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此生未完成在线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①生命,

发布时间:2018-02-13 所属栏目:议论文阅读

一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①生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1.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江苏模拟题

1.示例:《谈潜能与成功》提出了论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议论文题目特点。
2.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3.举例论证,举出了威仁改变职业(可温庭筠再塑人生、史威多次改变爱好)的事例,具体论证了本文(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一)中心论点。
4.示例:我乐感强,热爱音乐,有弹钢琴的天赋,读本文后启发我开发这一点,我要抓紧业余时间,向专业教师请教,把这一爱好培养成我的专长,帮助我获取人生另外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考点:

考点名称:议论文阅读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论题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议论文的特征:
一、议论文的分类:
议论文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跋等。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
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方式:
①提出论点
②证明论点
③总结论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
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e、类比论证

三、议论文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
如:“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等等。

四、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
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

议论文基本结构及分类: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分类: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阅读常见考点:
一、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②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①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②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③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④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a.概念使用准确,b.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
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
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
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
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议论文阅读答题步骤:
一、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淡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谈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 "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论据:
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三、明确论证方法:
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
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
、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
、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
②本论(分析问题)―――
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
、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
、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考点名称: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论证方法分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论证方法的特征:
(一)事实论证:
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
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
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
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
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二)理论论证:
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
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

(三)比较论证: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1.类比论证: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

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
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

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
②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③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
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四)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
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有的议论文以寓言或者神话作比喻进行论证。因为寓言和神话虽然都属虚构,但它们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这些比喻能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

(五)因果论证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
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
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
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2.分析产生的原因:
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
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

(六)道理论证
概念: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考点名称:论点

论点:
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论点特征: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
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
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在较长的议论文中,还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是纲,分论点是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之间有主从关系。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的题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议论文阅读中,对论点的考查主要涉及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或整个句段中心论点的查找,也即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查找。
一、中心论点的判定与提炼: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阅读议论文,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题思想和有效的解题方法:
1.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 因此要加以排除。
2.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 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二、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明确以下几点:
1.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段提出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只是论题,而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
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②是明确的判断;
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3.议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
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
①、政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方式有: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后者是前文议论内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总结归纳。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论点(《敬业与乐业》一文,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另外开头提出论点还可以不加任何铺垫,开门见山地摆出看法,像《谈骨气》的第一句话即表明了全文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论点。如《想和做》,一开始先摆出想和做的两种错误现象,然后加以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联结问题。
②、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议论文提出论点十法:
(1)在文中提出论点。如《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论点“精兵简政的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就是文中提出来的。
(2)从对比中提出论点。
(3)从比喻中提出论点。
(4)从问题中提出论点。
(5)从引用中提出论点。
(6)从阅读材料中提出论点。
(7)从事例中提出论点。
(8)开头直接正反提出论点。如《六国论》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9)开头直接正面提出论点。如《劝学》开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0)在结尾处提出论点。

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惠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 “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文章有改动)
1.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3.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4.“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考点:

考点名称:议论文阅读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论题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议论文的特征:
一、议论文的分类:
议论文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跋等。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
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方式:
①提出论点
②证明论点
③总结论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
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e、类比论证

三、议论文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
如:“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等等。

四、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
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

议论文基本结构及分类: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分类: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阅读常见考点:
一、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②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①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②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③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④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a.概念使用准确,b.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
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
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
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
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议论文阅读答题步骤:
一、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淡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谈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 "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论据:
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三、明确论证方法:
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
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
、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
、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
②本论(分析问题)―――
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
、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
、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考点名称:论点

论点:
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论点特征: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
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
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在较长的议论文中,还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是纲,分论点是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之间有主从关系。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的题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议论文阅读中,对论点的考查主要涉及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或整个句段中心论点的查找,也即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查找。
一、中心论点的判定与提炼: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阅读议论文,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题思想和有效的解题方法:
1.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 因此要加以排除。
2.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 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二、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明确以下几点:
1.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段提出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只是论题,而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
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②是明确的判断;
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3.议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
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
①、政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方式有: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后者是前文议论内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总结归纳。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论点(《敬业与乐业》一文,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另外开头提出论点还可以不加任何铺垫,开门见山地摆出看法,像《谈骨气》的第一句话即表明了全文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论点。如《想和做》,一开始先摆出想和做的两种错误现象,然后加以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联结问题。
②、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议论文提出论点十法:
(1)在文中提出论点。如《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论点“精兵简政的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就是文中提出来的。
(2)从对比中提出论点。
(3)从比喻中提出论点。
(4)从问题中提出论点。
(5)从引用中提出论点。
(6)从阅读材料中提出论点。
(7)从事例中提出论点。
(8)开头直接正反提出论点。如《六国论》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9)开头直接正面提出论点。如《劝学》开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0)在结尾处提出论点。

考点名称:论据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据分类:
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1.事实论据: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其作用是通过列举(填概括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论证了(近观点),进而论证了(远观点)。
2.道理论据:
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他的作用是使论证确凿可信,更具说服力。
总之,文章论据在写作手法上可算引用,在议论文中可作事实论证。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作用通常是增强说服力,在记叙文中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

