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弗洛伊德的书-自杀的弗洛伊德

发布时间:2018-02-16 所属栏目:弗洛伊德算法

一 : 自杀的弗洛伊德

1939年9月21日,在世界混乱炮火里,弗洛伊德让他的私人医生给他注射30毫克的吗啡,这个8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但也不得不为口腔癌带来的长期疼痛寻找一个出口了。他曾因为上颚癌变做了33次手术,因为离脑部太近,他拒绝麻醉,十分希望自己能够时刻清醒与思考,但即使永恒也有变质遗忘的一天,人终拗不过种种,终有一天,愿不愿意、遗不遗憾、都要离开。

也许我们后人会说那一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连天的炮火送别了苦苦维持的“和平”,世界格局和斗升小民都将被被重新洗牌,在血肉模糊里迎接全新的时代,接着进入下一个似新未新的轮回),但那年的23日,对于弗洛伊德和后学来说,也算死一个时代的落幕,不管怎么的推陈出新,精神分析学不会再有爆炸性的成就了,就像任何一门实用或不实用的学问一样,终将被越来越索然寡味的探索拖进繁杂惨白的境地,一如哲学,即使我们不厚古薄今,我们仍愧对我们的祖先,那些千年一遇的哲人。但对于一个83岁的老人来说,也许不会这么想,面对的不过是末路将至,不过是一个要不要处决自己的问题。

自杀的人在基督教里是无法进入天堂甚至是不允许牧师祷告以宽恕其罪恶的。弗洛伊德这个既是医生又是病人的老人,打了个擦边球,用看起来不是自杀的方法自杀了。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弗洛伊德死于口腔癌,而不是在还可以自我分析时选择自杀。

无论如何,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离我们而去。他让我们真正开始了解人自身,内省穿越了马克思的统领社会视角,也击穿了爱因斯坦步步为营的科学论证,直达难以解释的精神层面。上帝的选民这次真正宣扬了他的荣耀,从社会、科学、精神完成了对人的合围,可以真正地被摆上祭坛。通天塔倒了,既然不能成圣,慢慢在迷失或真理里寻达必然吧。

不知道21号的弗洛伊德是不是像往常一样,将最后的半小时分析时间留给自己,他的研究里,案例有他的病人,还有他的学生和门徒,甚至还有他自己。但无论如何,这个试图理清混沌如粥的精神的人,对自己认识是不完全的,他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像解剖一样血淋淋的撕开欲望和恐惧、压制与燃烧,茨威格沿着他的道路,用文学狠狠地拥抱了我们。(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殊路同归,他们都选择了自杀,相隔不到三年。

弗洛伊德和茨威格无疑都是在整体上无比接近我们精神实质的人。但他们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把自己推上了孤独至上的境地。弗洛伊德把“审父”研究的非常透彻,但对于自己,他也许成了自我屏蔽。与其说包括荣格在内的众弟子包括背叛弗氏,不如说他“父亲般”的强力控制让他们不堪忍受,逃出家门。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对于异己之思态度非常恶劣霸道,远超学术之争。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弗洛伊德是否意识到自己太过“父态”。卡夫卡写了《审判》来无力的“审父”,以死结语,那么,荣格等人的背叛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审父么?

也许,对“审父”太过熟悉的弗洛伊德,在每天都分析自己时,把它自动当成了禁区,就像茨威格一样,如此深入我们心理的人却留下了言语不谙、矛盾孤独,典型无人共话的遗书……

弗洛伊德提出了“生理与心理模仿机制”的理论并进行了成功实验。如若大面积实施,很可能比“克隆人”更具危险,更冲击人类社会。这也是他最终放弃发表的成果,直到他的书信完全出版,人们才见其一斑。1939年9月21日的弗洛伊德是不是感觉到某种孤独?“生理与心理模仿机制”是不是让他感觉到某种尽头将至,精神分析至此不能再进,否则万恶不赦?自杀的弗洛伊德,在临死的时候,混混沌沌的意识里煮出来又是什么?

