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三国立志传曹操传-《三国志·先主传》节选(6分)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

发布时间:2017-12-11 所属栏目:三国志曹操传果子

一 : 《三国志·先主传》节选(6分)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

《三国志·先主传》节选(6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遂将其众去 (2)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小题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小题1:(1)率领、带领(2)劝说、说服
小题1:你现在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小题1:因刘表的礼遇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被”“若””以”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刘备”的具体情节来评价这个人物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
序跋
奏议
书说
赠序
诏令
传状
碑志
杂记
箴铭
颂赞
辞赋
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
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
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
说理文
杂记文
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①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文言文与现代文比较:

比较文言文现代文(白话文)
长短言简意赅较长篇
出处用法书面语为主“我手写我口”为主,亦经修饰
语感古雅精炼通俗易明
文法词组词序弹性较大词序明确
用词1单字已有独立意思两字词为主
用词2一字多用异字异用
用词3
句末助语词已、矣、乎、也...了、吧、啊、吗...
标点标点少而简逗句为主标点繁多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庖丁解牛》《出师表》《六国论》鲁迅《呐喊》自序 朱自清《绿》冰心《纸船》舒乙《香港最贵的一棵树》
流传限于曾学习文言的人,须有一定传统文学修养一般小学生也看得懂,广传于华文世界
习法背诵为主,辅以字词拆解字词析解为主,辅以文法分析

二 : 三国志.曹操

名为汉相实为贼,文章亦可有大为。

大败袁绍诛吕布,陵墓不愿后人知。

三 :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xw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柳 春 新

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间择立继嗣o是建安后期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决定着丕!植二人的政治命运o而且直接关系到汉魏嬗代的历史转折o因此o历来史家予以关注o是很自然的?南宋人叶适认为o曹操打算在诸子中选择有才能者作为继嗣o并不专守嫡长~因此o/以文则k曹l植o以武则k曹l彰0o假使曹植稍用智术o即可得天下o故曹植有让位之德k5习学记言6卷二七l?清代人宋翔凤认为o曹植淡泊功名o有忠义之心o而曹丕有代汉之意o又居长嫡o故曹操舍曹植而立曹丕k5过庭录6卷一五/刘公斡0条l?周一良先生在叶适!宋翔凤论述的基础上o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阐释k5魏晋南北朝史札记6/曹丕曹植之争0条l?曹道衡以当时各个阶级!阶层人物对立嗣问题的态度为主要依据o认为/从种种力量对比来说o在这场王位继承权斗争中o曹丕其实处于压倒优势而曹植处于绝对的劣势0k5从魏国政权看曹丕曹植之争6o5辽宁大学学报6t|{w年第v期l?胡守为认为o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既注重才能o又坚持道德标准o其态度是相当慎重的~曹植争嗣失败o主要是其德行有缺陷k5曹操在立嗣问题上的德才观6o5中山大学史学集刊6第t辑l?综上可知o迄今对此的探讨o尚无较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史籍记载o对立嗣问题作若干考辨o俾使事实更趋明朗?

一!史籍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

曹丕!曹植争为继嗣o丕胜而植败?对于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o5三国志?魏书6有两处较为明确的记载?其一o5陈思王植传6云}

植既以才见异o而丁仪!丁訥!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k曹操l狐疑o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o不自雕励o饮酒不节?文帝k曹丕l御之以术o矫情自饰o宫人左右o并为之说o故遂定为嗣?

其二o5贾诩传6云}

是时o文帝为五官将o而临藺侯植才名方盛o各有党与o有夺宗之议?,,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o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o何也??0诩曰}/属适有所思o故不即对耳?0太祖曰}/何思??0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0太祖大笑o于是太子遂定?

这两处记载o一处是突出曹植!曹丕行为举止的差异o说明由此对立嗣问题造成的影响o即/宫人左右o并为之k曹丕l说0o以肯定的语气断言/故遂定为嗣0~一处是说贾诩故作深沉o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xx

借袁绍!刘表父子的故事打动曹操o也以肯定的语气断定/于是太子遂定0?古代史籍在记述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时o往往强调一点o不及其余o这是通病k纪传体较突出l?因此o以上两处记载不是矛盾的o而是互相补充的?据此o曹丕!曹植争为继嗣的斗争o二人行为举止的差异及/宫人左右0的态度厚薄o曹丕的年长身份与袁绍!刘表在立嗣问题上给予曹操的警示o起了关键作用?

