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15 所属栏目:文化用品

一 : 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文化发展战略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一些经验。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县委、县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打造“城乡文化链”是我县推动县城和乡村文化互动协调发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工程,对于进一步挖掘地方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摸清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县委宣传部课题调研组就近年来“城乡文化链”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对面交流,重点摸清乡镇、村的文化建设现状(包括文化站、室实际使用面积,室外活动场所,藏书,文化建设投入经费,文艺骨干队伍等)、村级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等,分析当前城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提出对策参考。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整合资源,突出“五抓”(抓阵地、抓活动、抓人才、抓产业、抓交流),扎实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一条贯通城乡、颇具活力的文化链条正在逐步形成。XX年10月, 被授予全市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1、抓阵地,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电影院、剧场、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等宣传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20个乡镇“镇镇建有宣传文化中心”,在乡村、社区共扶持和发展600多个市级、县级宣传文化中心户,现有360多个农民读书社、书吧、文化俱乐部、民间职业剧团、文艺社团活跃在梁鹿大地。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1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1442个10户以上自然村,近12万个家庭共享这一文化成果,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的高度赞肯。此外,全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西湖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完善了赵家堡、诒安城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形成了以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基点的人文旅游带。
2、抓活动,城乡文化活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都组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如:“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金浦大地闹元宵”大型文艺踩街,“爱在梁山鹿水间”赈灾义演,“平安•发展”合唱节,富丽超级歌手赛,还有每年一次的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以文艺轻骑队为龙头,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带动了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地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寓教于乐,寓理于戏,如: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乌石妈祖文化节、赤岭雨霁顶文化节等。此外,**县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对外影响广泛的优势,对接上级强势媒体承办了多场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活动,如:东南电视台“走进八闽山水间”大型巡演,福建电视台“八闽绝活大比拼”,省歌舞团“共铸诚信**”综艺演出、新疆民族歌舞晚会、厦门卫视“闽南走透透”大型演出等。
3、抓人才,文化创作精品迭出。几年来,我们着力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成立了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十多个门类艺术团体,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国家级会员50多个,其中就有103岁中国沿海地区剪纸艺术天才传承者——林桃。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艺术培训班的形式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介人才,例如,继成功举办剪纸艺术节之后,又举办了“庆贺林桃百岁寿辰”等活动,使一批剪纸艺术新人脱颖而出,解决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去年以来,共有70多件(人)次文艺作品(或个人)入选全国性展览或获奖;60多件(篇、人)次入选省级展览或获奖;250多件(篇、人)次获入选市级展演或获奖。同时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在全县285个行政村和11个场都配备了“文化协管员”。
4、抓产业,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后盾。采用“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辐射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从而为民间文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近年来,共在城乡各地培植扶持了云集堂、古林斋、陈秋日剪纸艺术馆、高少苹剪纸艺术馆、欧阳艳君剪纸艺术馆、小燕子画室、完颜艺术培训中心、小天鹅艺术培训中心、三禾琴行艺术培训中心、金色时光俱乐部,以及各地的民办(芗、潮)剧团等360多家文化经营实体。特别是依托天福集团实力,建成了天福茶博物院、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规格的文化传播机构。
5、抓交流,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文化。重点做响剪纸、妈祖和芗剧文化。我县作为“全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注重挖掘剪纸艺术,多次组团到日本、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注重发展妈祖文化,XX年应邀赴台湾参加为期126天的环台湾全岛的交流活动,在台湾广大民众中引起轰动,吸引众多台胞前来**朝圣,连续举办了四届“乌石妈祖文化节”,有力地推动了浦台两地的民间文化交流。积极推广芗剧文化,组建了20支以芗剧、潮剧为主的业余演出团体,使芗剧成为“社戏”的主要内容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之一。XX年县芗剧团《大车鼓》赴台湾演出获得成功。通过一系列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的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各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已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些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中,一些领导干部表示,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要,但在基层具体工作中,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抓经济、抓计生才是硬任务、硬指标。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普遍,一些基层干部一谈到文化建设,就认为这是“花钱”的事,看不到农村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造成对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
2、资金投入有限。受传统体制观念的约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未能摆脱对政府的依赖,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文化的良好格局。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基本上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对于庞大的农村文化建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
3、宣传文化阵地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仍是我县当前文化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乡镇文化站场所大多为80年代以前所建,多数在XX年整合成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但因没有日常活动经费和有效的运作机制,许多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运作情况不容乐观,有的业务近乎停顿,有的阵地设施闲置一边,形同虚设。有些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借寄其他单位或无活动场所,面临萎缩的境地。农村黑板报、高音嗽叭等一些宣传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在舆论宣传和引导方面发挥作用,失去了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功能。
4、农村文化专业人员匮乏。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归属乡镇,编制相应减少,文化业务管理“乡镇政府无心管、文化主管部门不便管、最后谁也没管”。目前,全县只有赤湖、深土、佛坛3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文化专干,其他乡镇文化站干部多为其他部门干部兼任,出现了虽有文化专干的编制而人员并非专职专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大大弱化了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发挥。县级各种文化机构相对比较健全,但由于编制不足或是有编制又进不了人,非专业人员占据位置,同系统其他单位人员占用编制等因素,导致专业人员匮缺。现在县文化馆编制11人,在编人员仅5人,其中兼职1人,到农村挂职1人,长期在编不在岗的1人,另外借用6人。县图书馆,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博物馆,编制9人,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芗剧团人才流失严重,编制60人,目前在编人员36人,其中在编不在岗就有9人。县文艺轻骑队没有编制,编创、演出人员流动严重,面临青黄不济的问题。