论据要求:
1.论据要真实
2.论据要充分
3.论据要典型
4.论据要新鲜
5.论据要新颖

论据考查类型:
中考议论文,离不开对论据的考查。因为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深刻的论点,还要有确凿有力的论据,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那么,中考对论据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正确辨别论据的类型
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真理,名人言论、格言俗语、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理公式等。
例1:我们民族有讲正气的传统。纵观古今,横看天下,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苍穹中,屈原、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名字璨若繁星,无不是我们民族的正气之魂。正因为有了这种正气,我们民族才一次次经受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得到延续和发展。
请问:从论据类型来看,上文属于 论据。
正确回答此题有两个前提:
一是能知晓论据的两大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二是能正确判断论据类型。
根据语段中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事实可判断上文属于事实论据。
例2:《说“巧”》
“巧”自然不是梦来的,也不是乞求来的,当然更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勤学苦练得来的。古今中外著名能工巧匠,有许多当初并不怎么“巧”,而是后来下了许多“笨拙”功夫,才逐渐聪明起来的。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史上的巨人牛顿小时候为猫开洞,竟然开了大小两个,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一时被人引为笑谈。这不是“笨”得出奇吗?
被誉为“世界上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的梅派艺术创造人梅兰芳,在回忆自己的舞如生涯时也说:“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他八岁从师学戏,几句老腔,学了多时还不能上口。老师嫌他太笨,骂了一顿,赌气不再教他了。然而,他不灰心,几十年如一日,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艺术技巧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可算得上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巧匠”了,可是他高超的绘画“技艺”的获得,实在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画圆圈——一个模样的鸡蛋——相当笨拙的阶段的。
1、本段中的理论论据是什么?
此题为辨识论据的类型之一:理论论据。
只要从文中找出“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等俗语、成语。
2、概述本段的事实论据?
此题为辨识论据的类型之二:事实论据。
只要稍加分析,然后加以概括。
①牛顿幼时为大猫小猫各开一洞;
②梅兰芳幼时学戏多时不能上口,老师嫌他笨,不教他;
③达芬奇长年累月练习画蛋。
文段所出的三道题涉及到论据的辨析。其中1、2题考查论据类型的辨识。
1题为辨识论据的类型之一: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论、格言俗语、科学原理、实验结果。只要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内容回答即可。
2题为辨识论据的类型之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只要稍加分析。

二、能补充或者替换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很多,因而在中考议论文中,命题者往往通过运用补充、添加或替换论据的方法来命题。
例3:阅读例文《说“巧”》,回答下列问题:
除了文段中列举事实论据外,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此题为补写论据,一定要注意补写的事例要符合四性:真实性、典型性、证明性、不重复性)。
例4:回溯科学史_ ,没有对亚里多德物理学的怀疑,又哪来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呼唤着今天的哥白尼、爱因斯坦和伽俐略,他们是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上最具有创意和活力的精锐人才。
仿照文段中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上添一句跟上下文意思相吻合的论据。
这道题融仿写与添加论据为一体,从形式上看,应采用表示因果关系的没有……又……的疑问句式;
从内容上看,关键是要从“我们呼唤着今天的哥白尼、爱因斯坦和伽俐略”一句中明确的仿句的对象为“哥白尼”,同时要求对哥白尼的事迹有所了解。
如:没有对托勒密天动学说的否定,又哪来哥白尼地动学说的产生?
例5:阅读例文《说“宽容”》在理解文中列举的事实论据外,请你再补充一个正面事实论据。

三、注意论据的排列次序
在一篇议论文中,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往往不止一个,这变要考虑一个顺序问题。谁先谁后,要遵照一定的规律,或从古到今,或由主到次、或从小到大、或由浅到深、或先正后反等等。
像例1中的五个事实论据就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的,井然有序;
而例4的三个论据变缺乏严密性,画成部分线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但后面的“哥白尼、爱因斯坦和伽俐略”三个名字没有与之相对应,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哥白尼、伽俐略和爱因斯坦。

四、概括论据并阐述详尽叙述的理由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求简明概括,但并不是所有的论据都很简洁,概括性强,像《谈骨气》中文天祥和闻一多这两个事例就是如此。
于是要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论据和阐述论据为何详尽的原因这类题目,就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例6: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谈骨气》一文中的三个事例论据
答案:
1、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
2、古代穷人宁愿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3、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例7:20世纪初,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他决定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撒谎能够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①请你用简洁的饿语句开阔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②这一论据为什么没有用概括性的语句叙述,而要写得如此详细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叙事内容不管是简洁还是“繁琐”,大都具备时间、地点、任务和事件等要素,因此面对“繁琐”的内容,我们只要抓住这些要素,然后加以“组合”和“完善”,就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了。第一题的答案如:在银行破产后,弗兰克从头再来,历尽39年还清“债务”。
论据的详与略是相对的,只要能有力的证明论点,有不让人觉得罗嗦就行。就第2题而言,论据详细的原因有三:
1、是更能证明“勇于承担责任,体现了人格的伟大”这一论点;
2、是能充分展示弗兰克还债的艰辛,突出人格的伟大;
3、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使文章更加可信,更加感人。

