6月28日16时,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青岛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原董事长金志国因个人健康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原总裁孙明波接替金志国出任董事长,原副总裁黄克兴升任总裁。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金志国去职太过“突然”、实在“意外”。其实金志国或将辞职,这已是笔者在一年前听到的传闻。此时此刻,当金志国正式宣布去职青啤,笔者的强烈感受是,这是青啤的遗憾与必然。

金志国其人,既有傲气也有傲骨。2001年8月,金志国临危受命成为青啤公司总裁,从总裁到董事长,金志国执掌青啤的这11年,可谓步步惊心。

救赎与抗争:“啤老大”的艰辛往事

2001年是青啤的“危情时刻”,前任总经理彭作义掀起的并购狂潮解决了青啤品牌大企业小的尴尬,却也把青啤置于“失控”的边缘。

增长不发展、丰产不丰收、规模不经济,这样的现实难题始终困扰着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那时候,青啤内部产生了一个怪现象,产销量增加了,利润却严重下滑,为什么?因为管理、营销能力都没能跟上。扩张工厂是手段,扩张品牌、扩张市场才是目的。然而在2001年之前的快速扩张期里,青啤单纯地将扩张工厂看作目的,为扩张而扩张,造成管理脱节、人才脱节,营销脱节。

正因为此,上任第一年,金志国背负的压力可以说是异常沉重。彼时,金志国面临的主要是这几道难题:如何有效舒缓高度绷紧的资金链?如何高效整合并购得来的啤酒厂和品牌?如何从根本上控制日益放大的品牌风险、资金风险?

就在金志国就任青啤公司总裁1个多月之后,2001年10月,“资本大鳄”华润携手南非SAB国际酿酒集团购并了西南最大的啤酒企业四川蓝剑啤酒集团。可以说,华润雪花啤酒集团收购四川蓝剑之后的所作所为,给予金志国相当大的震动。“蓝剑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品牌,而华润为了打造全国性品牌雪花,却斩钉截铁地放弃,以雪花去整合当地市场,这种断腕的决心在品牌整合史上非常罕见,我们收购的几百个牌子,很多是非常弱小和没有影响力的,但是由于我们过于小心顾及当地的情感,没有用青啤的品牌去予以整合。”

金志国坦承,华润整合蓝剑事件,让青啤受到启发,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品牌整合之路。

前些年,青岛啤酒旗下品牌曾经多达150多个,品种达1000多个,但是大部分品牌缺乏竞争力,有些品牌还会影响主品牌的形象。为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金志国痛下定决心“做减法,进行品牌家族瘦身”,实施品牌结构调整,做强高端品牌,减少低端品牌对高端品牌资产的透支。

进入整合阶段的青啤开始仿效英特布鲁的做法,对不能产生利益与效益的并购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尽管遭遇了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与阻力,但是青啤毅然决然、义无反顾,采取的措施是先停后关,东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的几家小啤酒厂青啤陆续退出,“废弃”的工厂转型做物流、销售。

2002年3月22日,青啤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金志国与130余名职工代表面对面诚恳交流。当时,快速扩张的青啤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了48个企业,金志国据此追问,“我们在资金、品牌特别是人才上,向外输出多少?我们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速度是否匹配?品牌输出与质量管理管控如何匹配?”

金志国坦承,华润整合蓝剑事件,让青啤受到启发,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品牌整合之路。

2001年之前,对于子公司的管理,青啤存在着失控现象。青啤对子公司的整合,原来过多地派出管理人员、经营者和总工程师,这些人员到子公司后多以“救世主”的面目与心态出现。“那纯粹是一种人为的整合,没有把青啤的优势资源有效输出。接手一个新公司,要把青啤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品牌观念、管理模式以及工艺技术一并输出。”

2002年度青啤公司经济工作会上,金志国大声疾呼:治治“大企业病”。在与“大企业病”抗衡的过程中,青岛啤酒曾经长期处于一个比较艰苦的整合期。如何做到被并购企业与青岛啤酒的双赢?事实上,企业的整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二是要看能不能在当地发现人才或者派出专业管理人才;三是要看能否通过文化的维系与关联构成深入骨髓的凝聚。