5、农村文化协管员未能发挥效应。目前,从聘用的首批村文化协管员来看,有一部分是冲着每年600元的工作补贴来的,整个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根本就拿着钱不做事,未能发挥自身组织带头示范作用,未能发挥本地文化中心户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本地不健康演出市场、盗版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市场、黑网吧、游戏机等文化垃圾未能进行有效抵制和防范。
6、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剪纸、芗剧、书法、美术、木偶、民间舞蹈等传统优势项目,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得到进一步扶持、宣传和拓展,没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生命力、吸引力不强。如:民间剪纸随着民俗土壤的消失而“边缘化”,老“花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芗剧精品创作力下降,已多年未有如《保婴记》、《母子桥》这样的扛鼎之作诞生;书法、美术创作人才分散,得不到政策上的支助,等等。
加强**“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打造“城乡文化链”,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城乡联动,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种文化资源、各类文化实体,激活镇村宣传文化中心和各家文艺组织,丰富城乡各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点线结合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县要突出“文明古县、临港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创业宝地、旅游胜地、台资企业密集地”的定位,紧抓机遇,积极融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阵地链、活动链、产业链、旅游链、人才链等五方面下功夫,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链”建设新层次、新水平,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发展。
1、加大文化投入,不断夯实城乡文化阵地链。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是巩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和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资金投入保障体制,拓展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县乡两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文化辐射援助,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为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设施功能齐全、辐射力和渗透力强的文化基础设施。在村一级,要继续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通过经费支持、物质帮助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中心户在政策宣传、科技传播、文化娱乐上的中心示范能力,凝聚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益的群文活动。在乡镇,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宣传文化中心,把乡镇文化站整合起来,充实文化中心管理力量,完善基础配备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的服务运作能力,使文化中心成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在县城,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剧场、青少年宫、西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运作能力,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县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满足群众享受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的需求。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覆盖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链条,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共享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共享文化资源,形成城乡大众文化生活链。用活用好宣传文化阵地,经常性、创造性地组织举办宣传文化活动,实现城乡文化建设成果共享,是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根本要求。一要在带动上下功夫,突出县文化馆、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组建和完善文艺轻骑队,经常性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举办乡镇(社区)文艺节目汇演、乡镇(社区)书画联展、乡镇(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播等,促进乡镇(社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共享互动,活跃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推动各地群众活动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二要在增实效上下功夫,经常性策划举办镇情镇史宣传、主题读书看报、文艺排演、体育健身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宣传文化中心人气,使宣传文化阵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要在“文化节”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巩固、总结和推广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的新鲜经验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乡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组织举办具有本乡镇特色的宣传文化活动,争取经过几年时间,达到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节,形成“一地一品、各具特色”的格局,使文化节在全县遍地开花、异彩纷呈,成为我县文化建设的新优势、新特色、新品牌。
3、发展文化产业链,激活城乡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壮大“城乡文化链”的有效途径。要采取“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城乡文化产业化进程。出台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对近年来培育涌现出来的画廊、剪纸艺术馆、艺术培训中心、传媒公司、民间剧团等文化产业经营实体,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引导他们走集约型经营发展道路,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通过在繁荣城区开辟特色文化一条街,鼓励旅游景区设置特色文化产品窗口,成立文化经纪公司等措施,为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实力保障,在全社会逐步营造崇尚先进文化、追求高雅艺术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4、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我县是全国旅游百强县,滨海、文化、生态三大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东南花都、“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滨海国家火山地质公园、赵家堡、天福茶博物院等一批4a级风景区分布在城乡各地。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既是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构筑“城乡文化链”的新抓手。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黄道周文化、陈元光文化、赵家堡文化、赤岭湖西畲乡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打响海滨观光休闲度假、人文景观、朝圣观光、农业观光等特点鲜明、种类齐全的旅游文化品牌,积极协调引导旅游景区定时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革命烈士陵园、皮定钧陵园、清泉岩红军洞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纪念活动,激发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爱乡热情。特别是要突出对台文化优势,整合资源,以“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东南花都)为契机,以乌石妈祖文化、威惠庙元光文化为纽带;以石雕园、茶博物院为窗口;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以火山地质公园为媒介,打造浦台“五缘”旅游文化圈,展现两地之间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促进浦台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认同感。
5、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城乡文化传播链。文化人才是和谐文化建设最具活力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实施者。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正确人才观,确实采取措施,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形成一条门类齐全、水准较高的城乡文化传播链。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媒介作用,发展乡镇文艺爱好者协会,联络团结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繁荣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各门类艺术创作,催生更多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精品佳作。二是要发挥优秀文艺人才的“酵母”效应,以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艺术援助和农民工知心台服务进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播优秀文化种子。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艺术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优秀文化人才管理机制、文化中心户管理机制、农村“文化协管员”管理机制和文艺轻骑队管理机制,放宽文化单位人员编制限制,为优秀人才成长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一切优秀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

