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18-04-27 所属栏目:初三作文

一 : 民族精神

  中华历史千年悠悠,在梦中我独自神游,奇妙的与时间倒走,来到古老的尽头。

  嘿呦,嘿呦,听见整齐划一的节奏,看见一双双黝黑的手,千万臣民荣辱与共,为了建造万里锦绣,抵御外寇。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这是何等的壮举,令人赞叹;继而,伴着江水悠悠,尽兴畅游,南起杭州,北至京都,一路千里,风光尽收,这是何等的伟业,令人钦佩。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以他们的汗水与鲜血绘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是万里长城的雄壮,亦有着京杭运河的婉约与柔美,而这一切,全缘于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勤劳与勇敢。即便是今朝,亦是我辈们万不能丢弃的财富与瑰宝。

  忽梦回现实,看今朝世道,千秋史官说不尽芸芸璀璨,文人墨客道不完儒学浩瀚。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即便国土龟裂忧伤沉淀。站在世界之颠,回忆沧桑转变:即便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但真的龙子们却不曾屈膝不曾低头,他们用血的代价捍卫了民族的贞洁,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我们幸福的生命!支撑他们的信念正是全在于我们最为珍贵的民族的精神:坚毅与不屈。这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好的伙伴,拥有此,定能伴我们经历一切风雨,看雨后彩虹绚烂漫天。

  现在,岁月已然扶平了国土的裂伤,连绵的忧伤也已在风霜中被深深得埋葬,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要向世界证明,盘旋在世界东方上空的是一条勇毅不眠的神龙。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理应把重任抗在肩上,用坚毅的精神武装自己,我们定会无往不利,会让东方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万物。

  看那千百年来,任由岁月流逝,不变得是九州的雄壮,千百年来,任由风起云涌,不变的是龙子的坚强。

  在今朝,聆听着雅鲁藏布江的怒吼,跟着黄河雄浑激荡的节奏,看着珠江婉约柔情的颤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古老民族雄起的前奏,我们要让自己化为一个个音符,让这个乐章,在高潮永远演奏。

  诚然,民族魂不可散,民族精神不可忘却,我们应当也必须传承沿袭,为了有一天,环宇之内,中华昂然!

  勤劳,勇敢,坚毅,不屈,精神永存,即便千万人已逝。

二 : 民族精神


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10203 分 类 号:TN383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学号:071734259 密 级: 无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Study on th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作者

姓名: 作者姓名:李 瀚 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常永军 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类型: 学位类型:学历硕士

2012 年 6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并表示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吉林师 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吉林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授权吉林师范大学根据需要将学位论文提交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 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或 发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 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 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 共同生活、 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 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这份特色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 族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无法拆散的凝聚力以及独具风格的创造力当中,组成了中华民族 自己的民族品格,这种品格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的进 步,教育文化的普及,大学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推动民族复兴的主推手,因此不论从哪 个方面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都具有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当前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缺乏创新 性、连续性、长期性、针对性;内容的层次性与时代感不明;民族精神培育目标的操作 性与现实性不强;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当等。必须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对新时期大 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 文章针对全球化对传统民族精神培育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从教育导向、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和教育原则等方面就如何着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进行了分析和探 讨。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创新;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I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national spirit is reflected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process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form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nat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s, national character, religion, ethnic and religious, ethical values and the value pursuit of common traits, refers to the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coordination, guidance,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the essence of thinking, a national vitality, creativity and cohesion of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s a nation to survive, live together, common development core and the soul, is a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 important characterization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unique national spirit, its deep founding is in ethical vitality, creativity and cohesion, become the Chinese nation unique spiritual character,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s spiritual power.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omote national revival of the backbone,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e significance.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has the following main problems: the lack of innovation, continuous, long-term, targeted; the hierarchy of contents and the sense of the times is unknown; nat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target operation and practicality is not stro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etc.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method for effective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of impact and influenc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ntent,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principle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innovation; cultural soft power.

III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 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考察 ......................................... 2
1.1 1.2 1.3 1.4 建国初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 ....................................................................3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 ............................................................4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 5
2.1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 ................................................................................5 2.2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8 2.3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第三章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 .................................................... 12 3.1 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域.................................................................................. 12
3.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恰当的教育载体 ...............................................................15 3.3 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16

结论 ............................................................................................................................. 23 参考文献 ..................................................................................................................... 25 附录 ............................................................................................................................. 2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28 后记 ............................................................................................................................. 29

