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西方经济学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3-13 所属栏目:西方经济学需求理论

一 :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目 录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 1

二、历次金融危机 ........................................................................................................... 1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1

2.1720年南海泡沫..................................................................................................... 1

3.1837年恐慌............................................................................................................. 1

4.1907年银行危机..................................................................................................... 1

5.1929年大崩溃......................................................................................................... 1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2

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2

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

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2

三、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 2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2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

3.导火索——次贷危机........................................................................................... 3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3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3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3

五、 中国的应对措施 ...................................................................................................... 4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4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4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4

六、结论总结 ................................................................................................................... 4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学课程。(www.61k.com)虽然是选修课,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跟经济学相关的一些知识,收获颇丰。这也算是我接触经济领域的启蒙课程吧!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形势,,金融危机对一般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社会关系圈层层相扣,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引起了我对金融危机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就某方面浅谈一下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二、历次金融危机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全部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有感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3.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4.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在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5.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的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1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月10月20日,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www.61k.com]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黑色星期一,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天。因为那儿没有市场,被称作“自由下跌”。 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 引发金融市场恐慌, 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 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和羊群心理。

这次金融危机使得除香港停市外, 其他在该星期仍开市的市场都定下交易限制, 让电脑系统有足够时间清理交易, 这让联储局和各国中央银行有足够时间把大量资金 注入市场, 舒缓市场的恐慌情绪, 避免了不断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崩溃。事后金融界人士都认为股灾把当年过高的股价和市值一次性从市场中消除。

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股市指数以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2008年9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已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是房屋。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美国68%以上的人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资本家不断的生产房子,但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此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往。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这使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因此,持续的经常贸易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快的印钞记录。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要给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画上一个句号。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在经济泡沫的蛊惑下,金融家们的贪婪、普通投资者的盲目、监管者的松懈、

2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政府的失察都表现地淋漓尽致。(www.61k.com)而这一切都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

3.导火索——次贷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波助澜下,美国金融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创新热潮,把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开发金融衍生品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金融产品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商品销售等问题而创造的产品,如分期付款。它并不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在短期内刺激社会需求,造成虚假繁荣。第二类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而创造的产品,如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衍生品。这类产品只能将经济矛盾在系统内部转移。对此,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期,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来看,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如果处理得当,这必定给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一个质量飞跃难得机遇。

3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五、 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www.61k.com)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

六、结论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从金融危机本质出发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要看清一桩经济事件的本质,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学知识底子,这便是我们在经济学道路上行走的基石。只有在基石之上大力发展才能让我们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势分析更加透彻,作为我经济学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更好的应对今后发生的金融危机。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4

二 :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目 录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 1

二、历次金融危机 ........................................................................................................... 1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1

2.1720年南海泡沫..................................................................................................... 1

3.1837年恐慌............................................................................................................. 1

4.1907年银行危机..................................................................................................... 1

5.1929年大崩溃......................................................................................................... 1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2

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2

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

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2

三、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 2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2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

3.导火索——次贷危机........................................................................................... 3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3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3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3

五、 中国的应对措施 ...................................................................................................... 4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4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4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4

六、结论总结 ................................................................................................................... 4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学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跟经济学相关的一些知识,收获颇丰。这也算是我接触经济领域的启蒙课程吧!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形势,,金融危机对一般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社会关系圈层层相扣,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引起了我对金融危机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就某方面浅谈一下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二、历次金融危机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全部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有感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3.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4.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在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5.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的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1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月10月20日,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黑色星期一,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天。因为那儿没有市场,被称作“自由下跌”。 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 引发金融市场恐慌, 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 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和羊群心理。

这次金融危机使得除香港停市外, 其他在该星期仍开市的市场都定下交易限制, 让电脑系统有足够时间清理交易, 这让联储局和各国中央银行有足够时间把大量资金 注入市场, 舒缓市场的恐慌情绪, 避免了不断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崩溃。事后金融界人士都认为股灾把当年过高的股价和市值一次性从市场中消除。

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股市指数以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2008年9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已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是房屋。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美国68%以上的人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资本家不断的生产房子,但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此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往。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这使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因此,持续的经常贸易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快的印钞记录。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要给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画上一个句号。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在经济泡沫的蛊惑下,金融家们的贪婪、普通投资者的盲目、监管者的松懈、