然而o事情远非如此简单?5三国志6卷二三5杨俊传6载}/初o临藺候与俊善o太祖适嗣未定o密访群司?0卷一二5崔琰传6亦载}/魏国既建o拜尚书?时未立太子o临藺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o以函令密访于外?0表明曹操为立嗣问题曾广泛征求各下属机构中僚属的意见o并采取了谨慎的隐蔽方式?检核史籍o明确记载曾接受咨访的有五人o他们是太中大夫贾诩!尚书崔琰!东曹掾邢!侍中桓阶!中尉杨俊?此外o尚书仆射毛筁!西曹掾丁仪!黄门侍郎丁訥o也当在受咨访者之列≠?曹操如此郑重地向臣属征求意见o那么o依据臣属的集中看法o即支持曹丕或支持曹植的主要理由和各自的支持率o从而作出倾向性判断o是在情理中的?我们无法详知当时的具体情形o但从种种迹象推断o事情是朝着有利于曹丕的方向发展的?

支持曹植最得力者莫过于丁氏兄弟?史称丁仪/与临藺侯亲善o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o而仪又共赞之0???丁訥曾劝谏曹操说}

临藺侯天性仁孝o发于自然o而聪明智达o其殆庶几?至于博学渊识o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o不问少长o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o实天所以钟福于大魏o而永授无穷之祚也?≈

话中极尽赞美o尤其点明/贤才君子0爱戴曹植o可使大魏/永授无穷之祚0o极富感染力?这些话连曹操都觉得有些过份o丁訥则申明自己/不避斧钺之诛o敢不尽言0?丁氏兄弟确实是倾全力支持曹植o其主要理由即曹植具有/奇才0?其次有杨俊o/俊虽并论文帝!临藺才分所长o不适有所据当o然称临藺犹美0…?杨俊支持曹植的倾向是明显的o但底气却不那么充足?

反过来看支持曹丕者的情况?邢接受咨问答曰}/以庶代宗o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d0??毛筁密谏说}/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o覆宗灭国?废立大事o非所宜闻?0??桓阶则/数陈文帝德优齿长o宜为储副o公规密谏o前后恳至0o其具体看法为}/今太子k世子??l仁冠群子o名昭海内o仁圣达节o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o臣诚惑之?0??最突出的要算崔琰?曹操用密函咨访o他却/露板0回答说}

盖闻5春秋6之义o立子以长o加五官将仁孝聪明o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o崔琰却在大庭广众之下o据/5春秋6之义0o力主曹丕/宜承正统0o辞意决绝?此举给予曹操及群僚的震动o可以想见o事实上o曹操确实/贵其公亮o喟然叹息0?后来丁仪怀恨崔琰o刻意加以陷害o即萌因于此???以上意见归结起来o不外乎曹丕年岁居长o符合/立子以长0的宗法制传统和原则~所谓/德优齿长0o关键在于年齿o因为在前引丁訥支持曹植的意见中o也照例把德行褒赞了一番?仔细推敲o各人的看法虽有所偏重o但态度果决却是一致的?这毕竟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时代?

贾诩回答曹操咨问的话o已如前揭o立意与崔琰等人略同o而他引袁绍立嗣为诫o毛筁同样做过?可是o陈寿为何独独强调贾诩的/定嗣0之功呢??我们有必要对贾诩其人其事稍作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x y 中 国 史 研 究t||z年第w期 考察?贾诩o武威姑臧人o年少时被人称为有/良!平之奇0o后在董卓部凉州军阀中?他曾倡议李莈!郭汜!张济等围攻长安o稍后投奔南阳张绣o充任谋主?官渡之战前夕o袁绍遣使联络张绣o贾诩当众予以拒绝o并劝张绣归顺曹操o由此深得曹操钦重?贾诩随从曹操征伐o也

κ屡以计谋效用?由于他/策谋深长0o故/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0β?既然贾诩是这样一位饱经世

