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由一场怪梦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011年3月7日凌晨,做了个非常奇怪而且超乎我思想情感的梦,梦境太复杂,无法细说,大意是这样的:我无意间成了国家的总统,但为了逃避欲杀害我的人而装死。要杀害我的人并未验证我是否真的死亡,就向世界宣布我去世的消息。当人抬来棺材收敛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坐了起来,说:“这不行,我并没死。”心里想象着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的可怕情形。来人按住我说:“别这样,你必须死,否则无法向国人和世界交待。”来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如果我拒绝赴死,就无法保有曾经的地位和荣誉。在惊悚中我醒来了。回想了整个梦境才知道,原来生命是那样宝贵和实在,在死生的抉择之际,地位、荣誉是那样不堪一击——只有生命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生命,一切都是虚幻的。推而广之,那些为主义勇赴刑场的人,品格实在令人敬佩,我自愧弗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也没什么过错,不过他们的活法与我们不同而已,不应受到抨击。
生命是宝贵的,它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故而必须极为珍惜,即不能过度追求享受,也不能过度清高、一尘不染,唯有“中庸”,让心灵感到快乐才是最成功的人生。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去在乎别人怎样看你,生命属于个人自己的,只有自己感受到实在和快乐,这一生就不算白过。任何人都没罪过,只是每个人选择的生存法则和方式不同而已。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每一种活法都值得人尊重。佛说:“世问众生都是平等的。”
可是现实中,每个人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为面子而活着,都没逃出社会关系这张巨大无形的网的束缚,都在乎着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人活着才会这么累,不如意之事才会这样之多,这是人类作茧自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活着还不如一只臭虫活得快乐自在——如果动物也有思想,它们是否会奇怪人类的种种怪行呢——如果动物们也有思想,那一定也和人类一样,活在身不由己之中——还奢谈什么快乐呢!
每个人的出生是不太一样的,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可以躺在金银珠宝上睡觉,吃香喝辣,还有人侍侯;而有的人出生后却忍饥挨饿、受冻受寒,甚至肢体残缺、疾病缠身。但死亡对所有人来说却是公平的,不管这个人出生后只活一个小时或者一百年,人体最终都要入于沉寂湮灭的。没有人能够带走尘世间的一切物品。人如果能够悟破生之幻、名利之幻,那他就是真神菩萨了。
最后,以元朝无名氏的一曲《归来乐》作结这篇随想吧:
动不动说甚么玉堂金马,虚费了文园笔札。只恐怕渴死了汉相如,空落下文君再寡。哈哈,到头来都是假。总饶你事业伊周,文章董贾,少不得北邙山下。哈哈,俺归去也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星巴克“入住”灵隐寺引发的思考
“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 还是大瓷大悲? ”“我能续悲么? ”此“悲”巧妙地运用了彼“杯”的谐音。9 月22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吐槽声一片:“香火加咖啡”,喝出什么味?
2007年,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分店,同样引来吐槽声一片。最终迫于舆论的压力,星巴克退出了故宫。这一事件当时被评为“2007 年十大文化事件之一”。注意,这里用的是“文化”一词。仅就商业而言,这么做无可厚非。星巴克之所以退出故宫,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文化冲突。虽然故宫已经商业化了,但在公众看来,故宫还是一个文化单位。记得当时星巴克全球总裁吉姆当诺,针对质疑声回信说:星巴克在故宫开分店,是抱着对紫禁城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和高度敏感。但在公众潜意识里,星巴克的文化格调,与故宫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有网友称星巴克“入驻”灵隐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与故宫店有所不同的是,星巴克此次并没有将咖啡店开进寺院。而且,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归属杭州市园文局管理,早已经成了一片江湖。距离星巴克不到五十米处,集结了知味观、肯德基、超市商场、演绎餐厅等的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已营业半年之久。
星巴克“入驻”灵隐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文化上。灵隐寺属于文化单位, 应该是确凿无疑的。现在的尴尬在于,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无法分清到底是文化单位还是商业单位了。那些名胜古迹,只是扛着一个文化的名,早已经躺在了消费主义的怀抱里。不能因其滥觞,就默认其合理。文化遗产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文化纯洁性,与商业保持适当距离,这也是许多国家的习惯做法。特别是那些有着明显异质文化背景的商业形态,更应该与文化遗产保持适当距离。星巴克之所以一再引起争议,就是因其固有的文化内容,与故宫、灵隐寺这样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底蕴上格格不入。这里的质疑和争议,不是对商业过敏,而只是对文化纯洁的一点念想。
(摘自《文萃报》 图/昵图网)
三 : 由StreamWriter.WriteLine引发对C#多线程的深入思考
四 : 由小学生的“爱情故事”引发的思考
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济南野生动物园。在一路欢唱的大客车里,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兴奋地吃着零食,开着玩笑,我这个旁观者,却从中听出了几个学生的“爱情苗头”:王世杰喜欢高薇,宋伟成喜欢陈嘉琪。
由于我担任的品德课上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他们欢迎,平日被亲切地称为“李老”,学生们对我毫无戒心,我决定设个“圈套”,深入刺探得到一手“情报”。于是,我漫不经心地参与到话题中,又故意表现出不信与不屑,学生们果然轻易上当,争相讲起了他们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以示真实:“昨天下午,李宗霖去抢高薇的跳绳,王世杰就冲上去了,大叫:离高薇远点,谁欺负她我跟谁急……”“我们班都知道他俩好,王世杰给高薇写的小纸条我们也见过……”“宋伟成喜欢陈嘉琪,放了学帮她背书包……”“宋伟成经常给陈嘉琪零食吃……”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向我描述着,我不失时机地向当事人求证一下:“真的吗?”往往得到当事人爽快的回答“真的”,全然没有成年人此刻应有的害羞与不悦。