二 :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报告97

关于《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的报告与总结

作者:许玉明 日期:2013/4/20 学院:建工学院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

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团结带

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

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

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此,我们通过咨询,搜集资料等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

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调查。现在将调研考察的情况简要的汇报如下: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新世

纪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玉溪要尽快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云南第一的目标要求,玉

溪市以“三创”为目标,以城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不断加大投

入力度,城市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是随着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承载力逐渐增强,它对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

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许许多多农民生活质量,这更有力的实现农村现代化

的作用愈益显现。

一、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布局趋于合理。

至2012年底,全市修编的八县一区,总体规划已经全部修编完成,分别通过了省、市、

县级技术论证;应编制给每个小城镇的消防专项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市、县级技术

论证。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

乡镇为梯次,以沿江、沿运河城镇带为主体的城镇布局体系,一些随意性得到很好的遏制。

二、乡镇区划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小城镇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张。

经多轮撤乡并镇工作的稳步实施,我市乡镇总区域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的距163.5

千米,总面积15,285平方公里,人口210万,2008年末,红塔区总人口416693人。其中,

汉族人口357012人,占总人口的85.68%;彝族人口40479人,占总人口的9.71%;回族人口

9151人,占总人口的2.2%。小城镇规模的较快发展,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几年来,玉溪高新区以红塔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地方财政的雄厚基础为依托,着力改