闭门思过、整合救赎,3年时间里青啤新建并优化了148项制度、170个流程和24个管理机制。金志国觉得弥足珍贵的是“青啤真正建立起了反思机制”,剔除了“啤老大”潜思维里的骄傲自满自大情绪,对战略与文化、品牌与质量、基础管理工作、市场意识及以人为本等关键问题全方位反思与校正。

鏖战与对搏:“与狼共舞”的爱与哀愁

2002年开始,中国啤酒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当仁不让地领跑中国啤酒业。

那时候接班不久的金志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青岛啤酒怎么办?他得出的结论是,青啤要真正强大,就必须要以资本化、品牌化,特别是全球化的标准提升自我。

2001年之前的快速扩张使得青啤的资金链异常紧绷,任何环节不敢也不能出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一时期,青啤的扩张主要是靠间接贷款支持,并购的企业尚未经过系统性整合,盈利能力非常疲弱。当年的青岛啤酒集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非常大。而与AB公司的战略联盟,以及青啤自身发展战略的及时转变带来的效益增长,从根本上缓解了资金链压力。

不仅如此,结盟美国AB公司之时,坦然直面“出卖青啤”的媒体质疑,金志国公开对媒体、员工们说,青岛啤酒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如果是钱,靠青啤的无形资产,完全可以调动、支配世界上无数的资源为我所用。青啤需要提升的是,把自身发展成国际化大企业必备的管理、技术、人才、网络,而这也是“冒险”引进AB的目的所在。

当然,与美国AB公司“联姻”,金志国还是非常精心地为青啤设置了一道防火墙,即严格约定、禁限AB的资本发言权。

而在2004年的哈啤争夺战中,金志国更曾主动利用AB这只“狼”,狠狠地啃噬了一下竞争对手华润雪花。

2003年7月,SABMiller通过收购,成为了哈啤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9.41%,它还与哈啤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排他性协议。事实上,SABMiller在中国不独立存在,它是华润雪花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也就是说,哈啤竞购战中,“AB——青岛啤酒”是一方,“SAB Miller——华润雪花”是另一方。

青啤与AB结盟,始终坚持这样的“合作三原则”:一是发展青岛品牌;二是坚持国有控股地位不变;三是青啤公司拥有市场网络的控制权。这三项原则是双方合作的基石与保证。为了钳制华润雪花狂飙突进的步伐,金志国思虑再三,决定有条件、有原则地修正与AB合作的“三原则”。金志国再三权衡,最终的决定是,AB、青啤都要坚持“一夫一妻”,但是短期内允许AB有一个“情人”。“即使叫AB有‘情人’,也不能让哈啤被华润和SABMiller等对手归入麾下。AB收购哈啤之后,我们通过补充协议进行了约束,将来,还会回到我们排他性的战略框架协议中来。”

尽管哈啤争夺战,青啤一直没有出场,但是不意味着金志国不关心那场战斗,甚至可以说,他比所有人都关注那场决定中国啤酒东北版图的收购案。最终,AB公司以7.17亿美元的天价将哈啤私有化。业界普遍认为,“AB——青岛啤酒”与“SABMiller——华润啤酒”的两相博弈中后者是最大的输家。

此时看似中国啤酒业大局初定。没想到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AB爆发了“大企业病”。2005年之后,AB沦为全球老二,到2006年又被SAB、英博超越。后来,AB被新的全球老大英博揽入怀中。

每次讲到AB的故事,金志国总是不免唏嘘,“你说青啤算老几?曾经的全球老大,6年之后已经不在了。”

2008年7月,英博520亿美元成功竞购AB。并购的消息一经公布,金志国寝食难安、焦虑万分,“一个月没睡好觉,半夜三点起来坐在沙发上抽烟。”AB手中握有青啤27%的股份,且与青岛国资委有约在先,放弃增持青啤股份。如果英博不承认青啤与AB的协议,青啤又当如何?这是金志国最大的忧惧。

金志国清楚地记得,青啤曾和英博有过交手记录,那是2001年的事情。其时,英博明确向青啤表态,合作可以,必须控股。迹象表明,英博是比AB更凶猛的“狼”。

尽管,AB与英博的交易均在境外实施、完结,但鉴于两家企业在中国境内都有业务,且达到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的申报标准,根据《反垄断法》第21条,英博、AB公司完成交易前必须向商务部进行申报。2008年9月10日,英博公司向中国商务部正式提出了申报申请,并递交了申报材料。