2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政府的失察都表现地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

3.导火索——次贷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波助澜下,美国金融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创新热潮,把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开发金融衍生品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金融产品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商品销售等问题而创造的产品,如分期付款。它并不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在短期内刺激社会需求,造成虚假繁荣。第二类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而创造的产品,如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衍生品。这类产品只能将经济矛盾在系统内部转移。对此,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期,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来看,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如果处理得当,这必定给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一个质量飞跃难得机遇。

3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五、 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

六、结论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从金融危机本质出发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要看清一桩经济事件的本质,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学知识底子,这便是我们在经济学道路上行走的基石。只有在基石之上大力发展才能让我们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势分析更加透彻,作为我经济学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更好的应对今后发生的金融危机。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4

三 : 西方经济学论文翻译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www.61k.com)另外,《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成都博雅翻译人才荟萃。我们拥有:高水准、高素质的译员团队,认真负责的校对、编审人员,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拥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保障人员。我公司将长期提供西方经济学论文的翻译并加盖公章。

四 : 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地位的确立,突显了西方经济学在财经类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推荐的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www.61k.com”

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论文——消费,要对自己负责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 消费 理性 收益最大化

每当年末或者节日来临,父母单位经常会发东西,前些年,是日常用品或者是食品,但近些年,更多的是发现金。当然,我更希望父母单位发现金,这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学了西方经济学,便能用消费者消费行为来分析这种心理。在消费时,也能更理性,学着在消费的时候对自己负责。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在这个方程式中,分母是欲望,在这里,欲望指的是一种我们在生活中所缺乏的感觉,也是渴望被满足的愿望,可见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效用同样也是一种心里感觉,消费某种物品而得到的满足感越多,效用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那么,既然效用和欲望都是一种心里感觉,幸福自然也是一种心里感觉。效用的大小也是因人而异的,既然有欲望就容易造成消费行为,所以,消费给每个人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

既然如此,每个人的消费方向和消费水平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同,但是,为了使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就应该试着使自己的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这样的消费行为,也是对自己负责。

像我在开篇提到的,发给一定的实物和发给与实物价值相同的现金,我们觉得发给现金更合适,那么现在,我们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来分析。首先,从无差异曲线来看,尽管同一条线上的取值不同,但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发给的实物如何组合,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都是相同的。另外,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若发给的实物是几种物品的组合,则其中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他几种物品的数量就会下降,因此,无论怎么样组合,其总效用都是相同的,无法使每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都增加。而发给我们现金,就保证了消费者的个人自由,我们可以对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行消费,大大增加了满足感,对于发给实物来说,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发给现金则可以实现这一点。因此,从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来看,在这件事上,企业发给员工相应的现金比发给实物更合适。

下面来说说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很多消费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

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大商场进行优惠活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满200返100”、“全场3折起”之类的标语就会在瞬间被迷惑。曾经,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满200返100”就相当于五折的优惠,但是当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去购物的时候才发现,商场往往在此时对商品定价时都有一定的“安排”,比如,某件商品卖399元,只差一元钱就满四百元,应该得到200元的折扣,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得到100元的折扣。再说说“全场3折起”,很多人会被“3折”所吸引,却忽略了后面还有一个“起”字,通常在“全场3折起”时,打3折的商品非常非常少,都是一些过季的款式或者断码的鞋和衣服。

我们前面提到幸福方程式时说到,幸福感是有效用和欲望所决定的,我们的消费行为应该在慎重考虑之后再进行。很多人被上文事例中商场的促销活动所迷惑,在购物时随心所欲,但是,我们想要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就必须学会做理性的消费人。我们应该在消费前考虑好自己真的需要哪些商品,而同类的商品怎样组合才能使自己在花相同数量甚至更少数量的钱时所获得的收益和满足感最大,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的消费行为才是值得的,这样的消费行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说到商品的组合,不得不说一说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里的消费者均衡问题。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指消费者把钱全部用完、并且把钱花在刀刃上。