善投资环境,致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亚洲烟草及其配套产业的研发、

生产、销售一体化中心及云南省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出口基地。玉溪高新区正逐渐成为西部大

开发的又一投资热土。玉溪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以“求实、高效、廉洁、拼搏”的精神,围

绕“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加强自身建设,立足现实,找准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资、引技、引智、引项目,在招商引资、加速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

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98.3亿元,增长12.7%,拉动GDP增长

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7%。其中,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增加值367.7亿元,

增长10.1%;矿电产业完成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0.9%,

重工业增长16.1%。

四、小城镇的环境质量开始得到重视,品位逐渐提升。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监督执法

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工作中所取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玉溪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85.73平方公里,城市维护资金支出14209万元,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07%。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184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5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8平方米,玉溪大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现正抓紧玉龙桥、水镜桥、绿化、景观照明、公厕等收尾工程的施工。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棋阳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快速推进。 13个省级特色小城镇特色规划已全部通过省级专家组的评审,49个“传统村落”审核上报备选调查工作。

五、消费价格活跃。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2.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落”:食品上涨5.7%(其中:粮食上涨2.1%、肉禽下降0.8%),居住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1.5%,衣着下降0.1%。 2012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增长6.4%。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平稳发展。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5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3公里、一级公路77.7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20.4%。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3688万人,增长8.1%;旅客周转量25.2亿人公里,增长16.6%。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06.8亿吨公里,增长18.0%。

2012年全市拥有机动车65.9万辆,其中:汽车24.1万辆,汽车中载客汽车16.2万辆(轿车

9.7万辆),载货汽车7.6万辆(普通载货2.8万辆),其他汽车4064辆;摩托车41.7万辆;挂车1305辆。 电信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25.1亿元,增长13.6%。全市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达 320.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2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95.7万户,比上年增加15.2万户,增长8.4%。互联网宽带网用户25.5万户,增长14.8%。

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5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8.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25.0%。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43人,帮助4872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了动态清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273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4023人。 201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0.0万人,失业保险13.1万人,工伤保险20.3万人,生育保险16.0万人。全市已从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参保人数121.0万人,参保率97.1%。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9万人,参保率97.0%,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万人,参保率98.4%。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24.4万人,发放金额16364.4万元。 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3起、死亡134人,比上年下降11.3%。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09人,比上年减少17人,下降13.5%;工矿商贸企业死亡24人,与上年持平;煤矿事故伤亡1人。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较大事故3起、共死亡10人。

(二)

城市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各项经济指标的竞争,更多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的竞争。纵观扬州近几年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用市民群众的话讲:“扬州市区范围变大了、城市变美了、街道变宽了、夜晚更亮了、人气更旺了。”但是,相对扬州市区而言,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全市80多个小城镇中,真正数得上、有特色、有个性的集镇很少。撇开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不说,80多个农村集镇没有一个可以和同处一个经济带并且过去曾经隶属于扬州的黄桥、戴南、张郭等集镇媲美。调研认为,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小城镇的规模仍然偏小,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

据调查,目前全市80个独立的小城镇中,真正上规模或具有一定特色的集镇廖廖无几。就18个重点中心镇而言,按有关人口规模指标等级划分,其中C类(镇区2-3万人)乡镇5个,D类(镇区1-2万人)乡镇10个,E类(镇区1万人以下)乡镇3个,具备一定规模的A类(镇区5万人以上)和B类(镇区3-5万人)乡镇一个也没有。人口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设施投资效益,难以形成规模消费人口,难以积聚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与人流,难以发挥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以乡村工业企业的分布为例,据市统计局统计介绍,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乡镇企业21702家,从业人员529211人。但其中乡镇建成区仅有工业企业7046家,占32.47%,从业人员234217人,占44.26%;乡镇建成区以外的村庄有工业企业14656家,占67.53%,从业人员294994人,占55.74%。乡镇企业中近30万的从业人员连同其供养,经调查,我们惊人的发现至少50万人离土不离村,严重阻滞了我市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二、缺乏对全市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与指导。

