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西江月·楼外
寒风扎寨霜瓦,
柔阳叱哈瑟挂。
凌波依旧瑶池伐,
夫子岂敢落野。
/
情系烈马铜墙,(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抱怨雾霾风化。
腊梅迎春亭亭摆,
且将韵味烙下。
二 : 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平山堂》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前言】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所作的一首词。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⑵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www.61k.com],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⑷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⑸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⑺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鉴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三 : 江南·四月:语茶
前些时候买过一套青花的茶具:一把小壶,一只功道杯,另有两只茶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皆是素朴的颜色画着富贵牡丹,原本适合浓妆渲染的牡丹,用淡色画来,不浓烈,却与泛青的瓷色极配。每天下班回家后,脱卸下一天的疲累,茶便是最好的安慰。
喝了一冬的铁观音,也够了,早就不似初尝时能生出别样的滋味,越喝越喝不出味道,心里笑自己,终不是会品茶的人,只是用来解渴间或也作附庸风雅的道具。
江南,与茶是有着深厚关联的。
到过峨嵋,到过黄山、也到过天涯的海南,每次出去,总会买回大罐小罐的茶叶,储物的柜子里,大大小小的茶叶罐能开个铺子,平时去商店,见到好看的茶杯就挪不动步子,不管用不用得上,先买了才罢休。即便如此,心里仍然知道自己是不懂茶的。
曾经加入过一个朋友的圈子,那是一个说茶论道的圈子,进去几次,看到他们高谈阔论,从茶的起源、茶的传播、茶的发展、制茶史、饮茶史,无所不知的样子,总也插不上话,心下羞赧,便不去了。仍旧用自己能品味到的感觉去体会茶经过唇舌经过喉间经过腑脏的清洌。
茶在于我,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感觉。我甚至无需掩饰内心对于茶道认知的空白,堂而皇之流露出对茶的无比喜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上年去南方时,从江西、安徽并江浙经过,一路上,郁郁青青的茶山起了又伏,伏了又起,起起伏伏伴了一路,那时大抵已是深秋季节,无论早晨下午还是向晚,茶山上总是静悄悄的,没有风,也没有雨,原来,早过了采茶期。
启程的时候就想着要带些茶回家。
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从姑苏到杭城再到沪宁,大大小小的店子门前,都悬挂着“新茶上市”的幌子,路过时总要进去转转。仅仅一门之隔,店里幽幽的静与街上的车水马龙便显著区别开来,见我仔细的看着柜里的茶,店主觉得着应该是一个主顾,因此总是热情的邀我品尝品尝刚冲泡的新茶。啜一口淡淡香气盈满鼻息的茶汤,轻轻含住,唇舌间立刻有一种清沁的感觉顺着舌尖向两腮漫开,直至整个心脾都被洗过似的清洌。便忍不住称一些带走。回程中,大包小包的就全是茶了。
都说绿茶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来冲泡,可我却不喜欢,我宁愿把它们用紫砂深深包裹起来,去回想漫山深浓浅淡变化的茶山,也不愿看这些曾经在枝梢上娇羞绽放的叶片在杯中无奈的舞蹈。它们离了枝,转换成另一个角色,失了水色,泛起微微的黄或者渐至深绿,就不再适合用眼睛去观赏,而只需用味蕾静静体味缠绕在舌尖上的温润感觉。
茶是一种能让人静心的东西,何况还般配着心仪的瓷碟杯碗呢。
喜欢一种东西,原也不要什么理由,因此总是不能确切说出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饮茶,而且,渐渐挑剔起来。
安定下来,每天的功课仍然是,回家进门,脱卸下一天的疲累,用茶做最好的安慰。
一杯茶,让隔在我们之间的空气变得暖湿起来,袅袅升腾的热气中,你的影子浮上来,笑容淡淡如水……
本文标题: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楼外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