二 : 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

[弗洛伊德的书]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
我是一个大四的学生,最近在看专业课之余阅读欲望浓烈,想看看弗洛伊德的书。请问他的书是否值得一看?为什么?

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请顺便说出你最推崇佛洛依德的哪句话?还有你最不认可弗洛伊德哪句话?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程毅南[弗洛伊德的书]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如果想通过弗洛伊德了解心理学,这条路并不是正路。
然而,弗洛伊德开启的大门后虽然不是心理学的康庄大道,却是另一番桃源胜地。
读弗洛伊德之后,别错过荣格、阿德勒。沿着精神分析的路走下去,你会发现你读的原来不是心理学,而是精神分析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精神分析并不是。精神分析虽然不是科学,但是它的理论和洞见却是让人兴奋与震颤。
不可错过的拉康,也许读过拉康及其追求者们的书,你就会对你面前的文本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对新的世界好奇,千万别错过精神分析。


网友匿名用户[弗洛伊德的书]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大胡子的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不过建议当成哲学类读物,别当成科学,更别跟现代心理学画上等号。
弗洛伊德学派直到现在对临床心理学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做咨询做临床的就算有很多学派大多也都是从这位精神分析开山鼻祖那儿继承来的。
虽然我个人对弗洛伊德学说不太感冒,但是也不同意说他的学说是胡扯、完全不具备科学因素的说法。毕竟弗洛伊德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出身,做起心理咨询来虽然没有现在的实验手段,但研究方法和自己的理论建设还是很严谨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自成体系,吸引那么多学者前赴后继为他的学说添砖加瓦。
另外,说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抱歉我也不同意。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这可比弗洛伊德转行干心理咨询早了好几年。可以说从那时起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就有明显分支了,要说认知心理学是从弗洛伊德那儿发展来的,我个人坚决无法接受。
最后我最喜欢的弗洛伊德的话是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矛盾冲突啥啥的那部分理论,最不认可的,呃,好吧,跟力比多有关的我都不太认同。


网友朱紫云[弗洛伊德的书]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三 : 弗洛伊德的书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   《精神分析引论》(1856.5—1939.9)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与本我》(1923)  《焦虑问题》(1926)   《幻想的未来》(1927)   《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 (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与一神教》 (1939)

四 : 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
我是一个大四的学生,最近在看专业课之余阅读欲望浓烈,想看看弗洛伊德的书。请问他的书是否值得一看?为什么?

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请顺便说出你最推崇佛洛依德的哪句话?还有你最不认可弗洛伊德哪句话?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匿名用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如果想通过弗洛伊德了解心理学,这条路并不是正路。
然而,弗洛伊德开启的大门后虽然不是心理学的康庄大道,却是另一番桃源胜地。
读弗洛伊德之后,别错过荣格、阿德勒。沿着精神分析的路走下去,你会发现你读的原来不是心理学,而是精神分析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精神分析并不是。精神分析虽然不是科学,但是它的理论和洞见却是让人兴奋与震颤。
不可错过的拉康,也许读过拉康及其追求者们的书,你就会对你面前的文本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对新的世界好奇,千万别错过精神分析。


网友朱紫云[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大胡子的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不过建议当成哲学类读物,别当成科学,更别跟现代心理学画上等号。
弗洛伊德学派直到现在对临床心理学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做咨询做临床的就算有很多学派大多也都是从这位精神分析开山鼻祖那儿继承来的。
虽然我个人对弗洛伊德学说不太感冒,但是也不同意说他的学说是胡扯、完全不具备科学因素的说法。毕竟弗洛伊德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出身,做起心理咨询来虽然没有现在的实验手段,但研究方法和自己的理论建设还是很严谨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自成体系,吸引那么多学者前赴后继为他的学说添砖加瓦。
另外,说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抱歉我也不同意。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这可比弗洛伊德转行干心理咨询早了好几年。可以说从那时起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就有明显分支了,要说认知心理学是从弗洛伊德那儿发展来的,我个人坚决无法接受。
最后我最喜欢的弗洛伊德的话是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矛盾冲突啥啥的那部分理论,最不认可的,呃,好吧,跟力比多有关的我都不太认同。


