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名

发布时间:2018-01-29 所属栏目:有趣的故事

一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2.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3.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4.唐代·韩滉《五牛图》



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5.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7.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8.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9.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0.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二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八(9)班 王 晓 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十座不朽的丰碑, 是华夏文明史上十部伟大的巨著。它们承载着这个古老 的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它们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 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它们流传 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是华夏文明的 永久标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 历经磨难流传有序。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 与世隔绝。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 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 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 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 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也独有 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 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 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 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有这些都突出 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 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 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 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 情嬉游。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 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韩熙载夜宴图
图分五段:一、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舞蹈,韩熙载亲为 击鼓;三、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熙载更衣裳后 听女伎奏管乐;五、与宾客女伎调笑。全图男女造型,细致生 动,各段之间,或用屏风隔开,或自成段落。此图为卓越的历 史人物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

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 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 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 绘画技艺。 为了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 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 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 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 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 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 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 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椅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 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千里江山图

古画表现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 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 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 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 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 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 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 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 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 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 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 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 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 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 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 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 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画面描写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臵 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 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 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 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 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 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 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 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 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 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 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 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 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绘画手法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 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 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 “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 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 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 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 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 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臵合理。而山石 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 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 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 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 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 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清 明 上 河 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 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 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

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 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 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 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 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 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 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 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 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面,把 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着重 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 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富 春 山 居 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 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 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 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 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 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 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 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 “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 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 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 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 无用师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
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 後宫佳丽百态;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 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

故事。 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 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 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 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 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 精彩之作。

汉宫春晓图
宫殿楼阁,山石卉木,宦侍宫娥,各执其事,描绘宫中嫔妃生 活极为生动。画始于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 “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 息。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 宫扇,似待参加仪仗。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 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 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 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有一 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 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 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 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 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正屋一大群人, 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 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 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 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 辑,合为一卷,画工精细,色彩雅丽。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百骏图

百骏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稿本为纸质,纵 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 博物院。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 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 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 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 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 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别具一格。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 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 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 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 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 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 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 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 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洛神赋图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 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 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 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 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 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 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 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 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 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 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步辇图

步辇图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 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 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 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 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 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 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 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 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 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 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 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 谐有序。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

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 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 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 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 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 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 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 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 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 《百骏图 》清:郎世宁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 《步辇图 》唐: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 《五牛图 》唐:韩滉

五牛图

五牛图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 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 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五牛图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 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 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 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 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 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 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 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 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 了的五牛。


三 : 【名品鉴赏】中国十大传世古画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

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

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

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

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 (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

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

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

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

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要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

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让今人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

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

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

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

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

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

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

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

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

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

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

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

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

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

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

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

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

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

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

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

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

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

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绢本重彩,尺幅很大,930.0000000000001px×50962.5px,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仇英(仇,音Qi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

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

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百骏图》

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

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

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

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

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成门外。

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四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千里江山图》的“知名度”显然不是最高的。无论是《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似乎都比它更让民众耳熟能详。

但却无人因此否认这幅北宋山水画杰出的艺术价值。在其近12米的长卷中,连绵群山与浩淼江湖一一展现,既气势雄丽,又严谨细腻。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画面易损之故,这件国宝已有20多年深藏于故宫,未与公众见面。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比《清明上河图》长一倍还多)绢本,青绿设色。画卷之上,描绘了峰峦叠嶂、江河湖水、野渡渔船、亭台村舍以及捕鱼、游玩、行旅等人物活动。画家笔法精密,虽景物繁多,点画晕染一丝不苟。

尤其令人叹惋的是,据卷后权臣蔡京题跋可知,该画出自年仅18岁的王希孟之手。他是北宋画院学生,绘画方面曾得到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史料载,此画完成不久,王希孟即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作为北宋时期的一幅青绿山水孤品,《千里江山图》的画面色彩爽朗富丽。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更是质感凝重,艳而不俗。

什么原因导致了《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不露”?故宫专家都表示,极易剥落的画面颜料是其中关键。由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

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第一收藏者,不过宋徽宗在《清明上河图》上题五字并加钤双龙小印,赐给有恩于自己的向皇后(正是向皇后赵佶才登上皇位)兄弟向宗回即自己的舅舅。将《千里江山图》赐给自己的爱臣也是“四奸”之一的蔡京。

但从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中可以看到清晰的《千里江山图》,且可以放大缩小。下面就是从其网站中截的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蔡京的题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全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放大图



五 : 传世名画、《十八学士图》

“十八学士”是唐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后世多以此为画题。此幅名为《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却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品评画卷,四学士神情风度皆不同,连僮仆也各有姿态。用笔工整,描画细致,有院体之风。桌椅栏杆也写实逼真,突出大同质感,推测此画作者也是界画高手。



《十八学士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纵174.1厘米横10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四学士的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界画风格。(文/选自网络)









