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2005年高考作文-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4

发布时间:2018-02-25 所属栏目: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

一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4


 

走出误区写作训练

(说明:针对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

我们选取一些典型错例,设计成题目,以供训练之用。高考作文试题不再一一列出。对存在问题略作提示。)

题一:这篇《心灵的选择》是2002年高考作文,被判为0分。请认真阅读思考,说说你的看法。

心灵的选择

(本篇内容与命题提示内容一样,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绝对偶然)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春,来到~~(白毛女选段),俺艰难地蹒跚在一条不是路的路上,抬头望去,在凛冽的暴风雪中,俺隐约看见棉花糖一样的山峰就在前方,透出监考老师般的威严。俺心里暗骂,丫的,最讨厌的就是爬山了,何况是这个鬼天气出来爬山,平时这样的天气俺都窝在被卧里听流行歌曲的,可今。。。
  哎,可怜,今天是高考的日子,为了能上个好大学,为了能建设俺们的祖国,为了报答党的养育之恩(从小就背,都习惯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为了不再象老妈老爸那样下岗,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卖早点维持生计,俺痛苦地被命题专家们扔在了这荒山野地里,他们还告诉俺,在这样的鬼天气下,俺要是不赶紧找个避风的地方,必死无疑。
  俺真的怕了,风哗啦啦吹呀,吹得我耳朵根发麻,就象刚才监考老师从身边走过一样难受,老师看人的眼神也亦如今天这山上的天气,阴冷的可怕。。。没办法多想,再乱想时间就不够交卷了,俺走啊走啊,忽然脚底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神志不清的俺心里一颤,常听人说偏远的地方容易发现财宝啊古董啊什么的,如果真是的话,俺肯定挖出来就回家,不参加恶心的愚民似的考试,俺爹娘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忙乎生计,再也不用摆个小摊还跟做贼似的成天躲市容那帮土匪了,娘也再不用苦苦哀求那帮土匪,求他们别把俺家的混沌摊就地掀翻,把炉子扔进市容卡车。爹也再不用舍不得上医院抓感冒药了,再也不用求医生能不能把跟感冒不搭噶的补药划掉不开了。。。咱有钱了,哈。。。。
  想着想着,俺不觉笑了,赶忙蹲下快僵硬的身子,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
  
丫的,原来是一死鬼俺不觉郁闷起来,当天上掉馅饼的梦象肥皂泡一样破灭后,俺又感觉到身上阴冷起来,这时候监考老师又绕到俺的背后,站了1分钟零28秒。。。俺气得忍不住站起来的时候踢了那人一脚,~~~靠,他还没死,在俺重重一脚的刺激下,
  这人本能的哼了一声。原来是活的,我嘟囔着蹲下身子,于是俺心里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如果俺救他,可能俺们都会被冻死,因为这样的天气俺是没有能力带他走出这里,连俺自己也没有把握,如果不赶紧找个地方避一避风,俺可能下场跟这个僵死的人一样。。。俺没有弄醒他,俺在他身边堆了一个巨大的雪包,雪包上面压了一块俺登山时候,媳妇送俺的红肚兜,俺一直揣怀里。如果俺找到救援队,俺会通知人来救他。。。
  又看了那个将死的人一眼,俺站了起来。。。
  就在俺准备为了活命赶路的时候,俺又看见了讲台前站着的监考老师,目光犀锐,似乎在看着俺,仿佛在告诉俺,如果这样结束文章,俺的作文肯定不会及格了。。。俺胆怯了,俺爹娘指望我将来能有份象样的工作,俺也希望将来能有一天出入高级夜总会,开着公家的小车,搂着小蜜,白天开开会,喝喝茶,晚上吃吃饭,拿拿红包,有空就回家睡睡。。。而这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背景,俺没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爹,俺不怪他,所以俺就必须要有文化,有文。。。那么首先要先考上大学。。。为了分数,俺。。。。
  俺又蹲下来,把俺媳妇的肚兜重新揣进怀里,然后酝酿了一下劳动人民的情感,俺双手抓住那人的肩膀猛晃:
同志,同志,醒醒同志~~~~那人还没醒,俺一看这样可不成,俺马上脱掉手套(话外音:哪个出题的孙子这么写俺?俺冻死了都要,还脱手套?),开始给那人按摩,其实小时侯听爹说过,人要冻僵了以后不能马上按摩,要先用雪水擦身子,然后放怀里捂着,不然马上按摩身子会烂掉的。。。可俺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是没文化的出题专家给的意见,不照办行嘛,俺对着那人按呀摸呀,他终于醒了过来,眼睛吃力的张开,俺笑了:同志,你可醒了,你没事吧,放心吧,俺是党员,俺学了三个代表,俺一定会救你出去的
  那个人一听这些话,眼睛里泛着光,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哆嗦:
同志,我,我可找到组织了~~~我被他这话感动了,忙说:同志,你先休息一下,别忙谢俺,其实,我今天能这样做完全是党多年来对我的莘莘教育的好,是和领导的关心,组织上的信任分不开的。那人对我这种高尚的品格显得很是崇拜,困难地从口袋掏出一纸条,照着纸条高声念到:我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有人救我,说明党没有抛弃我,没有忘掉我,我回去以后一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以报答党和国家比海深的恩情。。。
  够了!
俺冻的实在受不了,还要听着孙子的唠叨,要不是为了拿高分,俺费那劲跟你蘑菇,看着他奇怪地望着俺的眼神,俺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纠正说:同志,快别念了,俺心里现在跟有一个小太阳似的,别提多温暖了,可是你看,天快黑了,咱还是赶紧赶路吧,领导都等着俺们回去呢,要是赶的及时,没准俺们上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哦。。。哦那人赶紧爬起来,俺跟他搀扶着向前走。。。
  暴风雪忽然小了,太阳出来了,俺仿佛看见棉花糖般的大山那头有一面旗帜,那分明是党的光辉,在给俺们指引回家的路。。。俺们蹒跚着前进。。。。
  好了,老师提醒还有三分钟交卷子了,俺也该结尾了。。。通过这次活动俺深深体会到,只有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用三个代表武装自己,俺们才能成为新时代的青年人。。
  
[提示] 一篇考场作文洋洋2000多字,却被判为0分,似乎有些不公,但正是这种破天荒的评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呢?前车之鉴啊!

题二阅读下面这篇2001年高考作文,改正错别字、病句和用得不妥的标点,然后指出存在的主要失误。

    信

窗外的雨哗啦啦地下着,深秋的凉风从窗缝中吹进来,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抬头看看四周,偌大的自习教室里灯火通明,同学们都低着头,奋笔疾书,而我的思绪飞到了很远、很远……

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都为我感到骄傲。当时,他们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我也是那么做的。所以,我在他们的眼中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就这样,我慢慢地长大了,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并且成绩也比较靠前,父母的工作也发展的不错,全家人都生活得很幸福。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直幸福。在我高一下学期这年,妈妈突然患了癌症,需要动一次手术,且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妈妈动完手术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再也不睁开眼睛看看他的宝贝儿子……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焦急的,同时又是复杂的。挫折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但它也可能会彻底击垮一个人的斗志。我就是在这两者中间选择了后者。从此,我不再好好学习,开始无故迟到、旷课,并且喝酒、打架。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每次考试过后,我就谎报我的分数,善良的父母相信了我。直到这次高考落榜,他们还不相信我怎么会名落孙山,他们遭到了可能是平生以来最严重一次打击,这份打击来源于我的虚假,我的不诚信。

我猛然发现,父母额头的皱纹增多了,白发也更密了,他们为我付出了所有的心血。

[提示] 主要失误在于偏离话题,内容单薄。此文主要是写自己在成长过程的遭遇和挫折,虽有两个地方点及“诚信”,但无法改变文章的主意。叙述过程相当简略,字数达不到试题的要求(仅600字左右)。

题三下面是2000年高考作文,读后请认真思考,完成文后题目。高中生活

已是第三年了,望着窗外,凉风阵阵,树叶摇曳,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如果要问我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如何?我会回答说,它是多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昏黄的灯光下,滴滴答答的闹钟正讲述着这夜的故事:写字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厚厚叠叠的书本正描绘这这一夜的战况,家人熟睡的声音和我哈欠声是这一夜的主旋律。浓黑的夜和灯光后那黑黑的影子早已把我融入其中。该做的作业似乎已经做完了,该背的书也背得差不多了吧?哦,我已经吃不消了,直往下沉的眼皮提醒我该睡觉了,而温暖的被窝也一直在召唤着我,我要去睡了。

年轻人毕竟是充满活力的。一觉醒来,想想昨天该做的该背的都已经完成了,满是完成任务后的欢喜与愉悦,一路好心情地进了学校。历史课上,老师要提问了,什么是议会制呀?哦?议会制?联邦制?早以淹没在题海里了。于是赶紧在课桌下翻书,可是才在目录上找到,却以被叫了起来,站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真希望“哥们儿”能提个醒。老师一句坐下,虽如天下大赦,但紧接着一句“别以为功课忙就可以不背书”,却使我立马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星期天出门,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里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日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酸。真希望下次夜自习回家前还有个太阳顶在空中,至少让邻居们多看我几眼,但这希望看来不免要落空。心中又是一阵酸。

如果说生活有多彩的话,占得最多的要数甜了。忘不了上午考试时看着那一个个陷阱被自己发现,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时心里的那个兴奋劲儿;也忘不了足球场上挥汗如雨,拼命拼抢时的欢乐,活动课上打排球时的尽兴;更忘不了学习上有疑难请教老师,而老师则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为你讲解,而后心满意足离开时的喜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勉励,团结向上的真情友谊,这些都是甜蜜的。

生活永远是多彩多姿的,感受生活的多彩,体验人生的真谛,无论会经历多少辛酸,但其中过程永远是美好的,不是吗?

1)这篇作文最大的失误在哪里?请作简单扼要的分析。

2)这篇作文的题目不够好,请根据原文重新拟题。

[提示] 审题偏颇,行文脱轨。“生活是多味的”不等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行文围绕“生活多味”便偏离了题意,但是如果能紧扣“答案多彩”来写,可合题意。下面试作改动(语言及标点尽量保持原状),以资借鉴。

酸甜苦辣皆答案

已是第三年了,望着窗外,凉风阵阵,树叶摇曳,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如果要问我这三年的高中生活如何,我的答案是苦辣酸甜,丰富多彩。

答案之一:苦

昏黄的灯光下,滴滴答答的闹钟正讲述着这夜的故事:写字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厚厚叠叠的书本正描绘这这一夜的战况,家人熟睡的声音和我哈欠声是这一夜的主旋律。浓黑的夜和灯光后那黑黑的影子早已把我融入其中。该做的作业似乎已经做完了,该背的书也背得差不多了吧?哦,我已经吃不消了,直往下沉的眼皮提醒我该睡觉了,而温暖的被窝也一直在召唤着我,我要去睡了。唉,难道高中学习生活只一个“苦”字?