做到消费者均衡,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需要很理性的进行消费。

说起理性消费,在分析这部分理论时让我想起了一个小学同学。上小学时,每天中午饭后学校的小卖部都会开放,那个时候物价比较低,而家长也不会给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很多钱,我的一个同学拿了1元钱却买了很多零食——五毛钱的干脆面、三毛钱的冰壶儿(我们小学的时候这种冷饮非常流行)、两根流口水(每跟一毛钱),而其他和她一样对这三种食品有需求的人却没有想到如此组合。当时我就很佩服她的“理财能力”。现在学了西方经济学,我明白,我应该从她身上学习的是她能用同等价钱让商品很好的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了她所有需要。把钱花光并花在刀刃上,使商品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达到了最大的边际效用,也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上面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一个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在消费前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很好的规划,在消费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其实,很多人在消费时的不理性还取决于身处的环境。

要想使我们的消费绝对理性,从理论上,我们在消费之前要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产品评估、慎重的购买决策和认真的购后评价等各个阶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并不能实现。

比如前一阵我们家想买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周末之前爸爸在网上看好了一款联想的最新的适合学生使用而且是15寸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周末我回家跟着爸妈一起把国美、大中和苏宁都转遍了也没买到这款电脑,最后经过店员的介绍买了一款配置较高的dell的新款笔记本电脑。

这次消费之前虽然经过了对联想电脑的信息收集、全面产品评估和慎重决策,但是受到实际供货方的限制没能按照原计划消费,而是转而对其他同类商品进行消费,如果从绝对理性消费来看,这次我们家的消费也并没有完全遵守理性消费的原则。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身处的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消费——商品脱销、时间紧迫或是追随风尚,也许有时候还有虚荣心作怪。但是,学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我们就应该努力做到理性消费,在消费时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劳动所得来的钱负责。

还有一种不理性的消费,原因在于个人的习惯性购买。

9月火爆上市的iphone4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很多人是“凑热闹”,而很多人作为“果粉”极力拥护苹果推出的各种产品。这些“果粉”们对于iphone4的购买极具热情,也是iphone4脱销的重要推动者。这些人就是“习惯性消费者”——习惯于购买某种品牌的商品。可是这种行为真的可取么,某种大品牌推出的产品就真的适合每个人么,事实证明并非如此。iphone4上市不久就爆出很多缺点,像是壁纸和文件夹设计不合理、多重任务处理不顺畅、机身极易损坏、其中吵的最凶的就是天线导致接打电话不便手等等,这些都令很多消费者表示不满。更是让“果粉”们失望。由此我还想起了在iphone4前面上市的ipad,曾经爸爸还提议买一个但是由于没有usb接口,不支持flash等等缺陷令很多人放弃购买也令很多消费者感叹遗憾和不值得。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也会受到社会上广告因素的影响。使消费者将很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商品买回家。更有甚者,在消费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可见理性消费有多么重要。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理性消费的重要性。习惯性和追随时尚的消费行为有时候并不合适,而往往很多人的习惯性和追随性购买都在于衣服、鞋、电子产品、化妆品等较高档次的消费品,虽然大品牌信誉度高、质量好,但是并非适合每个人及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需求。所以,在消费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充分了解商品的性能、与自己的需求做对比,如果合适再进行消费。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的消费政策中也提到“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只要确保消费者的个人自由,就可以实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这一点我比较同意。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同,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同。例如,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每天的需求只是有饭吃有衣穿,也许还要供孩子上学,别无他求。而一个身价上亿的人,他的需求可能都是所谓的奢侈品,因为他衣食无忧。而消费者还可能受到自身修养、文化、思想意识的影响,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向各有不同。所以,只有保证每个人消费自由,才能使每个人满足,从而实现消费时效用的最大化。

在日常的消费中,前面提到的环境、当前的趋势也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学着理性消费,实现消费均衡,在对自己的钱财做规划的同时,也在消费中学着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很多人每月挣钱很多却剩不下多少积蓄,有人月收入一般,但日子过得很好,还能攒下积蓄。这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第二种人懂得理性消费,能使自己的钱在付出较少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收益,这种人在消费时也懂得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挥霍自己的劳动果实。

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特别是学习了西方经济学之后,我们的消费观应该有所改变,改掉从前为所欲为的消费习惯,在消费之前仔细考虑自己是否对这个商品真的有需要,并做好合理的规划。在即将步入社会时学着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学着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百度知道 经济学案例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