IV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为民 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任何一个国 家,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育都是一个树本立根、继往开来的重大战略工程 。大学生是 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得不断加强, 事关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更事关到 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了保证祖国各项事业得蓬勃发展,务必努力培育大学生的民 族精神, 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必须能够高度弘扬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同时,各 种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把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 教育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并且把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1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历史考察
1.1 建国初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建国以来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期间,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有步骤 地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的转变,走上了社会主义新道路,使得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 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也开始迅速的有计划的开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随着这一时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各所高等院校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完成 旧教育制度的改造任务,不但继承了长期以来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发扬了老解 放区的学校教育,同时也积极低开展关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种活动,促进大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新中国新时期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弘扬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 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在建国时期,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是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 团结统一精神;彰显和平主义精神;弘扬勤劳勇敢精神;升华自强不息精神。 这一时期具体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大学生可以从这些优良的传统精神汲取养分,加以继承 和弘扬,此外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思想,并且要顺应时代的 发展,不断地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的轨道,开始结合本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各种探索和加强建设。党的八 大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战略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此,我 国高等教育由此也迎来的大发展的新时期, 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深入探 索。在这一时期里,在校大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他们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工作热情高涨, 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认同感较强, 各项民族精神培育教育的活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对大学生 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起了深刻的影响。
2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1978 年,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实力不断的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 很大改善。然而,在国际环境利好以及国内形势好转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容易忽略 的问题和面临着潜在的危机,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和分析当前的情势,才能够做到 趋利避害,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首先,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国情,我们的社会主 义尚且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相对落后,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经济、科学文化及国际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 西方国家采用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干涉、军事入侵、经济渗透来直接控制和压迫发展中 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力图建立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秩序” ,创建 世界新格局,以维护西方的全球经济统治和巩固政治霸权地位。这一些都对我们不利的 因素,不仅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说明了我们目前存在的潜在威胁,所以加强全 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得到强调和重视,特别是肩负重任的大学生,他们是祖 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必须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努 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 奋图强。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这一时期,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 的校长负责制,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得到了不断 加强和改进,也积极投入对新课题的探讨研究。在这期间,我国制定了《中国普通高等 学校德育大纲》 ,深入开展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教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领进了课堂和教材,并且 灌输到进学生的头脑;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借助现代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民族精神教育的教学方式现代化,使得民族精神教育网络化;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逐渐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 覆盖面更加广泛,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成效日益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又得到了发展,全面进行加强、不断创 新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把握了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所面临 的新挑战、新变化,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研究,探索新的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社
3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定并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 ;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 一级学科,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团组织的重要角色地位,加强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和不断探索 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创新发展,基础思想是道德建设, 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才能达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民族精神教育有如下几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抗 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 精神等。

1.4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积 累了宝贵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举旗帜,勇担使命。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应该放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首位, 并且坚持以马列思 想、毛泽东理论、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结合政策 的出台和时事的变化, 重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面临的 现实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践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不断地丰富民族思想教育的教学手段 和教学内容;认清国情,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白肩负的重任,不断的 丰富自己和充实自己,只有个人取得城战和进步,才能为祖国奉献为人民牺牲,才能有 效地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②育人为本,发展为要。 大学生全面发展始终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须首先确定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把握个人的发 展与社会发展的相统一性。 在此教育者诸如学校或者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应该得到强调 和重视,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要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进步,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 师益友,更要用真情、真心、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耳濡目染之下形成对学生的熏陶,
4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让大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有兴趣地区学习、自觉地区践行各种规章制度,突出体现了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发挥出的自觉能动作用;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然后 要注重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能力锻炼的同时加强各种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出一个个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大学生。

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该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自觉纠正自 己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自觉脱离那些教条式的框框条条,不要再迷恋那些主观主 义和形而上学的的曲解。开拓创新,就是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科学技术革命的新进展,加强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思 想觉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对应的方式和手段去推进大学 生民族教育的理念、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地为 大学生民族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灌输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创 造力。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 精神培育的现状、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

2.1.1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业得到了丰富,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不仅需要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内容上也需要进一步得明确,地位也要得到一定的重视。 ①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核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发展起来 的对自己祖国的国土、河山、文化、语言、民族历史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 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每个人都 有着爱国主义的血液,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是爱国主义这个光荣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有很多方面,包括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 教育,爱国土、爱自然的教育,国情的教育,文明礼仪和国家意识的教育。在大学生民
5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族精神培育中,应该重要于培养他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生活方 式的认同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②以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为基础。 中华传统美德主要由人们在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身的关系时所 提倡、遵循、公认的高尚美好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道德规范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 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大 基本要素。“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义”是 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 标准和规则; “智”是人认识自己、 了解社会、 解决矛盾、 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 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大学生应该自觉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形成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的精神追求,保持高尚和独立的人格。 中国革命传统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壮大的优良革命道德, 结合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它是 当代中国道德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很多值得传承的革命精神,比 如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的精神,英勇不屈、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严守纪律、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的精神等。 大学生都应该认真了解和学习,并且加以 继承和弘扬。 ③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 时代精神代表时代主流的、积极的、深刻的文化因素和价值思想,是传统精神与时 代的要求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自强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的综合教育, 时代精神教育也就得到了教育和加强。为了使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得到更好的加强和提 高,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强意识,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学风;形成民 主意识,养成民主的作风;形成科学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正 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维护自身和他人权利,行使各项权利和履行 各项义务;团结协作、勇于挑战,努力实现自我,奉献社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中华 民族的振兴做贡献。