网友程毅南[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心理课堂上课常开的玩笑:“弗洛伊德眼中人类只想做两件事:1. 性交,2. 杀人之后性交。”

弗洛伊德确实是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一般的人物,但与其说是先辈,不如说是先烈。在他根据个人推断、个人经历和周围朋友(甚至很多理论的模板是它自己)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理论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虽然给人以启发,但却不是科学地了解心理、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

现代心理学与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卖书赚钱的时候已经截然不同了,心理学不仅发展出了很多分支学科,比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还发展出了更多更丰富的理论,而最重要的是,发展出了一套科学、严谨、并且富有艺术感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向当年弗洛伊德那样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了。

如果题主想了解心理学,不妨看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写得非常好,又非常发人深省。


网友匿名用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我能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我初中时的性启蒙读物吗…当时读的时候真是被其尺度之大惊呆了,感觉大开眼界…

然后从此就告别了小清新走上了掉节操的不归路………

那个,题主大四了,估计节操已然掉得差不多了,就放心大胆地看吧!

话说我是不是跑题了……


网友Lizzy[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值得看。虽然现在很多理论与现代心理学比并不那么科学或完善,比如俄狄浦斯情节,个人认为不靠谱。还有把站在高处往下望归咎于人与生俱来的死本能,都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俄狄浦斯把大多数行为心理最终都划归为性,倒是和现代心理学高度一致的。:)


网友曹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正在上精神病学时的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弗洛伊德及其书都受到很大的争议,他本人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理论体系更是影响深远。「梦的解析」更是一度成为畅销书。不管后来的行为主义,还是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包括当今的后现代积极心理学学派,更是从精神分析学派这棵大叔开满的枝枝桠桠。吹捧他也好,攻击他也好,但不可否认其地位和书本理论的价值。
但是,个人对精神分析实在不感冒,始终与意识、性相关来分析,最后似乎落到一个意识圈里出不来了。(有些跑题了)
至于某个人的书值不值得看,我的观点是不要抱着功利的态度去看书,还未看就想从书中得到什么,这种心态总不太好。一本书看完了再去思考有何启迪。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对精神分析学派想有些了解的话,可以去看看弗爷的书,比如他的专著,比如上面提到的「梦到解析」。另外,推荐后期精神分析学派人物的书,比如阿德勒「超越自卑」,女心理学家霍妮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三本强烈推荐!当然,还有荣格、克莱因的书,楼主可以自行找来一看。
上课坐在下面用手机码字,有些乱,希望能给题主一点帮助吧。


网友曹彦[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当然值得看。发现那些未知的东西。了解隐藏深处的黑暗。
前期著作和后期著作要结合对比来看。
或许可以先看看他的传记。
想不那么枯燥就先看一下少女杜拉的故事。想快速了解理论梗概就看精神分析引论。
不要乱看那些所谓的弗洛伊德解读解析之类的,只看原著就好。那些街头巷尾畅销的盗版书,水平之糟烂有目共睹。不要看了半截弗洛伊德就去看荣格阿德勒,会很影响理解。
感觉这年头反弗洛伊德的人非常多,对他的理论诟病也非常多。不过我想说一句,1,吃水不忘挖井人。2,弗洛伊德不等于泛性论,潜意识不等于无意识,梦里的蛇不一定代表屌。3,精神分析发展到今天,其水准和高度比当年弗洛伊德高出太多了,但是老祖宗不能忘,盗墓之前还得先拜拜曹操呢。