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浅谈西方经济学(小论文)

西方经济学即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西方经济学主要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角度切入,研究对象下至家庭厂商,上至国民经济,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寻求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经过两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出了诸多流派,尽管西方经济学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是它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总结。换言之,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我们应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而在它的部分的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还要看到它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引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应多注意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足够的市场机制赖以顺利运行的硬件,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机制赖以顺利运行的软件,人口压力也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在某些市场中,市场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这就是非对称信息。

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表达的古典福利经济学定理如下:第一、竞争均衡或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若对初始收益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达到瓦尔拉斯均衡。当然,上述结论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假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对称信息假定。该假定认为,所有的经济行为人对所有的经济变量具有相同的信息。但是现实的经济活动无法满足对称信息的要求,而经济学家却能另辟蹊径通过非对称信息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非对称信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在 1967年以前,经济学家还不能够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当一个行为人不知道对手的情况时,竞争规则是没有定义的。海萨尼通过引入一个虚拟的行为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动决定特征,行为人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对手不知道,即行为人具有私人信息;这样,不完全信息可以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来处理。这就是著名的“海萨尼转换”。通过转换。可以找到非对称信息下的均衡点。即存在贝叶斯均衡。泽尔腾、克瑞普斯和威尔逊、弗得伯格和蒂罗尔等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果有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代理人对自己的行动或能力拥有私人信息。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奖励措施,代理人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换言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只能通过合理地设计一套机制来诱使代理人显示其私人信息,从而达到双方的利益协调。委托代理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进一步把非对称信息区分为以下几类:若非对称性发生在签约前,称为逆向选择;若签约后发生了非对称性,则属于道德风险;若行为人的行动不可观测,称为隐藏行动;若行为人具有对手无法观测的知识,称为隐藏知识或隐藏信息。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研究市场失败。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讲述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经典故事。假定存在一个旧车市场,只有卖主知道车子的质量(这是私人信息)。若采取平均质量定价法,卖主就会趁机抽走高质量的旧车;若采取差别定价法,卖主也会抬高劣品的价格。无论如何,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旧车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一定是卖不出去的劣质车。

产业组织引入非对称信息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假设同一行业内有几家企业,成本结构是每个企业的私人信息。与对称信息模型相比,这种模型的均衡更符合通常认为的掠夺性定价或极限定价现象。巴罗应用非对称信息模型研究了政府对垄断企业的规制。蒂罗尔应用非对称信息对企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谓这方面的权威。

假设政府要提高税收量,最好的办法是向最有付税能力的人课税。但是,付税能力是行为人的私人信息。最优所得税方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提示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个行为人的利益。莫里斯最早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并因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莫里斯同获诺贝尔奖殊荣的维克里大概是最早应用非对称信息的经济学家,他曾设计了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优拍卖机制。罗森则较好地概述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劳动合同问题。霍姆斯特龙和梅耶森则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福利判断作了详尽的分析。非对称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使主流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

由上可知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一切的根本,不管是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甚至是现代经济学流派。需求都是一切经济诞生的根本,以金钱价格作为一切理论中心,而自由贸易是一切经济的中心思想,只有在万分不得已情况下才会采取政府购买或者项目投资等手段间接干预。正是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尽管能够飞速成长,但是这是不健全的成长,将价格机制当成唯一的调节手段往往容易形成垄断,而使得该行业缺乏竞争而得不到发展,实际上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初衷反而不利于自由贸易而成为一个矛盾点,当矛盾越积越深很有可能对全国的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海啸而毁掉全部。尽管西方政府在次贷危机后,开始越来越多地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但是西方经济迫于意识形态不同,在矛盾之中反反复复,干预的程度微乎其微。早在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它最初尝试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新政的保守主义路线,试图对经济、社会福利和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革。在经济政策上,他几度采取反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在社会福利上,他削减“伟大社会”项目,并提出取代联邦社会救济的家庭援助计划;在政府关系上主张改变权力集中于华盛顿的流向,实行所谓的新联邦主义;在民权问题上阻挠以校车接送学童方式消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这些政策的实施,到了1970年,工业生产回升乏力,失业率高达5.9%。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采取“姑且一试”的国家干预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电视上公开宣布,他要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最后尼克松任内几次想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国家干预的道路上来。

