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历史唯物论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唯物论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一)历史观(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需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
二 : 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论文
摘要: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对高中难点内容的考核,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突破难点,就成了高三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对推动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对高三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比较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教学难点也就能化难变易了。本文仅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对《中国古代史(选修)》的一些难点进行解析,供参考。
[www.61k.com]一、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剖析历史现象的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而一切历史现象产生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就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如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这种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其“贤与能”的标准以什么来定位?在已经出现私有财产的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到底谁最“贤能”呢?这是学习“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后,学生产生的一个难以解开的历史“扣结”。
如果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前夜着手,贫富开始分化、阶级逐渐产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是谁最有威慑性的实力,谁就能迫使大家把他说成是最贤能者了。“尧的比较富有,舜有储粮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民主公正的禅让制,其背后就存在着以经济实力夺位的真相。用《韩非子·说疑》的话来说,就是“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正是在这种凭借实力参与争位的禅让制下,也就必然会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舜逐共工夺尧位,禹放虞舜继其位,启杀伯益夺其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王位世袭制则把这个参与争位的范围限制到王家子孙这一圈子内,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是历史的一个进步。而造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意识不仅仅以如实地反映社会存在为己任,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创新功能,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超越社会现实的局限而创造出新的观念,进而又表现为在新观念指导下实际地改变社会现实,创造新的社会状态,这是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最高表现,特别是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之后,社会意识就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如东汉末年张角利用“太平道”的宗教意识,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召,有准备、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地发动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基本瓦解了东汉王朝,使其名存实亡。
利用宗教意识进行斗争,是农民政治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为后世农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宗教毕竟是麻醉人的鸦片,又有着其消极的腐蚀作用。它会束缚人民思想,削弱人民战斗力,使农民分不清敌我。如青州黄巾军由于曹操摧毁过寺庙,便错误地认为他是自己的同盟者,结果被曹操瓦解和镇压。
二、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观点,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而政治结构即政治法律制度等则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各阶级经济地位及其利益的体现而已。如对周灭商后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它和井田制的关系怎样?学生对此感到很难理解。如从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相互依存的唯物史观来观察,疑难就会化解。周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地域广袤的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周族的血缘关系为依据,逐次分封,建立起以逐级臣属和纳贡为条件的家族系统,而周天子就是这个以天下为家的家族系统的总族长。