6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环境的现状

高等学校是一种学术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端存在,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 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在大学的教育环境里,民族精神在长期办学中 得到了身后的文化积淀,它深刻地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也集中体现 了其生命力和凝聚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感染效用和潜移默化的 教育作用。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功利主义盛行,重理工轻人文,培养方案与 教育目的脱节,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贯穿始终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令人担忧。师 生关系:渐行渐远;逃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教与学:心不在焉,言不及义; 学风:乏善可陈。加之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中西文化冲突,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 后,社会矛盾交错、新旧体制交织、利益分化加剧,有些大学生很难坚持自己正确的价 值判断,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产生消极心理。这使得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两种 现象,一是民族自信心低落,二是民族传统价值丢失。

2.1.3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载体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主要是通过 开设一些理论课来进行教育和渗透思想, 比如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开设是民族精神培育的基础平台,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 生的民族意识和观念,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民族精神,但是这种理论课的传授方法过于陈 旧、形式刻板、手段单一,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热情普遍低下,认同感较 为不强。近期一项在北京林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6.8%的同学认为大 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对自身的民族精神培养起到作用, 只有 20%的同学认为政治理论课 对自身的民族精神培养起到部分作用。 大部分被调查者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等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内容大、空、泛,不能产生共鸣。类似这样的问 题在我国很多大学校园里面普遍存在,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 的思考和重视。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各种成效,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互相激荡的思想文 化,如果高校的教育不进行改善的话,可能会直接导致直接导致了当代许多大学生民族 精神的缺失。
7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4 新时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民族精神心理的现状 新时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民族精神心理的现状

高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力量和主力军, 尤其是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这种特别的 学科中,教师起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务必培养出一批 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一点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有调查显 示,大学生普遍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期待,特别是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但面对越来越纷 繁复杂的信息冲击,很多时候,我们的高校教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教师在 工作中,不重视自我提升,忽视了理论学习,在学生遇到疑问时,不能及时给出学生满 意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教师教授的知识产生怀疑。再加上有的教师不重视更 新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背熟了理论,却不能落 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造成知行脱节。 这种填鸭似的教学方式, 早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厌学。新时期大学生不是被动地 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实际上他们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总体认同和秉承民族精神的优秀成 分。但是,他们他们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体验着社会的转型以及制度变迁;他们认 同并且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学会以开阔的视界看世界,以包容的态度看待问题;他 们形成了理性务实、崇尚自主、富于创造性、主张宽容、维护权益、热心公益活动等新 精神和新理念。这些反应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已经自觉地参与新时代的民 族精神的塑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折射和创造性转化。同时,大 学生也逐渐弱化了对外来文化中的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关注,开始转向大众文化、娱乐文 化等非核心文化领域。他们大多是关注一些物质层面东西,比如娱乐方式、悠闲生活之 类的,并没有接触到精神层面以及深入的内涵,渐渐地对西方精神的核心内容就会有了 疏远感和冷漠感。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变化适时 调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策略,积极主动地研究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变化。 首先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认识和了解,寻找适应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 培育出一批适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队伍,适时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 容,使教育内容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并善于选择和创造新鲜有效的教育方法,主动尝 试对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新环境的探索和改造。

2.2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8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1 部分大学生缺乏青年人应有的政治热情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青年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具有较高知 识层次和理论层次,他们的很多行为和思想都可以为其他青年和公民提供良好的模范。 因此,民族教育的工作,首先应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 精神和参与热情,让他们作为模范去熏陶整个社会大群体。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体上呈积极发展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还在民族精神的教育保持 冷漠的态度,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热情。对此,有的研究者客观地实事求地做了评价,有的 对大学生冷漠现象做出积极的解释,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这种现象存在的严重性,比如 有些大学生竟然对共产主义理想持怀疑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屑一顾。据一项 调查显示,在“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一项中,回答不同意和现在难以判断加 之干脆没有想过的占 50%以上。 对入党或申请入党的提问 “您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 什么?”回答信仰共产主义的只占 16.5%2。这就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调查大学 生对于崇尚民族气节的方面,也反映出不良的风气现象,比如有些学生唯利是图,甚至有 的学生做出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因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等学校大力开展追求 真理、崇尚气节、忧国忧民、积极参与政治的民族精神教育,将个人的荣辱与民族的振 兴紧密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坚定的政治方向,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培育一种社具 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尚情操,并将这种高尚情操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更具现实意 义的事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2.2.2 教育环境及教育载体需要进一步优化

很多因素都会影到高等院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展开, 其中新时期所面临的新环境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前,高等教育所处的环境既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中国社会转 型等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也面临着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带来的严 峻挑战。所以,广大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新的环境下, 更好地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培育和加强。 良好的成才环境对人才培养起着潜移默化 的积极作用,而不良的成才环境,会使教育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 教育环境 。 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内核和灵魂,它主要包括高校内部人际关系、校风、教风、学风 等方面,其中“三风”是体现学校教育环境的最本质内容。在各所高等院校中,培育大 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是一种载体, 它直接联系着教育主体即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客体即
9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受教育者, 它联结着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它与教育途径、 渠道、 方式、 方法密切相关,它是教育任务、目标与内容的手段与形式,它是事关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是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如上所论述的,高等院校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 是理论课教育,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善的同时,要注重多种形式和路径的并举,加强教 育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能取得 持久的成效,所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必须结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育内 容,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在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方面也应该的到足够 的重视,并进行不断地更新,比如,健全校园文化载体、巩固课堂教学载体、优化管理服 务载体、拓展社会实践载体以及积极寻求新载体,为现有的教育载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此外, 也可以根据大学生时尚流行的最新趋势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全新的民 族精神教育,比如短信、博客、网络心理咨询等。