网友俞斐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为什么所有的所有,都要用一把科学的标尺去测量一下,然后得出结论:它具有科学性,或者根本是伪科学。就好像“科学”,成了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
事实上在我看来,科学(Science)就像是哲学沉思,艺术表达和宗教信仰一样,从一个特定视角窥探到真理的一个方面。科学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关于世界,关于人自身的确定性的东西,但它决不能否定有其他形式的真理的存在。
以上纯属吐槽,回到问题本身,说说我为什么独弗洛伊德。
如果您和我一样,对自己,对于那隐在背后,却操纵着一切思想、情绪,带给你许许多多无法挣脱的欲望、幻想,塑造了人性、尊严、理想的那个不曾好好认识过的“他”产生诸多疑惑,可又没法从科学心理学中获得解释。那么您也不妨读读弗洛伊德,重要的也许不是他看到了什么,而是他从哪个视角去看待,解释“人”。相信能带给您一些启发,而这已足够了。


网友羊Vv[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我看了弗洛伊德的几本书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导论》《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没看完,还在看,梦的解析后面一小部分当时没看懂,我是业余兴趣,自己随便找来看的。

怎么说呢,其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有趣”,其实相当一部分是非常枯燥的,并不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心灵鸡汤”那样的玩意。如果你是为了找乐子,那其实不用看,你肯定也看不下去。

但是如果你想更了解所谓的心理学者们科学,或者哲学,或者你的自我内心世界,弗洛伊德是必须看的。当然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比弗洛伊德那个时代进步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用看他,跳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爆氢弹,送飞船去火星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学牛顿定律呢?

当然不是!弗洛伊德也是一样。

而且弗洛伊德的书并不是“下定论”的书,比如在梦的解析中,他就结合了很多实际病例和研究,在精神分析导论中他多次说道:我只是指出有这样的方向和可能性,我并没有为这样事情下这样的结论,我只是告诉大家,我在临床上发现了如下的情况,我归纳出来这些规律,这些规律在应用到临床中的时候是成功的。。。

但是精神的世界是多么错综复杂,当时人的心理和现在人的心理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就好象马克思怎么可能能想象到未来世界有这样的网络,有微博,有QQ呢?不能,所以机械的用弗洛伊德,马克思,牛顿来解读我们当前的世界,是不科学的!因为科学本身也是在发展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读弗洛伊德,马克思,牛顿。

我的观点如上。


网友曹梦迪[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如果是学习心理学,那么意义不大。
如果作为长知识,则很有用。弗洛伊德的思想不仅影响了精神病学,还影响到一大堆人文学科。好像记得有一种说法是十九世纪的思想家都至少受到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其中一个人的影响。

=============补充================
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说道了弗洛伊德的一大贡献:他改变了医生高高在上的“我一坐你一站,我一写你一看,我一吩咐你一办”的模式,而引入了平等对待名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的医患关系模式。这无论对后来的精神病学还是心理咨询都是有深切影响的。


网友陈安民[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自己去看,看了就知道想不想看了。

别人觉得应不应该看,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网友蒙面大侠[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仅仅吐槽“有相对论能不能不读牛顿”这种逻辑。
首先,说这句话的真有几个读牛顿的?
其次,为何还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依旧“适用”。
最后,托勒密老人家也是一超级大牛,完善了地心说,现在有多少人还信地心说的?