这样,政权族权合一,各个在血缘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家族,同时就是国家政治结构中的不同环节,西周的国家结构就是姬姓家族的扩大。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结的家长家庭公社关系的国家化,是西周社会的重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整套宗法制度。与这套宗法制度相适应的就是当时的井田制这一经济制度。用生产关系三要素来分析,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即为周天子所有)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奴隶主(诸侯臣下)强迫奴隶集体从事劳动是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而奴隶主(贵族阶层)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则是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三点就是井田制的本质。至于“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只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而已。由于分封制的政治结构适应了井田制的经济结构,西周的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门类更细(号称“百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成为地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使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又如宋与汉唐相比,统一没有完成,社会矛盾从建立初期就甚为尖锐,统治者也较为腐朽,为什么商品经济却得以繁荣?如果从生产力发展迫使生产关系作了一定的调整来解析,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其一是北宋虽未统一全国,但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二,“杯酒释兵权”的交换条件是“多择良田美宅”,使北宋土地兼并甚于前代,造成政府财政困难,因此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城镇出现,都市繁华,交子使用,使商品经济得以繁荣,这样工商业增加的税收就弥补了财政收入的不足。而南宋统治者虽占半壁河山,但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局面的最后完成,临安商业的发展又大大超过了北宋的东京,其对工商业收入的依赖程度更大;其三,城镇商品市场的扩大和作为流通手段货币的发展,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又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使得宋代统治者从海外贸易的收入中获得了巨利;其四,汉唐以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两宋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矗再如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稀疏地出现,与此同时中国明朝的中后期也有相同情况发生。
这就是说,当时中国的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欧国家。但在此以后,为什么中国没有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呢?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放弃海外活动良机,固守传统的农业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新生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扼杀了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由此,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对农业经济国家的决定性优势。这一对比优势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仗着这种优势进行扩张,采用“舰炮政策”打开经济落后国家的门户,使其日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就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其中的历史教训不仅极其深刻,而且又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点,阐述重大的历史事变。
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对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一句话,一切历史事变的结局只有遵循了这一基本规律才会成效显著。
如商秧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县制”摧毁了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建立起了适应封建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封建制的上层建筑。商秧变法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互动的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又如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为什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呢?如果能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来剖析,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秦始皇北击匈奴是在刚刚统一六国之后进行,连年征战使本已遭受严重破坏的生产力又雪上加霜,役使百姓,民不堪命,埋下了秦朝覆亡的种子;而汉武帝是在休养生息60多年后国力强盛的情况下反击匈奴,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秦始皇役使百姓主要是为一己之私利修宫室和建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又受到很大摧残;而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发展社会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于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劝焚书坑儒”的残暴手段,对知识分子进行野蛮的镇压,造成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果;而汉武帝则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简言之,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兴才勃也;否则,其亡也忽焉!这一点表现在元清两朝的统治上,也甚为分明。