2008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公告称,有条件批准比利时英博公司收购美国AB公司的交易。鉴于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使新英博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为了减少可能对中国啤酒未来市场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商务部在批准该项并购的同时,提出了四点限制性条款。限制性条款的第一条便是——英博不得增持在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的持股比例,也不得寻求持有华润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的股份。

英博控股青啤,没可能了。

金志国酣畅淋漓地长出一口气,长时间的压抑情绪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缓解。不过,紧接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考验、煎熬着金志国。整合、重组AB,英博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持,为此,英博决定出售青啤27%的股份。27%的股份卖给谁?最有可能的买家是朝日啤酒。

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挣脱“美资”,青啤又将被“日资”挟持?

如果英博将青啤27%股份尽数售予朝日,结局又将如何?香港资本市场的规定让金志国安定下来。根据香港证监会相关规定,新公司要约收购青啤27%的股份,如果影响到青啤其他股东的利益,必须拆开卖,除非这家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收购人为挽救该公司而进行的收购,才能申请豁免。

2009年3月12日,首次以百威英博集团中国区总裁亮相的程业仁表示,出售了2.616亿股青岛啤酒H股给朝日啤酒之后,百威英博无意继续出让所持剩余的约7.01%的青啤股份。

那么谁持有7.01%的青啤股份?这将决定青啤的走向。

设若朝日啤酒全盘接手百威英博持有的27%的青啤股份,朝日将取代百威英博成为青啤的第二大股东,倘若朝日继续增持,青啤控股权恐有易主之忧。要知道,朝日是一家纯粹的日资企业,日资控股青啤?此乃情感无法承受之重。

金志国想到了他的好朋友,福建首富,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陈发树。陈发树与金志国关系“不一般”,两人是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同学,交情笃深、过从颇密。

曾经站在舞台中央的金志国,在媒体的镁光灯下意气风发。

2009年5月10日,青岛啤酒发布公告称,英博集团把剩余持有的青岛啤酒7.01%的股份,以每股2.5685美元总计2.35亿美元的价格,售予陈发树。由此,青啤控股权可能旁落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的警报解除。

遗憾与必然:“后金志国时代”的悬念

在青啤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已然建立起一种“信任、尊敬、授权”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良性、健康的“组织与个人的关系”,青啤公司可以通过权利让渡、人事交替的方式“软着陆”,企业家也得以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求得生活与事业的平衡。

但是,“后金志国时代”的青啤将面临哪些挑战和考验?

挑战之一,是青啤品牌营销战略如何续写新的传奇?

近10年来,青啤品牌战略的核心特色是体育营销,比如赞助NBA,赞助北京奥运,通过与国际化体育赛事的深度耦合使得青啤逐步摆脱品牌老化、僵化、钙化的窘境,从而得以实现青啤品牌的国际化、年轻化和时尚化。

青啤品牌战略的“制片人”是金志国,导演则是严旭。严旭是青啤近代史上第一位高价的“空降兵”,在2007年成为青啤全球营销总裁。她有着12年的游泳运动员经历,也因此,她有着独特、独到、深刻的体育情结。

不得不说,青啤的文化重构并不完全也不彻底,目前的青啤文化依然可以说是“半市场型”。

红酒是浪漫的,白酒是豪放的,啤酒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是“激情”。在青啤公司内部,金志国常说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激情,怎么能让消费者更有激情?”必须承认,严旭主导的体育营销战略可圈可点,成功重塑了青啤激情、活力的品牌形象。

中国啤酒业的掌门人多是企业家,而不是营销人。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这正是中国啤酒业的三大“硬伤”之一。啤酒是典型的快消品,品牌与营销是克敌制胜的不二利器。金志国本人以及严旭,高度重视、亲力实践着以“激情成就梦想”为核心诉求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然而当严旭、金志国双双去职之后,工程师出身的青啤董事长孙明波与财务投资出身的青啤总裁黄克兴,如何引导青啤品牌爆发新的激情?

挑战之二,则是青啤的国际化战略如何更有作为?