答案之二:辣

年轻人毕竟是充满活力的。一觉醒来,想想昨天该做的该背的都已经完成了,满是完成任务后的欢喜与愉悦,一路好心情地进了学校。历史课上,老师要提问了,什么是议会制呀?哦?议会制?联邦制?早以淹没在题海里了。于是赶紧在课桌下翻书,可是才在目录上找到,却以被叫了起来,站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真希望“哥们儿”能提个醒。老师一句坐下,虽如天下大赦,但紧接着一句“别以为功课忙就可以不背书”,却使我立马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答案之三:酸

星期天出门,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里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日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酸。真希望下次夜自习回家前还有个太阳顶在空中,至少让邻居们多看我几眼,但这希望看来不免要落空。啊,生活有时真像一瓶醋,我心中又是一阵酸。

答案之四:甜

看罢上文“苦”、“辣”、“酸”的答案,也许你会以为高中生活一片灰色,其实不然。如果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最闪亮的答案要数“甜”了。忘不了上午考试时看着那一个个陷阱被自己发现,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时心里的那个兴奋劲儿;也忘不了足球场上挥汗如雨,拼命拼抢时的欢乐,活动课上打排球时的尽兴;更忘不了学习上有疑难请教老师,而老师则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为你讲解,而后心满意足离开时的喜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勉励,团结向上的真情友谊,这些都是甜蜜的。

怎样看待生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也不例外。无论答案是苦,是辣,是酸,还是甜,但“解题”的过程永远是美好的,不是吗?

题四阅读下面这篇1999年高考作文,完成文后题目。

假如连记忆都可以移植的话,我们还有什么不敢想象、不能做的事情呢?

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想夺取科学领域的至高点,就要勇攀高峰。有人也许会不悄一顾地反驳:知不知道有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但是,我们更明白“人定胜天”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敢想,敢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岂有做不成的事情?

就在几天之前,电视中刚刚报道过中国两位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把五星红旗插遍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这在外国人看来犹如神话,但是我们中国人做到了,我们是神话的创造者。勇攀高峰的中国人,不屈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然,他们登上的是实际意义的高峰。作为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勇攀科技和做人领域的高峰。

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不合要求的泳者被推向了岸边,于是有了下岗工人。我的邻居张阿姨就是一位。一开始她整日悉眉不展,白发也不知何时爬上了她的两鬓,可是后来,她参加了美容美发的再就业培训班。从此,她的生命又有了鲜活的色彩,小日子也过得挺红火。如今谁见到她,怎么也难把她和下岗职工联系在一起了。于社会来说,她为自己谋到了生路减轻社会的压力;于她自己来讲,是她学习了新的技术,跨越了下岗后人格上的障碍,这何尝不是勇攀高峰的表现呢?张阿姨已过而立之年,尚这种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我们青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据报载,国外的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这就更加重了我们的忧患意识,坚定了我们勇攀高峰的决心。当然,人的记忆移植很复杂,也许还要经历许多次的失败,但科学家们都充满了信心;当今科技的难题有许多一时还难以解开,但我们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应该是活跃的。记忆的移植必将会获得成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日后我们一定能破译科学难题的密码,达到新的人生境界。

    让我们勇攀高峰。

1)这篇作文失误在哪里?请加以具体分析。

2)文中有的语句不确切,请指出二三例,并加以改正。

[提示]这篇作文写记忆移植以外的话题而偏离题意。

题五下面这篇1998年高考作文(已在正文的括号中作必要的修改或说明),假如让你评分,你会给几分(满分40分)?请简要说明理由。

战胜脆弱

小时候,我常常爱哭。妈妈说我不像一个男儿,而倒像一个女孩。我也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哭——遇到困难。(最后四个字要改为“战胜脆弱”,这样才扣题。)

小时候,我听妈妈说:“我(应改为“你”)很懦弱。”我常常觉得我很懦弱。就拿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来说吧(,)我小时候很害怕黑夜,(、)老鼠什么的,一到晚上,我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那(哪)儿也不去,光害怕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的内心也很脆弱,常常为了电视剧里的不幸人物而掉眼泪,常常为了花残月缺而伤心不已。

随着时光的流动(应为“流逝”),我也开始(删去“开始”)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也开始懂得了我要做真正的一个(“一个”要移到“真正”前面)男子汉,也开始懂得了,(“也开始”、“了”和逗号应删)男儿有泪不轻弹(要加双引号)的道理,也开始懂得了黑夜和老鼠是怎么一回事(“也开始”应删),也开始明白了,(宜删“了”和逗号)看到月落花残(便伤感),那是古人的事了。

随着星移斗转,我也开始慢慢坚强了起来。遇到困难,我一声也不吭,靠自己去拼搏,从不让眼泪流出。记得我坚强起来过程中有一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此句杂糅,应改为:“我变得坚强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这是我上初中(时发生)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是”宜改“在”,以免与上文“这是”撞车),我独自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赶。那天(“天”该“时”)刚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由于路太滑,我不小心重重地滑了一跤。(,)结果自行车摔坏了,(。)天又这么黑,(路上)又没有行人,我当时的心境多想哭啊(删去“的心境”)!但是我没有,我深深地懂得,上初中了,就不应该像小学校里的孩子了(删去“校里”)。(,)要坚强,要坚强,离家还有几里路,(我一定要坚持住。)那天晚上,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家里走去。(这里应描写自己终于战胜脆弱的喜悦)

我是个男人(男子汉),就不该像个女的一样脆弱(观点偏颇,女的未必都脆弱)。在我成长的路途中,我这样不停地告诫自己:我(要)做个好男儿,要战胜脆弱。

[提示] 本文写表现“自己”“心理承受力”的事,准确地扣住了材料、要求及文题。能围绕中心点面结合选取事例展开述说,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是,叙事重点不突出,分不清直引与转述,语言表达毛病不少,有些地方语意不通畅,还出现一些病句,许多标点错漏。判三类中,24分。

题六《“乐于助人”精神不能忘》是1997年高考作文,完成文后题目。

“乐于助人”精神不能忘

某杂志社作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同学最赞赏“乐于助人”的品质。“乐于助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提倡“乐于助人”。

提起“乐于助人”,人们自然会杨到雷锋。雷锋这位无产阶级伟大的战士,在他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要“助人为乐”。人们都称赞: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虽然牺牲了,他的精神却在发扬光大。全国各地“学雷锋”活动蓬勃兴起。在祖国大地的许多角落都出现各式各样的“活雷锋”。

在各个学校都竞相开展了“学雷锋”活动,组织学雷锋小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品质。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学生们争着做好事。街道上,学生们帮助清洁工人打扫街道,进行“环保”宣传。敬老院,他们又为老整理房间,陪他们聊天。总之,倒处都有雷锋的身影。

但是也有一起反常现象。例如,某单位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这表明“乐于助人”的这种精神并不被一部分人重视。可见在青少年中开展“乐于助人”的宣传是很必要的。

我们都是青年一代,21世纪的主力军,我们要更好的继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便将来更好的祖国建设服务。

1)请把文中加点的错别字改过来。

2)再把最后一段的标点和病句加以改正。

3)请指出第二、三段的毛病。

 [提示]第二、三段以叙代议,不曾分析说理。

题七以下是一篇1991年高考作文,失误严重,请认真阅读原文和段评,而后写100字以内的总评。

题目:             近墨者未必黑

正文:

在人们看来,近墨者必黑,我不敢苟同。虽然,在人们看来近墨者必定很黑,但是你能说近白者必定白吗?显然,这是不合现实的。明月在人们看来是非常白的,简直是洁白无瑕,但明亮的背面却是漆黑一片。所以,近墨者未必黑。

[段评]开头明确地提出了中心论点,这很不错,但是,人们只说“近墨者黑”,而没有说“近墨者必黑”,这就没有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谚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没有“近白者白”的说法,若从“近朱者未必赤”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则更为精当。而且,明明是“白中有黑”,而不是“近白者变黑”,这与“近黑者未必黑”也难以比。此外,“这是不合现实的”这句话表述不太恰当,可改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事物往往以偏代全。譬如一个人犯过错误,但这不能说明他不能改正错误。可是,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偏见强加于人。我不否认近墨者确很黑。但能说它没有白的一面吗?人们往往把相同的事物在一起说成物以类聚,但是,近墨者与墨虽然相似,但毕竟不同,区别不是很大,但有区别,既然不能说是相同,正如近义词仅仅是“近义”而已。

[段评] 思路不清晰,“近墨者未必黑”喻指接近坏人不一定会使人变坏,谈的是客观环境与人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以偏代全”的问题。段末两句对“近墨者”与“黑”的关系的阐释不清不楚,类比论证也很牵强,着是因为考生对“近墨者未必黑”的含义缺乏正确的理解。

列宁曾经说过,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误。近墨者再黑一点就是名副其实的黑了。可是,我们因为这而说近墨者必黑。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经过了万次的失败与挫折,终于成功了。我们因为他失败了万次而说他没有成功吧!可见,近墨者未必黑,有时往往是变白的基础。任何伟大发现,任何惊人的创举,往往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黑”才变成成功的“白”的。

[段评] 本段材料不能证明观点,爱迪生的例证,只能阐明“有志者事竟成”或“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无法证明“近墨者未必黑”。至于把“失败”喻为“黑”,把“成功”喻为“白”,那是很不贴切的。两个“因为”句表述不清,甚至把意思搞反了,可分别改为“我们能因为这而说近墨者必黑吗”,“我们不能因为他失败了数万次而说他没有成功吧”。

所以,近墨者未必黑。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因为遭到许许多多挫折与失败而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要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决心,不能屡战屡败,而要屡败屡战,只有这样“黑”才会变“白”。

[段评] 再次点题,收束全文,这也较好。但是,从失败与成功的角度来阐述,那就离题了。再者,“近墨者未必黑”是指“近墨者”能保持高洁的品德,不受“墨”的影响而变“黑”,而不是说“黑”必定会变成“白”。

[总评]

 

提示:认真阅读原文和段评并加以思考,然后从整体评说。

题八:阅读下面的三个高考作文片段,依次指出各自的失误。

片段一:

                鹦鹉与喜鹊的对话

   一只五彩的鹦鹉与一只灰喜鹊在一棵大树上相遇了。喜欢饶舌的鹦鹉对灰喜鹊说:“喜鹊呀,喜鹊,我看你整天在森林里飞来飞去,不是替这棵树捉虫,就是替那棵树捉虫。你难道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沉默了一会,然后意味深长地说:“森林是我们鸟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树上的虫子不捉,就会发生虫灾。那时候森林就会覆灭,我们也无家可归了。”鹦鹉不以为然地说:“没有这么严重吧?森林里的鸟儿多得是,别人不忙,你就忙得欢。老兄,你看我不用捉虫多么惬意,你还是跟我学学吧!”喜鹊这回没有理睬它,拍拍翅膀去捉虫了。因为它知道鹦鹉不懂得奉献的含义。

片段二:

    这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背着崭新的书包上学去。那桥边正走来一群孩子,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后面跟着一个正背着一个女孩子的男孩,正远远地走来。

    他跨着轻快的步伐,正沿着那花坛走来,脸上洋溢着美美的微笑,正和背上的女孩高谈阔论,两只手扶住那小女孩,手里还拿着两个拐杖,河面上的风吹过来飘起他们的红领巾,在阳光中缓缓走来。

片段三: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类的一些梦想就可能实现。“托物言志”是诗人与文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鲁迅曾经自喻为牛,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假如把鲁迅的记忆移植到牛身上,那么岂不是让一些后辈拜牛为师,让一些编辑部的编辑找牛要稿子吗,这岂不很可笑。再假如自己的母亲希望变成一只自由翱翔的鸟,那么把母亲的记忆移植到鸟身上实现母亲的夙愿,岂不是让自己的子女对着一只鸟喊“妈妈”,再假如人人都有一种“托物”的思想,人人都去移植记忆去实现愿望,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成了动物世界,有人会对着一只猪叫老师好,也有人会对着牛弹琴说这是自己的爱人,这样乾坤混淆的世界难道很好吗?

提示:“片段一”是1995年高考小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任选两种鸟,展开想象写它们的对话,内容应与诗歌《鸟的对话》有关。——请注意对话的内容。

“片段二”是1997年作文选段,题目要求根据“材料1”展开想象,描写小新背小牧上学的情景。——请注意描写的真实性。

“片段三”节选自1999年高考作文,其想象从“托物”从“希望”展开很不合理。比如“母亲希望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只是表现母亲向往自由,因此“把母亲的记忆移植到鸟身上”,让“子女对着一只鸟喊‘妈妈’”,岂不荒唐?况且“记忆”并不等于“身份”啊!





二 : 2005年高考作文考点解读

    一、总的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文章。

  高考作文要求学生能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其他常见体裁文章,使话题作文自选文体真正得以落实。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试题总是限定文体,应考作文只能按题目要求的文体进行写作。直到1998年不再限制文章体裁,才打破了清一色的文体格局,于是高考作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成其它形式的文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考场作文不要文体意识,而只是说考生可以选择自以为合适或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基础等级的要求

  1、 符合题意

  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关。高考作文试题一般由题目、材料、要求(注意)三部分组成:或完全式,三个部分具备;或省略式,某部分不出现,如要求自拟题目。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确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2、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来的作文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近些年提倡淡化文体,于是高考作文试题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一旦选定文体,写出来的作文就得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如果以某一话题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为主,就得有六要素,就应展开合理的描述,写出的文章像记叙文的样。如果写议论文,就要以议论为主,就得有三要素,就应进行理性的论述,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的样。至于突破性写法,自然应该大胆去实践,但还是有其鲜明的文体特征,决不是非马非驴的不是东西的东西。因此,增强文体意识,进行相关的文体写作训练,还是十分必要的。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则是文章的根本所系。感情的抒发要真挚,应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篇文章倘若没有感情,那不过是一块文字大拼盘;倘若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就成了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是我们永远需要恪守的法则。 “思想健康”,这是立意的大前提,包括正确的社会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等。思想不健康,作文写得再好也白搭。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先说“内容充实”。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便是充实的。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思想,能说内容不充实吗?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能说内容不充实吗?再说“中心明确”。“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明确”实施于写作过程,只有紧扣“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行文,才能真正实现“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考场作文用语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造词语,乱用方言,随便改动成语或生搬外来语,造句违反语法法则等。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概念使用不当,修饰语、限制语使用不当,成语使用不当,都是不能准确运用语言的具体表现。语言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除上述要求外,语言运用还要得体,使用语言能够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和语体的要求。

  结构,是思路的外化;所谓结构完整,就是要求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划分和安排,总之要做到思想有序,布局有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其中语言通顺的要求尤为重要。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书写是否规范,主要看字体优劣、有无错别字、卷面是不是整洁等几个方面。有些年高考作文评卷标准专门设置“书写”项目,赋分高达5分。后来虽说不再单列这个专项,但在“等级评分标准”中有“字体”条款,错别字仍然单列扣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使用不当,直接影响表意,虽然不曾明确规定如何扣分,但是肯定会导致隐性失分(因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被降低等次)。总之,不管评分标准如何定,书写不规范、标点不正确,其结果会或显或隐地失分,因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发展等级的要求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深刻”,是就思想内容而言。记叙文固然不乏思想深刻之作,但这里主要是指议论文。所谓“深刻”,首先是具有深透的见解,作文的观点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其次是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怎样才能做到说理深刻?一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二要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逐层分析说清所以然;三要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多方阐发中在要害上。总之,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2、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丰富”的要求,主要是针对记叙文而言。记叙文要叙事,要写人,要描景: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曲折有致,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写人要懂得刻划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力戒程式化;景物描写要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创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佳景真情取胜。另外,其中的“材料丰富”也适用于议论文。广征博引,纵横开阖,议论文写作能够做到“材料丰富”,也可以得发展分。

  3、 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级语言要求,依次说明如下:

  “词语生动”应有丰富的词语做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当然,光有丰富的词语还不够,还要善于运用,否则词语再丰富也没有用武之地。一般说,“词语生动”主要靠用好动词、形容词以增形象性,也表现在成语恰到好处地运用上。

  “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句式有:(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2)肯定句和否定句;(3)主动句和被劫句;(4)长句和短句;(5)整句和散句;(6)常式句和变式句。这些句式恰到好处的运用,对于表情达意大有好处。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才算“善于”?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恰到好处是在应该用的时候用,灵活多样是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意则是新颖不落窠臼。这要从训练高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的表达,而且进入驾轻就熟应变裕如的境地。

  “文句有意蕴”,或蕴蓄着深刻的哲理,或包含着历史的反思,或夹杂着几许幽默感。它自然不是一眼能望穿的浅薄,但也不是故作高深的隐晦,而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凝厚。这种语言风格说到底是一种思想成熟的产物,决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所能实现的,唯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达到“文句有意蕴”的境界。

  4、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作文提出创新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作文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意到运筹思路,从谋篇布局到剪裁材料,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精妙”,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推理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要善于运用比较艺术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给作文增加亮色。想象针对记叙文而言,求独到就要大胆(但不悖谬),就要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人云亦云,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平庸和材料的陈旧,因此只要持新颖的见解,用新鲜的材料,就蕴涵着创新因素。至于有个性特征,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概而言之,只要努力把作文变成自己的独创性劳动,就可以登上创新的台阶。


 

三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1


                                   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全程训练

1、审题(训练目标:符合题意)

题一:材料: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太阳帆”,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黑夜变为白昼。这种“太阳帆”是一面直径20米的反光镜,反光能力特别强,相当于50个“十五的月亮”那么亮。 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纷纷计划发射“太阳帆”。科学家估计,本世纪末,太空中至少将出现50面“太阳帆”。到那时,地球上许多地方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根据上述材料设想,假如本世纪,你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的上空有一面“太阳帆”,那么,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太阳帆”下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请以《神奇的夜晚》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神奇的夜晚,可以是“太阳帆”下我国传统节日的夜晚,也可以是普通人家周末的夜晚,可以是热闹城市的夜晚,也可以是宁静山村的夜晚……你和周围的人也许正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的校园里,在商贸大厦中,在乡村的小道上…… 要求:①想象要大胆; 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以记叙或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④不少于800字。

题二:根据下面一些事物的特征,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以这个道理为话题,你能写出一篇富有启示意义的文章吗? ①露珠,犹如晶莹的珍珠,明净柔润,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却滋润了绿叶和花蕾。 ②根,甘愿扎在泥土的深处,延伸四面八方,从不外露,它默默地向上输送养分,使枝繁叶茂,花儿飘香。 ③落叶,虽然没有鲜花芳香美丽,但落到地上后,变成尘泥,尘泥是很好的肥料,继续给大地以营养。 ④无论在荒山,还是在峡谷,只要有一撮泥土存在,野草就在那里萌发,纵然被挤压在崖缝里,也会顽强地生存下去。 ⑤翠绿笔直的葵,身子有多高,它的根就有多长,一年可收十几柄能制作葵扇的葵叶,可谓根深叶茂。生长在膏腴的土地上固然很好,生长在贫瘠的山地里也不怕。 [注意] ①写出文章只要使人感受到你所悟出的道理即可。 ②文体不限。可以写真人真事,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导练:通过比较,想想这两道题的异同,可以从写作内容、文体、写法、题目、篇幅等方面思考。而后仅就“题二”比较深入地想一想你悟出什么道理,准备怎么写。

2、立意(训练目标: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题三:下面的材料是一位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父亲与小学高年级的女儿关于 “祖国像个啥”的对话。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表达爱国之情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女儿:爸爸,祖国像个啥?

爸爸:祖国像母亲。

女儿:有不管孩子的母亲吗?

父亲:那就像初升的太阳。

女儿:太阳要落山的呀!

父亲:那就像醒狮吧。

女儿:不行,我们上动物园玩,谁也不敢走近它,它不让人亲近。

父亲:好,那就像腾飞的巨龙吧。

女儿:真的龙没见过,舞龙灯时,那龙可是用木棒支起来的,差劲。

父亲:那……

女儿深思片刻,高声欢叫:爸爸,祖国像六弦琴!琴声优美动听,可要高明的弹奏家才行。对了,祖国像六弦琴,人民就是琴手!