故的智谋之士o他对立嗣问题的看法o曹操自然是十分重视的?就贾诩而言o他密受曹丕委托o当然想使自己的答辞切中要害o尽量对曹丕有利?曹操既然有舍长立幼的想法o也就不会过份重视传统的宗法观念?但是o如果由舍长立幼而引起争斗和内乱o则是曹操不能不顾忌的?袁绍舍袁谭而立袁尚o在他死后o谭!尚兄弟互相攻伐o授曹操以隙o相继覆亡?刘表舍刘琦而立刘琮o导致在他死后o荆州不保?这些都是曹操亲见亲历之事o必然感触至深?贾诩基于这种认识o以袁绍!刘表父子的故事作答o可谓正中要害~而以他的经历智计o其说服力是毛筁所无法比拟的?以上大概就是陈寿将/定嗣0之功归于贾诩的原因?质言之o崔琰等人对曹丕的支持o加深了曹操对曹丕已有政治地位的认识o而舍长立幼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o迫使他放弃了立曹植为嗣的想法?

二!立嗣问题的缘起

以上针对史籍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o着重考察了曹操征求臣属意见的情况?然而o要弄清该问题o还必须考察曹操对曹丕!曹植的态度演变o亦即该问题的缘起?

曹操长子曹昂为刘夫人所生?建安二年k公元t|z年lo曹操征张绣于宛o曹昂从征?张绣降而复叛o曹昂遇害?其次有卞后k建安初为继室l所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然而o曹操首先考虑的后嗣人选却是环夫人所生曹冲?曹冲字仓舒o5三国志6卷二ο本传记载了他/以舟称象0和/智宥库吏0两件事o并说}

冲仁爱识达o皆此类也?凡应罪戮o而为冲微所辨理o赖以济宥者o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o有欲传后意?年十三o建安十三年疾病o太祖亲为请命?及亡o哀甚?文帝宽喻太祖o太祖曰}/此我之不幸o而汝曹幸也?0

λ以舟称象的故事流传于古代印度和中国o本传以曹冲当之o应属附会β?不过o这并不影响人

们对曹冲的认识?曹冲的过人之处主要在于他/仁爱识达0o如智宥库吏之类?本传注引5魏书6亦称}/冲每见当刑者o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劳之吏o以过误触罪o常为太祖陈说o宜宽宥之?辨察仁爱o与性俱生?0此处照应传文o突出表现了曹冲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o以其十余之龄o实属难能可贵?曹操寄未来于曹冲o/有欲传后意0o看重的正是这种秉性?另据史载o刘先甥零陵周不疑o幼有异才o曹操谓曹冲可与其为俦~及曹冲卒o

μ曹操心忌不疑o遣刺客杀之β?由此益见曹操对曹冲才能的器重?曹丕常称}/家兄孝廉k曹

ν昂lo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o我亦无天下?0β确是实情?

以上与曹丕!曹植争嗣虽无直接关联o但却清晰地反映出曹操的立嗣观念}嫡庶!长幼

ο并不重要o关键在于政治才能?正如叶适所说}/操于诸子o将择才而与之o意不专在嫡?0β由

此才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态?

5太平御览6卷二四一/五官中郎将0条引5魏武令6云}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xz

告子文k曹彰l}沙k汝l等悉为侯o而子桓k曹丕l独不封o而为五官k中l郎将o此是太子可知矣?

这是建安二十二年k公元utz年l十月曹丕立为太子后o曹操发给曹彰的一道教令?它力图说明}建安十六年k公元utt年l正月曹植等封侯k以后诸子相继受封lo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自

π那时起o曹丕的太子地位实际上已经确定β?该令掩盖择嗣内情的用意十分明显o不过o它也

说明当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地位有别于其他诸子o确是实情?我们不妨由此追述一下曹丕的政治履迹?