《题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 诗词正文

阎公十八学士图,当时妙笔分锱铢。

惜哉名姓不题别,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马一匹驴,五士无马应直庐。

五鞍施狨乃禁从,长孙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观鹅凭栏立,一人运笔无乃虞。

树下乐工鸣瑟竽,八士环列按四隅。

笑谈散漫若饮彻,盘盂杯勺一物无。

坐中题笔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论书。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树各相语,一人击带行徐徐。

后有一人丰而鬍,独吟芭蕉立踟蹰。

一时登瀛客若是,贞观治效真不诬。

书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脱几百儒。

雄文大笔亦何有,餐钱但日靡公厨。

邦家治乱一无补,正论出口遭非辜。

时危玉石一焚扫,览画思古为嗟吁。



十八學士登瀛洲图轴-仇英(明) 223.2x102公分 绢质 青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 界画 皴法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苔点

唐太宗得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佐政而興邦。後命閻立本圖像,褚亮為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御府,時人謂之登瀛洲。本幅繪十八學士集聚園林,文酒相會之景況,畫筆雖佳,然青綠設色略覺鮮麗,當出於好手仿仇英之作。仇英(約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本為漆工,後從周臣學畫,為明朝四大家之一。

仇英(約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江蘇太倉人。字實父,號十洲。年青時曾為漆工,後遇周臣,經其指授,漸有名於藝壇。工畫山水、人物,為明四大家之一。唐太宗時,由於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賢臣的輔佐,唐室得以興盛,所以太宗即命閰立本為這十八學士畫像,自此「十八學士圖」便成為我國繪畫的一個重要題材。本幅設色明艷,畫十八學士群聚園林,文酒相會的場面,人物姿態鮮活。



文徵明(款) 十八学士图 手卷

十八学士登瀛洲

“十八学士登瀛洲”首出唐太宗时期。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之名句。“瀛洲”为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山名。《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八年》称齐人徐市等上书秦始皇,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后又增加岱舆、员峤二山,共为五山。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邀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太学博士陆德明及孔颖达、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和姚思廉、蔡允恭、颜相时、于志宁、许敬宗、苏世长、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盖文达、褚亮、苏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唐太宗命大画家阎立本(?-673)为十八学士画像即“十八学士写真图”,褚亮题赞。当时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登瀛洲”。这就是“十八学士登瀛洲”之来历。

亲王李世民对“十八学士”非常重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天策府文学馆被解散,但文学馆里的“十八学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随李世民,为世民所重。如太子东宫府的官属,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一载:高祖“以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东宫府的官属是由高祖李渊任命的,任谁与不任谁当然由高祖决定,而不能完全取决于李世民。然而,就是由高祖任命的九人中,原文学馆学士就有四人,可知在东宫府官属的任命上,李世民是提过建议或做过工作的。武德四年,李世民即皇帝位,九月初“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随后,盖文达、许敬宗也相继兼任弘文馆学士。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弘文馆学士的任命权全在李世民手中,故八人中,原文学馆学士就占了六个席位;二是从时间上看,八月即位,九月初就置馆招人,时间上之紧急透露出心情上的迫切。由此可见,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对“十八学士”仍然十分器重。 “十八学士”是一群博览古今、明达政事、善于文辞的文人。入唐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经是名重四方、誉倾一时的知名人物了。帮助太宗打天下,尔后又直接策划玄武门事变,帮助太宗取太子位。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化建设工作基本上是由“十八学士”完成的。“十八学士”帮助唐太宗打天下、治国家。太宗即位后,又以他们去辅佐太子。在唐初政治舞台上,“十八学士”是一个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人集团。

唐朝初期,全国共计1255个县,衡水县籍的孔颖达和盖文达,一同享受到如此高尚的荣誉,已成为世人之美谈,因此,“衡水”之名朝野皆知。衡水县城的官吏、儒士们皆引以为荣。秦王李世民由武功转为文治,在他的天策府里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贤能学士入馆,先后入选的有房玄龄、孔颖达等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李世民给他们优以尊礼,予以厚禄,入阁诸君,皆享用五品珍膳。还令大画家阎立本为诸名士写真画像、大文豪褚亮题写颂赞,悬于凌烟阁。李世民每当入朝面君事罢回府,常引见学士们,讨论坟籍,商略前载,儒雅之风,旷古稀有,君臣亲近之恩,百代罕及。时人也因能入选进文学馆而感到无比荣耀,唐书记载:“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故事。“瀛洲”一词来自《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八年》称齐人徐市等上书秦始皇,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

秦王李世民由武功转为文治,在他的天策府里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贤能学士入馆,先后入选的有房玄龄、孔颖达等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李世民给他们优以尊礼,予以厚禄,入阁诸君,皆享用五品珍膳。还令大画家阎立本为诸名士写真画像、大文豪褚亮题写颂赞,悬于凌烟阁。李世民每当入朝面君事罢回府,常引见学士们,讨论坟籍,商略前载,儒雅之风,旷古稀有,君臣亲近之恩,百代罕及。时人也因能入选进文学馆而感到无比荣耀,唐书记载:“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故事。“瀛洲”一词来自《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八年》称齐人徐市等上书秦始皇,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

本文标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2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