导练:任何譬喻都是跛脚的,要正确理解女儿的话,准确立意。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自己(而不是“女儿”)最喜欢的比喻来立意,要表达爱国之情,这样才符合题意。如果写议论性文章,立意为论点式;如果写记叙性文章,立意为主题式。立意要表现健康情绪,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题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一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第一名。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导练:本题可变换对象多角度立意,从韩愈角度、从陆贽角度皆可,还可以就整个事件来谈自己的见解。其步骤为:先概述事件,再从不同的角度寻求答案,最后提炼论点。事件:同一试题,同一答卷,同一考官,韩愈第一次未中,第二次才考取。答案:从韩愈的角度看,他充满着稳操胜券的自信;从陆贽的角度看,他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大胆发现人才;从整体看,说明是金子总会闪光。在此基础上便可立意:(1)自信和实力,成功的基石;(2)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可贵;(3)是人才终究会被发现,尽管有时被误解。(这些论点只是举例说明。)立意要防止偏离题意,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恒,机遇出人才等。

 3、选材(训练目标:紧扣中心、内容充实)

题五:请以“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瞬 间 足球,就在脚前几尺不到的地方。 我竟然有些迟钝,难道这日日夜夜盼望的,多少次训练所期待的,就在眼前?! ——机会!机会!!机会!!! 这一球是队友陈炜在对方后卫堵截情况下从十米外小角度打门,但对方守门员出乎我的意料竟未抱稳,球从倒地的守门员怀中又滚了出来。 眼前几个高大影子正在张牙舞扑地逼近,对方的数名队员已经从背后赶过来了。 “快射门!”另一侧的潘征宇大叫一声。 我的心终于又跳动起来,且剧烈地跳动着,还仿佛是沉重地悬在一根细线上。但我终于真正意识到:这确是一个机会! 但在此刻,一切的念头都已是多余的。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动着,右脚向前伸去,上半身缓缓地向后倒去。 倒地射门!绷直的脚尖准准地捅在球的后下部,球沿着脚尖所指的方向,洒脱地腾上半空,“啪”球不偏不倚打在门楣上弹了回来! 我就躺在刚刚倒下去射门的地方眼睁睁看着球弹了回来! 一时间,我只觉得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只有一只越来越大的球和一座越来越大的球门,心早已浸在苦涩的汪洋中。浑身都没有力气,却又好像浑身都是力,只是这个世界不属于我。酸、甜、苦、辣、咸,几种滋味全有,又全都没有。惟有一种感觉最真切: ——涩! 满嘴都是涩。正仿佛看上去已经熟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初入嘴,则有一两秒的甜香味,但马上便被一种无与伦比的涩味所取代,涩得牙与唇都粘在一起。 记起左树声的一句话:是男儿就该踢球! 球场上从来不应该有弱者,弱者上了球场也是强者! 我一条腿跪起来,撑着地,站起来!虽然刚开始有些摇晃。 终于,我又向着球的方向冲了过去。 导练:考场作文最怕“无米之炊”,据题选材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写记叙文,能够选好材简直成功了一半。选材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要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想,选择记忆深刻的能够感动人的事情来写。要说典型,这样的材料最典型、最有个性。就“瞬间”而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甚至不止一次两次,还愁无从下笔吗?上面的例文,作者抓住自己踢足球临门一脚的瞬间来写,多么精彩啊!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的“瞬间”,也会写出精彩的文章,试一试吧。

题六:几个人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各人都用一则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中国);胡子是智慧的象征(拉丁美洲);如果胡子能说明一切,那山羊就可以当先生了(丹麦)。要求就以上谚语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导练:议论文的论据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但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向课外,却忽视了课本上的现货,很是可惜。其实课本里可作论据的事例、道理相当丰富,涉及面也很广,如理想、幸福、爱国、节操、诚实、谦虚、勤奋、环境、时间、知识、尊师等。除了语文课本外,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几乎可以说所有的课本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着意的开发,这是一种浪费。比如“题六”,若以“才干不在于有胡子”立论,仅语文课本就可以找到以下写作材料:正面例: ①仲永5岁能指物作诗且文理可观(《伤仲永》); ②11岁牧童区寄智取两豪贼虎口脱险(《童区寄传》); ③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抛家别妻投身革命,英勇赴义时仅25岁(《与妻书》); ④年幼的王孙满观秦师断其必败,与蹇叔不谋而合(《殽之战》); ⑤祖冲之编制《大明历》,30才出头已经登上了那个时代的科学高峰(《祖冲之》); ⑥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结成孙刘联盟还未满28岁;周瑜胸才大略,率大军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刚过而立之年(《赤壁之战》)。若联系作家生平,我们还可联想到: ①王勃年少时就才华横溢,9岁读《汉书》作《指瑕》九卷批评颜师古注文的失误,16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 ②杜牧23岁写下《阿房宫赋》给唐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③孝子忠臣文天祥20岁即中状元; ④曹禺先生大学四年级写成《雷雨》,年仅23岁; ⑤茅盾24岁任《小说月报》主编,锐意改革使之面目一新。反面例子: ①仲永之父急功近利,致使天才被愚昧埋葬; ②项伯与敌为友泄漏军机,愚蠢到不知主人是谁(《鸿门宴》); ③早过知天命之年的张昭“顾妻子”“持私虑”力主降操,极其糊涂(《赤壁之战》); ④秦穆公利令智昏,劳师袭远,损兵折将。道理上,我们还可联想到: ①《师说》中从师学习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内容。如果用这些材料来写这篇作文,还会是“无米之炊”吗?你能够再从其它科目的课本里找出一些有关材料吗?不妨试一试吧。

4、构思(训练目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题七:认真阅读体会《说“牛”》的十种构思,按要求作文。甲:我准备从邮票、明信片落笔,写到时代的特征,从牛的昂首,写到今天的牛应该充满活力。乙:我想写“孺子牛”精神,写鲁迅先生热爱群众的感情,写到青年学生应具备“俯首”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丙:我准备从鲁迅先生自比为一头牛,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而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毛落笔,写到伟人的谦逊,再写自己的感受。丁:我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顺,有时也会有一种“强劲”,到治理国家也应该按照规律。戊:我想写牛不仅仅是耕田的,还有供运输的牦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供角斗的西班牙牛等。品种不同应不同对待,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己:我准备写“牵牛鼻子”,学习知识,进行建设,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庚: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我联想到学习也应该不断复习,温故而知新。辛:牛确实有不少优点,能引起人们深思,然而牛的行进速度毕竟是慢的,我准备写:一定要避免用“老牛破车”的速度前进。壬:我准备写,应该彻底否定十年内乱,把知识分子打成“牛鬼”、关进“牛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癸:有人认为,在当前改革的形势下,“老黄牛”精神掉价了,要用“千里马”精神代替“老黄牛”精神,而不应再去为“老黄牛”精神评功摆好。我准备对这种观点加以反驳,写一篇驳论文章。 [要求] (1)以上十种构思你最赞赏哪一种?有没有更好的构思?请以《说“牛”》为题写一篇文章,选用上面的构思或自行构思皆可。(2)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导练:这里的“构思”是指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写作思路,而后进行谋篇布局,因此它包含思路与结构。思路清晰,必须沿着一条思路有序地行文。结构完整,其段落层次必须全面地合理地反映思路,没有残缺不全的遗憾。构思要在立意、选材的基础上进行,它是“怎么写”的核心工程。构思受立意和选材的制约,因而它是根据文章的中心和自己占有的材料寻求表现方式的思维过程。一种构思,首先必须有实用价值(写得来),然后才是审美价值,考场上尤其是如此。对上面的种种构思,应以有把握写好为前体来决定“最赞赏”哪一种。寻求更好的构思可用“添加法”(选用其一,加上自己的)、“组合法”(把其中两三种有取舍地组合起来)、“更改法”(就某种构思加以合理变动)等。

题八: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走过,被这繁星般美丽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取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用第一人称;②结合材料所设情境具体地写;③感悟人生的文字不超过全文三分之一;④800字左右。导练:上面的材料,是一个假设的故事。三个年轻人相约,同时从这片灌木丛生的原野走过,看谁能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谁是幸运者。这对三个年轻人是一次人生路途经历的考验。沿途选择、采摘较大浆果有很大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当然,每个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并且不能走回头路。还须注意原题中的“较大”二字的含义,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并非最大的浆果。如果没有一定的鉴别浆果的眼力,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不可能选择、采摘到较大的浆果。这就提醒三个年轻人,千万谨慎,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个人仅有的一次机会和权利。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①不怕道路崎岖艰险,勇往直前,“我”终于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 ②“我”一直朝前走,错过了采摘教导浆果的机会,后来只好仓猝选摘了一颗了事。 ③“我”一直走完了原野,始终未寻找到“我”心目中较大的浆果。“我”心目中较大的浆果究竟是哪一颗呢?但“我”坚信,较大的那颗浆果总有一天能够摘到。 ④“我”经过反复挑选,采摘了一枚自己认为较大而且较满意的浆果,一边走一边欣赏,可是后来发现一颗最大的,可惜再也没有采摘的机会了。 ⑤“我”由于流连忘返于途中的良辰美景而坐失良机,“我”的朋友摘到了一颗较大的浆果。

5、行文(训练目标: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通顺)

题九: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子曰:园中有金。言讫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要求] ① 以上文为主干,在不违其原意(不增加人物,不改变情节,不横生同中心无关枝节)的前提下,加以想象,拓展,写出一篇有地点、时间、人物、对话、行动、心理、景物,内容充实的记叙文,字数不得不于800。 ② 题目:《寻金记》。 ③ 要做到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题十: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就越小。” (二)古希腊哲家学基诺说:“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当然多一点,但大圆圈比小圆圈的圆周更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人知识掌握多了,就会更感到不足,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弥补。” [要求] ①题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文。②做到中心明确,语言通顺。③不少于800字。导练:行文是一篇作文从构想到现实的必经阶段。中心明确要求行文始终围绕文章的主题,语言通顺要求行文不出现语言方面的毛病。“题九”的材料可视为故事梗概,按要求(1)去写,不难做到中心明确。记叙的语言要注意流动性的特点,要懂得跳跃和衔接,并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就做到中心明确。议论的语言要注意连贯性的特点,句与句之间互相衔接,做到一脉相承,就能实现语言通顺的目标。当然,不管是记叙还是论文,用语准确、规范都是“通顺”的重要方面。

 6、拟题(训练目标:准确、生动)