建安十一年k公元usy年l春o曹操征讨并州刺史高 o留曹丕守邺o以崔琰为傅?这是曹丕第一次以世子身份充当留守重任o时为us岁?十三!十四年o曹丕从曹操南征荆州o又从至扬州~回邺后o参与议论/田畴让封0事o建议/宜勿夺k田畴之志l以优其节0o得到尚

θ书令荀 !司隶校尉钟繇的支持β?十六年正月o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置官属o为丞相副~曹

ρ操先后令凉茂!邴原为五官将长史o并特意为拜授邴原作教令β?同年七月o曹操西征马超等

关中诸将o曹植等从征o曹丕留守邺城o以程昱参军事?其间o苏伯!田银在河间起义o曹丕遣将军贾信前往镇压o及时平定?为如何处置降虏o程昱与曹丕协商o决定先请示曹操o再作

σ决断?据史载}/太祖还o闻之甚说o谓昱曰}?君非徒明于军计o又善处人父子之间?.0β从曹

操的话看o他对曹丕的政治地位是相当重视的?这个时期o曹丕的世子身份和实际政治地位o曹植!曹彰等无法比拟?

上节已经论述到o曹操为立嗣问题/密访群司0o崔琰!贾诩等人支持曹丕的意见影响了曹操的判断o而这又是以曹丕的已有政治地位为基础的?以上考察可补证这一结论?

曹丕!曹植争嗣起于何时??换言之o曹操何时属意于曹植??有关材料大都称是在曹植封临侯时?5三国志6卷一ο5荀 传6则称}/初o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o文帝曲礼事 ?0据此o两人争嗣的开端还要早些o即在曹植封平原侯时就已开始?又因荀 死于建安十七年k公元utu年l年底o则最迟不得晚于是年?按}曹植由平原侯徙封临藺侯在建安十九年k公元utw年lo时为uv岁?据5曹植传6记载}

年十岁余o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o太祖尝视其文o谓植曰}/汝倩人邪??0植跪曰}/言出为论o下笔成章o顾当面试o奈何倩人??0时邺铜爵台新成o太祖悉将诸子登台o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o可观o太祖甚异之?

关于这段记述o卢弼认为}/十岁余已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o为一时事~善属文o

τ登台作赋o又为一时事?0β按}铜爵台k铜雀台l作于建安十五年冬o至十七年春始成o登台

κ作赋即在此时o见曹丕5登台赋序6χ?由此推断}建安十七年春o曹植的文才引起了曹操注意~

至十八年五月曹操晋爵魏公o魏国建立o并不立即确立太子o在曹丕!曹植之间已有所计较~十九年曹植徙封临藺侯后o曹操欲立曹植的意图便十分明显了?据本传载}/太祖征孙权o使植留守邺o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o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o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o可

λ不勉与d.0征孙权事在当年七月o此前曹植已徙封临藺χ?古时诸侯出征o则太子监国o曹操

留曹植守邺o其意义即在于隐合古制之义~而他缘此勉励曹植o更是意味深长?在此之前o留守邺城通常是由曹丕充任的o这种角色的转换o表明曹丕的地位已受到实际威胁?曹植本传称}/太祖狐疑o几为太子者数矣0o并非虚言?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x { 中 国 史 研 究t||z年第w期

然而o曹植终究未能立为继嗣?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o但根本的有两点o一是政治抱负o即篡汉之志o二是政治才能o即统治之才o曹操对曹植都不敢自信?曹操在后来作的教令中说}

μ所谓/定大事0o以曹操晚年的行事推断o无疑就是/始谓子建k曹植lo儿中最可定大事?0χ

篡汉之事?可见曹操是把选择继承人与完成篡汉大业联系起来考虑的o因此o他要求继承人必须具备篡汉之志和统治之才o并曾对曹植寄予厚望?但是o曹植的表现却不能令曹操满意?关

ν于曹植缺乏明确的篡汉意向o曹丕则野心勃勃o周一良先生已有明晰辨证χo此不赘述?本文

着重论述两人的统治才能?

关于曹植之才o本传称/每进见难问o应声而对0?5三国志6卷二一5王粲传6注引5魏略6载o曹操遣邯郸淳往依曹植o植/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o品物区别之意o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o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o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0~/及暮o淳归o对其所知叹植之材o谓之?天人.0?传世5曹植集6录有5赞6us余篇o

ο历颂汉武以上帝王及上古始祖o又有5汉二祖优劣论6!5成王汉昭论6o可印证引文χ?曹植才

份很高o应无疑问?但是o如果把曹植与曹冲作一比较o就可发现o曹植所表现出来的o主要是一种文才和论说之才o即他本人所谓/言出为论o下笔成章0o与曹冲具有实际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迥然不同~更何况建安时期o激扬文字o论道古今o本来就是一时风气o不独曹植为然?唯其如此o曹植的/才能0很晚才引起曹操注意o并且o这种/才能0能否转化为实际政治能力o也还须作一番考察?