二者同为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元朝仅存在了90年,清朝统治却长达268年,何以会形成如此差异?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来解析,一是元朝君位继承不稳定,在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耳之后,争夺皇位和权利的斗争持续不断,仅从1308年到1333年的25年间就先后更换了八位皇帝,这种夺权斗争往往把整个统治集团的成员都裹胁进去,造成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清朝之初就以“父传子,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奠定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二是元代的黑暗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特别低下。相传元代社会把人分为十等,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沦为平民的文人学士因废科举而缺乏正常的入仕之途,只有写作杂剧、小说以维生了;而清于入关第二年的1645年就开科取士,为汉族知识分子广开仕进之门,吸引他们加入维护清朝统治的营垒。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虽然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编写的,但如何结合各种历史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给以解析,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就要靠我们自己来掌握了。否则,抱着唯物史观编写的历史教材,重复着费尔巴哈的失误,不能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答好高考历史试题。这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当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话)说明历史的方法。”
作为教师来说,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方法论,面对现实历史的具体教学,不断地由唯物史观的科学抽象上升到对具体历史问题的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才能呈现出活生生的局面。因为,运用历史唯物观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对社会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的逻辑展开,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乃是最能体现出历史学科特色的能力的。所以,这也应是高中历史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三 :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第10卷第4期
2009年12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Vol.10No.4Dec.2009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
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律师,其家只有
一小块地产。(www.61k.com]1498年到1512年,马基雅维利担任
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国务秘书。1513年佛罗伦萨共
和国覆灭,马基雅维利被迫辟居乡野,过着清贫的
生活,并开始专心著书立说。
马基雅维利学术渊博,多才多艺。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在政治领域、文学、历史和军事等领域都
具有广泛而杰出的成就。他的主要著作有《君主
论》(又译做《霸术》、《君王论》、《帝王论》)、《论提图斯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第4期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89
权力的作用在保护贸易扩大财产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于是王权成为新兴阶级的依靠,在分享传统贵族的权力和权利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www.61k.com]国王或君主需要有人支持来削弱贵族势力以增强王权,而新兴资产阶级则乐于看到权力在君主手中日益集中。这种发展趋势大致到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期,已经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16世纪初期,依靠铁和血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在西欧已经相当普遍。西班牙斐迪南和伊萨贝拉联姻,建立起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政体。15世纪后期,英国已经进入都铎王朝的专制时期,而从16世纪初期到大革命时期,国王成为法国唯一能够发号施令的人。而马基雅维利生活时代的意大利却是一个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国家。南部为那不勒斯王国、西北部为米兰公国、东北部是由贵族统治的威尼斯共和国、中部则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和位于意大利中心的教皇辖地。一些欧洲的中央集权强国如法国、德国、西班牙在分裂的意大利领土上竞相角逐各自的利益。而此时已经距离资本主义经济在意大利沿海各城市的初步萌芽将近两个世纪之久,长时期的封建割据成为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身居意大利的教皇,“本身没有力量统一意大利,却有足够的力量来阻止其他的统治者来这样做,同时,他在国际上的联系,又使他成为推行这一招引外国干涉的邪恶政策的首要人物。”[1]391
马基雅维利于29岁就进入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十人委员会担任秘书一职,在执政团的督导下掌理外交和军事事务,一直到1512年佛罗伦萨恢复家族统治为止。14年的履职经历使他深谙政治统治的要义,主管外交事务的要职使他有机会频繁出使意大利的各邦国以及意大利的周边国家,这使他有条件掌握欧洲政治发展的趋势,能够分析和比较各国所采行的不同政治制度及其优劣,他对博及亚的赞赏,对法国和瑞士君主制的仰慕都直接来自于他的亲身体会,这一切都在与意大利的分裂和混战中衰落情形的对比中刺痛着马基雅维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基雅维利在1513年,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君主论》一书,陈述自己的主张,并准备将
其献给洛伦佐
梅迪奇。二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经交到它的第一批
阅读者手中,就立即被付诸实践,它被君王们视为
治国安邦的枕边秘籍,亦或被当做具有威胁性的强
大武器。16世纪以后影响欧洲乃至世界的诸多伟大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远到欧洲君主之间的此诛彼伐,近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相当一部分都是利用和吸收了《君主论》的主张。在思想文化史领域,《君主论》所引起的争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一直持续到今天,对于《君主论》的看法可谓包罗广泛而又南辕北辙,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代人又一代人,从王室贵胄到社会名流,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判断。正如马基雅维利在历史中的形象时有变迁,论者对其亦爱亦恨使得我们在评述马基雅维利时感到手足无措那样,关于他的《君主论》在近500年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至今没有定论。