题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1995年3月17日,珠海外资企业瑞进电子公司外国女老板借口工人违犯厂规,强迫全体员工统统跪下。在外国女老板的淫威逼迫下,二百多名员工相继跪下。有个叫孙天帅的河南籍青年,面对外国女老板的淫威,昂首挺立,毫不畏惧,与外国女老板据理力争,其后愤然离开瑞进电子公司,带领十多名员工到珠海劳工监察大队进行申诉。珠海劳工监察大队带着处理意见来到瑞进电子公司。外国女老板迫于无奈,只好在二百多名员工面前就此事进行公开“道歉”。导练:供料议论文拟题可从立论入手,如《中国人民不可辱》、《岂能为金钱而折腰》、《法律为正义撑腰》等;也可以从论题入手,如《金钱与国格》、《正气与金钱的较量》等;还可以拟得生动一些,如《下跪,洗不掉的屈辱》、《外国女老板,你想错了》、《响彻云霄“正气歌”》等。根据这则材料还能够编拟许多题目,可以试试看。题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沙滩上,很多被潮水卷上来的海星在阳光下曝晒着。一个青年沿着海岸,把一只只海星抛回了大海。 “海岸这么长,海星这么多,你这么干有什么用呢?”另一个青年问。 “但,对这却有用!”第一个青年说着,把手里的海星远远地抛回了大海。 [要求] (1)记叙一件事,使它的主题切合材料的寓意。(2)自拟题目。 (3)不少于800字。导练:应先领会寓意,然后选择意义相同的事情来写,就以这一事件为题。比如给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汇款,对整个希望工程来说微不足道,但对**来说意义重大,正如把海星抛回大海。写这篇文章可拟题为《汇款》、《寄钱》之类。当然也可从其它方面拟题,如《献爱心》、《我尽我心》、《一件小事》等。

 7

、修改考场作文的修改与平时不太一样。文章不厌百回改,平时作文可花很多气力和时间精心修改,甚至可以推倒重来。考场作文不允许这么做,时间不允许,卷面也不允许。因此高考作文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构思成熟一些,行文时也要谨慎一些,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修改应持的原则是:可改可不改的,不改;非改不可的,小心去改;能够少改的,尽量少改。修改要清楚,并保持卷面整洁。(复习考试作文自行训练)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训练目标:符合文体要求)

(1)记叙文题十三:以《竞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导练:生活充满竞争,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都可以找到有关的素材。何时何地何人为何事竞争,如何竞争,其结果如何,一一叙来。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只要写得真实可信即可。以叙为主,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更见风采;假如喧宾夺主,便不符合文体要求了。

(2)散文题十四:以《乡思》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导练:说到散文,自然想到“形散而神不散”。可引起乡思的事、物很多,它们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散”。以“思乡之情”串通,便可“不散”。但还应有序,否则不散而乱。这是散文的构思特点。在叙述方面也有特点,要概括,要简洁,要有画面,要能诗化。因此写故乡之事、之物、之景,不可絮絮叨叨,也不能干巴巴的。另外,文笔优美是散文的又一特点。《乡思》可以分节来写,似乎更自由更灵动些。

(3)故事题十五:根据下面的材料编述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局里要求给毛驴写个鉴定。狗熊写上:“头脑迟钝。固执己见。” 狐狸说:“别犯傻了,你不知道上级要提拔他?!” “哪叫我写什么好呢?” 狐狸写道:“毛驴同志,稳重谨慎,立场坚定。” 导练:“编述故事”自然要虚构,而且情节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故事的语言通俗,表现出口语化特征。故事采用说书的开合过渡形式,如“话说”、“且慢”、“再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叙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上面的材料是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寓言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添加情节。比如上级为何看中毛驴,狗熊何事对毛驴如此评价,狐狸的应变方法狗熊接受了没有,事情的结果如何,等等。毛驴、狗熊、狐狸的个性鲜明,在故事中要表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不可太人格化,最好处于似人非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的两可境地,许多趣味便由此而来。如果编述以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内容也要适当夸张以增加趣味性。

(4)小小说题十六: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小小说,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去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导练:如果说故事属于“俗”,那么小小说属于“雅”;如果说故事求“趣味”,那么小小说求“含蓄”。小小说写得简练,而在简练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维空间。小小说讲求含蓄,常常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味作品。小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却富有艺术性、可读性。写作小小说要精心构思,如取材真人真事,可进行艺术加工,有所取舍,有所改造,有所生发,有所综合。上面的材料是一篇小小说,寥寥数语却一波三折。在此基础上扩充为800字以上,仍然要求是篇小小说。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保留原情节;二要确定在何处增添情节内容;三要进行必要的描写;四要尽量多留一点含蓄。

2、议论性文章写作(训练目标:符合文体要求)

(1)议论文题十七:请从以下两则材料归纳出一个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材料:①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了许多手的独立创作,以至引导后来的雕塑家,把手发展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然而也是这位大师,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赞叹不已:“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一双手奇妙而完美的手啊!”他却怔住了,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他对正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于雕塑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②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太子丹为刺秦王而尊刺客荆轲为上卿。”“东輢畸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读书《索隐》注说:太子置酒于华阳台,使美人鼓琴,荆轲赞美“好手也”。太子便下令“断,以玉盘盛之”。导练:先理解供料是表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材料一说得是局部要服从整体,材料二则说明局部离不开整体。接着可以根据大脑的库存情况立论,如“局部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整体”、“我们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等。然后提取有关材料进行构思,论证自己的观点。利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展开论述,引用正反事例进行论证,使主体部分充分阐发论点。至于开头引论,收尾结论,那是无须多言的议论文章法。

(2)小评论题十八: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令人遗憾的答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评论。上海市某区为选拔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从28000多名中学生中挑选出来的17名候选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体育等各项测试中都有出色的答卷。但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一项测试中,却几乎“全军覆没”。美术试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横在地下,17名优秀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没有一个人理会这有碍环境整洁的“份外事”;美术试场内,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17人中有3人把铅笔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都随意削在桌上或地上,考试完毕离开试场时,只有一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用纸包好丢在废纸篓里。导练:我们写作的小评论主要是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而以前者为主。思想评论要求针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进行写作,主要评述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种言论等,澄清是非,解决思想问题。其写法为:揭示现象,表明看法;评判得失,分析说理;对症下药,指出方法。评论重在评,此有别于一般性议论。从供料可以看出,这些千里挑一的优秀学生,思想素质却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判,指出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读后感题十九:阅读《中途岛》,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后感。这个小村落的名字在地图上找不到,要不是当年作为红军战士路过此地的将军写了一篇有名的回忆文章,谁也不会知道它。红军战士从这儿走过去之后,西去,北上,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万里长征,革命胜利后,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不为人知的是,60多年前还有一位红军战士也走到了这个小村落。他的腿受伤了,一时无法行军,便留在村里养伤,伤很快养好了,人却留到了今天。当年他是一位20岁的小通讯兵,今天他已是八旬老翁。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要是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爬着也要跟上队伍的,他当初只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有部队经过时马上归队,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他久久地站在村口桥头眺望西面烟雾渺渺的大山,一遍又一遍对人说:那时,他们就是从这桥上走过去,翻过那座大山,他们就远了…… 人生也如长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达目的地的,有不少于人由于种种原因滞留在中途岛。这些人中间,真正不想前行者,大概是没有的,一开始都如那小通讯员,以为只是停留两三天。导练: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结果,二者密不可分。写作读后感一要解透材料,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点,这就是“悟”。二要善于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对接,这就是“联”。三要说出所以然,这就是“议”。以上解决“写什么”问题。怎么写?有“引——析——联——结”的套路,从“合乎文体要求”的标准来看,可用,但要灵活(前面已讲到)。随感而发,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左右逢源,开阖自如,那就达到了“发展等级”的要求。读后感要叙议结合,行文比较自由。读《中途岛》有何感想,抓住第四段或最后一段,相信你会有许多感触。一旦感慨万千,下笔何难之有?比如“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他当初只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这寥寥数语,不但使你“于心有戚戚焉”,就连标题都安放其间。 





四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2


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请根据下面两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数万元的财物,岂不快哉?

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的一生就很有价值了,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导练:作文题目的材料把一些生活现象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点,发掘其本质的东西,这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材料提供两种对立的现象,同样是面对“全国每个人一根火柴”,一个想“得到”,一个想“贡献”。这种对立是由于价值观不同(联系点)造成的,而不同的价值观则源于不同的人生观。因此从人生观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能把道理说得深刻透彻。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一天,忽然想起20年前我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做的一个试验。我何不再给我的学生做同样的试验,看结果如何?于是,我把一个长颈小口瓶子放在桌子上,把三个系着细绳的铅坠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坠放进瓶中。我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我们把它看作一口井,不过现在没有水。你们那铅坠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这枯井中玩,井口很小,一次只能爬上一个人。”

随后,我提起水壶,向“井”中灌水,边灌边喊“危险!快上来”,三个学生一争着往外拉铅坠,结果都聚集在瓶口,瓶子被提起又被拉倒,水也流出来。看着这,我的心隐隐作痛,不禁想起20年前的那次试验:

当时,我、班长和一个名叫李娜的女孩三个人做这个试验。当老师“快上来”的话音一落,班长以命令的口吻说:“曲文,你第一,李娜,你第二,我最后上!”我们三人迅速先后安稳地把铅坠拉上来。

相隔20年,同样的试验为什么会一成一败?

我忽然觉得,为人之师担子极重,犹如泰山压肩!

导练:写作议论文要善于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面对问题或从不同的角度或逐层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就可以深挖产生问题的根源。同一种试验,20年前的三个孩子成功了,20年后的三个孩子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前者是因为孩子们临危不乱,顾全大局,想的是“我们怎样脱险”,尤其是班长,处事果断,先人后己,发挥了重大作用。后者则临难惊慌,无全局观念,有自私之心,首先想到的只是“我怎样脱险”。接着再进一步思考造成这些原因的原因,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横向探讨,还可以通过前后对比纵向思索,从而比较全面地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3以《说“一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导练:所谓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指一篇议论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对读者有所启迪。这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看法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而发人深省;对平常的问题能作比较深入的思考,揭示出来的道理会给人进一步的启发。比如面对《说“一步”》这道题,从“一步”想到人生的旅程,指出谁对它漫不经心,谁就会被它所毁弃。而且,不管是人生关键的一步,还是每个过程的第一步或最后一步,它们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究其实都不过是千万步的沉淀。因此,为了避免招来致命的那一步,就必须让每一步小心谨慎;要想争取走向成功的那一步,就必须让每一步脚踏实地。这样的观点源于作者独立的深刻的思考,自然会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1)材料丰富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与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人们的网络交往日益频繁,其中网上聊天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往方式,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请以“网上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800字。

导练:要做到材料丰富,首先要尽量多地占有写作所需的材料,然后是合理地艺术地进行组合,否则只是堆砌材料,实现不了“丰富”的目标。因此,在写作时既要积极调动平时积累的材料,又要善于构思用好材料。“网上行”会给上网者带来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只要你善于叙写,做到“材料丰富”并不难。如果你真的把上网的经历写下来,准丰富!也许你不信,还是试一试吧!