但是在就业理论上,西方经济学则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地方,例如:

(一)古典学派就业理论的启示及借鉴

首先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和就业歧视问题,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表现得很突出,市场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就业歧视随处可见。就业招聘中存在严重的歧视性条款,如户籍歧视、地域与方言歧视、学历歧视、性别和年龄歧视乃至身高、相貌等身体歧视、婚姻状况歧视、犯罪经历歧视、姓氏歧视等等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招聘中的一个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而必须加强透明化、公平化、法制化和市场化。

其次,为了规范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用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同时要严格落实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同时要鼓励企业履行现在流行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相关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二)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启示及借鉴

凯恩斯就业理论强调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和实行税收政策等来调节就业,是一种总量就业理论。它只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总就业量的变化、就业水平的高低,而不分析就业的结构。由于它只强调从增加有效需求来解决失业问题,忽视对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管理与改善;只强调投资总量的增加而忽视投资的就业效率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因此,中国在通过政府扩大投资规模解决就业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投资的就业效率,要尽可能投向吸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和领域。另外,政府应注意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制定有利于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计划和产业政策,把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因而当前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以就业为基础的经济政策,优化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启示及借鉴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政府应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和人力政策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第一,采取全方位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对劳动力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继续培训,使劳动者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第二,大力发展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信息咨询、指导服务、就业介绍等方面工作,使企业和求职者实现信息对称;第三,减少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限制,增加劳动力的区际流动,帮助解决劳动力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建立完善就业教育制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对于农村学龄儿童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在岗培训指导等,从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及时有效配置,消除结构性失业。鼓励引导劳动力在地区、行业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则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强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特殊群体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相关信息的发布,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论启示及借鉴

新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工资粘性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自身运行不可避免的现象,仅靠劳动力市场调节是不可能解决的。政府可就全社会工资水平定期进行全国性的调查,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生活水平为基础,制定出基准工资水平以供各地区的企业参考,使得企业工资在合理区间浮动。另外,政府应控制非工资性人工成本的过快上升,以增强工资弹性,例如,股份制企业股利的发放等要按照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采取适当的股利发放政策,以及企业在年终发给职工的年终奖金等都要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因为股利和奖金都是企业非工资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放过多,有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就业。

(五)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启示及借鉴

可以说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对现实更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就业保证企业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强人力资源部的建设,保证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合格的劳动力,同时求职者也能够自由灵活地选择适应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从而充分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人口政策,一方面调整教育结构等来控制和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国家给与市场活动进行宏观引导,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建立新型的劳动就业体制服务。

因此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角度上,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在其中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毕竟那是几代经济学家的研究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里面包含着许多正确的经验以及我们还未遇到过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帮助。

五 :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基础课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www.61k.com。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

当前,案例教学已经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也概莫能外。案例教学的引入对于偏理论与数学逻辑的西方经济学来说,案例教学把经济学抽象的理论知识跟现实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使得经济学教学不再枯躁乏味,而是充满乐趣。然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既让经济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停留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案例不是来源于现实中,而是主观编造,对案例的讲授也没能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1];对案例教学存在碎片式的理解,如案例教学或停留于举例教学的层面,或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2]。或非常重视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理论的案例分析,而忽视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全面分析某一问题的综合能力[3]。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如何结合的问题,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首先是内容上要结合,即案例材料要与知识点相关,案例内容能够被知识点所解释,或案例内容能够映射知识点理论;其次是案例教学的层次与理论教学的层次应相衍接,如单一知识点可由一小故事或小案例来说明,而综合性知识点则需由大型的案例材料来说明;再次,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案例教学的碎片化如何结合,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

