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闲谈读书法-闲聊读书

发布时间:2018-03-05 所属栏目:闲话白菜阅读答案

一 : 闲聊读书

傅伯勇

读书有多少好处,我不知道;但不读书有多少坏处,却可以列举一二。

一次,FG县的一个县委副书记在一个单位调研,调研后召集干部职工座谈,大约是希望大家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说:“诸葛亮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后,一个职工说:“刚才我打电话给诸葛亮了,他听了很生气,说‘那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哪个杂种才说是我说的’。”干部职工们听到这话,顿时哄堂大笑。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千古名句,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该语句是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所说,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一则啼笑皆非的故事。文革中,一群红卫兵将一个数学老师拉来批斗,这个老师平时都是兢兢业业,在学校是德高望重,其他老师和同学见此情形,不明就里,纷纷带着狐疑的眼光看着那群红卫兵。那群红卫兵好像也看出了人们的疑惑,就解释说:这个数学老师上课时连“8”都倒着写,不学无术,误人子弟。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只要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数学里的“∞”,不是倒着写的阿拉伯数字“8”,而是一个区域数字符号,代表“无穷大”的意思,“+∞”表示“正无穷大”,“-∞”表示“负无穷大”。

这大约就是不读书的笑话。所以,一个人还是要读一点书,我们不说读书可以丰富知识,不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不说读书可以增长才干,但至少读书可以减少一些笑话。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适者生存”,我们不但要读书,而且还要多读书,还要“活到老,学到老”。

一天,与一个中学的老师闲聊。他说,毛主席是一个师范生,言下之意就是:一个师范生都能够带领人民打天下治天下,我是一个大学生,我所学的东西已经就足够教授学生了。我真为他的言谈捏了一把汗。毛主席果真只是一个师范生吗?毛主席一辈子除了日理万机,除了著书立说,还一辈子酷爱读书。他曾说过:“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另三百五十九天。”“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时候怎么办。”对于读书,主席写过一副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毛主席读的最多的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他从青年读到晚年;他最喜爱读的书是《红楼梦》,他最少读了五遍;《资治通鉴》,毛主席说,他读过十七遍;学英语也是主席读书的一个部分,到六七十年代,他已能流利的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可以说,毛主席不光是一个日理万机的英明领袖,还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典范。他的学识,他的见解,他的才干,何止若干个领域的若干个博士生?所以,一个人的原始文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恒的读书精神。(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有书不读子孙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更丰富,更清醒,更宏大,更高远。

少一点应酬,留点时间读书吧。

二 : 闲活读书

古人为了把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图象符号的基础上发明了文字,又将这些字句写成了书。通过手工抄写和印刷的方法,使这些书的内容得到普及并流传到了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有了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字,以及后来人编辑出版的各种书籍,才使随后和如今的人对于世界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也使人们对于面临的各种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远古时代的文化能够继续流传而没有消失,就是因为有了文字状态的书。

据说最早的一些文章是记录在龟的背甲上面的,叫做甲骨文。后来人们发现竹子的来源要更加广泛,并且很耐用不容易腐烂,于是就用竹子制成竹简,在竹简上书写文字。写好后,将竹简按顺序用绳子连接起来,卷成卷再捆扎好,就成了一本完整的书。也有将文字写在绸缎上的帛书。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有了纸质的书。书的成批出版发行则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才出现的事情。近代以来人们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书籍的大量印刷和广泛发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书中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许多方面的场景,并且可以成为某些人入仕升官谋取职位的阶梯,所以很早就有崇尚读书以求得到才学的风气。为了方便阅读,有人就在家里收藏了很多的书。以至于曾有某人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描述。虽然用今天的观点来看,用一张磁盘就能记下所有的内容,但在当时能读过并拥有这么多书的人,还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那时的书除了原本以外,都是用抄写的方法形成的,读书人要想得到一本完整的书,就必须要自己动手准备竹简,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

既然书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有了书之后,就要倍加珍惜,用心去读。对于许多人来说,虽然书中未必真有所说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也未必有书就有了一切。但是不读书,不识字,就会在许多场合被人讥讽为没有文化的白丁。即便是那个被世代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的人,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明白的,也要肚子里存点墨水才行。这种对于书本知识的崇拜,和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甚至于达到了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荒唐地步。由于对理工农医等技艺的轻视,在历史上曾经造就了一大批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不会务农种地,也不会经营工商诸般事务,缺乏实践经验,只有舞文弄墨堆砌文字本事的白面书生。

书是用来答疑解惑的,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要想把手中的书读通读懂,就需要有所说的苇编三绝的刻苦精神。如果是正处在学习时期的人,就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对于正在从事某种事业的人,除了要在事业上有成,也应当抽出一些时间来读几本对事业和生活有帮助的书。通过读书,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头脑也更加灵活。即便是上了年纪身体条件有些欠缺的人,也可以用读书的办法,来温故知新,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连续性。当然也不必非要象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关门闭户昼夜苦读。曾有人挣扎着要读到这士那士,然后才肯去世上做事,结果却是始料不及的过劳和短命。