显然,要用几个概述式的条陈去总结《君主论》的影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幸好,近500年历史长河中名家学者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不断的追忆和评述为我们了解这本“小书”的“伟大”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马基雅维利真正获得理解,最早是在英国。”[2]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几乎没有哪位著名的作者在著书立说的时候不提及马基雅维利的名字,无不对他的《君主论》展开评判。在马洛、琼森、莎士比亚、韦伯斯特、博蒙特和佛莱彻的戏剧中,马基雅维利都是以狡诈、残酷、罪恶和伪善的负面形象出现的,而剧作者还时常把坏人设计为一个明显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他们的台词中也常常这样自我表白。而对于《君主论》激烈的争论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针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邪恶教父”、“魔鬼”等称呼与他的名字相生相伴,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批评者是从批判非道德的角度来研究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20世纪早期的文学家爱德华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90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的中心,人们批评得越激烈,持续批评的时间越长,他们批评之对象的影响力反倒持续越久,越发难以令人忘记。[www.61k.com)同样,马基雅维利的拥护者与反对者的争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马基雅维利在其后的思想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17世纪,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评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对传统看法的反攻最先开始于哲学领域。作为马基雅维利的学生,培根被认为是马基雅维利最伟大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他在马基雅维利身上发现了这样一种努力:即摧毁全部的经院思想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采取经验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学,这无疑为其它学科和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根指出:“我们应当非常感激马基雅维利以及与他同属于一个阶级的其他作家,他们开诚布公地宣称或描述人们在做什么。”[3]148这正如卡西尔指出的:对于哲学来讲,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现代哲学思想的一般发展有一种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为他最先坚定而明确且不容置疑的排除了整个经院传统”[3]168。中世纪的哲学研究以《圣经》为解释的最终依据,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国家的起源是神圣的。即便是那些主张世俗权力独立与主权的激进主义者也不敢公然拒绝神权的统治。而马基雅维利独辟蹊径,他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主张所面对的阻力,对神权统治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他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话,根据自己凭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做判断,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客观上起到了抽除神学思想,并且从政治现实中排除神学影响的效果,他在《君主论》的第十五章写道:
我的目的是写一些对于那些通晓它的人有用的东西,我觉的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的方面。许多人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有见过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但是实际上,人们如何生活是一回事,应当如何生活却是另一回事。[4]
如此看来,真正唯一有效的论证是源于生活和存在的现实,事实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在论证过程中才是唯一有效的东西。所以《君主论》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科学方法的开端,相应地,马基雅维利是具备科学精神的哲学家。施特劳斯在他的《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一书中,直言不讳:“很多学者都曾试图用‘科学的’这个概念,来描述《君主论》的意图。这个描述如果用的贴切就是站
《君主论》所传得住脚的,甚至是有所裨益的
播的,是区别于特殊知识的普遍知识,被认为具有
哲学性质或者科学性质。《君主论》是一部科学著述,是因为它传播了一个普遍学说,这个普遍学说以源于经验的理念思维为基础,并且对于这个理念思维做出阐述。”[5]66这种科学方法的结果就是《君主论》之前的诸多著作中“较高世界”与“较低世界”的划分在《君主论》中消逝了,马基雅维利似乎完全去掉了照耀在政治实际上空的伦理光环,政治重新与现实结合并在现实中生根发芽,而不是从伦理世界中寻找依据。于是政治被解放出来了(克罗齐),结合着现实主义的科学精神,马基雅维利被后世授予了“政治科学之父”的荣耀。政治科学的独立研究自马基雅维利始似乎成为一种共识。在施特劳斯看来,对现代政治秩序具有奠基意义的,除了“自然法”学派以外,就是马基雅维利所开创的“国家理性学说”了。[5]194从根本上讲,现代政治秩序是以“民族国家”体系为基础的,而《君主论》的意义就在于为民族国家创建而服务。因为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建立了完整君主主权的国家也就英国、法国等几个国家,就国家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来看,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思想与后来的布丹、霍布斯的主权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思想在整个民族国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与意大利的状况却在两个多世纪以后的德国,在黑格尔那里产生了共鸣,因为德国政治分裂的程度比意大利好不了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黑格尔阅读了《君主论》,他成为马基雅维利的第一个颂扬者,他梦想着成为他那个时代的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完全可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21世纪政治秩序早已成熟的时候,我们反观这段历史发展的进程,不难发现,从中世纪封建秩序向现代文明转变的这段时期是多么的关键,万事开头难,如果缺少了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的承接,那我们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历史将会如何发展。所以结合本文交代之《君主论》的创作背景,许多后世的研究者都为他的敏感和准确所折服,这正如卡西尔所说:
倘若我们研究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一般政治和理智的背景,就不难判定它的意义,以及它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恰当位置。当马基雅维利构思他的这部著作的时候,政治领域的重心已经开始移动
在我们研究《君主论》的时候,我们感到了,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第4期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91
惊讶的是他全部的思想几乎都集中于这种新的现象。[www.61k.com)倘若他谈到政府、城邦、共和国或者君主国的时候他都是非常简略,这种情况表明所有这些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政府形式都不能唤起他的科学兴趣。但是当马基雅维利开始描述新的人物、分析“新的君主国”时,则以一种完全不同观点和语调,
马基雅维利是不仅专心致志,而且迷恋忘返。
完全意识到这种新兴政治结构(新的国家结构)真正意义的第一位思想家。他不仅发现了它的起源,而且预见到它的结果,在它的思想中,先人一招地预见到欧洲未来政治生活的全部过程。正是这种真知灼见,促使他以极大的关注和严谨去研究新的君主国形式。[6]165-166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自由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结论对《君主论》而言似乎不大合适,因为与马基雅维利的自由思想有所关联的是他的《李维十论》,而《君主论》则更像是一部为专制主义张本的著作,所以卢梭指出马基雅维利体现于《君主论》和《李维十论》的思想是相互矛盾的。但是考察当下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个共和主义者,并且在共和主义传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斯金纳),不仅如此,一些论者还指出,从马基雅维利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君主论》实际上是隶属于《李维十论》的,前者不过是后者内容的一个小组成部分(施特劳斯)。所以把马基雅维利看作是自由主义早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实不为过。那么《君主论》又与马基雅维利的这种地位何干呢?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第五章第五节中表达了他在释读《君主论》时所获得的隐含的意义。他指出:
最富有创造天才的马基雅维利已经大胆宣称,君主的唯一动机是对权力的欲望,他应当把这种欲望用来建立和维护他的统治——这是君主的全部
他或许含义,至于用什么计谋则是很难确定的
想表明,自由的群众应该如何谨慎地把他们的福利完全托付于一个人,这个人必定每天都恐惧阴谋,所以不得不主要顾及自己的利益。至于群众,则宁可用计谋对付他们而不管他们的利益。我更倾向于这个最有远见的人的意见,因为众所周知,他对自由是有帮助的,为了维护自由,他曾给过最有意义的忠告。
正是《君主论》所传达的这一要义让斯宾诺莎把马基雅维利看成是一个自由的勇士,这一见解影
响了许多后人。而柏林则从马基雅维利的共和主义
思想出发,把《君主论》的主题和《李维十论》的主题都归结为“反潮流”的重要体现,“反”的是基督教生活秩序的整齐划一、思想和道德的专制,争取的是个人自由和权利,以及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所以柏林将马基雅维利看做是多元自由主义的创始人之一。[7]
三
以文献回顾的方式探讨《君主论》的影响和历史地位,实属无奈。从现有可查的文献资料来看,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评论涉及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军事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评论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条件下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出发解读《君主论》一书,这就导致凡500年之文献中,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评判不仅褒贬各异,而且主题众多,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
从好恶态度上来看,对《君主论》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绝大多数评述仍然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批判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非道德性,“恶魔”、“邪恶的马基雅维利”、“魔鬼”是马基雅维利的代名词。17世纪中期开始,对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评判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趋势在19世纪尤其是在德国的文献中达到高潮。培根、黑格尔、费希特等大家用“伟大的马基雅维利”、“忠实的马基雅维利的信徒”、“敏锐的科学家”来称呼马氏或表达自己对马氏的尊敬。20世纪以后,随着研究文献的不断增多,对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研究趋于细化,许多学者从各自日益分化严格的专业领域出发,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依据来释读《君主论》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使得持续日久的争论不仅越加复杂,而且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本文第二部分所述文献的观点相反,其中一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与所得之结论都令人耳目一新。
有学者从思想史的角度就《君主论》的内容特征与历史上的其它巨著相对比,认为《君主论》不是理论,更不是哲学,它只不过是个人感觉的简单罗列,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所以马基雅维利根本就不是什么哲学家、理论家,更不是什么科学家。卡西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大凡伟大的政治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92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思想家都近乎一致地强调政治不能仅仅被看做是纯粹的例行公事,在它之上必定存在一种能够持久指导我们政治生活的政治规则和政治理论。(www.61k.com]这些规则都是从特殊的事例中抽取出来具有普遍性的规则,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则缺少理论的本质特征,因为一项有效持久的原则不仅应该是实践的,也应该是理论的,不仅应当是逻辑的,也应该是伦理的。只有洞察这种原则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一个人可以认为自己在一切政治生活的问题上是一个行家里手,因为他靠长期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对政治的正确意见,但是,这既不能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也不能使他对事物有一个确定的判断,因为他对‘原因没有任何理解’。”