纵观国内啤酒企业,最有资格、最有实力也最应该成功国际化的就是青啤。但是,坦率地说,这些年来,青啤在国际化方面差强人意。

青啤的国际化,重点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目前开花结果的主要市场区域是台湾、东南亚和美国。显见的事实是,尽管青岛啤酒在海外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直白点说,在海外市场,青岛啤酒叫好不叫座,这是青岛啤酒的尴尬与无奈。虽然青岛啤酒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销售,可以说销售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但是最突出的问题是实际销售的数量太小。

众所周知,啤酒消费的区域性特点非常鲜明,首先是对新鲜度的要求非常之高,也因此,约定俗成,啤酒生产企业的市场半径通常控制在300公里以内。其次,啤酒的单位价格比较低,物流成本比较高,因此这样的“快消品”不适合长途运输、远程贸易。这两大因素长期困扰、制约着青岛啤酒走向海外的步伐和节奏。

“后金志国时代”的青啤,有否可能成功突破,从而立足国际化的宏大叙事给予国人更多的精彩?

挑战之三,是青啤的企业文化如何更加以市场导向?

2007年3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全国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千升,“雪花”单品销量率先突破300万千升,双双取得全国销量第一。

从这一天开始,青岛啤酒“终于”不再是“啤老大”。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金志国异常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以‘啤老大’自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的理念指导之下,青啤这间公司不需要对外开放,踏实生产、苦练内功就行了,我们可以修炼成一个伟大的制造商‘佛’。但是那样明显不行,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型。”

有那么一回,下属不由自主地当着金志国发“牢骚”,“哎呀,我们下面有一个企业是国有企业,真是麻烦。”

简简单单一句话,金志国心领神会,“他的话我已经听明白了,传统国有企业没有进行文化改造,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负资产。如果让它改进,改造起来非常艰难。”

2005年以来,青啤公司的工作目标中,“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已经被置于“三大转变”的首位。青啤的文化转型,意在提升企业文化,构建起与战略转型相适应、相协同的新型企业文化,并将文化固化为一种竞争力。按照金志国的表述,青啤企业文化最大的改变即是向市场导向型文化转变。

金志国曾把青啤比作一条名贵的“家犬”,“要看主人的脸色行事,开放以后,这个‘家犬’就到了市场上,市场上有狼群,狗和狼长得差不多,但在市场上没有狗的位置,确实很惨。”近年以来,金志国一直在宣讲自己的“狼狗文化”。在金志国看来,青啤是国企的“狗”,但是直面市场,你又必须成为充满狼性的“狼狗”。“狗文化”是遵照主人的意志行事,“狼文化”是遵循客户原则去做事,完全是两种导向,从自我导向到市场导向,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导向问题,才会培养出“狼性”来。这便是金志国对流行于世的“狼文化”的个性化阐释。

但是,不得不说,青啤的文化重构并不完全也不彻底,目前的青啤文化依然可以说是“半市场型”。

金志国曾对笔者坦言,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他最欣赏、最推崇张瑞敏。同在青岛,海尔历来是青啤的榜样,海尔20年历程给予百年青啤深刻启悟,海尔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市场导向型企业,而这也正是青啤的短板。

四 : 别了,杜康

作者:雨燕双飞

2015,1.9

认识你,多年前,

在一个昏暗的晚上。

猜拳.掷色子……

争着把你品尝,(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那是痛苦的开始,

从半夜吐到天亮!

//

后来认为你是一杯忘情水,

能洗刷心灵的忧伤!

于是,又与你结伴而行。

可沉醉之后,

酒入愁肠,

别样离殇!

//

别了,杜康!

我不想让迷离的双眼,

在酒杯中幻化出她的模样。

也不想让你指挥我,

嘴乱说,心乱想。

//

虽然几十年的拼杀,

没有横卧街头的“豪爽”。

只有“杀人”无数的辉煌!

可也有扶着要倒的樯,

偷偷的疗伤!

//

别了,杜康,

即使最坚强的战士,

斩尽入侵的“敌人”,

也一样会离开战场。

不要气馁,

把记忆融进美丽的诗行,

欣喜,我们曾经

谱写过最美丽的华章!

五 : 王庚为何把老婆输给了徐志摩?

王庚为何把老婆输给了徐志摩?