你把梦的解析当作文学名著和历史书看看也就看看了,我也看过。
你把它当作和牛顿的定律一样的东西,那我要告诉你那就是地心说。


网友曹舟力[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2007有位澳洲来的分析师,她说她从来没看过Freud的书,她是后现代自体精神分析角度的。

个案的时候刚好机会翻译,觉得其临床功力绝对深厚,那种真正人的沟通理解能力。


Freud的书要那个年代没得选择的,同等那书确实震撼人心……
现在,好书多的是。
《Freud及其后继者》这本是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的课本之一,推荐阅读。


网友磨牙行者[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你可以去看,如果你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我看你还是不要看了。


网友苏飞[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弗氏的理论影响甚大,尤其是在文学领域。

有许多小说中的疑难问题结合他的理论就能说通。
当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干脆接受不了。
其实他的东西对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来说现在来看已不登大雅之堂了,但在非理性领域却大有用武之地。
例如他提出来俄狄浦斯情结,解释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释梦,无意识。。。。太多了
他的全集有许多不太好读,有的专业性太强,翻译也有问题,建议读精选本即可,有个哲人咖啡厅系列,就不错。

但是,他的东西有些知道了会破坏许多美感和诗意。
不过泥做的男生看点也无伤大雅。


网友蒙面大侠[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机缘巧合我高中大学读了几十本他的著作, 荣格阿德勒也读过不少。
对年少时候我的世界观定型影响很大。
当年读的时候也没觉得他一定对,但是学会很多看问题的角度。比方说口误的研究,你说他被证伪,可我说其实很多情况下他说的是事实呢:口误往往是潜意识的真实反映。
其实很多时候,口误你仔细分析下,真的很有意思呢。


网友Lachesis[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弗老是先驱,先驱的作用一是开路,二是给后人树靶子……
当年看《梦的解析》似乎是猛料了。不过,窃以为老人家对女性心理的假设完全出自男性视角。
除了性,有许多更可能成为人类行为原动力的因素,比如安全感、恐惧和自我防御。这也是后期精神分析学家主要批评弗老的原因。

如果不是专业心理学研究者,(像我一样)仅仅想从社会学或哲学意义上了解精神分析的人,卡伦·霍尼的作品也许更有趣味?


网友高天泽G[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看了这个问题的大家的讨论,获益良多,帮助我对心理学的主观范畴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据我所知,弗洛伊德时代的精神分析理论还处于雏形阶段,而现代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已经逐步完善,不断修正,远比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等人对心理学的认知更加科学和严谨。但是,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究竟是否属于伪科学,至今争论不休,各自有各自的道理。看到有质疑精神分析科学性的朋友捧出了那本著名的入门手册《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里面点名道姓指出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不可证伪性,属于不科学的知识,是违背逻辑实证主义的精髓的,而后者的代表人物则是大名鼎鼎的卡尔波普尔(大家所熟知的哲学家,《西方哲学史》的学者罗素先生,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倡导者),事实上,这本书的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那个年代,正好刮着强烈的逻辑实证主义风潮,是科学哲学主义盛行的年代,那个时代写一本关于心理学科学性的书籍的话,精神分析学派当然很容易躺枪,其实科学主义并不完全适合拿来对心理学进行批判,心理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纯自然科学不同,后者属于客观范畴,而心理学仍然有主观范畴的东西,在这里我引用一篇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一篇博文《精神分析是伪科学?》有兴趣的话不妨读一读,自然会发现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我的观点是,精神分析理论值得了解,但是不要随便用在别人身上,随便分析别人,尤其是亲朋好友。这是很多初学心理学的同学难以抵挡的诱惑,尤其像精神分析这样神奇的理论,里面充满了主观断言和猜测,如性压抑,竞争欲,潜意识,里毕多等,分析不好的话既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不利于关系的维持。学习心理学首先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而不是分析他人。


网友摇滚死兔子[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当你想从他的书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的时候 就值得看。


网友倪达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是否值得看?给出的答复:
看过,有用与否且不评论,书中有大量案例,可以当小说看,打发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五 : 弗洛伊德眼中的“重口味”

人们一边骂着“真恶心”一边点击鼠标迅速转发,更有好事者编排出“世界10大重口味电影排行榜”之类的东东,告诫人们千万不要看,而背后的潜台词当然是“快来看吧,不看你就out啦!”