[6]191萨拜因则就《君主论》所涉主题明确指出:“马基雅维利的著作更多的应当列入外交文献一类,而非政治理论书籍。而当时意大利的作者们事实上已经撰写了大量有关外交的著作。”[1]393-394关于《君主论》所体现的所谓科学方法的观点,萨拜因则进一步指出:“马基雅维利对道德的漠视有时候被说成是一种持科学的不偏不倚态度的范例(如波洛克《政治科学史》、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等:本文作者注)。然而这种说法是牵强附会的,马基雅维利并非不偏不倚,他不过是对政治权力这一单一目标感兴趣,而对其它一切则漠然视之。何况,他对那些使国家日益衰弱的统治者的鞭挞,因而不能说明他是科学的,尽管他的判断是凭借着经验、根据他本人对统治者进行的观察或者对历史事例的研究得出的。他的经验主义靠的是常识或者是敏锐的实际洞察力,而不是为检验理论或者一般原则的愿望所左右的演绎法。由于马基雅维利往往引用过去的例子,因而有人说他是用历史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也同样是错误的。他用历史就如同他本人的观察一样来解释或者证明他的结论,而他所得出的结论却与历史丝毫无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十分非历史观点的,他宣称人类的本性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只要他在哪里碰到例子他就加以采集,如果说他有什么方法的话,他的方法就是靠敏锐的常识进行观察。”[1]396-397
另有学者专门就历史上有关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文献展开详解,他们认为,不管是贬是褒,《君主论》在历史上所获得巨大声望和影响都是由它的读者赋予的,其根源在于它的释读者或
多或少都存在着“历史主义的谬误”。所谓历史主
义的谬误,简单说来,就是后世的研究者在研究某一历史人物的时候,把后世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方法引向这一历史人物,而对这个历史人物来讲,这些观念是完全不可知的,并且是难以理解的。在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研究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把马基雅维利看成是自由多元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或许从今天现有的对多元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解来说,马基雅维利及其在《君主论》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符合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理念的,于是乎,研究者就把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帽子高高戴在马基雅维利的头上,但是对于马氏本人来讲,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由主义或者多元主义是什么,亦或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动机和目的想要表达一种在后人看来具有多元主义或者自由主义的观念,即便他说了,也是不经意的。所以,后世的理论流派在研究前人思想的时候,往往会一厢情愿地把某位历史人物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放到自己理论流派前辈或奠基人的牌位中去,为思想史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混乱。因此,在思想史研究中,尽管我们无法去追问已逝者的真实意涵,但是对思想家的思想脉络及其历史动因的准确把握却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思想产生的背景的宏观和微观的把握的就非常重要,因此,许多学者强调在思想史研究中必须摒弃“思想强迫症”。周春生的《马基雅维利思想研究》可谓近期国内关于马基雅维利思想及其《君主论》最系统、全面和深入的专著,他就指出:“尽管阅读马基雅维利的文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理解,也就是说会发生读者这个层面的意义变化。但是马基雅维利只有一个,其文本的最初含义是确定的,我们在一套阅读规则的指导下,能够去接近这种文本的最初含义。按照这一解释学的方法,人们可以通过结构的、个人心理的、文化社会的和历史的各个视角,去审视历史人
[8]284-285
物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是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君主论》创作背景的原因所在,而不是就几个文字或几个语句望而生意,不见首尾。
与“历史主义的谬误”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存在于类似传记式的研究中。这种研究方法过分迷恋于一个思想家创作背景和动机的研究,当然这种方法有助于读者清楚一个思想家的个性和人格生长的环境,有助于真实地认识一个人。但是这种方法过度助长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过度注重人物心理的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第4期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93
揣摩,有些纯粹是无中生有,平白无故地搅乱了我们的判断。[www.61k.com)对《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的传记式研究把重点放在追究马基雅维利的动机的努力之中,而不是分析和批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于是,大量的马基雅维利的私人信件被研究,他政治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当成了解《君主论》动机的重要契机。这种研究方式忘记了一部书的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的研究并不能取代对这部书本身的研究,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是,当我们掌握了所有关于《君主论》的动机、目的以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和私人材料,甚至通读了他的所有著作的以后,面对《君主论》的意义和历史影响的评判任务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因为,过多的对生活详情的注意,影响了对其思想整体的把握。因为,过多的传记研究可能说明马基雅维利在现实中是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普通人,但是他的政治学说却是那样的邪恶、猥琐和道德败坏。于是一个二难困境就产生了,传记研究所记载的马基雅维利的个人道德和品格与思想史所记载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存在对抗性的矛盾。这就难免会让人质疑一项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传记式的研究也许是为更好地了解《君主论》的,但是后来,它的研究却与《君主论》的思想内容高度不相关。一位马基雅维利的传记式研究者就从传记研究的角度对《君主论》的巨大影响提出质疑:
《君主论》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引起了如此多的
直到现在,对这一询问的答复正感情和争议?