多年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城市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各地普遍存在着一头硬一头软的现象。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小城镇建设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总体来看,我市对小城镇建设仍然重视不够,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在发展战略上,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在组织领导上,没有专门的班子和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规划建设上,城镇规划大多以乡镇为单位独立完成,区域总体上缺乏整体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规范化处理以及市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规划等均是薄弱环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极大隐患。此外,由于各县(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且指导性不强,各乡镇限于自己的镇域范围来进行规划,规划等级层次不够鲜明,视野不够开阔,不少乡镇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结果形成了镇镇雷同,镇像村、村像镇的局面。规划的滞后性与雷同性也给小城镇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三、小城镇建设投入渠道单一,不少乡镇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目前全市绝大多数乡镇都是吃饭财政,一般情况下能挤点钱搞搞小城镇规划就很不错了,很难再抽出资金来搞小城镇建设。因此,不少乡镇领导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应付一任是一任,从事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而在经营集镇方面,由于我市小城镇普遍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集镇经营的投资回报不高,加上

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机制不健全,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渠道不畅等,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小城镇的吸引力不强。此外,目前最具吸引力的“以地生财”,也因为受国家宏观调控对地根和银根的抽紧而难以实施。而小城镇存量土地出让时土地出让金的上缴统筹比例过高,运作空间有限且具相当的风险性,也让一些乡镇“望而却步”。即使是一些发展较快的重点中心镇,也由于财政不独立,导致集镇建设投入愈大负担愈重,抑制了这些镇的较快发展。

四、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一方面,由于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县(市)以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无法到位,执法主体难以明确,管理工作难上加难。特别是小城镇集体土地上的拆迁等问题常常因为矛盾突出,一拖再拖,旷日持久,严重挫伤乡镇干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与监督不力,小城镇建设的随意性也是一些乡镇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小城镇的管理队伍不健全,人手严重不足,手段缺乏,致使多数集镇的环境卫生、违章建筑以及交通和流动摊贩、镇容镇貌管理不到位,不少小城镇的脏乱差问题突出,既影响集镇形象,更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五、是连续的干旱。

云南省连续的天干,玉溪也是如此,玉溪市的有许多小镇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据了解,曾近玉溪市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镇也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出现,我想,我和好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但这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是天灾,但是在玉溪市人民政府的带动下,很多人修其了水窖,解决了饮水困难的问题,但还是解决不了庄家的问题,这也是制约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三)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云南加快发展的鼓励和要求,也是玉溪提出的2013年的战略目标。城市化以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是确保“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实施“两个率先”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决定着扬州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长此以往,势将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化整体进程、影响“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直接瓶颈,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加快推进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是认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小城镇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有利于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力,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内需之功效。二是位置问题:小城镇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窗口,要确立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观念。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和体现以人为本、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一个重点,放在与经济发展的其它目标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同研究部署和考核。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工作,要象抓城市建设那样,打一个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翻身仗。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村镇建设会议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扭转目前小城镇建设各自为政的现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三是班子问题:建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报告97_典型调查

议市、县(市、区)两级都要成立由市、县(市、区)长或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市、县(市、区)长为副组长,市、县(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村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要明确一名主要负责同志主抓小城镇建设。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着力解决好小城镇建设中规划、资金投入、产业集聚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播电视要经常报导先进典型,介绍先进地区的做法。各地在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统盘规划,分年实施,使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二、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抓重点,重点抓。一是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全局出发,根据全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结合各小城镇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分析比较,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继续搞好区划调整和乡镇的撤并工作,并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小城镇,使其发展成为小城市。二是要在明确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同时,把这些小城镇纳入扬州城市规划体系,按城市的理念来规划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小城镇的规划要力求高起点、高水平,尽可能一步到位。要根据小城镇的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并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小城镇,增强其吸引和辐射功能。三是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规划的统一调整力度。上级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各小城镇规划的指导,乡镇也要主动与上级规划部门搞好衔接。要形成规划管理的统一管理体系,从总体规划到局部的详细规划,从片区规划到居住区的规划,均要纳入统一管理,分类指导,统一审批、统一监督。四是要加强规划的督查力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小城镇的规划经过批准后就应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依法实施。千万不要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随意变更或违背规划。