三!曹操的考察与曹丕!曹植的较量

曹操考察曹植及曹丕的情况o备载于5曹植传6注引5世语6o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o作教令提问o由曹植作答~其二o令曹丕!曹植各出邺城一门o密敕门吏不让出城o以考验两人的临机决断能力?当时o杨修和贾逵!王腸皆任丞相主簿o他们暗中帮助曹植o/预作答教0o但痕迹太露o被曹操/推问0而泄底~第二项考察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其实o优秀的文人学士o并非必然就是志!才双修的政治家o有时甚至相反o曹植即是这样}他文采横溢o却囿于传统观念o对汉室心存眷恋~书生气重o拙于权术矫饰?因此o考察的结果o曹植的政治

π抱负和才能终究不能令曹操放心χ?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o其它一些因素才显得重要起来o并

影响了立嗣问题的结局?

除前述曹操征求臣属的意见外o与之相关o立嗣问题牵涉到一些重要的人事关系o它直接影响到后嗣的地位和权威o甚至更深层次的问题o曹操不能不慎重对待?

θ支持曹植最得力的丁氏兄弟o是曹操的旧友丁冲之子?丁冲与曹操同籍χo曾建议曹操

/匡佐0汉献帝o两人情谊深厚?丁仪号称/令士0o丁訥也颇有才学o是/谯沛人0中难得的文官之才o因而受到曹操的培植和宠信?丁氏兄弟对/大魏0的忠心o曹操自然深信不疑?然而o丁仪颇有报复妒忌之性格o他支持曹植而反对曹丕o即因为曹操打算将爱女许配给他o却被曹丕劝止?据史载o丁仪任西曹掾o曾多次谗间毛筁!徐奕!何夔等~崔琰被杀o毛筁被废o

ρ也是由他密告而引致χ?这种排斥异己的做法o使丁氏兄弟与众多臣僚构成了敌对形势o侍中

桓阶!和洽!尚书傅巽等都是其反对派?丁氏兄弟入仕较晚o除了仗恃曹操的宠信o本身并无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x|

政治根基?若由曹植继嗣o丁氏兄弟必然充任辅弼o如此怎能保证不出内乱??

曹植的另一个主要支持者杨修o是汉太尉杨彪之子!袁术之甥?杨彪曾构嫌于曹操o时值

σ袁术在淮南称帝o/操托彪与术婚姻o诬以欲图废置o奏收下狱o劾以大逆0χ?杨彪在狱中颇

受折辱o但终被放免?后来o他见/汉祚将终0o便采取与曹氏不合作的态度?杨修本人任丞相主簿期间o恃才自负o也颇遭曹操猜忌?5曹植传6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o以修颇有才策o而又袁氏甥也o于是以罪诛修?0裴注引5典略6亦称}

至二十四年秋o公k曹操l以修前后漏泄言教o交关诸侯o乃收杀之?修临死o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0其意以为坐曹植也?

综合两段记述o杨修的死因可概括为}曹操/虑终始之变0o即顾忌杨修/才策0高深o又是死敌袁氏之甥o深恐后嗣难制而有颠覆之变o因而要置他于死地?这是曹操出于深层考虑而作出的根本决断?所谓/以罪诛修0o是具体运用手段的方面o即藉口杨修/前后漏泄言教o交关诸侯0o将他诛杀?虽然杨修死于建安二十四年k公元ut|年l秋o上距曹操正式立嗣已近两年o但他致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在这立嗣问题上暗中帮助曹植o他临死前的话即证实了这一

τ点~胡三省称/以修预作答教谓之?漏泄.o与植往来谓之o?交关诸侯.0χo甚是?总之o以

杨修的政治背景o他与曹植关系密切o对曹植争嗣实是一个障碍因素?