2)善于描写

5:心事

导练: 怎样才算善于描写?其一,能够根据需要来运用某直或多种描写方法,做到恰到好处,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二,能够灵活运用多样的描写技巧,力求生动形象,如描写人物就可用白描法(用简洁的文字描写,不加烘托渲染)、工笔法(注重细节的描绘)、写意法(不求太细,,写出神态、情趣即可)、油彩法(给人物化妆性的描写)等。本题要求写“心事”,自然要以心理描写为主,展示人物矛盾的心态,裸露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当然还要懂得运用其它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至于对主人公的刻划,一般地说宜用白描法、写意法,来配合心理描写。

3)形象丰满

6:他(她),我心中的一幅画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力求形象丰满。

               (3)不少于800字。

导练:要做到形象丰满,就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有生活细节和人物细节两种类型,前者指看来细小但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与景物,后者专指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和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细节选择要典型、要有个性,要有真实感;细节描写要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细节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更富有个性,因此刻划人物要善于捕捉典型细节。“题6”要求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而且要充满画意,所以一要确定写何人何事,二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三要布置背景(典型环境)。其中选择细节尤其重要,构思应由此切入。对于“画”有两种理解:(1)人物与背景构成画面;(2)人物形象给“我”的主观感受像一幅画。后一种理解在文章里需要“点睛”以扣题。

4)意境深远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理想,大概是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没有理想,生命和生活,所有的一切就失去了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罗盘,只能在茫茫的大海中随波逐流;也如一个在大漠上长途跋涉的人,没有指南针,只能在浩瀚戈壁滩上无望徘徊。

[要求](1)以《理想——生命的灯》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2)要努力创造深远的意境。

      (3)不少于800字。

导练:什么是意境?不要把它复杂化,也不搬有关的名词术语,用大家都熟悉的话来说,就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好理解,耐人寻味则是留有琢磨思考的余地,再说白一些,就是设置情景而不把意思说尽。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再加一句:“一切情语存意味也。”是乃意境。就“理想——生命的灯”这一命题而言,怎样才能写出境界?最紧要的是不要忙着去演绎所谓的含义,而要去创造能够表现这种寓意的情景,比如茫茫夜色的大海上孤舟对于航灯的渴盼,生人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荒漠对指南针的依赖。其次不要把意思说穿,有意向而没有解说。其三要写出意味深长的语句,任人体味,不怕多出现几个哈姆雷特。有的命题不可能全篇意境化,可选择适当的地方创设意境,提高文章的品位。意境深远,永远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8:观察下图,联想“滥竽充数”的故事,写一篇文章。 

导练: 语言功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丰富性,二是运用的灵活性。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存而不懂得灵活运用,岂不可惜?所以在写作时要善于调遣你的语言,让词语丰富一些,生动一些。比如“题七”,你想写记叙文,就得根据画面描写南郭先生早上九点还蒙头大睡的情景。这时候你不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鼾声、睡相、翻转、呓语、梦境等,用上有关的拟声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成语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睡觉的情境写得活灵活现。至于句式,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着意运用各种句式,避免单一性。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          的启示

要求:(1)文体不限。

     (2)要用好修辞手法,力求生动。

     (3)不少于800字。

导练:同样的意思,有没有用好修辞手法,其效果大不一样。在写作时要有用好修辞手法的念头,在构思表达时要有“修辞意识”。有一篇《帆的启示》写道:“然而我们中也不乏

把恬逸生活当作帆的青年。在他们眼中,帆,就像洁白的羽毛,轻轻飘飘;帆,就像水中碧荷,娇娇柔柔。帆的信念也许闪过他们的脑海,帆的性格可能相似于他们的脾性,但他们永远不会鼓饱篷帆向神秘的彼岸驶去。他们只愿憩卧在舒适的港湾,与轻风相伴,与日月相依。而生活中高扬的帆,要驶向彼岸是决不会随波逐流一帆风顺的,它要抵挡狂风,更要搏击怒浪。”这一段文字批评某些青年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的思想,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板着面孔的批判变成和风细雨的批评,使读者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你能不能选择一个写作对象,从训练修辞手法的角度,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

3)文句有意蕴

10:以《台阶》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争取写出有意蕴的文句。

导练:“台阶”,某个阶段的象征,我们常说“更上一个台阶”。人生的成长过程就像走过一级级台阶,你虽然年轻,但也会有这种感受,值得写一写。怎样才能写出有意蕴的句子?从构思看,要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从表意看,要含蓄表达哲理性思考。比如把幼年、少年、青年比作生命的三个台阶,依托于住宅的楼梯、校园的台阶、高山的石阶,写自己的成长过程,这就为写出有意蕴的文句打下基础。而后写出自己对生命历程的感悟,寓意于物,便生意蕴。如:“生命,就好像破茧化蛾的过程。刚出卵的小蚕儿是幼年,一次次的蜕皮就像经过一级级的台阶,到达童年、少年,而我们正如茧中的蛹。”这样以蚕的成长过程为喻,来表现生命的历程,就很有意蕴。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有创新)

1)构思精巧

11:人生

   [注意](1)“人生”的话题十分宽泛,只要是与之有关的经历、感受、见闻都可以。

2)文体不限,构思追求精巧。

3)题目可以照搬,也可以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导练:构思精巧,如果不咬文嚼字的话,大概就是构思要巧妙的意思,因为撇开“巧”去说“精”,那就不好界定了。文章的构思要做到与众不同之处,让人感到巧妙,就得采用独特的形式。就拿《人生》这道题来说吧:把人生比作一块调色板、一张琴、一座桥,分节来写,各自独立而又一脉相承,构思就显得巧妙。将人生比作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把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是加法,为他人减轻痛苦是减法,团结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以丰富自己是乘法,痛苦由大家分担是除法。再分别用小故事来表现人生的加减乘除,让不同的人物告诉我这些道理,你说巧不巧?人生与奉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要想写出新意就要借助于巧妙构思。有个同学从“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想到人生方程,他把人生比作一个方程,把“幸福十亿人”作为方程解,构思了一篇超脱的议论文。学会巧妙构思吧,它将让你的高考作文放出异彩!

2)推理独到

12:阅读下列几则材料,提炼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700字左右。

①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

②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和友人一同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

③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示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

导练:题目的三则材料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都暴露了人们看问题的一个误区:以偏概全。如何推论这是错误的而又有独到之处呢?请看下面两个选段:

打个比方说,一只豹偶有不慎,在翻山越岭之时被荆棘挂掉了一撮毛,恰好你在管中窥豹之时,管子对准了此处,难道你能窥此一斑便断言此豹全身无毛,进而由此推断天下之豹皆无毛耶?

古时候有一个人拿着一块一面是金质、一面是银质的盾牌在市场上卖,两位将军迎面而来。见到银质一面的就断言它是银的,见到金质一面的就断言它是金的,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让围观者窃笑不已。与此类似的故事还有盲人摸象……将军也好,盲人也罢,他们闹笑话的症结在于思想方法出了问题:以偏概全,与鹫、大和尚和某些小青年没有两样。

第一段用喻证法,从推断豹之无毛的过程所存在的错误,可见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段用类比法,详写“金银盾”之争,略提盲人摸象,并与鹫、大和尚、某些青年类比,推断以偏概全错误。这样的推理过程都有独到之处,你能不能另辟蹊径呢?

3)想象独特

13:请根据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当地球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时,他忽然听到了敲门声……

导练: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的想象便会独特。因为你的库存、你的思维方式,都与别人不一样,只要敢想而不拘泥于现实,只要做到合理而不脱离现实,便可以获得成功。这道题的思路可以这样展开:为什么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敲门声从何而来?再往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在构思时要懂得定主题,使情节能够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做到奇特而不胡言乱语。

4)有个性特征

14:同桌

导练:上面已经说过,写出个性特征是指作文具备某种特色。《同桌》是写人的,能从哪些方面写出特色?是表现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是感情色彩,还是语言风格?请认真思考,找一个突破口。有篇作文在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写得诙谐有趣,充满幽默感,也许对你有所启发。请看:

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爱说爱笑还不时恶作剧的女孩:

——就是那个上课时自己也昏昏欲睡,但还是把瞌睡的我毫不留情地推醒的严厉的女孩;

——就是那个早读课上掩护我看小说,再冷不丁叫“老师来了”,害我吓了一大跳的调皮的女孩;

——就是那个与我一人一边耳塞,抱着walkman一起噙着泪听张雨生记纪念辑的动情的女孩;

——就是那个考试以前愁眉苦脸地说自己患了“考试综合症”,再在考试后说100次跌倒,就有101次爬起的洒脱的女孩。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1)形象的幽默。同桌那“爱说爱笑还时不时恶作剧”的形象跃然纸上。(2)语言的幽默。如“冷不丁叫‘老师来了’”,多么滑稽可笑。(3)行动的幽默。如“与我一人一边耳塞,抱着walkman一起噙着泪听张雨生记纪念辑”,充满童稚童趣。(4)细节的幽默。许多动作都看得见摸得着,像设计可表演的典型细节,不亚于小品的有趣可笑。如塞(耳塞)、抱着(walkman)、噙着(泪)、听(纪念辑)、掩护(我)、看(小说)等等,都是非常典型滑稽的细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有创新)

1)见解新颖

15:读一首小诗,体会其寓意,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蒲公英的遗产

秋。

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的头上,

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导练:这首诗可以从多角度立意,见解新颖就得从别人未涉及的角度切入。很多人从“应该接受什么样的遗产”、“老一代对下一代寄予的希望”等方面去立意,如果变换角度,从母爱的角度去写,就会出新。蒲公英给孩子远飞的伞,是希望孩子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这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母爱。以谈母爱作为写作的主题,既有新意,又有现实意义。追求见解新颖的另一种途径是“反弹琵琶”,此不赘述。

2)材料新鲜

16:以《不满是前进的车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导练:材料新鲜是相对而言的。生活中刚出现的东西固然算新,如果大家都在用,反而失去新颖感。虽说是古老的东西,但别人很少见到的也很少用到,却会给人新颖感,当属于新鲜之列。所以我们要善于储存“自己”的材料,用以考场出新。下面这两则材料用来写“题16”,也会让人感到新鲜的,信否?你还能举出新鲜的材料吗?