一、案例材料与理论知识点的结合

案例材料必须与要讲解的知识点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不强,则难以对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阐述。如在讲解需求弹性时,一些资料以2002年成都华西乳业将牛奶倒入下水道事件为例,解释说牛奶需求弹性小,使得企业降价也难以提高销售量而只好倒掉卖不出去的牛奶。这一案例材料认为牛奶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牛奶需求弹性小。这一观点很难令人信服,在教学中也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感到迷惑。因为现实中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牛奶并不是必需品,其需求弹性比较大,价格降低,则需求会增加很多,而价格提高,则需求会减少很多。所以在这里,案例材料选择的不适当,会使得案例教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案例材料除了内容必须与知识点有较强的相关性,材料来源最好是我们所处的生活与经济环境。如果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或感知的世界相距太远,也难以使学生对案例材料产生共鸣,而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择最好是本国本地区的案例,时间最好是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发生的。因此,来源于国外的很多案例材料,可能与理论有很好的匹配,但由于制度、文化与习惯的差异性,这些案例材料不一定能为中国学生所理解。同样,时间比较久远的案例材料,由于其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与现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材料内容的现实说服力大打折扣,难以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解释经济泡沫的形成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时,很多人列举了荷兰历史上的郁金花泡沫事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理解郁金花会有如此高的价值,会成为荷兰人抢手的投资品,价格会涨得那么离谱。因而,虽然这个案例能够讲清楚经济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但难以在学生中形成较大反响,也难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以我国2007年股市泡沫为例来分析,学生会有更强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深。

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层次上的衍接

知识点有综合性知识、单一知识之分,同时,针对教学要求,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也有侧重,这就要求理论教学有不同的层次性。对于重要知识点、综合性知识,要重点讲、细致讲,而对于概念性知识点、非重要知识点,可简单、粗略地讲。与理论教学的层次性相对应,案例教学也有层次性,如对应综合性知识点,案例材料应有充足的内容与信息,并对其进行展开深入分析,对概念性知识点,则举例说明即可。如讲解供求定理,为了向学生讲解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加成方式来决定。可举一简单例子说明,如2011年飞天茅台53度酒国内价格为1050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为82.99美元(约合550元人民币),国内与国外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就能真正理解价格的差异来自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而不是成本的差异。而在讲完了供求分析这一部分后,由于学习了供求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弹性等多个知识点,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就需要有较多内容的案例材料来分析。如可将上述茅台酒的例子扩充内容进行分析,茅台酒的供给受到特定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因而其供给弹性小,而在国内需求方面,由于茅台的国酒地位,社会及政府机关对其需求大。特别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由于是公款消费,政府部门对其价格变动不敏感,需求弹性小,因而茅台酒在国内市场是供不应求。由于需求与供给弹性小,厂家与经销商往往可以大幅度提高茅台酒的零售价格。但在国外,没有了国酒地位,也没有公款消费,所以国外对茅台的需求很小,需求弹性很大,所以价格远低于国内。通过将案例扩充,并且老师进行诱导式启发、问题式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刚学到的概念及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案例分析中,则可将前后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如综合性案例: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则可以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以专题讨论的形式,由老师介绍、引导,学生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再次回顾了这些理论知识,并将之串联起来,逐渐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将理论用之于解释现实。

三、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案例教学的碎片化的结合

由于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大量地运用了数理分析、图形推理,前后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因而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案例材料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内容,案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案例教学因而呈现明显的碎片化。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是从归纳到演绎,即从已有的理论来解释现实,或以现实中的案例来佐证、阐述理论。这一模式有其固有的优点,可以完整地将基础理论讲解清楚,体现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增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针对经济学理论与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在课堂上,老师应系统性地讲授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假设、运用条件及理论内涵要讲清楚,经济学理论框架与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要讲明白。在此基础上,插入案例材料来分析,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单一知识点的案例材料,可以通过对其内容的补充与延伸分析来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阐述,使得单一的案例材料得到综合性运用。或组织综合性案例材料,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克服案例内容的碎片化,使之与理论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实现融合。另外,对过去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等弊端应进行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案例教学的方式上进行改进。第一,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上有取侧重、取舍,如针对非经济类本科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掌握的要求较低,在教学内容上,则重点讲解与现实更为密切的知识点,如在《微观经济学》讲课中,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可重点、深入地讲解;对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则可略去不讲;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可结合现实简单地、定性地讲讲,不必进行深入的数理推导与理论分析。第二,案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师生互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1)提问或答疑式。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老师提问及答疑。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为案例导入让路,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单向输入式教学的枯燥与单调,同时又避免教学中的“放羊”;