如它一直所是的那样,仍然等于零。在《君主论》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证明,它所唤起的仇恨、蔑视、憎恶和恐惧是有道理的,这正如《君主论》中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它的那些热衷者们(他们以自己对行为和理想的理解去阅读它)去赞扬它。[9]
主义发展的角度,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科学、客观地评价了《君主论》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首先,中世纪后期的马基雅维利以君主权力消解宗教神学权威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所以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胡果、格劳秀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等人“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10]279。而针对马基雅维利选择现实中的权力运行而不是传统中的伦理规范作为《君主论》的基础,马克思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加以肯定地认为,《君主论》让“政治
独立地提出了研究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
的主张”[10]279。
其次,就《君主论》的内容来讲,马基雅维利为君主专制主义献计献策,他所提出的一些主张,如君主可以不要道德;君主不仅需要暴力而且要学会骗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权谋之术;君主可以公开镇压他的反对者;君主在侵略他国时要速战速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是剥削阶级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本质的写照,相比后期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如洛克、密尔等人的隐蔽性来讲,马基雅维利则十分公开,他几乎把伦理道德的考量丢弃一边,遂招至“魔鬼”、“恶棍”的名声,后世的批评者将他的这一思想称做“马基雅维利主义”从它诞生至今一直痛加批判。除了资产阶级内部的思想家对此持批评态度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也把它作为马基雅维利思想的消极方面而持批判态度,列宁等就
[1]280
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一词的。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相较于欧洲其它个强国而言,明显处于劣势,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需要摒除那些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封建屏障和地方势力,因此一个强大而有效的王权成为统一意大利、保护和支持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意大利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与分裂的中世纪结构的对抗,使《君主论》有了阶级基础。所以《君主论》所要求建立的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强有力王权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的。因此,只有把抽象的善恶道德标准关联到具体的社会时,才具有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的意义,不然,这种抽象的善恶标准就只能是空中楼阁。[8]293这就要
四
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述反映了《君主论》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它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三个历史时期的《君主论》评述基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反对者和支持者对《君主论》的不同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刻的学术见解。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他们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能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不能从阶级本质的角度看问题,使其评述流于肤浅和片面。
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资本
君王论 从历代评价看_君主论_的历史意义
94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求对“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一已经约定俗成的概
念必须进行审慎的评判,而不是唯心地不顾社会历[参考文献]
史的史实而从一己之“人性观”出发而妄加评论。[www.61k.com][1]乔治
最后,肯定《君主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进步意义,并不是全盘肯定《君主论》,马
克思主义赞同政治脱离宗教、政治脱离道德,从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纯粹政治研究的方面对于更深刻地认识政治及政[4]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阎克文,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治事务的本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并不等于社,1998:65.
任何政治行为和政治研究可以无视道德,不受道德[5]列奥
的约束。动机和目的不能自动地证明手段的正当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性,动机和目的需要分析,手段的好坏也应当辨[7]以赛亚
别。如果真的没有了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重
要价值的约束,那政治将难免走上邪恶之途,权力普尔弗.马基雅维利——其人,其事,及其时代[M].的行使者将无所顾忌地鱼肉他人,人类社会也就离伦敦:赫伯特卡西尔.丛林不远了。国家的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59.
[10]邹永贤.国家学说史: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EndlessDisputeontheInfluenceof"ThePrince"
LIPeng
(DepartmentofPolitics,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Machiavelligotagreatprestigebecauseof"ThePrince".However,thisbookhasalwaysbeencon-troversial.SomepeoplethinkthatthethoughtsinthisbookseparatedthestudyofPoliticsfromtheethicaltra-dition,andalsoreplacedthestandardizedstudybytheempiricalresearchwithasufficientscientificspirit.SoMachiavelliwasbelievedtobethefatherofmodernscienceofPolitics.Inaddition,thepatriotismofthestateexpressedinthebookputtheinfluenceallovertheworldnotonlytoItaliahighlightingthebeginningofthecon-ceptoftheNationalState,ontheotherhand,manycommentatorspointedout"The
Prince
四 :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52593260.doc 1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152593260.doc 2
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五 :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52593260.doc 1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152593260.doc 2
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标题: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论主义包括哪些内容?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