第一则:

禅宗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

“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又问。

“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

“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着问。徒弟无言以对。

第二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

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三十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





五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3


话题作文系列训练

(一)题型训练

1、单一话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有有形的网,如蜘蛛网、鱼网、铁丝网……有无形的网,如关系网、法网、互联网……也许,你有一段关于网的亲身经历;也许,你有许多关于网的独到见解;也许,你对网曾产生过无限的感慨……请以“网” 为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写内心的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指导:作文试题只提供一个中心话题,让考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写作,这是“单一话题”题型。这类题目中的提示语,能够启发写作思维,而不提供支话题,考生必须自定与话题有关的写作内容。比如这道题,就只有一个总话题——“网”,其中关于“有形的网”和“无形的网”的阐述,是用来引发考生的联想思维,提供一些有关的写作对象;而三个“也许”则用来引导考生的思维走向,并激发其写作冲动,同时也对选择文体作出暗示。审题时可以根据提示语进行构思,如“蜘蛛网——关系网——议论文(独到见解)”;也可以故意撇开提示语的指向,另辟蹊径,写作《足球网抒怀》之类的抒情散文。

2、多头话题

美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的成才公式: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才公式:A=X+Y+Z。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A代表成功。”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成才公式:人才=才能+机会。

还有一个成才公式:成才=F(遗传素质×个人努力×环境×机会)。这个公式改加号为乘号,就是说其中一项为零,这个公式的值就等于零。

请以这则材料或其中某一个公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题不限。   (2)自拟题目。   (3)不少于800字。

指导:作文试题提供一个总话题及其若干个支话题,让考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写作,同时也允许根据总话题自定写作内容,这是“多头话题”题型。此类作文题的主体部分是由支话题组成,总话题则有明有暗。譬如这道题,主体部分有四个支话题——不同的“成才公式”,而总话题却是暗的——蕴藏在整则材料中,但又很显豁,考生一眼便能望穿——说的是成才的秘诀。多头话题的写作,可以就总话题来发挥(但嫌太过宽泛),也可以任选一个支话题,或另定一个新的支话题,还可以从某个支话题派生出新话题。一般地说,求稳可选支话题,求新可定新话题。

3、显意话题

禁烟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838年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传诵,赞不绝口。上联是说要像大海那样有肚量,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呢,更是振聋发聩的箴言。请以下联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

指导:作文试题所提供的话题,可以作为文章的主脑,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实际上是在证明、演绎某种观点,这是“显意话题”题型。此类作文题往往把某个观点、某种认识、某一结论作为话题,比如2000年高考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是把一个结论明白地告诉考生,考生写议论文是在论证这种观点,写记叙文则在演绎这种观点。总之,不管考生选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都是以这一观点为主题。“题三十八”也是显意题型,要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个话题作为文章的主意,才不跑题。

4、隐意话题

老师一手拿火柴盒,一手取一根火柴,将火柴擦亮,直至火柴燃烧完毕。然后启发学生讨论:它使你想到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学生,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以“火柴的燃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抒写内心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指导:作文试题把某个对象、某种现象、某一事件作为话题,并不曾点明其中蕴涵的意义,这是“隐意话题”题型。这种题型的写作比“显意题型”更为自由,因为考生可以根据材料自定主题,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大功告成。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隐意话题,所以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与记忆移植有关即可,主题允许丰富多彩。这道题也属隐意话题,对“火柴的燃烧”这一现象,可以作自己的思考,表现怎样的主题悉听尊便。当然,健康立意还是不能忽视的。

5、定向话题

善于奔跑的非洲豹追捕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放生,然后驱逐尾随而来的豹崽追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则含怒张开大嘴,毫不留情地嘶咬小豹。小豹开始惊叫躲闪,但很快领悟到母豹的意图,又抖擞精神奋力狂追那死里逃生的猎物。

请以“母豹教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指导:定向话题含有一定的内涵指向,包括中心式指向和意向式指向。中心式指向就是话题点明作文的主旨,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者指明写作的意向,如2001年的“诚信”规定了话题作文的中心走向,如果从“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方面,或从艄公说的“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角度来谈论,便脱离了指定的话题。话题作文是开放性的,“定向”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即使面对定向话题,也要努力拓展写作思维。比如这道题,除了与话题保持同向(赞同“母豹教子”的做法)这条路子可走外,还可以根据话题的实际情况,或运用逆向思维出新(否定“母豹教子”的做法),或在遵从定向的基础上对部分话题提出异议(“母豹教子”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不可取),更可以对话题作进一步的同向挖掘(豹教子易,人教子难)。

6、相容话题

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高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稀薄;有人说,高三充满了友情,情趣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重……也许,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高三,身临其境,你一定有许多想要倾吐的东西,请以“人在高三”为话题,或讲述关于高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高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高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高三的前景,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指导:“相容话题”和“对立话题”是相对而言的两种题型,同属于“多头话题”题型。前者提供的几个支话题可以并存,后者提供的几个支话题则非此即彼。“相容话题”题型的作法,除上面“多头话题”题型所谈及的写法外,还可以采取兼容其中几个支话题的方法。比如这道题,就可以把“黑色”与“金色”融为一体(题)。

7、对立话题

当今,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校容校貌的建设。师生一起植树种花,刷墙扫瓦,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教室、宿舍、食堂、甚至连厕所的面貌都焕然一新。一位教育家说:“学校是培育我们成长的园地,这样做很有必要。”也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作,有点儿形式主义。有的人认为,校园建设更应该注重校园环境的深层意义,其内涵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请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指导:对立话题(或称讨论话题)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或立论,或驳论,还可破立结合。但是,千万别忘了这是话题作文,除议论文外,还有其它文体可写。就拿这道题来说吧,从“校园环境建设”中选材,写一篇记叙文,批评形式主义做法,何如?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赞美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是照样合乎题意吗?如此去写更容易出奇制胜,又何必去挤议论文的独木桥呢?

8、现实话题

自生命萌发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你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请以“位置”为中心话题,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抒写内心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指导:“现实话题”与“虚幻话题”的区别在于命题的取材,前者取材于现实生活,后者取材于幻想世界。现实话题偏重于写实,虚幻话题着眼于想象。上面这道题的中心话题是“位置”,不管你是发表见解,还是抒发感慨,不管你是自述亲历,还是叙述故事,都得扎根于现实生活。位置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生活中有足够的素材供你挖掘;但是如果你能独辟蹊径,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发哲理的思考,那么将会给人全新的感觉呀!

9、虚幻话题

在寥阔宇宙数以亿计的星体中,有没有象地球这样富有生命力的行星?有没有比地球人类更高明的动物?或许有,只是相距遥远互不了解罢了。美苏已有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寻找外星人去了。他们还用电波形式向外星人发出讯号,介绍人类概况。假如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有外星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虚幻话题一般取材于前沿科学技术和神话寓言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道经典的虚幻话题作文试题。要写好科技类话题作文,固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必须看到这种想象力来自有关的科技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认为这类虚幻话题作文可以信口胡诌,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然,以搬弄科技术语来代替想象也同样是不足取的。从命题的角度看,被取材的前沿科技应是考生平时接触过的,一般不会影响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比如这道题的外星人,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假如真的有外星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将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将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你尽可大胆展开想象;当然,也可以对此议论一番。

(二)技法训练

1、大题小作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贮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请以“读书与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指导: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泛,所以大题目居多。大题小作是话题作文制胜的法宝。如果是单一话题,可以自选角度拟定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小题目来写;如果是多头话题,可以先在众话题中选其一,而后再定与这个支话题有关的小题目来写。这样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如果不懂得大题小作,便就无从下笔了。记住:不管话题作文的题目多大,都要把它转化成小题目来做,以获取成功。   

     “读书与创造”是一个大题目,怎样化大为小呢?先选角度,再定小题。从读书与创造的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读书无以创造,光读书也不能创造,读书与创造必须紧密结合。从读书的目的看,读书是为了吸收知识,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所以不能“只注意贮存知识,从不创造”。从读书的方法看,光贮存知识而不能消化吸收,当然谈不上创造。从创造的途径看,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有所作为,一味埋头读书是不行的。如果变换思维方向,还会产生新的话题,如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未必一定要创造等。这样化大为小,变虚为实,从少到多,听候选择,写起作文还会无从下笔吗?

    2、取一瓢饮

    21世纪人类必须全力注意的六大事项是:(1)核毁灭的威胁;(2)人口过多的危险;(3)全世界环境的退化;(4)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5)对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6)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沦丧。

    [注意]

    (1)选择其中的一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文体不限。可以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加以说明,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指导: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取哪一个话题呢?选自己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取一瓢饮”——“瓢”(考生的实际情况)制约了“饮”(写作什么话题)。到底该写什么?考生总是通过读题进行分析研究,在不违背题意及其要求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写什么”,那就是考生的“内存”。考生的大脑储藏着或多或少的写作信息,这些信息中与这道作文试题有关的到底有多少,又直接影响着“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考生在寻找立意点的同时,不断提取有关信息,当两者融合时“写什么”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因此,取哪“一瓢饮”是话题作文的重要一环。

    这道题的“六大事项”就是六大话题,当然只能选其一。在选定大话题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确定所要写的题目。如果你平时对“核战争”比较关注,又擅长于写记叙文,就可以选话题 ⑴,以“核毁灭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主题,虚构一个故事,显现核战争后地球的惨状;如果你平时对“教育改革”有所思考,又喜欢写议论文,那么不妨选择话题 ⑸,从当前教育现状谈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总之,要把作文话题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能够写好”为前提,做出明智的抉择——“取—瓢饮”。   

    3、独树一帜

    一朵盛开的牡丹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心中十分得意。她低头瞧了一眼大半埋在土里的根,轻蔑地说:“你真土气,难看死了;我真不愿意同你呆在一起过日子。”一天,这朵牡丹被人采摘下来,带到一间布置得十分豪华的客厅里,插进一个精美的花瓶,牡丹更加得意。谁知好景不长,只过几天,她失去了鲜艳的容颜,花瓣剥落,终于被抛进了垃圾箱。

    请以“牡丹的遭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指导:话题作文虽然宽泛,但如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有关心理承受力的话题,就有不少同学虚构“父母双亡”的故事来写自己怎样战胜脆弱,结果因构思雷同而影响了成绩。“独树一帜”,要求立意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独树一帜”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看到“牡丹的遭遇”,我们很容易产生批评牡丹的念头,也容易从花与根的关系展开联想,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你要独树一帜,就必须果断地撇开它们,去寻找新的视角。比如,从批评牡丹到辩证地看待牡丹,不就开辟了写作新天地?牡丹为自己受到赞美、被插进豪华客厅的精美花瓶而得意,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不管是谁都有权利为自身价值得到认可而高兴。但是,牡丹因此蔑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却犯了一个不可宽恕的过错。这个角度很少人发现,你看到了,于是独树一帜。

4、因题设事

马良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自幼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用树枝画画的刻苦精神感动了神仙。神仙给他一支神笔,马良用这支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为老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

请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展开想象,编述故事,发表议论,说明情况等。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根据话题来虚构事件,是为“因题设事”。怎样“设事”?从内容来讲,可选择自己最关心、最熟悉、有关知识最丰富的事情来写,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实现的事情来写。从写法来看,可根据话题的要求,写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写怎样去做:采用纵式写,叙事性强;采用横式写,概括性强。但无论如何都要注意文章的立意,做到既合乎话题,又有积极意义。假如你真的有一把神笔,可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试选一事而为之吧,只要合乎题意就好了。如果想写议论文,就得“因题立论”。

