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槐树花-槐花树下

发布时间:2018-01-01 所属栏目:红花槐树

一 : 槐花树下

槐花树下一位年迈老人在轻轻摇晃着摇椅,槐花随风散落,她的眼眸散发出一种无限的哀伤与温柔。

那年, 她年少贪玩,有次不小心在槐花树下睡着了,不知过去了多久,她被轻轻摇晃了起“喂,姑娘醒醒,已经落日黄昏了。”她微微睁开双眼,他的头发被风轻轻吹动着,飘落的槐花落在他的白色衬衫上,夕阳洒落在他的身上,他对着她笑的是那么温柔。她拾起身边的风筝起身:“谢谢......你。”他微微一笑起手捻去她长发上散落的槐花:“呵呵…没有关系”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世界很小,就这样遇见。这个世界很大,分开就很难再见。夕阳,槐花树,他与她,早已定格在她的记忆中。

二 : 槐花树下

(这是我很久以前写的的一篇儿童小说,但是是有原型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北来源县中学,90年代我曾经到那里采访,发现有的学生中午无钱吃饭,捡槐花吃。)

1

李芳老师正在五月的槐香中边吃午饭边批改作业。当她批改到赵兰香作业的时候,她有些生气。别人都用钢笔或圆珠笔写作业,而赵兰香却反着来,最近一个时期都用铅笔写字,李老师知道她家的情况: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常年有病,赵兰香还有一个残疾的弟弟,生活实在是困难。李老师并没有责备她,昨天下课把她叫到办公室,送给她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李老师看见赵兰香的睫毛在动,眼帘慢慢垂下,一些酸楚的泪水一滴滴落下……

赵兰香是李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她的家境,她的努力程度都和从前的自己相仿。就连赵兰香的长相也有他上中学时有些像。也那么高,那么瘦,每天上学进教室时,脸上总是汗津津的,有时,连头发都湿湿的,身上常沾着草棍之类与农活有关的东西。要说和李老师有什么不同的,那就是她尽管学得刻苦,但成绩只是在班里中等左右徘徊。

校园里槐树很多,每年一到五月,你就看吧,到处是如雪似的白得那么纯洁的槐花,令人赏心悦目。有时候,一阵风吹过,正好你从树下走过,一嘟噜香香的槐花没准会淘气地落在你的头上。如果你是一个男生,你也许会把花随便弄掉了事,继续干你的事,但你的心里一定会一片阳光。而你如果是一个女生,你也会最终把花弄掉,但绝不会像男生那样随便。你也许会把花放在鼻子下,细细地闻闻,用你那颗细腻而又芬芳的心感受着一种奇妙无比的味道。然后一整天,你会时时涌起无边的快乐,间或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那是一个少女最美好的青春时节呀。

李老师和赵兰香在槐树下说话的时候,一嘟噜槐花正好掉在赵兰香的头上。李老师发现赵兰香的表情和往常不一样,很复杂,但这表情到底代表什么,却不清楚。李老师还发现,赵兰香处理槐花的方式也很独特。她不像别的女孩,除了惊奇、欣赏之外,总归要把槐花放到一个装废弃物的地方。而赵兰香并不是这样。她迟疑了一下,慢慢地把槐花放进裤兜里,脸也慢慢红了,像熟透的西红柿。李老师觉得赵兰香这个动作好象有点不对劲,但到底哪不得劲,李老师也说不明白。赵兰香的手一直捂着裤兜,仿佛生怕有人抢去似的。

2

“报告!”

李老师正琢磨着,门外一声响亮的呼叫,打断了赵兰香的思路。来人是班长,没等李老师答应,班长就气喘吁吁推开门开了腔:“李老师,赵兰香吃槐花,我亲眼看见的。昨天中午她就没吃饭,平常我们都一块吃,她是每天到食堂蒸饭,取饭,我也一样,我们一般一块走。可是,昨天中午她就没吃饭,不知跑哪去了。今天也是这样,我就留了一个心眼,我就悄悄跟着她,就看见她在校园里七折八绕,还老看后面有没有人。还好,她没发现我,我藏得好……”班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说得又快又急,到后来只剩下喘气的工夫了。

但李老师并不领情,她马上站起来,催促班长快点说,别说过程了,直接说赵兰香是怎么吃槐花的。班长点点头,又长喘了一口气接着说:“赵兰香到了校园后山,那里槐树比前面还要多。”李老师又一次打断他,让他拣主要的事说。班长这时已经平静下来。这回,他说清楚了。原来,赵兰香一个人跑到后山,大口大口吃起槐花,这一幕,班长看得目瞪口呆。等他缓过劲来,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从赵兰香的手里抢过他就要往嘴里塞的槐花……

李老师听不进去了,心里一阵发酸,发疼,她似乎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拽起班长就往外走。

赵兰香已经回到教室,她趴在课桌上抽泣着。课桌上摆着三个馒头和一份肉炒芹菜。好多人围着她,还有人在轻轻地和她说话,劝她吃饭。李老师走了进来,看到这个场面,摆摆了手,示意同学们出去。于是,同学们无声地走出教室。

李老师把手轻轻地放在赵兰香的肩上,摇动着她的肩膀。虽然李老师还不知道赵兰香吃槐花的具体原因,但是,她似乎已经知道了背后的原因。肯定是赵兰香家里又有什么新的变故,使她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说吧,有什么委屈都跟老师说出来,老师给你做主。老憋在心里就憋坏了。”