2.3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一,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随着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世界多元文化与多元 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使得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容易处于混乱期或者空白期。文化市 场的全球化,西式的形式异化的文化容易受到拥有好奇心理、接受能力强的年轻大学生 所喜爱,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产生模糊。我国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 的一些通俗文化或流行文化在外在形式上的感官刺激, 因此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 艺术价值的认知日趋弱化,使学生排斥我国传统高雅文化,这势必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的发扬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严峻的挑战。 第二,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我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物质财富达到前所未有的突破。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 界观的形成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异己价值观的浸润和感染,尹日市场化 的物质观念也是的大学生日益庸俗化。利己主义、世俗化、人际联结的社会化,造成了 高校大学生过于看重现实利益。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思想道德无直接关 系,而是取决于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人际关系,因而在学习上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
10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在生活上注重与自己相关利益的人交流,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损人利己,甚至出现 了“技高品下”的倾向。市场化的商品交换法则也侵蚀到大学生的精神领域,部分大学 生容易产生社会价值观的错位,价值判断标准由理想主义向功利化和实用化转变。在学 习和社团工作中片面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忽视集体利益,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责任意识 慢慢淡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开始抬头。

2.3.2 全球经济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发展既面临 着良好的机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各种发展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很多的外来文化元素。再加上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文化在各国进 行交流和碰撞的速度更加迅速。 这些都对我国在高等学校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不断的肆掠,妄图普及化, 这种状况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也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深刻 的影响。发达国家价值观传播方式的深入,经济上的强势,近年来显得格外明显,尤其 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影视剧等娱乐项目大量地进入发展中国家。 这些体现西方国家 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都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 它们以各种形式充斥着我国的文化 市场, 却对我国文化的进行侵蚀和排挤。 这些外来的文化是的大学生的生活收到了影响, 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 是的一些开始崇尚这些影视剧体现的生活方式与价 值观念,无形中淡化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慢慢地淡化了自身对本国传统文化 的思想。 由此可见,在当今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文化竞争成为了国家间综合实力的表现形式 之一,它在国家竞争中显得日益重要。国民的国家文化意识和国家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 度上取决于本国传统文化。如何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对如何培育大学生民族精 神提出了新课题。总之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批判地吸收外来的文化,弃其糟泊取其精 华,坚持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坚持培育大学生的特色民族精神。

11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

3.1 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域

3.1.1.高校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3.1.1.高校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是高等学校,为实现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化, 必须通过多种途 径方式和手段,让大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体 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 ①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负责着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授知 识、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的重任。首先,高等学校必须具体落实到师德建设上,牢固树立 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由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要求 更高。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不仅影响到高等教育 的质量和效果,还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格和道德的 力量才是教师最长久的魅力,它不仅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作 为教育者,一要热爱教育事业,教书又育人,精心施教,恪尽职守,潜心业务;二要做 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人格,严格要求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三要德高学深,坚持严谨治 学,恪守学术道德,求实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四要具有端庄优雅,要 有文化素养,在言谈举止得体大方,着装打扮清新整洁。 ②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主渠道, 也是民族精神培 育的基础平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形式刻板,不容易 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的理论课教育将越来越不受 到认可。 为了使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真正发挥功能, 必须开展下列两项工作。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特色,在培育民族精神上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要正确认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巩固 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主渠道作用, 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12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论课教学和民族精神教育真正实现“两结合、两促进” ;第二,要继承传统观念,对 新方式新手段尝试的同时不能摒弃优良的传统观念, 必须有计划地在相关课程中运用大 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地挖掘激发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结合全球化背景 下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对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以爱国、理想、成才、创业 等为主题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认清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同时也会增强自 身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③发挥学校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作用。 为使民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精神风貌和特殊品格, 必须把民族精神贯穿在民族的文 化之中。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校园文化环境良好氛围,不仅对构建和谐的校园起了 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借此潜移默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以。 各种各样的形势报告会、娱乐方式以及文化沙龙等大学生普遍的方式,开展民族传统文 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他们对祖国的 热爱,与此同时,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逐渐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高校还要结合学 校实际和学生的整体情况,以正确的舆论加以引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 ,以高尚的情 操塑造人,以杰出校友为榜样,多开展各种民族精神的活动来活跃校园文化,鼓励学生 们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路上上的探索和建设这个过程 中。 目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及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和社会实践活 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比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征募了 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奥运会的志愿者,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他们不怕苦不怕 累,为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一些大学生科技、卫生、文 化“三下乡”等活动,这些也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的体现。虽然不同时期的爱 国主义都有着各种不同的特征和特点, 但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奉献, 这一点不会改变。 当代大学生要以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为榜样,积极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积极 组织学生参与共建和谐校园和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等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基地、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志愿服务得到普及,使大学生提高民族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群 体的民族凝聚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⑤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覆盖率更加广泛, 对大学生的影响愈加深刻。互联网成为了一个使用的工具,并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思想
13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念的变化,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知识、了解信息,但是同时互联网也有着一些负 面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互联网真正起到育人的功能,已经 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首先应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 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再者高等学校应重视利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建立一些民族精神 红色资源网站,以宣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占领互联网阵地,通过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积 极渗透、加强监督等方式,开展以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网上论坛、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 活动,引导学生自发构建健康积极的网路文化、营造轻松和谐的网络环境,加强民族精 神的培育和熏陶。