(2)讨论或辩论式。对于一些重要、疑难、有一定争议性的问题,在老师进行讲授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老师进行引导与评议,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小论文式。对于重要的、有重大理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对资料搜集、论文结构与逻辑、论文学术规范等方面老师进行指导,并对论文进行及时批改与评点。第三,在讲授完一个大的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后,应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梳理出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与展开过程。梳理过程中,可用图形、动画、文字等来演示。对重点知识的回顾,可组织新的案例材料,或对以前的案例材料进行补充扩展,以专题辩论、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一、多元化与数学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反映的是人类的活动与经济参与的一般规律,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在的反映。其研究成果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外还研究社会经济连续的发展,人与人间,人与自然间,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发展等。在现实的世界里面,所有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还变化无常,应该要采取不同的研究办法来对其研究。研究不同的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对那些内在的发展规律进行揭示。这绝对不能用数学的分析来解决,因此就确定了马克思的主义是多元化的。现在的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这样的数学化现已发展成了主导趋势。现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发展越来越让人难以想象,还有别的不是经济上的因素的趋势。经济学的数学化可能会把手段和目的的混淆加速化。一九八八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人阿莱批评了经济学数学使用的过度趋势,他指出现在的经济学是被人为地加入了数学的模型并使其成为了主导,并且可怕的是在这个错误的主导思想上向前发展;受到数学思想的荼毒比较深厚,在历史上是一种倒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就提出了数学分析的方法,并为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使他的理论包含了很多的数学公式,可是他反对对于数学的滥用倾向。里昂•惕夫说:“专业的经济学的杂志里面整篇都有着数学上公式的充斥。这样的话就把那些看这些杂志的人从一个看似有理的却是任意假设出来引导到虽然很精确但是却毫无道理的结论,所以对数学的滥用就成了经济理论学的研究误区。数学对于经济学理论是种研究,论证,分析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不是可以发挥成果,其关键就是在研究经济学的时候是不是正确利用。正确理论的服务需要数学的方法,却也可能为错误理论进行效劳。浅层次的来看,貌似这两种推理的方法的数学方式都是合理的严谨的,但是事实是对于同一个数学的推理不仅可以导出正确结论,还可能致使成果错误。一九九四年《博弈论》出世,让有些西方的学者们欢呼一个对人际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工具出现了。最起码能够将双头,单头问题解决了,可是这六十几年来该书却没有帮上解决问题的大忙。美国的哈佛教授于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对美国的《挑战》杂志社的记者采访进行回答时说过,对于现在来说单一数学的分析并不一定有很好结论,可能得需要哲学的一些基础。克莱因是1980年诺贝尔奖的获得人,他说过,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计量的经济学中数量的办法。也不是一切的经济学的问题都能够被量化,能够测算,在有的时候肯定得有主观上的决策。他的话表明用数学的办法来作为研究经济学的主张单一不合情理。在经济理论中用数学方法是有局限的,其实就是说数学的办法只是辅助工具,它是分析经济的第二重要方法。

二、发展性与两重性

马克思的主义作为真理,是永不会过时的,它只会跟着在实践过程当中继续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自创建至今是在连续不断地发展着的,其理论的体系是开放的。正是它的开放特点,才能够吸收兼容别的学科精华从而让自己更加完善。该经济学的体系是通过继承前人在经济学的成就的遗产所建立发展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是科学的,拥有着与时代共同发展的优秀品质,伴随社会的发展而连续壮大发展。以上就表现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特性。可是,西方的经济学拥有着双重性:一是阶级特性,二是某种条件之下实用的特性。它不仅是资本主义形态与意识,还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经验的总结。其阶级的特性主要是为了维护那些资本主义阶级的利益,对资本的主义这种制度进行了维护,也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与对资本主义的宣传进行了维护。对于特定的情况就如那些实用特点强的市场的经济客观现实进行了限度之内的反映,尤其是现实的社会化的生产。西方的经济学也有有价值的科学性与能用东西的存在,不单单只是形式中存在,通常是和形态意识以及具有辩护特性理论东西共同存在,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在我们国家要进行发展就必须按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实情,尤其是按照我们国家的特色制度对市场的经济发展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特色经济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对马克思的主义进行发展概括。发展就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吸收人类一切科学成就,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借鉴其合理成分来不断充实发展自己。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4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