进一步考察o我们还可发现o曹植!曹丕在结交政治人物尤其是名士方面o存在着较大差异?曹植封平原侯时o曹操选拔邢

κ辈?0δ邢为其家丞o并下令说}/侯家吏o宜得渊深法度如邢是冀州名士o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0o曹操让他侍从曹植o就是要让曹植接受礼法熏陶?然而o曹植与邢颇不相合o为此o庶子刘桢特意致书曹植加以劝谏?5晋书6卷三七5司马孚传6载}/魏陈思王植有俊才o清选官属o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o孚每切谏o初不合意o后乃谢之?0也反映出曹植恃才任性o不善结交人物?相比之下o曹丕要高明得多?前面提到的崔琰!凉茂!邴原!程昱等人o曹丕都与之有较好的合作关系o而前三人是享有盛名的大名士?不仅如此o对荀 !贾诩等关键人物o他也加意笼络?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人事关系o因为它实质上是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曹操的一生中o充满着与各种名士的复杂关系o或投靠o或打击o或联合o或利用o贯穿着他毕生事业的始终o但总的来说o联合!利用才是最终目标?以此来衡量曹丕!曹植结交名士的表现o高下立判?

曹操立嗣o是一件最重要的/家事0o因而也充满了感情因素?这是与/国事0对应的另一个方面?5曹植传6称}/性简易o不治威仪?舆马服饰o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o应声而对o特见宠爱?0表明曹植的性情!习尚与曹操相投合o言辞对答也令其惬意o因而深受宠爱?在联络父子感情方面o曹植捷足先登?又5贾诩传6称}/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o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o躬素士之业o朝夕孜孜o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o深自砥砺?0贾诩不愧为/论智计者0之宗主o他提出的上述建议o正是看似平凡!实则高明的/自固之术0o对于联络父子感情o极具针对性?由此o我们便不难理解史籍中的下列记述?5三国志6卷二一5吴质传6注引5世语6载}曹操出征o曹丕!曹植送于路侧?曹植称述功德o出口成章?曹丕受吴质启发o临别时哭泣而拜o/王k曹操l及左右咸欷o于是皆以植辞多华o而诚心不及也0?前引5曹植传6载}/植任性而行o不自雕励o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o矫情自饰o宫人左右o并为之说?05三国志6卷二ο5赵王 传6载}/ 母k王昭仪l有宠于太祖?及文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y s 中 国 史 研 究t||z年第w期 帝为嗣o 母有力?0概括而言o曹丕/深自砥砺0o或/御之以术o矫情自饰0o收到了成效o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曹操对曹植的眷爱之情?

通过以上考察o我们可获得两点认识?首先o曹操一生爱才惜才o对己子尤其如此?他因曹植之才而特加宠爱o以至欲立为嗣o其中情感因素实居主导方面?但是o通过多方调查o发现曹植的政治抱负和才能都不能令人满意o而曹丕及其支持者的政治势力却相当强大o为避免不测之变o于是郑重地决定立曹丕为嗣?其间o曹操经历了以理性思考澄清感性认识的过程?不以感情用事o而是正确地审度时势o正是曹操在立嗣这类重大决策方面的英明之处?顺便提及o前引5三国志?魏书?曹植传6o尤其是5贾诩传6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o把握住了该问题的最突出现象o其丰富内涵则需要我们依据史实加以阐述?

其次o择立继嗣的过程实际上是篡汉建魏的一次预演o因为无论支持曹丕或支持曹植o都是以承认/大魏0为前提条件的?曹操力图以魏代汉o臣僚们自然清楚o因此o对/大魏0立嗣关心o即显示了一种明确的支持态度o而持反对态度者o则不预于立嗣议论?我们判断崔琰

λ并非真正要反对曹操晋封魏王o这也是根据之一δ?总之o立嗣问题超出了其本身o意义重大?

四!结 论

综合以上论述o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曹丕!曹植争嗣起于建安十七至十九年间o原因是曹植的文才引起了曹操注意o同时o曹操在立嗣观念上重视政治才能o颇为轻视/立子以长0的宗法制传统和原则?在此之前o曹丕的世子身份和实际政治地位o曹植无法比拟?

二!曹操有立曹植为嗣的想法o却对其政治抱负和才能不敢自信?就才能而言o曹植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文才和论说之才o能否转化为实际政治能力尚属疑问?因此o曹操对曹植及曹丕进行了考察?结果o曹植的政治抱负和才能终究不能令曹操放心?