3.1.2.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关键角色 3.1.2.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关键角色 发挥家庭

民族精神教育的新起点主要是家庭,民族精神通过亲自之间的代代相传,自然保持民 族精神的延续性,有效保持了其真实的面目,为民族精神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 庭培养好每一个成员, 社会培养好每一个公民,都对响民族的整体精神产生深远而有意义 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家庭教育既是为家庭、为子 女,也是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仔细研究中华家庭教育的传统和经验,优质的家庭 教育与我们所提倡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每个家庭都必须重视美德 教育,只有让家庭美德教育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够做好青年学 生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家庭教育中加以流传与延续,民族精神一直贯 穿着做人立身的基本的准则,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每个优秀的青年学生,都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面貌。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化趋势的 加强,现阶段我国普通民众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 子女等的大量出现,突出体现了社会上一些家庭教育缺乏温馨理性,造成部分青年学生 从小缺乏对父母养育儿女艰辛的理解,与父母感情疏远,甚至漠视亲情。这些现状给我 们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提倡鼓励甚至社会配套措施, 解决问题,把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发挥社会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重要角色 社会在 3.1.3 发挥社会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重要角色 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 它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大课 堂,是构成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4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教育三者有效相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水平,才能深化民族精神教 育的内涵。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恰当的教育载体

3.2..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高等学校应该与其作为载体,营造良好的 民族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塑造学生 的美好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的创造。校园物质环境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大环境,也是文化精神的体 现,表达了该学校的精神面貌。高校应该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来加强建设校园环境,创建 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一是加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校园内各个角落都透露着人文 气息,使自然景观都蕰涵着传统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部分一同运用到校园 的建设和文化的渗透。二是加强校园传媒传播的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开展一些 有益的宣传活动,例如通过校园网、广播的宣传,或者在各个橱窗和文化长廊展示一些 意义深刻的海报宣传片等, 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再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中加深他们对民族 精神的认识和热爱。 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高校所营造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舆论氛围是独特的,它 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和传播点,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风、校歌,高校应该充分 利用这些资源凝聚大学精神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它们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各种活 动方式比如演讲,辩论,画展,等开展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去感染大学生,丰 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熏陶、启示和感染,使民族精神得 到不断地升华。 校园文化活动的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教学课堂之外的补充和延伸,高校结合在 校大学生群里的整体情况,根据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及身心特点,开展各项有针对想的 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大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作为生力军,高校要把民族精神教育 同美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其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 艺术、体育等活动,让大学生得到亲自的体验和感受。此外,各种节日、纪念日更应该

15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织具有特色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情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感受民族精神,并加以继承和传扬民族精神。

3.2.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且有效的载体,高等学校要更加广泛地以其为教育平台,利用 互联网去拓展更多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便利 的同时,也给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 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以及网络的操作能力,建立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网页,开发民族精 神教育软件,才能不断地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才能发挥互联网的育人功能,才能创造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氛围,使互联网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真正发挥到作用。另 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培养一大批具备专 业技术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答疑释 惑,把互联网建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

3.3 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搞好课堂教育的同时, 更要注重课堂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使社会实践经 常化、制度化,才能不断地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培 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实际中得到锻炼,锤炼坚强的意志, 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培育崇高的民族精神。

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历史教育、 3.3.1 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相结合

