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海涅简介
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时,题名为《诗歌集》。它们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从1824年到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在第一部 《哈尔茨山游记》里, 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描绘了山区矿工的劳动生活。
在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里,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
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记里,描绘了意大利的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在第四部《英国片段》里,作家描绘了富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
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二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简介,伊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合儒略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格涅夫的作品_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简单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屠格涅夫以写作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闻名,其实他最初是以诗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诗剧,翻译莎士比亚、拜伦和歌德等人的诗歌作品。他曾经有机会见过普希金,非常崇拜他的诗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的影响。《散文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www.61k.com)屠格涅夫的作品_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生平经历
屠格涅夫,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1个旧式富裕家庭,爸爸是1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之际爸爸去世。屠格涅夫的母亲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 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屠格涅夫的作品_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婚姻爱情
屠格涅夫的夫人是波林娜·伽西亚·维阿多,她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马努耶尔·伽西亚的女儿。波林娜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继承了爸爸的创作才能。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均赞赏过她的音乐才华。她知识广博,能流利地讲5种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屠格涅夫的作品_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罗亭》(1856)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
《烟》(1867)
中短篇小说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1846)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 (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
作品翻拍
《春潮》〔1989〕《猎人笔记》三 : 屠格涅夫简介
人物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屠格涅夫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他的创作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平经历
屠格涅夫,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1个旧式富裕家庭,爸爸是1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爸爸去世。屠格涅夫的母亲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 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www.61k.com]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屠格涅夫的作品
长篇小说
《罗亭》(1856)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
《烟》(1867)
中短篇小说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1846)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 (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
人物评价
作为1个贵族地主和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屠格涅夫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从小就从妈妈和其它农奴主身上看到了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和虐待,否定农奴制度,后来都还在自己的庄园里进行解放农奴的改革。19世纪俄国人民反专制农奴制的斗争,帮助他认清了时代的任务,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他的直接影响,使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农奴制的罪恶,谴责农奴制的不人道,创作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他毕竟是1个贵族地主,就世界观而言,他是1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贵族的根本利益与自由主义的思想要求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他始终相信改良主义的渐进论是拯救俄国的唯一良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渐进、改良的办法推动俄国前进。这是他始终没能达到革命民主主义的高度,并最终与革命民主主义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到后来,他对农奴制改革后的现实大失所望,看不到前途,思想发生危机,藏身于纯艺术领域,表现出唯美主义和严重的悲观情绪及妥协倾向,甚至公然向沙皇上书表示忠诚。屠格涅夫虽然在思想上有如此尖锐的矛盾,但总的说来,他的一生是反对农奴制及其残余的一生,他一直是革命者的朋友而不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作品“为俄国革命尽力”。他的民主精神与人道主义理想从思想上影响了整整一代的俄国读者,不仅推动了当时的解放运动,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本文标题:屠格涅夫简介-海涅简介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