三!于是o曹操转而征求各下属机构中僚属的意见?在这方面o崔琰!贾诩等人支持曹丕的意见影响了曹操的判断o尤其是舍长立幼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o迫使他放弃了立曹植为嗣的想法?另一方面o曹植的支持者丁仪的政治表现!杨修的复杂背景o以及曹植本人结交名士的态度o等等o都对曹植争嗣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立嗣是一件最重要的/家事0o其中充满了感情因素?曹植本来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o但经过曹丕的种种努力o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

≠ 参看5三国志?魏书6各本传o及5曹植传6注引5魏略6!5文士传6载丁仪!丁訥事迹?

??≈χμ 前揭5曹植传6注引5魏略6!5文士传6!5魏武故事6?

…??????βκδκ

?? 5三国志6卷二三5杨俊传6!卷一二5邢传6!5毛筁传6!5崔琰传6!卷一ο5贾诩传6?5三国志6卷二二5桓阶传6及注引5魏书6?

??δλ 参看拙作5崔琰之死与毛筁之废6o5武汉大学学报6t||z年第u期?

βλ 参考周一良5魏晋南北朝史札记6/以舟称象0条?

βμ 5三国志6卷六5刘表传6注引5零陵先贤传6?

曹操长子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βν

βο 5三国志6卷二ο5曹冲传6注引5魏略6?yt5习学记言6卷二七?

βπ 该令说明o曹操一旦确立曹丕为太子o便力图巩固其地位?他素知曹彰骁猛刚烈o恐其另生异议o故特意下令加以晓

喻?5三国志6卷一九5曹彰传6及注引5魏略6载o曹操在洛阳得疾o驿召曹彰?曹彰未至而曹操已逝?曹彰到后o对曹植说}/先王召我者o欲立汝也?0后人多据此言o以为曹操临死前犹有改立曹植之意?个人认为o曹操一生行事慎重而果决o他立曹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o断不至于临时反复?况且o曹植私开司马门o醉酒误事o已使曹操对他有很深的成见?因此o鄙见以为o曹操召曹彰o必是重申前意o对他再加敕戒?可惜曹彰不悟o以致有/问先王玺绶0事o终遭兄忌而被害?此事关系重大o故特予揭示?

βθ

βρ

βσ 5三国志6卷一一5田畴传6?参考张可礼5三曹年谱6k齐鲁书社t|{v年版l?5三国志6卷一一5凉茂传6!5邴原传6及注引5原别传6?5三国志6卷一四5程昱传6注引5魏书6?

5艺文类聚6卷六ο引曹丕5登台赋序6云}/建安十七年春o βτ 前揭5曹植传6卢弼5集解6? χκ ?西园o登铜雀台o命余兄弟并作?0

χλ 参考前揭5三曹年谱6?

χν 参考前揭周一良先生5札记6/曹丕曹植之争0条?所可补充者o前揭5邴原传6注引5原别传6载曹操教令云}/子

弱不才o惧其难正贪欲o相屈以匡励之?0表明曹操对曹丕的/贪欲0亦即政治野心知之甚深?

χο 参看5曹植集校注6k人民文学出版社t|{w年版l?5汉二祖优劣论6当作5汉二祖论6o5成王汉昭论6当作5周成汉

昭论6?

χπ 5太平御览6卷四二九引5魏武令6称}/今寿春!汉中!长安o先欲使一见k儿l各往督领之0o云云?也反映了曹

操考察诸子从政才能的想法o时间应在建安二十年七月夺取汉中以后?该令并未付诸实施o姑记于此?

χθ 前揭5曹植传6注引5魏略6称丁仪为/沛郡人0?又5太平御览6卷七三九引5魏武帝令6称}/昔吾同具有丁幼阳

者0o云云?/幼0!/冲0相应o丁幼阳应即丁冲o则丁冲与曹操同为沛国谯县人?参考方诗铭5曹操与/白波贼0对东汉政权的争夺6o5历史研究6t||s年第w期?

χρ 建安十七年o西曹曾一度并省o不久恢复?丁仪应是就任恢复后的西曹掾?又毛筁被废事o并参前揭拙文? χσ

χτ 5后汉书6卷五四5杨彪传6?5资治通鉴6卷六八/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九月0条胡注?

1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系2

本文标题:三国立志传曹操传-《三国志·先主传》节选(6分)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12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