历史是中华民族保持凝聚力、认同感的不可复制的、最为深刻的活水源头,它是民 族的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良知” ,即“中国心” 。历史教育,是一种根源性的东西, 类似于一个人的心。在整个国家看来,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心”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 心,无论身处何处无论是在何时,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说,归根结 底,民族凝聚力、认同感,也植根于此。这也就是钱学森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并没有 谁对他们做什么思想工作,却自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冲破阻力,毅然回 到刚获新生、条件艰苦的祖国效力的原因所在。章太炎也强调民族的根就是历史,无根 的民族就是没有历史的民族,那样的民族是难以竞存于当今的世界的。
16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但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都是 不曾改变的。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保证,是一个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 首先,要谈爱国主义必须先进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像是一颗树苗,只有浇水施肥 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而历史教育就是就是工作的实施。这个见解十分的生动形象且 有力。最基础、最有效的爱国教育就是历史教育,只有做好历史教育,才能使爱国教育 取得应有的成效,历史教育在每个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无论他身处何处,都 怀着一颗中国心,永远心系祖国。很多例子都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比如,钱学森等 一大批杰出的学人, 他们并没有接受什么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时, 国家的各方面条件都处于极差的状态,他们却自愿放弃了原本国外优厚的待遇,不计各 种阻力,心切地回归祖国并为国效力。这些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历史教育培育国人对民 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且热爱,历史教育并不需要专门的教育,同时这也为了爱国 教育的广泛展开的思想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倘若爱国主义离开了历史教育, 就会成为没有源头的水,不可能是如此深入民心,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 其二,历史教育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是: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也就是说,民族精神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所在。它是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沉淀,如果我们要真正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我们就必 须先了解历史,那样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教育发挥的作用。比如 说“团结统一” ,就是一种“大一统”的观念。随着秦在公元前 221 年建立中国第一个 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国家,这种观念也就开始盛行,逐渐地成为中国政治的价值取向, 并且影响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在秦以后,历代开国君主都以天下统一为己,不满足 于偏安政权。根据中国的民族心理, “治世”就是天下统一, “乱世”就是割据纷争的时 代。一直被后人崇拜的历代人物,如秦始皇,成吉思汗,他们都具有远大的抱负和高招 的智慧,有的安定了天下,有的完成了统一大业。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 历史发展趋势看来,统一的时间长,分裂的时间短,可见,统一是是人心所向。所以, 中国各民族人民都追求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古代历史上,各民族都会通过联 姻来沟通民族的友好感情和建立之间的互利关系。 “和亲”在历史上广为美谈,昭君出 塞,文成公主等历代伟大的女性,她们勇敢承担“和亲”使命,并为民族间的和睦作出 了贡献, 她们是各族人民心目中永远的巾帼英雄。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如今的台湾问题, 党和国家都在不断地努力和争取,为的都是祖国的统一,领土的完整,主权不受侵犯, 这些都表现出了中华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也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民族团结与国家 统一的国家。如果我们不了解历史,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何为“团结统一” ,也不理
17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何为民族传统的精神是何物。离开了历史,我们的爱国主义,我们的传统教育也就无 从谈起,更不用说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民族精神了。中国的很多优良传统,都是中华民 族伟大的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的实践,它们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 其三,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国人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育可以为国民提供历史素养, 开阔国人的历史视野,使国人能够正确地以科学角度去看待历史。为了使全体人民始终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就是要加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人民的历史责 任感。历史教育不仅使国人开拓视野,也有助于国人荡涤胸襟,学习历史,不但丰富了 历史知识也扩宽知识面,同时也会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扩大我们的心胸,提升我们的精神 境界。首先,一个具备开阔的历史视野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会拥有更加强烈的历史责 任感和使命感。相反的,一个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和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的人,很难 会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也有助于 增强一个人历史责任感,相反的则很难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正确的理想境界。 历史教育的作用是最基础的,至关重要的,然而光有历史教育的话,对于增强凝 聚力、培养爱国精神还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育是关系国家兴衰荣辱的大事,必须对高 等学校的历史教育进行反思和改革。 。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到以下几点:其一,历史教 育应列为国民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 统筹规划,把加强历史教育作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其二,高度重视高校历史 课程的建设, 目前中国高校历史教育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通过大学历史理论课的课堂教学 来实现的,因之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历史课程的建设,保证授课的课时和教材编制的 质量以及讲授方式的多样化丰富化。其三,重视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制定各项政策, 促进教育工作者以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中, 使全民投入历史知识学习的大潮中。 在高等院校中,国情教育特别的重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更 应该认识到国脚教育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国情,看清时事情势,才能更好的选择自己 的人生道路, 也能真正为祖国做贡献。 准确地把握国情, 时刻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新法规, 才能到切实地为国家培养各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培养学生即不仅要具备有有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更应该有爱国主义情感,并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这一些都 是高等院校眼下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高等学校的国情教育内容,包括艰苦奋斗、自强不 息精神的教育、国家兴衰荣辱史的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一些学校开展国情教育的事例说明,一些个别的大 学生在认识本国国情之后,开始妄自菲薄,倾向于对西方文化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
18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国情教育中,必须始终抓住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看待和分析问题,坚持把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最为永远的任务。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关系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实行,也关系到国情教育的质量好坏。进一步加 强对当代大学生国情教育,当务之急是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 优化手段和创新方法有机结合。