在我听来,那些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无非是男女同学互相示好,合作愉悦的小事,被不懂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的小孩子们讹传、趣谈,根本就是“想像爱情”。但我又担心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任此话题继续发展,势必影响班级风气,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引过来,自己索性就站了起来,大声说:我这里有一个美国小学生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亨利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天,他急匆匆地跑回家喊到:‘爸爸,爸爸,我要娶安娜老师!’爸爸忙问:‘为什么呀?’‘安娜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安娜老师。她经常摸着我的头说,亨利,你真棒,我爱你 。’‘噢,可是,安娜老师和你年龄相差太大了,她都可以做你妈妈了。’‘那爸爸,你娶她吧!’‘可你已经有妈妈了,娶了她,你妈妈怎么办?’一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小亨利耍起无赖来:‘我不管,我就是喜欢她,我就要娶她!……’一会儿,妈妈回家了,给他带来了最新的变形金刚,他立即跑上去,抱着玩具跑进自己的房间,直到妈妈喊他吃晚饭才出来,也没再提要娶安娜老师的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年级小亨利的“爱情”出现了什么问题?”刚才唧唧喳喳的场面不见了,同学们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就“炸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没等我多做解释,车子已经进入济南城区,于是,我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的话题到此告一段落,回校后继续。”
回来的路上,“爱情故事”不再是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回校后,我又提醒这个班的班主任多留意学生的话题,注意不露声色地引导,自己又在品德课上组织了“专题讨论”:先重温了那个“美国小学生的爱情故事”,分析了小亨利的思想,然后就“小学生之间有没有爱情”“男女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直到今天,五年级一班旧的“爱情故事”没人再提,新的“爱情故事”没再发生,男女同学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一个故事,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情,但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不是爱情。身为教师切不可妄下结论“乱贴标签”,更不可小题大做“横加指责”“乱打棍子”大肆惩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 : “捐款”引发的思考
“捐款”引发的思考
几天前上时,在单位的群里看到一个姓“吴”的同事因患“急性胰腺炎坏死”到西华医院抢救治疗的消息,同时看到了单位上发起的对小吴的捐款资助畅议书。让我感到“震惊”和“疑惑”!“惊”的正是这个小吴,十四年前同样是因为生重病住院,当时他家经济条件差,只好单位上组织全体同事给他“捐款”近六万元,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小吴出院后,因身体不适应,在家休息了两年,等完全康复又才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来他结婚生子,老婆无工作,儿子现在才八岁。这次怎么又生病了?我“疑惑”不已?
小吴工作还不错,但他的消费方式我不是很赞同,有一次,小吴在同事面前说他穿的体恤五百多元一件(我的体恤刚好一百元),便宜的是假货(对此我不以为然)。我一直认为男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在我的意识里,小吴对自己是舍得花钱的,尽管他家境并不宽裕。特别是他爱喝酒的习惯(我曾多次心里认为他不该再喝酒了),也许酒是真的害了他。
昨天单位组织职工为“小吴”捐款,大多数人都捐的俩百元,同他们聊起这个事时,有个职工说了实话“这几个月每个月工资才三千元不到,我只捐了一百元。”(事实上是最近几年职工每年都在为类似这种事捐款,心里难免埋怨)。单位组织职工献爱心本意无可厚非,但操作过程中,不应规定数额,既然是捐款,就看捐款者的自愿,捐款毕竟不是摊派!这会让员工之间借“捐款”而产生严重的“攀比”扭曲心理,给员工本来健康的心理留下阴影。在不经意中曲解了“捐”字的真正含义,让人误读传统的中国文化。
本来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职工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种背景下,不该将“捐款”常态化,更不该有这种好大喜功的攀比心理!想来也是,职工本来工资就低,现在物价压力的确挺大的。职工捐款也只能在职工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呀!否则,肯定会让大家反感,影响员工之间的团结,并激化一些矛盾。
再说,“小吴”有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这块来解决的,只是说要自己先垫付这部分费用,他的家人可以先向亲戚或银行甚至单位借,等医疗保险部门报销后归还就行。话说回来,小吴因已被“捐款”救助过一次了,应该说他理应学会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才行,对“临渴掘井”的理解比我们更深入。何况谁都知道,生病住院要自己出钱的道理。“捐款”真的会催化他与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试想,中华民族在存亡之秋的关键时刻,总不能让外国人给中国出钱打仗吧?(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不是很完善,中间还有许多争议,有缴纳保险费用多少的问题之争,有缴纳保险费后享受不同报销比例的问题之争,有缴纳保险费与不缴纳保险费今后是否一刀切的问题之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这方面的问题真的值得人们深醒!如果在这种背景下再无论遇到老百姓生死攸关的大事时,医保及红十字机构不作为,什么都只依靠民间或单位轻言“捐款”,势必带来更多的不公平,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有着传统“节俭”美德的国度,应将“奢侈、浪费”四字牢牢的钉在羞耻柱上。同时,政府也要科学面对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领中国各行各业在更加健康的轨道上前行。或许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唯一理由!
寻思
2014年03月16日
本文标题:由雾霾引发的思考-由一场怪梦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