李老师的话不响,让人听了却那么舒服、慰帖。因为自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出身,知道饥饿的滋味。她记得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家里拿不出现钱让她在学校食堂买饭票。她也在一中住校,每星期一从家里带一口袋窝头,还有自制的咸菜。吃饭的时候,嚼着窝头,喝着开水或学校免费供应的菜汤,就算一顿饭了。六年几乎每星期都差不多。要是有那么一回两回带馒头,那真是稀罕事了。有一阵子,李老师每回都多带一些干粮,因为她发现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带的窝头很少,到了星期四、五就没得吃了。李老师就悄悄地趁她不注意,常常把几个窝头放在她的口袋里。那个同学眼里含着泪花,问宿舍里的同学,谁放的?但没有人告诉她。那个同学一直十分感激。后来她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写了一篇非常动情的散文,发表在一家中央级大报上,文章说她其实是知道是谁经常帮助她的,其中也提到李老师的名字。李老师至今还保存着这份报纸。

赵兰香抽泣得更厉害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李老师走出教室,把班干部和几个班里的积极分子叫过来,问谁知道赵兰香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了。问谁谁都摇头。李老师急了,说:“你们几个有一半是农民家里出来的,农民的生活是怎么回事还不了解吗?那一半人虽然生活在县城,但也应该对农民有起码的了解。?”

李老师越说越气,她还从来没有这样生气过,但她看到同学们一个个低头缩脑的样子,又不忍说下去,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呀?过多的责备是不公正的。客观地说,赵兰香吃槐花还是班长发现的。一个班委告诉她,她和赵兰香住邻居,最近,赵兰香的爸爸在外面打工摔坏了腰,被送回家来,医生说,起码要在床上躺半年。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常的生活费就成了问题。本来家境就不宽裕,现在又雪上加霜。李老师明白了,什么也不需要再多问了。

她一句话也没说,一种隐隐的酸楚袭来。

3

李老师和几个班委暗暗搞了一个调查,像赵兰香这样或类似的同学有到底有几个。家境最差的还是赵兰香,此外近来还有五个同学因家庭发生变故,经济一时陷入窘迫。马上有断粮危险。毕竟,这几年农村的条件比李老师上学时要很的多。她记得那时,班里有近十名像她这样的同学。

李老师首先郑重地向学校反映了这个问题。校长很重视,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他又在全校范围搞了一个调查,摸清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到底有多少。这一调查不要紧,竟然发现贫困生的数目大大超过了他的估计。校长也是苦出身,经历和李老师大同小异。他很同情这些虽贫苦但仍自强不息的学生,不管他们的家里情况如何,绝不能让他们在学校挨饿。校长仿照一些大学的做法,做出了一个决定:除了保安,辞退所有的临时工,把清洁学校卫生的任务,让那些贫困生去做。这其中,也包括赵兰香。

但李老师的心里并不轻松。她知道,苦难可能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定。苦难也可能把一个人心中美好的东西销蚀掉,变得目光短浅,斤斤计较,怨天尤人。或者自卑、阴暗,甚至庸俗,猥琐。她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这样。她知道,一个从贫困中走出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她自己就是从穷困中走出来的,她最知道其中的苦辣酸甜。

4

李老师没有在全班同学中发动募捐。她觉得大张旗鼓造声势,可能会激起更多同学的同情甚至眼泪,但这样做会伤害赵兰香等家境困难同学的自尊心。她知道,这些同学的自尊心是脆弱的,有时是建立在沙砾中的。如果不加以保护,可能会摧毁这些同学心中美好的情愫,从此在阴暗中更加脆弱。对一个敏感的孩子来说,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至关重要的。

李老师找了一个没人的机会,把赵兰香叫到没人的地方,没有更多的开场白,她把一个小牌牌悄悄递给她。上面栓着一把钥匙。

“这是图书馆的大门钥匙。你拿好。每天抽时间打扫一下。活不累。”

李老师的话语很平静,听上去没什么波澜,就像一朵五月的槐花轻拂地上。但那是表面,地心会听地见的,会的。

赵兰香的睫毛动了一下,很轻,一滴很小、很圆的泪滴滚落下来……

三 : 怀念槐树花

怀念槐树花

叶丙勇

周日的午后,懒洋洋地浏览着博友的博文。不经意间,大脑里闪现出一片片槐树花的影子,阵阵花香扑鼻,让人沉醉。

童年时的家乡门前有条弯弯的小河,河边满是青青的翠柳,在村口,有三棵老槐树,远远望去,它们像三个卫士时刻守卫着整个村庄。在每年的春末夏初,槐树花盛开的时节,三棵老槐树像三把装饰的花伞一样,罩着整个村庄,显得十分神秘和谐。

童年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的。记得,槐树花开的时候,我们一些小孩,总缠着年迈的老奶奶讲故事,虽然,那些故事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但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在老槐树下,闻着槐花的清香,听着清脆的鸟叫,经常听着听着就思绪神飞,仿佛看见老槐树也在开口笑,只是不知道在说啥笑啥……

村庄有家从皖北搬迁来的人家,我们都叫她吴大妈,每年槐树花开的时候,她总会用个钩子,把槐树花钩下来,把花儿摘下来,放在清水里泡上一段时间,然后搅拌在面粉里,做成可口的槐树花饼,味道好极了。记得,每当看见吴大妈拿钩子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寸步不离的跟着她,直到吃到嘴里,还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那样子现在想想真的好笑极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在部队里的时候,营地外面也有棵老槐树,只是没有家乡那样茂盛。每到槐树花盛开的时候,我就叫老班长也摘些来做成饼,不知道为啥,那味道就是没有家乡的好吃。以后在食品店里,我看见了槐树花糕,高兴之际买了很多,还是没有家乡的味道。

转眼在外十几年了,再回到家乡时,村口的三棵老槐树早已没有了踪影,一排排白桦树和杨柳掩映着一幢幢新农村民居。眼前的一切,早已找不到童年的踪迹,唯一有的,只有在记忆里寻找了。

本文标题:槐树花-槐花树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637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