把民族精神培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3.2 把民族精神培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外来优秀文化教育相结合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为人 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的伟大贡献。在五千年的悠久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留下了浩瀚的 文化典籍,创造了许多发明,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 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不仅国人广为收益,其精神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海外人士,吸引了很多慕名而 来的学者。在 15 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世界昂走向前走,保持领先地位。当 代大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程度和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整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钻研,学习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 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振兴我们的文化教育。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凝 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科技发 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民族精神的培育要深化到课堂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主 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经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并加强 民族精神的培育,尤其是注重传承一些经典作品射出的民族精神。比如,在《桔颂》中, 我们看到了屈原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舒婷将深厚真 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在《苏武传》中,我们看到了司马迁威武不屈的 爱国者形象; 这些作品无一不说明我国优良的民族精神中炙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 气节。忧国为民的的精神典范有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岳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 舍身为国为民的人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人民的典范, 正是有了这些精神任务的存 在的影响,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使我们的国家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
19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现在。通过大学课程教学的熏陶,学生领略到这些前人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从而 增强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在所有学校中取得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高校 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应该以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来体现,比如增加课堂 的趣味性,增设一些互动有趣的环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他们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互结合的精华。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 包含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们相互融合,互相吸收有利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做到思想政治理论和优秀传统 文化的紧密结合。 高校大学生要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要注重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阅读。阅读可以是 一个的终身伙伴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它对人生的影响,对一个人健康成长是不言而喻 的,它蕴含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启迪着我们的智慧,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教会我们 做人的道理。语言文字尤其特别的特性,即民族性和历史性,不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 髓,同时也传达着历史的生活信息。阅读一步经典著作,我们也就走进了一个特定的历 史时期,感受了一个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文化,在阅读中品味作品的传统文化,体会其 中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传统美德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有诚实守信的。这些都是生 活点滴的体现,也是精神境界的升华。我们要用心品读,仔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民族精 神,并把它们作为激励和引导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提倡修身律己,孔子主张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独”,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满招损,谦受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都一直成为我国历代群体生活中 所推崇的行为准则。正是凭借这些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 四大发明,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孕育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折射着伟大的民族 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高等学校应该注重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 族精神,结合传统节日和学校的重大节日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校园 生活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民族传统和培养伟大的民族精神。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不 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象征着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经典。然而,韩国 向把我们的端午节列为他们国家的一项文化遗产,这一件事无疑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 钟,让我们提起警惕,告诉我们要加强各种传统节日的注重,创造原来的节日气息,来
20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行文化教育,唤醒全民的重视和觉醒。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积才形成的我们现在的 那些伟大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我们必须首先必须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才 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进一步传承。在校园中,我们将充分挖掘潜在 的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 宣传长廊等各种方式, 形成底蕴深厚的良好学校文化氛围, 引导广大师生全面了解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大力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 优秀文化是是人类精神文化生产的积极成果,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人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不竭的精神力量 。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 育,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当代大学生。 一个民族能否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能否有生命力,也体现了这 个民族能否蓬勃发展。全球化要求我们要立足本国,从辩证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研究问 题,用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当代世界。在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有了一个开放的体系, 一个更加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 蕴涵着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它是在与外来民族文化不断交汇和碰撞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不断地完善起来的。我 们要正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开放性, 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一切 有利的文明成果,反对全盘否认和完全照抄,抵御消极、颓废文化。我们要发扬本国优 良的成分,继承本民族的传统精华,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也不能一味的否认。我们要用 全新的眼光,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从中不断地汲取有益于自身发展 的因素,摒弃妨碍发展的东西,那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发展。

3.3.3 把民族精神培育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 把民族精神培育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的精神支柱,它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代表着一 个民族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作为主要的任务,加以弘扬和培育,并把它纳 入整个国民教育的过程之中,使得全体人民都参与其中,都把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更是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因为在很多方面,道德建设着 撑着民族精神。特别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民族精神更是显现着其强大的力量,在这个 时候,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中华民族在五 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也象征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把它 作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有了不竭的精
21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动力和重要保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在民 族精神中。 高等学校寄托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它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

良好道德的传播者.大学生应该自觉弘扬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 观,切实发挥好模范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 现代大学生来说, 荣辱观的学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 而非一个外在的过程; 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引导大学生不断觉悟的过程, 而非不断灌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切实践行,把社会主义 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丰富教育方式、拓展教育途径,从“培养什 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去分析。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观念,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品德, 成为四有新人。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切实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 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 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递着思想政治道德信息, 也塑造了道德人格的塑造和构建了道 德信仰,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存在价值为本, 正是构建社会主义荣 辱观所需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追求自身完善, 以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 展。 我们还必须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第一, 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思想, 促 进学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基础要做好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工作, 加强建设公 民道德教育; 第四,目标是要实现大学生社会化。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使大学生不仅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更是培养一批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实力、 技术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的竞争, 同时,也表现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 聚力等精神力量的竞争。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民族精神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 家的软实力。当前形势下,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强势, 极力推行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力图对我国进行文化 渗透,对中华民族心理认同、凝聚力、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对我们提出了严峻 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高度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安全不受蚀侵和高度关注民族精神 的培育, 从根本上摧毁西方发达国家妄图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时刻谨记中华 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期根据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对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 神培育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新形势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更繁荣昌 盛,我们必须不断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坚持不懈地将民族精神培育的进行下去。在高 校中,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和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内容上 应该更加有针对性,方法手段上应该更加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教育和 引导学生树立和牢固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 并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社会进步及 报效祖国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祖国的未来需要结合起来。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在对待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秉承 这样的一个原则不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把 我们的民族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明白责任的重大和光荣的使 命。牢牢地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和真正地位祖国 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做贡献。