对于专门从事科学和文化研究的人,书就是他们赖以生存获得成就的最好工具。出于职业需要,他们必须要读很多的不同种类和版本的书。由于个人藏书的规模所限,要借助于公共图书系统,来查找到需要接触的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于各时期历史文化的考证,使人们看清了久远的过去,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和繁荣。(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如果只是象过去的书生那样,只读书而不去做其它的事情,那么就会把自己局限在书本里面。在基本掌握了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以后,就应当接触实际,在实践中来提高自己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将文字的认知能力同实践创造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在创造性劳动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读书是丰富个人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觉悟,融入社会并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桥梁。读书学习应当成为永久的风气,并伴随着生命的始终。

三 : 读书的闲话

读了一辈子的书,所有的文字都穿肠而过,没留下一点墨水。拿了一辈子的笔,写出一手老茧,也没写出过一则像样的文字。在读书人中,我的读书是最不系统的。在写手里,我的文字是最没底气的,池浅笔墨枯,才疏诗书瘦。

读书的形式,不外乎以下四种:功利型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负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使命,此其一;应用型读书,谋爱难,谋生也难,为五斗米也不得不读书,书是饭碗,此其二;装点门面型读书,书是一块垫脚石,站上去就高人一头,财高权重的人喜欢这样的读书,本来就举足轻重,再添一分儒雅,要多风光有多风光,此其三;兴趣型读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管名气大小,不管时尚如否,全凭喜好,此其四。

在这些形式中,前三种无疑占有压倒性的比例,后一种形式的现实意义更是微乎其微。我性愚顽,却对后一种形式情有独钟。权当是一种消遣吧。在我高兴的时候,捧一本书,或拿一支笔,就像别人抽一支烟一样,吞云吐雾,醉在朦胧里,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像别人饮一杯茶一样,在氤氤氲氲中,尽情的享受着茶的苦,茶的涩,茶的香,茶的甜。读着,读着,就像有一泓甘冽的清泉,叮叮咚咚的从心底流过;写着,写着,仿佛神灵附体,浑身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拿一支烟,就一口茶,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写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不关功利,不关目的,不关风月,不关人生的得与失,随意率性的生活,是好是坏,由他人去说吧,自己没有其念想就好。

四 : 读书闲话

最近有那么几次去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阅读电子期刊。我是个小说迷,平常都是到图书馆书库借阅纸质书回家看,全是长篇小说。然而这回看电子期刊看的则是几篇短篇小说,这本杂志名字就叫《短篇小说》。我之所以到图书馆上网,理由就是有些图书馆数字资源需要图书馆内网才能获取。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图书馆成为我出外的一个去处,这样就不要宅在家里了。可今天上午居然什么也不想干,不想出去,不想写博客,不想看书。这样的情况偶尔发生,这时啥也不干或听听音乐,休息一上午,然后就会想去做一件事。有时候生活要缓慢一下才能找到下一步的目标。不过我的生活本来就是缓慢的,但那也不能一成不变,也要有节奏。今天上午喝了一会茶,还是读起了《长沙晚报》手机版,而且客户端上还有《读者》手机版。到了下午又去了图书馆,本想到电子阅览室看《短篇小说》,每次去图书馆我都读那么一两篇。今天去得有点早,二楼的电子阅览室没开门,只能去四楼报刊阅览室看看。阅览室内靠门口的位置摆着五六台电脑。到那一看,几乎满座,只剩一台电脑屏幕还黑着,我赶紧坐了上去。就这么又读了一篇短篇小说。我左手边一个伢子戴着耳机,在看不知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时不时还呵呵乐着。阅览室内开着空调,因为靠近大门,感觉有点热,上网也显得有点挤。我想到里面去看看报纸书刊,看能不能凉快些。转了一圈,没在书架上发现一本文学类杂志。看报刊的读者不多不少,于是我走出了阅览室,向楼下走去。二楼的电子阅览室门开了,里面肯定没几个人,我却没再进去,直接回家,喝茶,躺床上休息。

我开始迷上小说时,是去邮局买《小说选刊》之类的杂志,里面多是中短篇。也看过长篇,但不多。自从在图书馆办了读者证后,借的大部分是长篇,中短篇基本不读了。经过最近读了《短篇小说》电子版之后,现在我又怀念起读中短篇小说的感觉。平心而论,在家上网比在图书馆上网还是舒适散漫些。回到家里,我查了图书馆群上传的文件,终于查到外网阅读电子杂志的账号和密码,这样就可以在家继续看《短篇小说》了。

平常下午去图书馆之前,我还要到公园去转一圈,一方面活动活动身体,避免老是坐着,另外也是等电子阅览室开门。今天有点热,我就没去公园,直接去了书店。潦草地翻看了几本书,我来到服务台,问服务员妹子可不可以安装“智慧书城”APP。我本来手机里装有的,前不久刷机刷没了。服务员一指服务台我才发现,二维码就贴在服务台上。于是扫描、安装。这样买书可以打折。也许是我读书少,怎么就没有掏钱买下一本书的冲动呢?后来我来到一家小小的古旧书店也是兴味索然。看来我不能老是读小说,而且尽是长篇。

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待在家,很无聊,就想出去,一出去就只到新华书店。那时候人气最旺、最大的书店在五一广场附近。后来才有了袁家岭新华书店,以及后来的图书城。现在定王台书市也是一个去处。无聊逛书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现在实体书店呈现衰落之势,多少令人感到遗憾,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书店里的熙熙攘攘,拿本书费劲,看过之后又放不回书架,还遭服务员训斥。现在说来说去,还是要多读书。这也是我的爱好,而人不能没爱好啊!

本文标题:闲谈读书法-闲聊读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28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