五、指明论据的具体作用

论据是论点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论据支撑的论点是苍白无力的,一篇好的议论文,论据必须确凿有力,使人们对之深信不疑。
例8:成败不必在乎。“失败用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晕种辨证关系,我们便没有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请问:文中引用了两句名言,为什么不能删去其中的一句?
论据是否多余,判断的标准是它们对证明论点是否有效、有用。文中引用的两句名言是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如果删去其中的一句,重心就会偏移,也就不能全面地阐明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9:阅读例文《说“巧”》思考:本段中的几个事实论据,不是从勤奋的角度而是从 的角度举例,所以这些事例虽然常见,但给人以新意。
此题是论据作用的分析,即为什么要举此事例,应始终把握一点,论据是用来论证观点的。
这些论据在证明观点时都具体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由笨而巧的。明确了此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六、善于判断论据的优劣

注重文章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议论文至善至美的标准。但有些文章的论据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瑕疵论据的出现也有可能。
对此,命题者往往抓住此“契机”进行检测。
例10:阅读下文,就文中所使用的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了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但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挣脱和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沦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怀的洪钟巨响。
语段共用四个论据来证明: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了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这一论点,从表面上看,确凿可信,令人信服。但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论据的排斥次序有误,应将“范仲淹”和杜甫这两个事例对换位置。另外,上文说“古今中外”而下文的事例却没有国外的,应将它改为“自古以来”或“从古到今”,保持前后一致。

论据积累:
1.事实论据:

在困境中著书

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吴敬梓,生活贫困。在他创作《儒林外史》时,经常因为家中无米下锅而挨饿。有一次一连两天吃不上饭,饿得头昏眼花,躺在床上喘气,还向妻子要笔继续写书。妻子流着泪劝阻他。恰好此时,有亲戚送来三斗米、两千文铜钱。吴敬梓吩咐妻子点火做饭,自己立即从床上爬起,走到桌前奋笔疾书。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作家伏契克被德国法西斯关在牢房里,他受尽酷刑,遍体鳞伤。昏迷几个星期,刚一清醒,他就向同情他的狱座克灵斯基要来纸笔,趴在床板上写文章。每写好一章就托克灵斯基秘密带出监狱。他忍受着浑身伤口的疼痛,额上黄豆大汗珠,滴湿了稿纸,浸湿了床板,仍坚持写下去。他牺牲后,他写的书出版了,就是现在人们读到的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


受挫不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意志坚强,演艺精湛。一次演《花蝴蝶》折断左臂,演《狮子楼》又跌折右腿,后来又接错断骨。他在一连串挫折面前,毫不气馁,为了艺术,他毅然把接错的腿骨打断,重新接人事。他这种不怕挫折,通往直前的精神,终于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向厄运低头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决心写长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时,他口授,让人记录。后来他想老是让别人代劳总不是个事。于是,他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用手摸着框子写。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咬着牙一页一页地坚持写下去。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2.理论论据:

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6、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7、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9、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10、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11、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2、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13、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14、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15、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16、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阿拉伯谚语

17、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土耳其谚语

18、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19、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2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21、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22、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23、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5、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中国谚语

26、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27、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28、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9、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30、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英]彭斯《致布赖克劳克医生》

31、人吵败,猪叫卖。中国谚语

3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33、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宋·林逋《省心录》

34、不严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红楼梦》

35、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中国谚语

37、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38、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中国谚语

39、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中国谚语

4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录》

41、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42、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43、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

4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游《小儿入城》

45、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46、“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上海的儿童》

47、治家者最忌者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48、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中国谚语

49、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中国谚语

50、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①我此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伐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因子。园子尽头是一问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酌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他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责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孤高,那样自信,那样卓尔不群,那样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令人。我本是来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丈,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闻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2.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迸骨髓”的原因是什么?

3.(1)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4.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也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在本文中,作者拜谒青藤书屋,极力推崇的是徐渭孤傲自信、卓尔不群、独守自己精神领地的青藤精神。读了此文,你是否也有所感悟?请另举一例,阐明“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的道理。(200字左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北京同步题

1.AD
2.徐渭有旷世奇才又不恃才傲物,热爱生活却屡遭打击,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
3.(1)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
(2)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在命运的考验面前,自己缺少自信以及独立的精神领地。
4.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例如《别了,哥哥》的作者白莽,他为了捍卫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精神领地,毅然抛弃了高官厚禄,甚至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守护自己精神领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一个随波逐流,摧眉折腰,没有精神领地的人是很可悲的,粱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所塑造的居里夫人正是这样一位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的伟大女性。她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那高深的物理学,宁可舍弃她那如花的美貌,让烟雾吹皱她的额头,让硫酸侵蚀她那柔嫩的双手,仍不肯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最终在科学领域成为一代巨人!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本文标题:此生未完成在线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①生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59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