重口味微博,源于被关注的需要

渴望被人认同、和这个世界建立直接有效的连接,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心理需求。在网络文化极端丰富,百花齐放又几乎百无禁忌的年代,平实正常的内容已经很难被人关注到。因为我们不是王菲不是姚晨,不可能只发一个笑脸就有几千上万个回复。也就是说,在茫茫网络里找到这份认同和联结感并不容易。于是,搞怪出现了,所谓的恶趣味和重口味出现了,你发条重口味的微博,尽管可能引来一片“真恶心”“你变态”的叫骂,但是有人回应了,这份联结感就打通了;有人转发了,这份认同感就出现了。

其实,在微博里,重口味的新东西并不多,而是一些同类的图文在不同的人指尖流转,像滚雪球一样把总量越滚越大。人们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滚雪球的游戏,只因为这个忽忽悠悠的大雪球,用心理学词汇表述,就叫做“认同”。

严格来说,靠制造重口味博取关注和认同的人并非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因为他们从中获取的心理体验并不是重口味事物本身。看见重口味事物能引发心理和生理兴奋与愉悦的,才是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

重口味偏好,来自童年经历投射?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讲,对或色情或暴力或污秽事物的偏好,必定来自童年的特殊经历。童年时期无意中受到的某种非常规刺激,留存在潜意识中,成年后在某个时机接触到类似事物,激发潜意识浮向意识层面浮动,人也产生“认同”。

与前面说到的渴望被他人认同不同,这里的认同是对自己的认同,是一种对自己童年经历的投射性认同。这时候,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被自然而然的启动,它主要把童年受到的刺激合理化了,仿佛告诉自己:我没有受到伤害,这东西是对的,我喜欢这东西。

我们没有为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做精神分析,不能对重口味的具体心理根源妄下结论,但是,一部重口味电影《心理分析判官》里的故事却是对重口味者童年经历投射的最好注解。嫌犯A不断杀害年轻女子,杀害前都用透明胶带把女子周身捆绑并施虐。

捉拿归案后,经心理专家对其做精神分析发现,他童年曾无意窥见父亲用透明胶带绑住母亲,并实施婚内强奸。在儿子心中,父亲的伟大形象岂可动摇,于是这样的刺激被他强压了下来,一直压到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潜意识里。长大后,他通过胶带捆绑杀人完成了对父亲的认同,完成了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合理化。

当然,我们身边的重口味爱好者绝大多数不是受到电影中这么强烈的刺激而产生重口味需求的。很可能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比如弄脏了衣服、打烂了东西、被死猫死老鼠吓了一跳或者曾遭遇家暴。

这些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可能刚好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孩子有意识地回避和遗忘,却恰恰因为对它特殊的关注,而把它留在潜意识里,只等有一天机缘巧合时跳将出来兴风作浪。还在,大多数重口味爱好者都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对他人的生活并无不良影响。

适当重口味,体验式放松身心减压

不管是真爱重口味也好,还是期待借重口味博取关注也好,只要不影响他人,就算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爱好吧。在不反感的范围内,适当重口味,也是身心减压的一种方法。

在心理调节中,有种方法叫“体验式放松”,因为人的心理过程是由兴奋和抑制两部分组成,抑制后的兴奋会更兴奋,自然兴奋后的抑制会更抑制。人在看到重口味东西时,心理产生强烈触动;当关上那个页面再回来看平常东西时,人会长出一口气,突然觉得轻松放松。

这就像过山车和看恐怖片一样,很多人都说最愉悦的一刹那不是失重俯冲,而是过山车回到终点安全停稳的那个瞬间——让人觉得过尽千帆终又山明水秀。

其实,在很多咨询案例中,因为重压力导致的重口味事件,比比皆是,并且压力与重口味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其实人们是在靠重口味解决重压力,能及时宣泄掉压力对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只要你采取的是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口味重一点也无妨。

本文标题:弗洛伊德的书-自杀的弗洛伊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0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