三、扬长避短,做强产业,尽快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

一方面,产业发展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是小城镇建设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推进农村城市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产业兴镇之路。经济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永恒主题,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本镇的经济发展现状,立足于城镇的功能定位,加强引导,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经济增长极。当前,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各乡镇应尽最大可能地鼓励与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促其做大做强,以尽快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是农村城市化的关键,是小城镇集聚人口的前提。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不计成本地强赶农民进镇,结果造成劳民伤财,欲速则不达。要因势利导,坚持走产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来推动产业化之路,只有产业壮大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镇就业、创业,吸引更多的人进镇定居,小城镇才能繁荣兴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城市化。

四、多元投入,自主性、开发性建设并重,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而目前我市乡镇财力均十分有限,靠政府包办来搞建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这方面,泰州兴化市张郭镇的经验值得借鉴。该镇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创造了奇迹,堪称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营小城镇的典范。有些小镇分设前,面积仅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3600人。这些年来,该镇坚持以规划引人、乡情感人、环境留人,项目引资、政策聚资,依靠市场化机制,广开筹资渠道,先后启动了14.5亿元民

间资本投入城镇,实现了张郭镇建设的重大突破。该镇算了一笔帐,按镇财政收入5000万全额投入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话,需要30年才能形成现有的规模。为此建议:一是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等、靠、要思想,彻底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小城镇建设靠政府包办的旧观念,用市场化的办法来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二是要建立起超前意识,超前谋划,科学决策。要在执行规划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和城市的理念指导小城镇建设,力避反复和浪费。绿汁镇自1997年起就决定在“全镇范围内不再新批村民住宅用地,城镇周围8个村不再批准村民新建房屋”(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余缺调剂)。正是这样的超前意识,成就了张郭镇今天的集镇建设成就。三是要政策优惠,阳光操作,多途径吸引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以赢利为目的。以此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进镇投资兴业,带动镇区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集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切实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推进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是用地政策。要本着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重点小城镇建设用地。对重点镇从经营性用地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土地获得的收益,除上缴省政府及应交纳的税费外,尽可能多返还给集镇用于小城镇建设。对原分散的镇村企业集中搬迁到工业集中区的允许采用土地置换的形式使用土地。二是要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对重点中心镇执行政策倾斜,实施“放水养鱼”,扶持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同时,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扩大重点中心镇财政分留成的范围和比例,增强镇级财力,提高重点中心镇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和调控能力。三是要制定更优惠的投融资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从土地拍卖、租赁和城市建设维护税中拿出一块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经营。另一方面,要允许通过拍卖、租赁、转让、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和投资经营。四是要制定鼓励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导入政策。对本地农民进镇的,镇里要帮助搞好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建房时镇里负责进行土地置换,并视同在原宅基地翻建;因城镇建设而无地的农民转入城镇的,保留其原有集体收入分配、养老统筹等;外地人员进镇投资落户的,在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统筹等各方面均享受与本地农民同等的待遇。五是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进镇落户农民的后顾之忧。

六、重视环境,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按城市的要求组织实施,发展并完善城镇公用设施,健全城镇的基础功能,力求向小城市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未来农村城市化时与中心城市以及各小城市之间的对接。要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事业建设,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小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小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要象管理城市一样,明确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小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为提高管理效能,可以采取城市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中心下移的办法,也可借鉴张郭等镇的做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小城市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小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农村的城市化水平。

(1) 参考文献:

玉溪市统计局、

玉溪日报、今日玉溪、晨刊

(2)参考网站:www.yuxinews.com

三 :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引言: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2012年11月5日天气很冷刮着大风,我和另外5个同学一起来到了成都市兰桂坊进行了这次实地考察,根据各自分配的任务展开调研。[www.61k.com)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规划、测量、考察、问访针对步行街的场地和人流情况进行广场的绿化和舒适度分析,及周边环境道路进行调查,然后去整体的统一考察,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及植物配置的种类,名称、为什么种在这,它的好处与不好处,人们看到的心情,包含植物与道路及周边的景观绿化。要与广场的地理位置相匹配,切身了解休闲广场的设计要素对于广大人群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广场设计的原理和设计理念,以便充实自己,更好的做好广场绿化及设计。

调研地点:成都市兰桂坊

调研对象:成都市兰桂坊的所有使用人群

调研方法:实地测量考察、网上搜索资料、书本查询,笔记记录,向步行街的人群询问步行街的使用度和方便度。并且观察步行街的局部布局和周边环境的配置。

调研资料统计及分析方法:本次调研资料统计根据网上搜索、书本搜索和调查记录和现场勘察,现场走访调查还有所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本次调研因时间有限,资料搜集并不齐全,针对问题不够完善,无法了解更深,但报告的资料源于考察,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调研内容:

一、 兰桂坊成都概况

兰桂坊成都将打造一个集休闲、餐饮、购物于一身的成都时尚休闲街区。兰桂坊成都地处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和即将开业的天府时代广场之间的黄金地段,毗邻东大街金融区和未来的地铁出口,成都兰桂坊是兰桂坊集团目前在国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它是个为成都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精心打造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中心,致力于营造兰桂坊品牌所带来的欢乐和惊喜,为追求时尚,高品质生活的人士带来无限畅想和期待。清晨舒展身心的SPA和独具匠心的造型设计,午间创意无限的佳肴,下午香浓的咖啡小歇,引领时尚的购物天堂,晚间良朋共享的醇酒美食、子夜酒吧和KTV的高歌狂欢--成都兰桂坊精彩纷呈的时尚派对和四季不断的丰盛节目都会让您激情澎湃,流连忘返。 二、景观绿化

在广场设计中,树木的选择是否得当,涉及到绿化效果是否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郁郁葱葱的效果,并且能够持续多年不衰,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越来越好。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做到适地适树。以当地树种为主,边缘树种为辅,切忌种植与当地条件差异极大的树种。我国一般公共绿地常用的树种是乌桕、海棠、丁香等。尽量不要选择果实较大会自行脱落的树种。 植物配置的功能可总结为建筑功能、工程功能、控制气候功能和美学功能四个方面。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这一类功能其实为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土壤流失、噪声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阴、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

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 试图在一个面积很小的公园里容纳上诉所有的功能会导致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像步行街这种使用者密集的地点,它才能服务于大量的使用者,这里包括高度密度居住区、活动中心、商店及服务类。饮食也采用了由昂贵雅致的食品到汉堡和冰水,所以步行街从远处看就是一副市井风情画这种人 三、交通和安全 内部:步行街内部无法通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且人流集中的空间。 外部:由于人流量大,

成都兰桂坊消费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步行街的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www.61k.com)经常处于堵塞状态。 步行街的人流量大,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年龄,所以,在步行街内我们经常的丢东西,所以在步行街内,对于游客,应该看好自己的物品;对于步行街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巡逻,加强防范,以保证游客有个放松、舒适、安全的购物空间。

总结:通过对兰桂坊成都的调研,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商业街在一个

发展中的城市所占据的地位,它的繁华有序,又具有历史与现代感。在一个城市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当今,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使我们透不过气,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精神享受,在步行街内积聚购物区,饮食区、旅游区、游戏场所、休闲场所,从而给人们更多更好的选择,从而减小现有的空间压力。给人以享受、舒适、安全、有趣的城市公共空间。

四 :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台灯 台灯的创意设计调研报告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19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