23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2] 列宁选集(第 17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 胡锦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N] . 人民日报,2005- 01- 19. [4]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 [5] 常永军,崔永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6] 赵振华.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探析[ J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 3). [7] 刘创. 重视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J ].思想政治理论导刊, 2004,(4) [8] 罗湘明.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J ]. 中国青年研究, 2005, ( 3). [9] 徐曼.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分析[ J ]. 前沿,2005, ( 5) [10] 吴彦超. 中西方文化冲击出现的原因及适应策略探究[ J ]. 科技资讯, 2007, ( 12). [11] 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12] 张建民.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J ]社会主义研究,1999(5). [13] 徐崇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 J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5). [14] 冯秀军.民族精神概念论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5] 邢贲思.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J ]. 求是杂志, 2009, (5) [16] 覃玉荣. 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4.. [17] 赖换初.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J ].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6. [18] 金钊,胡林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读本[M]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19]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0]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1] 梁桂麟.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M].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2] 孙国栋, 施国光. 中华民族精神和素质研究[M ].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1. [23] 刘俊英.青年道德建设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4] 林泰.大学德育新探[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5] 王选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6] 孙显元.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 , 1993 年 10 月..
25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 Epste in E.M, Votaw. Rationality, Legitimacy, Respons ibility:Search for New Directions in Business and Society [M] SantaMonica, CA: Goodyear, 1978. [28] Perrow C.O rganizational Analys is: A SociologicalView [M].Belmont, CA: Word sworth, 1970. [29] 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 Asia:Skepticism About Optimism[ J ].National Interest.1995(39) [30] Brown N,C Deegan. The Pubic Disclosure of Environm ental Perform ance In form ation- A DualTest of Media A genda Setting Theoryand Legitimacy Theory [ J ] .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8.

26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28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载硕士,转眼间我在吉林师范大学已经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已经成为了满载知 识的硕士毕业生。我在吉林师大的土壤上学到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 道理。得到的不只是生命中的经历,更多的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衷心感谢我尊敬的导师常永军教授。从论文研究方向的立题到论文的完成,一直得 到了导师的细心的指导和热心关怀, 导师付出了无数的休息时间换来了最后论文的顺利 完成。文章的顺利完成更加象征着导师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 学科研态度、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令我深深的敬佩,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未来 人生中追求的目标。

29


三 : 民族精神

  一、谈古

  汨罗江边,手执《离骚》,热泪纵横。举世浑浊染而我独清,虽九死其犹未悔,用生命,用赤诚的血液去证明,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奔腾的江水,是流动的哀愁,更是忧国的思绪。也许,宫内仍轻歌曼舞,歌舞升平,却不见,带着坚定与执着的灵魂在无奈中携着躯壳与这不息的汨罗江水融为了一体。“大夫啊,大夫……”投着粽子的百姓们失声痛哭,却知道,屈大夫以死固守了他们那爱国忠君的伟大民族精神!

  荒冷寂寞的塞外,挥一挥羊鞭,“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朔风凛冽,冷月作伴,固守着对大汉的思念与忠诚,固守着高节清风的不息民族精神!

  更有十二道金牌一日下,却在头颅掉下的那一刻,升华了爱国的情;也有在零丁洋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灭不了忠国的魂……孟子的“舍生取义”,孔子的“仁爱天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载着民族精神,生生不老,世世不息!

  二、论今

  一个雷锋,影响了千千万万无私的人;一个焦裕禄,影响了千千万万奉献的人;一个王进喜,影响了千千万万无畏的人;一个袁隆平,影响了千千万万创造的人……洪战辉的坎坷,李春燕的善良,王百姓的勇敢,无数的“微尘”……或是给年迈的老人让个座,捡起路人丢下的垃圾,到孤儿院和小朋友们玩耍,自愿打扫小区卫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切都在变,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却愈发的充满了活力,愈发的生机盎然!礼让,谦虚,奉献,无私,勇敢,无畏,进取,创造,善良,诚实,自立,自强……当这美好的一切汇聚在一起时,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这是我们的根啊,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本!而这些,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什么都可以丢弃,只有这不可以,我们要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不论古,还是今,民族精神始终不老,始终不息。虽然,它的内容在变,形式也在变,但是,这变只会让它变得愈加的丰富,愈加的精彩。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更需要固守民族精神,去努力,去改变,在民族精神的辅佐下,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 : 民族精神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外国著名思想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祖国的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在生命,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州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与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当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梦想是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

  “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所以,相信每一个奥运健儿,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看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徐徐升起,听着令人昂扬激奋的国歌响起——这就是奥林匹克,期待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这是一套广告里的话语。的确,这个梦想已经不仅仅限于健儿们的身上,而且深深刻在中国13亿人民的心上,民族精神已经得到了升华……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太阳东起,夕阳西下”的过程。然而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最令我陶醉的是回顾每一位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一刹那,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勇获32金,其中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夺得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神速般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块金牌,此时,我的心里思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此起彼伏。赛后,刘翔兴奋地对着电视机旁的13亿中国同胞说道:“黄种人也能进入奥运会‘田类’,今天我就要证明给世界人们看,我是奥运会短跑冠军。”

  刘翔的那块金牌得来不易,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他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他一步一步迈向颠峰。短跑项目本来是欧美人的天下,可是今天他们确实要画上一个惊叹号,因为刘翔翱翔高飞了。

  民族精神是奋发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它使我们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永不懈怠,仿如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在音乐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因此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变调的旋律中,我终于找到了一种音乐叫做民族精神。

  我们青少年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而且更应该为我们的祖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地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作出贡献。

  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思想,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现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奋斗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本文标题: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585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