王庚输了老婆,本与我无干,但一种遗憾总是积聚在心,为一位正人君子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难过,即便说我狗逮耗子也罢。人们喜欢爱情,当然也因为对军界和军人王庚的陌生,从来觉得他败得理所当然,文字描述中说他是不懂女人的一介武夫,一个从四五所世界名校里毕业的高材生,要是依然是一介武夫,中国人的文化水平简直不可限量了。对比王庚和徐志摩,作为局外人,内情不详,就说硬件,王庚位于徐志摩之上。

比徐志摩有才。

王庚先后就读清华、密西根、哥伦比亚、普林斯顿、西点等大学,历史、政治、文学兼修,以第十名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同学中有艾森豪威尔等名将。他在开罗去世后母校西点军校的讣闻里称其为给西点带来荣誉的人。徐志摩虽不弱,但相比于王庚就有些距离。他先后就读于沪江、北洋、北京大学,入剑桥读的是特别生。受教育背景显然都在王庚之下。

即重视事业又重视爱情。

王庚回国后,一直忙于要务,对工作从不懈怠,保持着一个军人和公务人员的良好状态;同时体谅妻子的寂寞,委托同门徐志摩照料,不像诸多将老婆打入冷宫的高官。因为王庚太看重陆小曼,结果,将终身不再婚娶的刻骨之痛留给自己。

正人君子。

王庚不仅在军界有影响,文人中也多有他的朋友。可当他被陆小曼的老师刘海粟、徐志摩的挚友胡适等连哄带骗请到饭桌上,意欲劝其放弃老婆让给徐志摩时,深爱陆小曼的他面对朋友的无耻和妻子的背叛,强颜欢笑,礼貌和客气有加,放弃爱妻。儒雅军人的高尚,像雕像一样刻进他的人生,也留在别人心里。

硬朗男人。

当今的中国女人爱嫁外国男人,说中国男人某种功能不行,王庚是个例外。陆小曼侄子在电视台讲到王陆的婚变原因时,特别强调过来自先人们对这一点的描述。恐涉低俗,不再多言。呵呵。

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上乘。

王庚回国后,便任军政要职。不到30岁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升陆军少将,29岁任哈尔滨警厅厅长。并先后担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等职。这等年轻的显要,京城少见。

王庚之输,主要因为20出头的陆小曼正是一把玫瑰可以夺走芳心的年龄,年轻的富家之女陆小曼不愁吃不愁穿,就缺精神食粮。在刘海粟、胡适等一群酸文人的鼓捣下,为了所谓的平等婚姻和人格自由红杏出墙,最终做出了离婚的选择。很大意义上说,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也在满足刘海粟、胡适等曾在自由恋爱方面遭受压抑者的愿望。尽管婚后徐诗人南北兼课补贴家用,最后还是闹得个经济拮据,夫妻反目,第三者介入。没几年的童话式恋爱,毁掉了3个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只有爱情的婚姻是多么弱不禁风。

推荐阅读:

惊闻:朝鲜终于实行民主了网络即将彻底取代报刊世上最吓人的家长和大学协议修史不能学司马迁那样高考废英语?李阳别逗了阳光空气和独立厕所哪个更重要吉林法院不是张文显自己开的吧低俗是公民的合法权力四万亿怎么花效果最好鸭子比诗人咋贵这么多钱啊庆祝中国终于成为没陋习的国家中国知识界规模最大的同类迫害《共产党宣言》里这些话是说谁的三八节公奶牛给母奶牛的信代表委员的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枪毙大批议案和提案两会才可能进步一些你可以爱国但请别绑架我娶妻当学周佛海康有为串通光绪谋杀西太后见识给狗传教中国大学应当取消录取考试博士能不能当好乡村教师?禽流感如何扭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基督教补充社会主义的空白蔡元培曾为陈独秀进北大造假履历若在博客中选代表委员我会给谁投票云南官方如何利用躲猫猫调查树立政绩网聊为什么是好东西孙中山欲以一千万元给日本出租东北网民代表和委员怎样保证不被政府招安失去律师执业资格就该失去饭碗50年代的党风有多腐败蒙牛拉动中国内需的可行性方案(活人靠领死人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去上学了给王麻子的情书于博告清华是非常有价值的公共作为宋庆龄在家门口建炉炼钢李鼎铭为什么对民主阴阳怪气钱学森用科学忽悠了毛泽东儿子的生日给他爹过了郭沫若是政治流氓文痞还是大师?
本文标题:徐志摩别了康桥-别了 康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9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