    5、两极立论

    培根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罗曼罗兰说:“天才总是免不了要遇到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请以“成才与挫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文体不限。

    (2)自拟题目。

    (3)不少于800字。

指导:所谓“两级立论”,就是根据话题对立的两极来确定中心论点。

    话题作文的立论,与供料作文的立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只要求与话题有关,而后者则要求合乎材料所包含的意义。显然前者比后者宽泛得多,自由得多。根据话题作文的这个特点,我们要善于抓住话题的两极展开发散性思维,生成论点。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的两极,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出不同的两极,比如“书”,它的两极是“好书”与“坏书”,那么“谈读书”这个话题就可以围绕“读好书”和“读坏书”立论;如果变换角度,可以从读书的目的找到“为国”和“为己”这两极,可以从读书的方法抓到“活”和“死”这两极,还可以从读书的态度看到“勤”和“怠”这两极……那么“谈读书”这个话题就不知可以派生出多少的论点了。另外,在两极之间立论很容易出新,而且充满着辩证统一。如:读书既要“活”,也要“死”;读书既能“为国”,也能“为己”。

    上面这道题,倘是供料作文,恐怕就只能把中心论点定为“逆境出人才”之类,作为话题作文,论点只要涉及到“成才与挫折”即可。因此,我们面对话题作文想写议论文的时候,最好不走“因材立论”的老路子,而要充分利用话题的两极来立论,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挫折”与“成才”有无因果关系构成两极,可立论:“虽说成才免不了要受挫折,可并非因为挫折才成才”;“挫折”对“成才”来说有成败两极,可立论:“挫折是成才的拦路

虎”或“挫折造就人才”;“挫折”对“成才者”来说有幸和不幸两极,还可以于两极之间立论:“厄运对于成才者无所谓幸与不幸”。如此等等,丰富多彩。

    6、形遁神在

    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的一个学生,既勤奋又聪慧,很快脱颖而出,发表的论文在学界引起震动。人们议论纷纷,谈家祯却高兴地说:“如果学生始终停留在老师的水平上,那是教育的失败。我的愿望就是要求学生超过我。”谈家祯的老师——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看到那个学生的论文后,立刻写信给谈家祯:“我终于又一次看到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特别使我骄傲的是,你亲自培养的学生超过了你。”

    根据这则材料,以“贵在超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指导:明明是根据题目规定的话题进行写作,全篇却不提及话题,也不涉及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是为“形遁神在”法。运用“形循神在”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库存丰富,即使不利用题目的材料,也有足够的材料满足写作的需求;二是思维灵活,或懂得换一种表述提出中心话题,或善于换一个角度立意。

    运用“形遁神在”法,先想想看有没有与原材料同质的事例,如果有,再想一想如何换一种说法或换一个角度立意。就这道题而言,可以从科学家为学生超过自己而高兴的角度立论:“超越自我——人生的胜境。”然后举一个相类似的例子:1955年,厦门大学的年轻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它科问题”存在着错误。陈景润经过反复验算,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于是他写了一篇有关论文,并附上一封信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学术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论的论文。华罗庚这么做不正是“超越自我”的表现吗?由此说去,不就是“形遁神在”吗?

    7、换位谋篇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一位探险家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道:“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答道:“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您现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指导:供料议论文写作,通常是引用供料开篇,然后再列举同质的事例论证,在这里可要告诉你,换位谋篇吧!文章的开头先撇开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换成另一则与之意义相同的材料,从中引出话题。在论述过程中,再反过来使用题目的材料。换位谋篇,开头引进新材料会有新鲜感,文中利用原材料则有机灵感,从而避免写法程式化的弊病。“换位谋篇”与“形遁神在”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利用话题的材料。

    这道题所提供的故事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你不要机械地在开头引用它,而要理智地撇开它,机智地引进新的材料。“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你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开篇就从它说开去,正文再简洁援引话题的材料,这样就运用了“换位谋篇”法。

8、形散神聚

在一次宴会上,主人提议用一句话来阐发时间的内涵,于是大家各抒己见——

文学家说:时间就是金子。

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

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

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

史学家说:时间就是公正的法官。

美学家说:时间就是生活的希望。

哲学家说:时间就是真理的女儿。

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速度。

请以上面的某一种说法(也允许以你自己的见解)为话题,为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话题作文并没有框定论点,让考生自由立论,只要合乎话题、思想健康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打破中学生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框框。话题作文任你驰骋,天南地北,山崖海角,无拘无束。但是不是说话题作文可以信马由缰,言所欲言?答案是否定的。你一旦从话题中选定一个中心来写,那就只能从一而终了。由于话题作文具有漫谈式的特点,大可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不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即“形散神聚”。这道题中的任何一种说法,都足以让你想到许多许多,只要你能扣住选定的话题来漫谈,便做到形散神聚。

9、蜻蜓点水

有一位老师送了一件花围裙给她的穷学生,她的母亲看到女儿拿回来一件漂亮而干净的花围裙时,立刻觉得孩子也该拥有一件漂亮的上装,于是从箱底翻出一件过去自己穿过的衣服,并为孩子修改裁剪。而当孩子梳洗穿扮起来之后,家长简直不敢相信,原来自己的女儿竟是如此美丽。接着孩子的父母觉得家里实在太赃乱而不能配合那么美丽纯洁的少女,于是全家大扫除,甚至清扫弄巷,由此更影响了邻居,使整个原本脏乱的社区都为之改观。

一条普通的花围裙,不仅仅使一个丑小鸭一下子变成美天鹅,而且改变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在的能量是多么巨大啊!请以“潜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蜻蜓点水”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通过点题来扣住话题的技法。我们知道,话题作文只要求写作内容与规定的话题有关,如果善于点题就容易扣住话题,从而满足“有关”的要求。此法适用于记叙文(包括散文、故事、小小说等),操作简便,只要在文章中安排适当的地方提及话题即可。2000年有篇题为《“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的高考优秀作文(载《语文报》高考专号),编述了一个故事,让三个和尚吃上自来水,他们懒得开自来水,却被评上“节水标兵”,还要出国传授节水经验,文章调侃、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作者在文末写道:“这三个和尚肯定还有下文,该变成什么样儿,答案当然不止一个,就靠你去想去啄磨啰!”显然如此巧妙地扣住话题,是这篇作文取得高分的秘诀之一。请你根据这道题写一篇文章,试着运用“蜻蜓点水”法扣一扣话题吧。

    10、因地制宜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一个孩子,当他不示弱的时候,最容易说一句“等我长大了……”一个老年人不服老的时候,常说:“我二十岁那阵子……”仍以年轻来勉励自己。年轻,是“力量”的同义词;年轻意味着朝气蓬勃。

但是,当你把年轻当作资本“储蓄”起来坐吃利息的时候,年轻的价值便消失了;只有善于开发的人,才能变得充实和富有。

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事业有成;有些人则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请以“年轻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自拟题目,怎么拟题?可以“因地制宜”,也就是利用话题来拟题。如果话题是词或短语,可用添加法,即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或在前,或在中,或在后,添上相应的词语,构成标题。比如话题是“生活”,可拟题目《色彩斑斓的生活》、《生活给我的启迪》等;再如话题是“战胜虚荣”,可拟题目《要努力战胜虚荣》、《战胜虚荣的秘诀》、《战胜人性的劣根——虚

荣》等。添加法还可以多处并加,如上述这两个话题可拟题目《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我战胜了可鄙的虚荣》等。   

    如果话题是一个句子(有的短语亦可),可用改装法,即运用一些方法把话题改造成标题。就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吧,可调换词序拟成题目《丰富多彩的答案》,可变换句式拟成题目《难道答案不丰富多彩吗》,可用辩证法拟成题目《答案未必都是丰富多彩的》,还可用逆向思维拟成题目《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上述种种只是举例说明,当然还有其他拟题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充分利用话题编拟题目。

这一话题是个偏正短语,可用添加法拟题,如:《珍惜年轻的价值》、《年轻的价值何在》、《年轻——创造价值》、《我们要让年轻的价值永存》等;可用辩证法拟题,如《年轻未必就有价值》;可用逆向思维拟题,如《年轻并不等于价值》。你还能拟出其他题目吗

11、另起炉灶

    有一位老师送了一条花围裙给她的穷学生,她的母亲看到女儿拿回来一条漂亮而干净的花围裙时,立刻觉得孩子也该拥有一件漂亮的上装,于是从箱底翻出一件过去自己穿过的衣服,并为孩子修改裁剪。而当孩子梳洗穿扮起来之后,家长简直不敢相信,原来自己的女儿竟是如此美丽。接着孩子的父母觉得家里实在太脏乱而不能配合那么美丽纯洁的少女,于是全家大扫除,甚至清扫弄巷,由此更影响了邻居,使整个原本脏乱的社区都为之改观。

一条普通的花围裙,不仅仅使一个丑小鸭一下子变成美天鹅,而且改变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在的能量是多么巨大啊!请以“潜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指导:在拟题的时候完全不用话题的形式,甚至不用话题的字眼,我们称之为“另起炉灶”法。运用此法拟题,优点是形象生动而富有创意,能够令人耳目一新,但难度大,需要较高的语文能力。“另起炉灶”方法颇多,下面试举数法:

①偶句法——题目由字数相同的两个句子组成,意思也基本相对。如1998年有篇高考作文题目为《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可视为用宽式偶句法拟题;2000年有篇高考作文题目为《追寻不同答案  砌成完整世界》,则用严式偶句法拟题。

②设喻法——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拟题。如1999年有个考生把移植人的记忆比作“在杀伤别人的同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非常形象贴切,于是他把题目拟为《小心这把双刃剑》。

③引用法——引用诗句、名言、熟语等为题,信手拈来,却富有品位。如2000年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用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作为题目,融诗意哲理于一“题”,那是再好不过了。

④公式法——利用数学式子来拟题,既可造成悬念,又可为正文的写作张本。如2000年高考有位考生把题目拟为《101等于……》,就是用公式法拟题。

诸如此类,其他方法恕不赘述。

试用上述方法拟题:①偶句法——《别看围裙普通  应知潜能巨大》;②设喻法——《请发挥原子能的威力》(把“潜能”比作“原子能”);③引用法——《安得倚天抽宝剑》(引用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的词句,且把“潜能”比作“宝剑”);④公式法——《1=1?(第一个“1”代表一个人的潜能,第二个“1”代表一个人的实力)。你能否也用这几种方法试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另起炉灶”拟题?





本文标题:2005年高考作文-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4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3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